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备考策略
新高考备考策略
新高考备考策略一、了解新高考改革的特点与趋势新高考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实践能力的考查。
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关注以下几点:1. 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将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高中阶段要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2. 选考科目:新高考改革引入了选考制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科目。
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需求及就业趋势进行科目选择。
3. 考试内容与形式:新高考考试内容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实验题等。
二、制定个性化计划1. 确定目标:明确自己的升学目标,了解目标高校及专业的录取要求。
2. 分析自身情况:了解自己的学科优势、兴趣和潜力,合理规划重点和备考策略。
3. 分配时间: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分配时间,确保各科目均衡发展。
4. 制定备考计划:结合学校教学进度,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包括每天的任务、每周的模拟考试等。
三、强化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1. 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各科目的基础知识,确保在高考中不失分。
2. 学科思维:培养学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阅读与写作: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写作技巧。
4. 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做好心理调适与时间管理1. 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高考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
2. 合理安排时间:学会时间管理,确保、休息和娱乐的平衡。
3. 注重身心健康: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效率。
五、参加模拟考试与辅导班1. 参加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应试技巧。
2. 选择辅导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提高学科素养。
新高考备考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这份备考策略,顺利迎接新高考的挑战。
2024年新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2024年新高考数学备考策略2024年新高考数学备考策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2024年新高考数学将成为考生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考生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
本文将结合历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备考建议。
一、明确备考重点高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明确备考重点,把握考试的核心内容。
例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知识点是高考数学的必考内容,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重点复习。
二、制定备考计划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考生要根据不同科目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出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时间和进度,确保在考试前全面掌握知识点,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和查漏补缺。
三、提高解题能力高考数学对考生的解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
例如,解题时可以采用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图像、表格等形式来帮助理解题意。
同时,考生还要多做练习题,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四、注重错题整理错题整理是备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整理错题,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纠正和强化。
考生可以将做错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强化。
同时,考生还要定期复习错题集,巩固学习成果。
五、模拟考试测试模拟考试是检验考生备考成果的有效手段。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积极参加模拟考试,了解自己的考试水平和暴露出的问题。
在模拟考试后,要及时总结反思,针对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控制模拟考试的次数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六、调整心态高考数学备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瓶颈。
因此,考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老师、同学或家长的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考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应对备考过程中的挑战。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考改革的推进,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也面临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入手,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旨在推动素质教育、综合素质评价、多样化录取模式等新理念的深入实施。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不是单纯强调考试成绩。
新高考改革对考生的要求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弱化了对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查。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
1. 调整心态,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考生要调整好心态,不再过分追求分数,而是注重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要从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入手,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重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全面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能力。
2. 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考生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要善于总结归纳,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考点,理清知识的逻辑和内在关系。
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要注重实践和实验的锻炼,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新高考改革弱化了对考试成绩的侧重,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考生要注重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要参加各类竞赛和考试,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
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好个人自传和学科竞赛报告,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个人成就。
2023年最新高考备考策略及措施_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3年最新高考备考策略及措施2023年最新高考备考策略及措施(篇1)一、指导思想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要从二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__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遵照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复习规律,发挥备课组集体协作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届高三文科应届有一个文本班和一个艺术本科班而专业班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差,且复习时间较少。
同时,根据高一、高二的几次考试情况表明:1、本届高三绝大部分文科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差。
