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养老现状分析
养老市场现状与需求分析

中国历史上的养老制度
• 《唐律· 户婚律》规定: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 《明律》规定: “凡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立户籍,分异财产者,杖 一百。” • 古代法律的规定,保证了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 家庭结构倒三角,丧失经济基础 • 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 • 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公认的人的正常寿命应当是120岁。
35
1949
48
1955
59
65
71.4
1975
1995
2000
短短50年,中国人的寿命 增长了36岁,生活品质的 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 类寿命得到了大大提高。
克隆、冷冻等技术出现
老是必然,那么什么是养老呢?
养老
支出
人生风险
伤残、失去健康
收入线
抚养子女 赡养老人
年平均工资+参保人本人指数化年平均缴费工资)
÷2×全部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本人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年数
• 本人指数化年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退休时全省上
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参保人本人平均缴费
工资指数
• 参保人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1992年 至退休上一年各年的缴费工资÷全省职工各年的 年平均工资)之和÷参保人从1992年至退休上一 年的缴费年限
养育恩情的最大回报!
健全现有产品体系,弥补现售产品缺口
现有险种大部分为定期责任,无法满足客户长寿
的需求
需要开发一款终身领取,保费相对便宜的产品,
满足客户长期领取或者帐户资金灵活取用的需求
上海养老行业现状

上海养老行业现状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行业正逐渐成为上海市的重要行业之一。
本文将从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与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信息化等方面,对上海养老行业的现状进行概述和分析。
一、养老服务设施上海市的养老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
其中,养老院主要面向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敬老院主要面向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文娱活动等服务;老年公寓则主要面向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相关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养老服务机构上海市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
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而民办养老机构则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提供更为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上海市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近年来,上海市加强了对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改造,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设施。
此外,上海市还加强了对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提高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公共交通与医疗卫生上海市在公共交通和医疗卫生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服务。
在公共交通方面,上海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发达,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在医疗卫生方面,上海市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多,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
五、养老服务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海市也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
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已经开始使用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例如,一些养老院开始使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方便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一些敬老院开始使用智能手环等设备,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定位和监测。
总的来说,上海市在养老行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上海应对老龄化分析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

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上海应对老龄化分析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一、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上海超35%户籍人口为老年人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该比例较2018年年末的34.4%提高0.8个百分点。
目前,上海常住人口稳定在2400万,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较上年增加4.36万人。
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负增长,此后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加。
2019年户籍常住人口1450.43万人,较上年增加2.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9.7%。
外来常住人口977.71万人,较上年增加1.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0.3%。
根据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该比例较2018年年末的34.4%提高0.8个百分点。
目前,上海户籍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计2729人,其中男性678人、女性2051人。
2019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占比48.0%,女性占比52.0%。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1.66万人,男性人口171.19万人,女性人口190.47万人。
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729人,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18.6人,其中男性人口占比24.8%,女性人口占比75.2%。
年龄越大,女性老年人口占比越高。
二、上海常住老年人口趋势:2030年上海常住老年人口将达480万根据当前上海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情况以及上海城市人口总量规划目标2500万人等因素测算,2030年左右,上海常住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历史峰值,约为480万人,常住人口老龄化率为19.2%。
三、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逾三成沪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应对老龄化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4%,即每3个人中有1个是老年人。
上海市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尤为严重。
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市全市户籍人口为1478.09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
