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1细胞大小测定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49f2dcf46527d3250ce04a.png)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实验目的】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洋葱。
【实验内容和方法】(一)细胞形态观察l、动物细胞的观察(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注意肝细胞之间的界限、细胞的形状、细胞核的形状和数量、核仁的形状和数量、细胞质的形态构造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的区别。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注意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2)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观察: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和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1、测微尺的使用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中心刻有一尺,长5~10mm,分成50~100格。
每格的实际长度因不同物镜的放大率和不同镜筒长度而异。
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的测微尺,长1mm或2mm,分成100格或2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0.01mm(10μm)。
当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长度。
方法如下:(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
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如图所示)。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123测定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长的图解 上尺:目镜测微尺;下尺:镜台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图中镜台测微尺1格=目镜测微尺6格,代入公式得:目镜测微尺每格=1/6×10μm=1.66μm(5)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需要测量的玻片标本,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标本。
微生物大小测定及计数
![微生物大小测定及计数](https://img.taocdn.com/s3/m/d85e592cccbff121dc368304.png)
2、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菌体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测定结果不相同。因为在不同倍数的目镜下,细菌大小发生变化,而目镜测微尺每格大小不变,所以测定结果不同。
四、仪器和其他用品: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镊子、接种环、血球计数板、显微测微尺、滴管、酒精灯
五、操作步骤:
1、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取下显微镜右目镜,将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镜筒内的隔板上,然后放上目镜透镜,将目镜装回镜筒。
(2)校正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下调节焦距,当清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用推进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输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
(2)将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用无菌毛细管吸取少量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个顶点,待菌液从盖玻片另一对角流出为满。
(3)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再用高倍镜计数。每小格内的菌数不能超过8个为宜。当每小格内的菌数过多时,适当稀释。
(4)任选5个中格计数(5个中格不可以挨着;酵母菌出芽计1个菌体;计数时,位于边线上的细胞,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3)用同样的方法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进行校正。并计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4)制酵母菌玻片:用接种环取菌在蒸馏水中涂抹,加热干燥,用美兰染色1’30”,流水脱色,自然干燥。
(5)先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菌株,再在油镜下测出酵母菌的长度和宽度。重复3次并记下平均值。
2、酵母菌的显微计数
(1)将血球计数板洗净,再用95%乙醇棉球擦洗,自然干燥。
sdu
微生物大小及数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测定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5d3e8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b.png)
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法是通过电 子显微镜获取微生物细胞的图像,
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和测量的方法。
优点
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细 胞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 现自动化测量,提高测量效率。
缺点
需要昂贵的电子显微镜设备,且图 像处理技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
04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生理意 义
05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实 例
单个细胞大小的测定实例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使用显微镜和测量工具,如测微计或 显微镜测微器,对单个细胞进行直接 测量。
为保证测量准确性,应选择处于对数 生长期的细胞进行测量,避免细胞形 态不规则或重叠影响测量结果。
测量步骤
将微生物样品制备成临时装片,放置 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使细胞 清晰可见,使用测量工具对单个细胞 进行长、宽、高的测量。
缺点
测量过程较为繁琐,需要 经验丰富的实验员操作, 且容易受到观察者的主观 影响。
染色法
定义
染色法是通过染色剂对微 生物细胞进行染色,使其 更容易观察和测量的方法。
优点
