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青铜时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商 中 文 宗 城 青 点人

周华字教市铜 类 的文的性的器 社

年明使的初的 会

代是用礼现使 组 分多 仪 用 织

界元 中
的的
的心
阶 段

性现

人类社会组织的阶段性特点
❖ 蒙昧、野蛮、文明三大阶段,可与现代考古学上的 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及铁器三个时代相对应:
❖ 蒙昧下层期──人类幼年期,植物采集
三星堆遗址文物
顺序、时间、模
可以肯定,中国新石器时 式也会多种多样,
代晚近期的一些文化遗址 实难以某一固定
中,普遍发现了标志着文 模式加以裁量。
明初现的多种征象。
1.青铜器的使用
❖ 最早的铜器(刀)出现在距今5000多年 前的仰韶文化中。排除铜石并用的阶段, 中国青铜时代可能起始于距今4000年前 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在该遗址中出土了 鼎、爵、觚、斝、盉等礼器,戈、箭镞、 戚等兵器,刀、凿、锛、锥等工具,已 具有简单的器物组合、花纹图案和铸造 技巧。
头像。四川广汉三星堆 遗址出土,其神像眼球
见马的骨骸。
突出、鼻梁挺拔,与中
原文化有所不同。
“夏商周断代工程”
❖ 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的确切年代。
❖ 武王伐纣克商的精确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 ❖ 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有铭文的标准青铜器进
行时序排列,再与其他考古成果相参校,证 之以传世文献,已经初步得出武王伐纣至共 和元年之间各王(成、康、昭、穆、恭、懿、 孝、夷、厉)的精确纪年。
❖ 作为上古三代最为重要的礼器, 中国青 铜器既用于沟通神灵, 也用于纪念功绩, 垂示子孙, 还可以在记载历史事件、法 律文书以及诸侯会等方面发挥书写媒介 的功能, 因而别具特色。
作为媒介的青铜器
❖ 1、祭器:作为人神沟通的媒介,沟通人神与 生冥两界, 获得上天的启示性信息, 用以指 导人事。
❖ 2、宝书: 作为记事书写的媒介,材料坚硬 耐久,刻以铭文。正是因为青铜器能够跨越 时空沟通人神祖孙, 它才被用来作为一种 “ 永恒的媒介” 使用。
大盂鼎铭文。西周早期器物,共19 行 291字,铭文记载周康王命盂管理兵戎, 并赐给香酒、命服、车马及1700余名人口,周王告诫盂,殷代以酗酒而亡,周 代则忌酒而兴,命盂敬承文、武二王的德政,尽力辅佐自己。
❖ 金文是王室大事和贵族社会生活的铭记,内容有祭 典、征伐、册命、训诰、追孝、约剂等,其程式化 的辞句,大多是颂扬周王室和为公侯祖先歌功颂德 的文字,与《诗经》《尚书》的部分篇章可以印证。
「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 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 深坑, 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 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 5、假借:是指本来没有表示这个意思的一 个字,就用了一个已经有的字来表示这个意 思。如“汝”本是水名,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例如“然”,本是烧的意思,底下四点已经 是火了,可是被“然后”借用后,只好自己 在旁边再加一把火,变成“燃”字(形声)。
商朝青铜器铭文所见武器使用举例。
甲骨文与金文
❖ 甲骨文是以刀镌刻于坚硬的甲骨上, 故而笔画纤细,直笔和方折多;而金 文多是在松软的模范上刻好再铸成, 故而笔画粗肥,圆笔和团块多。后期 金文也向线条化、平直化发展,甚至 出现了美术化的趋势,如鸟书、虫书。




