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杨遴杰:土地开发政策与未来发展趋势概要
未来土地政策三大走向等6则
未来土地政策三大走向等6则作者:来源:《新农业》2014年第01期未来土地政策三大走向2013年末,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推出《中国土地政策蓝皮书(2013)》对2014年我国土地政策的大致走向做出科学预判。
一是从基层吸取好的成功做法,上升为政策法律固化下来。
二是推进土地政策的区域化和地方化,未来土地政策改革的方向应当按照资源禀赋、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制定区别对待的土地利用战略和土地管理政策。
三是土地政策将更好地服务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得以实现。
注重土地政策与财税体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相互配合,促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
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中央提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民,重点在农村。
现在看,我们城里人大多数都小康了,现在真正还有贫困人口、收入差距比较大的主要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
农民能否顺利地过上小康生活,关系着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还是拖着“短腿”的小康,是高质量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是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小康,还是用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小康。
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
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促进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让农民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也能进入小康。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四个关键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切实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管理体制,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加快户籍、土地、就业、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等值化。
2024年深松整地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深松整地市场发展现状一、引言深松整地是一种农业耕作技术,通过松土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
在当前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深松整地市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对深松整地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市场规模与趋势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深松整地市场在过去几年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中国是深松整地市场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开始意识到深松整地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加产量的重要性。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开始采用深松整地技术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给予了深松整地市场的政策支持。
通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业生产者使用深松整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这种政策支持有效地推动了深松整地市场的增长。
三、市场竞争环境随着深松整地市场的发展,竞争环境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型农机企业、农产品供应商和农业合作社等多种主体竞争。
这些竞争者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市场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深松整地服务提供商。
这些企业以提供深松整地技术咨询、设备租赁和现场操作等服务为主要业务内容,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全方位的深松整地解决方案。
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市场发展挑战尽管深松整地市场发展迅猛,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部分农业生产者对于深松整地技术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够,存在着使用成本较高和操作复杂的顾虑。
因此,加强对深松整地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非常重要。
其次,深松整地市场面临着技术标准尚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导致市场上存在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
外出学习报告总结
外出学习报告总结在我们外出培训结束时,都会要求我们写一篇有关于培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出学习报告总结,一起来看看吧!外出学习报告总结一近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农业产业经济人专题培训班学习。
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收获颇大,感想也颇多。
下面,我就此次学习培训的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感受。
一、学习培训的经历回顾此次培训时间简短,但内容丰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地考察。
我们聆听了杨遴杰教授对土地流转政策的独到见解,顾益康教授对发展农业产业化合作经营、走社会主义现代农业道路的战略分析,邱志辉律师对企业上市路径选择的意见建议,等等。
同时还实地考察学习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八里店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国料酒行业领导品牌浙江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等等。
通过课堂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现场教学,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通过短短六天的学习工作生活,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二、学习培训的体会感悟通过此次学习,我对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一些浅显的体会和感悟:一是优势互补,整合资源谋发展。
在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有土地有技能有经验,却没有系统的知识储备,且市场敏锐度不高,导致农业产出不高,农产品滞销等。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参观的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的典范。
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集中整合,再以同样的价格承包给农户种植芦笋,并实行产前、产中和销售一条龙服务。
合作社统一开沟定值、统一供种、统一肥料农药使用、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销售,确保产品从种植、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这样下来,农户的资金问题解决了,技术烦恼没有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量提高了,也不用担心销售不出去了。
二是改进技术,靠科技推动发展。
