易经与自然科学

合集下载

易经的原理

易经的原理

易经的原理
《易经》是一部古代周易哲学的经典著作。

它通过六十四卦和各种变化的变卦,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易经》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阴阳观念: 《易经》将宇宙万物划分为阴阳两极,阴阳相互
依存、互相转化。

阴阳的不断变化与相互作用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

2. 五行学说: 《易经》中提出了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3. 卦象变化: 《易经》以六十四卦为基础,每卦以六爻的阴阳
不同组合而成。

通过卦象之间的变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人们在对待事物时应持有的态度。

4. 天人合一: 《易经》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易经》的原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和改变个人命运,也可以应用于领导管理、决策思考、人际关系等方面。

然而,《易经》并非迷信或神秘的东西,而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以及对人类生活经验的反思而形成的哲学系统。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易经》原理时,应理性对待,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以期提高自身的认知和智慧。

易经国学与地理学探索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

易经国学与地理学探索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

易经国学与地理学探索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易经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遗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索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包括风水学、地理命理学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并对其应用的科学性进行探讨。

一、风水学中的易经应用风水学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研究人居环境如何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易经作为风水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尤其是山水地理,来评估地方的吉凶祸福,确定建筑、居所的位置与朝向。

易经提到的“阴阳”、“五行”等概念,对于风水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易经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对山水地理的观察,来确定阳气和阴气的流动方向,进而判断地方的气场是否平衡。

例如,一座居住区如果阳气太强,可能导致居民生活过于紧张、烦躁;反之,如果阴气过重,可能带来住宅环境的潮湿和不利于健康的影响。

因此,通过易经的理论,可以有效地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地理命理学中的易经应用地理命理学是通过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易经的卦象和八卦六十四卦的变化,来判断地点的吉凶、人物的命运等。

地理命理学认为,人的命运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易经的理论进行解读。

易经中的卦象代表着一定的含义,地理命理学通过观察环境的地理结构,结合八卦和卦象的变化,来判断地方的气场和人的命运。

例如,在一个地方,如果地理环境呈现出“艮”卦的特点,可能意味着这个地方适合从事固定的、稳定的产业;而“乾”卦则意味着适合发展创新、积极向上的事业。

通过对地理的观察和易经的分析,地理命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命运走向,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城市规划中的易经应用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易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的布局和结构的分析上。

易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人类活动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原则。

跟着鲁洪生老师了解《周易》

跟着鲁洪生老师了解《周易》

跟着鲁洪⽣⽼师了解《周易》跟着鲁洪⽣⽼师了解《周易》(⼀)在BTV-3看鲁洪⽣⽼师讲《周易》,觉得讲得不错,⽐较客观。

毕竟我们是经过⼏次政治运动洗脑的⼈,不会也不必⼈云亦云、随波逐流。

年纪⼤了,进度有点跟不上,特别是2⽉16⽇这⼀讲,所以就打算在⽹上学习,慢慢消化。

如果学到觉得脑仁疼,就打住,只当扫扫盲。

⼀、为什么想了解《易经》呢⼀⽅⾯,《易经》是中国古代历史当中⼀部奇书,它的地位⾮常的重要,位列五经之⾸,中国古代的农、医、天、算,都和《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对《易经》的评价,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对它有褒有贬。

你对它没有好奇吗?扫扫盲吧。

⼆、对《易经》的评价按照古⼈话说是易道⼴⼤,⽆所不包,所以它既是算卦书,⼜是哲学书,⼜是指导⼈们为⼈处事的书,⼜是反映当时⽂化的书。

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所以就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化当中的,不管是天⽂、地理、医学、⽂学、美学、哲学,都和《易经》有关联,不仅儒家把它列为五经之⾸,道家还把它列为三⽞之⼀。