字 的



中国文字的发明
❖ 第一章曾论及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玉器刻 划符号,这些尚未破读的符号可能即是汉字 的前身,它们与后来定型汉字之间的衔接演 变过程,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 目前所见中国正式的古文字,最初发现于商 代,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和玉石铭文等类 型。
1.甲骨文
❖ 今日所见到的商朝文字最多的是甲骨文。殷 墟甲骨文是殷商王室从事祭祀、征伐、田猎、 农事等活动时进行占卜的记录,因刻于龟甲、 兽骨上,故称“甲骨文”;
青铜器所承载的文化功能
❖ 2、青铜礼器推进了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进 而奠定了中国文化统一之根基。
❖ 当商代铭文开始出现在青铜器上时, 青铜器 客观上就成为一个文化传播的载体。钱存训 先生指出:“尽管金属和陶泥所制之物在中 国古代皆曾用以记载文字,但最普通的记录 媒介还是青铜器。”
青铜器所承载的文化功能
❖ 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已出现后世汉字的六种造 字方法,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所概 括的“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 转注、假借。
❖ 1、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 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根据实物的形状, 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 2、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将两个字合为 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
中国文化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
本章主要内容
❖ 一、文明的初现 ❖ 二、青铜器及三代的物质文明 ❖ 三、文字的早期形态 ❖ 四、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 五、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
导言
❖ 青铜时代:使用青铜器。约相当于从夏代(公 元前2千年)至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5世纪), 经历了约1500年。
❖ 孔子:“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 知也。”
❖ 饪食器。 ❖ 酒器和水器。 ❖ 兵器。 ❖ 生产工具。 ❖ 乐器。
酗亚钺。山东青州出土, 钺是一种礼仪兵器,代表 着权力。
❖ 虽然种类繁多,但商周青铜器很少应用 于日常生活,而是主要作为武器和礼器 应用于战争或祭祀场合。这是因为,当 时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以三 代青铜器的主体并非生产工具,而是礼 器和兵器。
❖ 3、青铜器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真实的历 史信息。
❖ 由于坚硬耐用,青铜器媒介也在时间范 围内更好地保存了汉民族的历史记忆, 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更能经得起时光侵 蚀,这对于中国Biblioteka Baidu历史传承和中华文明 的延续具有重大意义。
青铜器所承载的政治功能
❖ 1、通过青铜器宣示、合法化政治权力
❖ 殷周政治带有鲜明的“ 政教合一” 的色彩, 它也是一个“ 礼法合一” 的社会。
❖ 蒙昧中层期──使用火,鱼食 蒙昧上层期──发明弓,肉食
──集团婚
❖ 野蛮下层期──制作陶器 ❖ 野蛮中层期──饲养家畜 ❖ 野蛮上层期──金属冶炼 ❖ 文 明 期──发明文字
──对偶婚 ── 一夫一妻制
❖目前历史学界和
人类学界关于文
明出现的标志尚
存在争议,世界
各民族的文化生
态千差万别,其
进入文明阶段的
青铜器所承载的文化功能
❖ 1、青铜器促进了殷周礼乐制度的形成 和传播
❖ 礼乐制度是中国文明的核心,它是围绕着 “ 祭祀” 而形成的。据有青铜器的数量之多 寡,象征着其等级之高低和身份之贵贱。即 用以“ 明贵贱、辨等列”在商周礼制形成的 过程中,用鼎制度则占有核心位置。
❖ 在西周, 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何休注《春 秋公羊传》云:“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 卿大夫五,元士三也”,讲的就是西周古制。 东周的礼仪制度在《仪礼》有记载:诸侯用 大牢九鼎;卿、上大夫用大牢七鼎、下大夫 用少牢五鼎、士用牲三鼎或特一鼎。正因为 “鼎”是一种礼器,用鼎制度与仪式才成为 规范人们社会行为方式的“不成文法”。
阶级分化明显,国 薄壁、长流、鋬与一足重合的“四点式” 家体系完整,这正 风格,是夏代青铜器的典型特征 是文明初现的决定 性标志。
中华文明是多元的
❖ 夏朝不是中国境内跨入文明门槛的唯一中心。 ❖ 两种文明发生的一元论(又称单境论)。
❖ 现代考古学揭示出,中国境内的人种、文字、葬俗 葬式、彩陶和青铜等方面都独具系列,承递明确, “中国文明西来说” 已不攻自破。
❖ 夏代镶嵌绿松石腰牌。 二里头文化是同时期中 国最发达的青铜文化, 文明的各个要素已经具 备。此类铜牌饰共出土 3件,均作长圆形,中 间作成一面略凸的镂孔, 两侧各附两个半环钮, 以不同的绿松石片镶嵌 排列成精巧的兽面纹。
2.城市的初现
宫殿基址、陵墓、居 住及手工业遗址等则 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基 本因素。在公元前 3000年至前2000年 的黄河、长江流域及 其他地区,都发现有 用夯土或石头筑成的 城邑遗址。
根据这项研究,偃师二里头的一至四期都属于 夏文化,最早的夏文化可能就在河南龙山文化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 ❖
夏青中 商铜国 周器的 都的青 城使铜 考用时
及代 发 展

