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阁刻书考

合集下载

海源阁抄书考略

海源阁抄书考略

文献学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年第4期海源阁抄书考略丁延峰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我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搜罗宏富,为世所称。

海源阁杨氏还勤于抄书。

所抄存世者有十四种,杨氏抄书特点有抄缺补亡、影摹存真、罕秘传世、家著不泯等。

[关键词] 海源阁 抄书[中图分类号] G256.22 [文献标识码] A 抄书一事,古代藏书家之同好也。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为我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藏书达四千余种,十七万余卷,可谓搜罗宏富,为世所称;杨氏又刻印书籍四十余种,[1]于清季私家刻书中位列中上;然杨氏不惟藏刻,对于抄书,亦甚勤奋。

经笔者爬梳整理,所抄共十六种,存世者有十四种,以集部为主,计经部一种,史部四种,子部一种,集部八种。

佚去两种分别为《宋元本书目》和《金石书画目录》。

海源阁遗书散佚严重,所抄书亦必然失散不少,故这个数字定不是最终数字。

兹将现存十四种叙录考析于下。

1 《古韵分部谐声》不分卷4册(藏鲁图)(清)杨以增撰,杨氏海源阁抄本。

19.3×13.5c m ,9行,行字不一,红格,四周双边,白口,单红鱼尾,版心下题:海源阁。

2 《历科甲第录》不分卷4册(藏鲁图)不著辑者,杨氏海源阁抄本。

19.8×13.2c m ,9行20字,红格,四周双边,白口,单红鱼尾,版心下题:海源阁。

所辑自道光壬午(公元1822年)恩科至丁未科(公元1847年),从所录科第至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可知,此书当抄在是年之后。

3 《先都御史公奏疏》36卷36册(存21卷21册)(藏鲁图)(清)杨以增撰,(清)杨绍和辑,杨氏海源阁抄本。

18.8×11c m ,6行20字,红格,四周双边,每格一字,注文每格两字,白口,单红鱼尾,版心上题朱字:先都御史公奏疏。

目录后杨绍和序。

4 《海源阁书目》不分卷6册(藏鲁图)(清)杨绍和、杨保彝撰,杨氏海源阁抄本。

16.9×11.5c m ,8行,字数不一,红格,四周双边,白口,版心上题“海源阁书目”。

近代聊城杨氏海源阁刻书、钞书与藏书印续考

近代聊城杨氏海源阁刻书、钞书与藏书印续考
册 府 说 苑
山东图 书馆 学刊 2 1 第 5期 0 2年
近 代 聊 城 杨 氏海 源 阁刻 书 、 钞 书 与 藏 书 印续 考
骆 伟
( 中山大学资讯 管理 学 院, 东广 州 50 7 ) 广 12 5
[ 中图分类 号] G 5 26 [ 文献标识码 ] A
山左杨 氏海 源 阁 , 我 国近代 四大藏 书楼 之一 , 为 历 经百 年 五代 传 承 , 虽 人 去 楼 空 , 留 下 阁楼 旧 现 只 址 , 它失 散 的大量 典 籍 仍 主 要 为 海 峡 两 岸 大 型 图 但 书馆所 收藏 。同 时 , 氏几 代 , 精 竭 虑 地 搜 集 、 杨 殚 遴
主讲济宁渔山书院 , 济宁直隶州志》 兼《 总纂。而杨
以增 则 在河 南开 归 陈许 道 任 内 , 为道 光 二 十二 年 时 (82 , 许 为他 刻桂 馥《 文 解 字义 证 》 14 )邀 说 。后杨 又 去信 说 : 弟 与 吾 史 虽 未 谋 面 , “ 自觉 同心 , 希 照 粒 统
种 原 因 , 书 只刻 了前少 部 而 中止 , 人们 留下 几分 两 给
刻 书是 一项 留名 千 古 而 又 繁琐 的工 作 , 了具 除 备一定财力外 , 还需有人遴选待刊的底本 , 经过校勘
惋 惜和 遗憾 。咸 丰 五年 (8 5 初 , 瀚 应浙 江学 政 15 ) 许 吴 式芬 邀请 , 赴 杭 州途 中 , 过 清 江浦 , 于会 见 在 路 终
有时问和精力顾及刻书事宜。因此 , 他们需要物色
合 适 的人 选去 做 , 后 找到 了两 位学 者 , 先 他们 是 :
许瀚 (7 7—1 6 ) 字 印林 , 字元 翰 , 19 86 , 一 山东 日

