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德育课程优秀案例
初中德育课程优秀案例一、“树仁”德育课程的落地(一)落实专题教育活动“树仁”德育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基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出路,我们把“树仁”课程分为“三大主题教育”,分别为“智者”、“仁者”和“勇者”。
“树仁”教育活动着眼于整体,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步调,使各种教育力量互补,各项教育手段互补,各项活动沟通,凝集成一股和谐的教育力量,全方位地影响学生。
按年级分别对培养“智者”“仁者”“勇者”提出了阶段性目标,大致体系如下:在教育内容上序列化,为体现序列化专题课程实施要求,教材共三册,初一、初二、初三各一册,每册教材安排智者、仁者、勇者、实践探究等四个单元。
每一课分为两个课时完成,在每一课的实施上,教材都安排了导语——知识窗——话题——实践与探究,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和谐发展。
两年来,RA中学以树仁德育课程教材为依托,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专题教育活动。
如初一(2)班CRX老师执教的《闪耀我的光芒——正确认识自我主题班会》在与DS中心学校进行德育交流时进行展示,得到广泛好评。
再如初三(9)班TQN老师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活动结束后,ZN同学说:“责任是沉重的,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但责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
一次次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更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树仁课程得以实施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以“RA”精神为依托,以“爱心校园”建设为抓手,形成具有RA特色的校园文化。
1.开展RA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安排红五月、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安排“缅怀革命先烈”扫墓、向国旗敬礼、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系列活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新生入校仪式,引导新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开展RA学子形象语征集与解读活动;感恩教师的“老师我想对您说”活动,学生会就职仪式,游学、图书漂流活动,组织“廿里春风RA同行——ZH区RA中学建校二十周年暨2018年迎新文艺汇演”;推进“一班一品”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受到熏陶,得到浸润,让“RA”生根发芽,让德育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案例分析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案例分析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旨在通过生动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难题。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教育意义和启示。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一在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材中,有一个案例讲述了小明面对班级抢劫事件的决策过程。
小明在目睹抢劫行为时,面临着保护自己还是揭发罪犯的抉择。
在教材中,小明最终选择了勇敢揭发罪犯,为正义挺身而出。
这个案例给了学生一个启示: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应该坚持正义和真理。
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并且明白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二另一个案例讲述了小红的偷窃行为。
小红偷走了班里同学的财物,而在事后,她感到内疚和愧疚。
通过这个案例,教材试图引发学生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思考,以及对别人感受的关注。
这个案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警示。
学生可以从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体会到自己的过错应该勇于面对并承担。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自我反省,从而塑造更加良好的品德。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三在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材中,还有一个案例描述了小张看到旁边的同学作弊,却选择了保持沉默。
这个案例旨在引发学生对于诚实和正直的思考,以及考试诚信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作弊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学生应该珍视自己的诚信,明白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应参与不正当的行为。
这个案例提醒学生在考试中遵循诚信原则,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
结论:人教版初三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教材试图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案例让学生深思并思考他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难题,并且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决策来解决问题。
然而,仅仅通过案例的分析是不够的,教育者和家长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
初中德育教师育人经验案例
初中德育教师育人经验案例初中德育教师育人经验案例:1. 案例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一次班会上,我注意到班里有一个学生,叫小明,他一直很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为了帮助他建立自信,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特意安排小明在第一个发言,鼓励他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个活动,小明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其他活动。
2. 案例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一次班级合作项目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任务。
其中一个小组遇到了困难,成员之间出现了矛盾。
我及时介入,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最终成功完成了合作项目。
3. 案例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班级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叫小芳,对音乐特别感兴趣。
为了满足她的需求,我组织了一个音乐俱乐部,让她和其他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一起学习和表演。
通过参与音乐俱乐部,小芳不仅提高了音乐技能,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4. 案例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班级中,有两个学生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矛盾。
我主动找到他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谈话,了解了他们的矛盾原因,并给予了他们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我的引导,他们逐渐学会了沟通和妥协,最终解决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5. 案例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班级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叫小华,经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和消沉的状态。
