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次战争

合集下载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区别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区别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的区别
两次中日战争指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与1937~1945年的中日战争。

中国两次战争中前败后胜,其主要因素包括:
国际环境:前者处于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中国孤立;后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领到:前者是腐败的清政府,后者是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民众参与:前者只有极少数,后者是中华民族全民参与的民族解放战争。

战略战术:前者执行“避战保和”的方针,后者持久抗战,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两大战场互相配合。

影响:前者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后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论中日两次战争

论中日两次战争

论中日两次战争内容提要:本文对仅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概况、过程、结果、方式、手段等双方的比较,分析两次战争共同特点与异同点。

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百姓发动、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并由此引发一连串深入历史的辨析与思考。

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比较辨析战争总概况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

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

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概况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因为它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并从此打乱了我国稳定发展的主流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烙上了隐伤。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本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

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

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都表示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衰退。

中日战争史实5

中日战争史实5

中日战争史实(五)2008-01-05 10:13中原会战(1941年5月7日至6月15日)指挥官:北支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兵力编成:第1军:第33师团,第36师团,第37师团,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独立混成第16旅团,军预备队北支方面军直辖兵团:第35师团。

第3飞行集团(第1,第3飞行团)第1军司令官;莜冢义男中将,参谋长楠山秀吉少将第33师团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参谋长小掘金城大佐。

出战部队:步兵7个大队,特科部队及山炮6个中队,工兵汽车部队第36师团师团长井关仞中将,参谋长今村新太郎大佐。

出战序列:第36步兵群司令官山之内正文少将:步兵第222联队联队长管波一郎大佐,步兵第223联队联队长高木正实大佐,步兵第224联队联队长笠原嘉兵卫大佐。

骑兵第36联队,山炮兵第36联队联队长藤山朝章大佐,工兵第36联队,辎重兵第36联队第37师团师团长安达二十三中将,参谋长滨田弘大佐。

出战序列:第37步兵群司令中岛吉三郎少将:步兵第225联队联队长竹田鼎三大佐,步兵第226联队联队长山口武夫大佐,步兵第227联队联队长上田胜大佐。

骑兵第37联队联队长大泷请太郎中佐,山炮兵第37联队联队长竹田丰吉大佐,工兵第37联队联队长此本友之中佐,辎重兵第37联队联队长米冈三郎大佐第41师团师团长清水规矩中将,参谋长田岛彦太郎大佐。

下辖:步兵第41步兵团团长奥村半二少将:步兵第237联队联队长有富治郎大佐,步兵第238联队联队长池田次郎大佐、步兵第239联队。

骑兵第41联队联队长西岗延次大佐,挺身队(广中丰少佐,松木捻三郎少佐,酒井正义少佐)独立混成第9旅团旅团长池之上贤吉少将。

出战序列;独立步兵第36大队大队长吉野直靖大佐,独立步兵第37大队大队长大村敏雄大佐,独立步兵第38大队大队长青野三郎大佐,独立步兵第39大队大队长安江纲彦大佐,独立步兵第40大队大队长掘内胜身中佐。

独立混成第16旅团旅团长若松平治少将。

中日之间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中日之间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历史上中日之间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日本自古以来对朝鲜和中国就忘恩负义,虎视眈眈,狼子野心,发动过多次侵略战争,残酷虐杀占领地人民,所有中朝韩人民应该认清日本的本来面目,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抵制日货。

中日要想和平相处,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大自我,像美苏一样狠揍日本,它才会摇着尾巴跟着你走;另一种就是像美国一样派强大的武装进驻日本,改造日本的劣性。

纵观中日历史,是战争与和平纠缠不休。

历史上,中日曾经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结果三胜两败。

古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三次:白江口之战(胜)、蒙日战争(败)和万历援朝战争(胜)。

近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二次:甲午海战(败)和抗日战争(胜)。

其中抗日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虽然,抗日战争中,全国军民同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抵御外辱,终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这场战争对于被侵略的国家和日本本身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尤其日本侵华浩劫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必须世世代代牢记这段历史,中国人民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中日第一战:唐日血战白村江朝代:唐朝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公元660年,唐军跨海进军朝鲜半岛,联合新罗准备先灭百济,次灭高丽,以雪唐太宗讨伐高丽战败之耻。

