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基础

合集下载

2_第二章_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2_第二章_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二 社会学兴趣的扩展
由于一些早期社会学家对教育问题发生兴趣,并作出开拓性的探究, 才使得教育社会学在作为一门学科成立之时便已拥有一些宝贵的理论资 源。在这方而,英国的斯宾塞(Spence,H.)、法国的涂尔干 (Durkheim,E.)、美国的沃德、斯莫尔(SmalII A.w.)、罗斯(Ros s, E.A.)、库利(Cooley,C.比)以及萨姆纳(Sumner,N.G.)等著 名社会学家都有其独待建树。 首次提出“教育社会学”的概念, 并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导进论”, 涂尔干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 认为教育在促进人类进步、建设美 他的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自身的研究, 好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教育社会学的视 角。并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事实, 教育的制度、目的与内容都受社会所 制约,并具有社会功能。教育的基本 功能在于将个人同化与社会,同时将 社会内化于个人。
第三,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在社会斗争中处于支配和控制地位的 群体,总是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他群体与之合作,以维 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种强制可以是镇压的方式,也可以是笼 络收买的方式,或者是维持“合法权威”的方式。但强制的结 果只能是暂时的稳定,而冲突仍会继续,社会正是在这样的冲 突、磋商、协调、再冲突的过程中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
• 抵制理论产生于70年代后期,其主要代 表人物有美国的吉鲁(Giroux,H.)、阿 普尔(AppLe,H)及英国的威利斯(Willis ,P) • 抵制理论最重要的假设之一是:劳动阶 级的学生不完全是资本的副产品。亦即 不完全屈从于权威教师与学校的指令; 更确切地说,学校中不仅存在着社会结 构与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而且也存在 着具有集体性的、见识敏锐的学生的抵 制,因此,学校乃是不同阶级文化之间 争夺的场所。

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基础知识点总结概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旨在研究和探索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涉及广泛,包括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观念等问题,对教育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和指导。

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和学说,如实用主义、进化主义、个别主义、进步教育主义等,影响了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化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的认识,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教育心理学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观点,如感知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3. 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社会学则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育社会学关注的问题包括社会阶层与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教育流变现象等。

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社会背景和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为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教育学派及其观点教育学派指的是教育学发展历程中产生的重要学派和他们的教育理论观点。

常见的教育学派有进化论派、实用主义派、进步教育主义派等。

这些学派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等方面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认识。

了解各个教育学派的观点,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加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理解,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论本文概述了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以及常见的教育学派及其观点。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第7单元斯宾塞的教育思想(近代外国教育思想)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教育史上,他以社会学和哲学为基础来论证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目的论、课程论和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各国实科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斯宾塞的生平及思想基础斯宾塞出生于英国的德贝郡一个教师的家庭。

幼年身体多病,主要在家中养护。

斯宾塞童年时代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但通过自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

13岁时,他被送到叔父家中学习语文、物理、化学、数学、机械学和土木建筑等实科知识。

17岁,在铁路上做工程技术人员。

1842年,他为一些杂志撰稿。

1848年以后,开始从事学校研究,并担任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以后几十年,他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他的哲学、社会学和教育学思想。

1851年,他出版了《社会静力学》一书。

1852年,他写了《演进假说》等社会学著作。

1854~1859年期间,斯宾塞先后在杂志上发表了《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教育论文。

1861年,他又将这些论文汇编成册,出版了《教育论》,系统地论述了智育、德育和体育等问题,该书成为他的教育代表作。

从60年代至90年代,斯宾塞写了一系列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生物学等著作,汇编成长达10卷本的巨著《综合哲学体系》。

1873年,他还写了《社会学研究》,这本书由我国清末学者严复汉译出版,书名《群学肄言》。

斯宾塞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实证主义哲学和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

斯宾塞的哲学与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有密切的联系。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揭露世界的本质,而只在于描述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表面现象和联系,通过人所感受的经验的实证事实去认识。

因此,它要求哲学应与科学调和起来,借助科学的实证来认识现象范围之内的东西。

教育哲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哲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哲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概述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原理、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方向与目标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的本质、意义和目的,研究教育与个体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教育哲学的基础知识。