我主动找到他,与他进行了一次心理辅导,了解了他的困扰和压力来源,并给予了他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通过我的关心和帮助,小华逐渐走出了困境,恢复了积极向上的心态。
6. 案例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班级中,我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去社区做志愿者。
在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负责清理垃圾、帮助老人等。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思想品德渗透德育案例总结
思想品德渗透德育案例总结思想品德渗透德育是指通过在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这种渗透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以下是一些思想品德渗透德育的案例总结。
首先,学校开展了关于友善待人的主题活动。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亲情日、友谊日等,让学生体验到友善和亲和力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商。
例如,在友谊日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互相携手、互相帮助,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友好相处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互助精神。
其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流行歌曲演唱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比赛要求学生选择歌曲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通过歌曲传播爱、善、美的正能量。
通过这样的比赛,学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辞对他人的影响力,并以积极向上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
再次,学校进行了一次班级朋辈评议活动。
朋辈评议是一种现代化的德育手段,通过该活动,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同学进行评价,也可以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
这种评议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评议,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和社会责任。
另外,学校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主题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
这次班会上,学校请来一位老红军作为嘉宾,讲述了他参加解放战争的经历和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老红军鼓励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秉承共产党的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班会活动,学校帮助学生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秀思想品德融入自己的言行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最后,学校推行了课堂问答赛活动。
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每个班级派出5名代表进行问答竞赛。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探讨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案例:《盗墓笔记》中的勇敢与正义《盗墓笔记》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小说,也是很多初中生喜爱的读物。
故事中的主人公大胆、勇敢,为了正义勇敢面对危险和挑战。
这个案例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等来渗透德育思想。
1. 培养勇敢精神在《盗墓笔记》中,主人公张起灵面对未知的危险,毫不退缩,敢于冒险、敢于进取,这是学生们值得学习的品质。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小说中张起灵的行为和言语,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勇敢,为什么张起灵能够做出那样的选择。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2. 弘扬正义精神《盗墓笔记》中的主人公经常在面对邪恶势力时选择正义、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这体现了正义精神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学习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反思什么是正义,为什么正义是重要的。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坚守正义,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学生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3. 培养合作意识在《盗墓笔记》中,主人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合作是故事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个案例中,还可以通过学习小说中的合作情节,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想法。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和分析文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不仅仅将语文教学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案例是以《盗墓笔记》为例,通过分析该小说中展现出的勇敢与正义、合作与奉献精神,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德育渗透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
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科教兴国战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学习现代化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和意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1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国情导读”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体知识部分,整理出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创设情景,展示资料,让学生探究本课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提出的本课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究。
四、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有关我国科技的成果和教育发展的数据资料。
五、教学教程(一)课前探索究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课本P85至P86。
结合学习的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什么?2、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含义及关键是什么?(二)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观看投影片,展示我国最新的科技成果:“常娥二号”发射、时速350公里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运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