当然了也有另外⼀种评价,认为《易经》是迷信的、伪科学。

对《易经》的褒贬差异太⼤,要么把它捧上天,说太极是科学的明灯,要么把它打⼊⼗⼋层地狱,伪科学、糟粕。

三、⽆论是褒奖、继承还是批判,⾸先要了解这样,要了解《易经》,在你评价之前,你⾸先应该了解,应该读⼀读,认真读⼀读,否则的话,你的评价可能有⼀点草率。

四、评价标准《易经》是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然科学不同,⾃然科学可能是相对的单纯⼀些,社会科学就要复杂得多,你很难⽤⼀个单纯的概念,去准确地概括它,不是⼀加⼀等于⼆的问题,它有⼀点像阴阳鱼。

我们讲《周易》⾥的阴阳鱼,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确中有荒谬,这样⼀个复杂的结合体,不能够简单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道理⼤家都懂,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忽视了。

评价和理解是两回事。

理解,理解谁,理解《易经》;评价是我们主观对《易经》的⼀种评价,主观的评价要建⽴在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周易》的基础上。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易经主要讲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变化应变来达到和谐与成功。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化著作,被誉为“万物之书”,对于人们的思维、行为以及社会规律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易经的起源和基本原理、易经的研究方法以及易经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易经的起源和基本原理易经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商朝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今天的经典版本。

易经的核心概念是“变”,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易经将这种变化抽象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通过对这些卦的组合和运算,揭示了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易经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阴阳”与“五行”。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种对立面,如太阳与月亮、白天与黑夜等。

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相互关系。

阴阳和五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二、易经的研究方法易经通过卦的组合和运算,提供了一种预测与分析的方法,以指导人们的决策和行动。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卜筮”、“辞意”和“卦象”三个方面。

卜筮是通过投掷龟骨或蓍草等工具,根据卦的组合和结果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辞意是指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中的文字来理解卦的含义和象征。

卦象则是指通过对卦中阴阳爻的组合和位置分布的观察,来推测事物的状态和变化。

三、易经的实际应用易经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个人生活、社会管理和战争决策等多个领域。

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易经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婚姻家庭以及健康等方面的决策。

在社会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借鉴易经的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易经在古代战争中也被广泛运用。

通过对战局的预测和分析,指导军队的行动,提高作战的胜算。

据史书记载,易经在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许多军事家的“法宝”。

总结通过对易经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易经主要讲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变化应变来达到和谐与成功。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自然科学则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

两者看似相距甚远,但实际上,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自然科学也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两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自然,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变化。

周易中的“易”即“变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自然科学也强调变化,从物理学的运动变化、化学反应的变化、生物进化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两者都认为变化是自然界的本质,是推动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整体性。

周易中的“易”还有“通”的含义,即“通达整体”。

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两者都认为,只有把握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强调整体性和变化,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和变化,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它对于系统论、生态学等学科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强调整体性和变化。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易经中的天文地理知识与科学观

易经中的天文地理知识与科学观

易经中的天文地理知识与科学观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还涵盖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和科学观。

本文将以易经为线索,探讨其中蕴含的天文地理知识与科学观。

一、易经中的天文知识易经中涉及了许多关于天文现象的描述和观察,这些观察积累起来,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天文学观点。

首先,易经中对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运行规律有着较为准确的描述。

通过观察日月的升起和落下,易经总结出了昼夜交替的规律,这对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常识。

此外,易经还提到了南、北极星等恒星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

二、易经中的地理知识易经对地理方面的描述主要以八卦为基础。

八卦由三阴爻和三阳爻组成,每个爻代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地理元素。

八卦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对应着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方位。

通过八卦系统,易经形成了独特的地理观念,如“坎”卦代表水、湖泊,而“艮”卦则代表山、岩石等。

通过这种方式,易经为古代人民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地理认知工具。

三、易经中的科学观易经中的科学观主要体现在它对于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均衡观察上。