染色后细胞轮廓清晰,易 于观察和测量,可以提高 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缺点
染色过程可能对细胞造成 损伤,影响其生理状态和 活性。
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法
微生物细胞大小与生长速率的关系
总结词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与其生长速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较小的细胞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因为它们具有更高的表 面积与体积比,有利于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
详细描述
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率与其大小呈负相关。较小的细胞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这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进 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从而支持更快的生长速度。例如,细菌的繁殖速度通常与其大小呈负相关,较小的细菌 在适宜条件下能够更快地繁殖。
实验一 红细胞计数 一、实验目的: 掌握红细胞计数原理及技术。 二
![实验一 红细胞计数 一、实验目的: 掌握红细胞计数原理及技术。 二](https://img.taocdn.com/s3/m/92cf9b30e2bd960590c67744.png)
实验一红细胞计数一、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计数原理及技术。
二、实验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池中,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示得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显微镜、血红蛋白吸管、计数板、盖玻片、生理盐水。
四、实验操作:1、取试管1支,加稀释液3.98ml或1.99ml。
2、用清洁干燥的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末梢血10微升。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红细胞稀释液底部,再吸取上层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静止2-3分钟,待经红细胞下沉后,用高倍镜或低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五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五、计算N(五个中方格内RBC数)×5×10×106×200=N×1012个/升×5:表示5个中方格内RBC数换算为1个大方格内RBC数× 10:1个大方格容积、0.1ul、换算为1ul内RBC数× 106:1ul换算为1升内红细胞数× 200:稀释倍数六、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4.00-5.50×1012/升成年女性:3.50-5.00×1012/升新生儿: 6.00-7.00×1012/升实验二血红蛋白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二、实验原理: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血红蛋白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ˉ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HicN)。
HicN最大吸收峰540nm,最小吸收波谷504nm,在特定的条件下,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1 .cm-1 ,因此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即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三、实验操作:1、取指血20ul,加到5ml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混匀,静止5分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题专练-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题专练-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40c87b1aef8941ea76e0557.png)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12)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1、将3cm×3cmx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
将3种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种琼脂块NaOH扩散速率一样B.3种琼脂块中,边长为3cm的正方体NaOH扩散速率最大C.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D.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2、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A.NaOH与酚酞相遇,呈现紫红色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C.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D.NaOH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3、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
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琼脂块增大, NaOH扩散速率增大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4、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A.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反应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C.以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深度表示物质运输效率D.以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5、下列对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B.NaOH和酚酞相遇,呈砖红色C.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不同D.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B.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所以细胞体积越小越好C.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增大D.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反应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7、将边长分别为1 cm、2 cm、3cm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0.1%的NaOH的溶液中(NaOH 溶液遇酚酞呈紫红色),10 分钟后取出琼脂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紫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分别是a,b,c下列对的a,b,c大小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a=b=cB.a>b>cC.a<b<cD.不能确定8、将1块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3 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5e3720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5.png)