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71.7%。
与2019年的公开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15.37万人,增长3.0%;占总人口比重从35.2%增至36.1%。
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加剧,其养老问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10年IBM 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上海作为首批国家试点城市之一,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相关“智慧”一词开始被沿用于社会的各大领域范畴中。
同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并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2017年12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一键通”为老服务项目指南》的通知,把智慧养老作为促进养老服务业升级的战略举措,作为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的重要手段。
二、上海市社区智慧养老模式现状相较于国外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探索,中国的智慧养老服务还处于萌芽期。
相关学者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认识到智慧养老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大机遇,所以开始了对智慧养老的探索。
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对于智慧养老的概念初步达成一致,并进行沿用,所谓智慧养老就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根据空间可以被划分为居家智慧养老、社区智慧养老和机构智慧养老。
社区智慧养老以社区为依托,老年人口作为服务对象,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建立全方位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传统养老服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上海市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也在逐年增长。
同时,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5%,达到了283.94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41.11万人。
与此同时,人口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
截至2024年底,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3.64岁,比2024年增长了近4岁。
这表明上海市的居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将持续加剧。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产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他们需要提供长期照护、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上海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例如,在社区层面,上海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为老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养老活动和照顾服务。
同时,上海市还鼓励民办养老院、居家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的发展,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例如,对养老服务设施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财政支持。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支持养老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
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养老服务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的品质和多样性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老龄化的压力,养老服务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床位紧张的情况普遍存在。
上海市养老机构评价报告

上海市养老机构评价报告1.引言引言部分需要简要介绍上海市的养老机构评价报告,并概述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编写: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本文撰写了一份养老机构评价报告,旨在全面评估养老机构的现状并提供改进建议。
本文通过对各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老年人和其家人选择合适的养老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改进和监控的依据。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1. 引言1.1 概述:介绍上海市养老机构评价报告的目的和结构1.2 文章结构: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1.3 目的:明确本文撰写的目标和意义2. 正文2.1 养老机构的现状:对上海市养老机构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描述2.2 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评价:从多个维度评估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并提供具体数据和案例支持3. 结论3.1 总结养老机构的评价结果:根据对养老机构进行评价,总结其服务质量的优势和不足3.2 对改进养老机构的建议: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以促进养老机构的进步和提升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全面了解上海市的养老机构现状,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同时,我们也将提供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以帮助养老机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养老机构的现状养老机构在上海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上海市拥有众多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护理院、敬老院等,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养老服务。
然而,养老机构的数量和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尽管养老机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存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
其次是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上海市养老服务格局面临的短板、挑战及原因分析

上海市养老服务格局面临的短板、挑战及原因分析1、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增量不及老年人口增速。
假定外来人口滞留与更新保持目前的模式不变,预计到2030年,上海的老年人口总量将增至650万人以上。
尽管近年来年上海市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保持增长,但增速较慢。
例如,2019年较2018年的病床总数增长了5.1%,但是65岁、70岁和100岁以上老人的同期增速却达到7.3%、6.0%和8.5%。
2、现有养老机构结构配置不合理,私立养老院未能有效缓解公立养老院床位紧张局面。
目前,上海的公立与私立养老机构之间的服务与价格差别很大,公立高档床位每个月支出在5000元左右。
公立养老机构由于有政府补贴,且不追求盈利,因而,其具有设施完备、服务好、价格低的特点,但严重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私立养老机构大多服务设施不足,且价格偏高,除基本养老服务收费以外,其他费用均由机构自行设定,甚至还需要额外缴纳一笔几万乃至几百万元的押金,所以市场认可度较低。
因此,导致了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和私立养老院病床空置率高的结构性矛盾。
