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温庭筠翻译

合集下载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词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翻译,欢迎阅读 参考!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 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整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 之一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翻译、注释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翻译、注释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翻译、注释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翻译、注释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翻译、注释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者:温庭筠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翻译、注释2作品原文菩萨蛮[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作品注释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唐代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赏析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

水精,就是水晶。

颇黎,就是玻璃。

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

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

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

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全词翻译及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

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

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此词咏立春或人日。

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

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

”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

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

详见《读词偶得》。

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

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

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唐 温庭筠《菩萨蛮》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唐 温庭筠《菩萨蛮》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唐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典] 唐温庭筠《菩萨蛮》注:1、《菩萨蛮》温庭筠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2、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3、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4、温庭筠生平见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5、“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仍表现工瑞所讲的温词的两点特色,他标举了精美的名物,像“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而且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

换头的“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接连用了几个舌尖和齿头发音的字,则又从声调中传达出一种美感。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中“水精”、“玻璃”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坚硬的,而他马上承接的“暖香惹梦鸳鸯锦”,则是温暖的、柔软的,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而同时在前两句和三四句之间又有另外一种对比,一、二句是闺房中室内的景色,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是室外江上的景色。

温词“水精帘里”一句便也表现了一种既皎洁晶莹而又寂寞凄寒的境界。

温词标举的物象,表面是不通的,其实在这不通之间,这些现象完全有感发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句“水精帘里玻璃枕”,有的本子“玻璃”作“珊瑚”,“珊瑚”二字不如“玻璃”好,一是声音平,二是形象不如“玻璃”好,水晶帘的晶莹、透明、坚硬、纯洁,只有玻璃才能与之相称。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

鉴赏《菩萨蛮·其二》译文及赏析导读:《菩萨蛮·其二》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其二》译文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菩萨蛮·其二》注释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

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菩萨蛮·其二》赏析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

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

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

菩萨蛮温庭筠翻译小山重叠金明灭①,鬓云欲度香腮雪②。

懒起画蛾眉,弄妆③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④,双双金鹧鸪⑤。

[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在中国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为第一位专业词人。

这不仅因为他的词名压倒了诗名,而且由于中国词史上的词别集是从他的《金荃集》开始的。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七十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它大都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但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的作品。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綯丞相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据《乐府纪闻》为二十首,现存十五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李忱,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以致终生不被重用。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

首句中的“小山”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

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

全句谓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

另一解认为指眉。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

“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

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

”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

我师林庚先生曾另作一解。

他在1962年给我的信中说:“小山重叠”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上闪动着的光彩。

这自可备一说。

但根据词的上下文义细细推断,似仍以作眉毛为好。

因为首句说眉上的颜色褪了,次句说头发蓬蓬松松地快垂到腮边了,三、四两句才接着说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画眉和梳妆。

这样前后呼应,层次极为分明。

下片写她梳洗和打扮齐整了,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便拿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细腻著称。

其中《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哲理意蕴。

现在,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并进行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夜作风尘客,不堪闻。

都、城南、野桑葉。

东家、黄鸟栖。

杨柳、陌上、徘徊风雨绿时。

空投、五车、弄堂边砧声。

酒旗风露好,月照霜枝暗。

倚脸向黄昏,宿昔梦书堂。

相约黄昏后,世事两茫茫。

倚栏静听风,斜日草红郎。

温庭筠以精妙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细腻的画面。

诗中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表现了少年时代清新纯洁的爱情场景;“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则展现了中年时代沉静深沉的爱情体验;而“夜作风尘客,不堪闻”的描述,则传达了晚年时期的孤独悲凉之感。

通过不同时期的场景刻画,温庭筠传达了岁月更迭、生命变迁的主题。

接下来,我们用现代汉语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在年少时听着雨声,独自在歌楼上,红烛昏昏罗帐。

在中年时听着雨声,乘坐客船,江楼上挂着望廊。

往昔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人家。

夜间作为风尘之客,实在无法忍受。

遍地都是野桑叶,城南黄鸟栖。

杨柳在田间的大路旁,在阵风和雨中摇曳。

孤寂地飘落着落日,旁边弄堂边传来梆子声。

酒帆在风中摇曳,风露清爽,月光照耀着霜枝。

靠在黄昏时分,回味旧日梦书之堂。

在约定的黄昏之后,世事如此茫茫。

倚在栏杆上静听风声,斜阳下草色泛红。

通过翻译,我们更好地领略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优美意境。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描写和幽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意风采。

对于读者来说,透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浪漫情怀,还能够体味到生命变迁的无尽哲理。

