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 汤子瀛版

合集下载

第8章-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PPT课件

第8章-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官方课件-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PPT课件
第5页/共85页
8.1.2 链接组织方式 如果可以将文件装到多个离散的盘块中,就可消除连续组织方式的上
述缺点。在采用链接组织方式时,可为文件分配多个不连续的盘块,再通 过每个盘块上的链接指针,将同属于一个文件的多个离散的盘块链接成一 个链表,由此所形成的物理文件称为链接文件。链接组织方式的主要优点 是:
第2页/共85页
• 图8-1 磁盘空间的连续组织方式 第3页/共85页
连续组织方式的主要优点有: (1) 顺序访问容易。 (2) 顺序访问速度快。
第4页/共85页
连续组织方式的主要缺点如下: (1) 要求为一个文件分配连续的存储空间。 (2) 必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 (3) 不能灵活地删除和插入记录。 (4) 对于那些动态增长的文件。
第19页/共85页
8.1.5 索引组织方式 1. 单级索引组织方式 链接组织方式虽然解决了连续组织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即不便于随机
访问),但又出现了另外两个问题,即:① 不能支持高效的直接存取,要 对一个较大的文件进行存取,须在FAT中顺序地查找许多盘块号;② FAT 需占用较大的内存空间,由于一个文件所占用盘块的盘块号是随机地分布 在 FAT 中 的 , 因 而 只 有 将 整 个 FAT 调 入 内 存 , 才 能 保 证 在 FAT 中 找 到 一 个 文件的所有盘块号。
第38页/共85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空闲盘块的分配与回收 当系统要为用户分配文件所需的盘块时,须调用盘块分配过程来完成。 该过程首先检查空闲盘块号栈是否上锁,如未上锁,便从栈顶取出一空闲 盘块号,将与之对应的盘块分配给用户,然后将栈顶指针下移一格。若该 盘块号已是栈底,即S.free(0),这是当前栈中最后一个可分配的盘块号。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__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__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3. 网状形网络拓扑结构
HOST HOST 资源子网 PSE PSE HOST PSE PSE PSE 通信子网 HOST HOST PSE PSE
计算机 HOST
PSE
图 8- 3 网状形网络拓扑结构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8.1.2 计算机广域网络
1. 公用交换电话网 公用交换电话网 (1) 交换方式的引入。 所谓“交换”(Switching),是指在两个或多个结点之间 建立暂时通信线路(或链路)的操作。建立链路的操作是由交 换中心完成的。两个结点在通信之前,须先建立链接,然 后源结点把信息通过该链路发送给交换中心,再由交换中 心把信息转发到目标结点,通信结束后便拆除该链接。图 8- 4 示出了具有交换中心时的连接方式。由图可见,其连接 线数目与结点数目成比例。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3. 交换式 交换式LAN 交换局域网的引入,是通过减少每个局域网段上站点 数目的方法,来增加站点的平均带宽的。构建交换式局域 网要比构建快速局域网更方便、经济。当我们将一个具有 N个站点的以太网络划分为M个网段,再利用交换器将 各网段互连起来后,便形成了一个交换式局域网,这时, 其中每个站点的平均带宽为10 Mb/s×M/N,是原来的M倍。 例如,当M=10时,能将平均带宽提高9倍,显然,这是一 种扩展站点平均带宽的有效方法。所以,从90年代中期开 始, 便已广泛采用交换器将企业内部的多个局域网互连起 来, 形成能覆盖整个企业的企业网络。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3) 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 体系结构。具体地说,网络体系结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 应设置哪几层,每个层次又应提供哪些功能的精确定义。 至于这些功能应如何实现,则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范 畴。 换言之,网络体系结构只是从层次结构及功能上来 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并不涉及每一层的硬件和软件 组成。

2024版操作系统课件汤子瀛本科操作系统5[1]

2024版操作系统课件汤子瀛本科操作系统5[1]