3、目前上海养老机构区域配置不合理问题严重。
城市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年青人向市郊移动,而老年人则大多居住在市区,但市区的养老机构数量固定,难以有效增加,导致中心城区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另一方面,市区的老人如果入住郊区养老机构,子女照看等都非常不方便,因此床位空置率较高。
4、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的大趋势,但上海市的医养资源的结合严重不足。
目前上海市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数量仍然较少,大多养老机构不具备医疗护理功能。
而且,上海各个区医养结合养老的执行情况不一,在医疗设备设置、服务内容、服务体系完备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别,大多没有细化到特殊群体,导致医养服务供给的针对性不明显,医养资源整合度差。
5、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不足以支撑全市范围内的社区养老服务。
自2016年《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上海市长护险已构建起较完备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估体系,但仍然存在护理人员缺乏、受益人群较少、评估等级与支付金额不匹配等问题,这使得长护险制度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推动力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服务结构性供需不平衡。
上海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总结

上海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市居家养老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1.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上海市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居家养老需求日益迫切。
预计未来几十年,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养老服务供应不足:目前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供应相对不充足,尤其是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资源缺乏。
导致部分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和充分的关怀和照料。
3. 家庭照料压力大:由于家庭结构变化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依赖于家庭照料。
然而,大部分家庭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来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4.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养老服务机构,但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机构存在服务不规范、护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上海市居家养老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养老服务供应: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供应的投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行业,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2.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全面、可靠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从照料需求、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评估服务机构,为老年人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参考。
3.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专业、温暖、人性化的照料。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老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总结与建议,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推动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分析
服务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上海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多个方 面。
服务供给
上海的养老服务供给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服务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导致部分老年人难以获得及 时、优质的服务。
03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 问题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及对 策研究
2023-10-30
目录
• 引言 •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 巨大的发展潜力。
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01
02
03
服务设施建设
上海已建成多个社区养老 服务中心,提供日常照料 、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 服务。
服务质量
上海的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整体较高,但仍有部分地 区和机构存在服务质量参 差不齐的问题。
服务需求
上海老年人口数量庞大, 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 长,但目前的服务供给仍 存在一定差距。
上海作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社区养老服务的 发展尤为重要。了解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提出有效的 对策,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上海社区养老服务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 应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方法
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强化服务人员的培训
应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为 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以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上海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33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
这一数据在未来还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40%以上。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是养老压力的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更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其次是劳动力缺乏。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需失衡的问题。
二、人口预期寿命走势人口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城市或国家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数据显示,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医疗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福利的改善下,人口预期寿命得以显著提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市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攀升,从当时的70岁左右增长到如今的82岁以上。
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持续,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将达到85岁以上。