《海源阁书目五种》序

《海源阁书目五种》序




其 余 四 种 均 为简


海源阁书

为 普通

其余四 种

均为 宋元秘本 书 目 书 目 非编 于


杨 氏 藏 书 号称 数
必 须 合 而 观之 卷数


十万卷

宋存书 室

四经 四 史 之斋
向 为人所艳 称






方 能 窥其 全 豹 数

即 以 四 种 宋 元秘 本 书

而言

其 中 详略 各 异

虽 肖肇


至堂
以增

勰卿

绍和

继之

凤阿


保彝
又继
迄于 敬夫
阅 时 四世

时 间 亦 长达 百 年 以 上


然 终 因 地 方 不清
人 谋不 臧

寻致 宋 元 孤
本 秘笈 散 落人 间 铜 剑楼


发 而 不 可 收拾
酿 成我 国 近 代 藏 书 史 上 之 最 大 惨 剧

较 之 常 熟 瞿 氏 铁琴

著录书 名
册数


版本

亦偶有 不 同
倘能 相互参 阅

劭基

以 及 门 之雅

曾登阁


而江 建霞

随汪 柳 门



使


按使 所经

海源阁抄书考略

海源阁抄书考略

不是最终数 字 。兹将现存 十 四种叙 录考析于下 。
c 8 , m, 行 字数不一 , 红格 , 四周 双边 , l单鱼尾, 白E, 1 《 古韵分部谐声》 不分卷 4册( 藏鲁图)
( ) 以增 撰 , 氏海 源 阁抄 本 。 l . 清 杨 杨 9 3×1 . 35 上 题 “ 石 书 画 目”, 金 下记 页 数 , 下 题 “ 源 阁” 次 海 。
( 藏鲁 图 ) ‘
7 《 北堂书钞》 6 卷 2 册 ( 10 0 藏鲁 图)
( ) 唐 虞世 南 纂 , 氏海 源 阁 抄本 。2 . 杨 2 4×1. 55
( ) 以增 撰 , 清 ) 清 杨 ( 杨 和辑 , 氏 海 源 阁抄 杨 本 。l. 88×1e 6行 2 lm, O字 , 格 , 红 四周 双边 , 格 每
经部一种 , 史部 四种 , 子部一 种 , 集部 八种 。佚去两 种
( 杨 绍 和 、 保 彝 撰 , 氏 海 源 阁 抄 本。 清) 杨 杨
1. 6 9×1 . e 8行 , 1 5 m, 字数 不 一 , 格 , 红 四周 双 边 , 白 口, 版心上 题 “ 海源 阁书 目” 。每卷 卷 端钤 满 汉 对 照
维普资讯
文 献 学
山 东图书 馆季 刊 2 0 0 6年 第 4期
海 源 阁 抄 书 考 略
丁 延 峰
( 京 大 学 中文 系 , 苏 南 京 20 9 ) 南 江 10 3
【 摘 要 】 山东聊城海源阁为我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 , 搜罗宏富 , 为世所称 。海源阁杨 氏还勤 于抄书。所抄存世 者有十

c 1 m, 0行 2 l字, 红格 , 四周 双边 , E, 红鱼尾。 白 l单

山东博物馆藏海源阁善本藏书略说

山东博物馆藏海源阁善本藏书略说

山东博物馆藏海源阁善本藏书略说山东博物馆古籍藏量丰富,善本比例较高,包括唐代敦煌写经、宋元珍本、明清抄稿本等珍稀藏品,仅入选《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就达503部。

近年来,又有20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全国博物馆界名列前茅。

馆内还有一特色收藏,即“海源阁”旧藏善本古籍。

聊城“海源阁”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自道光年间建立以来,历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三代百余年苦心经营,其藏书时间之久、规模之大,质量之精,在当时北方藏书楼中首屈一指。

海源阁藏书四千六百余部,仅宋元刻本和名家抄校本就达七百余部。

然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源阁几经兵燹,其藏书被焚、被掠、被毁极其严重,十余年间,杨氏“海源阁”遭到书散阁毁的悲惨命运。

1930年,时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的王献唐先生在调查“海源阁”之情形后写成《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之过去现在》一文,对海源阁藏书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呼吁有志之士积极抢救海源阁散出之书。

几经波折,如今海源阁散出之藏书多收于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和山东博物馆等公家单位。

馆藏海源阁藏书多为善本,宋元佳椠、名家抄校本无所不包。

这些珍贵藏品多为王献唐先生经手购藏,另有一部分来源于山东籍藏书家王贡忱、赵东甫等爱国人士的捐赠。

馆藏海源阁善本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宋元佳椠珍本荟萃杨绍和云:“书以最古者为可贵”。

雕版印刷术始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明清。

海源阁收书尤重宋元刻本,历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三代,共收宋元佳椠二百余部,并专辟“宋存书室”珍藏这些善本。