2024/1/29
26
设备分配与回收
设备分配策略
先来先服务、优先级高者先服务等。
设备分配数据结构
设备控制表、设备分配表等。
设备回收
当设备不再使用时,需要将其回收并更新相关数据结 构。
2024/1/29
27
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定义
控制和管理特定设备的软件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功能
提供与设备硬件交互的接口,实现设备初始化、数据传输、错误处 理等。
设备驱动程序结构
通常由设备无关层和设备相关层组成,提高了设备驱动的可移植性和 可维护性。
2024/1/29
28
设备独立性软件
设备独立性概念
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
设备独立性软件功能
将应用程序的I/O请求转换为具体的设备I/O 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设备接口。
2024/1/29
设备独立性实现
通过逻辑设备名、设备类驱动程序等实现设 备独立性。
设备分类
按传输速度、共享属性、连接方式等分类,如块设备、字符设备等。
25
I/O控制方式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CPU直接控制I/O操作,简单但效率低。
中断驱动方式
CPU发出I/O请求后等待中断,提高了CPU利用率。
DMA方式
直接内存访问,减少了CPU的干预,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通道控制方式
通道控制器独立控制I/O操作,进一步减轻了CPU负担。
2024/1/29
覆盖与交换技术
覆盖技术是将程序分为多个段,常用的段常驻内存,不常用的段在需要时调入内存。交换技术是将内存中暂 时不能运行的进程或程序调出到外存上,以便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给新的进程或程序使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汤子瀛) PPT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汤子瀛) PPT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2. 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为实现分时系统,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户 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即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 命令时, 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再将结 果返回给用户。 此后, 用户可继续键入下一条命令,此 即人—机交互。应强调指出,即使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自 己的键盘键入命令,系统也应能全部地及时接收并处理 (1) 及时接收。 (2) 及时处理。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3.2 共享 共享(Sharing)
在操作系统环境下,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 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由于资 源属性的不同,进程对资源共享的方式也不同,目前主 要有以下两种资源共享方式。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 互斥共享方式 互斥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虽然它们可以提 供给多个进程(线程)使用,但为使所打印或记录的结果不致造 成混淆,应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线程)访问该资 源。为此,当一个进程A要访问某资源时,必须先提出请求, 如果此时该资源空闲,系统便可将之分配给请求进程A使用, 此后若再有其它进程也要访问该资源时(只要A未用完)则必须 等待。 仅当A进程访问完并释放该资源后, 才允许另一进程 对该资源进行访问。我们把这种资源共享方式称为互斥式共 享,而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 资源或独占资源。 计算机系统中的大多数物理设备,以及某 些软件中所用的栈、变量和表格,都属于临界资源,它们要 求被互斥地共享。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3. 分时系统的特征 (1) 多路性。 (2) 独立性。 (3) 及时性。 (4) 交互性。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2.5 实时系统
所谓“实时”,是表示“及时”,而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 协调一致地运行。 1. 应用需求 (1) 实时控制。 (2) 实时信息处理。