说起农业,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形象。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一、1996年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形势分析1996年是贯彻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第一年,随着一些大的政策出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从总体上看,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用地总量大大下降,耕地减少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但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能力依然薄弱,许多设想和要求还没有形成国家法规和政策措施加以实施,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一是,确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把保护耕地作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唯一目的,强调要树立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发展各项事业、进行各项建设的指导思想,并正式列入《全国土地管理“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纲要》下发执行。
目前,全国各地把保护耕地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将保护耕地指标细化分解,狠抓落实。
二是,加强土地供应总量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总量减少,开发复垦地面积略有增加。
截止到1996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0%的省、69%的市(地)和63%的县(市)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正按照新的形势与目标抓紧进行修订与编制,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1996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利用统计情况看,建设用地以及占用耕地数均控制在计划之内,总体形势较好。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26个省、区、市非农业建设实际用地只占国家下达全年计划的15.5%,其中实际占用耕地占全年计划的15.4%。
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江西省未报)上半年各类建设用地42346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1886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778公顷和566公顷,分别下降12.0%和2.5%。
开发复垦土地面积为148353公顷,其中开发复垦耕地60397公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2689公顷和1045公顷,增长18.06%和1.76%,从而使占用耕地面积小于开发复垦新增的耕地面积。
即使过去建设用地规模偏大的广东省,1996年1—6月份非农建设用地总量只占年度计划的1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2.3%。
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的趋势(精)
将来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的趋向土地利用规划波及到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 ,波及到土地价值高低的问题 ,将来我领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的趋向是怎样的 ?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全部的内涵、实质、目标等研究和探究 ,将来土地利用发展规划的趋向主假如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经济社会日趋全世界化,市场体制难以有效地解决日趋突出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时 ,土地利用规划已经成为防治市场失灵 ,对土地配置推行宏观调控 ,保障社会经济连续协调发展的必需工具。
徐惠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学科的健康发展一定由“理论”与“方法”两大车轮的推进。
将规划仅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或政府的政治行为 ,或许是将规划仅作为一项工程技术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土地利用规划作为自然、社会、经济、人文、工程技术等交错的边沿性综合学科 ,与特定国家、地域、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系统、社会制度以及基本国情、文化背景等要素有着不行切割的密切联系,拥有激烈的社会性、时代性和地区性。
这样 ,不一样政治经济系统要素影响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拥有不一样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所以 ,徐惠以为依据当地的实质,选择什么样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 怎样运用规划运转机理提升规划绩效等问题,已成为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3、徐惠以为我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 ,应在借鉴国内外规划理论、方法和系统研究成就的基础上 ,面对逐渐完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 ,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以及经济全世界化和信息化的到来的现实 ,深入展开土地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规划模式研究 ,以及系统剖析理论、有限理性理论、博弈论、利益平衡理论、弹性理论、可连续发展理论、控制理论和制度经济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展开多目标决议、灰色系统控制、系统动力学等现代模型技术,以及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决议支持系统(DSS 技术等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形成土地利用规划自己独有的理论与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需要在现有的发展前提下,利用与高科技的联合,更快更好的拟订出完美的土地利用规划,我领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空间很大,节俭土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在将来将会成为要点工作。
2024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
2024土地资源保护及开发的措施方案一、引导和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1. 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通过引导农村土地向城镇化发展转变,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加强土地整治工作,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保护区、水源地等重要区域进行整治,确保土地的质量和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提升。
3.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合作等方式,扩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业产出。
二、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1. 健全土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登记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保障土地资源的合法和可持续利用。
2. 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河流治理等措施,加强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3. 强化土地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力度,提高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1. 建设循环农业和循环工业示范区,推动农业和工业的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2.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土壤保水保肥措施,提高农田水肥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四、推进土地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农业发展1. 建立土地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全面共享和高效利用。