易经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之间互为关联、互为制约。

这种观点与现代科学的系统观念相契合。

易经还关注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具体体现为“易经织机”的观念。

易经以这种观点揭示了“天人合一”的道德信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易经作为一部古代哲学著作,不仅包含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还体现了古代科学观的独特性。

它对于古代人民认知自然、把握自然规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即便在当代,易经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和理解世界,与自然和谐相处。

论易经与万物公式

论易经与万物公式

关键词:无极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阴阳
千百年来,无数中外科学家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一些“神秘”的课题,即:我们从哪里来?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太空、天地、万物又将进行怎样的发展和继续?虽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深对宇宙的观测,并得到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我们对宇宙的各种猜想,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宇宙理论,比如说:宇宙永恒态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气泡理论、宇宙暴胀理论、宇宙循环理论、超弦理论等等。但是这些研究都仅从局部的角度解释了宇宙和太空,仅仅体现了宇宙存在的某个特征和现象。就象《盲人摸象》故事一样,摸到象腿,就以为大象是树干,摸到象耳朵,就以为大象是扇子……。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种理论或者假说能统一这些理论,完整地阐述宇宙、太空的本源和其中所存在的规律,更不用说演示整个宇宙包括太空的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了。/%BF%C2%D2%D7%B4%F3%B5%C0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科技不发达古代中国,《易经》就是科技、就是科学、就是真理,人们根据《易经》中描述的“象”和规律来指导日常生产、生活,人们根据《易经》中所描述的“卦”象和“卦”意来发明工具、使用工具以提高人类的生产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通过这种方式将《易经》真实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易学中,我们前辈圣贤们都毫不怀疑地肯定阴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他们不断地使用阴阳进行组合和再组合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这里我们来利用二进制对阴阳概念进行置换,用“阴”来表示“0”,用“阳”来表示“1”,数的二进制就等同于自然界的“阴”和“阳”,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那么同样是二进制,同样是阴阳,既然二进制的“0”和“1”通过计算机里能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纷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阴阳为什么不能形成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呢?当然能,因为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阴阳两种能量就是计算机世界中虚拟的二进制。所以说自然界中“阴阳”能量就像电脑中的“二进制”一样,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万有”世界。区别在于自然界的“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两种“阴阳”能量存在着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并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计算机中的“0”和“1”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来运行,不能体现现实世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特性,不能完全复制现实世界中“阴”和“阳”的全部特征和规律。

易经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易经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修改病句专项练习1.常见的病句类型病句常见的类型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语赘余。

其它病句还有关联词语误用、前后矛盾、句式杂糅、语句产生歧义等。

2.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

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3.病句修改八项注意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

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

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二.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

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

应去掉“不”。

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命题者也喜欢用多个否定词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

在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易经中的自然与环境保护

易经中的自然与环境保护

易经中的自然与环境保护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关注和尊重。

古代中国人通过易经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之书,认识到了自然与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自然的思想和方法。

本文将从易经的角度探讨自然与环境保护的理念,以期能引起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一、自然观念易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主张人应该尊重自然、依从自然的规律,而不是随意破坏或剥削自然资源。

其中,尊重自然、追求自然的道德规范被认为是人的品格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指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保护自然,才能保护和谐的人类生活。

因此,在面对环境问题时,我们应当学习易经中的自然观念,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自然变化与卜筮观念易经通过周易卜筮的方式,以自然的变化为依据,揭示出宇宙万物之间的变化规律。

在易经中,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天气、山川河流等都被视为自然的变化。

人们通过卜筮的方式,来预测和指导未来的行为。

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的深刻认识。

人类不应该只是懒散地等待自然的变化,而是要根据自然规律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保护环境,并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三、天人合一与环境保护易经中的“天人合一”理念,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求与自然界的统一。

这一概念也与现代环境保护的理念相契合。

环境保护需要人类关注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保护自然界的需要。

只有将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降低能源的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传统智慧与环境保护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面对环境保护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易经中汲取智慧,借鉴古代中国人保护自然的方法。