收入馆藏的宋刻本有《韦苏州集》,元刻本有元大德九年太平路儒学刻本《汉书》、元至元六年益友书堂刻《范德机诗集》、元刻本《吕氏春秋》等。

这些宋元善本一入藏就成为馆藏珍品。

《韦苏州集》,原为十卷,现存卷一至卷四,二册,为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集。

书原为蝴蝶装,后重装为线装。

原书高20.7、宽15.9厘米,框高16.5、宽12.7厘米。

海源阁宋本“四经四史”叙录

海源阁宋本“四经四史”叙录

海源阁宋本 四经四史 叙录杨氏海源阁以其收藏宏富精善而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又因收藏宋元佳椠极多而有 南瞿北杨 之誉㊂在海源阁所藏二百多种宋元善本中,最为令人称道的是 四经四史 ㊂海源阁第二世主人杨绍和于‘楹书隅录“卷二宋蔡琪家塾刻本‘汉书“题云: 昔王弇州‘跋“自藏‘汉书“云: 余生平所购‘周易“㊁‘礼经“㊁‘毛诗“㊁‘左传“㊁‘史记“㊁‘三国志“㊁‘唐书“之类,过二千余卷,皆宋本精绝㊂最后班㊁范二‘汉书“尤为诸本之冠,桑皮纸,匀洁如玉,四旁宽广,字大者如钱,绝有欧㊁柳笔法,细书丝发肤致,墨色清纯,奚潘流沈㊂盖自真宗朝刻之秘阁,特赐两府,而其人亦自宝惜,四百年而手若未触者㊂ 今证之此本,正无毫发异,重规叠矩,洵足熴耀前辉㊂而‘周易“㊁‘礼经“㊁‘毛诗“㊁‘左传“㊁‘史记“㊁‘后汉书“㊁‘三国志“之属,余斋亦皆有宋本,卷且过之,琅環之福为何如乎? 可见能够藏有如此之多的精善之本,亦令杨氏足以称傲㊂杨绍和又于‘隅录“卷二宋本‘后汉书“题云: 以四经四史斋所藏者为甲观㊂杨氏是将其以自己藏书中的最佳者视之的㊂杨氏还以专室 四经四史斋 藏弆之,并刻有 四经四史之斋 白文长方印㊁ 古东郡四经四史斋 朱文方印两印以示纪念㊂学者㊁藏书家对此亦有过高度评价,如傅增湘在‘海源阁藏书纪略“中云: 综名家论定观之,是海源阁藏书为海内之甲观,而四经四史又海源阁中之甲观矣㊂ 董康云: 四经四史,卓然为诸藏书家冠冕㊂①叶昌炽云: 四经四史同一斋,望洋向若叹无涯㊂ ②所以 四经四史不仅是海源阁藏书中最为精善之本,也是诸多藏书家藏书之翘楚㊂ 四经四史 共有宋本十三种(其中一种为明本,杨氏误为宋本)这些善本至今有不少已为孤本,设非杨氏几代人刻意搜求,或许早已永失人间㊂为对海源阁所藏最为精华之善本有一个大概了解,笔者借对海源阁作专题研究之际,将其叙录于兹,并祈方家指正㊂1.‘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存十一卷)‘图谱“一卷 (汉)毛苌传,(汉)郑玄笺,(唐)陆德明释文㊂宋刻本㊂(清)陈鳣跋㊂‘隅录“卷一著录㊂ 四经四史 之郑笺‘毛诗“之一㊂半页十行十八字(以下均为半页),小字双行二十四字,细黑口,左右双边,双鱼尾,耳记篇名㊂杨氏购得该书时为全帙,咸丰十一年遭乱时,第十二卷以下皆焚失㊂原本卷末有陈鳣跋和吴骞跋,亦不存㊂其后杨氏从别下斋刻本‘经籍跋文“中复补陈跋于卷尾,而吴跋则莫由补焉㊂关于此书的版本面貌,陈鳣‘跋“颇详: 首题: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卷第一;次低二格题:唐国子监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释文附;又次顶格: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又次低一格:夹注释文;后接:‘毛诗㊃国风“,夹注释文;接:郑氏‘笺“,加注释文;次提行:关雎,后妃之德也㊂每叶二十行十八字㊂凡重言㊁重意㊁互注俱用规识㊂凡‘释文“与‘传“㊁‘笺“相连,不加识别,与家藏宋本‘尚书“体例略同 ‘经义考“载有宋刻‘纂图互注毛诗“,当即此本㊂惟彼前有‘毛诗举要“45/海源阁研究论集①②(清)董康:‘楹书隅录“跋,‘楹书隅录“卷末,宣统二年董康补刻本㊂(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㊃杨端勤以增“,‘藏书纪事诗附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27页㊂二十五图,此但存‘毛诗图谱“,并不知何人所刻㊂宋时各经㊁诸子,皆有重言重意,盖经生帖括之书㊂此本刻画工整,纸墨精良,且源于监本,斯为可贵㊂审其避讳,慎字缺笔,敦字则否,殆是孝宗时刻者㊂因校对素所肄业之本㊂经文 ‘传“㊁‘笺“之足证今本之误处尤多㊂此本避讳极谨,凡遇玄㊁匡㊁贞㊁慎等字皆缺末笔,而敦字则不避㊂南宋孝宗赵眘之 眘 之异体字为 慎 ,避 慎 字,而光宗赵惇之讳字 敦 不避,说明此书当刻于孝宗一朝㊂谓 监本 者,指南北宋国子监刻本,但有的是经国子监校勘后让地方开雕,或地方雕版后又版运国子监,由国子监再印,均称监本㊂因而,书中带有 监本 字样的并非都是国子监所刻,或许是地方刻本,如此本即是㊂李致忠云:纸墨字迹㊁版式风貌,似都出自闽建㊂ ①杨绍和题云 字画流美,纸墨亦佳,信为锓本之精者 (‘隅录“卷一)㊂此本原为陈鳣藏,后归汪士钟,钤有 仲鱼图像 ㊁ 三十五峰园主人 诸印,汪氏书散出,归海源阁㊂1939年2月,杨敬夫以七百元售于周叔弢㊂今藏国家图书馆㊂国图还藏有另一‘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图谱“一卷全本㊂该本与海源阁藏本有密切关系,原为士礼居故物,黄丕烈跋,劳健跋,周叔弢跋㊂荛翁于嘉庆十五年秋‘跋“云: 内原缺第五至第七,计三卷㊂ 今岁夏初,五柳主人从都中归,携有全部宋刻,行款正同,谓可借以影抄补全,无如已许售海宁陈仲鱼,遂转向仲鱼借之,以了此愿㊂荛翁所借陈仲鱼本其实就是海源阁藏本㊂嘉庆十五年夏,北京琉璃厂陶五柳从都中携此本归吴郡,并售于陈鳣㊂因是本行款与黄本同,故黄丕烈倩人影宋抄补所缺卷五㊁卷六㊁卷七㊂黄本后来亦归周叔55海源阁宋本 四经四史 叙录/①李致忠:‘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叙录,‘宋版书叙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4年版,第84页㊂。

《三家诗考》

《三家诗考》

《韩鲁齐三家诗考》(元刻本)秦燔诗书后,官方禁止民间私藏典籍。

数年后,项羽引兵咸阳,“焚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典籍文化遭此大厄,可谓损失惨重。

汉兴,官府除挟书之令并派人整理搜求先秦典籍,准许私人传授古学,一些先秦典籍如《诗经》等因此得以逐步整理。

《诗经》由于搜集者和传授者的时间和地域不同,传本和解释也不同,汉代解《诗》者,最早有齐、鲁、韩三家,其传本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所书,称今文三家诗,文景时就已立为学官,设博士,盛行于西汉。

据说孔子门人子夏传《诗》,四传或五传而传给鲁人毛亨,这就是大毛公,大毛公传给赵人毛苌,就是小毛公。

河间献王好《诗》,以小毛公为博士,但是未立于中央学官。

《毛诗》,文字为籀文,即篆文,称为“古文”,在民间广泛传布。

到了东汉,大儒卫宏、郑众、贾逢、马融等都传《毛诗》;东汉晚年,郑玄作了《毛诗笺》和《诗谱》,于是《毛诗》盛而三家渐衰。

《毛诗》所以取胜的原因:一是《毛诗》建立了《诗》的“正”、“变”理论,“正风”和“正雅”都是盛时之诗,“变风”和“变雅”都是衰世之诗,这么显得整齐而有系统,二是《毛诗》标“兴义”,提出完整的“六义”(风、赋、比、兴、雅、颂)的理论。

这两点显然胜过三家。

更重要的则是整个经学的变化。

到东汉后期,今文学衰而古文学盛,《诗径》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还应了解,在汉代,《诗经》并未被看作文学作品来研究,而是作为经学来研究。