加强土地调查和监测,提高土地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农业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4年房地产开发行业培训资料
合同管理要点及纠纷处理机制
合同订立与履行
重点讲解合同订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合同主体资格、 合同条款明确性等,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 决方法。
合同变更与解除
分析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程序及法律后果,帮助企业 妥善处理合同变更和解除事宜。
合同纠纷处理
探讨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等途径,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纠纷解决建议。
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包括售前咨询、售中 服务和售后服务等。
客户关系维护
通过定期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及时了解客 户需求和反馈,积极处理客户投诉和建议。
服务质量提升
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 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CHAPTER 05
项目管理与运营效率提升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机遇挑战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房地产开发行业将向智能化 发展,包括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
多元化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寻求多元化 发展道路,包括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创新产品形 态等。
绿色低碳发展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建筑将成为未来发 展趋势,企业需要提高绿色建筑技术水平和应用 比例。
1 2 3
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市场、行业、竞争对手等数据,进 行深入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投资回报率(ROI)分析
综合考虑项目的投资成本、预期收益、投资期限 等因素,计算投资回报率,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 。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技术风 险、政策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熟悉土地招拍挂、协议出让、股权收 购等土地获取方式,根据项目需求和 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024年中国土地整治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前景
2023-11-06contents •行业概述•行业发展现状•行业发展趋势•行业挑战与对策•行业前景预测•相关案例分析目录01行业概述土地整治是指通过采取工程技术、政策手段等,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护和改善,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目的。
土地整治包括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农村、城市、工业园区等多种类型。
土地整治的定义1土地整治的重要性23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从而保障粮食生产能力,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保障粮食安全土地整治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土地整治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古代,土地整治已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积累,如古代水利工程、农田灌溉等。
古代土地整治土地整治的历史与发展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整治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出现了许多土地整治项目和政策。
近代土地整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土地整治逐渐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
现代土地整治02行业发展现状行业规模与增长行业规模近年来,中国土地整治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额逐年增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中国土地整治行业的总投资额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增长情况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的重视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土地整治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
未来几年,该行业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10%以上。
主要参与者国有企业中国土地整治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国有企业,拥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民营企业一些民营企业如绿城中国、万科企业等也积极参与土地整治行业,它们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或通过招标获取项目。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土地整治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它们通常通过设立土地整治平台来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2024年土地开发市场前景分析
土地开发市场前景分析1. 前言土地开发市场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土地开发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土地开发是指对土地进行合法开发和利用,包括住宅、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多种用途。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各类房地产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开发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3. 市场动态3.1 政策因素政府对土地开发市场的政策调控是影响市场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土地供应限制、土地用途调整等,旨在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土地开发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土地开发市场的兴衰。
经济增长带动了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然而,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导致的销售压力增加也可能对土地开发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3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对住房和商业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这将为土地开发市场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以及新兴城市,土地开发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4. 市场机遇4.1 供需关系尽管政府对土地供给进行了限制,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推动,土地开发市场的供需关系依然保持相对平衡,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调控,土地供给将进一步优化,市场机遇将更加明显。
