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款私存的处罚规定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摘要:
一、公款私存的定义和背景
二、公款私存的纪律处分依据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四、公款私存的风险和后果
五、结论和建议
正文:
公款私存,指的是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而且也可能触犯刑法,涉及到刑事责任。
公款私存的纪律处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公款私存属于挪用公款罪。
对于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对于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次,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理处罚条例》的相关规定,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私存公款,将被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
对于单位私存公款的,还可能对单位处以罚款。
对于直接责任人员,还可能被处以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如果违反此规定,将被处以罚
款。
公款私存的风险和后果非常严重。
不仅可能导致法律责任,而且可能影响单位的声誉和财务状况。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各单位和個人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切勿公款私存。
公款私存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我国,公款私存是一种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破坏了财经秩序。
本文将从公款私存的概念、表现形式、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违法行为的认识,以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一、公款私存的概念公款私存,顾名思义,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公共资金被非法存入个人账户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将公款存入个人银行账户、他人银行账户,或者将公款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二、公款私存的表现形式1. 直接存入个人账户:将公款直接存入个人的银行账户,或者通过他人账户进行间接存储。
2. 存入他人账户:将公款存入与其有利益关系的他人账户,如配偶、子女、亲友等。
3. 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公款存入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获取高额回报。
4. 虚假报销:通过虚假报销的方式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
三、公款私存的法律后果1.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公款私存的行为人将面临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
2. 刑事责任:若公款私存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公款私存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挪用公款罪、贪污罪等。
- 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贪污罪: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 民事责任:公款私存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返还非法所得等。
4. 党纪处分:对于党员干部,公款私存行为将受到党纪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一起典型的公款私存案件:案例:某单位会计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公款50万元存入其个人账户,用于个人消费。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公款私存涉嫌犯罪该如何定性摘要:本文对在公款私存过程中出现的涉嫌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定性进行了探讨,对所涉嫌犯罪行为究竟是构成挪用公款罪还是贪污罪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此类行为仅按挪用公款罪处罚不符合刑法基本原则,也可按贪污罪处理,对于同一犯罪故意而触犯二个犯罪行为可按牵连犯的原则处罚。
关键词:公款私存;挪用公款;贪污;牵连犯公款私存现象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因其往往是逃避监管而为的行为,极易导致贪污、挪用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对公款私存过程中出现的犯罪行为该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莫衷一是,甚至于在对同一件案件如何定性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争议颇大,本文尝试着对此进行探讨。
一、公款私存的定义及其与私设“小金库”的区别:公款,是指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
何谓公款私存,目前学术界尚无权威、统一的定义。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8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
笔者认为: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
公款私存通常表现为二种形式:一种是帐内私存,是指虽然纳入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科目,但却未按规定存放资金。
如财务人员将收取的现金或单位的银行存款违规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同时在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上反映;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帐外私存,在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帐目外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
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如财务人员为了获取利息而将公款秘密私设单位账户存放,公款最终归还单位,利息据为已有。
在这种情况下,虽不是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但实质上仍是公款私存,可视为公款私存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了进一步明确公款私存的含义,这里有必要将其与私设“小金库”行为进行简单区分:何谓“小金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第29号)第1条“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私设小金库,应是指在本单位财务会计帐外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资金的行为。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一、根据公司或单位财务制度,不允许公款私存,轻者就是违反公司或单位财务制度。
二、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8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
公款私存的法律解释为“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
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因此,任何企业、单位把公款存在财务人员或者其他个人的私人账户上,都是违反规定的。
对于公款私存的问题,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十三)款规定:“将单位的现金收入以个人储存方式存入银行的,按存入金额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处罚。
”三、《廉政准则》中对公款私存的定义和处理。
第三条禁止违反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假公济私、化公为私。
不准有下列行为:(三)私存私放公款;【解说】本项是关于私存私放公款行为的禁止性规定。
本项所称“私存私放公款”,指的是以将公款存放在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等形式私自存、放公款。
私存私放公款是设立“小金库”违纪行为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多次明令禁止,要求坚决治理。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相关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私存私放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私存私放公款,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诱发和滋生一系列腐败问题,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妨碍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危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毒瘤,必须坚决清除。