其次让学生阅读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有关数据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国家实施哪一项战略分不开呢?引出新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师生互动1、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要点。
(1).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板书)(2).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与差距(板书)(3).教育的功能、作用(板书)(4).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与差距(板书)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把以是四个方面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国家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就是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板书)(5).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关键(板书)教师启发学生:这个问题还可以设计成另外一个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方面去思考。
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通用4篇)
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通用4篇)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篇1993年,日本札幌一位4岁小男孩从8楼掉了下来,男孩的妈妈小山美真子当时正在楼下晾衣服,看到这一情景,立即飞奔过去,赶在小男孩落地之前,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日本的一个法籍田径教练布雷默发现,要接到从25.6米高的地方落下的孩子,这位站在20来外的妈妈,必须跑出每秒9.65米的速度。
而这一速度,在当时的日本,就是成绩最好的田径运动员都难以达到。
布雷默想,如果没有搞错的话,那么小山美真子必定是个运动天才。
当小山美真子来到布霄默面前,他差点儿尖叫起来,因为站在他面前的只是身高不足一米六,体格略显纤弱的少妇。
这样一位弱女子真能跑出每秒9.65米的速度吗?从布霄默执教二十余年的经验来看,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是,当他看到小山美真子手中牵着的那个可爱的孩子,和他们母子那种亲昵的样子时,他彻底打消了“不可能”的猜疑。
因为从母子二人的身上,他感觉到有一种爱的力量。
布雷默于995年离开日本回到法国,在巴黎成立了一家田径俱乐部。
几年后,他手下一位运动员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了800米赛的冠军。
当记者问他,作为一名新手为何能在名将云集的田径场上脱颖而出时,他回答: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万台发动机,这次我打开了第一万台。
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他的教练布雷默告诉他的。
但是当我在报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布雷默已经在告诉世人:上帝赋予你的能量,足以实现你的任何一个梦想,只要你有小山美真子那种对儿子的爱!初中生德育教育案例篇2有两个乡下人准备外出找工,他们一个买了去纽约的票,一个买了去波士顿的票。
到了车站,打听后才知道纽约人很冷漠,指个路都想收钱;波士顿人特别质朴,见了露宿街头的人会特别同情。
去纽约的人想,还是波士顿好,换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波士顿的人相,还是纽约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去了致富的机会。
最后,两个人在换票地点相遇了,原来去纽约的去了波士顿,打算去波士顿的去了纽约。
初中生德育教育主题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已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欺骗家长等。
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决定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他们的诚信品质。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3. 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案例实施1. 诚信教育主题活动(1)主题班会:组织各班级开展“诚信在我身边”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身边诚信的事例,引导他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2)诚信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诚信演讲比赛,让他们在演讲中表达对诚信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诚信签名活动:在校园内设置诚信签名墙,让学生在签名墙上写下自己的诚信承诺,以此警示自己。
2. 诚信教育实践活动(1)诚信考试:在考试中实行诚信承诺制度,对作弊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以此警示其他学生。
(2)诚信作业:鼓励学生自觉完成作业,不抄袭、不造假,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3)诚信互助:倡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3. 诚信教育课程建设(1)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将诚信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诚信知识,提高诚信意识。
(2)开展诚信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诚信主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诚信素养。
四、案例成效1. 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诚信意识逐渐增强。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诚信原则,不抄袭、不作弊,诚信行为逐渐成为校园新风尚。
3. 家长对学校的诚信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案例反思1. 诚信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
2. 诚信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家校合作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在社会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学科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本文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学科德育如何渗透教学,并在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个案例是数学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品德修养。
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传递数学家的勤奋、刻苦的品质。
又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资源,如何合理规划时间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公平、负责的品德。
第二个案例是语文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德模范,如岳飞的忠义、杜甫的仁爱等。
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现情感、表达感悟,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敬畏、感恩的情感。
第三个案例是科学课堂上的学科德育渗透。