4.2 城市更新与改造随着城市建设和更新的需要,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将成为土地开发市场的新热点。
这些项目将为开发商提供大量的土地开发机会,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与改造做出了积极贡献。
4.3 新兴产业发展随着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土地开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科技产业等对特定功能土地的需求持续扩大,为土地开发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5. 市场挑战5.1 土地供给限制政府对土地供给的限制政策将对土地开发市场产生一定的制约。
解读三中全会八大经济亮点
解读三中全会八大经济亮点作者:来源:《中国西部·经济刊》2013年第12期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有细心的媒体注意到,全文共出现“公平”二字20次,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是否将以“公平”为走向,让人们充满期待。
本刊综合各方观点,针对《决定》中涉及的土地改革、环保、人口政策、养老与医疗改革、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八大经济内容展开逐一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一次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过去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决定》最大的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质”的提升,是一次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
这个论断的历史地位可以和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提并论。
杨伟民认为,这个重大论断,会同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给我国再争取一个20年的改革红利期,助推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之前大家对改革突破口和重点的讨论,杨伟民表示,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
他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等,都要以是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标尺。
与此同时,杨伟民表示,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但要认识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内涵不同,就资源配置而言,政府作用是引导和影响资源配置,而不是直接配置资源。
他认为,只有界定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解决目前政府职责越位、缺位、不到位并存的问题。
专家谈土地改革:集体土地流转同权是关键
近年来,土地矛盾频发,土地制度改革虽被提及多年但至今仍无定论。
为什么要改革?现在土地制度存在什么问题?专家预判的改革方向是什么?京华时报记者对话浙江大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遴杰作出解读。
杨遴杰表示,土地制度改革中交易主体全面放开的可能性仍不大。
□现存问题土现地利益分配不均京华时报:目前,社会对土地制度改革期望很高,主要是因为目前土地制度存在很大问题,能否简单概括存在的问题?杨遴杰:如果从民众的感受来谈,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一定是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收益分配的问题,直观感受就是频繁出现的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事件。
实际上,政府与民众在土地收益分配上的不公平来自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比如集体土地所有权与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不平等,导致集体土地必须经过征收才能进入城市化过程,农民只能得到强制征收下的补偿,而不是自发入市时的市场对价;比如城市存量土地能否按照规划由原使用者自行开发,法律上语焉不详,而现实中地方政府凭借掌握的规划权和自己赋予的实施权,以旧城改造名义行强行拆迁收回土地使用权之实等问题。
京华时报:目前法律上对土地利益分配有界定吗?杨遴杰:总结来看,土地权利体系尤其是各类权利的内涵界定不清楚,导致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权。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在界定土地产权上基本沿袭已有的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并没有建立一个概念、框架、内涵都非常完整的新土地产权体系。
基本大法的缺失或者无为,使得《土地管理法》成为最主要的管理依据,就像没有模具来做碗,完全靠工匠的理解,换一个工匠就一个造型。
□改革时机集体土地流转“同权”是关键京华时报:去年11月28日,国务院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修改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
但至今没有公布新的标准,您认为是为什么?杨遴杰: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修改虽然已经统一在“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的大思路内,但是它历来有两个方向的思路,一个不改变当前框架,不断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另一个是缩小征地范围,农民作为土地供应主体将土地入市交易。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第38卷 第2期2024年2月Vol.38 No.2Feb.,202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2023年,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 )、万方、Elsevier、Springer、ProQuest 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梳理分析了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展望2024 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通过检索“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s )、“土地资源保护”(land protection )、“土地生态”(land ecology )、“土地利用”(land use/LUCC )、“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land assessment )、“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 )、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 )等关键词,筛选出学术文献93篇,其中,中文期刊文献54篇,英文期刊文献39篇。
主要分布在《中国土地科学》、《地理研究》、《地理学报》、《城市规划》、《生态学报》、Land Use Polic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等期刊,内容涵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等方面。
研究主题的细分情况见表1。
1 2023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1.1 国内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2023年,国内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以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空间规划管理和保障制度为研究热点。
土地资源方面,学者尤其关注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路径,以及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与权衡关系。
中国的土地制度的趋势
中国的土地制度的趋势
中国的土地制度的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向:
1. 集体土地制度改革: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土地制度在中国农村长期存在。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通过承包、合作、流转等方式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
