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的成因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一、地质灾害的概念与类型。

1. 概念。

-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 类型。

- 地震。

- 定义: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 成因:主要是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地震要素:震源(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级(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里氏震级是常用的衡量标准)、烈度(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有关)。

- 滑坡。

- 定义: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 成因:- 岩土类型:松散堆积层、黄土、页岩等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易发生滑坡。

- 地质构造:断裂、褶皱发育的地区,岩土体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引发滑坡。

- 地形地貌:坡度较陡(一般大于20°)、高差大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 气象条件:降雨特别是暴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岩土体重量,降低抗剪强度。

- 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修建道路、建筑等)、蓄水(水库蓄水改变地下水位等)等。

- 泥石流。

- 定义: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 成因:- 地形条件: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 松散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地区,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 水源条件:暴雨、冰雪融化等为泥石流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

- 崩塌。

- 定义: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运动和自然力作用等引发的一系列自然灾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

地质因素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等因素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

例如,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而山体滑坡则与地质岩性、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雨水的渗透等有关。

气候因素包括降雨、气温、风力等,这些因素会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人为因素是指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例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采地下水、违法违规建设等都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1.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此外,加强地质勘测,深入了解地质条件,尽量避免在潜在灾害点进行建设。

另外,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利用,严格限制危险地带的开发。

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也是预防工作的一部分。

2. 防治措施当地质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对于山体滑坡等灾害,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人工爆破排除滑坡岩体威胁,加装护坡网等。

此外,加强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的研发,确保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

3. 救灾措施当地质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时,我们需要及时展开灾后救援和恢复工作。

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协调救援资源,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同时,重建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也是救灾措施的一部分。

总结: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多样,是地球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作用下,由于地壳运动、能量积聚和释放导致的自然灾害现象。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多种类型。

它们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地质灾害的成因是多样化的。

最常见的成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构造活动。

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断裂、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

此外,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也会导致山体变形和破裂,从而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其他成因还包括长期侵蚀、水文水质变化、气候变化等。

各种成因相互作用,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面对地质灾害的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其风险。

首先,建立全面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地震活动、地表位移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前预警,有助于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避免在易发地质灾害区域建设建筑物和重要基础设施,合理安排农田、城市建设区域,减少灾害风险。

此外,加强工程控制也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

对于已经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区,需要进行合理的工程处理,比如修建护岸、护坡,增加排水设施,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此外,对于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措施,比如进行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对有潜在危险的地区实施层层防范措施。

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

通过遥感技术和卫星监测,可以实时观测和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提前预警。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制作地质灾害与人口、资产分布图,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开发行为。

此外,利用现代仿真技术,可以进行地质灾害的模拟和预测,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公众教育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也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民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力和能量作用、地壳结构、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危害较大的特点,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

一、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内部的岩土体发生松动、失稳导致的大规模滑坡和泥石流现象。

主要原因有地震、降雨、地质构造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潜在风险。

2.合理设计工程结构,采取加固措施,如搭建加固桩、设置挡土墙等。

3.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动态。

4.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区建设。

二、地震地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产生的震动和波动。

地震通常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是地震防治知识:1.教育公众学习地震逃生技能,如就近避险、保护头部等。

2.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工程建设,使用抗震建材。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震活动。

4.建立灾后救援体系,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三、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地下软弱层失稳导致地面下陷、沉降的现象。

常见的地面塌陷包括煤矿塌陷、土地沉降等。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勘察,了解地下水位、地下岩层结构等信息。

2.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减少矿井塌陷的风险。

3.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表下陷。

4.加强地面监测,早期发现地面塌陷迹象。

四、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火山岩浆、热气、火山灰等物质从火山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引发火山灰、火山岩流等物质对周围地区造成冲击和覆盖,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防治措施:1.加强火山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火山活动。

2.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做好撤离和救援工作。

3.加强火山灾害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4.避免在火山附近建设大型工程和人口密集区。

以上是一些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知识的简要介绍。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范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地表或地下气候和地质条件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地质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地质灾害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其成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剧烈震动。

地壳断裂和构造运动释放的能量导致地震的发生。

滑坡是由于土壤和岩石的剪切力超过了其抗剪强度,导致坡面松动和滑动。

而泥石流主要是由于降雨过程中,在山坡上积蓄的大量泥土和石块被水冲刷形成的,流动性非常强。

地面塌陷则是由于地下水或其他因素使得地下的岩石或土壤失去支撑力而崩塌。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有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于地震,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活动以及研究地壳断裂带的性质,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地震,从而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建设抗震建筑和加固现有建筑物。