学派与代表1. 现代教育哲学- 杜威教育哲学:重视学生自主研究,推崇体验教育。

- 孟德斯鸠教育哲学:主张集体主义,倡导教育公平与平等。

- 弗洛伊德教育哲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注重性格与心理健康。

2. 古代教育哲学- 孔子教育哲学:重视德育和实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亚里士多德教育哲学:强调良好的惯培养和品德教育。

- 柏拉图教育哲学: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教育目标。

教育哲学的重要概念1. 教育:塑造个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意识的社会行为。

2. 教育目的:培养个体的理性、个性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

3. 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目标与价值的基本取向和认识。

4. 教育方法: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5. 教育内容: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1. 人的本质和发展:研究个体的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

2. 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包括社会秩序、社会进步等。

3. 教育的伦理与价值:探讨教育的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如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4. 教育制度与改革:研究教育制度的结构和功能,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教育哲学的应用领域1. 教育规划与政策制定:通过教育哲学的分析和思考,制定教育目标和政策方向。

2. 教育实践指导: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研究效果。

3. 教育研究与评估: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评估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成效。

4. 教育法律与伦理: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保障教育的公平与正义。

总结教育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的理论学科,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和价值,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介绍了现代和古代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和学派,以及教育哲学的重要概念、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观等基本问题,探索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思想。

2. 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的演变,了解教育的历史背景对教育问题的启示。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化作用、教育的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4.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学习、教学、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过程,探索教育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心理问题。

5. 教育方法学:研究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等问题,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6.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绩效评估、教育质量管理等,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反馈和指导。

7. 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与教育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包括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等。

以上只是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际上,教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子学科和研究领域,如比较教
育、特殊教育、幼儿教育、高等教育等等,这些领域都是教育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1. 简介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诸多影响。

本文将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等。

2. 概念2.1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教育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教育制度的功能、结构、发展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2 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充满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教育制度和实践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2.3 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是指教育资源、机会和成果在社会中的不均衡分配。

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学校质量、教育经费、教职员工素质等方面,不平等的存在会影响个体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公平。

3. 理论3.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社会维持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传授知识和价值观念来培养适应社会的个体。

教育通过社会化过程,使个体得适应社会所需的技能和行为规范。

3.2 社会交互主义理论社会交互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构知识、形成身份认同。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际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塑造。

3.3 制度理论制度理论关注教育制度的功能、结构和变革。

它研究教育制度的规则和组织形式,以及制度变革对教育的影响。

制度理论认为制度在塑造教育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4. 研究方法4.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用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评估教育现象和社会影响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方法重视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以验证或推翻假设。

4.2 论述研究方法论述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文本的整理和分析,重点研究学者们在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思想。

论述研究方法强调文本解读和概念分析,以推动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4.3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参与和观察实际的教育活动,以获取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影响的经验。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和提供教育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2.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古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试验:从古代文明至公元前4世纪。

-古代教育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苏格拉底至笛卡尔。

-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从启蒙运动至现代教育学创始人杜威。

3.教育学的基本分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教育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等。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的目标是人格的培养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

二、教学法基础知识1.教学法的定义和概念-教学法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导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规范。

-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渐进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理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幼儿教学法、小学教学法、中学教学法、大学教学法等。

4.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课堂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时间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2024年)教育学基础(完整)

(2024年)教育学基础(完整)

8
受教育者
定义
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者 影响的人,包括学生、学徒等。
思想接受者
在受教育者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2024/3/26
知识学习者
通过接受教育者的指导,学习掌握各种 知识和技能。
情感体验者
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怒哀 乐、爱恨情仇等。
9
教育内容
基础知识
学校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影 响力,能够引导社会对人的发展的 关注和投入。
2024/3/26
20
05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2024/3/26
21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 社会变迁的科学,而教育学则是研究 教育现象的科学。两者在研究对象和 研究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社会 学可以为教育学提供关于社会背景、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 导;而教育学则可以为社会学提供关 于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视角和实证依据。
教育学与哲学
32
德育目标与内容
2024/3/26
德目标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体包括 政治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和心理素质目 标。
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 别差异性等特点。

教育社会学发展历史

教育社会学发展历史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11级教育学温馨11033026概念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