三、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市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满足老年人口增长的需求。
目前,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包括养老院、护理机构、老年康复中心等多种形式。
同时,上海市还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例如,推出了在线预约养老服务、远程医疗等方便老年人生活的服务。
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和保障,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增长,并且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

上海老龄化研究报告一、引言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本报告旨在研究上海老龄化的现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提供有关决策的参考。
二、上海老龄化的现状1. 人口结构变化上海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的16.1%增加到2020年的22.5%。
2. 健康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慢性病、失能和认知障碍等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上海老龄化的原因1. 人口净流入上海作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生育率下降,进而加剧了老龄化问题。
2. 科技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
然而,长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老年问题,如养老、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挑战。
四、应对上海老龄化的解决方案1. 改善医疗和养老服务加大对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投入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2. 积极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老年人应该被鼓励和支持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和活动,促进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健康。
3. 加强老龄化研究和信息共享加强老龄化的研究和信息共享,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老龄化研究机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老龄化问题。
五、结论上海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机会。
通过改善医疗和养老服务、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以及加强研究和信息共享,上海可以更好地应对老龄化问题,并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预期寿命走势及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市的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
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
这一趋势造成了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市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2.5%。
这一比例较2000年的14.7%翻了一番多,显示出上海市老龄化的速度之快。
而且,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近40%。
其次,人口预期寿命的提升也是老龄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预期寿命是指人们出生后预计可以活到的平均年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海市的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2.2岁。
与此同时,女性的预期寿命较男性要高出几岁。
这样的趋势意味着老年人口的数量将继续增加,并且老年人的养老时间也会拉长。
随着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上海市养老服务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养老服务产业包括了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护理服务等。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不断迭代创新。
比如,养老院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社区也积极展开养老服务工作,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医疗保健。
此外,上海市还通过发展护理师队伍,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然而,上海市的养老服务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养老服务的规模有所扩大,但是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相比,供给依然相对不足。
其次,养老服务的质量亟待提高。
在养老院的服务中,一些老年人反映服务品质不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此外,养老服务的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养老服务的成本随着服务品质的提高而增加,对于一部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来说,负担会比较沉重。
上海市医养结合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又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人口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失独老人数增多,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呈现上升趋势。
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已逐步成为社会问题。
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
对于医院而言,“老年人”住院造成医疗资源紧张。
因此,整合现有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创新养老模式,推动医养结合创新发展已成为关键。
该模式所蕴含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养老理念,正日益被政府及社会各界所认同。
各类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正不断进入实际实施。
关键词:黄浦区;医养结合;探索与实践引言联合国人口基金调查表明,到2010年年底,国内依赖养老金生存的老人比重已经达到了24.1%,和十年前相比,比重增加了4.5%,此外,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012年,联合国人口仅仅和国内老龄办联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国内的老年人口在本世纪中期将会达到4.3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会超出三成。
到了那个时候,世界老年人人口会是现在的两倍,有20亿人,在全国人口的比重占据22%,老年人的人口也会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
根据世界范围的观察,老年人增长速度非常快,增长的速度为3.2%,但是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只有1.1%。
举个例子,2012年,平均每秒钟会有两个人跨过60岁的门槛,也就是说,每年有将近5 800万的人跨过60岁门槛。
如此众多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上海黄浦区医养结合现状分析 2018年底,上海市开展医养结合病房的7个试点机构共接纳住院老年人9 663人次,其中失能老年人2 446人次。
通过对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可得出,医疗保健服务满意度达96%、生活照料服务满意度达98%、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7%、开展医养一体化这一项人性化服务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也让家属得到了满意的预期效果。