西电汤子瀛操作系统答案

西电汤子瀛操作系统答案

西电汤子瀛操作系统答案目录第二章 (8)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39)第一章os引论1. 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2. OS的作用可表现为哪几个方面?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c. OS作为扩充机器.3.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需要;4. 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a.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具体内容是将用户程序和数据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预先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在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从而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入过程,减少了CPU等待输入的时间,这就是脱机输入技术;当程序运行完毕或告一段落,CPU需要输出时,无需直接把计算结果送至低速输出设备,而是高速把结果输出到磁带上,然后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磁带上的计算结果由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这就是脱机输出技术.b. 若这种输入输出操作在主机控制下进行则称之为联机输入输出方式.5. 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用户的需要.即对用户来说,更好的满足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以及便于用户上机的需求.6. 试说明实时任务的类型和实时系统的类型.a. 实时任务的类型按任务执行时是否呈现周期性来划分,分为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分为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b. 通常把要求进行实时控制的系统统称为实时控制系统,把要求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的系统成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7. 实现多道程序应解决哪些问题?a. 处理机管理问题;b. 内存管理问题;c. I/O设备管理问题;d. 文件管理问题;e. 作业管理问题.8. 试比较单道与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a. 单道批处理系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OS,它具有自动性,顺序性和单道性的特点;---多道批处理系统则具有调度性,无序性和多道性的特点;b. 单道批处理系统是在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中形成的,旨在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但是仍然不能很好的利用系统资源;---多道批处理系统是对单道批处理系统的改进,其主要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是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9.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a. 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处理;b. 对于及时接收,只需在系统中设置一多路卡,多路卡作用是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对于及时处理,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10 为什么要引入实时操作系统?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领域和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需要.11 OS具有哪几大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a. 并发(Concurrence),共享(Sharing),虚拟(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12 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等.b. 内存分配的主要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提高存储器利用率,以减少不可用的内存空间,允许正在运行的程序申请附加的内存空间,以适应程序和数据动态增长的需要. ---内存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在自己的内存空间中运行,互不干扰.---地址映射的主要任务是将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与之对应的物理地址.---内存扩充的主要任务是借助虚拟存储技术,从逻辑上去扩充内存容量.13 处理机管理具有哪些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b. 进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的进程,以及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是对诸进程的运行进行调节.---进程通信的任务是实现在相互合作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调度分为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作业调度的基本任务是从后备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出若干个作业,为它们分配必要的资源;而进程调度的任务是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一新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为它设置运行现场,是进程投入运行.14 设备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b. 主要任务: 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为用户分配I/O设备;提高CPU和I/O 设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15 文件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a. 主要功能: 对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以及文件的共享和保护.b. 主要任务: 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保证文件的安全性.16 试在交互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a. 分时系统是一种通用系统,主要用于运行终端用户程序,因而它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而实时系统虽然也有交互能力,但其交互能力不及前者.b. 实时信息系统对实用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收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则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c. 实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要比分时系统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17 是什么原因使操作系统具有异步性特征?a. 程序执行结果是不确定的,即程序是不可再现的.b. 每个程序在何时执行,多个程序间的执行顺序以及完成每道程序所需的时间都是不确定的,即不可预知性.18 试说明在MS-DOS 3.X以前的版本中,其局限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 在寻址范围上,DOS只有1MB,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要.b. DOS试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不支持多任务并发执行,与实际应用相矛盾.19 MS-DOS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略.20 为什么Microsoft在开发OS/2时,选中了80286芯片?设计OS/2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既能充分发挥80286处理器的能力,又能运行在8086处理器环境下开发的程序.因为在80286内部提供了两种工作方式: 实方式和保护方式,使得Intel 80286处理器不仅提供了多任务并发执行的硬件支持,而且还能运行所有在8086下编写的程序。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汤子瀛等著)(全部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汤子瀛等著)(全部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汤子瀛等著)(全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汤子瀛等著)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题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一章】1.设计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方便、有效、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2操作系统的功能是什么?a.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b.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c.os作为扩充机器.3.试图解释推动多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需要;4.什么是离线I/O和在线I/O?a.脱机输入输出方式(off-line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和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具体内容是控制用户程序和外围计算机中的数据下,预先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在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这大大加快了程序输入过程,减少了CPU等待输入的时间,这是一种离线输入技术;什么时候程序运行完毕或告一段落,cpu需要输出时,无需直接把计算结果送至低速输出设备,而是高速把结果被输出到磁带,然后在外围机器的控制下,磁带上的计算结果由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该设备是脱机输出技术.b、如果这种输入和输出操作是在主机的控制下进行的,则称为在线输入和输出模式。