此《韩鲁齐三家诗考》六卷。

宋王应麟撰,元泰定四年刘君佐翠岩精舍刻本。

框高十九.二厘米,宽十二.七厘米。

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

卷首为:元延祐甲寅(1314)胡一桂序,次三家诗传授图,韩鲁齐三家诗考目录,卷一至六。

此本刻于何时何地,书内已无直接证据,但从胡一桂作序之延祐元年看,其付梓时间大概离此不会太远。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与此本相同本(卷首多:景定五年翁伯学序,王应麟序),杨氏海源阁《楹书隅录》卷一著录,谓“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二字,元刻元印,楮墨绝佳”,“此本六卷,犹是王氏旧第”,“卷前有‘泰定丁卯仲冬翠岩精舍新刊’木记,即此本也。

新发现俄藏海源阁旧藏宋本《淮南子》考论

新发现俄藏海源阁旧藏宋本《淮南子》考论

新发现俄藏海源阁旧藏宋本《淮南子》考论
吴彩玉
【期刊名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6)2
【摘要】海源阁本旧藏宋版《淮南子》现存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其上钤印累累,今根据印章推断出此宋本《淮南子》的递藏源流。

现今流传的《四部丛刊》本《淮南子》实际上源于海源阁宋本,自《四部丛刊》本《淮南子》出版后,刘履芬影钞本即成为研究《淮南子》的主要参考宋本。

但毕竟不是原本,其中多有谬误。

现将海源阁本与《四部丛刊》本《淮南子》比勘,发现《四部丛刊》本存在误字和补写现象,海源阁本为校勘今本《淮南子》提供了不少异文,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

【总页数】7页(P34-40)
【作者】吴彩玉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34.4
【相关文献】
1.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海源阁遗书考述
2.海源阁藏《兰台轨范》考略
3.海源阁藏《东垣先生试效方》考略
4.海源阁藏黄丕烈跋姚舆校明刻《前汉书》一百卷新发现
5.海源阁旧藏校宋本《管子》述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的几个问题

关于《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的几个问题

关于‘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的几个问题海源阁藏书自第二世主人杨绍和开始对其藏书进行整理爬梳,后又由子杨保彝补辑,先后成善本书目和普本书目五种㊂但这些书目自著成后大都沉埋于世㊂书目的创编过程㊁目内书著录情况等更不为人所知,尤其是其目内外书的现在的递藏存逸情况,近人的研究成果中并不见排梳整理㊂自20世纪80年代末,由著名目录版本学家王绍曾率领弟子耗近十年,对杨氏所著五种书目进行了全面整理,撰成皇皇巨著‘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下省称‘五种“,齐鲁书社2002年版),从而使海源阁藏书尤其是对杨氏藏书目录的研究更上了一个台阶㊂王先生的研究成果众多,如详考海源阁书目的编藏原委,对其中三种进行补遗,清理并完善了海源阁藏书的书目体系;摸清了海源阁藏书的家底,对见于书目记载的每一种书的存逸及授受源流进行了细致的考辨;广泛收录近代藏书家和版本学家有关海源阁遗书的题跋,充分反映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纠正杨氏原书目的失误,等等㊂①可以说,这是近百年来对海源阁藏书文化研究尤其是书目整理方面的最主要成果,惠嘉士林,功不可没㊂但由于这项工程错综浩繁,挂万漏一在所难免㊂笔者亦治目录版本之学,且尤钟海源阁藏书①参见杨锦先‘完善海源阁的书目体系重现杨氏五代庋藏之盛 读王绍曾先生整理的<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年第4期㊂文化,故因专题研究所涉,发现一二问题可作商榷,特迻录于此,俾今后再版时不无参考,并祈方家指正㊂一 题记批注问题‘五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广泛收录近代藏书家和版本学家有关海源阁遗书的题跋批注,充分反映相关的研究成果㊂ 将近人诸家题记批注逐一迻录于原有题跋之后,以期与原有题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㊂初步统计,凡迻录近人题记批注四百五十二则㊂凡‘隅录“及‘续编“未收之书而有诸家题记者一百一十三种,二千七百二十三卷 迻录近人题记批注凡一百三十六则㊂凡‘隅录“著录之书而有近人题跋者,咸加迻录;近人题跋有出于‘隅录“之外者,则辑为‘补遗“ ①‘五种“所迻录近人题跋者有周叔弢㊁傅增湘㊁王文进㊁李盛铎㊁刘少山㊁莫伯骥㊁王献唐等数人㊂由于海源阁所散遗书皆为宋元佳椠,藏书家往往积极争购,一书为数人递藏,或一人收藏数种,或一书为书估割裂成几部分并分为数名藏书家所携,故其所题跋语批注极多,亦极分散㊂因而这些跋语批注搜罗起来难度颇大,尽管‘五种“穷搜博辑,但仍然有所脱漏㊂如‘楹书隅录“卷一宋本‘周易本义“ 补 云: 此本散出后周叔弢曾经眼,去向不明㊂下引弢翁题识一篇,实际上,此书雷梦水亦曾经眼,其‘古书经眼录“经部首篇即著录此书,并有百五十余字的题解,然雷氏题识脱漏㊂为阐明就此脱漏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今以傅增湘为例具体说明之㊂903关于‘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的几个问题/①王绍曾:‘<楹书隅录>整理补订缘起“,‘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0㊁13页㊂(一)迻录傅氏题记批注有脱漏王先生于‘五种㊃周叔弢与海源阁遗书“中云: 在近现代藏书家和版本学家中,见到海源阁书最多而有题记的,首推傅沅叔㊂‘藏园群书经眼录“著录了六十七种 在‘五种㊃后记“中又云: 海源阁散入市肆者,复得从文禄堂㊁藻玉堂㊁文友堂等书肆送阅,连同天津盐业银行库房所见㊁为‘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者,共计六十七种,其中六种经校勘后另有跋文,具载‘藏园群书题记“㊂此六十七种 藏园自藏七种,转归北图者四种㊂ 但据查阅核对,‘藏园群书经眼录“有题记批注者共一百零二种,‘楹书隅录“㊁‘隅录续编“和‘补遗“实际迻录‘经眼录“题记批注九十七种,脱去五种;‘海源阁藏书纪略“尚有傅氏经眼者二十九种,为‘五种“脱漏批注者二十五种,其中为‘经眼录“所不载者十种;‘藏园群书题记“另有跋文者十一种(书目与‘经眼录“同),故傅增湘实际经眼海源阁遗书并加题记批注者应为一百一十二种,篇数一百二十三篇(其中在著录他书时附注海源阁遗书者四种四篇)㊂‘五种“共脱漏傅氏题记批注三十种㊂另傅氏自藏九种而非七种,转归北图者五种而非四种㊂①脱漏‘藏园群书经眼录“中题记批注五种分别为:旧抄本‘说文解字通释“三十八卷,影抄宋本‘石林奏议“十五卷,宋本‘丽泽论说集录“十卷,旧抄本‘孙烛湖集“二十卷,宋本‘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一百九十七卷㊂其中‘丽泽论说集录“有 东郡宋存书室珍藏 之印㊁‘孙烛湖集“有 瀛海仙班 之印,此两书杨氏所编五种书目及王先生‘补遗“三种均失载㊂脱漏013/海源阁研究论集①王先生于‘五种㊃后记“中又言傅氏收藏八种,转归北图四种,并列细目,见‘五种“第1414页,经核对,所脱漏傅氏收藏一种为清初抄本‘周翰林近光集“三卷‘扈从诗“一卷,脱漏转归北图一种亦为此种,‘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㊂。