百济国受到新罗和唐朝联军的进攻,王城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前往日本求援。

公元663年初,百济君臣内讧,新罗乘机进攻。

得知消息的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为保护这个精心扶持的半岛跳板,倾其国力应援百济。

这就是史称的“白村江之战”。

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华夏教育资源库中日关系1、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又先后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

2、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二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天皇制。

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

日本在美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经济。

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3、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阶段中,因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

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确立,日本要求在政治、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4,威胁和平发展的因素: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右翼势力撰改教科书,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例题解析近年来,美、日等国一些政客一再散布“中国成胁论’’,丑化中国形象,阻挠本国企业与中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甚至通过施压破坏别国与中国的合作。

请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华民族特点两个角度说明我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道路;(1)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之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中日关系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中日关系
学习目标
1.用史实说明古代中日关系友好交往,源远
流长。 2.列举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事件,反驳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战争的错误行为。 3.说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最大障 碍,归纳古今中日关系演变历程。 4.认识到中日两国只有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青年学生要勿忘 国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明朝时日本倭寇 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 区,明政府派戚继光 到浙东抗倭,平息倭 寇,他训练的军队称 为“戚家军”,戚继 光成为民族英雄。
清: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点击中考 (2011威海)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中国 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主要内容 有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面临的危机
实施的改革 结果
都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 家,都受西方列强侵略,都有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洋务运动(学技术) 明治维新
中日甲午战争中北 洋舰队全军覆灭,洋 务运动失败。 使日本逐步由封 建社会转变为资 本主义社会,摆 脱了沦为半殖民 地国家的危机
启示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在政治、经济等全 面而深入的进行。不能只改些皮毛。
英勇抗战,终于战胜日本法西斯。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
第一次: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清政府腐败无能
第二次: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政府签 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日二战著名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1、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徐州会战: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3、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汇总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汇总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行 伍出身。1894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午中日战争爆 发,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 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9月 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 总统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走。左宝 贵派亲兵监视叶志超,并登城指 挥与敌激战,身受重伤仍坚持督 战、燃放大炮,后中炮牺牲。
黄建勋,福建人。 黄海大战中,日 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 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 舰,黄建勋“为人慷慨,尚侠义,性 沈毅,出言憨直,不作世俗周旋之 态”。在他指挥下,全舰官兵无不誓 死作战,但“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 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 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 甚多,引起大火被焚没,黄建勋殉国, 时年43岁。
盖国家不得已而用兵,必须谋出万全;况与洋人决 战,尤多牵掣。刻下各国皆愿调停,而英人尤为著 力。 ----翁同龢等《覆陈会议朝鲜之事折》(1894年)
日本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全世界
1894年11月 1894年9月 1894年9月
1895年2月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日本 37.78万 4950万
改革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政体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经济 自然为主 资本主义
政策 避战求和 大陆政策 军费 政府挪用 积极扩充 备战 腐败懈怠 蓄谋已久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 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 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 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 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 拥有六万三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 以及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中日战争

中日战争

1:1592年—1598年两次战争,史称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

日本想借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中国)。

(当时明朝是朝鲜的宗主国,对朝鲜半岛拥有主权,故日本侵朝视为侵略中国)。

结果:日军被明军击退,后日军撤退,大明帝国胜,日本侵朝失败。

2:1873年,日本兵临琉球(今日本冲绳县),废除琉球国王,另立傀儡,1875年,琉球国王不能再向清廷朝贡。

同时日方禁止琉球接受满清册封,在琉球使用明治年号。

(当时清朝是琉球的宗主国,对琉球拥有主权,故日本吞并琉球视为侵略中国)。

清朝与日本交涉,日本无视事实,强词夺理,未果,后不了了之。

结果:大清帝国已日落西山,明治维新后强大的日本已经对天朝上国不买账了,日本侵略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3: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韩国)的战争。

日本再次侵略中国,日本战胜清朝后,强迫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第一条清朝放弃朝鲜的宗主国地位,让朝鲜独立,第二条割让台湾、澎湖列岛。

后日本挟持朝鲜国王,改朝鲜为大韩帝国,后于1910年8月22日并入日本,史称为日韩合并。

结果:日本胜,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朝鲜(韩国)。

4:1900年(庚子年)日本伙同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八国联合军队侵略中国。

结果:八国联军胜,大清赔款。

5: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结果:中华民国惨胜,日本一切窃与中国的领土归还与中国,(只归还了台湾)。

