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发现和识别简单的周期现象,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并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和识别简单的周期现象,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
2.难点: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等,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周期现象。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周期现象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
3.深化理解: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如排列图形、计算时间等,进一步理解周期现象。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规划时间等,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
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7篇4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
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角的度量》(说课稿)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含义,认识量角器,学习如何度量角的大小,以及通过实例加深对角的度量的理解。具体涉及以下知识点:
1.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形成的图形。
2.认识量角器,了解其结构和刻度表示的意义。
首先,对于角的定义,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其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角的存在,以加深他们对角的理解。
其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是一个技能性的内容,需要反复练习。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在使用量角器时,仍然存在误区。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熟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形成的图形。它是几何图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三角板上的不同角的大小,了解角的度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和角的度量的准确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优化》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优化》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优化》,属于数学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问题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达到最优效果。
这一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如时间计算、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优化方法,如时间规划、任务排序等。
-难点:将优化思想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特别是需要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进行逻辑推理和决策。
难点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行创造性思考,这对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 说学情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开始有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逻辑推理,但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尚有限。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时间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优化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优化理论和方法。
学习困难预测:-难以将优化理论与实际生活场景有效结合。
-在面对多种解决方案时,难以判断哪种最优。
解决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引入,帮助学生建立优化的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3. 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知识目标:理解优化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优化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优化思想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兴趣,体验优化的乐趣。
目标达成:通过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优化方法,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达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4. 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重点是理解优化原理,难点在于将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特别是需要进行多步骤决策的问题。
关系分析:重难点的突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优化方法,促进其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数量和简单的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复杂的路程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赛车比赛,引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4.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物体的速度和路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拓展学生对于复杂路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第【1】篇〗常见的数量关系说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课前准备: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为后续学习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培养观察、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和应用规律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逐步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想、验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学法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超市的购物场景,其中苹果的单价为 5 元/千克,分别计算购买 2 千克、4 千克、8 千克苹果所需的金额。
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一等奖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一等奖说课稿1、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现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本教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些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说教学目标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四.说教法学法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和发现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本节课试商的基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节课竖式计算的基础。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迁移到新的学习中来。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在本课中,我创设了读书日分书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问题的全过程。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3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六篇
2023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六篇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2、教材分析:大家知道,人教版的新教材都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三个植树问题的典型问题: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
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
例3是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材借助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求围棋盘最外层一共可以摆多少棋子的问题,介绍如何解决类似的植树问题。
教学时,学生很容易会出现教材上的女孩子一样,认为每边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就是19×4=76个棋子,而忽略了角上的棋子算重复了。
教材用直观图的形式展示了两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先看上下两个边,每边是19个棋子,然后再看左右两边,由于上下两边已经包括了两个端点,所以左右两边每边都少了2个棋子,只有17个,把四边上的棋子加起来就可得到最外层总共的棋子数。
另一种想法是:每边都只算一个端点,这样每边正好都是18个棋子,18×4=72得出结果。
接下来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鼓励学生开阔思路,找到自己的方法。
教材这里没有给出解决关于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规律,而是用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
如果学生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让他们自主探索这种植树问题中包含的规律,即栽树的棵数正好等于间隔数。
例如,围棋盘最外层摆放的棋子数等于最外层每两个棋子间的间隔数,最外层每边有18个间隔,最外层总共摆放的棋子数是18×4=72。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引言: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与逻辑推理的学科,它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关于四年级数学的课程。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
一、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今天将为大家带来一堂数学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加减交织的数行”,这是四年级上学期数学课本中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将学会如何正确地加减运算,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二、分析教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加减交织的数行,通过观察数行中的规律,培养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该教材内容属于四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起到了扎实的基础作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运算方法,理解加减运算的交替特点;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运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加减运算的方法,理解加法和减法在数行中的交替运用。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数行中的规律,并能够正确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答或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回忆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后续课堂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新知:通过课件或者黑板,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展示,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加减运算在数行中的运用。
3.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数行中加减法运算的规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们演示交替运算的过程和方法。
4. 理解与运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进行加减运算,并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们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找零等,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6.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针对学生们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强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内容说明《数字的比较和排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经历比较和排序数字的过程,掌握比较和排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 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比较和排序100以内的数。
-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建立了数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比较和排序较复杂的数字,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 让学生掌握比较和排序数字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较和排序数字的方法。
- 难点:对于复杂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五、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如数数、报数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尝试比较和排序一些数字,如23、45、12、76等,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教师给予引导和总结。
4. 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和排序更复杂的数字,如三位数、四位数等。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比较和排序更复杂的数字,如345、236、789等。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总五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总五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通过好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稳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探究的方法。
3、通过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学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敏捷性。
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觉、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学预备:电脑课件,计算器教学方法:引导发觉法,自主探究争论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算式,在这些算式中,同学们有没有发觉一些好玩的算式呢?(有)那谁能举一个例子呢?(学生举例:1+2+3+......+20=21×10=210。
)今日我们将通过闯关的形式去探究、发觉好玩算式的规律,同学们有没有信念闯关。
(有)二、探究新知(一)奇异的宝塔1、教师出示一组算式:1×1= 11×11= 111×111=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快速计算出它们的得数。
(学生动手计算,快速写出算式的得数。
)2、谁情愿公布一下你的答案?(学生公布答案,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
)3、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三道算式,你发觉了什么?这三道算式有什么特点?(我发觉这三道算式都是由1组成的。
我发觉下面的算式中的每个乘数都比上一个算式的每个乘数多了一个数字1。
比方:第一个是1×1=,下一个就是11×11=……)教师:你们真是擅长观看的好孩子!在这三道算式中,第一道是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其次道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相乘;第三道是三位数和三位数相乘。