例如,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提倡自然农法的使用,推崇生态农业,都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论《易经》中的自然观

论《易经》中的自然观

论《易经》中的自然观
《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自然观是其中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有生命力和灵性的,它们都具有一
定的特性和规律,并相互作用。

另外,《易经》中的自然观也与中国
道家、儒家等思想有所联系,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首先,《易经》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因此它提出了卦、爻、
象等概念,通过这些概念来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其次,《易经》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世间事物与人的身心是相互影响、相互联
系的。

通过充实人的内在,拓宽人的视野,使得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认识自然。

最后,《易经》中的自然观强调“道法自然”,认为
宇宙万物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得到自然的
回报。

总之,《易经》中的自然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


种自然观促进人们认识和推广科学、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知识,引导
人们在实践中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弘扬发展。

易经与自然界的关系

易经与自然界的关系

易经与自然界的关系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运行和变化都十分着迷,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去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

而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之一,易经,正是对自然界与人类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本文将探讨易经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哲学观点。

首先,易经强调了宇宙之间的普遍连接性。

易经所描述的八卦和六十四卦,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各种形态和变化。

这些卦象通过对阴阳、五行等自然元素的组合和变化而成,旨在揭示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共通性和关联性。

易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正如易经所言:“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次,易经强调了自然界中存在的相对性和变化性。

易经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并非静态不动的,而是代表着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演化和变化。

易经将这种演化和变化的规律归纳为“阴阳变化”和“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对立统一规律,象征着事物的相对性;而五行则代表着自然界中的五种元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木、火、土、金、水。

易经认为,这些变化规律决定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也决定了人类的行为和命运。

易经还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解释,揭示了自然界中的道德和伦理观念。

易经中的卦象并非仅有自然界的象征,更是包含了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内涵。

例如,《易经》中的“乾卦”代表刚健和领导能力,“坤卦”代表柔顺和谦虚。

易经强调了人类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准则,和自然界中万物和谐共生的法则相一致。

最后,易经也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

易经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思维会直接影响自然界的变化和演化。

因此,人类应当与自然界保持和谐合作的关系,以获得顺利和成功。

同时,易经也强调了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界的规律,不要逆天而行,否则将遭受到自然界的抵抗和惩罚。

综上所述,易经与自然界的关系密不可分。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式,深刻地阐述了自然界万物的普遍联系、相对性和变化性,同时也揭示了人类行为和伦理道德与自然界之间的共通性。

周易的科学原理

周易的科学原理

周易的科学原理一、介绍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涵盖哲学、占卜、历法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典籍。

在中国历史上,周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医学等。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周易是一种占卜方法,但实际上,其背后蕴含着科学的原理。

本文将详细探讨周易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二、基本原理周易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阴阳学说: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概念,描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是对立但又统一的二元对立概念,如夜与日、冷与热等。

在周易的理论中,阴阳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表示,如正负数的相互转化,或者实数轴上的左右移动等。

这种二元对立的统一原理在现代物理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2.五行学说:五行是周易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演化规律。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生成、相互克制。

这和现代科学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木)通过光合作用得到能量,然后被动物(火)摄取,而植物的残体又会转化为土壤(土)等。

3.易经卦象:易经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每个卦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

八卦是由阴阳组成的,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卦象。

这些卦象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状态和变化。

在现代科学中,形态与结构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

同样地,通过观察和研究易经卦象,我们也可以洞察事物的内在规律。

三、科学原理的应用周易的科学原理在中国古代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对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周易科学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1. 政治在政治领域,周易的科学原理被用于制定国家的政策和决策。

通过研究易经卦象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可以洞察国家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同时,将阴阳学说应用于政治决策可以实现权力和民生的平衡,从而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2. 军事周易的科学原理在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易经卦象和五行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敌人的意图和行动,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例如,在阵法布置中,根据易经卦象的排列组合来设置军营位置,可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和抵御敌军的攻击。