5.推动分时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用户的需要.即对用户来说,更好的满足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以及便于用户上机的需求.6.试说明实时任务的类型和实时系统的类型.a、根据实时任务是否具有周期性,将实时任务分为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实时任务;---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分为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b、通常,需要与银行进行实时控制的系统统称为实时控制系统,需要实时处理信息的系统称为实时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7.实现多渠道流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a、处理器管理问题;b、内存管理问题;c、I/O设备管理问题;d、文件管理问题;e、工作管理问题8.试比较单道与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点及优缺点.a、单通道批处理系统是最早的操作系统,具有自动化、顺序化和单通道的特点;第1页共29页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后答题(唐子英等)---多道批处理系统则具有调度性,无序性和多道性的特点;b、单通道批处理系统是为了解决人机之间的矛盾以及CPU和I/O设备之间的速度不匹配,以提高系统的效率而形成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但是仍然不能很好的利用系统资源;---多道批处理系统是对单道批处理系统的改进,其主要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缺点是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互动能力9.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a.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处理;b、为了及时接收,只需在系统中设置一个多通道卡。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
该系统的主要特征如下: (1) 自动性。 (2) 顺序性。 (3) 单道性。
1.2.3 多道批处理系统
1. 多道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 称为“后备队列”;
•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 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 源。
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 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
1. 应用需求
(1) 实时控制。(如生产控制、导弹制导、
(2)
飞机自动驾驶)
(3)
(4) (2) 实时信息处理。(如:火车票订票系统)
根据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来划分
(1) 硬实时任务。系统必须满足任务对截止时间的要 求,否则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结果。
致) (5) (5) 作业管理问题。(组织作业,计算型,IO型)
1.2.4 分时系统
1. 分时系统(Time-Sharing System)的产生 •“用户的需求”是分时系统发展的动力。 •用户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机交互。(如调试程序) (2) 共享主机。 (3) 便于用户上机。 (终端直接连入)
启 动 I/ O
t3 t4
t5 t6
I/O 完成
结束 中断
t7 t8
(a ) 单 道 程 序 运 行 情 况
程序 A 程序 B 程序 C 程序 D
程 序 A I/O 请 求
程 序 A I/O 完 成 程 序 A 再 被 调 度
程序 A
A完 成
程 序 B I/O 请 求
程序 B
程 序 B I/O 完 成
作业调度,是从后备队列中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出若干 个作业,为它们分配其必需的资源(首先是分配内存)。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完整版PPT课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完整版PPT课件

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
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
14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在OS (1) 提高CPU的利用率。
当内存中仅有PU空闲,必须在其I/O完成后才继续运行;尤
其因I/O设备的低速性,更使CPU的利用率显著降低。图 1-
(1) 及时接收。
(2) 及时处理。
-
22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3. 分时系统的特征 (1) 多路性。 (2) (2) 独立性。 (3) (3) 及时性。 (4) (4) 交互性。
-
23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2.5 实时系统
所 谓 “ 实 时 ” , 是 表 示 “ 及 时 ” , 而 实 时 系 统 (RealTime System)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 协调一致地运行。
1.1.1 操作系统的目标
目前存在着多种类型的OS,不同类型的OS,其目 标各有所侧重。通常在计算机硬件上配置的OS,其目
1. 方便性
2. 有效性
3. 可扩充性
4. 开放性
-
3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接口的含义是: OS处于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用户通过OS来使 用计算机系统。或者说,用户在OS帮助下,能够方便、 快捷、安全、可靠地操纵计算机硬件和运行自己的程序。 应注意,OS是一个系统软件,因而这种接口是软件接 口。
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或虚机器。如果我们又在第一层软件上
再覆盖上一层文件管理软件,则用户可利用该软件提供的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汤子瀛)完整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汤子瀛)完整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汤子瀛)完整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章节一、引言1.1 课程简介1.2 学习目标章节二、计算机系统概述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2 计算机硬件2.2.1 CPU2.2.2 存储器2.2.3 I/O设备2.3 计算机软件2.3.1 系统软件2.3.2 应用软件2.4 操作系统的作用章节三、进程管理3.1 进程基本概念3.2 进程状态转换3.3 进程调度算法3.3.1 先来先服务(FCFS)3.3.2 短作业优先(SJF)3.3.3 最高响应比优先(HRRN)3.4 进程同步与互斥3.4.1 临界区3.4.2 信号量3.4.3 互斥量3.5 进程通信3.5.1 管道3.5.2 消息队列3.5.3 共享内存章节四、内存管理4.1 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4.2 物理内存管理4.3 逻辑内存管理4.4 虚拟内存管理4.4.1 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4.4.2 段式虚拟存储管理4.4.3 段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章节五、文件系统5.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5.2 文件与文件系统的操作5.3 文件的逻辑结构5.4 文件的物理结构5.5 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5.6 文件的保护与访问控制章节六、设备管理6.1 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6.2 设备的层次结构6.3 设备的分配与释放6.4 设备驱动程序6.5 设备中断处理6.6 设备控制方式6.7 磁盘调度算法6.8RD技术章节七、操作系统安全7.1 安全性的概念7.2 安全性问题与威胁7.3 访问控制机制7.3.1 强制访问控制(MAC)7.3.2 自主访问控制(DAC)7.4 安全性策略7.4.1 安全性功能7.4.2 安全性策略附件:附件一、进程调度算法示例代码附件二、内存管理算法实现代码附件三、设备管理工具包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律对创造性表达的原创性作品的保护。