血液生理实验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实验一:血液的组成和红细胞比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掌握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在血液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液浓度的指标之一。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5ml移液管、10ml离心管、离心机、电子天平、称量纸、记号笔、标签纸、移液器、生理盐水、抗凝剂。
2.取5ml全血样本,用移液管准确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摇匀制成混合液。
3.用电子天平称量混合液的总重量,并记录。
4.将混合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抗凝剂,标记好标签,放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分钟。
5.离心结束后,将离心管取出,用移液器将上层血浆移出,称量剩余的血细胞及血浆重量,并记录。
6.根据公式计算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血细胞重量/(血细胞重量+血浆重量)×100%。
四、实验结果:1.混合液的总重量为()g。
2.离心后的血细胞及血浆重量为()g。
3.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红细胞比容为()%。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了红细胞比容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通过观察和测量全血样本中的红细胞比容,可以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数量及血液的浓度,对于了解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例如,在称量血细胞及血浆重量时,需确保样品已经完全转移至称量纸上,避免误差的产生。
同时,在计算红细胞比容时,还需注意单位的换算和公式的正确使用。
六、注意事项:1.实验前需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检查,确保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等均符合要求。
实验一 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
![实验一 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0b067ee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1.png)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一、实验目的1. 观察细胞形态。
2. 掌握细胞大小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形态结构。
由于其极小的体积,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在显微镜下,细胞呈透明圆形或长方形结构,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细胞大小的测量是衡量细胞形态大小的一种方法,一般使用显微镜和标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显微镜:10×、40×、100×梯形物镜、10×和16×目镜。
2. 小片玻片。
3. 缺口玻璃滴管。
4. 普通培养皿。
5. 滴定管。
6. 甲醛:10%浓度。
四、实验步骤1. 取用甲醛液将到手的细胞样本处理,使其纤维化、固定,并保持在透明的状态。
2. 将处理均匀的细胞悬液滴于小片玻片上。
在表面打一个平口,倒入水或细胞培养液。
3. 轻轻地将另一片小片玻片斜放在溶液上,使其尽量靠近悬液表面,并且使两片玻璃片之间尽量少的包含气泡。
4. 用载物架夹住两片玻璃片,置于显微镜镜头下面,用低倍物镜先扫描一遍细胞涂片下方,保证顶点在物镜的中央,并移动至最佳观察位置。
5. 同时调整镜片高低位,目镜内外的距离,使物镜滚轮表面接触到目镜。
6. 在目镜中调整微动盘,让细胞涂片视野平滑,移动目镜板,看到悬浮细胞。
7. 分别使用不同倍数的物镜对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
一般来说,使用10×的物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胞核和周围细胞质的形态,而使用40×和100×的物镜则可更详细地观察到细胞内部结构和细节部位。
8. 用计数尺、标尺等工具对已观察到的细胞大小进行测量。
9. 完成实验后,将玻片倒掉,用纯净水或极其减量的甲醛显微镜氧化置换去甲醛。
再用纯净水进行冲洗。
五、实验要点1. 操作时要谨慎,避免对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过度推拉等操作。
2. 使用时需注意玻璃片的干净和平整。
3. 需要防止玻璃片之间捏入气泡。
4. 细胞涂片的厚度应适当,过厚则不便进行观察,过薄则会付着小颗粒和杂质,影响观察效果。
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b7a780d3c1ec5da50e270ce.png)
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考点提示:
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检测:
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制备滤纸条
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考点提示:
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12)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12)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00b198b8f67c1cfbd6b859.png)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12)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1、将3cm×3cmx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