2、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消极。
3、不少学生对于高三复习缺乏明确规划。
二、本学期工作设想本学期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三年级的复习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三、本学期目标及对策1、复习目标:(1)、继续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多做,熟练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懂得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变式训练。
(4)、全面提高政治教学成绩,特别关注语数外成绩优秀、而政治学科成绩有点欠缺的临界同学,争取辅导取得实效。
2、对策思路:(1)、立足教材,夯实“双基”;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立足规范,提高能力。
(2)、精选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
(3)、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
2023最新高考备考复习工作计划及策略(7篇)
2023最新高考备考复习工作计划及策略(7篇)2023最新高考备考复习工作计划及策略篇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想成功度过到高校的独木桥,在于学习上的坚持不懈。
但学习任何事物是都是有技巧的,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
忽略课本,不重视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的耸立而不倒,在于基石的牢固。
打基础最好的来源是课本,课本就是基础。
很多人都认为,课本讲得很简单,就几个定理,几个公式,背完就可以再也不用看了,于是拼命去做题,学会应用。
想得其实没错,但大量题做完后还是不怎么会用。
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定理公式的精华在哪里。
定理不简单就是几个字,它还包括证明的思路方法适用类型等等。
举些例子,罗尔定理的证明方法在许多计算题,选择题中就用到;证明题中构造函数就用到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函数构造法。
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最基本也是最精华的东西,一定要掌握。
规划能力差,没有计划性古语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什么事都要定一个计划,包括整个考研数学复习分几个时间阶段每个阶段都要看什么书整个复习进度分为几块每天都要完成多少任务等等,这些都是要自己在复习开始就制定好的。
不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复习进度,平时多总结,经常做一些调整和改进。
平时要规定自己按计划完成任务,一来让自己的复习进度更有规划,二来也能克制自己的惰性。
所以,还没有作计划的同胞们最好花1小时好好地制订个考研复习计划。
忽略动手能力,只看不做可能因为资料太多时间太少,也可能是懒惰,很多人买了资料后只是匆匆茫茫的看书而不动手练习,题目看明白就翻过去了,造成眼高手低。
数学学科的性质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纰漏,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备的知识结构之前,一带而过的复习必然会难以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忽略精妙之处。
况且,通过动手练习,我们还能规范答题模式,提高解题和运算的熟练程度,三个小时那么大的题量,本身就是对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的考察,而且现在的阅卷都是分步给分的,怎么作答有效果,这些都要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去体会。
新高考备考方法与策略
新高考备考方法与策略随着新高考的实施,备考方法和策略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
下面将从考试形式、科目设置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为大家总结一下新高考备考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考试形式新高考的考试形式将由过去的“一考定终身”变为“多次机会、分步实施”。
这意味着学生在高中三年中,将参加多次考试,分步实施并逐步改进自己的分数。
在这样的考试环境下,学生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把握好每次考试的机会:新高考将采取分步实施的考试方式,学生应该把握好每一次考试的机会,尽量争取高分。
2.注重口语和听力能力:新高考将增加听说能力的考试比重,因此学生应该注重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多进行听说练习。
3.灵活应对不同题型:新高考将出现不同的题型,如材料分析题、综合应用题,学生应该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和应对策略。
二、科目设置新高考的科目设置与以往有所改变,学生应该针对新科目进行具体备考,以下是相关策略:1.英语科目:英语科目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学生应该注重全面训练,尤其是听说部分,保证高分。
2.专业选修科目:学生必须选择两门专业选修科目进行学习,应该选择自己擅长的或者将来自己将要从事的领域,以便将来选考高校的时候更有优势。
3.文化课科目:文化课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五个科目,学生应该重点备考数学和语文,这两门科目在高考中占比较大。
三、评价方式新高考取消了单一的高考成绩,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应该灵活应对这种新评价方式,以下是相关策略:1.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如竞赛、社团、实践等,展示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从而获得额外的加分。
2.优化学习成绩:除了高考成绩,学生还可以通过考取学科竞赛的奖项、获得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获得额外的加分。
3.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如知识面的广度、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加分项。
以上就是新高考备考方法与策略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
新高考模式下2024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
新高考模式下2024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深化,2024年高三数学的复习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备考,科学规划复习路径,本文特制定了新高考模式下2024年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涵盖“明确复习目标”、“夯实基础知识”、“精选典型例题”、“专题模块突破”、“模拟考试与反思”、“强化思维训练”、“调整复习策略”及“关注新高考动态”等八个方面。
1. 明确复习目标内容:根据新高考数学科目的考试大纲,明确复习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设定阶段性目标,如知识点掌握程度、解题能力提升等。
策略:深入研究考试大纲,了解考试结构、题型分布及难度层次。
制定个人复习计划,确保复习目标具体、可量化、可达成。
2. 夯实基础知识内容:系统回顾并巩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
策略:利用教材、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进行全面梳理。
通过习题练习,检验并巩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 精选典型例题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覆盖各章节重难点及常考题型。
策略:分析例题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举一反三,通过变式训练加深理解。
4. 专题模块突破内容:针对高考数学中的难点和热点,设置专题模块进行集中突破。
策略:划分专题,如函数与导数、圆锥曲线、数列与不等式等。
每个专题设置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练习安排,确保深入理解并掌握。
5. 模拟考试与反思内容: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检验复习效果。
深入分析模拟考试结果,查找问题并总结经验。
策略:选择高质量的模拟试卷,确保题目难度和题型分布接近高考。
考试后认真批改试卷,记录错题及错误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6. 强化思维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等。
策略:通过解决复杂问题、探究性问题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讨论班等活动,拓宽思维视野。
7. 调整复习策略内容:根据复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法。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2023)全文
素养基于实然而趋于应然,融二者为一体,有较强的观念 含蕴,凸显主动获得能力和主动应用能力的价值意义。从另一 个层面看,素养与先天禀赋有着重要区别。素养的土壤与养分 源自知识与能力,没有知识与能力,也就无法孕育素养。
命题的素养立意指向,体现在知识、能力、价值的融 通与应用中测评学生的素养水平。指向素养立意的试题, 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更关注 任务的价值导向;更追求用做事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与 探究水平,更关注思维、探究的动力状况,以及思维结果 、探究结果的价值意义。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2023年是湖南省“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元年!