科学是理性思维的学科,通过科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科学道德,如遵守实验规则、尊重科学成果等。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学科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学科德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还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科德育的渗透,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2000字】第二篇示例: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学科德育渗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九年级思品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思品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的重要学科,在九年级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案例以某中学九年级思品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谐校园的内涵,认识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公民意识的基本要素,包括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校园建设和维护校园和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和谐校园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和谐校园的内涵:通过讲解和谐校园的定义、特征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和谐校园是全体师生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美好家园。
2. 公民意识的基本要素:介绍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公民意识的基本要素,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和谐校园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有哪些特点?2. 提问互动: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和谐校园对我们有什么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讲授新课1. 和谐校园的内涵:- 讲解和谐校园的定义: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校园文化和谐,使师生能够安心学习、工作、生活。
- 分析和谐校园的特征:公平公正、团结友爱、民主法治、安全稳定。
- 强调和谐校园的意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2. 公民意识的基本要素:- 法治意识:讲解法律的重要性,强调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 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 道德修养:讲解道德规范,强调道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一:播放一段校园欺凌的视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初中思政融合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政治(思政)课程与各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政融合教研活动。
本案例以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为载体,通过跨学科整合,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探索初中思政融合教研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三、案例实施(一)确定主题,明确目标本次教研活动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跨学科整合,设计教学1. 语文课堂:诗歌朗诵与爱国情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选取了《我爱这土地》、《七律·长征》等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解读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加深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2. 历史课堂:历史人物与爱国精神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以“伟大的爱国者”为主题,介绍了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历史人物,通过讲述他们的爱国故事,让学生感受爱国精神的伟大。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3. 地理课堂:地理知识与国家命运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以“地理与国家命运”为主题,介绍了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特点。
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三)互动交流,深化理解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诵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结合历史人物,探讨如何传承爱国精神;在地理课堂上,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案例反思1. 跨学科整合,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认识到,跨学科整合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初三思想品德教育案例
初三思想品德教育案例思想品德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品德养成和心理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个初三学生的案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解决道德困惑。
案例介绍小明是一个初三学生,他因为家庭的情况变化,从一个安逸的家庭环境被迫转学到了一所陌生的学校。
他的成绩一度下降,面对课程压力和新的社交环境,他变得焦虑、孤独和消极。
自我认知的培养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非常重要。
学校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与小明进行交流,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与老师的深入交流,小明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感受,逐渐树立了积极的自我形象。
人际关系的建立思想品德教育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组织了班级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小明与同学们建立起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参与了学校足球队,并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小明逐渐融入了新的学校环境,增强了自信心。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思想品德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勇气和坚韧性。
学校为小明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生活教育课程,鼓励他探索自己的兴趣并树立目标。
小明选择了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他克服了对表演的恐惧,并在学校音乐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增强了自我肯定感。
解决道德困惑思想品德教育还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明曾在学校遭遇到同学的欺凌行为,他陷入了道德纠结中。
学校通过举办关于道德与友谊的座谈会,让小明了解到友谊的真正意义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找到了解决困境的方法,与同学们进行了沟通,并一起制定了班级友谊守则。