中日几次战争

中日几次战争

第一次中日战争,公元663年,白江口大战唐朝打败日军,日本战败,却更激发了向唐朝学习的热情,开始派遣规模更大、次数更多的遣唐使。

第二次中日战争:元朝东征日本之战,公元1274年、1281年、两次元朝战败。

第三次中日战争,公元1592年、1597年,明朝出兵援助朝鲜对日本丰臣秀吉之战。

日本失败后,马上采取对中国表面上睦邻友好的政策。

第四次中日甲午战争,第五次1931年开始的长达14的抗日战争。

3千5百万中国人失去了生命,无数家园被毁,日本人是在中国进行过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和对华北进行过“三光”政策的历史上最野蛮的中华民族的死敌。

抗日战争(1937)

抗日战争(1937)
抗日战争的胜利影响(意义)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哪两次合作? 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对此,你有何感想?
(1)合作及成果: 1924年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 运动,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937年开始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Fra bibliotek战役 时间 指挥
意义
平型关大捷 1937年
林彪 聂荣臻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 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
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
百团大战 1940年 彭德怀 争中主动出击日军
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为打败日本侵略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想一想: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发动过哪两次大 规模的侵华战争?
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注: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开始)
专题复习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原因 日本为实现……的梦想
起止时间 1894--1895年
经过 侵略国 黄海大战
重大事件 威海卫战役 战败签约
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的第一次完 全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 的民族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2.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及标志是什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小结:台湾被日本统治的起止时间
1895年-1945年(50年之久)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统帅叶志超弃城逃 跑,平壤陷落。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时间: 1894年 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 作战双方: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远舰管 带邓世昌牺牲,但主力尚存。 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 海卫军港,不许巡海迎敌, 日军夺取制海权。。
黄海激战
邓世昌和致远舰上的官兵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民族英雄
割占或租借地
强租胶州湾 强租旅顺、大连 强租广州湾 强租“新界” 、威海卫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肠, 代表德国;大青蛙, 代表法国;太阳,代 表日本。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 鹰正向中国飞来,它 代表美国,是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迟到者”,但它不会 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 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 休,而是另有企图和 阴谋的… …
时间: 1895年
地点:日本马关 双方代表: 李鸿章vs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李鸿章————————————伊藤博文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 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 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 情况吗?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背景——日本方面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 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 ——大陆计划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 国家预算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军队只 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 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官兵奋勇杀敌, 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 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题

材料题: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日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国,近代日本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3分)材料一、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两幅图片材料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余人不到11万人材料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死伤三千五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的巨大代价。

(1)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2)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何重要影响(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在重庆首倡世界反法西斯各国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军队指挥机构与联合战线共同战斗,直至德日意法西斯完全崩溃为止。

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之下,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召开,达成了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的协议,正式结成三国军队同盟。

1941年12月31日,鉴于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总统倡议在重庆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中国和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地区盟军作战,重庆成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统帅部。

——摘编自管维良《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铁蹄践踏之下,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愈战愈勇,以3500多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牵制并消灭了日军大部分主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深陷于中国战场。

中国的顽强抵御,推迟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联合,使日本在欧战爆发时未能在军事上配合德国;中国艰苦卓绝的努力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图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排除万难的相持和远征,打乱了日军的南下布局,避免了法西斯势力的合流。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_图文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_图文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考点梳理】(1)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4)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感悟】一.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经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一胜一败,试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

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

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妥协退让,经济和军事落后,而日本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蓄谋已久。

2.抗日战争:(1)结果:1937 -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2)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中共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③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牵制了日本进攻。

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支持。

二.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日本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如: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以及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的归属问题等;三.如何正确处理目前的中日关系?(或对中日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甲午中日战争周年祭

甲午中日战争周年祭
甲午中日战争 120周年祭
基本简介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 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 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 争。因发生年为1894年 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 为甲午,中国史称“甲 午战争”。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 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 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 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 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 中国的旅顺、威海,并 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 顺进行大规模屠杀。战 后双方签订《马关条 约》。
第二阶段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 24日,至11月22日旅顺 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 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 战。日军攻陷旅顺后, 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 案。旅顺口失陷后,日 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 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 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 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 是急转直下。
旅顺大屠杀
第三阶段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 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 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 1895年1月20日,日军开 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 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 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 南帮炮台,由于兵力悬殊, 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 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 城。11日,丁汝昌拒降自 杀。14日,签订《威海降 约》。17日,日军在刘公 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 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0.“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光绪 皇帝所写,哀悼的是( )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宗棠
B
11.“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具体指的是日本 ( ) A.丰岛海战不宣而战 B.在旅顺对和平居民的大屠杀 C.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D.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
3.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始形成

