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docx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重力: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 F N说明:①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O f静 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 m m r122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MmR hm()+=2VR hm R h mTR h222224()()()+=+=+ωπ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 2 g = G MR 2第一宇宙速度mg = mV R2V=gR GM R =/8、 库仑力:F=K221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1 > 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i — F 2 F F I + F 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 F N说明:①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 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O 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gV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F=G口呼2r(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2).docx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 赤, g 低纬g高伟)3、求 F1、F2的合力的公式:F合F12F222F1 F2 cos,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12F22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 F F F +F2121(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 =0 或F x合 =0F y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 ,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 N(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 静 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m1m 2(1)公式: F=G(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2r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 × 10-11 N ·m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 M :天体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Mm v2242a 、万有引力 =向心力 F 万=F 向即G r 2m r m r m T 2r ma mg'由此可得:4 2 r3①天体的质量:M,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1、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f=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 F=G m m r122(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docx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 F 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12F222F1 F2 COS F F2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F2 sin αθF1tg =F2 cosF1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 +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 x=0F y=0推论: [1]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 M=FL(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N说明: a、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 f 静 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Vg(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1m2 r 2(1).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万有引力 =向心力Mm 2V 2m 2( R h) m42Gmh) 2 2 ( R h)( R h)( RT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mg = GMmg = GR 2R 2c 、 第一宇宙速度V 2V=gR GM/Rmg = mRq 1 q 2 8、 力: F=K(适用条件 )r 29、 力: F=qE(F 与 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 力:( 1) 洛 力:磁 运 荷的作用力。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欢迎阅读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1、 重力: G =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推论: (2? ) 5 说明 说明: a b c d 6、 7、 (1) (2)G (3) G Mm R h m()+=2V R h m R h m T R h 2224()()()+=+=+ωπ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 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V R2V=gR GM R =/8、 库仑力:F=K221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9、 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 ?V) 方向--左手定则(2) 安培力 :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IL (B ?I ) 方向--左手定则11、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12 (4)(5) 13、 (2) 上升的时间: t=V g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o(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12g t 2V t= V o-g t V t 2-V o 2= - 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 V= R? =2πf R=2πR T角速度:?=φππt Tf ==22向心加速度:a =vRRTR222244===ωππ 2 f2 R向心力: F= ma = m vRm2=ω 2 R= m422πTR=m42πn2 R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高中物理公式推导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推导大全力学部分:1.速度的定义公式:v=Δx/Δt2.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v/t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F = ma4.牛顿第二定律:F = mv / t5.动量的定义公式:p = mv6.力与动量的关系:F=Δp/t7.刚体转动动力学:τ=Iα8.功的定义公式:W=Fd9.功与动能的关系:10.功与功率的关系:P=W/t11.机械能守恒定律:KE + PE = constant 12.弹性势能公式:PE = (1/2)kx²13.弹性系数公式:k=F/x电磁学部分:1.电流与电荷的关系:I=Q/t2.电阻与电流的关系:V=IR3.电功与电流的关系:P=IV4.电压和电势差的关系:V=W/Q5.欧姆定律:6.等效电阻公式:1/R=1/R₁+1/R₂+...7.电容与电荷的关系:Q=CV8.电容与电压的关系:C=Q/V9.并联电容公式:C=C₁+C₂+...10.线圈电感公式:L=N²μ₀A/l11.阻尼振动的微分方程:m(d²x/dt²) + b(dx/dt) + kx = 0光学部分:1.光速的定义公式:c=λf2.凸透镜成像关系:1/f=1/v+1/u3.球面镜成像关系:1/f=1/v+1/u4.焦距关系:f=R/25.杨氏双缝干涉公式:Δy=(λL)/d6.杨氏双缝干涉最大干涉级次公式:mλ = d sinθ7.多普勒效应公式:f' = f(v ± vr) / (v ± vs)热学部分:1.内能变化公式:ΔU=Q+W2.热量传递公式:Q=mL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4.热容公式:Q = mcΔθ5.熵的变化公式:ΔS=Q/T。
物理公式推导整理
物理公式推导整理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物理规律和定律。