此外,人们还可以加强公众的地震教育,提高民众的地震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对于滑坡和泥石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固山坡、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以及建设防护工程等。

加固山坡可以采取措施如植被覆盖、建设固定深层排水设备、强化岩石表面等,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避免在高危地区建设住宅或大型基础设施。

同时,可以建设防护工程如挡土墙、沟渠和护坡,以减少滑坡和泥石流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

至于地面塌陷,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限制地下水开采、控制地下排水以及提高地下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限制地下水开采可以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所引起的岩石和土壤失去支撑力的风险。

控制地下排水可以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以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对地面的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地下建筑物时,应该充分考虑地下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地下建筑物的稳定性。

此外,公众的教育和意识也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简述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成因及解决方案

简述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成因及解决方案

简述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成因及解决方案引言识别煤矿地质灾害及危害因素时要全面考量,而不能留下遗漏。

不但要分析正常的工作运转、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素,而且还要分析和辨识检查、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所造成的危害及后果。

1.煤矿地质灾害源头分析1.1断层、陷落、地裂断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山岩结构松弛、零散;还有一个就是采矿之前没有系统的勘探该地区地质状况和构造。

陷落则可能是由于地下水的左右、未探明地质一下的水结构以及开采的活动对岩石层的水下系统的改造。

地裂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影响、采矿前未探明地质构造、地表沉降、滑坡等原因造成的。

1.2采空区塌陷、采矿沉陷与崩塌地面变形将随采矿工作台的推进而发生,沉降中心基本上是与开采中心相同,沉降盆地范围在采空区本身平面基础上向外延展。

这些扩展带为外边缘区,以拉伸变形、平行移动和倾斜移动为主,能形成地堑式、阶梯状裂缝,其部位在采空区的边缘地区。

随着煤矿区开采,采空区的形成与扩大,地表发生了的连续变形,在河流阶地区主要形成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在沟谷边缘造成裂缝,造成了土质和岩质斜坡失稳形成滑坡、崩塌。

地表裂缝和塌陷坑的形成时间与范围与井下采掘工作面的布置和矿区的挖掘速度、距离都会密切的关联。

当到达一定的程度时4,矿区就会发生地表裂缝和采矿区的沉降。

煤矿建设工程包括井下的工程和地面上的工程。

井下工程是以旷工采矿为主,地面工程则主要包括工业场地、临时排矸场、爆破器材库、矿井铁路专用线及装车站、输电线路和运输道路等地面工程。

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主要灾害为地裂缝、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采矿会引发含水层干枯;地面沉陷及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主要灾害有边坡滑塌,高边坡失稳;矸石堆放所引发泥石流灾害等等地质灾害问题。

1.3井筒破裂、瓦斯问题井筒破裂是由于井筒质量不好,或井筒施工设计不妥以及矿井排水不及时,使其内部造成压力所造成的。

瓦斯的出现有诸多原因:煤矿地带煤质松软、煤体的空隙大、封气系统被破坏导致瓦斯外泄以及违规操作。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多种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概况。

本次调查地区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较大,降雨量较大,多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过去十年中,该地区发生了多起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 地质构造因素,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较为松软,易发生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 气候因素,该地区降雨量较大,雨水渗透地层,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泥石流等灾害。

3. 人类活动因素,该地区大量的人类活动,如采矿、开发建设等,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平衡,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2. 加强科学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严格控制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开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4. 加强应急救援,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结语。

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我们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对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防范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防范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与防范地质灾害是指由地壳内部或地表活动引起的自然灾害。

而人类活动则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类行为和干预。

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存在许多关系,这些关系既可以是灾害的成因,也可以是灾害的影响。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一、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 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产生往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在开采矿产资源时,过度的采掘会导致地下岩层的塌陷,进而引发山体滑坡等灾害。

此外,长期的不合理水土保持和垦区拓展也会加剧河道冲刷和土壤侵蚀,增加洪涝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地质灾害的影响: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震、火山爆发、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地质灾害还会破坏交通、能源、通讯和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最后,地质灾害还可能引发环境问题,如土壤退化、水源污染等,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二、防范地质灾害的措施1. 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及时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至关重要。

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地震监测、雷达等,可以实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规划城市和乡村发展:在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合理划定防灾红线。