上海养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上海养老市场的发展现状一、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首先,政府加大了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开展了养老院建设和改扩建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养老床位。
其次,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推动了养老机构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养老金补贴政策,提高了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养老市场的消费能力。
二、市场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上海养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由于子女独生子女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依赖养老机构来提供照料和护理。
这些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了上海养老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服务创新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上海养老市场不断进行服务创新。
首先,养老机构开始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和生活照料。
其次,养老机构逐渐引入了医疗资源,提供医护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此外,还有一些养老机构开始探索智能化养老服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这些服务创新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为养老机构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竞争力。
四、机构发展上海养老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养老机构的快速增长。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涌现出来。
这些养老机构不仅是传统的养老院,还包括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多种形式。
此外,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进入养老市场,推出了自己的养老品牌。
这些机构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上海养老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上海养老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仍然不足,有限的床位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存在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养老服务费用也是老年人和家庭关注的重点,如何提供负担得起的养老服务仍然是一个难题。
关于上海市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关 于 上 海 市 发展 民办 养 老 机 构 的 现 状 、 题 和 对 策 建 议 问
胡 逢 云 李 德 鸿 张 志 昂 吴 国 卿
上 海 市 民办 养 老 机 构 自 1 9 9 8年 市 政 府 颁 布 实 施 < 海 市 养 老 机 构 管 理 办 法 > , 了较 快 上 后 有 的发 展, 公办 养老机构起 到重要 的补充作用 。据统计 , 20 对 到 0 1年 底 , 市 已有 养 老 机 构 4 3 全 5 家 , . 1万 张 床 位 , 中 民办 1 6家 , 位 0.4万 张 , 31 其 0 床 8 占全 市 床 位 总数 的 2 % 。 7 为 了更 好 地 动 员 和 依 靠 社 会 力 量 , 力 发 展 和 办 好 民办 养 老 机 构 , 市 老 龄 科 研 中 心 委 大 受 托 , 立了“ 建 民办 养 老 机 构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课 题 研 究组 ” 通 过 发 调 查 表 , 开 座 谈 会 和 到 部 分 民 。 召
用。
这 5 3家 民办 养 老 机 构 , 数 是 1 9 多 9 8年 市政 府 颁 布 < 海 市 养 老 机 构 管 理 办 法 > 逐 步 发 上 后
展 起 来 的 。 其 中 由企 业 办 的 6家 , 由原 民 办 托 幼 机 构 改 行 的 1 9家 , 众 团体 ( 要 是 工 会退 管 群 主
托 儿 童 少 , 停 后 , 为 养 老 院 。 原 来 的 幼 托 工 作 人 员 改 行 为 老 年 护 理 人 员 , 养 员 配 制 适 合 关 改 营
老 人 口味的营养饭 菜 。 受老 人欢迎 。 很
・
2 ・ 9
维普资讯
2 涉 老 部 门 为探 索 发 展 老 年 事 业 创 办 的 养 老 机 构 。 如 原 市 退 休 职 工 管 理 委 员 会 , 织 发 . 组 动 有 关 区 、 退 管 会 分 别 在 浦 东 和 嘉 定 地 区办 了有 4 0区老 局 0 龄委 创办有 4 0多 张 床 位 的 静 安 老 年 公 寓 。虹 口 区总 工 会 、 电气 ( 团 ) 司 退 管 会 等 也 先 后 办 集 公
上海市民政局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
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美丽的断想_80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美丽的。秋天的断翼,朋友的眼神
,落花的余芳,美酒的香醇,精彩的乐章,寂静的生命
...其实美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要有一颗善
智慧养老概述 于发现的心。 两鬓银丝缕
B
各级政府
B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具体落实 的时候没有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
✓ 没有老人和相关服务资源数据,无法为 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
4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C
C
5 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以上
养老产业
(家政公司、护理中心、敬老院等服务机构)
准 与
运
✓ 智慧健康小屋
✓ 联网报警管理
(PACS)
✓ 安全监护产品
应
维
用
服
规
务
用户认证
用户管理
机构管理
信息发布
推送通知
视频监控
范
统一数据整合中心
统一消息推送平台
统一门户支撑平台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
应用服务器群
数据存储服务器群
数据采集服务器群
Page 4 of 38
基础应用网络与安全
智慧农业概述
呼叫中心系统
智慧一体化解决方案
上海市民政局智慧养老解决 方案
单位:大数据智慧单位
目录
敛,毫无文 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 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曾国藩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 读明白的人,是一个文人,是一位儒将,是一个好官。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严重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37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寿命的延长,预计未来上海市的老年人口仍将持续增长,老龄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2. 老年人口居住分布不平衡上海老年人口以外来务工者居多,他们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地区,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和养老服务相对滞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低,面临较多的养老难题。