这一趋势旨在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灵活性和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中国一直存在城乡土地利用差异和城乡居民之间的土地权益不平等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多项政策措施,逐步推动城乡土地市场的统一。
这一趋势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平等化。
3. 扩大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交易: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能承包土地使用权,无法买卖土地。
然而,随着土地市场改革的深入,中国政府逐步试点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交易。
这一趋势旨在发展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要保障农民的利益和权益。
4. 环保和生态保护导向的土地制度: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管等。
这一趋势旨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土地制度的趋势是逐步市场化、统一和生态导向。
政府推动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6篇
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6篇浙江大学自1897年求是书院创立至今已走过一个世纪历程,中国科学社自1915年在美国康奈耳大学创立到1960年在上海宣告完成历史使命,也经历了46个春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范文1:11月中旬,有幸参加市局组织的“鹰潭市地税局第五期领导干部暨2010年度绩效A级人员培训班”。
培训班整个课程安排合理,既关注了当今公众关心的房地产和土地政策、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等热点问题,又关注了作为税务管理部门如何创新、如何面对危机应对媒体关系等与工作实际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
虽然本期培训班学习培训时间短,但感触很多,收获也不少。
一、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次培训,我们共学习了6门课程,课程涵盖了当前我国土地政策、房地产问题焦点透视与宏观调控下的博弈,企业家与企业的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当代中国公民的文化、人格、修养、视野等,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聆听了浙大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与风采,老师们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杨遴杰教授对我国土地和房地产政策问题的分析使我进一步理清了对当前房地产政策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应云进处长的三头理论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六口井理论使我大开眼界,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借鉴成为企业家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培训学习到新颖的思维方法。
各位教授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展现了许多新颖的思维方法,破窗理论、郑强教授的“强哥语录”这些新的思维方法,突破常规思路,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对我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研究近年来,土地利用规划成为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的利用和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基本概念土地利用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安排进行规划。
它是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计划。
这一计划要考虑到诸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
通过规划,城市可以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趋势1. 绿色土地利用规划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会越来越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绿色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将其与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这一趋势是为了推动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做出的。
2. 多样性土地利用规划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要求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诸如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旅游景点等多种因素。
这些因素与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紧密相关,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因此,多样性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未来发展趋势。
3. 科技与信息化在未来城市规划中,科技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规划将越来越依赖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来实施。
目前,在城市规划中,很多技术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GIS、BIM、ERP等。
未来,这些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的管理。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1. 数据驱动和创新技术应用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和创新技术应用。
城市规划应该基于大数据分析,用数据推动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部分规划,如交通规划、绿化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等。
而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数据,从而推动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
2. 社会参与和民主化城市规划涉及到整个城市的生态、经济、文化等问题,所以社会参与和民主化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杨遴杰:土地开发政策与未来发展趋势概要
(3)征拆标准政府单方面确定,缺乏市场化定价机制作为比照。
两会,丽江市长:“大理至丽江高速路修建涉及到几十户拆 迁户,其中大部分拆迁户都签订了合同,还剩下两户没有迁走。 一户评估价46万,但对方表示少于200万不拆;另一户评估价72 万,但拆迁户开价720万,否则免谈”。
城市土地
1.用途管制 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土地管理制度
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土 地管理制度。主要对合理利用土地资 源和保护耕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
现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资源 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对 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实行严格的用途 管制。
2.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现实困境
最高检:目前我国信访人群主要集中 在城市房屋拆迁、农村征地、国有企业 改革、涉法涉诉等六个方面
调查显示,上访群体性事件,50%60%与征地拆迁有关。
官民冲突的集中体现。
诡异的副作用 ——政策性离婚。
5. 困局成因 (1)公共利益定义缺失,导致征拆范围过大。
征地拆迁大概可分为三类:基于公益,比如建公 路;房屋重建,所谓危改房;第三类就是商业目的的 开发。而目前第三类是国内拆迁中最多的,也是引发 纷争最大的一块。
第一类属于公益,政府出面征拆无疑问。
第二类属于半公益,是否非要政府出面?