小明从中学习到了妥协、宽容和理解,使他在面对道德困惑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结语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三学生的成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人际关系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解决道德困惑,学校帮助学生克服了成长中的困难,实现了全面的人格发展。
初中生思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初中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的实践”为主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生思政教育中。
二、案例内容1. 案例一:诚信教育【背景】某初中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试卷上多了一些分数,原来是同桌在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借给同学抄袭。
该同学在得知真相后,深感愧疚,决定主动向老师坦白。
【教育过程】(1)组织班会,引导学生讨论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2)邀请优秀教师或道德模范为同学们讲述诚信故事,激发学生的诚信意识。
(3)开展诚信签名活动,让学生承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
(4)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彰,对违反诚信原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效果】通过诚信教育,学生们逐渐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自觉遵守诚信原则,校园风气得到明显改善。
2. 案例二:友善教育【背景】某初中学生在放学路上遇到一位摔倒的老人,犹豫了一下后,还是选择上前扶起老人,并将老人送回家。
【教育过程】(1)开展“友善待人”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关爱他人。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善的力量。
(3)评选“友善之星”,表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行为的同学。
(4)开展“友善之星”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友善故事,传递友善正能量。
【效果】通过友善教育,学生们学会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校园人际关系和谐。
3. 案例三:法治教育【背景】某初中学生在一次校园暴力事件中,目睹了同学被欺负。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勇敢地站出来,协助老师处理了这起事件。
【教育过程】(1)邀请法制副校长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组织学生观看法治教育影片,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渗透案例在现代社会中,德育渗透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道德修养。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德育渗透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首先,某校开展了“尊老爱幼”主题班会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组织学生观看了一些有关尊老爱幼的视频,让学生们了解到尊敬长辈和关爱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随后,学生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分享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尊老爱幼的经历和感受。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尊老爱幼的道德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观念,实现了德育在班会活动中的渗透。
其次,某校开展了“诚信教育”主题班级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老师们组织学生一起讨论了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诚信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随后,学生们进行了一场“诚信小讲堂”活动,每个学生都分享了自己的诚信故事和认识。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增强了自己的诚信意识,明白了诚信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实现了德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渗透。
再次,某校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每个课程中,老师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协作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学科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道德情操,实现了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最后,某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校举办了一系列的爱国主题活动,如“走近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了解了国家的发展历程、英雄人物的事迹,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通过这样的文化建设,学校成功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德育渗透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将德育渗透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全国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更加重视德育渗透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优秀案例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优秀案例一、教学背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勾股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但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定理的讲解和数学计算,容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我决定在这堂课中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品德教育。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的证明方法和简单应用。
2. 德育目标。
通过勾股定理的历史文化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幽默开场)我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超级神奇的东西,它就像一把数学世界里的魔法钥匙,可以打开很多神秘的大门哦。
这个神奇的东西啊,和直角三角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时候学生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充满了好奇。
2. 勾股定理的历史文化渗透。
我开始讲述:“你们知道吗?勾股定理可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早在西周时期,一个叫商高的人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
那时候的古人啊,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工具,全靠他们聪明的脑袋。
这就像我们玩游戏,没有高级装备,但是靠着自己的实力打到了高级关卡。
而且,咱们中国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可是比西方早很多年呢。
这说明咱们老祖宗是多么的智慧啊!”同学们听到这里,都露出了自豪的表情,我看到民族自豪感在他们心中悄悄地萌芽了。