海源阁及海源阁写本书目两种

海源阁及海源阁写本书目两种
书 印章 , 及 当年 黑 白照片 , 其 中一张 照片 正是 海源 阁
保守其孑遗 , 聊城杨氏海源阁收拾余烬” 。
海源阁藏书主要聚集 于杨 以增 、 杨绍和父子时 期, 但追溯前源 , 自杨以增之父杨兆煜时期已经开始
藏 书 。杨 兆 煜 ( 1 7 6 8—1 8 3 8 ) , 字炳南, 嘉 庆 三 年
上, 当时海 源阁楼 上楼 下各 为三 楹 , 楼 下供 奉杨 氏列
袒列宗 , 楼 上 存 放 所 积 善本 。杨 氏 堂 号 尚有 “ 四 经
四史之 斋” 及“ 宋存 书室” ,然 此 二 斋 仅 为 堂号 , 并
藏书 目》 , 光绪十四年( 1 8 8 8 ) 刊于师许室 , 著录珍籍 三百六十余种, 仅记书名 、 版本及卷册 , 无有解题 , 后 与 其所 编《 丰顺 丁氏持静 斋 书 目》 《 铁 琴 铜 剑楼 藏 宋 元本书目》 合称《 江刻 书 目三种》 , 江刻三种书 目皆 为 手书 上版 , 但 仅 海 源 阁书 目为江 标 手 书 。第 四部 与 第五 部书 目皆杨 保彝撰 , 分别 为 《 海 源 阁藏 书 目》 及《 海源 阁宋元 秘本 书 目》 。 杨保 彝撰 写两 部 书 目时 为宣 统 元 年 ( 1 9 0 9 ) , 其 时 五十七 岁 , 次 年 即 归 道 山 。《 聊城县志》 有《 杨 保 彝传 》, 称其 : “ 无子 , 择 族 子 嗣 。病 革 时 , 以祖 父所 遗海源阁宋明板书及古字画金石 , 禀官立案 , 永作家
源阁 。道 光 二十 年 ( 1 8 4 0 ) , 杨 以增 亲 自题 匾悬 于 楼
撰有《 续录》 四卷 。此 目有 光 绪 十 九 ( 1 8 9 3 ) 年 杨 氏 家刻本 , 刊行 后 十余 年 , 书 版 竟然 散 落 于 市 , 被 董 康

海源阁杨氏著述考

海源阁杨氏著述考

作者: 丁延峰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文献
页码: 57-68页
主题词: 海源阁;著述;学术著作;学术观点;典章制度;实事求是;藏书楼;杨以增;“理”;“礼”
摘要:有清末年,山东聊城海源阁藏书楼,广聚南北佳椠,藏书达数十万卷,不仅数量多,且重宋元善本,享誉海内外,世称“南瞿北杨”。

但海源阁几代主人不惟收藏,在搜罗之馀,勤于笔耕,故又著述甚丰。

杨以增同年友梅曾亮曾日:“(以增)名物、象数、音声、训诂亦勤恳研究。

陆立夫(建瀛)尝语予日:吾向以至堂好蓄书,今乃知其得一书必阅一书也。

”以增治学成绩卓然,著有多种学术著作,且有卓见。

在《礼理篇书后》一文中他系统阐述了自己对清中叶关于“礼”与“理”之争的学术观点,从而“息群儒之聚讼”(高行信《志学箴题识》);在《海源阁藏书记》中提出了有关治学的“海源”学说,影响颇钜;他在与友人的通信及一些题跋中多次表明治“经”的理论,如“读经而不由郑学,犹欲入室而不由门户也。

