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以甘肃省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标要求: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剖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认识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建立防治荒漠化的观点,逐渐成立正确的环境观。
4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二、教材剖析地理新程标准在本节以地区生态建设为主线侧重指引学生关注人口、资、环境和地区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连续发展的观点,并倡议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课目的和策略:(1)知识与技术: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建立防治荒漠化的观点,逐渐成立正确的环境观。
4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剖析问题和图表对照方法。
2试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3)感情态度价值观:四、教课要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举措和问题。
3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教课难点:1建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剖析方法和思路,累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徙运用。
五、时安排: 2 时六、教具:多媒体七、教课过程:第一时我们这两节就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防治为事例商讨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举措?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2.荒漠化⑴观点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润湿地域的这类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充的过程,而是好多块分别的土地渐渐退化,并最后连结在一同,形成好像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是天气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分的经济活动互相作用的产物。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3、西北地区荒漠防治的现状
2020/3/4
2020/3/4
胡杨
2020/3/4
沙拐枣
2020/3/4
猪毛菜
2020/3/4
干刺
A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判断天山中 部降水量最 多的位置在 南坡还是北 坡?大约海 拔在多少米? 为什么会在 天山的这一 侧降水偏多?
2020/3/4
2020/3/4
动物
风力堆积地
灌溉农业
貌广布
绿洲农业
城乡分布 点状、带 状
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
2020/3/4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 原因有哪些?
2020/3/4
2020/3/4
关键为词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 着荒漠干化旱的潜在物威理胁风?化 风力作用
2020/3/4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思考讨论:请大家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来
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020/3/4
2020/3/4
3、气候:干旱是其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①干旱的成因
地处亚欧 大陆腹地
位 西北 地 置 地区 形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2020/3/4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降水量的经度差异
2020/3/4
(3)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2020/3/4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荒漠地区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等
化 表现形式 类型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 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 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 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 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 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 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 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 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半湿润区
次生盐渍化 土地盐分聚集
干旱、半干旱区
气候干旱 水分蒸发旺盛
灌溉不当 地下水位上升
土
壤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 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 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 称为红漠化。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 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例1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 最严重的( D)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 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 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 将会导致( C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贺兰山以东 多 大
载 畜 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农业特色
荒漠草原、草原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zhengli课件
国际荒漠化防治的成功经验
立法与政策制定
一些国家在防治荒漠化方面制定 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为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与推广
科技创新在荒漠化防治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如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 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 。
生态补偿机制
一些国家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通 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荒 漠化防治工作。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荒漠化导致水资源减 少,影响人类生活用 水和农业灌溉。
荒漠化导致生态难民 产生,影响社会稳定 和经济发展。
荒漠化导致自然灾害 频发,如沙尘暴、干 旱等,威胁人类生命 财产安全。
02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程度
荒漠化面积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约 为33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荒漠 化土地总面积的95%以上。
国际荒漠化防治的教训与启示
01
02
03
跨部门跨领域合作
防治荒漠化需要政府、企 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 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重视生态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对荒漠化危害的 认识,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基 础。
因地制宜制定措施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和经济社会状况,制定符 合实际的荒漠化防治措施 。
通过将过度开垦的土地退还为林地和草地,可以增加地表 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从而有效 遏制荒漠化进程。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节水灌溉技术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 施之一。
在我国西北地区,可以推广滴灌、喷 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实现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满足农业 生产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荒 漠化。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活动不当
自然背景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人为原因 过度农垦 土地荒漠化 水资源利用 不当
2.10 人口增长与荒漠化