例如,避免建设在地震带、地质灾害多发区等高风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控制措施。

3. 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治理河道冲刷,恢复植被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此外,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模式也能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4. 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培养地质灾害应对能力,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有哪些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种地质灾害的具体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预防措施的实施主体与责任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监测与预警机制的建立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应急响应方案的制定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公众教育与宣传的重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11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112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113 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114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115 地裂缝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

12 地质灾害的成因121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地震等导致地层断裂、错位,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地形地貌:陡峭的山坡、深切的河谷等地形容易引发滑坡、崩塌等灾害。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措施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震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

它是地球发生地壳结构失衡时放出的能量,造成震源地周围地表振动的一种现象。

地震通常发生在地壳发生断裂、岩层滑动或板块运动迅速切换的地区。

2. 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由于斜坡上部的岩土体失去稳定性而向下运动,造成横向滑动的现象。

降雨、地震、地下水位变化、人类开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山体滑坡的发生。

3.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丰富的泥沙和雨水混合物构成的流体体积较大的流动现象。

通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降雨过程中,水与泥沙混合成泥石流,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和毁灭性。

二、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1. 地震的预防措施地震的预防主要包括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开展地震预测和预警、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等。

地震监测网络可以及时监测到地震的发生和变化,提供数据支持;地震预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通知人们地震的发生,从而进行安全疏散;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2. 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山体滑坡的预防主要包括改善山地环境、监测滑坡灾害、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等。

改善山地环境包括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施加支撑力和排水措施等;监测滑坡灾害可以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预警可能的滑坡;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减少人口和财产的暴露在滑坡危险区。

3.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泥石流的预防主要包括治理泥石流源区、建设泥石流防护工程等。

治理源区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包括植被的恢复、防护林带的建设、减少土石材料的堆积等;建设泥石流防护工程可以减少泥石流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威胁,主要包括隔离堤、坝和沟渠的建设等。

总结:地质灾害的成因多种多样,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应对。

地震的预防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测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升;山体滑坡的预防要改善山地环境、监测滑坡灾害和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泥石流的预防要治理源区和建设防护工程等。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摘要:我国目前是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改变,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持续增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探讨了如何更好的预防与治理地质灾害,避免其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治理;预防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地质作用,会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威胁。

我国有超过400个重灾县受到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是全国总县市的20%。

如何防治地质灾害成为众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地质灾害危害及成因(一)地质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或人为形成的地质作用,能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我国目前是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对环境的改变,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持续增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多。

国内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带来损失的20%~25%,造成人员伤亡成千上万,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这还是不包括地震的情况下的数据。

2010年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造成了上百户家庭房屋毁坏,上千户人家进水,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了1700多人,造成了无法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成因气候气候是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温、风暴、降水都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而其中降水引发的可能性最大,降水量的大小、降水的强度、时间等都能影响到地质灾害的形成。

特别是短期时间内出现大强度降水以及长期阴雨,极易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形成。

2010年8月7日甘肃的特大泥石流就是因为短时强降雨引发的。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内在因素。

不同的地层,往往形成不同的地质灾害,强风化带或断裂构造密集发育的岩浆岩地区常常会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类地层中,易形成陡倾的高边坡,常见崩塌地质灾害。

浅论人为地质灾害的成因;对策及防治制度建设

浅论人为地质灾害的成因;对策及防治制度建设

浅论人为地质灾害的成因;对策及防治制度建设(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人为地质灾害的成因1.工程建设活动2.矿产资源开发3.地质环境破坏4.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三、人为地质灾害的对策1.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2.提高地质环境保护意识3.严格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四、防治制度的建设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体系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支撑4.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投入五、结论正文(篇1)【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因地质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其中,人为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活动日益增多,人为地质灾害问题愈发严重。

本文旨在浅析人为地质灾害的成因,对策及防治制度建设。

【人为地质灾害的成因】1.工程建设活动:工程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土石方开挖、填筑等过程,破坏了原地质环境,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水库等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矿产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地下采空、地表沉降等现象较为常见,这些都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3.地质环境破坏: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等行为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此外,人类活动还可能引发气候变化,从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4.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使得地质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的对策】1.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确保各类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活动合法、规范进行,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2.提高地质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地质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参与的地质环境保护格局。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预测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预测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预测预防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造成人类和物质损失的危害性事件。

在中国,由于地质工程资料的缺乏和基础建设的紧迫性,地质灾害经常给经济、社会和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本文将讨论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预测预防措施。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质构造问题。