这些规律和定律通常以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通过推导可以得到。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进行推导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推导过程: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合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设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为v0,经过一段时间t后,速度变为v。
根据定义,加速度a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之比:a = (v - v0) / t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合力F时,它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a = F / m将上述两个等式合并起来,可得:F = m * a2. 动能定理推导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能和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K = 1/2 * m * v^2其中,K为物体的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推导过程:设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为v0,经过一段时间t后,速度变为v。
根据定义,加速度a为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之比:a = (v - v0) / 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F为质量m乘以加速度a,即:F = m * a物体在作用力F下沿直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s,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s = v0 * t + 1/2 * a * t^2将上述两个等式合并起来,可以得到:F = m * a = m * ((v - v0) / t)s = v0 * t + 1/2 * ((v - v0) / t) * t^2将v用v0和a表示,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s = v0 * t + 1/2 * a * t^2 = v0 * t + 1/2 * ((v0 * t + a * t^2) - v0) * t= 1/2 * (2 * v0 * t + a * t^2) * t= 1/2 * (v0 + v) * t根据定义,动能K为物体所受的合力F乘以物体在s距离上的做功W,即:W = F * s将F用m和a表示,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W = m * a * s = m * ((v - v0) / t) * 1/2 * (v0 + v) * t= 1/2 * m * (v - v0) * (v0 + v)= 1/2 * m * (v^2 - v0^2)根据功-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物体所受的合力所做的功,即:K - K0 = W将上述公式代入,可以得到:1/2 * m * (v^2 - v0^2) = K - K0根据定义,物体的动能K为1/2 * m * v^2,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1/2 * m * v^2 - 1/2 * m * v0^2 = K - K0化简后可得:K = 1/2 * m * v^2通过以上推导过程,我们得到了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初中物理中的基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和应用基本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从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来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基本公式。
一、公式推导1.加速度(a)、初速度(v₀)、末速度(v)、位移(s)之间的关系:根据加速度定义:a=(v-v₀)/t整理得:v = v₀ + at再根据位移公式:s = v₀t + 1/2 at²可以求得:v² = v₀² + 2as2.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时间(t)、位移(s)之间的关系:设初速度为v₀,末速度为v,加速度为a,时间为t,位移为s。
根据加速度定义:a=(v-v₀)/t整理得:v = v₀ + at由于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v=(v₀+v)/2带入上式可以求得位移公式:s=(v₀+v)/2*t3.牛顿第二定律(F)与物体质量(m)、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F = ma可以看出力和加速度成正比,而质量和力成正比。
二、公式应用1.运动中的力学公式应用在解决力、质量、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定量关系问题时,可以运用上述的公式。
例如: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15N 的水平作用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 = ma 可以得到a = F / m = 15N / 1kg = 15m/s²。
2.常见的能量公式a.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K) = 1/2 mv²,其中 m 为物体的质量,v 为物体的速度。
b.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重力势能 (U) = mgh,其中 m 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物体的高度。
c.功的计算公式:功(W)=Fs,其中F为施加力的大小,s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3.光学公式的应用光学是物理学中的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物理公式及公式推导
s做功的距离/m
8
η= W有/W总
W有=ηW总
W总=W有/η
η效率
W有有用功/J
W总总功/J
9
W总=W有+ W额
W有= W总-W额
W总总功/J
W有有用功/J
W额额外功/J
10
W = UI t
U= W /I t t = W/ UI
W电功/ J
U电压/V
t时间/s
I电流/ A
11
I = U/R
U = RI R = U/I
Q电热/ J
I电流/ A
R电m = Q放/q q = Q放/m
Q热量/J
m质量/ kg
q热值J/kgJ/ m3
16
Q = cmΔt
Δt = Q/cm
m = Q/cΔt
c = Q/mΔt
Q热量/J
c比热容
J/(kg℃)
m质量/kg
Δt温度差/℃
17
v=λ/T=λf
T=λ/vf=1/T
求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或物体在某个速度下的瞬时功率
R=U额2/P额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P实/P额=U实2/ U额2
已知定值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求实际电功率
P = I2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U2/R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W = UIt
m = G/g
G重力/ N
m质量/kg
g=9.8N/kg
5
F浮=G排
=ρ液gV排
ρ液= F浮/g V排
F浮浮力/N
ρ液体密度kg/m3
V排排开液体体积/m3
物理常见公式地推导
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1、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围:⎥ F1-F2 ⎥≤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f= μ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 F=G m m r122(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物理公式及公式推导
物理公式及公式推导一、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公式为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净作用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公式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净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设净作用力为F,质量为m,加速度为a,则可以写出以下等式:F = kma,其中k为比例常数。
为确定比例常数k,令F = m1a1,其中m1为质量单位为1kg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为1N时的加速度。
将F = kma代入F = m1a1中,可得:kma = m1a1,解得k = m1a1 / ma = m1 / m。
将k的值代入F = kma中,得到F = (m1 / m)ma = m1a1因此,F = m1a1、将m1a1中的m1设为1kg,a1设为1m/s²,则可得到F = 1N。
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1*m2)/r²)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公式为F=G*(m1*m2)/r²,其中F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公式推导: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平方成正比。