4、认真比拟观看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又有什么关系?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觉表述出来。
(我发觉答案里都有1,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
我发觉积是以中间数字对称的,而且乘数是三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3,假如因数是四位数,积中间最大的数就是4。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精选10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精选10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课稿 1一、教材内容及编排意图:《求小数的近似数》是义务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节的内容。
是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后的一次扩展,同时又为后面改写成以万和亿作单位的数做好知识铺垫。
教材内容展示了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测量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小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知道精确度的含义。
2.经历类比迁移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推理及概括能力,初步掌握“迁移”、“数形结合”等学习数学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数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1.理解并应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五环节教学,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回归情景,深化理解——反馈练习,拓展提升——课堂总结,回归生活”。
具体设计是: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主题图,学生明确了用 0.984米、0.98米和1米三个数据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探究欲望。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由整数类比迁移到小数在回顾了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后,做出强调:求近似数一定要用约等号来连接。
随机提出猜想:求小数的近似数是否也会用到四舍五入法呢?2、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数接着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数求近似数。
在充分理解了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的含义后放手让学生探究,相互交流,汇报时,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完整的叙述。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相识》说课稿篇1敬重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化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大数的相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打算、过程设计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一)教材分析“大数的相识”是在学生相识和驾驭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相识的巩固和发展,本节课内容是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学问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肯定的学问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学习起来有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相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驾驭数位依次表,知道亿以内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能够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2、在认数的过程中,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相识较大的计数单位,驾驭亿以内数数位依次表。
教学难点是:能够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纳的教法是嬉戏激趣、情景体验、学问讲授。
学法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独立思索。
(五)教学打算在本节课中所须要的学具是拨珠计数器,教具是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突出需求爱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创建的先导。
因此,上课一起先,我就出示了一组纪念抗战成功70周年阅兵仪式现场直播收视率的有关报道:国内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对阅兵进行了网上直播。
截至9月3日19时,各大视频网站“阅兵”主题视频共1381个,拿优酷网举例,累计观看人次超过25881296人,最高峰同时在线人数超2323500人,再次创下直播时段内历史新高。
商的变化规律小学四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商的变化规律小学四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1、商的变化规律小学四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商的变化规律”第三个“商不变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
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裴老师教学的这一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语言表述和思维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同步性,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两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完善了三个规律,使商的变化规律更完整,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紧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延伸本课通过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画垂线》的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画垂线》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画垂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以及角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垂线的画法是最基本的几何知识,也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
因此,教材特意安排了用三角尺画垂线、用直尺画垂线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画垂线。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几何图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垂线,如房子的墙角、黑板的边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认识垂线的感性材料。
但是,学生对垂线的认识还是直观形象为主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三角尺画垂线,能用直尺画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尺画垂线,能用直尺画垂线。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垂线的意义,并能在生活中应用。
1. 教法:本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操作实验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 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画垂线的方法,与同学合作交流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首先通过出示一些与垂线有关的练习题,如找出一个图形的垂线等,来复习巩固学生对垂线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图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画垂线。
2. 探究新知: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三角尺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展示自己的画法,引导学生发现画垂线的方法。
然后通过引导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垂线的意义和画垂线的原理和方法。
最后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画垂线方法的掌握。
3. 实践应用: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直尺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学习成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页例2。
教材分析:《垂线的画法》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
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
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掌握垂线的画法,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能力。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学用三角尺一套,题单。
2、学具:学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学宗旨: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一、总体上安排有: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3、强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4、畅谈收获与感受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部分。
首先复习旧知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接着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你们会画垂线吗?从而激励学生去尝试画垂线。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方法;通过“自己尝试画垂线——比较画法——演示”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
那就是:①手握斜边,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②两手配合,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指定点。
③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掌握了垂线的画法后,再次让学生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巩固正确作图方法。
同时老师重点强调“重合、平移靠点、画线”这画法三步曲二、难点的处理:也就是探究垂线的性质。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此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而后发现:点到直线的线段有无数条,有一条最短的。
这时老师演示且揭示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教学,主要是通过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行程的实际问题。
题目通过场景图提供了两个小朋友分别从家出发去同一所学校上学的有关信息,包括各人行走的速度和从家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求出他们两家的距离。
教材启发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采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学情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简单行程问题的一些知识和能力。
在知识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乘除法运算能力。
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已经能够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直接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行走路程的应用题。
在能力方面,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质疑能力,和一定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信息、采用相应的策略解决问题。
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标要求四年级的学生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通过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借助图形表格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灵活掌握行程问题中求路程问题和相遇时间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认,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这一单元是在小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
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a.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也进一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
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学游戏五、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基础。
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
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
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个百,一万里面有10个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利用课件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图片)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亿级万级个级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1381900000表示8个千万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三、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
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五、学法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六、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
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七、教学程序及设想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
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千万组成的、由100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
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二。
实践操作(一)称一称那么100000000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
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
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
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
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
”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
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
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你能猜想出1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学生猜想)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或用倍比关系算)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13×(2500×1000)÷400=81250(天)≈223(年)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2、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
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