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 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土地。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 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 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 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 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 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 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 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 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 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 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 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渗,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储存 条件差,埋藏深。
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 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土地。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 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 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 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 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 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 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 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 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 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 的土地退化过程。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指可 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 广的碳酸盐岩)经以溶蚀 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 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 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1)上面右图为该地区某城 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 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 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 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吞噬这里的土地。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 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 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 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 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 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 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 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 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 (2)根据上面左图及材料二,试判 (Karst landform)指可溶性 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 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并描述 盐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 该地貌条件下形成土壤的特征。 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 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易被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zhengli课件
保护现有草原,采取禁牧、轮牧等措施,促进草 原自然恢复,提高草原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生态移民
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居民,通过移民的方式,减 轻当地生态环境压力,促进生态恢复。
工程防治技 术
修建防护林体系
在风沙侵蚀严重地区,修建由主林带、副林带和田间林网组成的 防护林体系,降低风速,减少风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 国西北地区为例 zhengli课件
• 荒漠化的成因 • 案例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的荒漠
CHAPTER 01
荒漠化的定义与影响
荒漠化的定 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等因素导致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 地区的土地退化,表现为植被覆盖度 降低、土壤侵蚀和水源枯竭等现象。
01
1. 政策引导是关键,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土 地利用政策。
03
02
经验总结
04
2. 植被恢复是长期过程,需要持续投入和 监测。
3. 水资源管理需统筹兼顾,保障生态和生 产用水需求。
05
06
4. 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THANKS
[ 感谢观看 ]
地理位置
我国西北地区某地,位于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降雨量少。
荒漠化成因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资源短缺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 导致土地退化、沙化严重。
社会经济影响
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
防治措施与实践
01
02
03
04
政策制定与执行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限 制过度放牧,推广轮牧和休牧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 仅影响生态环境,还对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绿洲农业、公地悲剧与土地沙漠化——以甘肃民勤县为例
西 北 农 林 科 技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A8 乙 F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
一
。
如果 民勤不 保 , 腾 格 里 和 巴丹 吉 林 两 大 沙 漠 联
手 东进 南下 , 拥有 2 2 0多 万 人 口的武 威 市 乃 至 拥 有
4 4 0万 人 口 、 面 积达 8 . 9万 平 方 公 里 的 整 个 河 西 走
廊 亦 面临被 沙 化 之 危机 。面对严 峻 的沙 漠 化威 胁 ,
经 干涸 , 现在 石羊 河 水 注入 红 崖 山水 库 ) , 是 民 勤 县
究_ 2 ; 常兆 丰 对 民勤 沙 漠 化 的 自然 因 素 和人 为 因 素 进 行 了研 究 『 3 ; 王方 琳 等 学者 则 从 地 区水 资 源 供 需
域 内惟一 的 一条 河 流 , 也是 3 0万 民勤 人 的 生命 线 。
一
平 衡 的角度 进 行 了研 究_ 4 ] 。纵 观 这 些研 究 成 果 , 学
者 们 把 民 勤 沙 漠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归 结 为 石 羊 河 上 游 来
水减少 以及 民勤地 下 水 位 的下 降 , 并 利用 大 量 数 据
验证 了这 一观 点 。
然而 , 对 于石羊 河上 游来 水 为什 么会 急剧减 少 ,
学 者从不 同角度对 民勤 沙 漠 化 的 原 因进 行 了研 究 。
肖洪 浪对 民勤 土地 退 化 问题 进 行 了研 究 [ 1 ; 刘 恒 对 民勤 盆 地 水 资 源 利 用 与 绿 洲 演 变 规 律 进 行 了 研
荒漠化的防治(2017玲)
工程建设 1% 水资源利用不 当 10% 过度农垦 27%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32%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30%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1)过度樵采
主要发生在能源缺乏地区,人们把樵采植被作为解决 过度开垦 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此外,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 ,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上采挖药材、发菜等。
D
6.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7.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B
B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2)荒漠化情况 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两题 表一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2)
苁蓉 ——名贵中药材 挖发菜
(1)过度放牧
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 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1)过度开垦
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是西北地区草场开垦的真实写照。
蒸发
盐分积聚于地表
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记入笔记) 外来引水(灌溉)
灌溉区地下位上升 荒漠地区 强烈的蒸发作用
土壤中的盐分在地表积聚 土壤盐渍化