”(《六艺堂诗礼七编叙》)“学先识字,循轨辙于汝南,教重传经,溯渊源于高密。

”(《杨至堂致许印林八通书》之一)洵为不刊之论。

在《志学箴》中说道:“非汉唐则典章制度莫详,故注疏为尚;非程朱则世道人心莫挽,故践履为先。

其于学之实事求是一也。

”又道:“程朱由践履入,陆王由觉悟入,所由异,求己同也。

步趋程朱自无流弊,攻击陆王,吾无取焉。

”亦为精辟之见。

海源阁藏《兰台轨范》考略

海源阁藏《兰台轨范》考略
藏 家概 况
善本 ” p 龋 。 《 山东省 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 目》 将其著 录于子部 医家类 方论之 中 , 而《 中国中医古籍 总 目》 未著录山东省图书馆藏有此本 。 该 本 一 函四册 , 共 八 卷 。正 文 每半 叶 9 行, 行2 2
字, 注文 双行小 字 , 有栏 , 板框 1 3 . 1 ×1 7 . 8 e r n , 上下 单 边, 左 右 双边 , 版心 白 口 , 单 黑 鱼尾 。鱼尾 上刻 书 名 “ 兰 台轨 范 ” 及 篇名 , 版 心 下刻 卷 次及 页码 。文 中有
蒋宗海( 生卒年不详) , 字春岩 , 一字星岩 , 号春 农, 一号青农 、 冬民 , 晚号归求老人 , 学者称其“ 春农 先生 ” , 丹徒 ( 今江苏镇 江 ) 人。喜藏古籍 , 擅于鉴
4 唐- 苏
敬. 新修 本草[ MI 合肥: 安徽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1 9 8 1 : 2 5 9 .
台湾商务印书馆 , 1 9 8 3 : 5 1 8 .
5 宋・ 寇 宗爽. 本草衍义 『 M】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1 9 9 0 : 6 9 .
海源阔藏《 兰台轨范》 考略
阁白 杨 以增于清道光二十年 ( 1 8 4 0 年) 建立 以来 , 经 由杨 氏 四代人 苦心经 营 , 广 搜南北 书舍所散 之典 籍, 终 达 四千余 种 二 十余 万卷 u ” 。阁 内藏 书 不仅 宏 富博雅 , 而且版本精 良。近代藏书家叶遐厂 曾赞其 “ 汲取 南 北 之 精 帙 , 萃 于 山左 之 一 隅” - - 1 。海 源 阁 的 重要藏 书大多经名家藏彝 , 其 中部分藏书 留有名家 藏书印 。 《 兰台轨范》 便 是一部经清代名家蒋宗海 、 张敦仁钤印递藏的医书 , 现藏于山东省图书馆。 《 兰台轨范》 简介

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考述

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考述

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考述
满雪
【期刊名称】《中医文献杂志》
【年(卷),期】2015(033)001
【摘要】通过梳理山东省图书馆海源阁医籍的入藏经过,参照《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著录,按《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收医籍范围,并结合实地考察,发现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十九种.其中,子部医家类著录计十八种,包括明刻本四种、清刻本十三种、清抄本一种;另有清刻本医籍一种著录于子部谱录类之下.若以单书细目计,则有医书二十六部四百四十二卷.海源阁所收医籍类别丰富且效用实际,递藏名家珍本,为古医籍版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满雪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2
【相关文献】
1.两本《新安医籍考》未载新安眼科医籍评介 [J], 来雅庭
2.《中国分省医籍考·山西卷》著录医家医籍时代地域分布研究 [J], 翟春涛;穆俊霞
3.李宗岱《李氏宝彝堂吉金文字》成书过程考述
——以山东省图书馆藏六种稿本为中心 [J], 胡培培
4.吉林省图书馆藏研理楼旧藏珍籍考述 [J], 叶静一
5.《中国分省医籍考·山东省》中医家、医籍及其时代地域分布研究 [J], 刘雪;宋咏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海源阁遗书考述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海源阁遗书考述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海源阁遗书考述
丁延峰;李波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民国间,海源阁累遭劫难,藏书星散四方.其中为江南藏书家沈仲涛收藏九种,并于1949年携书渡海抵台.1979年沈氏将其所藏九十种善本全部捐献台湾故宫博物院,其中海源阁遗书有宋本两种、元本四种、明本三种,均为善本,甚为珍贵.【总页数】5页(P102-105,112)
【作者】丁延峰;李波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聊
城,252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
【相关文献】
1.故宫博物院藏《清凉山志》版本考述 [J], 杨永康
2.海源阁藏书楼"室名"考述 [J], 丁延峰;张连增
3.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考述 [J], 满雪
4.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藏配补本《唐大诏令集》考述 [J], 赵帅淇
5.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晦阉先生文集》刊刻考 [J], 郭齐;尹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聊城海源阁藏书聚散考略

聊城海源阁藏书聚散考略

聊城海源阁藏书聚散考略
聊城海源阁藏书聚散考略,始建于1995年,是聊城文籍古籍最
完备、保存最完整的文献单位。

海源先后搜集建藏各类古籍共计二十
余万册,是聊城文籍古籍之最。

在此收藏着政治、外交、文学、哲学、宗教、史学、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著作,其中许多文献已经被
国内外学者列入搜集范围,特别是明清早期未见打印之书,在阁藏中
可搜得到其完整的实体,价值万金。

海源也激发了许多研究者的求索
欲望,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一大批学者,成为研究中国文籍古籍的宝
库和研究室。

海源的成立,为当地的文献搜集、研究以及保护作出了
重要贡献,对于精准把握聊城古代人文历史,推动文化发展都具有重
要影响。

晚清山左藏书楼——海源阁

晚清山左藏书楼——海源阁

对 其遗 书遗 物进行 搜 集整 理
,
杨 氏遂于 清 江节署 等 地
、 、
深信
通 过进 一 步的 整理 与研 究

,
洲 汪 氏 艺 芸 精 舍大 批 精 峡
同 时还极 力搜罗

对 我 国 传 统 的 目录 学 作 献
,
善本 的 辑 佚 工
鲍 氏知 不 足 斋 秦 氏 石 研 斋 钱 氏 红 豆 山 庄 方 氏 碧 琳 琅馆 以 及 江 都 汪 容 甫 鱼


王 摩洁 集

,

韦苏 州 集
《新序 》
,
等 现 仍 在国 内 可 见书 虽未 大 批 流入 异 域



但部分的 能的 少?

少量 的 为外人 所得
,
那是完 全可
,
侯诸来 日
,
海源 阁 流 失 在 国 外 的 图 书
。 ,
到底 有多
终年
至 今 没 有定 论
,
我 国 著 名 藏 书家 周 叔 搜 唯恐 典籍 流散 国外
, ,
对 我 国北


建 阁 始 末
,
.
方 及 现 代几 大 图书 馆 的 藏 书 影响

产生 了 深 远 的
,
无 怪昔 年 元和 江标 发有
` ’
对此 举 既 羡慕 又
我 国私人藏 书
,
历 史渊 源 较久
,

忌妒
,

昔 之 连 车而 北者

安知 不 捆 载

明清 两 代 私 人 藏 书 而 言 化 的关系 北藏 书 家 较 少

大观帖杨氏海源阁本

大观帖杨氏海源阁本

大观帖杨氏海源阁本《大观帖·杨氏海源阁本》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但其主人不惟收藏,对藏书亦勤于整理研究,编目著录,尤其是在目录学方面,颇有创获。