岩层的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问题导致的。

例如,断层的活跃性以及矿区、地热区的压力变化都会导致构造不稳定性,从而引发气、水、土体等多种地质灾害。

2. 土壤问题。

土壤问题主要是指由于土壤质量的问题,导致土体不稳定从而引起的地质灾害。

例如,土壤的压缩性使得土体变形等等。

3.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也是导致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降雨数量和强度的增加等等。

二、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措施1.地质环境建设。

在建设地质环境时,要注重对灾害风险的评估,判断地区是否有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例如,评估地图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以便在建设时妥善处理。

2. 暴雨预测和监测。

暴雨是导致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通过及时有效的暴雨预测和监测,可以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例如,采用遥感技术、数字模拟等方式对暴雨进行监测和预测。

3. 落石、滑坡等预警系统。

落石、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往往是突然的,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非常容易造成巨大的人员损失和产业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高速公路施工前,可以使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预测,如全息雷达、卫星遥感和激光遥感。

4. 避免环境的破坏。

由于环境的破坏往往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大家应该努力避免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例如,国家应该采用各种措施降低环境的污染等等。

总之,地质灾害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甚至生存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为了减少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必须严格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对于各类资源的开发以及工程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强。

而且我国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过于频繁的开发活动使得我国地质状况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频发。

本文主要分析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标签: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的开发与项目活动的大力开展,使得我国原本就比较薄弱的地质状况更加严重了。

导致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发生,从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必须加强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程度,根据各地岩土工程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技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一)滑坡滑坡这一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以及河流冲刷、地震或者人为因素造成,主要出现在斜坡岩体或者土地软弱的区域,使得岩体整体出现下滑的现象。

此外,降水与降雪、地表水冲刷与浸泡或者地震也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原因。

(二)崩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矿山被开采,道路工程的边坡以及水库蓄水渗流等岩土工程都会使得陡坡上的岩体稳定性降低或者失去稳定性,从而出现倾倒、翻滚的现象,或者岩体根部空虚出现折断的现象,进一步导致岩体的倾倒与翻滚,这就是岩土工程之中的崩塌地质灾害。

(三)泥石流由于大量降水,沟谷或者山坡之中含有大量泥沙或者石块等物体的洪流就被称之为泥石流它属于固液结合的混合物。

对于弃土弃渣的不合理防治以及随意开垦乱挖的现象也是导致泥石流的主要原因。

(四)地面变形地面出現塌陷、沉降以及裂缝等现象就属于地面变形,同时也是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主要灾害类型。

当前,我国城市地面塌陷与沉降的发生越来越多。

大量抽取地表水,进行地下开采工作等工作的不合理之处就是导致出现地面变形的主要原因。

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与水文气候因素。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自然演变、大气降水、地震、冰雪冻融、冰湖大坝的溃决等;人为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种,分别是:工程切坡、地下开挖、工程堆载、水库浸润、灌溉渗漏、抽排地下水等。

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就需要我们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防控工作。

1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成因突发性地质灾害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同一种情况下,又存在着不同的成因,这是因为,它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降雨、人为活动等是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诱因。

持续的强降雨会导致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容重增加,抗剪强度和抗滑性降低,从而容易造成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并往往呈现出灾害性滞后现象。

人为因素(人为破坏坡面、过度开发地下水等)加剧了突发性地质灾害。

受区域强烈隆升、丰富降水及断层构造的影响,有较高海拔、有较多冰川的地区,在降雨与融水的共同作用下,岩石与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在气温、外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岩石与土壤发生了明显的破坏,进而形成滑坡。

鉴于该类型滑坡的形成与降雨密切相关,研究降雨与滑坡发生概率的关联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暴雨诱发滑坡的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寒山区降雨与泥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在特定的区域地质环境中,当有强烈的降雨或者冻融作用、不当的人类活动或者地震等引发的情况下,会出现崩滑灾害,这主要是由于水的渗透导致了岩土体的抗滑稳定性下降。

在气温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冻融的影响,导致了滑坡的产生。

降雨、冻融等多种因素对边坡进行大范围、区域性、周期性的影响,极易引发滑坡灾害。

人为的不合理行为主要表现在对坡脚处的挖掘,造成了坡脚支撑点的破坏,增大了可采工作面,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并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引发突发性滑坡。

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子,它的发生几率很低,但它的危险性却很大。

崩滑灾害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泥石流。

地质灾害应知应会内容

地质灾害应知应会内容

地质灾害应知应会内容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外力作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警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运动、岩石变形和地壳应力释放等。

预测地震的方法包括地震监测、地震孕育区划分和地震学研究等。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岩浆运动引起的火山喷出物和气体排放现象。