3. 小组合作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
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些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然后说:“现在呢,我们就像古代的数学家一样,来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大家一起动手,看看能不能通过这些三角形找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不过啊,小组里的成员要团结协作哦,就像拔河比赛一样,大家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才能赢。
”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一开始就争论起来,有的成员想法比较独特,但是表达不清楚。
我就走过去笑着说:“小伙伴们,咱们这是一个团队呢。
要耐心听别人说话,就像我们听故事一样,听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初三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
初三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初三班主任德育案例第1篇背景:学生自习课不守纪律的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自从初一我带上这个班起,我就一直追求让我的学生能够做到自律.我曾经也制定了一些班规班法、班级公约,也设立了值日班长制度,想了好多方法,但都好景不长,坚持不下来.实在没方法,年轻的我就狠狠把学生批评一顿,有时好像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纪律的确做的很好,也让我很欣慰.但是,一旦有些同学不自觉,打破了宁静的自习氛围,就很难再恢复安静了.案例:一天,我在自己带的班级看晚自习,教室里很宁静.接近中考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地看书、复习.突然,我的手机发出了振动,我拿出一看,原来是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于是,我起身离开教室,去外面接听电话(我们教室是平房).这位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不停地问这问那.一转瞬,非常钟过去了,那位家长还是说个没完.最终聊完了,我预备回教室,刚走到教室门口,却发觉学生已经在教室里大吵大闹了,我一下怒火就上来了.我猛地推开门,怒气冲冲地站在教室门口,吵闹声嘎然而止,全部的人都抬起头来,看了一下又低下了头,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当时我怒火上冲,想揪出几个来大骂一顿,但又没盯住是谁吵的比较历害.而此时另一股力气也在不断提示我,要冷静,要冷静.我铁青着脸,一句话不说,站在门口,看着他们.对这些学生的不自觉我特别愤怒,但是我努力地压制着怒火,掌握着自己.因为很多次经验教训告知我,在最生气的时候把学生痛骂一顿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一旦说出什么过分的话,冷静下来之后还需要去做工作弥补,其实特别不合算.可是,今晚学生的表现的确特别不好,一定要趁此机会给他们一个大的教训,让他们真正知道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我该怎么办呢?在足足沉思了好几分钟之后,我最终开头说话了:“刚才我只不过去接了我们班一位同学家长的电话,你们就这么吵,我特别生气,也特别难受,不是生你们的气,而是生我自己的气.我要好好反思一下这两年来对你们的教育,为什么竟然如此失败!”我的话音低沉而缓慢,听到这话,同学们的头压得更低了,教室里静的连喘气声都能听到.我沉思了一会,接着又说:“我觉得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我没有让你们真正做到一个自律的人,这或许是我能力有限,我恨我自己,我要处罚一下自己,我打算去操场罚跑十圈,让我清醒清醒.”(我也算是搞体育的,十圈对于我来说不算什么)说完,我就向操场跑去.当我跑了7圈时,我观察我的三个班干部来了,“韩老师……”他们好像要说什么,但被我挡住了.我故意笑着说:“我已经跑7圈了,还有3圈,快完了.”他们见我没停下来,三个人就也跟在我的后面跑了起来.最终跑完了,我气喘吁吁的回到教室.这时我脸上已明显有汗水渗出,站在讲台上,这时的我没急着多说话,而是认真望着每一位同学.有的也在不断的抬头看我的表情.他们明显是受到震撼了.很多人脸上露出惭愧、不忍的表情.他们犯了错误,却让老师受罚,好像没自己什么事一样.对一些懂事的孩子来说,这肯定是一种心灵的煎熬.有个别女生想说话,嘴巴动了动,最终欲言又止.又沉思了大约五分钟后,我对他们只说了三句话.第一句是:假如你们平常的自习纪律都像现在这样,我将永久以你们为自豪.第二句话是:我期望我教出来的学生都能够严于律已,做一个真正自律的人.第三句话是:还有剩下的两个多月时间,我就看你们的表现.最终问了一句:“以后怎么做?”我的声音很沉,听上去有点虚弱.可是虚弱的话语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们反应神速:“要宁静!”.我又笑着说:“那做不到呢?”有的说罚跑10圈,有的说30圈,有的说50圈,甚至还有的说跑100圈.那天以后,不断地有教师夸赞我们班自习课纪律好.在自习课上,假如有同学不小心说话声音大了一些,立刻就会有人提示他不要讲话,而被提示的人也感到似乎做错了什么,立马就宁静了.我自己也几乎没有再就纪律问题批评过他们.而那个晚上的事情,也让全部学生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反思:1、适当的沉思更有教育性.我们经常在教育学生时,大多数状况下都是给他们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实像有些道理学生听的多了,也就听烦了,所以起的作用不是太大.就拿班级纪律来讲,假如每天都对学生说要宁静,不要说话,那学生确定听烦了,也根本听不进去,假如在他们吵闹时,你进去在讲台上或在说话的那个学生面前站上几分钟,那么他确定也会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所以有时适当的沉思有比大堆的道理更有说服力,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2、适当的自罚会更有说服力.要时刻把握住学生的内心活动,想一想他的心理弱点是什么,你所采取的方法要让他从心理上熟悉到自己的言行是错误的,让他真正从内心受到教育,从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这个例子即通过班主任的自责以及自罚,让学生在良心上受到责备,内疚,从而真正熟悉到自己的错误.3、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不能盲目、冲动,那样不仅不能取到预期的效果,只会让事情越来越复杂,使师生间的关系恶化.假如能够冷静下来,专心地思索一下,假设自己是那犯错误的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解决,那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假如当时我进去就劈头盖脸的大骂一顿,或是再给讲一大堆道理,可能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会临时收到一些效果,但不会太长久.4、当他们犯错误时,老师可以适时的承揽学生的错误,英勇的把错误挑起来,这样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使之内心受到一种震撼,让他们觉得你值得信任.当老师犯错误时,可以当面向学生赔礼,做出检讨或是处罚,这样表面上老师好像没面子,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学生面前做了榜样,也树立了威信.初三班主任德育案例第2篇高一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可以说酸甜苦辣样样味道皆在其中。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世界大舞台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备课时间:2014年8月22日授课时间:2014年8月22日—9月23日第 1 课时《地球村的形成》教学分析渗透学科法制教育内容: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内容含有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淫秽电子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课后反思:学生由初二进入初三,思想品德教师第一课时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的引用、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到北京所需时间(对比古代)、奥会门票的网上订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的运用,网络求医的神奇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地球村”形成的理解。