1995年5月10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十三次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摘要:1.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的概述2.公款私存的定义和分类3.公款私存行为的法律规定4.公款私存行为的纪律处分5.公款私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正文:一、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的概述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是指对违反公款管理规定,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或借给他人使用的行为进行处理的法律和纪律规定。
公款私存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违反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对公款私存行为的纪律处分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款私存的定义和分类公款私存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公款管理规定,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或借给他人使用的行为。
公款私存行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为以下几类:1.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2.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3.利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4.其他违反公款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公款私存行为的法律规定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公款私存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是挪用公款罪。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也对公款私存行为进行了规定。
四、公款私存行为的纪律处分根据公款私存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影响,违纪者应当承担相应的纪律处分。
纪律处分种类包括:1.警告;2.记过;3.记大过;4.降级、降职;5.撤职;6.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五、公款私存行为的预防和应对为了预防和应对公款私存行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法纪观念;2.完善公款管理制度,规范公款使用审批程序;3.加强对公款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4.严肃查处公款私存行为,充分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5.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公款私存是指公务人员将公款或公物挪为私用,违反了廉洁纪律和财经纪律的
行为。
对于公款私存这样的违纪行为,相关的纪律处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党纪处分:公款私存属于党员干部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根据《中国共产党
纪律处分条例》,党纪处分可以采取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措施。
2. 政务处分:公款私存违反了财经纪律,根据《中国共产党政务处分条例》,
政务处分可以采取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措施。
3. 法律处分:公款私存属于侵占、挪用公款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违法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追究,包括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处罚。
4. 行政处分:公款私存也涉及行政违法行为,公务人员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
例如罚款、解聘、停职等。
5. 追缴赃款赃物:对于公款私存的行为,相关部门会进行调查和追缴行为所涉
及的赃款赃物,确保违纪者的违法所得不能侥幸逃脱。
对于公款私存违纪行为,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会通过相关的纪律审查
和调查来查处违纪人员。
同时,加强公款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是预防和遏制公款私存的重要手段。
只有依法严惩、以儆效尤,才能维护廉洁政治和社会公平正义。
关于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的处理意见
关于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的处理意见公款私存,即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国家、集体资金不纳入单位法定账户管理,而以各种名义私存私放的行为。
一、公款私存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公款私存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帐内私存,是指虽然纳入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科目,但却未按规定存放资金。
如财务人员将收取的现金或单位的银行存款违规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同时在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上反映;二是帐外私存,在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帐目外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
另外,实践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如财务人员为了获取利息而将公款秘密私设单位账户存放,公款最终归还单位,利息据为已有。
在这种情况下,虽不是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但实质上仍是公款私存,可视为公款私存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公款私存的成因1、逃避债务。
有些村为逃避债权单位追收欠款,而把所有公款存入个人账户,造成了公款私存。
2、私设“小金库”。
有些村干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或支付不便公开的费用,安排或授意经办人员将一些偶然性收入、隐蔽性收入,或拆分一部分正常收入存入个人账户,建立“小金库”。
3、谋取私利。
有的经办人员为了帮银行的朋友完成存款任务,或者为了获取银行利息的等蝇头小利,或者为了个人周转方便等,采取增大用款计划或收入长期不入账等方式,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
4、管理无序。
有的单位领导干部过分相信下属人员,管理较为粗放,造成大量公款私存。
造成公私不分、部分票据不入账等。
5、贪图省事。
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后,各村支付款项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并须提前申请。
有些村干部不重视财政支付制度改革,不转变思想观念,不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总是报怨用款不方便,或者一些用款事由本身就不充分,因此以各种借口采取种种手段将公款套出以个人名义存储,以满足其随时支取需要,从而逃避财政的监管。
三、公款私存的危害公款私存反映的不仅仅是公款存取方式上的区别,往往公款私存伴随着收支不入账、乱发钱物等问题,容易滋生腐败和犯罪,其危害决不可低估:一是挑战党纪国法的权威。
关于公款私存的规章制度
关于公款私存的规章制度
为了规范公款私存行为,维护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利益,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单位应该建立
起严格的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份关于公款私存的规章制度,以供参考:
第一条:所有单位职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不得侵吞挪用单位财产,
一经查实将受到严厉的纪律处分和法律追究。
第二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款的收支与使用,明确责任人,做到财
务收支的记录清晰、账目准确。
第三条:任何单位职工不得将单位资金或财物存入个人账户或私人财产中,不得私自占有、使用单位财物,一经查实立即追究其责任。
第四条:单位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账目进行核查和审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单位财产的安全和透明。
第五条:单位领导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言行举止要符合单位要求,不得以权谋私,不得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六条:对于发现的公款私存行为,单位应当严肃处理,对于涉嫌犯罪的情况,单位应当
及时报警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七条: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监督,提高职工的法制观念和职业操守,树立正确
的财务管理意识。
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委员会,对单位财务和资产进行
全面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对于单位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十条:对于发现的公款私存行为,单位应当及时整改和报告,避免事件的继续恶化,保
障单位的正常运行。
总之,建立健全的公款私存规章制度是单位管理和监督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管理,加强
