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CUFE
PUBLIC FINANCE
税级
税率 (%)
适用全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元)
适用超 额累进 全额累 税率的 进税额 应税所 (元) 得(元)
超额累 进税额 (元)
25000以下
20
25000 25000 5000 5000
25001~50000
30
50000 25000 15000 7500
=900+400=1300(万元)
PUBLIC FINANCE
CUFE
PUBLIC FINANCE
• 关于免征额和起征点的区别: • 假设本月工资薪金1800元,税率5%: • 1600元作为起征点:
– 1800×5%=90
• 1600元作为免征额:
– (1800-1600)×5%=10
CUF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 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税率计算的增 值税税额。该销项税额按照规定在销售额 之外一并向购买方收取,其计算公式为:
•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 注意: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 价外税
PUBLIC FINANCE
CUFE
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政
社
府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部
务
公
门
负有纳税的义务
众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08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PPT课件
A × B=C
计税依据 税率 税额
6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征税对象
税目
税目是在征税对象范围内规定的具体征税类别,是对征税
对象的具体化。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稿酬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经营所得
偶然所得
7
一、税制要素
(一)税制的基本要素
节省 政府在征税时花费的人力和经 费最少,征税费用不能过高。
31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便利 确实
最少征收费用 平等
3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二)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 一国国民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 能力,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 享得收入的比例来承担政府的 经费开支。
3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
税务行政原则又称为课税技术原则。
确实
便利
节省
42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公平 原则
税收负担的分配应当 公平,应使每个人支 付合理的份额。
43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五)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
效率 原则
要求对征税方式进行选择, 尽量不影响市场主体的经 济决策,将税收的额外负 担降低到最低程度。
税收不可驱使财富外流。
政府征税不应该导致财富逃出国 外,因此对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财 富征税应慎重考虑。
38
一、税收原则的演变
(四)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在于组 织财政收入,满足财政支出需要,又称为财政 收入原则。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 35页)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 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 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当然,这种无偿性也不是绝对的。从财政活 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 的无偿性是并存的,即通常所说的“取之于 民,用之于民”。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 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税率标准,并只能按 照预定的标准征税。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1.收益原则 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照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 品的成本应按每个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 2.能力原则 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 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二)效率类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财政学
Public finance
第八章 税收原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定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对税收做如下界 定: 其一,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 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即政府保证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
当然,税收的固定性也不是绝对化的,随着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的变动也是必然的。 因此,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 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总之,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 的权威性,维护和强化税收的权威性是我 国当前税收征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 物,即征税的根据。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 2. 买方税与卖方税。卖方税是指纳税人在交易过程中处于出 售方地位的税收。买方税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纳税人处于购买 者地位上的税收。
三、 课税对象 (征税对象、税收客体)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明政府向什么征税。 课税对象可以分为三类:所得、商品和财产。
部
务
公
门
负有纳税的义务
众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 (T.Hobbes) 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政
社
府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一) 所得税
所得税(income tax)是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根 据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不同,可以将所得税区分为综合所 得税和分类所得税两种。
1.综合所得税(general income tax)以各类所得的总和为计税 依据。
2.分类所得税(classified income tax)是按照各种不同性质的 所得分别计征的所得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八章税收原理
1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 二、税收的“三性”
第八章税收原理
2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一)税收的概念
• 税收是指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 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 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等。