火山喷发的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和岩浆上升等。

预测火山喷发的方法包括地震监测、气体排放监测和火山形态变化观测等。

3.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层或岩石层在重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滑坡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预测滑坡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4.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山坡上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形成的高速流动的混合物。

泥石流的成因包括降雨、地震和地表积水等。

预测泥石流的方法包括降雨监测、地质勘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5.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岩溶、煤矿开采和地下水开采等原因导致地表下陷的现象。

地面塌陷的成因包括地下岩溶溶洞崩塌、煤矿开采引起的采空区塌陷和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抽水沉降等。

预测地面塌陷的方法包括地质勘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表形变观测等。

三、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1. 地震防范:建立地震监测体系,及早发现地震活动;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提高抗震能力;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2. 火山喷发防范:建立火山监测体系,及早发现火山活动;设置火山预警系统,及时疏散人员;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火山灾害防范,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滑坡防范:加强地质勘测,及早发现滑坡隐患;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建设在滑坡易发区域;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前疏散人员。

4. 泥石流防范:加强降雨监测,及时预警泥石流;修建防洪堤坝和泥石流导流沟,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力;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山体滑坡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

山体滑坡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

山体滑坡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预防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原因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其中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地质灾害。

山体滑坡的成因复杂多样,了解这些成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山体滑坡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

一、山体滑坡的成因山体滑坡的成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 自然因素(1)地质构造和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对山体滑坡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断裂和岩层的劣势等地质构造因素会导致山体的破裂和位移,从而引发滑坡。

(2)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

降雨过多、长时间降雨和水分渗透等水文条件会导致山体失稳,进而发生滑坡。

(3)重力作用: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得山体发生变形和稳定性下降,增加了滑坡的风险。

(4)植被破坏:人类滥砍滥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植被,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土壤脱水和侵蚀加剧,增加了山体滑坡的可能性。

2. 人为因素(1)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采矿、乱采滥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大规模砍伐和探矿活动,会破坏山地的生态平衡,降低山体的稳定性。

(2)工程施工:不规范的工程施工和地下开挖,如没有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或者施工质量不合格等,会加剧山体的变形和滑坡风险。

(3)不恰当的水利工程:水库蓄水和引水工程,如果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能对附近山体造成过大的地下水涵养压力,从而引发滑坡。

二、山体滑坡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山体滑坡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预防措施:1. 巩固和加固山体在可能发生滑坡的山体上进行加固工程,如设置支护结构、加固岩体,以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植被恢复和造林工程,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分渗透和土壤侵蚀。

2.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山地开发利用时,要科学规划土地用途,避免不必要的砍伐和地下开挖,保持山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土地管理,禁止非法占地和违规建设,维护山地的生态平衡。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地质灾害是指在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威胁。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成因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和地质材料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活动所致。

首先,自然因素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

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特别是地震、地面塌陷和火山喷发等。

例如,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当地壳板块发生断裂和滑动时,就会产生地震。

地震不仅会导致房屋的倒塌,还会引发土地滑坡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此外,地形地貌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例如,陡峭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而河流流经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洪水和泥石流。

其次,气候是地质灾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高强度的降水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此外,气候变暖还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和冰山崩塌,进而引发洪水和海啸等灾害。

此外,地质材料也是地质灾害的成因之一。

地层中的岩石、土壤和沉积物的性质和性质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黏土质地的土壤更容易发生滑坡,而砂质土壤则更容易发生流失和沉积。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成因。

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往往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系统,从而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例如,过度的土地开垦和采矿活动可能导致地表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

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可能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例如,在河道旁边建设大型建筑物可能导致洪水的扩散和泥石流的形成。

针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是预防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布置和数据的收集,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策略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个地区,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的成因1. 地震成因:地震是地壳发生的破裂和脆性失稳所引起的振动现象。

主要成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活动,如地震断裂带的沉积物溺塞和断层滑移。

2. 滑坡成因:滑坡是由于地质结构断裂、地层变形、地下水位上升等因素引起的土地滑动。

降雨过多、地质构造不稳定、人类活动等因素也都会增加滑坡的发生风险。

3. 泥石流成因:泥石流是由降雨引起的山地表土石混合物快速下滑的现象。

地震、岩溶、火山活动等也可能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4. 地面塌陷成因: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下空洞形成,从而引起地表塌陷。

非法采矿和过度开采也是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1.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立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提前发现地震的迹象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行建设或居住。