《易经》说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规律

《易经》说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规律

《易经》说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规律《易经》说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自然规律“天生四时,地生万物”。

日月轮回,周而复始,形成地球上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

地球上的万物无不遵循着这个自然周期规律生死存亡、兴衰与共。

虽然万物之间的各自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的长短各不相同,生命的形态与运动方式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熟、冬亡”这一自然四季规律的轨迹,都会经历这四个大的生命阶段,日日更新,月月交替,年年轮回,亘古不变。

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一自然规律,因此,就从中悟出了集智慧之大成的《周易》理论。

它从日月阴阳、四季轮回的自然规律中,领悟到宇宙万物起源、变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并抽象成阴阳五行说、四季八卦论,以此来推演类比宇宙万物的整个生命历程。

并指出阴阳运动、四季轮回规律是宇宙万物的普通规律。

即所谓“阴阳者,天下之大理也;四时者,天下之大径也”。

也就是说,宇宙万物都有阴阳两方面的特性,并在这两方面特性的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下向前发展演变,其演变发展的过程都要经过“起始、壮大、高潮、死亡”这四大阶段,这四大阶段正如“春生、夏长、秋成、冬亡”自然四季规律一样。

这就是日月交替、四季轮回昭示给人类及万物简单而深刻的宇宙自然规律。

这就是从宇宙天体运动规律总结抽象出来的天法、天规、天理、天道。

古语说:“春生、夏长、秋成、冬藏,此天道之大径也”。

因此,周易来源于日月四季,说的也是日月四季规律,只是后来它把这些抽象化了,神秘化了。

1、阴阳实际上就是冷热寒暑的抽象。

《周易》中的阴阳是总领全部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用这个字来象征说明宇宙万物本质特性,并以此来分类。

这是非常智慧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自然界的万物都因时因地或阴或阳,而且还在因时因地互转化、相辅相成,这就是阴阳变化的规律。

而这阴阳一开始就是日月,所谓“易”就是日月也,日月交替,周而复始,产生冷热寒暑变化,进而产生四季冷暖,进而产生自然万物。

周易简介

周易简介

当代数术学家研究认为:《易经》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
三大理论:1.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面,既对称又统一,互根互换。2.五行生克制化。将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类于金、木、水、火、土五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成。3.天人合一。人和宇宙互为协调。
三大法则:1.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所变、能变与不变之原因。2.象:即卦象、爻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世界生成发育的万有现象,从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3.数:即河洛理数。是现象中的数理。推演它的变化过程,而知人事和万物相关规律及前因后果。
周易简介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数术学著作,其内容几乎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等各个领域。历史上的《易经》有三种:一是夏代的《连山易》,二是商代的《归藏易》,三是周代的《周易》。现在人们所说的《易经》一般指的是《周易》。
“易”在哲学上是指运动、发展、变化之义。《易经》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提法。狭义的《易经》指的是《周易古经》,广义的《易经》则包括《周易古经》(简称《易经》)《周易大传》(简称《易传》)。东汉哲学家郑玄指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这是比较正确的说法。《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它雄踞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之冠;世界三大经典(《易经》、《圣经》、《吠陀经》)之巅。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智慧。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叙述天地人的变化及其预测决策。欧洲心理学大师荣格就认为:“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有其必然的程序可以遵循。3.变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之变化、发展并自我否定。
如果我们掌握了《易经》的三大理论,明白了三大原则,就可以用三大法则来认识事物,适应事物,从而察往彰来,索隐探颐。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维普资讯
汕头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第2 卷 第 1 2 期 sIN o N V R IYJ U N L( 【 N I T UU IE ST R A 1 7 n &S CA CE C BMO T L ) V 1 2N . 20 A O IMA O ILS lN  ̄ I N H Y o. .o1 06 2
《 周易》与现代 自然科 学
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峰
(<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 ,北 京 1 07 0 3 ;中国科学 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0 1 11 . .. 0 0) 0

