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概论完整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澜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

第一节“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节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小节认识的起点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古代社会与教育

第二节近代社会与教育

第三节现代社会与教育

本章小结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教育与人类自然生态的关系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本章小结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概述第一节与教育相关的个体发展观综述

第二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可能性因素”

第三节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

本章小结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

第一节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

第二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第三节少年期、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第四节成年期、老年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本章小结学校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

第六章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

第一节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存在模式

第二节教育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

本章小结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功能的选择

结束语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

以教育整体为研究对象

教育概论:关于“教育是什么”的概要式系统阐述。

系统观点看,是复杂的开放系统——存在两个以上内在联系的要素,并与环境有着联系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

本章:从整体上鸟瞰式地把握作为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的内在要素、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教育”概念

历来多角度界定:价值,目的,内容与方法,本质等。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它本身就是生活。

人格培养?智慧训练?

徳裔哲学家W·布列钦卡:“看似很熟悉的概念实际上具有多义性和含糊性”。“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

界定需要:区分于别事物;涵盖各种实存

人类社会活动,还是动物界的生存活动?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甲骨文:“育”:分娩生子,引申为养育(物质关爱和精神化育)与生长。精神化育核心内容是孝和至善。所以“教”,上施下效(反文)蓍草占卜或者“孝”。

“教”“育”联用第一人,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Education:导出。西人的教育,着重儿童潜质的导引。

德法:Pedagogue,古希腊“教仆”,-ped-儿童,-agog-=guide。

不同语源均指向人类活动。

19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C.L.Letourneau雷徒诺(勒图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明确提出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老猫教小猫捕鼠、老鸭教小鸭游水,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人类是继承、改变和演进现存的教育形式。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生物学的过程,扎根于本能而不可避免的行为。人类很多教育上的努力所以比较地没有效果,也许正因为忽视了人类与动物的一致性。

叶澜:动物与人类的“教”与“学”,表面类似,实质大不相同:

1、人类教育既为了个体,又具有社会性和为了社会的指向性。动物:亲子和生存本能。

2、动物没有语言,个体经验不能类化概念化,无法积累传递、代际连续传递。

3、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适应环境,维持生命,能独立生存。人类教育则远不止此。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类教育和所谓动物教育的本质区别。

教育这种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美利坚百科全书》: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上述观点失之太泛,无法把教育跟其他社会活动区分开来。启发是: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能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叶澜: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对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不限于青少年

影响:包括正反影响,作为定义无关价值判断

没提受教育者:施受两方关系式教育活动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定义可暂不考虑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其特殊性如何?

1、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从而可控性也最强。

2、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于是,狭义教育的定义: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也叫制度化教育。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各有内涵、特点,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的要素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地承担“教”的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专职兼职教师,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家长等。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

两者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相对性,均为主体(第一层面的复合主客体),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条件,呈现多层次的复合主客体关系。二者是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因为二者的活动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时交织或前后相干的。

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是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是讲作用,后者是讲地位。

复合主体论更全面地反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关系,并且注意区别了教育内部两种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作为教育复合活动中的两个主体与活动对象的关系,以及作为在教与学不同性质的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反映了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两大类活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内容

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是:

1、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2、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促进人的形成)的价值

3、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有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4、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复合客体

上述3、4点可称为教育主客体的复合性

教育物资

进入教育过程的各种物质资源。

三大类: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第三节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活动的分类与整体结构

非学校教育informal:学校之外的其他一切形式的教育。

不固定不系统不持续,因而不正规,但决非无足轻重

现代教育的整体结构为核心式: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外围是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各种社会组织的教育、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教育等

两种不同职能的教育活动的关系

教育实施→反馈→教育管理

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

形态上呈四层阶梯式,由上往下,逐级内化。起点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重点是受教育者个体发展。

第一层次(教育行政主管机关):1、确定教育目的;2、确定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3、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4、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

第二层次(学校):将以上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

第三层次(教师):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案、教育认识与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