第三类纯属商业行为,政府不应该出面。
(2) 缺乏城市更新的市场化途径,也缺乏农地入市的非 征收途径,土地的利用过程必然要求发生产权转移。
征地拆迁实质是围绕土地利用带来的权益的重新调 整和分配。
当前的调整和分配制度在制度设计上明显不利于原 土地使用者,在实施中更不利于保护他们的利益。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THE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LAND-BANKING ORGANIZATIONS IN CHINA 作者: 杨遴杰[1];陈祁晖[2];李刚[3];高永[4];陶晓龙[4]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中国,浙江,杭州,310029;[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北京,100871;[3]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北京,100871;[4]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北京,100035;
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
页码: 557-561页
主题词: 土地储备机构;时空发展;地区差异;动力机制
摘要:通过对全国土地储备机构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在时间、区域与不同城市等级上的分布情况,结合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背景,推演出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即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与国家政策推动的交互作用,并指出我国土地储备发展的重点应由机构的建立转移到内涵的丰富上.。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
【期刊名称】《中国发展观察》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中国土地政策改革需要采取整合性方法,应该在统一与平等对待城市和农村土地这一总体目标的指导下,采取稳健的步骤来整合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市场、土地权利及城乡规划与管理,减少政府对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
【总页数】6页(P4-9)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框架浮现 [J],
2.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
3.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 [J], 无
4.政府职能现代化的整体性建构:一个三维分析框架 [J], 陈水生
5.应急联动:一个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J], 严小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变行政强拆为司法强拆
以前的拆迁引起争议的一个重点在程序公正性上。 《条例》彻底取消了政府进行行政强拆的可能,要求 必须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搬迁。
《条例》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 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 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 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 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 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 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 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政府既然是征收主体,就不能再来强拆,否则缺少 权力制衡,成为一个典型的运动员和裁判员一体的现 象。引入司法机构裁定强制拆迁,确保法院的独立性, 避免政府或者党委的干扰,使得其裁决真正公平、公 正,在当前的政治社会现实中尤为重要。
3.农用地转用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
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以前分批次转用,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速度慢,
导致很多地方绕道走,“以租代征”,违法占地情况严重。 2006年后,《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
知》(国发〔2006〕31号):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 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 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农用地转用 和土地征收,调整为每年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 经国土资源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 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8年12月颁布,1的基本农田应 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 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 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 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 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 律的规定转让。
征地数量如何确定?
逻辑线:
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用途管制 基本农田规划计划农转用占补平 衡土地征收补偿
补
规
充
基本农田
划
耕
区
地
集体土地
4.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占多少,垦多少” ,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 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 实行按等级折算。 个别省、直辖市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 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 用耕地的数量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减免本行 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进行易地开垦。 现状:补充耕地上山,填湖,下海,出国, 作假。
十八大: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 分配比例。如何提高的路径选择?
(二) 拆迁 1.当前政策 2011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
--1991年,为规范城市建设中的拆迁行为,国务 院制订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001年,为适应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国务院修 订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相关规定 进行了完善。
土地开发政策 与未来发展趋势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杨遴杰 2015年1月
一、开发土地的来源 二、城市土地开发经营 三、城市土地开发经营案例——杭州为例 四、创新尝试与发展趋势
一、开发土地的来源
(一)征地 宪法: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
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 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2)合理补偿
就被征收人而言,补偿是否合理是其最重要的考虑因 素。
《条例》中明确规定了补偿包括三个方面:
(a)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b)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c)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另外,还明确要求“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金额, 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 产的市场价格。”这条原则的确定有力地保障了原房 屋所有者的权益。
征收标准变化 :不高于三十 倍——按三十倍补偿——区片综合 价——从土地收益中给予补贴—— 社会保障+就业培训+住房保障。
征地制度改革:方向选择—— 提高标准,还是缩小范围。
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改革征地制度,
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 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 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 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 社会保障。
2.改进之处 (1)拆迁主体界定更清晰
明确了该法规涉及的仅为政府为主体的拆 迁行为,因为其名称中用的不是“拆迁”而是 征收和补偿,征收本身就是政府强制行为。征 收和补偿两个词既表明了法规仅适用于政府拆 迁,在法律内涵上也比拆迁这个词更为准确。
征收的强制性,使得征收目的必须是公益 性的,只有公益性目的才能解释强制获得他人 财产的合理性。《条例》例举了六个公共利益 目的征收类型。
城市土地
1.用途管制 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土地管理制度
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土 地管理制度。主要对合理利用土地资 源和保护耕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
现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资源 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对 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实行严格的用途 管制。
2.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5.土地征收制度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 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 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 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 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 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