税收努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税制的 完善程度;二是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第八章税收原理
17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 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按照征税对 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 税的数额。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仅就超过免 征额的部分征税。
第八章税收原理
6
4、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
竞争性
• 私人产品
•
排斥性
•
非竞争性
• 公共物品
•
非排斥性
是指由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
同享用的产品或劳务。是在
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
非排斥性的产品。
“免费搭车”
第八章税收原理
在消费过程中,对某一 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 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
消费
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 的收益,不为某个人或某 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 排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 能的,7 或者成本很高。
单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 (2)定额税率——对每一单位的征税对象的实物 量直接规定某一个固定的税额。
财政学税收原理及效应
5、纳税环节 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 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6、纳税期限 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应当缴纳 税款的具体期限。有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两类。 7、起征点和免征额 两者都是由税法规定的,前者指对课税对象开始 征税的最低界限,后者指免予征税的数额。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附加、加成和减免 附加:随某一正税按一定比例加征税收;加成: 加 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减免:对纳税人征税 对象的应纳税额依法减少征收和全部免除。
8
•1、效率原则 即征税本身要有效率;征税要有助于 资源的有效配置。 •具体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和 确实简化原则
•2、公平原则 即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
“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具体包括: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3、税收中性原则: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9
六、税制模式
27
3、替代效应是指征税影响经济主体可支配收入后, 经济主体选择其他经济行为替代原有行为。
4、资源配置效应是指征税对经济主体产生收入效 应或替代效应的基础上,使资源配置发生变化。 它表现为配置效率的提高或降低(如提供私人品 和公共品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以及资源在部 门和地区之间的流动。 5、社会效应主要是指征税对社会收入公平的影 响、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对稳定价格使社会安定 的影响等。
流转税负担率=流转税总额/同期销售收入×100% 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额/同期利润+其他所得额 ×100%
13
(2)个人税收负担
个人真实的综合负担水平因各人的消费行为不同, 难以统计。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同期个人所得总额×100%
14
3、
财政与税收_第八章税收原理.pptx
税收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筹措经费外,还发挥经济调节功能 :弥补市场失灵、调节宏观经济。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托马斯•霍布斯: “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课税基础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 在的,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税基是税收课征基础的简称。有两层含义:就税收征 收的广度而言,是指课税对象的范围,如商品、财产 、行为、所得等。就某一税收计算而言,税基指计税 依据。
(狭义)税基也称作课税标准,计税依据,系指以金额 或数量的形式将税收客体数量化,而为直接适用税率 算出税额的基础。我国称为计税依据,即计算应纳税 额的依据或标准,也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 的税额。一般有两种:一是从价计征,是以计税金额 为计税依据,计税金额是指课税对象的数量乘以计税 价格的数额。二是从量计征,是以课税对象的重量、 体积、数量为计税依据。
纳税人
纳税人 负税人
直接负有纳税义 务的单位和个人
解决某税种对“谁”课 税问题--纳税主体
法人和自然人 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 与纳税人相分离--间接税
扣缴义务人
代为扣缴税款的人
既非纳税人 也非负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
某税种对“什么” 课税问题
税源
税收收入的最终 来源
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 要标志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
税收的权威性导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税收要素)
ch08 税收原理 财政学 教学课件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 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各种税都有不同的经济来源。有的税种 课税对象与税源是相同的,有的则不同。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 象的具体划分。税收规定了一个税种的 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 课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它表 明政府向什么征税。
•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五)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课税基础
(一)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 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 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 人, 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 分离的。
➢扣缴义务人和税务代理人。
• 纳税主体有法律上的主体与经济上的主 体之分。法律上的课税主体是税法所规 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也称纳税人。按照纳税人的不同,税 收可分为以下两类:
• 1.对自然人的课税与对法人的课税。 前者是对自然人征收的税,后者是对在 法律上具有独立地位的经济实体征税的 税。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the nature of taxation)
• 二、税收的“三性” –(the “three features” of taxation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概念: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 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固定地征收 实物或货币的一种主要财政收入形式。它与 国家的存在本质地联系在一起,是政府机器 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按照同一比 1.