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在中国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学者很早便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孔丘就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注意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学记》所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表述了当时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认识。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项专门学问来研究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

美国于1883年出版社会学家L.F.沃德著《动态社会学》一书,内列“教育与社会进步之关系”专章。

他认为人类有足够力量控制自然力和社会力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1899年出版社会学家、教育学家J.杜威著《学校与社会》一书。

他认为,学校制度的改变深受社会进化历程的影响,儿童学校生活应是自然、社会及个人三者的融合;教育的浪费在于学校与社会实际脱节。

法国于1922年出版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旧译杜尔干)著《教育与社会学》一书。

根据他的观点,为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年长的一代给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发展其生理、智慧和道德三类品质,使其适应政治社会和具体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

”他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把人从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通过这个过程把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

他还认为教育思想和课程是由更广泛的社会秩序决定的,而社会的继续生存又依赖教育这个基本因素。

学术界一般认为迪尔凯姆是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

20世纪初,教育社会学进入扩展时期。

在美国,曾任华盛顿大学校长的社会学家H.苏扎洛于1907年正式开设教育社会学课。

191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教育社会学系。

教育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基础答案

教育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基础答案

一、填空题
要求要输入这个破符号$,大家认真读读要求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_ $夸美纽斯
2.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时必须遵守的_和_ $道德准
则$职业操守
3.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_和实践性知识$实践知识
4.素质教育提出的直接动因是从根本上治理“_”$应试教育
5.人的社会化就是由_到_的转变过程$自然人$社会人
6.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家是_ $韩愈
7.全文仅1200多字的《_》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8.一般认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__的系和的关系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怀疑题目
有问题,我填的是$教育发展
9.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是
_ $亚里士多德
二、多选题
三、判断题
四、单选题
培养目标
通识性知识
夸美纽斯
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
亚里士多德
《通识性知识》
韩愈
应试教育
《学记》
ABCD
CD
ABC
ABC
ABCD
ABC
ACD
D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德国
B
C
德国。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02 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传递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促进个体发 展和社会进步。
功能
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发展;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稳定等。
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试验、全面实施等步骤。同时 ,还需要建立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的载体
教育制度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教育政策需要依靠教育制 度来得以实施和推广。
混合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
混合研究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 结合等。
混合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混合研究方法适用于处理复杂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需要全面揭示教育现象的研究领域。然而,混合研究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方法整合的难度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局限性。
提出儿童情感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 段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危机和发展任务, 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V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认为人的情感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 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些需求按照优先 级依次得到满足。
社会化发展理论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
强调社会交往对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认 为个体通过语言和行为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 流,逐渐形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改进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等方面,介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通过社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方面。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这个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和需求逐渐增加。

教育学的发展受到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目的与价值理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能力和潜能,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教育的价值在于提供人类智力、道德、艺术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2. 教育过程理论:教育过程是指教育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

它包括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等环节。

3. 学习理论:学习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学习理论研究个体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改变行为的过程和机制。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和社会构建主义学派是目前主要的学习理论流派。

4.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活动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教学进行改进。

四、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教育理论研究,也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制定课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此外,教育学的发展还为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语: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和方法。

它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和探索,在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教育社会学发展历史

教育社会学发展历史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百度百科中的观点)产生阶段:教育社会学一般被认为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现代教育在提高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

这使得西方教育学家逐渐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西方社会学家也希望借助教育来解决社会问题。

教育社会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最早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是欧美社会学家。

19世纪末,德国的纳托普(Paul Natorp)与柏格曼(Bergman,P.)等人提出“社会的教育学”理论;德国的狄尔泰、史普朗格(E.Spranger)与诺尔(Knoll,H.)等人提出“文化教育学”理论;1883年,美国社会学家L.F.沃德在《动态社会学》一书中探讨了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并首先使用了“教育社会学”一词。

1889年,美国教育学家J.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将学校视为一种社会制度,论述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1916年,他又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进一步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这些理论通过对赫尔巴特树立的教育学体系的反思与批判,提出应当从社会的观点考察教育的本质。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又译涂尔干)。

他于19世纪末对教育社会学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指出了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教育的必要性。