要 :通过对 周易在天文历法 、气象学 、中国传统 医学、生物学等 自然 科学领域 的研究总 结,充分 阐述周易 的科
学内涵 ,为进 一步发 掘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周易;易经;八卦 ; 自 然科学
中圄分类 号 :B2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25 20 ) 1 0005 0 142 (06 0 - 3-0 0
秦燔六经 ,易 以 卜筮独存 。 《 周易》本 为 卜 之书 , 筮 大约成书于西周初期 ,是农业社会初期 的产 物LJ 1 。春秋 时期经过孔子儒家 的笺 注和阐发 ,被赋予 以象数 和义理 为基本 骨架 的学 理 ,使其 完成 了从 巫术 向科 学 的转 型 ,
后期 ,这种研 究趋 向鼎盛。主要 表现在 海 内外一 些 自然
世界争夺的焦点 ,从而 导致 了易学研 究 的国际化 。根 据
易学发展的趋势 ,易学研 究的 目标 是建 立囊 括融 旧铸新
统一的象征性 模型 ,为中 国古 代科学各 学科 的确立 准备 了条件。2 实际上 ,中国古代科学 就是 在此 基础上 形成 LJ 的一套独 特 的科学 体 系 ,它不 属 于任何 一 门具 体科 学 , 几乎是凌驾于各学科之上 的统一 的模型 体 系。这一 模型 体系不 同于西方近现代科学关 于世界 构成 和物质运 动 的 组合性结构解 释模型和数理 逻辑体 系 ,西方 科学没 有与

周易有哪些知识

周易有哪些知识

《易经》有哪些知识《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涵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气功学等。

一:《周易》简介《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涵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气功学等。

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易经入门基础知识三易《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周易》。

《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

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周易》的组成《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

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

周易预测培训原价1580元一套课程,现在只要29元就可以体验3节课,机会难得,赶紧添加老师微信 xueer9316 报名三:易经入门基础知识成书时间《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

《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据称《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四:《周易》名字由来原因有二:(1)因为《周易》完成的时间在周代,所以,周字应该解释为周代。

(2)周为周匝,意无所不包,无所不备也。

易,《参同契》讲“日月为易”。

《乾凿度》谓:“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位也。

”是说变化在外表的气,不变是本体的位。

东汉未年的郑康成提出了著名的三易说:“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说文》里有“日月为易”。

另外,笔者发现“周”字为笔画八画;“易”字也为八画;两字相乘八八为六十四。

周易

周易

•《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远景蔚然客观一、引言社会有隆替,学术有兴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问题在于怎样顺应此规律,才能促进学术和科学的发展。

任何割断历史,单纯追求全新的所谓“学术”,只是徒劳而已。

当今全世界所面临的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已出现危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一致要求东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藕合。

墨西哥地需求学家龙尼兹1982年在北就大陆寺震活动和地震预报国际会议上撰文急呼:“现在西方科学特别擅长于解决几个简单点间相互作用的问题,但对理解大的复杂系统的性质就显得格外无能了。

……中国科学包括了一些能描述复杂系统动力学我的古老方法。

”德国《易经》符号逻辑专家斐德烈博士近来在德国Semiotic(符号学)杂志上(1991年1-2期)以“《易经》符号逻辑”为题撰写的论文中指出:“《易经》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符号功能模型,……,这种模型的演化逻辑和建立反映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基础结构。

《易经》这种符号创造在任何时代都可称之为范例。

虽然《易经》符号起源于古代,但其原则仍适用于现代科学知识水平的概念范畴,告别是对于正在相互渗透中的演化科学可以理解的符号学来说,易卦符号系统为它开辟了一个机关报的远景。

”国外学者对中国古代科学思维方法作出这样高的评价并非出自偶然,从100多年前的德国学者莱布尼兹,以及后来的爱因斯坦,波尔,直到近来国内外若干世界上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有类似的评价,有的已把《周易》和《老子》的思想应用于其科学实践中,并取得可观的效果。