“新课标”作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再也没有考 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新教材”作为高考命题内容的 重要载体!“新高考”的考试模型决定今后10年以上 高考命题的方向!
一、“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的变化 变化一:新高考将不再有“选考”,全部是“必考”。 教育部颁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有“新要求”,所选的学科 课程要全部学完所有选择性必修课程。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段约在:第二年5月左右,就是平常所说的 冲刺阶段,该阶段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这轮复习 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解题速 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融会贯通,在知识应用中提升学 科核心素养。
(3)第三轮复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模式为:考试讲评、反思纠错、回归教材、 答疑指导和总结提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刻理解与扎实推进,要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观念,确保在高考中学科关键能力的应 用与迁移。
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复 习的过程便是将这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这有利于知识 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素养层面上讲,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在不同问题情境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对知 识加以整理和归纳,是提高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备考策略研讨会课件
(新课标文综卷23)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
。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引导学生认识现实问题的系统性、条件性,考查学生对充分条件假言 判断所断定的前后间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进而提升学生正确使用假 言判断和有效进行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命题关注演绎推理过程, 引导培养逻辑思维。
(2)试题内容注重核心主干知识,思维品质和思维过程的考查
题号
模块
考点
12
必修1
空想社会主义
13
必修1
党的相关知识
14
必修2
经济高质量发展
15
必修2
农村集体经济、个人收入分配
16
必修3
基层群众自治
17
必修3
法治政府建设
18
必修4
意识
19
必修4
文化交流与合作
20
选必1
国际组织
21
选必1
国家安全、综合国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6)创新素材呈现形式,丰富试卷元素。
未来高考命题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分省命题,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以“三线(核心 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 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 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坚持稳中求进,加大试题区 分度,增强高考选拔功能;有效引导教学,打破“以纲 定考”,实现“教考衔接”。
“三新”背景下高三数学二轮备考复习策略——2024高考培训心得
“三新”背景下高三数学二轮备考复习策略——2024年3月10日兰州高考研讨会培训总结为了更好赋能2024年新高考,适应新的高考评价要求,精准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和方向,提高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3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全省2024年新高考备考研讨会,受益良多,下面结合本次培训浅谈自己的一点备考想法。
一、基于九省联考试题变化对今年数学高考的展望1.引导考生“多想少算”,有利于考查理性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水平,符合国家对高考改革的要求。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对高考的命题改革有明确的要求: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这次题数的减少和分数的调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落实这个方案的科学举措,与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在高考命题中,要合理设置题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逐步减少选择题、填空题的题量;适度增加试题的思维量。
在命题中应特别关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品质的形成,关注学生会学数学的能力。
因此,在考试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试题数量是加强思维考查的必然手段。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数学高考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4类学科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创新能力5种关键能力。
人们通常把数学知识当作数学, 其实是一种误解,学习数学不是以懂多少数学公式为目标,而是要锻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数学思维。
有数学思维的人,不仅做事有条理,而且擅长独立思考,更能多角度开辟思维点,进行逆向思考。
这正是未来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就是要通过高考把真正的创新型人才给筛选出来。
另一方面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培养一种思维习惯,无论人们日后从事何种行业,这些思维习惯都能让他们受益。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备考策略
随着新冠疫情的逐渐控制和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出,2021年的高考备考环境又迎来了三个新背景: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标准和新科技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生如何制定高效的备考策略呢?