他在《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道德教育论》(1902~1906)、《教育与社会学》(1922)等著作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社会学理论。

他在《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教育的性质、起源和功能是社会性的,社会学家应该:①研究教育的现状及其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功能;②研究教育与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③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制度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④把课堂和学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系统来研究。

该书被视为早期教育社会学的经典。

欧洲早期的社会学者研究侧重于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与之相比,美国的社会学者则较偏重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教育研究。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的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并分析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目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它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帮助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等。

二、教育学专业的重要理论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它研究教育的目的、价值和本质。

教育哲学包括教育伦理学、教育形而上学和教育认识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教育哲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在实践中积极引领学生的发展。

2. 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它在教育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研究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活动对学习者心理的影响。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

3. 社会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群体的结构、关系和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学中,社会学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社会学,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社会背景,并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包容。

4. 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规和教育法律问题的学科。

教育法学在教育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教育法学,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为教育实践提供法律支持。

三、教育学专业理论基础的重要性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制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教育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培养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育学基本知识

教育学基本知识

C教育影响: 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的形态 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04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及整个社会发生联系,且联系越来越紧密
05
教育内容较为丰富,且具有变革性
06
教育形式多样化
07
重视教育立法,教育走向法制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8
教育逐渐终身化
09
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教育逐渐实现全球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02
《论语》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思想的一部书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论述教 育教学理论的专著
行动研究法:
#2022
特点:实践者的参与,研究过程的民主化,研究发现可以对社会变化作出贡献。 类型:一是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二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三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步骤: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01
01
添加标题
教育的起源
02
添加标题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03
添加标题
教育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这是非科学的观点
04
添加标题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说
05
添加标题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模仿说
06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
教育史是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学科。

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19世纪兴起的现代教育等。

另外,还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史,比如中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等。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哲学流派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记忆理论、动机理论、情感与情绪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评价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教育的观点,比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改革、教育的结构与分化、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另外,还有不同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结构主义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工作者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工作。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

教育学ppt课件道客巴巴

教育公平与质量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将优质的教 育资源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地区和学校 ,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机会。
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教师培训、课 程设置和学生评估等方面入手,通过 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发展
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解、示范、小组讨论、案 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
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 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 求。
教师与学生
教师素质
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育技能,提高教师的教育 教学水平。
学生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 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要点一
总结词
教育学包括普通教育学、分支学科教育学和新兴学科教育 学三个层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和基本问题。分支学科教育学是在普通教育 学的基础上,针对教育的不同领域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 学科,如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新兴学科教育 学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涌现的新的教育领域或主题,如网 络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等。
案例一:芬兰的教育改革
全面、系统、持续
芬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行全面的教育改革,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培训、 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确保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成功的教育改革案例
案例二:新加坡的“教学与学习的21世纪框架”
创新、科技驱动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而闻名,其“教学与 学习的21世纪框架”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

教育理论基础的社会学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的社会学基础

教育理论基础的社会学基础教育是一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教育的理论基础则是建立在社会学的基础之上。

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特点和需求。

同时,社会也对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

教育理论的建立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二、社会学基础对教育理论的启示社会学基础为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社会学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是教育的重要场所。

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三、社会结构与教育制度社会的结构对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该与社会的需要相契合,教育制度应当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等重要功能。

教育理论应当深入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指导教育实践。

五、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对个体的塑造和引导。

教育者应该明确教育的社会化目标,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

六、教育的社会影响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教育理论需要关注教育的社会影响,引导教育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结语教育理论基础的社会学基础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学的基本原理,才能真正领会教育的本质和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前行提供有力的支撑。

愿我们在共同努力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社会。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古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

最早的教育出现在东方的古代文明中,如中国、印度和埃及等地。

在这些文明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和精英阶层。

这些统治者和精英阶层通过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以维护家族或国家的统治地位。

古代中国是教育学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教育无状”,强调个体的培养和发展。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建立有德行和道德品质的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沉淀在《论语》和其他经典著作中,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希腊是教育学另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古希腊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身心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体力的训练,也包括语言、哲学和音乐等文化领域的培养。

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对教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柏拉图提出了“守夜人的教育”概念,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培养出道德和思想上高尚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培养个体的道德和智力。