3.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目前上海市的养老设施主要集中在市区,远郊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方面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二、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1. 养老服务多样化上海市目前的养老服务形式已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养老院、托养中心外,还有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等多种形式。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逐渐普及,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2. 技术应用渗透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养老设施和医疗设备在上海市养老产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智能家居设备、远程医疗服务等,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3. 养老产业市场化上海市的养老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包括国有、私营和社区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都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作用,市场竞争激烈,促进了养老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老年人居住分布不平衡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远郊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养老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站点建设等。
2.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建设更多类型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养老服务普及。
上海市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需求与对策分析

第 杀 手 ,也 是 为 老 服 务 所 要 解 决 的 要 问 题 之 一, 这 种 对 老
l 、老 人 对 居 家 芥 老 的 服 务 、机 构 、 政 策 l解 程 度 不 高 。任 r
调 研 过 程 中 , 虽 然 有 7 .% 的 老 人 得 都 到 过 居 家 养 老 机 构 或 居 8 3 家 养 老 机 构 的 服 务 人 员所 提 供 的 服 务 。 但 仍 然 有 3 .% 的 老人 59 不 知 道 有 专 门 为 老 年 人 提 供 居 家 芥老 的 机 构 。对 十 跟 他 们 联 系 比 较 紧 密 的 一 些 助 老 机 构 比 如 社 的 乐 龄 家 园 服 务 站 、 日 间服
径 为 老 人 普 及 居 家 养 老 的 优 惠 政 策 。让 老 人 系统 的 了解 相 关 知
识 , 分 的 融 入 到 系统 中间 去 。 对 r 居 家 养 老 体 系 资 金 的 筹 措 、 充 这 政 策 的 实 施 、服 务 的 流 畅 性 和 互 动 性 都 有 积 极 的 作 用 。
务 中 心 等 火 多 数 老 人 相 对 比 较 熟 悉 ,但 像 区 居 家 养 老 管 理 服 务 中 心 和街 道 的居 家 芥 老 服 务 中 心 等 机 构 ,老 人 们就 了解 的 不 多 。 更 有 5 . 不 知 道 仟 何 关 于 居 家 养 老 服 务 的 相 关 政 策 。 只知 道 92 % 有 关 于 养老 方而 的优 惠服 务 。 2 目前 居 家 养老 提 供 的 服 务 范 围 太 窄 。 目前 , 居 家 养 老 、 机 构 提 供 的 服 务 项 日包 括 助 餐 、 助 浴 、 助 沽 、助 行 、 助 办 、 生 活 护 理 和 康 复 等 , 但 调 研 显 示 ,征 得 到 过 助 老 服 务 的 艺 人 中 , 4 . 的 老 人得 到 过 为 老 服 务 机 构 提 供 的 助 餐 服 务 , 浴 、 洁 、 67 % 助 助 助 行 、助 办 等 等 其 他 服 务 均 匀 分布 ,但 都 不 高 ,平 均 只 占到 7 % 左 右 其 中 老 人最 需要 的服 务项 目中 , 老 人们 的 要求 不 统 一 ,几 乎 是 平 均 分 布 ,都 小 超 过 1% 。 由 此 看 来 , 老 人 除 了 得 到 助 餐 5 助 浴 等 项 目 的 服 务 相 对 比 例 较 高 外 ,其 它 各 项 普 遍 不 高 , 这 说 明居 家 养 老 机 构 的 服 务 项 目 只能 满 足 基 本 的 生 活 需 求 。老 人 关 丁生 活 质 量 提高 方面 的需 求 还 能 得 到 满 足 。 3 医 疗 费 用 过 高足 老 人 就 医 难 的 事要 瓶 颈 。 因 为 年 龄 较 大 、 n 实 际 情 况 ,大 部分 芑 人认 为 自己 身体 不 是很 健 康 ,其 中 6 . 0 55 % 舶 1 ./的 老 人 认 为 自 己 的 身 体 健 康 状 况 一 般 和 较 差 , 只 有 01o 2 2 .% 的老 人 认 为 自己 的 身 体 很 健 康 。 6 . 的 老 人 患 过 慢 性 疾 1 6 87 % 病 ,身 体 经 常遭 受病 魔折 磨 ; 1.% 的 老 人 曾 是 大 病 患 者 ;79 7 8 . % 的 老 人 现 在 身 患 残 疾 。老 人 的 身 体 状 况 决 定 _ 疗 费 用 是 老 年 r医 人 的 主 要 经 济 支 出。 虽 然 大 部 分 老 人 参 与 了 各 种 形 式 的 医 疗 保 险 和 医 疗 保 障 ,其 中 8 . 的 老 人 有 参 加 医 疗保 险 ,8.% 的 老 1% 0 4 4 人 参 加 退 休 职 工 互 助 医 疗 。 但 仍 何 分 之 十 五 左 右 的 老 人 没 有
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发展现状及建议

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发展现状及建议宋晓宇(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200032)摘要: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因其体量轻巧解决了传统养老机构用地难的问题,且离家近而更易为老年人接受,为居家养老提供社区服务支撑,受到各方肯定和欢迎。
上海应进一步细化完善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推动支持政策有效落地,理顺价格机制,发挥市场引导作用,调动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供给。
关键词:养老服务社区嵌入式养老养老机构中图分类号:C913.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20)09-0107-007上海是全国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幸福养老,一直是上海面临的重要民生课题。
从“9073”到“五位一体”,上海不断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四梁八柱”,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为国家构建新型养老服务体系贡献“上海智慧”。
社区嵌入式养老是上海继“9073”之后又一项引领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成为上海大城养老模式的首选。
一、社区嵌入式养老是上海适应超大城市养老服务发展需求的创新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既解决了超大城市养老土地资源紧张的难题,又满足了老人“原居安养”的愿望。
从设施形态看,既有“集成式”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又有“细分化”的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和助餐点等。
(一)社区嵌入式养老是上海养老服务供给的新模式“社区嵌入式养老”起源于2013年上海闵行区颛桥镇的养老方式探索。
为满足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愿望,颛桥镇政府利用社区中闲置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了一个规划面积623平方米、仅有30张床位的“迷你”养老院,采用政府购买专业化运营服务的模式,为周边生活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的护理照料服务,并通过日托、助餐等方式,辐射到社区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体。
这种机构运行方式正是日后“长者照护之家”的典型模式,“社区嵌入式养老”概念就此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地区养老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广大农村地区居民一直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到来,我国部分地区甚至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现象,给农村基层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包袱。
特别是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如何维持和提高原有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如何解决“农村五保户”的养老经费问题,将成为“免税”后凸显出来的首要问题。
上海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在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持下,养老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其现状又是如何?