监督,才能有效遏制公款私存行为,保障单位的利益和资产安全。
公款私存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资金管理,确保公司资金安全,防止公款私存现象发生,维护公司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全体员工以及与公司业务相关的第三方。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公款私存的概念、危害、处理措施以及相关责任,以保障公司财务健康运行。
第二章公款私存的定义及危害第四条公款私存是指公司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或非公司指定账户的行为。
第五条公款私存的危害包括:1.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公司利益;2. 导致公司资金流失,影响公司正常运营;3. 增加财务风险,可能引发法律纠纷;4. 影响公司声誉,损害企业形象。
第三章管理原则第六条公司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各部门不得私自设立账户,所有资金收支均需通过公司财务部门进行。
第七条严禁公款私存,各部门及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第八条公司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对公款私存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章预防措施第九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流程,确保资金安全。
第十条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资金收支进行审核,防止公款私存现象发生。
第十二条定期开展财务检查,对各部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查。
第五章处理措施第十三条对公款私存行为,一经查实,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1. 对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警告、降职、撤职等处分;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追回违规所得;3. 对情节严重者,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旨在加强公司资金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确保公司资金安全,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公款私存涉嫌犯罪该如何定性摘要:本文对在公款私存过程中出现的涉嫌犯罪行为应该如何定性进行了探讨,对所涉嫌犯罪行为究竟是构成挪用公款罪还是贪污罪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此类行为仅按挪用公款罪处罚不符合刑法基本原则,也可按贪污罪处理,对于同一犯罪故意而触犯二个犯罪行为可按牵连犯的原则处罚。
关键词:公款私存;挪用公款;贪污;牵连犯公款私存现象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因其往往是逃避监管而为的行为,极易导致贪污、挪用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对公款私存过程中出现的犯罪行为该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莫衷一是,甚至于在对同一件案件如何定性上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争议颇大,本文尝试着对此进行探讨。
一、公款私存的定义及其与私设“小金库”的区别:公款,是指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
何谓公款私存,目前学术界尚无权威、统一的定义。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8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
笔者认为:公款私存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
公款私存通常表现为二种形式:一种是帐内私存,是指虽然纳入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科目,但却未按规定存放资金。
如财务人员将收取的现金或单位的银行存款违规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同时在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上反映;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帐外私存,在单位法定会计帐簿、法定帐目外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
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如财务人员为了获取利息而将公款秘密私设单位账户存放,公款最终归还单位,利息据为已有。
在这种情况下,虽不是以个人名义存放资金,但实质上仍是公款私存,可视为公款私存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了进一步明确公款私存的含义,这里有必要将其与私设“小金库”行为进行简单区分:何谓“小金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第29号)第1条“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私设小金库,应是指在本单位财务会计帐外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资金的行为。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摘要:一、公款私存的概念与特点二、公款私存的纪律处分依据三、公款私存的查处与防范措施四、典型案例分析五、总结与建议正文:公款私存是指将公共款项存入个人账户,违反了公共财务管理规定,损害了公共利益。
近年来,公款私存现象在我国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仍有一些人顶风作案。
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公款私存的查处力度,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一、公款私存的概念与特点公款私存是指利用职务便利,将公共款项存入个人账户,私自占有和支配公款。
其主要特点如下:1.违法性:公款私存违反了公共财务管理规定,损害了公共利益。
2.隐蔽性:公款私存行为往往难以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3.关联性:公款私存通常与职务犯罪有关,如贪污、受贿等。
二、公款私存的纪律处分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公款私存的处分有以下依据:1.警告:对于情节较轻的公款私存行为,给予警告处分。
2.记过:对于情节较重的公款私存行为,给予记过处分。
3.记大过:对于情节严重的公款私存行为,给予记大过处分。
4.降级、撤职: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公款私存行为,给予降级、撤职处分。
5.开除:对于涉嫌犯罪的公款私存行为,依法开除党籍、公职。
三、公款私存的查处与防范措施1.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公共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流程,堵塞公款私存漏洞。
2.加强监督: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落实财务公开制度,让公款使用在阳光下运行。
3.加大查处力度:对涉嫌公款私存的线索要认真核查,依法给予纪律处分,形成震慑。
4.宣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防止公款私存行为的发生。
四、典型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查处了一批公款私存案件,如某地原市委书记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涉嫌贪污、受贿等犯罪。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公款私存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还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严惩不贷。
五、总结与建议公款私存是损害公共利益的不正之风,必须坚决查处。
财务管理制度公款私存
一、引言公款私存是指单位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或其他非法账户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财经法规和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单位的利益。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杜绝公款私存现象,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保障国家、集体和单位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流失;2. 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查处违规行为;3. 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涉及资金管理的人员,包括财务人员、出纳、审批人员等。
