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发展历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清初: 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与儒学地 位的挑战等。
.
8
(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 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 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B
.
9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 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 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 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
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A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11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 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 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 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
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仁、礼。
(2)汉: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宋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成为官方哲学。
.
15
(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
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
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
16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 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
10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
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
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
1
【复习目标】
1. 把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归 纳先秦儒学、西汉儒学、宋明理学及明末清 初进步思潮的内涵。
2. 理解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加深思想是为政治服务、一定时期的思想是 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认识。
3. 通过知识之间横向、纵向联系对比,认识儒 家思想在继承中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
2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冲击。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以 “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
继承: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新活力。3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内涵
先秦儒学
仁、礼、为政以德;仁 政、民本;礼法并施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行仁政,外儒 内法、三纲五常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
响。 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 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17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
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马克思
A
.
12
(2010年广东卷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 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 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 了
A. 孟子的“仁政”
C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Biblioteka Baidu
13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 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 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 ,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是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
5
儒家思想被尊崇、长期盛而不衰的原因
①主要在于其思想适应时代的需求,特别适应 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②统治者的推崇。
③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能不断吸收其他 思想的优秀成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 行适应性的调整。
④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等儒学家对儒学 的改造和发展。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14
(2009年上海高考31题)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 “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 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 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
6
儒家思想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先秦 (发展)
西汉
(孔孟荀)
(董仲舒)
( 创立发展
新儒学
(
民
继
间
承
儒
发 展
) 新活力
新发展 )
官 方
明清 (批判)
(进步思潮)
宋明 (理学)
一条主线;两个视角;三次. 翻“新”;四个阶段 7
小结
儒学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汉代: 董仲舒改造儒学 宋明: 理学的形成与儒学的成熟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 知、发明本心和致良知
明清儒学
批判宋明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发展
工商业,经.世致用
4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
先秦儒学 汉代儒学
(春秋战国)未受重视
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上确立了主流地位
宋明理学 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
明清儒学
.
8
(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 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 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B
.
9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 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 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 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
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A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11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 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 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 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
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仁、礼。
(2)汉: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宋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成为官方哲学。
.
15
(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
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
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
16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 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
10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
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
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
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
1
【复习目标】
1. 把握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归 纳先秦儒学、西汉儒学、宋明理学及明末清 初进步思潮的内涵。
2. 理解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加深思想是为政治服务、一定时期的思想是 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认识。
3. 通过知识之间横向、纵向联系对比,认识儒 家思想在继承中发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
2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冲击。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以 “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
继承: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给传统思想注入新活力。3
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内涵
先秦儒学
仁、礼、为政以德;仁 政、民本;礼法并施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行仁政,外儒 内法、三纲五常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
响。 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 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 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17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
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马克思
A
.
12
(2010年广东卷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 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 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 了
A. 孟子的“仁政”
C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Biblioteka Baidu
13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 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 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 ,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是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
.
5
儒家思想被尊崇、长期盛而不衰的原因
①主要在于其思想适应时代的需求,特别适应 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②统治者的推崇。
③儒家思想有不竭的生命力,能不断吸收其他 思想的优秀成分,也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 行适应性的调整。
④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等儒学家对儒学 的改造和发展。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14
(2009年上海高考31题)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 “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 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 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
6
儒家思想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先秦 (发展)
西汉
(孔孟荀)
(董仲舒)
( 创立发展
新儒学
(
民
继
间
承
儒
发 展
) 新活力
新发展 )
官 方
明清 (批判)
(进步思潮)
宋明 (理学)
一条主线;两个视角;三次. 翻“新”;四个阶段 7
小结
儒学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 春秋战国: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汉代: 董仲舒改造儒学 宋明: 理学的形成与儒学的成熟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 知、发明本心和致良知
明清儒学
批判宋明理学,抨击君主专制,发展
工商业,经.世致用
4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
先秦儒学 汉代儒学
(春秋战国)未受重视
政治上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上确立了主流地位
宋明理学 成为官方哲学,巩固统治地位
明清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