中世纪的教育变革在中世纪,教育开始受到宗教的影响。

罗马天主教会在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学派以修道院为基础,推崇神学和人文主义的教育。

修道院成为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中心,教育从为少数精英服务向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的方向转变。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发展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教育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的思想追求得到了更大的空间。

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逐渐兴起,教育的目标由培养统治者和教士转变为培养拥有广泛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公民,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提出了“教育是自由的培育”概念,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正和平等的教育。

近代教育学的兴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兴起。

德国的教育学派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18世纪,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被纳入大学课程。

德国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如赫尔巴特、费遗种等,通过研究发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方法,为现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 以及因材施教。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敏感的 内心和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的人。肖川博士认为,超强 社会 化的消极后果,一是消除独特性,压抑创造性,进而泯灭个性,使人 变得平庸、卑琐、谨慎和盲从,缺乏冒险、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能 力,缺乏责任承担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使人具有以掩饰真实 的自我为代价的过强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言 不由衷,表里不一。 某教育家曾极为尖刻地疾呼: “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不收场!” 当然,笔者坚信中国教育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绝 非无懈可击。 最有资格比较中西方教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在中西方生活多 年、 有着丰富感性体验并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仔细比 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调把孩子 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 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 兴趣、爱好,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会 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
3、研究范围
教育学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 生 教 师 课 程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德 育 学生评价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教育实践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问题的选择、教育研究热点领 域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代码:10200 学号:2012121236*****研究生课程教育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基础Historical, Philosophical and Soc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姓名:* * *指导教师:* *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2年 9月目录摘要 (1)第一章教师 (3)一、认识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的特点 (3)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定位与职业魅力 (5)三、教师职业的国家要求与教师的专业素质 (7)第二章教育学 (10)一、认识教育学 (10)二、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体系 (13)三、教育学的学科魅力与学习方法 (14)第三章中国教育的世界根基 (17)一、世界教育实践对中国的影响 (17)二、世界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1)第四章中国教育的历史发展 (26)一、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 (26)二、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 (28)第五章影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教育流派 (33)一、进步主义教育哲学 (33)二、要素主义教育流派 (34)三、存在主义教育 (36)四、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37)五、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39)第六章影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教育思潮 (41)一、终身教育思潮 (41)二、教育个性化思潮 (43)第七章中国当代主要的教育哲学论题 (46)一、主体教育论 (46)二、素质教育论 (47)三、创新教育论 (50)四、教育规律论 (51)第八章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54)一、人的社会化的理论 (54)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57)第九章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60)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 (60)二、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 (62)专题十教育制度的社会基础 (66)一、教育制度形成的社会基础 (66)二、当代主要的教育制度 (66)三、教育制度的未来走向 (69)第十一章教育目的的社会基础 (71)一、教育目的形成的社会基础 (71)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74)第十二章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社会坐标 (77)一、教育的均衡发展 (77)二、教育的优先发展 (81)摘要【课程性质】“教育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基础”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亦是广大中小学在职教师全面深入研修教育学理论的专业基础性课程。

它涉及到教育学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是多学科视角下有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思想结晶。

其主要特点在于:第一,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

围绕教育的哲学、社会学、历史基础等方面的经典理论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为提升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实践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注重经典理论的同时,适当增加教育理论前沿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对教育实践的批判和反思能力,为学生的自主专业发展和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二,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

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配置与理论密切相关的教育实践案例,既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教育理论的内容,也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第三,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在注重课程文本内容学习的同时,辅之以各种各样的趣味性学习资源,使感兴趣的学生有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提升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

【学分要求】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

【教学目标】1.在教育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维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教育理论基础,拓展其理论视野,提升其理论意识、理论兴趣和理论境界。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与阐释,有效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帮助学生转识成智,以教育理论为基础提升其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以教育实践为中心提高其教育理论的内化水平,并最终达成教育实践思维与教育理论思维的有机统一。

【教学方式】本课程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手段,采取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科研的教学路线,帮助学生了解理论发展前沿。

本课程采取网络教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并重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媒体视频帮助学生学习教育理论前沿,分析教育案例,提升学生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诊断、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