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距离为r,引力为F,则可以写出以下等式:F=G*(m1*m2)/r²,其中G为比例常数。
为确定比例常数G,需要进行实验测量。
通过观察两个物体质量、距离和引力的关系,可以得到比例常数G。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在物体质量为1kg,距离为1m时,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约为6.67×10⁻¹¹N。
因此,G约为6.67×10⁻¹¹ N m² / kg²。
将G的值代入F = G * (m1 * m2) / r²中,得到F = (6.67×10⁻¹¹N m² / kg²) * (m1 * m2) / r²。
物理常见公式地推导
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1、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围:⎥ F1-F2 ⎥≤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f= μ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 F=G m m r122(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物理公式一、力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1、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 2 F F1 +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f= μ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 F=G m m r122(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初中物理下册公式推导表
初中物理下册公式推导表
1. 速度(v)的计算公式:
- 平均速度:v = Δx / Δt
- 其中,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间隔
- (匀速)速度:v = s / t
- 其中,s表示总路程,t表示总时间
2. 加速度(a)的计算公式:
- 平均加速度:a = Δv / Δt
- 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
- (匀加速)加速度:a = (v - u) / t
- 其中,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3. 力(F)的计算公式:
-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
- 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4. 功(W)的计算公式:
- 功的定义:W = F * s
- 其中,F表示力,s表示位移
- 功的单位:焦耳(J)
5. 密度(ρ)的计算公式:
- 密度的定义:ρ = m / V
- 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6. 压力(P)的计算公式:
- 压力的定义:P = F / A
- 其中,F表示力,A表示面积
7. 功率(P)的计算公式:
- 功率的定义:P = W / t
-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
以上是初中物理下册常见的公式推导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
物理常见公式的推导⾼中物理公式⼀、⼒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1、重⼒: G = mg (g随离地⾯⾼度、纬度、地质结构⽽变化;重⼒约等于地⾯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3 、求F1、F2两个共点⼒的合⼒:利⽤平⾏四边形定则。
注意:(1) ⼒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四边⾏法则。
(2) 两个⼒的合⼒范围:? F1-F2 ?≤ F≤ F1 + F2(3) 合⼒⼤⼩可以⼤于分⼒、也可以⼩于分⼒、也可以等于分⼒。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作⽤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推论:[1]⾮平⾏的三个⼒作⽤于物体⽽平衡,则这三个⼒⼀定共点。
[2]三个共点⼒作⽤于物体⽽平衡,其中任意两个⼒的合⼒与第三个⼒⼀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矩:M=FL (L为⼒臂,是转动轴到⼒的作⽤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滑动摩擦⼒: f= µ F N说明:① F N为接触⾯间的弹⼒,可以⼤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于G②µ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积⼤⼩、接触⾯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N ⽆关.静摩擦⼒:其⼤⼩与其他⼒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顿第⼆定律求解,不与正压⼒成正⽐.⼤⼩范围: O≤ f静≤ f m (f m为最⼤静摩擦⼒,与正压⼒有关)说明:a 、摩擦⼒可以与运动⽅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向相反。
b、摩擦⼒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的⽅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向相反。
d、静⽌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的作⽤,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的作⽤。
6、浮⼒: F= ρgV (注意单位)7、万有引⼒: F=G m m r122(1)适⽤条件:两质点间的引⼒(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物理公式及公式推导
当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求浮力的大小
W有=Gh
求把物体抬高时做的有用功
W总= FS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
F=(G+G动) /n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忽略摩擦)
S = nh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
η=G/nF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P = Fv
求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功率或物体在某个速度下的瞬时功率
R=U额2/P额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
P实/P额=U实2/ U额2
已知定值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求实际电功率
P = I2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U2/R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W = UIt
I电流/A
U电压/V
R电阻Ω
12
W = n/N
N = n/ W n = N W
n电表转数/r
W电能/ Kw·h
N电能表常数/r/ Kw·h
13
P = W/t =UI
U = P/I I = P/U
P电功率/W
U电压/V
I电流/A
14
Q放=I2Rt
R = Q放/I2t
t= Q放/I2R
I2= Q放/ Rt
Q电热/ J
I电流/ A
R电阻/Ω
t时间/s
15
Q放= mq
m = Q放/q q = Q放/m
Q热量/J
m质量/ kg
q热值J/kgJ/ m3
16
Q = cmΔt
Δt = Q/cm
m = Q/cΔ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i — F 2 ∣≤F ≤z ι + F 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 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O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 摩擦力:滑动摩擦力:f= JF N说明:①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 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乞f 静乞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gV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四^22r(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 —卫星到天体表 面的高度)a、万有引力=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式、力胡克定律:F = kx 1、 重力:G = mgV2 (R h)22=m ■ (Rh) =4m 2-T2(R h)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mR 2c 、第一宇宙速度q i q 28 库仑力:F=K2(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r9、 电场力:F=Eq(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 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 丄V ) 方向--左手定则(2)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F= BlL ( B 」)方向--左手定则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2 <V s∕2(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 22:32……n 2;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 : 3: 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 比为 1: (、2「1) : .. 