2:版权:著作权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3:许可证:允许特定行为或使用的法律文书。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看附件部分获取相关内容。

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章节题库(磁盘存储器的管理)【圣才出品】

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章节题库(磁盘存储器的管理)【圣才出品】

第8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一、选择题1.假定盘块的大小为1KB,对于1.2MB的软盘,FAT需占用()的存储空间。

A.1KBB.15KBC.1.8KBD.2.4KBE.3KB【答案】C【解析】1.2MB/1KB=1.2K个表项,由于每个FAT表项占12位,(12/8)*1.2K=1.8KB。

2.对于100MB的硬盘,FAT需占用()的存储空间。

A.100KBB.150KBC.200KBD.250KBE.300KB【答案】A【解析】100MB/1KB=100K。

3.从下面的描述中选出一条错误的描述()A.一个文件在同一系统中、不同的存储介质上的拷贝,应采用同一种物理结构B.文件的物理结构不仅与外存的分配方式相关,还与存储介质的特性相关,通常在磁带上只适合使用顺序结构C.采用顺序结构的文件既适合进行顺序访问,也适合进行随机访问D.虽然磁盘是随机访问的设备,但其中的文件也可使用顺序结构【答案】A【解析】文件结构分为两种,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

4.从下面关于顺序文件和链接文件的论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论述()A.顺序文件适合于建立在顺序存储设备上,而不适合于建立在磁盘上B.在显式链接文件中是在每个盘块中设置一链接指针,用于将文件的所有盘块都链接起来C.顺序文件必须采用连续分配方式,而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则可采用离散分配方式D.在MS-DOS中采用的是隐式链接文件结构【答案】C【解析】文件分配对应于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如何为文件分配磁盘块。

常用的磁盘空间分配方法有三种: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

顺序分配:顺序分配方法要求每个文件在磁盘上占有一组连续的块。

隐式链接分配:每个文件对应一个磁盘块的链表;磁盘块分布在磁盘的任何地方,除最后一个盘块外,每一个盘块都有指向下一个盘块的指针,这些指针对用户是透明的。

显式链接分配:是指把用于链接文件各物理块的指针,显式地存放在内存的一张链接表中。

该表在整个磁盘仅设置一张,每个表项中存放链接指针,即下一个盘块号。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件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课件

1.3.2 共享(Sharing)
在操作系统环境下,所谓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 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由于资 源属性的不同,进程对资源共享的方式也不同,目前主 要有以下两种资源共享方式。
1. 互斥共享方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虽然它们可以提 供给多个进程(线程)使用,但为使所打印或记录的结果不致造 成混淆,应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线程)访问该资 源。为此,当一个进程A要访问某资源时,必须先提出请求, 如果此时该资源空闲,系统便可将之分配给请求进程A使用, 此后若再有其它进程也要访问该资源时(只要A未用完)则必须 等待。 仅当A进程访问完并释放该资源后, 才允许另一进程 对该资源进行访问。我们把这种资源共享方式称为互斥式共 享,而把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 资源或独占资源。 计算机系统中的大多数物理设备,以及某 些软件中所用的栈、变量和表格,都属于临界资源,它们要 求被互斥地共享。
用户 应用程序 系统调用 命令 图标、窗口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
图 1-1 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
(1) 命令方式。这是指由OS提供了一组联机命令(语 言), 用户可通过键盘输入有关命令,来直接操纵计算 机系统。
(2) 系统调用方式。OS提供了一组系统调用,用户 可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通过相应的系统调用,来操纵 计算机。
(1) 人—机交互。 (2) 共享主机。 (3) 便于用户上机。
2. 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为实现分时系统,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户 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即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 命令时, 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再将结 果返回给用户。 此后, 用户可继续键入下一条命令,此 即人—机交互。应强调指出,即使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自 己的键盘键入命令,

计算机操作系统(三版)[汤子丹汤子瀛]课后习题附标准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三版)[汤子丹汤子瀛]课后习题附标准答案

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劢分时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臵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臵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共60页文档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共60页文档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 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ຫໍສະໝຸດ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60页PPT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60页PPT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 小丹汤子瀛等编西安电子科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其详解(磁盘存储器的管理)【圣才出品】