1. 熟悉新高考改革政策
首先,考生要认真研读新高考改革政策,了解考试内容、命题形式和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新政策,考试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考生要注重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
2. 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考生要注重掌握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求,注重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此外,还要注重综合应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3. 积极运用新科技
新科技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渠道,如在线学习平台、各种学习APP等。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例如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在线学习平台,或者运用各种学习APP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同时,考生也要注意科技应用的风险和问题,例如信息安全问题和虚假信息等。
总之,在三新背景下,考生要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要把握新科技的应用,积极运用各种学
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2023年高考前冲刺备考策略(7篇)
2023年高考前冲刺备考策略(7篇)2023年高考前冲刺备考策略【篇1】复习什么1.基础高考试题中基础题(轻易题)能力题(中档题)和选拔题(困难)的大致比例为3:5:2,很少出现超过考试说明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因此,不提倡花很多时间攻偏题难题。
另外,冲刺阶段一定不要轻课本重资料,轻基础重困难,要轻试题变化重传统模式,要留意补充内容的学习,不要迷信所谓的“捷径”“宝典”“真题”。
考知识方法和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2.自己的短板(1)自己要对自己进行一个分析,首先要明确自己哪门学科上升空间还比较大,每门学科中的哪一部分上升空间比较大,从而进行重点突破(2)高中以来的错题本摘记本也应充分利用起来,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3)如果还不明白自己的短板,请单独询问老师,请老师帮你分析3.真题主要是题目背后蕴涵的学科思想和题目设计思路4.书写规范强化自己的书写规范,不要因为书写的问题而无谓丢分怎么复习1.确定自己的目标定位,根据目标定位进行复习2.这一阶段应该以查漏补缺为主,做题的量只要能达到保证手感就行,不追求题海战术各科详解语文——减少盲点弥补弱项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考生要相信自己可以考个好成绩。
关于最后的冲刺温习,建议如下:分类整理理清脉络。
通过专项温习和综合模拟练习考生积累了不少知识。
现在是总结浓缩梳理归类的时候了。
要及时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理回顾,做到针对每一种题型都储存一定量的知识(字音字形词语病句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表达技巧等)减少“盲点”,加强能力。
阅读题是拿分的关键。
现代文阅读一卷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概念推理判定)能力。
现代文阅读二卷部分,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筛选信息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等能力。
解答时应把握步骤:第一,阅读全文,捉住关键语句,段首句过渡句段尾总结句等,分层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情感。
第二,阅读题干,按序做题。
题干中涉及的语句要回归原文,位置确认要正确,切忌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答题。
2024届新高考背景下地理命题方向与备考策略全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2023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 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必备知识: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
本方法
13
“四层”——考什么?(考查内容)
价值引领 素养导向
指明考查的方向和 导向
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
决定考查的深度与 广度
要求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 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使高考考 查内容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契合。
14
高考评价体系内在的三条逻辑线
核心价值金线——“无价值,不入题”
绕立德树人来考查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思维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信、文化自信。
1、情境设置新颖,注重设问科学性和系统性
2、讴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厚植家国情怀 3、丰富关键能力考查内涵,提升核心素养区分功能
4、核心价值引领,增强合格公民责任感
5、问题设计注重探究性、生成性
1、情境设置新颖,注重设问科学性和系统性
“情境”是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围绕一定主题加以设置, 为呈现解题 信息、设计问题任务、达成测评目标而提供的载体,是为激 发学生的认知建构与素养表现搭建的平台。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备考的有效策略探析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备考的有效策略探析摘要:如今的高中教育已经逐渐明确了化学备考方向。
尤其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国家已经将高考重点放在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上,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负担,对学生的化学高考很有必要,容易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技巧,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热情。