将3种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种琼脂块NaOH扩散速率一样B.3种琼脂块中,边长为3cm的正方体NaOH扩散速率最大C.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D.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2、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A.NaOH与酚酞相遇,呈现紫红色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C.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D.NaOH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3、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
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琼脂块增大, NaOH扩散速率增大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4、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A.酚酞遇到NaOH呈现紫红色反应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C.以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深度表示物质运输效率D.以NaOH溶液在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5、下列对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越高B.NaOH和酚酞相遇,呈砖红色C.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不同D.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B.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所以细胞体积越小越好C.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增大D.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反应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7、将边长分别为1 cm、2 cm、3cm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0.1%的NaOH的溶液中(NaOH 溶液遇酚酞呈紫红色),10 分钟后取出琼脂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紫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分别是a,b,c下列对的a,b,c大小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a=b=cB.a>b>cC.a<b<cD.不能确定8、将1块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3 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
高中生物实验串讲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串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caa8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c.png)
高中生物实验串讲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大小,掌握测量细胞大小的方法。
实验器材与试剂:
1. 显微镜
2. 盖玻片
3. 酵母细胞悬液
4. 尺子
实验步骤:
1. 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的台面上,调节显微镜的倍率为40倍。
2. 在盖玻片上滴一滴酵母细胞悬液。
3. 用显微镜观察盖玻片上的酵母细胞,找到一个看起来较为典型的细胞。
4. 用尺子测量这个细胞的大小,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至少测量10个不同的酵母细胞。
6. 将测量结果汇总,计算平均细胞大小。
实验结果分析:
1. 分析不同细胞的大小差异,探讨可能的原因。
2. 讨论细胞大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拓展实验:
1.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大小差异。
2. 探究细胞大小与生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损坏。
2. 测量细胞大小时要保持准确,避免误差。
3. 实验后要将器材及时清洗归还。
实验后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细胞的大小,还掌握了测量细胞大小的方法,提高了他们对生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微生物生理生化和酵母细胞大小的测定
![微生物生理生化和酵母细胞大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b90d72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1.png)
酵母细胞的大小还可能在其他工业应用中发挥潜在价值,如食品添加 剂、酶的生产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详细描述
图像分析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测量 方法,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酵母细 胞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该方法具有自动化、高效率的优点,但需要特定的软件 支持,且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
03
酵母细胞生长的生理生化变化
酵母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糖酵解
在酵母细胞生长过程中,糖酵解 是主要的能量来源。糖酵解过程 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并
释放能量供细胞使用。
乙醇发酵
当氧气供应不足时,酵母细胞会进 行乙醇发酵,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 和二氧化碳。
脂肪酸合成
在某些条件下,酵母细胞可以合成 脂肪酸,作为储存能量的形式。
酵母细胞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器变化
线粒体
高尔基体
随着酵母细胞的生长,线粒体的数量 和大小也会增加,以满足细胞对能量 的需求。
高尔基体在酵母细胞的分泌活动中起 重要作用,随着细胞的生长,高尔基 体的数量和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05
酵母细胞大小与工业应用
酵母细胞大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1 2
酒精发酵效率
较大的酵母细胞通常具有更高的发酵效率,因为 它们具有更大的体积和更多的酶,能够更快地分 解糖分。
产物浓度
酵母细胞的大小会影响酒精的产量和浓度,因为 较大的细胞内有更多的酶,可以产生更多的酒精。
3
发酵周期
较小的酵母细胞可能需要更长的发酵周期,因为 它们内部的酶较少,分解糖分速度较慢。
营养条件