一、上海地区农村养老现状
就算是经济发达的上海,农村的养老问题依然如同全国一样,那么苍白无力,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农村老龄居民多子多女,未来将呈现老龄化加速趋势。
在新中国成立初的十几年,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绝大多数的家庭本着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都育有多个子女,平均每户家庭都基本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女,其子女在20年后也将步入老龄人群中,所以对社会的养老职能是个不小的挑战。
第二,农村老龄人口在经济上属于弱势群体。
2009年,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2%,达到了12324元人民币,相比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8838元,两者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年轻人在满足自身生活需求之后再拿出钱去赡养老年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有时候老人生个大病,整个家庭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是农村老年人的悲哀。
第三,农村老龄居民以家庭赡养为主要养老方式。
由于土地的征用,许多农村家庭的自留地已经没有了,许多60~70岁的老人已经没有地可种,而自己又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不少老年人都是以儿子或女儿的赡养为主要养老方式。
第四,农村老龄居民缺乏精神、心理供养体系。
由于子女大都都在工厂上班,时常不在家,造成留守在家中的老年人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精神上形成了一种寂寞的状态,只能通过串门或四处聊天来排解心中的寂寞。
而大多数农村尚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立的娱乐场所和设施,或设施场所较远,导致缺乏精神供养条件,大多老人还处于精神、心理自养阶段。
虽然农村的建设速度很快,但农村养老的现状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农村通常都是老年人口聚集的地方,养老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老年人在农村辛苦奋斗了一辈子,就是希望在年老阶段能有所依靠,安度晚年,光靠子女的赡养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
二、上海地区社区养老现状
目前,上海老年人口养老保障已经完成了由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变。
2005年,82%的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来自离退休金、养老金,其中非农业老人比重高达93.1%。
2006年,上升到86.8%的老年人口拥有养老保障保险。
到2008年,已经高达90%。
虽然现状还令人满意,然而,上海养老居住方式还处于自主选择、政府积极引导阶段,很多观念、构想尚在探索之中。
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上海城郊正积极探索一种“社区养老”的全新模式,希望借此破解老龄化难题。
以金山区为例,金山区正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社区助餐点”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养老”保障体系。
在这一保障体系中,金山区通过建设助老员队伍,开展以“助餐”、“助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服务。
针对80岁以上老人,当地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结对医疗服务,每月上门为老人提供医疗咨询、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
据介绍,2009年当地累计为53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与一万多名老人结对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为方便老人生活,金山区还为828户老人安装了“安康通”等紧急呼叫器。
此外,为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当地政府不断拓展老年教育,金山区11所街镇老年学校2009年共开设20多个班级,涉及书画、摄影、戏曲等10多种课程,参加学习的老年学员达到8000多名。
这就是政府最近一直提倡的以“社区养老”替换“居家养老”城镇老年人口的养老模式。
而上海的城镇老龄人口又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经济上享有较高的自主性。
凭借着每月的退休金也,上海城镇老年人已经足够满足其日常开销,不大会对子女造成一些经济上的负担。
第二,物质上具有丰富的可获得性。
生活在城镇社区的老年人,可在居住地附近的商场购买物品,以满足其日常生活,在物质条件上不缺乏。
第三,文化上具有较多的选择性。
与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不同,城镇老年人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各种为老年人开设的公益活动使得老年人在步入晚年时依然可以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
虽说子女也都在外工作,有的还和家长分居两地,但社区老年人的养老负担确实少很多。
“养老”既然是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体量大的系统工程,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长远战略眼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超前规划,逐步形成“养老产业”、形成“养老市场”、形成“养老商机”,调动、组合全社会力量来重视、参与养老问题和养老事业,使“养老”真正多元化、社会化,更加体现人性化、个性化,那么,破解养老难题也就不远了,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
--------------------090140776 郁健 09社保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