温庭筠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仍然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感悟。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传世佳作,他以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将岁月沉淀的情怀融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苦短、时光易逝的深切思考。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前言】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是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

【注释】
①玉纤:纤纤玉手
②真珠:珍珠,喻眼泪
③铅华:化妆品,搽脸的粉。

④春露:女子的`眼泪
⑤浥:润湿。

⑥秋波:女子的眼神。

【翻译】
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

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

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

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赏析】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是小山重叠金明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

下面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古诗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翻译赏析

古诗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翻译赏析《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前言】《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表现女主人思恋远方亲人的情景。

此词辞采清丽,物象精美,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篇幅虽短小,但又耐人寻味,表现了温词含蓄的特点。

【注释】①玉楼:楼的美称。

②袅娜:细长柔美貌。

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

③萋萋:草茂盛貌。

④画罗:有图案的丝织品,或指灯罩。

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

⑤香烛:加有香料的烛,亦是对烛的美称。

销成泪:蜡烛燃烧后垂下的蜡滴比作眼泪。

⑥子规:即杜鹃鸟,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

【翻译】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

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

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

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赏析】这是温庭筠组词《菩萨蛮》十四首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

综观全词,起两句为入梦,结两句为梦醒,“门外”两句为梦中幻景,“画罗”两句为梦时衬景,从室外写到室内,由梦前写到梦后,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兼有幽深、精绝之美。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

一句“玉楼明月长相忆”,即将全词笼罩在一片离情别绪的氛围之中。

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

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

“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品原文: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作品注释: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⑶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⑷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⑸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⑹贴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

罗襦(rú):丝绸短袄。

襦,短上衣。

⑺金鹧(zhè)鸪(gū):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作品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

唐代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约作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后期。

据《唐才子传》和《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

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四年(850)十月至十三年(859)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前后,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原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翻译: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鉴赏及译文注释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鉴赏及译文注释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鉴赏及译文注释《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是由温庭筠所创作的,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唐代:温庭筠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译文一对鸂鶒鸟儿,身上披拂着灿烂的金色花纹,翘起它们那双翠绿的尾巴,在春水溶溶、碧绿滢滢的池面上,掀起了层层的水纹。

岸边海棠花开,一阵潇潇春雨过后,天放晴了,红花满枝,滴着清亮的水珠儿,更加艳丽。

一位美丽的少女,乍出现在一个心有所悦但却陌生的男人面前。

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却露出了那一对可爱的酒窝儿于是她赶紧用绣衫遮住了,恰如飞蝶迷恋于阳春烟景。

华贵之家,芳菲时节,景物依旧,可是,当日春游之人,今已远戍边塞,而且连个信儿都没有!《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注释菩萨蛮: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翠翘:翠绿色的尾羽。

金缕:金色羽毛。

鸂(xī)鶒(chì):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又名紫鸳鸯。

海棠梨:又名海红、甘棠,二月开红花,八月果熟。

一说就是海棠花,又一说即棠梨。

靥(yè):笑时面颊上的酒窝。

青琐:刷青漆且雕镂有连琐纹的窗户,泛指华美的窗户。

此处借指华贵之家。

芳菲:泛指花草树木,谓美好时节。

周祈《名义考》云:“青琐,即今之门有壳隔者,刻镂为连琐文也。

以青涂之,故曰青琐。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隋唐时的遗址大约在今甘肃安西县城东50公里处的疏勒河岸双塔堡附近。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赏析此词上阕描写了一个春色满园、生意盎然而又充满着无限幽情的环境。

温庭筠菩萨蛮翻译

温庭筠菩萨蛮翻译

温庭筠菩萨蛮翻译作品原文《菩萨蛮》晚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译文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温庭筠唐词:《菩萨蛮》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

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相关问题及答案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

唐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拼音及翻译整合

唐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拼音及翻译整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词句解释1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2鬓云欲度香腮雪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3懒起画蛾眉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4弄妆梳洗迟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5新帖绣罗襦罗襦:丝绸短袄.6双双金鹧鸪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二、原文译文小山重叠金明灭,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鬓云欲度香腮雪.洁白的香腮似雪.懒起画蛾眉,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弄妆梳洗迟.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花前后镜,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花面交相映.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新帖绣罗襦,刚穿上的绫罗裙襦,双双金鹧鸪.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三、作品简介作品名称: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品别名: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创作年代:晚唐作品出处:花间集文学体裁:词作者: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菩萨蛮其二温庭筠翻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
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菩萨蛮其二温庭筠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赏析
这首《菩萨蛮》,乍看之下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