营养物质的供应对酵母细胞大小有显著影响。在营养充足的 环境下,细胞生长迅速,体积较大;而在营养受限的环境中 ,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体积相对较小。
使用测微尺观测细胞的大小(一)
![使用测微尺观测细胞的大小(一)](https://img.taocdn.com/s3/m/1e0532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3.png)
使用测微尺观测细胞的大小(一)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构成部分,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用测微尺观测细胞大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光学显微镜等设备,将细胞放在玻片上,然后通过一系列计算和测量得出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以下是本文对于该技术方法的详细阐述。
一、测微尺的原理及常见类型测微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其原理是利用目镜和物镜的联动,通过目镜测量物镜内刻度盘上的观察线和待测对象之间的距离,再通过计算转动的度数,得出物体的大小。
常见的测微尺有直线测微尺和角度测微尺两种,直线测微尺主要针对线状物体进行测量,而角度测微尺则适合测量角度和曲线。
二、使用测微尺观测细胞大小的实验步骤1. 准备细胞悬液和玻片,将细胞放在玻片上。
2. 预热显微镜,调整合适的光源和目镜。
3. 将细胞放在显微镜下,调整物镜的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4. 用直线测微尺或角度测微尺,在显微镜尺度盘上作标记。
5. 通过旋转刻度盘,测量细胞的长度和宽度。
6. 根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计算细胞的体积和表面积等。
三、使用测微尺观测细胞大小的意义1. 判断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了解其生长状态和所处环境。
2. 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
3. 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细胞的分裂和癌变等过程。
4. 用于判断食品和环境的安全性,通过测量细胞大小和形状,了解所处环境的是否健康。
总之,使用测微尺观测细胞大小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人类对于生命的认识。
同时,使用测微尺进行细胞大小的测量,对于医学治疗和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验报告1(红细胞计数)
![实验报告1(红细胞计数)](https://img.taocdn.com/s3/m/65e4f56e50e2524de4187eab.png)
实验报告1(红细胞计数)
报告实验名称:红细胞计数实验内容:血液的采集;血液的稀释;红细胞计数实验目标:掌握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及其临床意义实验方法、结果及讨论:
一、实验方法1、血液的采集。
2、稀释用5ml吸管吸取红细胞稀释液3、98ml置于试管中。
用沙利氏吸血管吸取全血样品至20μl刻度处。
擦去吸管外壁粘附的血液,将血液吹入试管底部,再吹、吸数次,以洗净沙利氏管内粘附的血细胞,然后试管颠倒混合数次。
3、冲液用毛细吸管吸取已稀释好的血液,放于计数室与盖玻片接触处,让血液稀释液自然流入计数室中静置1~
2min。
4、计数用低倍镜,光线要稍暗些,找到计数室的格后,把中央的大方格置于视野之中,然后转用高倍镜。
在中央大方格内选择四角与最中的五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方格,所以共计数80个小方格。
计数时注意压在左边双线上的红细胞计在内,压在右边双线上的红细胞则不计数在内;同样,压在上线的计入,压在下线的不计入,此所谓“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计数法则。
二、实验结果每1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80400(小方格总数)200(稀释倍数)10(计数室深度)106=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10=91012个/L
三、结果讨论送检鸡的红细胞数量相对性增多,可疑的疾病有腹泻、急性胃肠炎、渗出性胸膜炎与腹膜炎、热射病与日射病、某些发热性疾病及传染病等。
实验1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1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df0b1f10a6f524ccbf8539.png)
• 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 刻度,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 格数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因为镜台测微 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 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镜台测微尺5小 格重叠,已知镜台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则 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 10μm。 •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 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 计数区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其面积为lmm2,盖上盖玻 片后,盖载玻片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 数区的体积为0.1mm3。
•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通常测定五个中方格的 微生物数量,求其平均值,再乘以25或16,就得 到一个大方格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毫升菌 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中方格中 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 (d)
•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 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被一 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 区。 • 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 • 一种是计数区(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而每 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 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 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 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即 0.0l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 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 • 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 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镜台 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 从镜台测微尺葡 萄球菌