文章就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备考的有效策略提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教育;化学教学;新高考在高中教育中,化学一直是人们的关注学科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高考不仅考查学生在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而且考查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因此在进行化学备课时,教师必须坚持新高考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应对高考化学难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学习化学基础内容、理论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能增加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在化学高考时可能面临的其他问题主矛盾,以进一步调整学生在高考中的状态主表现。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既能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新高考的变化特点教师在高中化学备考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自主了解新高考特点,以便学生能够在掌握认知能力、解题能力等综合技能的基础上解答难题,这对学生应对复杂的高考题目是有利的,具体分析如下:(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传统高考过程中,学生对化学高考的第一印象就是难,单单依赖自身低效的学习方法不足以取得较高的分数。
而新高考以减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负担、培养学生这一阶段的综合技能为主,这对学生解决高考复杂的难题是有帮助的。
这不仅重新明确了学生学习化学基础内容、理论知识的方向,而且确保了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整体进展。
(二)高考试卷结构变化目前,高中化學教材分成必修、选修等模块的内容,向学生展现了化学学科的整体体系。
但对新高考考试的结构而言,考核方面的内容、知识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趋向于社会等方面的现象。
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时间寻找课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习题,目的在于延伸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思路。
新高考背景下一轮数学复习策略
y
2
sin
3x
6
交点个数为(
)
A. 3
B. 4
C. 6
D. 8
人教A版第一册237页
试题特点:紧贴课本
(2024 新课标 2 卷.5) 已知曲线 C: x2 y2 16 ( y 0 ),从 C 上任意一点 P 向 x 轴作垂线段 PP , P 为垂足,
则线段 PP 的中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
剩余的 4m 项可被平均分为 m 组,且每组的 4 个数都能构成等差数列,则称数列 a1, a2 ,..., a4m2
是 i, j 可分数列.
(1)写出所有 i, j ,1 i j 6 ,使数列 a1, a2,..., a6 是 i, j 可分数列;
(2)当 m 3 时,证明:数列 a1, a2 ,..., a4m2 是 2,13 可分数列;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函数导数
三角
数列
解析几何
立体几何 2024 2023
概率统计
集合
复数
向量
分值变化
2023年与2024年新课标1卷题数及分值设置变化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合计
2024 5✖8=40 6✖3=18 5✖3=15 13+15+15+17+17=77 19
2023 5✖8=40 5✖4=20 5✖4=20 10+12+12+12+12+12=70 22
双曲线离心率
数列求和(等差)
切线方程(两曲线公切线)
三角函数(公式)
统计概率(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6、答题方法、技巧和规范不足 在试题形式和评卷规则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答卷规范 和答题技巧直接影响到得失分。
主观题由人工评阅,考生落实到卷面上的答案与评 卷规则和阅卷思路、习惯越吻合,得分的机会就越大。
——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19年全国l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
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 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 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 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
“研”答案 对选出来的试题进行反思与反复研究。认真研究
参考答案与试题背景材料和考试要求之间的关系, 从中找出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思路和方法。
• 看答题的角度 • 看知识的运用 • 看语言的表述
(1)教会学生审题
• 涉及的知识范围 • 考查角度及指向 • 答题要求与要点
(2)引导考生明确采分点
评分细则的作用有二: 一是对评分标准的细化和补充。二 是制定明确的采分点。
• 按照课程标准和高校选拔人才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 注重考察学生12年教育的积累 • 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察
考查能力素养,在具体情境中考运用
•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的考查,注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养的考查。
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3. 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欠缺
所有的学科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思考和认识着世界。 考生在面对新情境、新问题时,会不会站在学科的角 度加以思考,是考生是否具备学科思维的标志。
数学家在看到“美神维纳斯”的时候,会从黄金分割去看待这一 雕塑的结构,而很多普通人却很难从这一角度去发现美,甚至认为这 是“残缺”艺术品,离美太远;
全国卷高考命题的基本规律 ——集中体现对“过程、思维、价值观”的考查
把考生平时的阅读、见识、视野和知识积累考查出来; 把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正确价值选择和判断考查出来; 把考生的把从社会大课堂所学、所见、所思考查出来; 把考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考查出来;
重视基础,注重知识的广安排
教考阶段 时间安排 内容安排
第一轮复习 (教材及考点复习) 8月——1月(半年)
教材内容复习 考点梳理复习
第二轮复习 (专题复习阶段)
2月---4月(3个月)
第三轮复习 (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5月(1个月)
专题考点复习 重难点突破
综合模拟考试训练 专题查缺补漏
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中的印信,数学家在看到这些形状多样印信的 时候,脑中会出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正多面体等数学结构, 最后会用立体几何的知识去分析和研究其中的数学原理和文化,而普 通人在看到印信的时候,更多的是感受到视觉感官上的美。
这就是数学素养,它能帮助你更加理性的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目标要求