杨氏在编目时于各个环节上突出版本特点;通过类目设置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强调编年目录的重要性。

杨氏在目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清代海源阁的私人藏书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与北京的文渊阁、宁波的天一阁同为中国历史上公私藏书的典范,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

海源阁的藏书历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承训四代人一百余年的精心搜集,总计达22万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

论及海源阁之藏书,近代著名学者傅增湘曾说:“陆氏之皕宋楼、丁氏之八千卷楼乃新造之邦,殊未足相提并论也。

唯‘南瞿北杨’以其收罗宏富,古书授首源流,咸有端绪,并称雄于海内。

”并说海源阁集“四部之菁英”、举“旷世之鸿宝”,堪称“琅嬛之府,群山之玉”。

杨氏海源阁作为清代私人藏书的典范,通过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了解清代私人藏书所走过的道路;通过对海源阁藏书文化的研究,可以去探讨清代私人藏书的共性。

清代私人藏书兴盛的社会背景清代私人藏书的兴盛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繁荣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术文化的需要。

清代是一个学术空前繁荣的时代,无论是前期的程朱理学、中期的考据之学,还是晚期的新学、西学,研究它们都要博览群书、大量而广泛地占有各种资料。

特别是盛级一代的考据之学更是以古代典籍为对象,需要经学、史学、目录、校勘、版本、音韵、训诂等各门专学的书籍。

在书籍流通和知识交流还很不方便的清代,为了工作的需要,学者们自然十分注重藏书。

二、政府的鼓励,达官显贵的倡导。

伴随着学术文化的繁荣,清朝统治者开始鼓励私人藏书并重视典籍的编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证1册 (1842)
杨至堂八通书[2] 山东济

方舆考证 道光22年 同上
总目1册 (1842)
杨至堂八通书 同上
牧令书23
杨以增
道光28年
卷,保甲书
李炜
(1848)
4卷
思退堂诗 钞12卷, 道光30年 杨以增 青琅牙吟 (1850)10 馆词钞1 月 卷
19.1×13.6cm.10
行25字,白口, 左右双边,单黑 鱼尾
海源阁杨氏刻书知见录
刻书
主人 杨以增
翟云升
陈官俊
书名卷数
隶篇15卷 续编15卷 再编15卷
刻书年代
道光18年 (1838)
版框和行款
23.5×15.8cm.14
行25字,白口, 左右双边,单黑 鱼尾
著录或见存
退思庐文存、杨 以增序、李氏简 述刘氏概述…, 南图等
刻书地 点
山东掖 县
说文解字 道光22年 杨以增
24l
万方数据
丁延峰:海源阁刻书考
19×13.5cm,5行 20字,经文每行
同上
志学箴1 同上

3字,下疏证双 同上
行每行14字,大 黑口,四周双边,
同上
单黑鱼尾
同上
17 x12.5em.10
应谦斋先 咸丰4年 行21字,白口, 中国古籍版刻
同上
生集10卷 11月
左右双边,单黑 辞典,南图
鱼尾
杨以增 杨绍觳
丛书综录,国 图、中科院图 书馆、鲁图等
同上
杨以增 高均儒 (手写)
惜抱先生 尺牍8卷 [图二]
咸丰5年 9月
19.2 ×13.1cm.9
行18字,白口, 丛书综录,中 左右双边,单黑 科院图书馆等 鱼尾
同上
杨以增 高均儒 跛溪年谱 咸丰6年
1卷 (手写)
22×13.5cm,8行 北京图书馆珍
16字,四周单边, 藏本·年谱丛 同上
之叙之十卷本叉外艴一卷椭十卷之
1.-”%,簸.。.0;{,lf一:簿 探校昔一焉蘩民模擎裔所藏善钞本一 篱塍强嚎罾分徐成庵所刻有来天皇蹿摩 势勘鼙落器筏始赚得黄薤碾麒潞蓣合诂 本或六卷或八卷或二卷互有错忤菩蓬 巷已祷退古以培少紫是集心好之雨所日 唐志仍截二十卷宋志载十卷戴令之膻晕 郎纂晦誊数十二巷滏日柒有二十卷繇一
万方数据
丁延峰:海源阁刻书考
版刻情况的,这次查到藏所并得以目验的如《思退堂诗钞》、《石笥 山房集》、解L理篇》、《六艺堂诗礼七编》等,尤其如《应潜斋先生集》 著录出处相当偏僻(《中国版刻辞典》、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电子检 索目录),也得以目验,又如《蕉声馆集》于南图发现杨刻本,有杨以 增手写序言,极为珍贵,经鉴定与藏于鲁图的《笏山诗集》、《渊雅堂 集》的杨氏另附白纸手写跋语笔迹一样;以前从未见诸著录但有原 书且目验者如《柳真君劝孝歌》、《答方彦闻书》等。这些刻本作为善 本有的现在仍存于图书馆,有的未能看到但有藏书目录或其他资 料以资考证。现据掌握的材料整理成附表《海源阁杨氏刻书知见 录》,以供同好了解海源阁杨氏刻书情况。
四周双边,单黑 鱼尾
禹贡九州 咸丰元年
图l册
(1851)
鲁图、聊城海源 江苏清
阁纪念馆,承训 江浦
捐[钉
恒星赤道 同上

同上
同上
皇朝
今释古今
同上
同上
图(此以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4种8册)
15.7 ×10.9cm.8
柳真君劝 咸丰2年2 行12字,白口,
中科院图书馆 同上
小字双行同,栏 刊,国图
外记页数
242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丁延峰:海源阁刻书考
同上 同上 同上
急就章 小仓山房 尺牍 艺舟双楫
同上 李氏简述、刘氏 概述 同上
表注:
[1]李士钊:《聊城海源阁藏书刻书简述》,载《山东出版志资料》第一辑, 1984年;刘文生:《海源阁藏书概述》,载《聊城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乾嘉以来,清代私家刻书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大量刻印丛书,
“得嘉兴高均儒致慎伯手札,又见吾乡许印林与王某友函稿,及校
本杨刻《蔡中郎集》题辞,始悉杨氏幕中,其治校勘、版本学者,最推
两书传于今高氏功不可没。除此,仿宋元本也是杨刻之重 验版式疏朗阔大钱浑厚饱满文字之美确如梅氏所言,故
城陈氏本延高君重为校刊。伯平遂悉手写之于以版,字体 高君,……海源阁所刻书籍,多出高君校勘,《惜抱尺牍》一书,即高
同上
22×13.5cm,9行
六艺纲目
丛书综录,
咸丰3 19字,左右双
同上
2卷附录 年
边,白口,单黑鱼 鲁图、南大 同上
2卷