因此,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现的《周易》热应当加以盯导,使其步入正轨,沿着自然科学持续发展需要结合东方思维的方向发展下去。

本人认为东方思维对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学最富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原则有:主客体不能截然分开的思想;天地人整体观思想;重虚、重功能、重相互关系的思想;大易以逆为用的思想;大易与计算机、人工智能为同构物的思想;大易的圜道(周期)和中道(协同论)思想;易象蕴含有意场或意函数(譬如现代计算机汉字按字音输入,显示出若干个同音异义字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易数为离散数和无量纲数,并通向分维数的思想;《易传》“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等思想。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科学不是简单的累加已有的观察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是要对这些实例进行理论总结。事实上,这种理解忽略了科学的发展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只是按照近代以来的科学史实进行规划,从而在界定“科学”时犯了“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错误,否定了多元化的科学模式。定义“科学”要有历史意识,不能把西方近代科学看作科学的惟一标准。因此,在讨论《周易》与科学的关系时,有必要对“科学”一词加以区分,区分为古代科学和近现代科学。
中国古代科学同《周易》的结合主要是《周易》成书以后,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们在注释、发挥它的过程中实现的。在这个注释发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即易学。易学大致可分成两个派别,即象数派和义理派。象数派主张取象,即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义理派则主张取义,即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含义,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他们都奉《周易》经传为神圣的经典,以其内容为“周孔之道”,认为《周易》本身有一个完整无缺的理论体系。
《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千年经久不衰。《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的阶段,因此,古人是不可能得出现代人那些“神奇”的结论的。但是,有些现代的易学研究者却不顾这个前提,他们把自己的具备的知识附会到《周易》身上,把自己的知识说成是《周易》上“古已有之”的知识。这实际上是在神化《周易》,对科学本身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四、结语
作为中国文化智慧的象征,《周易》的价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思维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应该能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论的启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非如一些学者所提出的,《周易》与近现代科学中的任何精深理论都有关联,这实际上是神化了《周易》的作用。

典籍中的科学

典籍中的科学

典籍中的科学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思想,如《易经)的阴阳理论,《易经》与(道德经》的宇宙形成理论,“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思想等等。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个人,他的行为都要与天,也就是大自然保持-致,这一重要自然科学思想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管子>一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包含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的丰富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在《管子》中也有反映,这就是《管子》所提出的“人与天调”的自然观。

本文将以《管子》为例,对我国古代典籍中的这一重要自然科学思想作简要论述。

一.《管子)“人与天调”思想产生的哲学背景“人与天调”思想在《管子》成节之前的许多典籍中都有阐述。

《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日生D“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指出要遵循自然法则,掌握四时变化,人与天合,才有美好人间。

强调在天地人的关系中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谋求天地人的和谐。

《黄帝四经》认为自然、社会、人是一个整体,人类的行为要顺从自然规律,如果“过极失当”,就要遭到天(自然)的报复。

《黄帝四经》强调国家的政治行为必须与天地、与大自然- -致,它将阴阳思想应用于社会政治,首创了阴阳刑德的理论。

先秦诸子也有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如孟子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理论,认为天道与人道是相通的、统-的.老子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

“有物混成,先天地...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天道与人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古代哲学家认为,自然的和调与社会的和谐幸福是一致的。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注意保护自然资源,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荀子》认为,保护自然的规定要成为“圣王之制”,“王者之法”代礼制中也有大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与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邱处机《颐身集》:“两手掩耳,即 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 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 邪气)”。②即叩齿。《杂病源流犀 烛· 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 曰:……叩中央齿,名鸣天鼓。” 寅: 指地方时3:00~5:00。 漱玉津: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 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 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 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2、口 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 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 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五辛:又叫五荤。《本草纲目· 菜部》 “蒜”:“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 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 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 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 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
天文观察的关系》,《东南文化》 1991/3、4
2、李士澂:《……》,《自然杂志》
1989/11
2、《易经》与天文学
六十甲子甲骨
天干: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巽·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 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泰·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3、《易经》与物理学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在荣获诺贝尔物理
奖以后的一次演说中不无自豪地指出,他在物理 学上的杰出成就,也得益于早年在西南联合大学 对《周易》的研读。 杨振宁先生在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称, 《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 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见 《北京科技报》2004年9月22日。此说引起许多 学者的反驳,但平心而论,此说也许有一定道理。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 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 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易传· 象》曰:天地交,泰。 泰·
《易传· 彖》曰: 泰·