大肠杆菌
实验1高倍显微镜
![实验1高倍显微镜](https://img.taocdn.com/s3/m/6c9dce3a192e45361066f5d6.png)
低倍镜与高倍镜的区别:
镜头 视野 长短 亮度 低倍镜 物镜短 亮 目镜长 高倍镜 物镜长 暗 目镜短
物像 大小
小
细胞 数量 多
少
大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 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或体积 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 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 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 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 、4个 C、16个 D、32个
请按现在教室的座位坐 不要动桌上任何东西 请保持安静! 请爱护公物! 实验结束后请清洗干净, 保持台面整洁 谢谢!
原 核 细 胞
类别
细胞 大小 细胞核
原核细胞
较小 (一般为1~10 μ m)
真核细胞
较大 (一般为20~30 μ m) 有真正的细胞核, 有核膜、核仁。
无真正的细胞核,
(无核膜、无核仁) , 有拟核。 细胞质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 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 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 高倍镜的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 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 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 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实验(养殖:1——3;生技、海科:1——6)实验一细胞器的分离、提取与测量【目的】掌握叶绿体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习用测微尺测量细胞与细胞器大小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应用荧光显微镜方法观察叶绿体荧光现象。
【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能发生特有的能量转换。
利用低速离心机可以分离叶绿体,其分离在等渗溶液(0.35 mol/L氯化钠或0.4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目的是为了防止渗透压的改变引起叶绿体的损伤。
将匀浆液在1000r/min离心,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然后,3000 r/min离心,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在室温下进行分离要迅速。
用显微测微尺可以直接测量细胞大小,精确度较高。
显微测微尺分为物镜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2种。
目镜测微尺是1块小玻璃圆片(可放人目镜内,其大小正好卡人目镜筒内),在圆片正中央刻有1cm长的直线,直线上均匀分为100小格或5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变动。
物镜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玻璃载片,载片中央刻有一条1mm长的直线,均匀地刻分为100个小格,每小格为1/100mm (为10μm),用一小圆形玻璃盖片封盖着,物镜测微尺较目镜测微尺小格的间距精确,通过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与细胞器的大小(小格数),然后换以物镜测微尺校测小格数的精确数值,即为测量的细胞与细胞器大小结果。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
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
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如叶绿素的火红色荧光。
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称为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发橘红色荧光。
【材料】菠菜叶片。
【实验用品】1.试剂:蒸馏水,0.35 mol/L氯化钠溶液,0.01% 吖啶橙。
2.器材:普通离心机,组织捣碎机,天平,荧光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接种针,滤纸,试管,试管架,移液管,滴管,烧杯,无荧光载片,盖玻片,离心管,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培养皿。
【实验步骤】1.选取新鲜的菠菜嫩叶,洗擦干后去除叶梗及粗脉,称3g于0.35 mol/L氯化钠溶液45mL中,置人组织捣碎机或研钵中。
2.利用组织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浆3-5min,或研磨成匀浆。
3.用6层纱布过滤,滤液盛于烧杯中。
4.取滤液4 mL在1000 r/min下离心2min,弃去沉淀。
5.将上清液在3000 r/min下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沉淀即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6.沉淀用0.35mol/L氯化钠溶液悬浮。
7.取叶绿体悬液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绘图。
8.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校准目镜测微长度:在低倍显微镜下,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使两者刻度平行,并使两者间某段的起、止线完全重复。
数出两条重合线之间的格数,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应长度。
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两者重合点的距离越长,所测得的数字越准确。
用同样方法分别测出高倍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例如,测得某显微镜的目镜测微尺50格相当于物镜测微尺7格,则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为:(7X10μm)/50=1.4μm/格。
9.测量5~10个叶绿体的长轴和短轴,制表格表示测量结果。
10.取菠菜叶片于研钵中,加少量丙酮,研磨匀浆、过滤,滤液置于试管中,顺着太阳光观察,再将试管避开直射光,比较颜色的变化。
【实验报告】1.绘制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叶绿体形态示意图。
2.用测微尺测量叶绿体的大小后,制表格表示测量结果。
3.记录观察的荧光现象,分析结果。