礼理篇
同上
(《复礼》, 同上
l卷
19×13.5cm,9行 21字,小字双行 同,大黑口,四周 双边,单黑鱼尾
中科院图 书馆、国图
同上
同上
张彦惟答 方彦闻书 1卷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杨绍和
柏枧山房 文集16 卷、集31 卷本、集 3l卷补刻 太
咸丰5年 7月咸丰6 年3月同 治 3年 (1864)
18.1×13.8cm.10
行21字,白口, 四周双边,单黑 鱼尾
清人别集总 目、清集索引 等,南大、国 图、川大等
同上
杨以增
助字辨略 5卷
咸丰5年 (1855)9月
19.2 x13cm,9行 2l字,左右双 边,白口,单黑鱼 尾
2005年4月第2期
文献季刊
wENⅪAN
Apr.2005 No.2
海源阁刻书考
丁延峰
世人皆知海源阁藏书楼庋藏宏富,据王绍曾先生最新统计,其 藏书达四千三百余部,十七万九千余卷①;海源阁藏书重宋元佳椠, 其镇阁之宝“四经四史”传为我国藏书史上一段佳话。其实,海源阁 刻 书亦成绩斐然,但多年来为藏书成就所掩,且偶或散见篇章中亦 说法不一。笔者经过多方考证,终于摸清海源阁刻书之底蕴。笔者 以为海源阁刻书虽不能与以专事刻书售书的汲古阁等相提并论, 但以海源阁刻书之内容及质量而言,它同样为保存传播我国文化 起到了重要作用。
[2]王献唐编著:《杨至堂致许印林书八通》,载《顾黄书寮杂录》,齐鲁书 社,1984年出版。
[3]山东省图书馆编:《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齐鲁书社,1999 年出版。
[4]山东省图书馆古籍部,海源阁特藏书库。 [5]李士钊:《杨承训为兴建“海源阁纪念馆”捐献重要图书文物》,载聊城 师范学院图书馆编《海源阁研究资料》。 [6]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李氏简述、刘氏 概述、杨以增 序,南图
19×14cm,9行
江苏清
退思庐文存,杨
21字,白口,左
江浦
以增序,鲁图藏
右双边,单黑鱼
(今淮
目[3],鲁图‘4】

安)
万方数据
丁延峰:海源阁刻书考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7.7 ×13.6cm.9
赋则4卷 道光年间
行24字,白口, 鲁图藏目,鲁图
营海源阁内。杨承训说:“民国九年庚申(1920)我二十岁的时候,曾 经手刻印了《海源阁丛书》的最后三种,即杨氏三代先人的诗文集。 第一是先曾祖至堂先生的文集《退思庐文存》,其次是先祖父协卿 先生的诗集《仪晋观堂诗钞》,以及先父风阿先生的诗词集《归瓶斋 诗词钞》三种书,都是在1920年之内完成刻制和印刷的。因为杨氏 四代人都爱书,杨氏自己所刻印的《海源阁丛书》数量很多,我自己 乃把个人所见存的三代先人的的文稿,汇辑起来刻印成书,既可以 保存先人的文献资料,又可以馈赠亲友们作为珍贵的礼品加以存 藏。”@此次承训汇刻《聊城杨氏三代诗文集》三卷其中《退思庐文 存》属第二次刻印。《退思庐文存》一卷首刻于咸丰十年(1860),再 版 时又补入《补遗》两篇、《附》两篇、承训跋一篇,跋日:“……其见 于书刻叙跋者寥寥十数篇,而止余小子守残抱缺,尽焉伤之。爰就 所及见者,汇钞成帙,以为手泽之存,犹惧其久而散佚也。谨将前钞 遗文十三篇并续蔸辑二篇附以《家传》、《墓志》共付剞劂,以扬先 芬而永世泽。”《仪晋观堂诗钞》一卷收录杨绍和一百三十八篇诗 作;《归瓶斋诗词钞》一卷收录保彝诗词四十六首。刻此书时,主持 人杨承训正于家(聊城)读书,师从聊城宿儒靳维熙(约斋)。靳与 风阿为总角交,曾任《山东通志》局莒、宣统二年《聊城县志》总 纂,学识渊博,导以读古书,讲述杨氏几代前人的治学和藏书事迹, 承训受其启发萌发汇刻之事,与家母王太夫人商量,家母非常同意 承训的设想。从李福銮题识中又得知承训汇刻是书还得到李氏不 少帮助。李福銮,济南人,杨以增外孙,为当地宿儒,李氏于《归瓶斋 诗词钞》卷末识日:“余既徇,哲嗣敬夫之请为编其次第,录成定本, 待付剞劂。”如此经多方努力终于事成,杨氏三代诗文遂以流传。
[图一]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丁延峰:海源阁刻书考
书》,谅必有根据。然据余目验杨刻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亦无 《海源阁丛书》字样,版式亦与《海源阁丛书》不类。”Q)王先生对山东 图书馆编目录“丛书说”似亦不赞成。造成杨刻版式“混乱”的原因, 是因杨刻在刻时、刻地等方面存有很大不同所致,但最主要的原因 可能是杨氏先人并无出版丛书的打算。
孝歌l卷 月
左右双边,单黑
鱼尾
16.8×13.5cm.12
蕉声馆集 咸丰2年3 行24字,白口, 退思庐文存,杨
同上
8卷

左右双边,单黑 以增序,南图
鱼尾
石笥山房 集23卷
咸丰2年3

16.8×12.4cm.10
行20字,白口, 四周双边,单黑 鱼尾
清集别录嘲、续 修四库、总目提 要[…、杨序等, 鲁图、南图、国 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