两次中日战争之比较

两次中日战争之比较

两次中日战争之比较周涛摘要:本文对仅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概况、过程、结果、方式、手段等双方的比较,分析两次战争共同特点与异同点。

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百姓发动、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并由此引发一连串深入历史的辨析与思考。

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比较辨析在近百年里,中国和日本之间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1894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另一次是1937年爆发的抗日战争。

甲午战争只进行一年,便于1895年以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宣告结束;而抗日战争却前后延续了八年之久,最后才于1945年以中国人民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失败而告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对两次中日战争进行比较,将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甲午中日战争: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

当时的日本需要进行对外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且本国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所以日本政府决定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虽然开展了洋务运动,但并不能真正挽救清政府。

战争由腐败的清政府指导,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各级官员只知贪污享乐,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

虽然当时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日本,日本打仗靠外国借款,战争只能维持一个较短的时间,否则日本即告破产。

但由于满清王朝一味对外妥协,匆忙割地、赔款,只想着投降。

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国是少数满洲权贵统治广大汉族和其他民族。

以国家的凝聚力比较,日本强于中国,这使得日本能倾全国之力与中国作战。

二、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站在正义的一方,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同时日本因为和德国结盟,遭到全世界的围追和打击。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一)背景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军事实力+军国主义传统(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是列强侵略的对象,而为什么到1894年日本却可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济上: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但由于日本国内面积小市场狭小且资源溃乏,这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对外扩张成为资本义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必须以武力为依托。

经过几十年的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大增。

2、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

同样面对面列强入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面对日本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清政府不但没有认真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和。

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

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3、西方: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持纵容态度?这是因为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即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第三国也可享受。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机会。

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而日本也借机向朝鲜增兵,并蓄意挑起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经过2. 重要战役从刚才战争的背景分析可知:日本方面蓄谋已久,积极备战,而清政府战前不积极备战,战时避战求和、避战保船、消极抵抗。

这直接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此次战争经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四次主要的战役——两次陆战和两次海战。

陆战——平壤战役和辽东战役。

两次中日战争之比较浅析

两次中日战争之比较浅析

第2 3卷 第 3期 20 0 6年 3月
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 un l f i nn d c t n l d ns ainI s tt o r a a igE u ai a mii rt n tue oL o o A t o i
Vo .3 No3 1 2 . M8 0 6 r2 o
两次 中 日战争之 比较 浅析
报 鼍 毫
( 鲁迅美术学 院, 辽宁 沈阳 【 摘 Io o ) o 4 i 一 甲午战争, 中国惨败 , 日本胜利。而第二次战 要】 在近代史上 , 中国与 日本之 间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战争一
争——抗 日战争, 其结局恰恰相反, 中国胜利, 日本失败。 通过对两次战争的比皎分析, 可以给 中日两国和全世界提供一些历史借鉴和日战争 ; 抗 中国; 本 日 [ t  ̄l 分类号】 l 1 . 1 ( 35 3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17 — 0 22 0 ) — 0 5 0 W] 6 2 62 ( 06 0 0 3 — 2 3
在近代史上 ,中国与 日本 之间 曾发生过 两次大规模 的战 的惨 案。 日军在 19 84年 1 月 2 1 1日占领旅顺 后 , 连 四天 大 接 争 , 19 即 8 4年~ 8 5年的甲年 中 日战争 和 1 3 19 9 7年~ 9 5年 的 肆屠 杀无辜群众 达两 万多人。“ 这次屠杀 中 , 14 在 能够 幸免 于难 抗 日战争 。前 者以中国的战败求和进而被迫 签订丧权辱 国的 的中国人 , 全市只剩三十六人。这三十六人 , 完全是为驱使他们 《 马关条 约》 而告结束 , 后者则是全 国人 民在 外来侵 略面前 团 掩埋其同胞 的尸体而被留下 的。他们 帽子上粘有 ‘ 勿杀此人 ’ 的 结一致的一次伟大胜利。 标 志, 才得免死 。 『( 叫旦日本政府却竭力掩盖暴行 , ”1 l 外务大臣 相隔半个世 纪的两次 中 日战争对 于两国的发展 以及亚洲 陆奥宗光竟 向各国驻华公使谎称 “ 在蒯 顿被杀的人大部分被证 与世界其他 国家的影响 , 都是 十分 巨大和深远的 。“ 前事不忘 , 实是化装成平 民的兵士” 但是 , 。 谎言终究掩盖不住血 的事实 , 美 后事之 师” 再 次 回顾两 次 中 日战争 的历 史 , 中国乃至世界 国《 , 对 纽约世界》 者克里曼 、 国《 记 英 伦敦时报》 记者柯文等都是 当 的发展都具有 一些启示 ,这也是我 们今 天纪念抗 日战争胜利 6 0周年和世界 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 6 O周年 的重 大意义所在。