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活动频繁,也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
第 2 课时《村里的生活很不错》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多,结合使用教授法和问题探究法,以学生阅读、讨论探究等活动为主,重点突破“经济全球化”,而难点的解决是结合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设题通过升华训练来达到目的,既有效分解了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这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
第 3 课时《村里烦恼也不少》教学分析1234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渗透案例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学工作,而要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从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全局出发来研究和思考问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于是,我在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曾做过这样一些尝试:
一、根据九年级教材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在讲解时,为了“再现中华民族历史光辉”的要求,我们发动学生广泛搜集图片和文字材料,通过图文展示会的形式进行,给同学们更多的表现机会,有的同学上网下载图片和文字资料绘制手抄报,有的同学直接制成课件进行讲解。
二、根据九年级教材第四课“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讲解时,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数据资料,自己设计柱状图或表格,并结合所学原理自设问题、自己解答。
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开阔,设计图有圆形的、方形的,有柱状型、曲线型,有黑白的、彩色的。
特别在问题的设计上很“专业”,体现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要求。
借本课教学中“举事例、谈感受”开展的机会,我们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根据九年级教材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时,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同学们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们力求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既调动了同学们活动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全面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真正做到了动手、动脑、动口,也展示了他们的才能,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实践性是很多课程的追求,但是思想品德课更加关注这一点,因为思想品德课本质上不是一套知识体系,而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
活动课这种实践形式能够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
四、开展“课前演讲”和“新闻发布”。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是教师教学永恒的主题,怎样创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至3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全组教师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方面,我每节课安排.
分钟的演讲或新闻发布,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天下大事、新闻纵横、社会热点、时政分析等。
丰富多彩的演讲和新闻发布,学生感受到了创造的愉快、成功的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欢乐,为了使自己演讲成功,每位学生都认真准备,搜集材料,精选事例,看新闻,读报刊,上网查询,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开拓了知识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创新能力。
在演讲和新闻发布中,同学们关注社会现象,结合目前的学习、思想、生活谈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针对“台湾问题”、“反恐战争”、“环境问题”、“申奥成功”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等热点问题做了专题演讲与发布。
通过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了文明向上的优良风气,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发、锻炼、提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追求真、善、美和贬斥假、恶、丑,从而统一了认识,提高了觉悟。
由此也看出,“课前演讲”和“新闻发布”这种时政教学以其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发挥了思想品德课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
五、积极提倡,指导学生读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校的做法是:“结合教学内容,大力提倡学生会读报、要剪报、并学会分析报。
这项
工作是课上课下相结合、教师学生共同来完成的。
这一活动,同学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的提高,读报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例如:初一在讲授“孝敬父母”一框时,发动学生收集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特点的孝敬父母的事例,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照事例,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讲解“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自己在今后应如何孝敬父母”。
交谈中老师又结合自己身为女儿与母亲的双层身份,对孝敬父母的理解和做法。
师生情感交流融为一体,实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要求同学在学教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看法整理成书面材料,上课时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交流,并推荐代表班级交流讨论。
一节课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顺利的完成了。
初三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出了剪报的要求,并要求学生分类整理。
总之,努力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即:“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思考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原则。
形成一个知行统一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灌输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有利于实现德育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课程改革、教学实验,党和国家对加强和改进给我校学校领导对我校思想品德课的关心与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思想品德课教师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以人为本、以育为本”,我们肩负一种责任,时代要求我们有所作为。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开创宁安二中思想品德课育人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