灌区放弃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不合理的灌溉:次生盐渍化 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荒漠化 草原区打井数量过多: 斑点状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塔里木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 掘井带来的荒漠化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峻,其自然缘由有(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
第2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峻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
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简单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因此选D。
答案:1.D 2.D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读下表及下图,回答3~4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足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委C.秋季D.冬季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快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削减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削减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削减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足够的季节应当是在夏季。
第4题,从表格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更,因此导致流入民勤绿州年均径流量削减的缘由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
答案:3.B 4.B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5~6题。
5.推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坎坷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解析: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谈谈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谈谈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的形成与发展原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少、干旱程度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1)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2)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3)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三、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2.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2)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3.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措施(2)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中国典型水土流失区的对比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一、背景西部地区是我国的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甘肃省民勤县作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严重影响,成为一个典型的荒漠地区。
荒漠化的危害不仅仅是对当地自然资源的破坏,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计和生活环境。
因此,实施荒漠治理已成为当地政府和居民努力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系列的治理方案,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二、民勤荒漠现状1. 现状分析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距离省会兰州288公里,属于黄土高原南缘和祁连山北麓。
由于气候干燥,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牲畜生产难度大,甚至导致当地居民饮用水来源十分困难,已经成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
2. 现状数据据初步测算,民勤县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达76002.2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3.31%。
其中,草原退化面积为5273.33公顷,荒漠化的塬地面积为1377.78公顷、沙漠面积为1661.12公顷,干河床面积为5892.01公顷,单次露天采石场面积为263.11公顷。
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5.05%。
##三、治理方案###1. 生态修复措施(1)推广沙生植物种植和环境改良技术,通过种条带防护林等方式降低荒漠化面积,同时改善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加强对恢复植被的保护来降低草原负荷,提升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加强梭梭林种植,及时改善荒漠化环境。
在主要干支流、河道两侧建立长效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加强还林还草工程和林木草皮复合工程的建设,利用自然与人工草地进行土壤治理,提升土地水分持久效应和保水性,降低绿洲水利气候资源的恶化。
(3)加强湖泊池塘等水源建设,鼓励居民积极提供观测数据,同时对有益于保持水源的草地进行加强监管,推行资源共享机制,有效防止绿洲水源的浪费,为当地居民提供持久性的水利保障。
###2. 生态社会工程建设(1)建立生态社会工程,加强对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加强环保监测机制,同时倡导生态美丑建设,鼓励居民积极做出环境保护工作的贡献,培养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生态绿色创新体系。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解析答案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解析 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 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 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 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 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荒漠化的 危害与防治
荒漠化的危害 全球性行动 防治方针 防治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 建设生态防护林 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
P20活动: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联系已学知识,分析 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分析原生性荒漠的成因
热带荒漠
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寒流
温带 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降水少
荒漠 地处山脉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
解题探究
题组一 荒漠化的形成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 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 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 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以甘肃省为例
摘要
我国西北干旱区的荒漠化可以归纳为荒漠的荒漠化和绿洲的沙漠化这两种类型。
其中,荒漠的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绿洲的荒漠化主要包括绿洲的干旱化、沙漠化和盐渍化这三种类型。
绿洲的干旱化和沙漠化一甘肃省的民勤最为典型。
首先,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腹地区,在干旱的自然背景下,由于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风蚀、水蚀及盐渍化荒漠化土地广泛分布,近半个世纪以来,沙尘天气日益加剧,沙漠土地的面积迅速扩展,生态平衡日益失调,生态环境也逐步恶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地区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针对甘肃省荒漠化成因及扩展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荒漠化防治思路与对策,并对今后土地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沙漠化;荒漠化;甘肃省;自然资源
引言
干旱化常导致绿洲植被的衰退和死亡,致使绿洲萎缩,也伴随着边缘地带与沙漠化叠加,从而导致流沙对绿洲的入侵。
如果绿洲水源完全断绝,那么绿洲将会消失,最终演变为沙质荒漠或风蚀劣地。
甘肃省位于我国典型荒漠化地区,处于干旱荒漠气候区域。
在此地,春季气温升高叫其他地区更为明显,这就是当地春季物候期提前幅度相对较大的原因所在,同时也导致了当地以及中国西北沙区近几十年来沙尘暴天气增多和沙尘暴发生日期提前的原因。
特别是甘肃省的民勤的绿洲区,其属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亦无地表径流产生,那么人类的生产生活用水完全依赖于石羊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
可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使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水资源也日益匮乏,导致了绿洲生态环境危机,引起了国家和广大学者的关注。