四、处理办法1. 发现公款私存行为,立即予以制止,并报告单位领导;2. 对涉及公款私存的人员,进行以下处理:(1)责令其立即停止公款私存行为,将公款归还原单位账户;(2)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3)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3. 对公款私存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等;4. 对单位内部公款私存问题,进行以下处理:(1)责令单位进行全面整改,规范资金管理;(2)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3)对公款私存问题频发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五、预防措施1. 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2. 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规范资金使用;3. 加强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4.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漏洞;5. 定期开展财务检查,确保资金安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我们旨在强化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防止公款私存现象的发生,确保国家、集体和单位资金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同时,也提醒全体员工,要时刻保持警惕,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共同维护单位良好的财务环境。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
公款私存违反什么纪律***:根据市纪委、财政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公款私存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根据文件要求的查纠范围,对照公款私存的表现形式,对本单位公款存放情况开展自查自纠,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接到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学习传达,会议要求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入手,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和法纪法规意识,不断筑牢思想防线。
会议成立了自查自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二、认真落实、扎实开展根据文件要求的查纠范围,对照公款私存的表现形式,我局工作领导小组对单位所有账户进行全面梳理,对局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账簿进行详细核查,着重检查是否存在单位资金存入个人账户的情况,是否存在“小金库”资金存储形式,是否按照规定存放资金等情况,确保公款私存自查自纠工作取得实效。
三、落实责任、确保长效我局将以本次公款私存自查自纠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同时加强对单位一把手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财经纪律教育,定期对单位账户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切实建立健全杜绝公款私存长效机制。
经过认真自查,我局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不存在公款私存的现象,没有私设小金库,也没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
***2020年8月15日14、公款私存●常见表现形式1、将公款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或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2、将单位资金转入个人储蓄帐户;3、其他公款私存的行为。
●定性依据1、1988年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银发[1988]288号《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2、1997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银发[1997]339号《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四、严格禁止公款私存3、2003年12月27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私用公款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正文:一、引言私用公款,即个人擅自使用单位或公共财物,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在我国,私用公款行为被法律明文禁止,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从私用公款的法律后果入手,分析其性质、处罚标准及警示意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私用公款的法律性质私用公款属于贪污贿赂犯罪的一种,具有以下法律性质:1. 犯罪性质:私用公款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
2. 违法性质:私用公款违反了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扰乱了公共秩序。
3. 严重性:私用公款数额较大、情节恶劣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私用公款的法律后果1. 行政责任私用公款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能会受到以下行政处分:(1)警告:对私用公款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行为,给予警告处分。
(2)记过:对私用公款数额较大、情节较重的行为,给予记过处分。
(3)降级:对私用公款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行为,给予降级处分。
(4)撤职:对私用公款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给予撤职处分。
2. 刑事责任私用公款数额较大、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私用公款罪的处罚如下:(1)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没收财产;(2)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3)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4)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四、私用公款的警示意义1. 强化法治观念:私用公款的法律后果警示人们,必须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共财产权益。
2. 强化廉洁自律:私用公款的行为违反了廉洁自律原则,警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严守纪律,做到清正廉洁。
3. 强化责任担当:私用公款的行为损害了公共利益,警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好职责。
4. 强化制度建设:私用公款的法律后果提示,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预防私用公款行为的发生。
公款私存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公款私存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财政纪律,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公共资源,破坏了国家财政秩序。
本案例将以一起典型的公款私存案件为例,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案例简介:某市文化局财务人员李某,在担任财务岗位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的一笔公款100万元私自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
李某以个人名义购买了理财产品,并将收益用于个人消费。
经审计发现,李某公款私存行为已持续两年,涉及金额达200万元。
二、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市文化局接到举报后,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李某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调查组调取了李某的银行账户流水、理财产品合同等相关证据。
2. 立案侦查:根据调查结果,市文化局认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决定将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 司法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的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4. 追缴赃款:法院判决李某退赔公款200万元,扣除已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李某需退赔公款15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的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李某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2. 犯罪构成要件:李某的行为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首先,李某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其次,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再次,李某将公款用于个人消费,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最后,李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损害了国家利益。
3. 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的