夯实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掌握基本技能
形成解题能力
2、坚持以素养立意,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价 值 观
态 度
经 验
知 识
学科 素养
思 想
技 能
方 法
思 维
素养作为人的内在品质和能 力,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因此 需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设计典 型任务(情境引申出来有意义的、 指向素养的问题),考查运用学 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藉此体现思维过程与 方法,体验典型的情感,呈现典 型的成果。
主观题由人工评阅,考生落实到卷面上的答案与评卷规则和 阅卷思路、习惯越吻合,得分的机会就越大。
21
(三)重视高考反映出考生的“软肋”的教学
1、考生见识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亟待提升。
考生的阅读能力即读题与审题能力不足,不能从试题中获取和 解读信息,缺乏读题与审题的技巧,是近年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 之一。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比较突出。其中文科占失分总量 的1/2左右,理科占失分总量的1/3左右。
阅读理解能力一般是指能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理解,将得到的信息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作出合理的推断,大胆的推测,得出题目 必要的结论,并以此解决问题。
2. 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独立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 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的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仍然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这在理科差不多是考生失分 的最主要原因。文科则占失分总量的15%左右。这在主观 题的表现尤为突出。
4.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
一是知识体系残缺,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事物和事实 认识不全面,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
二是面对新情境不知道调动什么领域知识或者知道用什 么知识,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正确运用,程序性知识缺乏。
这是考生失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约占失分总量的 20%,文理各科的情况相差不多。
5、计算能力与书面表达水平不高 一是学生面对繁杂的计算丢分严重; 二是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仍然是各学科不可
• 考试内容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 • 关照现实,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高考命题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要紧密联系中国 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 成就,探究其原因,增强现实感和时代感,培养热爱祖国、善于 思考的可造之材。各学科的考查要浸润到试题中,不能脱离学科 实际,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通过融汇学科的思想、方法, 渗透到试题的方方面面。要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 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 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
研究的主要视角: 一看情景材料; 二看题型创新; 三看知识广度; 四看能力要求; 五看命题意图;
“还原”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板块
题序
情境 材料
知识点 能力 要求
学科 素养
“比”考题
对比历年中考试题 ——找共性、找趋势 对比相同考点试题 ——找规律、找变化 对比不同考卷试题 ——找特点、找风格
(二)深入研究高考真题
研究真题,才能把握命题规律,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源,与其大量做 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内 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 些试题,就如同和命题者对话。
——教育部考试中心 刘教授
“做”考题
• 不能仅仅把考题当做一般练习题,而是研究的标本。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
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
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 ( 《论语•学而》 )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 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 孝乎?”(《论语•为政》 )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 戚。”( 《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 答: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 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19年全国II卷)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 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 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 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一般来说,评分的基本单位是1分,但大多数试题赋分都不 止1分,这就需要明确规定采分点。如果一个试题赋分为3分,那 么可能这个试题的答案从3个方面解答,或分3点解答,或分3个 步骤解答,或由3个层次解答,或需3句话解答。评分细则就要把 这些东西都量化出来,具体规定下来。
考生了解了采分点原理,在解答时大致就知道了该答什么、 该如何答。只有针对采分点,才能得满分。如果是一个3分题, 考生只答了1个方面,或1个点,或1个步骤,或1个层次,或一句 话显然是不行的。一般来说,宁可多答,不要少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2019年6月19日)
一、 研究高考命题,把握教考方向 二、 研究备考策略,提高备考效率 三、 研究学情学法,发挥主体作用
一、研究高考命题,把握教考方向
(一)关注高考命题的要求与趋向
1、影响教育教学及高考的几份重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