因此,西北地区的严重荒漠化仍然是当今环境污染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研究的一重要课题。
一、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以及面对的问题
按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早和亚湿润干早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和过程。
甘肃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根据国家林业局《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的结果,199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6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9%。
其中风蚀荒漠化面积187.3万平方千米,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0%;水蚀荒漠化面积26.5万平方千米,占9.9%;土壤盐渍化面积17.3万平方千米,占6.5%;冻融荒漠化面积36.3万平方千米,占13.6%。
这些荒漠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18个省(区)的471个县(旗)。
这些县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
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
随着今年来的全球变暖的影响,甘肃省的荒漠化也日趋严重,有近1/3的土地处于荒漠化。
其中,甘肃沙化面积大约有10736平方千米。
甘肃沙漠化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在毗邻毛乌素沙漠的环县北部以及黄河源头的玛曲等地也有分布。
据资料统计,甘肃省总人口为2352万人,其中荒漠化地区总人口约有1042.4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4.3%。
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947.18万公顷,其中沙漠化面积为1597.84万公顷,水蚀荒漠化面积为280.6万公顷,盐渍化为68.74万公顷,沙漠化面积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82%。
同时,陕北地区和内蒙鄂尔多斯地区,内蒙科尔沁、西拉木伦河上游、宁夏中东部地区、贺兰山西麓山前平原,甘肃弱水流域、阿拉善中部及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地带,沙漠不断向外扩展,使大片农田、草场呈现出荒漠景观。
因此扭转荒漠化,合理的利用土地自然资源成为热门话题,同时,人们也在关注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防治,采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治理荒漠化土地,提高有限的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二、甘肃省荒漠化日益加剧的主要成因
我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5%,大部分被戈壁,沙漠所覆盖。
近几十年来沙漠化扩大的速度愈来愈快,形势严峻。
形成沙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其中自然的影响是比较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的
生产生活行为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加剧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一)、自然原因
1、气候因素。
甘肃省地处北纬32°--43°、东经92°--109°之间。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
全省干旱少雨,温差较大,季节性变化强。
深居内陆地区,境内有许多高山和甘南高原的隆起,使气候变化出现复杂的格局。
同时,地形狭长,南北和东西的地理跨度都很大,由此形成了多重类型气候并存的现象,但是显著表现为干旱气候。
2、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西部是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有充足的沙源,当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甘肃省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的原因之一。
受青藏高原强烈抬升,甘肃沙区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十分强烈,在冰川、流水、风力等作用下,区内地貌形态多种多样,也导致了土地的沙漠化形成。
(二)、人为因素
1、过度开垦。
这是造成沙漠化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甘肃地区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特别是盲目的开垦利用土地,使得自然植被被破坏,地表裸露,还有大面积土地被弃种,导致风蚀加重。
这样又会引起土壤的肥力和有机物质大大降低,使土层变薄。
2、过度放牧。
这是导致草地加速退化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甘肃省河西地区过度放牧16万羊单位,超载引起了甘肃省的草场退化,并表现为土地的产草量下降、载畜能力降低、牧草也不足以覆盖沙质土地。
加之牲畜的反复啃食和践踏,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进程。
3、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水便是干旱区的重要环境要素。
由于对水资源的利用缺乏流域规划和严格的管制措施,上中游用水过量而下游地区水资源缺乏导致荒漠化,致使下游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绿洲面积不断缩小、大片耕地撂荒。
这对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威胁。
三、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与防治
(一)、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退耕要适量。
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制定社会发展计划的基础。
甘肃省的土地受到的破坏程度较大,而且难以快速恢复,甘肃省的“地广人稀”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环境容量十分有限,许多地区的人口已经超饱和。
所以甘肃省应该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土地压力,从而实现甘肃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科持续发展。
(二)、严肃法纪,加强监管和政府政策支持
首先要完善预支有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保护国家的土地资源,使其更有权威
性、严肃性和强制性。
同时加大防沙治沙的资金投入,回望过去,对于治沙工程,国家长期投入不足,地方配套资金又很难落实,地方财力也有限。
因此,要节约治沙成本,平且多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对植被的过度利用,减免林业税费等。
(三)、植树造林,建设人工草场
与自然相比,人类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人类能够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牢固的生态意识,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活动,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就完全可以防止或减少荒漠化的发生。
只有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恢复机能,提高植物的生产效益,因地制宜的筛选适于沙丘及沙地生长的植物物种进行防风固沙。
并且发挥民众保护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兴利除弊,未雨绸缪,在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过程中有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沙漠化的防治要从本省的具体情况出发。
由于甘肃省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河西地区,而该地区在本省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早河西地区要大力加强生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平且可以参照之前的成功治理模式和技术,采用封沙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在绿洲和沙漠的过渡带外围营造人工固沙林带,对沙漠化严重的地带要有计划的开展综合的开发利用方式,扩大现有人工绿洲。
四、总结
沙漠化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公共努力,不仅要付出一定的劳动代价,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这堵建设的同时,还要全面抓好林业的执法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高林牧业的整体效益。
只有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扭转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被动局面,也才能切实有效的改善我国大西北地区的大生态、大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金珠,魏红.民勤地下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J].干旱区研究,2003.4
[2] 颉耀文,陈发原,王乃昂.近2000年来甘肃民勤盆地绿洲的空间变化[J].地理学报,2004.5
[3] 王金叶,马永俊,江泽平.甘肃省张掖市土地荒漠化发展动态及成因探析[J].中国沙漠,2005.3
[4]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
[5] 孙自勇.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化的长期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6
[6] 张春风.沙质荒漠化损失的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7] 张静.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研究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8] 克曰亘.论我国荒漠化的成因及其防治[J].湖南学院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