的 物 质 文 明
、 青 铜 器 及 三

中国的青铜时代
❖ 从红铜时代(铜石并用 时代)到青铜时代,再 到铁器时代。
❖ 红铜质地软,熔点高, 不适于制作工具,其时 仍以石器为主,齐家文 化和龙山文化的后期正 处在中国的红铜时代。
玄鸟妇壶的鸟纹拓片。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玄鸟(燕子),是商族的图腾。
青铜器的使用及发展
青铜器的大量出现,上可追溯到夏代,距今 约40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有青铜器出土, 到东周时期,青铜器仍普遍使用,但铁器于 春秋已出现,战国日渐普及,属“铜铁并用 时代”,故准确意义的“青铜时代”是夏、 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历时约15个世纪之久, 还不包括战国这一“铜铁并用”时期,甚至 延及汉魏唐宋时期,仍有青铜器的使用,如 青铜镜。
❖ 传统青铜器的研究也被称作“ 金石学”, 由 宋人开创, 清朝达到鼎盛,罗振玉和王国维 都是金石学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
❖ 代表著述:马衡的《中国金石学概要》; 郭沫若的《青铜时代》;李济的《殷墟青铜 器研究》;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日本 学者林已奈夫的《殷周青铜器综览》等。
❖ 青铜器主要有以下 几类:
4.文字的使用
❖ 具有文字特性的刻绘符号,其出现远比 成型的甲骨文提前很多,甚至在仰韶文 化、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 “国家是文明社会 的概括”。
❖ 《史记》《竹书纪 年》等文献记载表 明,中国古史系统 中的夏朝首次完成 了从“公天下”到 “家天下”的转变,
夏代青铜爵。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酒器,其
❖ 每篇甲骨卜辞的格式颇有规律,大致分为叙 辞(述占卜之时、地、人)、命辞(向龟陈 述欲贞问之事)、占辞(因龟兆而判定吉 凶)、验辞(占卜后记录应验的事实)等四 部分。
❖ 甲骨文已是一种 相当成熟的古代 文字,它上承原 始刻绘符号,下 启青铜铭文,是 汉字发展的关键 形态。
武丁时期的卜骨刻辞。河南安阳小屯出土,武丁(高宗)时期是商王朝的鼎 盛阶段。
❖ 黄河流域中心论受到挑战。从东北到华南的广大范 围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都显露出文明的迹象,恰 似“满天星斗”。尤其是长江流域,其文化发达程 度令人惊叹,完全堪与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相媲美。
商朝车马坑及马车复原图。传 三星堆出土的贴金铜人
世文献记载,夏代就发明了车, 但目前考古尚未发现夏代车的 遗存,晚商以前的遗址中也罕
❖ 6、转注:转注是指两个字可以互相解释, 比如考老两个字都有老人的意思,两个字就 是互为转注 。为了适应方音分歧和语音的发 展而采取的一种造字法。
2、金文
❖ 古代称铜为金,铸刻 在铜器上的铭文即称 “金文”,或称“吉 金文字”;因在这类 文字大多铸刻在礼器 “鼎”和乐器“钟” 上,故又称“钟鼎 文”。
三代都城的特点
❖ 1、军事攻防功能:选址、城墙、护城河等 ❖ 2、政治功能:朝堂、宗庙、寝殿布局等 ❖ 3、阶级分化和身份等级:宫殿区、墓葬区和
作坊区都有规律的分布。 ❖ 4、都城建筑整体规划的理念与后代城市建筑
的关系:城门、街道、中轴线和内外城套合 等因素。
3.宗教性的礼仪中心
❖ 祭祀活动在中国上古极频繁,因而祭祀中心 的出现也极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 家文化中都有发现,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中所见的女神庙、女神像、积石冢,良渚文 化反山、瑶山遗址中所见的堆土祭坛、玉制 礼器,等等。
❖ “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 表里”(《汉书·陈宠传》)。青铜器因此 既是礼器,也是法器和政器,其宗教功能与 政治功能是合二为一的。
青铜器所承载的政治功能
❖ 2、通过青铜器实践政治仪式,进行政治 沟通。
❖ 3、用青铜器述功纪行,进行政治宣传和 教化。
❖ ❖ ❖
金甲中 文骨国
文文 字 的 发 明
信 = 人+言
男 = 田+力
❖ 3、形声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形声字 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左)形符(右)聲符 伴 = 人+半
(下)形符(上)聲符 忠= 心+中
❖ 4、指事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 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 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 “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 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