天地交而万物通。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养生先须养德,为学莫忘为人。
《尚书· 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至諴感神。(届:到。至諴:至和,至诚。) 老子: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 如野牛而青)虎, 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孙思邈《千金要方》: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 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 也。……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 深生耻愧,诫勒身心,常修善事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傀屋漏
伪无忝,存心养性伪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 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 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 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 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
36×6=216
24×6=144
144+216=360 64×6=384 384÷2=192 192×36=6912 192×24=4608 6912+4608=11520
先天八卦次序图
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

先 天 六 十 四 卦 方 位 图
先天太极图
1、李士澂:《论太极图的形成及其与古
张载《西铭》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 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 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 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qióng同 “茕”,没有兄弟,孤独)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 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 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 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
《易经》与自然科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马文斌
1、《易经》与数学 《易传· 系辞上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 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 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夏王:……孔甲,皋,发,癸。 商王: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 庚,小甲,雍己,太戊,……祖甲,廪辛,康丁, 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
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 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 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4、《易经》与化学
元素周期表
5、《易经》与生物学
遗传密码
6、《易经》与中医学
医易同源,理无二致。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 《明堂流注》……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 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 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7、《易经》与养生学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春欲得瞑卧
早起,夏秋欲得夜卧早起,冬欲得早 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 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
孙思邈《孙真人摄养论》:
正月(指立春、雨水,下同)…… 二月…… 三月…… 四月(指立夏、小满),……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调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 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韭,令人多涕唾, 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 勿食鳝鱼,害人。…… 十二月……
《易传· 象》:山上有水,蹇;君子以 蹇·
反身修德。 《易传· 系辞上》:夫《易》,圣人所以 崇德而广业也。 《易传· 文言》:美在其中,而畅于四 坤· 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 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张载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则心为有
量子物理学奠基人玻尔
(N. H. D. Bohr, 1885~1962),在他被 封为爵士的时候,选了 中国的太极图作为他的 徽章的主体图案,以象 征他所讲的物理学原理 和中西文化的相互融通。
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在香港大
学的一次讲演中深情地说,近代物理学的 一些看法,和《周易》太极和阴阳对待的 思想有相似的地方,因此,玻尔选了太极 图作为他的荣誉徽章的主体图案。
秋三月(指立秋至霜降),此谓容平,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 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 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 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指立冬至大寒), 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 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 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 少。
天人
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
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 者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二、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挂一以象三, 四、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 五、归奇于扐(lè)以象闰。 六、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
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jī基)之 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 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 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 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 可与祐神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 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 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 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 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黄帝内经· 素问· 上古天真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孔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季氏》)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孙思邈《孙真人枕上记》:莫食无鳞鱼,
诸般禽兽肉;自死兽与禽,食之多命促。
孙思邈《孙真人养生铭》亥:指地方时21:00~23:00。 鸣云鼓:又叫鸣天鼓。①即击探天鼓。
外。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 以见闻梏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孟子谓 “尽心则知性、知天”,以此。天大无外,故 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见闻之知,乃物交而 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
学者亦须无心,故孔子教人绝四,自始学至成
圣皆须无此。(《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毋
固,毋我。”)
《易传· 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传·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 泰·
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易传· 系辞下》: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老子·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易传· 系辞上》:
《易传· 系辞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