3 -:;2)……(.n 「窗n -1)mg = Gmg = mVl RV= .gR = GM / R11、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或者 v 'F x = m a适用范围:宏观、 低速物体理解:(1)矢量性 (4)同体性12、匀变速直线运动:(2)瞬时性 (5)同系性(3)独立性 (6)同单位制基本规律:V t = V o + a t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 V o 2 = 2as(匀加速直线运动: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V o V tSt/ 2==—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ACBs/2角速度:Ψ 2兀 2tT向心加速度:a =V2R =4R =:4二 2 f 2RRT 2向心力:2 JI 2V24 応 2 2F= ma = m m ,R= m 2 R =m^2n RR T 2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15、平抛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 数:==aT2(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13、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
、加速度为_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V o 2g(2) 上升的时间:t=—g⑶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岀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Vt2-V 02 = - 2 gS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S = V o t --1g t 2V t = V o -g t(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线速度:V= R■ - =2二 f R= 2「R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 V o t水平分速度: V X = V o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I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2V o =V y Ctg ∙7∣在V O 、V y 、V 、X 、y 、t 、比个物理量中,如果 已知其中任意两个,可根据以上公式求出其它五个物理量。
(要注意矢量性)17 、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F 合t = mv - 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18、 动量守恒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公式: mv ι + m 2V 2 = m 1 v ι + m 2V 2'或 LPl =- Lp 或=Pl +.中2=0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 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 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19、 功:W = FS cos TI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V y V O16、动量和冲量: 动量:P = mV冲量:I = F to= Vcos T V y = VSin V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21、动能定理: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1 2 1 2 公式: W合=L E < = E k2 - E ki =mV 2 mV 12 22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1 2 1 2 、mgh i +mV 1mgh 2 mV 2 或者LE P 减=.吕增2 2一定时,F 与V 成正比)20、动能和势能:动能:E k =1mV 222P 2m公式:23、能量守恒 (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关系):有相互摩擦力的系统,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摩擦力所做的功。
24、功率: W(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tP = FV(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 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P 25、 简谐振动: 回复力:F = -KXK加速度:a = - Xm26、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V= — =姑T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有关,与振幅无关 )(适用于一切波)( g单摆周期公式:T= 2二L 了解■)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 2二并联:1 1 1- = --- + ---RR I R 2两个电阻并联: R=R 1R 2 R 1 R 2二、热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 为“ +”。
物体对外做功,W 为“-”;物体从外界吸热,Q 为“ +";物体对外界放热,Q 为“-”。
物体内能增量 卸是取“ +”;物体内能减少, 即取“-”。
2、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二:不可能从单一的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表述三: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三个状态参量同时发生变化4、热力学温度:T = t + 273(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不可能达到)三、电磁学单位:开(K )(一)直流电路1、电流的定义: I =Q t(微观表示:l=nesv ,n 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2、电阻定律: R= P L(电阻率P 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S3、电阻串联、并联:串联:R=R+R+R + ........ +R(2) 公式:PVI T iPV T点电荷电场的场强:E = kQ ■r2、电场的能的性质:电势差:U =W(或W = U q )q4、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U U=IRR =UR I(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εI =-R r2 2电源输出功率:P 出=I ε -1 2 r = I 2R2电源热功率:P=Ir电源效率:(3)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电热:Q=I 2Rt电功率:P=IU对于纯电阻电路: W=IUt= I 2Rt =U 1 P=IU =I 2RRP=IU J 2R(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ε 0 '内阻为r 0,n 节电池串联时:电动势:ε =n ε 0 内阻:r=n r o(二) 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强度:(定义式)E = F(q 为试探电荷,场强的大小与 q 无关)(注意场强的矢量性)路端电压: U = I i -I r= IR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 I 2RtU AB = φ A - φ B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 2—mv2a = Eqm(三)磁场1、几种典型的磁场: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地磁场的磁场分布2、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安培力) :F = BIL (要求B ⊥ I , 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若的大小为零)3、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 :F = qvB ( 要求V ⊥B,力的方向也是由左手定则判定, 必须指向正电荷的运动方向;若 B// V,则力的大小为零)4、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当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时,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