1. 网络教学与个体面授相结合通过网络视频媒体进行理论讲解教学,以研究生个体自主学习视频为主,辅之以研究生的小组合作研究和教师的网络辅导答疑。

同时进行假期集中面授,以讲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教育理论的难点与重点。

2. 理论讲解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教学视频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为主,学生在视频学习期间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

在面授时,教师以专题研究为主,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能力。

3. 理论研讨与研究设计相结合采取在线研讨、面授研讨、个别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注重指导研究生运用理论诊断、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指导研究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理论审视,帮助学员确定研究课题和进行研究设计。

【考核方式】本课程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评定,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运用教育理论诊断、分析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1. 在线测试每一个专题均提供在线测试题,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帮助研究生踏实理论基础2.在线思考每一个专题均提供思考题,以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理论分析水平。

3.个体面试利用面授时间进行个体面试考查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态度动机等,督促学生的学习。

4.撰写论文学生上交本课程论文作业,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学习建议】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提出如下的学习建议:1.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视频学习主要以接受理论为主,为从事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引证和统一。

2.理论研读与问题研究相结合在研读理论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研讨、专家指导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或者通过自身的行动研究加以解决。

3.理论分析与实践交流相结合在分析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其他研究生的交流,通过不断的累计和交流、通过同行之间的共鸣实现能力的提升。

第一章教师一、认识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的特点(一)教师的概念我国古代对教师就有过许多解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备注1]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备注2]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备注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备注4] 我国古代对教师概念的揭示,多是从教师的人格、功能上来界定的。

到了近现代,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成为一门专门职业,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刻。

现代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教师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是指一方利用自己的学识、人格、能力对他人的身心发展施以影响的“能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能者为师”。

狭义的教师是学校产生之后,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专门人员。

他们以学校为活动背景,与受影响的对象之间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和经常的关系。

因此,教师是指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1.教师职业的产生教师职业的产生是和学校的独立出现相联系的,有了独立的教育机构——学校,才会有独立的教师职业。

此时的教师已经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而与政治活动、宗教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相比原始社会,这个阶段的教师相对固定,从教的意识和责任相对明确,因此,可以视为专门的从事教育的人,即狭义的教师。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出现,其中的促动因素有:(1)人类教育活动,尤其是学校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原始社会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主要是部落、氏族的一些首领,以及经验丰富的老人和能人,他们是最初的教师。

但原始社会的教师只能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专门意义上的教师的出现,是教育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学校中的教师以“教”为“业”,教师成为他们的职业或职业中的重要部分。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教育活动第一次从社会生产、生活中独立出来,产生了专门的学校,也就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

所以,教师职业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后的结果。

(3)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要求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出现学校的出现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利益,培养统治阶级政治人才的需要。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实施者直接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成为统治阶级实施教化、愚弄百姓的工具。

春秋末年的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率先办起了“私学”,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把“教”当作自己主要的生活方式的教师和教师职业,孔子也因此成为教师的鼻祖。

但古代私学的教师因不代表社会的要求,虽然也以育人为业,但仍不同于现在的教师。

2.教师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职业,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三大阶段。

(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阶段学校产生以后,官学[注释] 中的教师由官吏兼任,在西方则是由僧侣兼任,即“以吏为师[注释]”、“僧侣为师”。

与官学不同的是,在私学[注释] 中对教师没有上述的身份要求,但官吏、僧侣及私学中能充当教师,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要求,即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

因此,我们可看出,在学校产生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教师并不是专职人员担任的,教师职业也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

这主要是因为在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时期,由于教育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学生数量少,因此教师需求量也小,教师没有接受专业教育机构训练的必要,也就谈不上专业化。

(2)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随着班级授课制[注释] 和义务教育的实施,教师的职业培训被提上了日程。

一方面,因为班级授课制使教师之间出现了分工,教学活动变得复杂,对教师的从教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义务教育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教师。

于是,这两点直接促动了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初等学校教师的师范教育的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

186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La Salle)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世界师范教育的开始。

1695年,德国的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

这些早期的师资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很短,主要是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尚未进入正式的课堂。

到18世纪中下叶,教育理论有了长足的进展,师资培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教师从事职业训练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