中日历次战争

中日历次战争

而当时曾一度为汉代中国疆域的朝鲜半岛,由于汉帝国衰退后中国数百年的中心区域混乱、而进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然后在公元四世纪后陆续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由于没有更高的区域性的权威力量制约,这些国家相互间长年陷入战争和对抗状态。而为各自的生存,这三国又分别向朝鲜半岛外的唐朝和日本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当时的大和日本(倭国)、百济、高句丽为一方,唐朝和新罗为另一方的战争对抗阵营。
并存于亚洲大陆东部,却因为海洋隔离而各自据有不同生存空间的中国和日本,其之间的关系并不象华夏农业民族和西北方欧亚草原地带里的游牧民族间关系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互相依存、高度竞争因而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与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已经成功地对抗和融合过的游牧民族不同,日本文明是纯粹的农业和渔业文明,而且由于海洋的地理隔离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与亚洲大陆大河流域内的华夏文明发生直接和大规模的冲突。
尽管中日关系从自然趋势和历史规律上来看必然持续紧张,但这些导致现代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紧张的规律同样服从另一个趋势;就是国与国之争的对抗、乃至战争,会导致国家间形成一种更高权力下的和平。在现代国际社会,这种更高权力往往是一个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帝国,以及帝国力量下的和平,这就是东亚华夏天朝礼治下的状态,而在近代和当代,国家之间的激烈冲突会形成国际联盟和超越国家的国际机构,这就是近代欧洲以及一、二次世界大战后国联和今日联合国的情况。
日本与亚洲大陆的地理关系,始终牵涉到朝鲜半岛,这是因为朝鲜半岛是亚洲大陆中最接近日本群岛的大陆地块,日本想与东亚大陆发展各种联系,在人类技术尚未能完全控制海洋之前,都必须通过朝鲜半岛。正因为如此,朝鲜半岛上的居民一方面事实上与日本居民有密切的血缘和社会方面的联系,另一方面,朝鲜半岛除了自身与中国的中原和北部区域有密切关系外,又同时构成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天然地理通道,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单纯的中日关系,而只有中日朝三边互动关系,这一点,在中日之间的战争关系上表现得尤其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两次战争
中日两国在世界史上共爆发两次大规模战争分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在1938年77事变为标志爆发的抗日战争.结果分别是:清政府战败;国民政府胜利.
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要求加快争夺世界市场,而当时的中国就成为了他们唯一没有瓜分的版图.因此中国成为了他们侵略的主要目标.而在众多帝国主义国家中,日本最为狂热.
此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但资源匮乏,市场及其狭小.由于日本的地理条件限制,大部分资源必须依靠国外进口,因此,日本急需对外扩张.目标是朝鲜和中国.
日本当时国力不强于中国,他们敢于发动这么一场战争.除了其本身的市场需求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有了西方列强的支持.由于当时的西方列强也以中国作为其扩张的目标之一,但由于现实原因,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力基础,不同于其他的小国.想要一蹴而就吞下中国这块骨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日本的出现恰为这样的一支对中国虎视眈眈的侵略大军提供了先锋队.因此,帝国主义各国对此都持有积极的支持的态度.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事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陆战的主要战役有:平壤和辽东之战.海战主要有:丰岛海战,黄海海战以及威海卫之战.
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摄政,北洋水师自1888年成军以来,海军没有得到任何的壮大和维护.军费被朝廷挥霍一空.清政府中慈禧与李鸿章也抱着一味退让的态度.士兵士气低落.
反观日本,举国一体,上下一心,海军装备强于北洋水师,战争结果可想而知.
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大败.多名爱国将领,如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英雄殉国.此后,朝廷不允许北洋水师出战,黄海制海
权拱手让给日本.辽东之战,清军溃不成军,日军一路深入,将战火燃至中国境内,在辽东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辽东三大岛屿给日本,使台湾与大陆隔绝;赔款军费两亿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且允许日本设工厂免收内地税.
割地对于中国的利害关系不言而喻,而2亿白银相当与当时日本26年的总国民收入.这也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时,日本在中国设厂也极大的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了中国极大的打击.
但同时甲午战争是打醒国人的一战,中国面临灭国亡种的危机.此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是随后的各种变法的直接原因.
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关东军攻占沈阳,制造了918事变.此时,中国国内形势不利,五派混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退让的态度,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加快了日本侵略东北的步伐.此时,中国共产党意图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人民抗日激情高涨的情绪下,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契机,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前往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抗日.自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红军改编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国军奔赴正面战场.