【思考题】1.分离叶绿体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实验二细胞原生质流动的观察【目的】观察植物细胞质中原生质流动现象,了解影响细胞质中原生质流动的因素。
【原理】在多种植物的细胞中都能观察到原生质的流动现象,它是细胞活动强弱的重要指标。
细胞原生质流动现象的产生,是细胞骨架中微丝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滑动的结果,此过程要消耗能量,受各种因素诸如温度、渗透压及各种离子的影响。
【材料】黑藻(也称水王荪、轮叶黑藻)叶,轮藻,洋葱鳞茎(最好使用萌发的鳞茎)或鸭跖草雄蕊花丝或小麦幼苗的根毛(种子在培养皿中湿滤纸上萌发,当根长到1~2cm,有许多根毛时最合适)。
【实验用品】1.试剂:1mol/L氟化钠,1 mol/L丙二酸钠,0.17mol/L2,4—二硝基酚(DPN)。
2.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刀片。
【实验步骤】1.取1块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滴1~2滴蒸馏水;取紫鸭跖草(或其它材料)花1朵,用镊子取1枚雄蕊,迅速置载玻片水滴中,切去花蕊,加盖玻片,用显微镜低倍物镜(10X)进行观察,注意花丝周围附着许多“含珠链”状的花丝毛,每1粒“念珠”是1个单毛细胞。
2.转换高倍物镜(40X)观察,可以看到细胞质中的颗粒和显著的细胞质,细胞质之间是液泡,内含水溶性花青素。
注意观察花丝毛细胞核的部位,哪一个部位见到细胞质流动,其流动的速度如何。
3.用吸水纸吸干水,加1滴1 mol/L氟化钠,注意观察细胞质停止流动的时间。
细胞质停止流动后,用吸水纸吸去氟化钠,滴人清水,注意流动是否能恢复。
4.依上述操作,加1滴1 mol/L丙二酸钠或0.17 mol/L 2,4—二硝基酚,注意观察细胞质流动速度是否发生改变;用吸水纸吸去药液后,加入蒸馏水,再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取材时用洋葱鳞片内表皮、鸭跖草雄蕊花丝上的表皮毛、轮藻幼嫩的节间细胞进行的显微观察,如一时找不到原生质流动的细胞,可将载玻片置于温箱里或白炽灯泡上很短时间提高温度后再观察。
【实验报告】1.绘制紫鸭跖草花丝细胞(或其它材料)原生质流动图。
2.记录加入各种化学试剂后细胞原生质流动停止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思考题】1、你如何理解细胞原生质流动原理?2、影响细胞原生质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实验三细胞骨架的观察【目的】掌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原理及方法,观察光学显微镜下细胞骨架的网状结构。
【原理】植物细胞用适当浓度的TritonX-100处理后,可破坏细胞内蛋白质,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却保护完好。
考马斯亮蓝R250(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是一种蛋白质染料,处理后的材料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见到一种网状结构,即是细胞骨架结构。
【材料】洋葱鳞叶。
【实验用品】1.试剂:(1) 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称考马斯亮蓝R250 1g,溶于250mL无水乙醇中,加冰醋酸35mL,再加蒸馏水至500mL。
(2) 磷酸缓冲液(pH 6.8):6.8mmol/L磷酸缓冲液,调至pH6.8。
(3) M缓冲液(pH7.2):50 mmol/L咪唑、50 mmol/L氯化钾、0.5mmol/L氯化镁、1mmol/L乙二醇双乙胺醚、0.1 mmol/L乙二胺四乙酸、1 mmol/L琉基乙醇,调至pH7.2。
(4) 1%TritonX-100:用M缓冲液配制。
(5) 3%戊二醛:用M缓冲液配制。
(6) 中性树胶。
2.器具:显微镜,烧杯,玻璃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实验步骤】1.用镊子撕取洋葱鳞叶内侧的表皮若干片(约1cm2大小若干片),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pH6.8磷酸缓冲液,使其下沉。
2.吸去磷酸缓冲液,用1%TritonX-100处理20min。
3.吸去Triton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5min。
4.用3%戊二醛固定30min。
5.磷酸缓冲液(pH 6.8)洗3次,每次5 min。
6.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10min。
7.蒸馏水洗2次,然后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8.如果染色效果好,则可依次用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正丁醇、二甲苯处理样品,各5min。
然后将样品平展于载玻片上,加l滴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封片,制成永久切片。
【实验报告】描绘所观察到的洋葱鳞叶细胞骨架图。
【思考题】1、组成细胞骨架的成分有哪些?2、本实验制片中,TritonX-100有何作用?实验四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目的】掌握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组织化学定位检测方法。
【原理】高碘酸-席夫试剂反应,简称PAS反应。
主要是利用高碘酸作为强氧化剂,能作用于含乙二醇基的糖,使其碳链断裂而形成乙二醛,氧化得到的醛基与Schiff试剂中的无色亚硫酸品红结合而生成红色化合物的取代染料而达到定位的目的,见下图:过氧化物酶体系能把联苯胺氧化成蓝色或棕色产物,反应式如下:中间产物联苯胺蓝是不稳定的,无需酶作用即可氧化为棕色。
【材料】马铃薯块茎、洋葱根尖或洋葱鳞茎。
【实验用品】1、试剂:(1)高碘酸溶液:高碘酸(HIO4.2H2O)0.4g95%乙醇35ml1/3mol/L 乙酸钠溶液5ml蒸馏水10ml(2)Schiff试剂:取0.5克研细的碱性品红于100毫升沸腾的蒸馏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当染液冷却至50℃时过滤,在滤液内加入1NHCl 10毫升。
然后放置,使其继续冷却至25℃时,再加无水偏重亚硫酸钠或无水偏重亚硫酸钾1克,置阴暗处约24小时后,染液褪至无色或略带淡黄色,然后加入0.5克活性炭,用力振荡1min,最后用粗滤纸过滤于棕色瓶中,密封保存于4℃冰箱中。
可保存数日,用时升至室温,如溶液带红色或紫色,可加入少许无水偏重亚硫酸钠或无水偏重亚硫酸钾,使之再转变为无色时,仍可再用。
0.8克+蒸馏水20毫升+0.2M醋酸钠10毫升+纯酒精70毫升(3)亚硫酸水:取200ml自来水,加10ml 10%偏重亚硫酸钠或无水偏重亚硫酸钾水溶液和10ml 1mol/LHCl,三者于使用前混匀。
(4)70%乙醇。
(5)联苯胺水溶液:在0.85%盐水内加入联苯胺至饱和为止,使用前加入20%体积的H2O2,每2ml加1滴。
(6)0.1%钼酸铵溶液:0.1g 钼酸铵于100毫升0.85%盐水。
2、仪器设备:显微镜,镊子,染色钵,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实验步骤】1、PAS反应:(1)把马铃薯块茎用刀片切成薄片;(2)浸于高碘酸溶液5-15min;(3)移入70%乙醇中浸5min;(4)Schiff试剂染色15min;(5)亚硫酸溶液洗3次,每次1 min;(6)蒸馏水洗片刻,装片镜检。
2、过氧化物酶的测定:(1)把洋葱根尖徒手切称20-40微米厚的薄片或用镊子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一小块;(2)浸在钼酸铵溶液5 min;(3)浸在联苯胺溶液内2 min至切片出现蓝色;(4)0.85%盐水洗1 min;(5)将薄片置于载玻片上展开,盖上盖玻片,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