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的处罚流程图企业和个人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以及政府承贷或者担保的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企业和个人不缴或者少缴财政收入的处罚流程图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投诉人虚假、恶意投诉的处罚流程图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招标投标信息中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公告的信息不真实有虚假或欺诈内容的处罚流程图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未按规定公告政府采购信息的处罚流程图评标委员会成员或者与评标活动有关的工作人员收受不正当利益,泄露有关情况的处罚流程图评标委员会成员不正当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中标供应商中标后不签订合同,拒绝履行合同义务,转让或违规分包中标项目的处罚流程图政府采购供应商违法行为的处罚流程图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伪造、变造采购文件的处罚流程图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与供应商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恶意串通,获取不正当利益,提供虚假情况,开标前泄露影响公平竞争招投标情况的处罚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政府采购违法行为的处罚他人员未按规定编制、报送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的处罚流程图他人员未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处罚流程图他人员未按规定列支成本费用、公积金,截留、隐瞒、侵占企业收入,分配利润,处理国有资源,清偿职工债务的处罚流程图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罚流程图企业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罚流程图企业财务会计随意改变会计要素,未按规定编制会计报告、清查资产和不实提供有关情况的处罚流程图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填写会计凭证、保管会计资料的处罚流程图印刷企业违反规定印制财政票据,印刷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印制和使用财政票据的处罚流程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按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或者违法干预所出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罚流程图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未按照规定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的处罚流程图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损失的处罚流程图对企业国有资产损失负有责任受到撤职以上纪律处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及造成企业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或者被判处刑罚的处罚流程图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流程图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流程图农业保险保费资金补贴流程图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资金补贴流程图。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公款私存纪律处分依据
摘要:
1.公款私存的定义和相关规定
2.公款私存的纪律处分依据
3.公款私存的具体处分措施
4.对公款私存行为的预防建议
正文:
公款私存,顾名思义,是指将公款存入个人账户。
在我国,公款私存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行为,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还可能触犯刑法。
因此,对于公款私存的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一、公款私存的定义和相关规定
公款私存,是指将本应存入单位账户的资金,存入个人账户。
这种行为违反了财经纪律,侵害了公共财产权益。
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公款私存有明确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
二、公款私存的纪律处分依据
对于公款私存行为,纪律处分的依据主要包括: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
根据这些规定,公款私存行为属于违反财经纪律,应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公款私存的具体处分措施
对于公款私存行为,处分措施主要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党籍等。
具体采取哪种处分措施,要根据公款私存的情节轻重、影响
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对公款私存行为的预防建议
为防止公款私存行为的发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公款存放的合规性。
2.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财经纪律意识,使其明确公款私存的风险和后果。
3.加大对公款私存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肃处理,形成震慑作用。
总之,公款私存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公转私限额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资金管理,加强公款私存行为的监督,确保公司资金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等。
第三条本规定的目的是:1. 保障公司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2. 防范和打击公款私存等违规行为;3. 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第二章公转私限额管理原则第四条公转私限额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原则:所有公转私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2. 安全性原则:确保公司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流失。
3. 效益性原则: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透明性原则:公转私行为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三章公转私限额管理范围第五条公转私限额管理范围包括:1. 公司员工个人账户的资金转入;2. 公司员工个人账户的资金提取;3. 公司员工个人账户的资金划转;4. 公司员工个人账户的资金支付。
第四章公转私限额管理流程第六条公转私限额管理流程如下:1. 申请审批:员工因个人原因需要从公司账户转入资金时,应向财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转入原因、金额、账户信息等。
2. 审批权限:财务部门对员工的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规定,并按照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审批权限如下:- 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 金额在1000元(含)至5000元的,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报总经理批准;- 金额在5000元(含)以上的,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并报董事会批准。
3. 资金划转:审批通过后,财务部门将资金划转至员工个人账户。
4. 监督核查:财务部门定期对公转私行为进行监督核查,确保资金安全。
第五章公转私限额管理措施第七条为加强公转私限额管理,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审批制度:明确公转私审批权限和流程,确保审批过程规范、透明。
2. 设立专项账户:设立专门用于公转私的账户,便于管理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款私存的处罚规定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8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
公款私存的法律解释为“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
1、《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九的规定,对“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的”行为,应“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公款私存的行为规定了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的行政处罚。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也作了类似规定。
2、2005年2月1日起起施行的《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对公款私存的行为,采取双罚制,即同时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第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
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3、对于共产党员,还应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党纪处分,该条例第一百二十三条对于公款私存行为规定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