经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中国与日本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已是强弩之末.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与到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苏联,英国,美国结成四大盟国.在珍珠港战役后,美国在日本长崎,广岛投下原子弹,日军败局已定.1945年4月1日,美军登陆冲绳,同年8月7日,苏联准备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溃败,日本侵占中国的梦想破灭.8月15日,日本天皇再难坚持,发表了终战诏书,向国民政府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日本的侵略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治动荡;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政府选择了以避让为主的方式来进行这场战争,在一盘散沙的情况下,等于只有北洋军队与日本军队作斗争.而且北洋军队的装备与日军差距甚大.同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全国上下充满了冒险进取的精神.反观清政府,早已失去了努尔哈赤以及康熙时期的进取精神.中国国民意识也正处于低级的状态,人们对于抗外的精神没有形成.说到底,是政府和人民的意识没有觉醒,没有爱国的觉悟,加上国力,国情等因素,中日甲午战争注定以失败告终.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国虽仍处于内部党派斗争中,但全国人民的经过之前的几次革命,思想层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抗外热情高涨.普通民众是当时抗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次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的贡献.即使当时国民政府对日采取的是先安内的政策,但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与爱国将领的努力下,蒋介石政府暂停与中共的斗争,一致抗外.虽然装备不及日军精良,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也以失败告终,南京与武汉相继沦陷,但摧毁了日军三个月内征服中国的梦想,把中国与日本的战争地位拉到了相持的局面.这时,毛泽东通过对战场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打持久战的理论,在<<论持久战>>中说到,这次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持久战才是正确的路线.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不顾国情引发太平洋战争,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中.在中苏英美四国联盟的围歼下,日本四面楚歌,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无条件投降.
两次战争,对于中日两国的损害都是不可修补的.历史已经过去,但他是不可磨灭的.日军在中国留下了不可弥补的罪恶,各种战争残留物,还在不停的对中国人民造成伤害.同时,两次战争对于其发起国日本的人民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军费直接从日本民众身上获取,导致当时日本民不聊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
两次战争后中国的动向:
甲午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著名的有维新行动的人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他们在行动之前准备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在慈禧的干涉下,百日维新失败,但这是中
国对资本主义的一次伟大的探索,加快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以后中国的思想解放有着奠基的作用.
抗日战争后:中国国力消耗巨大,急需战后重建.中国在国际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为以后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做出奠基的作用.同时,国共两党的关系回归紧张,最后导致内战爆发.总体上说,抗日战争过后给了中国喘息的时间来处理”内务”,即农民问题以及两党派的问题.
两次战争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中华民族对抗外敌的战争.战争时期均是敌强我弱,日本都采取先制造事端然后突然发动袭击的方法,侵略手段残忍,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大的伤害.
而不同点在于,甲午战争是小方面的,是局部战争,且当时政府采取的是退让的态度,极力压制群众抗日的热情,且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是持支持的态度.而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是国共两党的合作战争,国民抗日热情高涨,且抗日时期西方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国得到其他大国的有力支持与帮助.
这两次战争的异同,体现出了中国虽在清政府腐败的统治下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经过战争的洗礼,中国人民在血与泪中奋勇崛起,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在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迫中国签下<<马关条约>>的前提下,中国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只是依法收回台湾,并没有强迫日本签订任何不平等条约,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宽容与博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