财政学老师--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 商品流转税
商品流转税(commodity tax)是以流通过程 中的商品与劳务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1.商品流转税可根据计税依据分为周转税和增值税。 1)周转税(circulation tax)是以商品的交易额为计税 依据的税收。2)增值税(value added tax,VAT)是以 商品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
PBULIC FINANCE
本章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什么是税收 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原则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二、税收的“三性”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强制性
1.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 2.征纳过程具有强制性。
PBULIC FINANCE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的无偿性
1.针对具体纳税人而言, 具有无偿性。
2.就财政活动总体或全 部纳税人而言,这种无 偿性又是相对性。
PBULIC FINANCE
八、 课税环节
课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 环节,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时候) 发生。根据课税环节的分布数量,税收又可划 分为单一环节的税收和多环节的税收。
1.单一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和收入的循环中,只在 某一个课税环节上进行课征的税收
2.多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流转或收入形成和分配过 程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进行课征的税收。
第三节 税收原则
第八章 税收理论 《财政学》PPT课件
P
S
E
企厂 业商 所所 得得 价价 格格的的下
PP0 0
降下 幅降 度幅 等度 于等 于税额税 额
P
E′
uu
D
D′
O
QQ00
Q
图8-5 供给完全无弹性时的税收转嫁
P
P
u
消消费费者者支支付 付的 价的格价的格的 上上升升幅幅度度等等于 税于额税额
PP0 0
E
E
S D
D
O
QQ0 0
Q
图8-6 供给有完全弹性时的税收转嫁
超额负担
• 税制设计的两大目标:效率和公平 • 纳税人的税收成本
纳税人 支付的税收本身:任何税种皆有 超额负担(或无谓损失) 管理负担
• 有效率的税收:使超额负担和管理负担最小的税制
• 超额负担
• 多数税收扭曲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这种扭曲效应往往导致 纳税人经济福利的减少超过政府筹集到的税额
• 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最重要的隐性税负。
• 影响风险承担、 研发
• 影响企业投资水 平及其形式,等 等。
• 影响交易的形式, 如养老金计划
• 税制结构影响企 业的财务结构
• 征税所产生的这 些间接的后续效 应改变了经济的 均衡
• 如对利息征税
公告效应
和资本化
• 税收的某些效应 可能发生在课征 之前或公布之时。
• 有时不仅带来严 重的公平问题, 而且对它的预期 也可能影响到资 产的供给。
P
Pd
F
S
P0
G E
Ps
E′
uu DD′OFra bibliotekQ1Q0
Q
图8-3 课于需求方的从量税的归宿
财政学第八章 税收原理
• 城镇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如下 : • 大城市1.5元-----30元; • 中等城市1.2元-----24元; • 小城市0.9元-----18元; • 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12元 。
(3)分类分级税额
《车船税》船舶----净吨位
• 净吨位 年税额 • 200吨以下 3元/吨 • 201-2000吨 4元/吨 • 2001-10000吨 5元/吨 • 10000吨以上的6元/吨
• 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 2、地方税----营业税、财产类税收、 行为类税收等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资 源税、证券交易税、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第四节 税收负担和税负转嫁
• 一、税收负担 •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 •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通过法律规 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的税款数额。
3、税收的特点。 4、税负转嫁的条件。 5 、影响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 6、税率的种类。 7 、税收按管理权限分类的方法如 何?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超过80000元
20
25 30 35 4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3)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 (4)全率累进税率 • 3、定额税率。 • (1)地区差别税额 • ( 2 )幅度税额 — 资源税(除原 油、天然气以外)、城镇土地使 用税
• (五)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数 额或数量 • 1、从价计征 • 2、从量计征
• (六)纳税环节 • (七)纳税期限 • 1、按期纳税 • 2、按次纳税 • 3、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 (八)减税免税 • 1、从时间上看分为无期减免、定 期减免和临时减免 • 2、从内容上看分为税基式减免、 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 (九)违章处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处于两难的选择,因此,把税制的设计同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的税收原则,才是对公平与效率两者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兼顾。
2.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又分为: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2)效率类税收原则,又分为: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
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涉及税制本身问题,所以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
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什么是税收税收的基本属性马克思把税收界定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 西方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一般认为主要溯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Hobbes)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Exchange-Theory)。
霍布斯认为:“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间接税和直接税就是为不受外敌入侵,人们以自己的劳动向拿起武器监视敌人的人们提供的报酬。
”后来,经过洛克、休谟、边沁以及斯密等人提出的社会契约说、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利益交换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逐渐提出了新税收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之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如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
税收的“三性”1. 税收的强制性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存在两种权力即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2. 税收的无偿性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即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同政府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不同。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
3. 税收的固定性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税收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术语--- 纳税人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
与纳税人有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
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
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现代社会,政府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税制往往也是以对应于这三类课税对象的所得税、商品税和财产税为主体。
与课税对象相关的两个概念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税源是否丰裕直接制约着税收收入规模。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
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
换言之,是指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如计税金额、计税数量。
(从价、从量)税率,是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课税对象与税率的乘积就是应征税额。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政府的税收政策。