加强区域性和城市性防灾规划,合理分区设置不同灾害风险等级,防止人口过度集中。

3. 设立监测系统和应急预警措施: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系统,提前发现灾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应急预警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加强灾害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关于地质灾害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培训,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5. 开展工程措施:对于高风险地带,可以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灾加固,如加固建筑物、修建护坡、挡土墙,以减轻地质灾害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

6. 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针对训练
1.(2012· 山东青岛模拟)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5~2009年自然灾害次数统计(%) 灾害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统计
气象灾害类型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质灾害类型
0.9
6.7 19.5
3.7
1.2 23.9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考点一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考点精析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影响
自然灾害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其他类型 灾害
气象 灾害
孟加拉湾北部 及沿海、中国 东南沿海、日 热带 本和东南亚国 气旋 家、加勒比海 和美国东部海 岸
7.8
3.1 38.0
2.7
0.5 13.2
பைடு நூலகம்
0.9
0.2 5.4
16.0
11.7 100
生物灾害类型
各大洲统计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亚洲的气象灾害发生次数在各个大洲中位居首位,说出发生在亚洲的主要 的气象灾害,并选取其中典型的一种气象灾害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 原因。 (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4.掌握并分析台风、寒潮、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及防御措施
5.了解我国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命题预测
1.以重大地质灾害(如青海玉树地震、智利大地震)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害的 成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御措施等 2.以我国2011年旱灾、2010年北方暴雪等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为考查重点,考 查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防灾减灾措施及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 环境特点 3.结合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洪 水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洪水灾害的防御措施,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自然地理 背景
人文地理背 景
①不同气候带的 地震、滑坡、 边缘→水旱灾害; 北纬20°~ 泥石流等地 ②热带、副热带 北半球中纬 50°之间的 质灾害,水 海域→台风→风 度灾害带 环球自然灾 旱灾害、风 暴潮;③地势高 害带 暴潮灾害、 差大,地形复杂 台风灾害 →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 度地带,人 口稠密,经 济密度大
主要自然危 害
自然地理 背景
人文地理背 景
①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洋沿 地震、火山、 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灾 人口集中, 岸,宽数百 台风、海啸、 多海啸;②热带、 害带 经济发达 千米的地带 风暴潮等 副热带海域→台 风→风暴潮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形成原因 灾害带 位置
主要自然危 害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考纲展示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4.防灾与减灾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能力要求
1.举例说明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影响及特点
2.掌握并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3.掌握并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学法指导】 (1)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西北太平洋 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大西洋及 太平洋东岸的称为飓风。 (2)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注意其“功效”。洪水泛滥能带来肥沃的土 壤,台风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地壳活跃的地方多地热和温泉;火 山灰富含矿物质,能形成肥沃的土壤等。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因。正确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
关键点:①亚洲主要的是气象灾害,在这些气象灾害中最典型的应该是台风。②地 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震。③非 洲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该区气候干旱关系密切。 答案 (1)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最典型的应属于台 风;亚洲距离台风产生最频繁的地区——西北太平洋最近,最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2)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 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发生地质 灾害的几率较小。 (3)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较为干热,特别适宜生物害
岩层断裂或 错位,地球 内能的急剧 释放
建筑物破坏、 滑坡和泥石流:山区, 交通线中断、 危害极大 人员伤亡等
水文灾 中低纬度,河 洪涝 害 流中下游地区
强降水形成 洪水,排水 不畅,积水 形成涝渍
热带风暴潮:由台风 淹没农田、 引起,来势猛、速度 村庄、道路 快、强度大、破坏力 等 强。温带风暴潮:增 水过程相对平缓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自然灾害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其他类型 灾害
生物 灾害
病害
农作物分布 农作物、 与作物所处 区、森林分 树木染病 环境有关 布区 枯死
虫灾(松材线虫是最 具危险性的森林虫 害) 鼠灾(重灾区是农田、 牧场及森林)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两条灾害带上,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 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形成原因 灾害带 位置
干旱:渐发性、 广阔的暖洋 降水不稳定的 面(热带、 干旱、半干旱 副热带); 狂风、暴雨、 区 充足的水汽; 风暴潮 寒潮:北半球 下热上冷的 中高纬地区的 大气层结构 深秋到初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自然灾害类 型 其他类型 灾害
分布
成因
影响
地中海—喜马 地质灾 地震 拉雅地带和环 害 太平洋地带
虫的生长和繁殖。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考点二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多发的原因
考点精析
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框图表示如下: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