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1. 比例税率。
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又可分为几种类型:(1)行业比例税率按行业的差别规定不同的税率。
(2)产品比例税率一一按产品的不同规定不同的税率。
(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一一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率。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比例税率下,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有利于税收征管的优点,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
缺点是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
2. 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定额税率在计算上更为便利,而且由于采用从量计征办法,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缺点是具有累退性质,负担不尽合理。
3. 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对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
(2)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元)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都是按照量能纳税的原则设计的, 但两者又有不同 的特点:(1) 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 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2) 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 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3) 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稅收术语——脱盖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考察税率(1) 名义税率:税率表所列的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
(2) 实际税率: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它等 于税收负担率。
定額税率,比例税率和眾城税率(3)边际税率:本来是指按照边际效用相等原则设计的一种理论化税率模式,其主要功能是使社会福利牺牲最小,实质上是按照纳税人收益多寡分等级课税的税率。
由于累进税率大体上符合边际税率的设计原则,因而西方国家在经济分析中往往就是指累进税率。
纳税总额的增加额MTR 二税基价值的增加额(4)平均税率:实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
它往往低于边际税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额,是分析税率设计是否合理,税制是否科学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平均税率接近于实际税率,而边际税率类似名义税率。
纳税总额税基价值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术语一一税宏用平均稅車和边际稅卒来走义比例锐率、累进稅率和累退稅辜税'比例孵ATE=lffIRt*税基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BtTRATR頑*元)税收术语一一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1. 税收能力亲进税率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稅收木语一—芒三累退税率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
它包括两种能力:一是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简称纳税能力;二是政府的征税能力,简称征税能力。
纳税能力主要取决于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征税能力主要取决于税务管理效率。
2. 税收努力是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税收努力决定了潜在的税收能力中有多大比例能转变为实际的税收收入。
税收努力取决于税制的完善程度和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税收术语-- 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免征额: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现行增值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限于个人)⑴销售货物:月销售额2000-5000元;⑵销售应税劳务:月销售额1500-3000元;⑶按次纳税:每次(日)销售额150-200元。
现行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限于个人)⑴按期纳税:月营业额1000-5000元;⑵按次纳税: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个人所得税3500元规定是免征额税收术语-- 课税基础课税基础又称税基,指建立某种税或一种税制的经济基础或依据。
课税基础不同于课税对象,如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是商品,但其税基则是厂家的销售收入或消费的货币支出;也不同于税源,税源总是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但税基却可能是支出。
税收分类一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
所得课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资本利得税等。
商品课税: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财产课税:以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我国税种一般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资源课税、行为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行为课税:指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对象而征收的税种。
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都属于行为课税。
税收分类——直接税与间接税以税负能(易)否转嫁为标准间接税:税负能够(容易)转嫁的税种。
如商品课税。
直接税:税负不能(易)转嫁的税种。
如所得税和财产税。
税收分类一一从量税与从价税按照课税标准分类(按课税对象度量的方法)从量税: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计算。
从价税: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
税收分类——价内税与价外税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价格内,构成价格组成部分。
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
价外税:税金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种,税金只是价格的一个附加部分。
价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
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更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厂家或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消费者。
税收分类——中央税与地方税按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1994年税制改革中央税:消费税、关税等;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地方税: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所有税种。
第三节税收原则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一一税收原则的提出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准则。
比较明确提出税收原则的经济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威廉•配第、詹姆斯•斯图亚特、尤斯蒂等。
把税收原则明确化、系统化的第一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等四大税收原则。
后来的经济学家如西斯蒙第、穆勒、萨伊、赫尔德、诺曼等,又相继提出了一些税收原则,从不同角度对斯密的原则进行了补充。
总的来说,税收的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以及法治原则等等,但主要可以归结为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现代经济学看来,任何经济活动的目标,都是追求公平与效率以及二者的最佳结合。
1. 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
一般地理解,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普遍征税,通常指征税遍及税收管辖权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地纳税。
平等征税,通常指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
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横向公平”,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2)“纵向公平”,纳税能力不同的人不同等纳税。
税收公平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税收政策要协调税收公平与社会公平。
2. 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税收效率包括两层意义:(1)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等;(2) 征税对经济运转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或者,至少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