汤子瀛《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及其详解(磁盘存储器的管理)【圣才出品】
1 /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8-1 磁盘空间的连续组织方式 (2)优点 ①顺序访问容易。 ②顺序访问速度快。 (3)缺点 ①要求为一个文件分配连续的存储空间;且易产生许多外部碎片。 ②必须事先知道文件的长度。 ③不能灵活地删除和插入记录。 ④文件长度不宜动态增加。
7 /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8-6 位示图 (2)盘块的分配 根据位示图进行盘块分配的步骤如下: ①顺序扫描位示图,从中找出一个或一组其值为“0”的二进制位。 ②将所找到的一个或一组二进制位转换成与之相应的盘块号。假定找到的其值为“0” 的二进制位位于位示图的第 i 行、第 j 列,则其相应的盘块号应按下式计算:b=n(i-1)+j。 式中,n 代表每行的位数。 ③修改位示图,令 map[i,j]=1。 (3)盘块的回收 根据位示图对盘块进行回收的步骤如下: ①将回收盘块的盘块号转换成位示图中的行号和列号。转换公式为:i=(b-1)DIV n+1, j=(b-1)MOD n+1。 ②修改位示图。令 map[i,j]=0。 (4)优点 ①从位示图中很容易找到一个或一组相邻接的空闲盘块。 ②由于位示图占用空间少,因而可将它保存在内存中,进而节省了许多磁盘的启动操作。
3 /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8-2 索引分配方式 ②优点 a.支持直接访问。 b.不会产生外部碎片。 ③缺点 a.对于小文件采用索引分配方式时,其索引块的利用率将是极低的。 b.索引表增加存储空间开销,索引表的查找方法影响文件系统的效率。 (2)多级索引组织方式 ①概述 多层索引使第一层索引块指向第二层索引块,第二层索引块再指向操盘空间的盘块。文 件过大时,还可以指向第三层索引……。图 8-3 示出了两级索引组织方式下各索引块之间的 链接情况。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汤子瀛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汤子瀛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1.分别就数据项、记录和文件的概念进行解释。

数据项可分为基本数据项和组合数据项。

基本数据项是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种属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又称为原子数据、数据元素或字段,其具有数据名、数据类型及数据值三个特性.组合数据项则由若干数据项构成。

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方面的属性.文件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2.按文件的物理结构,可将文件分为哪几类?按文件的物理结构,可将文件分为三类:(1)顺序文件,指把逻辑文件中的记录顺序地存储到连续的物理盘块中;(2)链接文件,指文件中的各个记录可以存放在不相邻的各个物理块中,但通过物理块中的链接指针,将它们链接成一个链表;(3)索引文件,指文件中的各个记录可以存放在不相邻的各个物理块中,但通过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来实现记录和物理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3.文件系统的模型可分为三层,试说明其每一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答:文件系统模型如图所示:(1)最低层为对象及其属性说明,主要包括文件、目录、磁盘存储空间等三类对象。

(2)最高层是文件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接口,分为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和图形化用户接口等三种类型。

(3)中间层是对对象进行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是文件系统的核心部分,拥有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地址映射、文件读写管理及文件共享与保护等诸多功能.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子层:①I/O控制层(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层),主要由磁盘驱动程序和磁带驱动程序组成,负责启动I/O设备和对设备发来的中断信号进行处理;②基本文件系统层(又称为物理I/O层),主要用于处理内存与磁盘或磁带机系统之间数据块的交换,通过向I/O控制层发送通用指令及读写的物理盘块号与缓冲区号等I/O参数来完成;③基本I/O管理程序层(即文件组织模块层),负责完成与磁盘I/O有关的大量事务,包括文件所在设备的选定、文件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换、空闲盘块的管理及I/O缓冲的指定等;④逻辑文件系统层,负责所读写的文件逻辑块号的确定、目录项的创建与修改、文件与记录的保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1.分别就数据项、记录和文件的概念进行解释。

数据项可分为基本数据项和组合数据项。

基本数据项是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种属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又称为原子数据、数据元素或字段,其具有数据名、数据类型及数据值三个特性。

组合数据项则由若干数据项构成。

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方面的属性。

文件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2.按文件的物理结构,可将文件分为哪几类?按文件的物理结构,可将文件分为三类:(1)顺序文件,指把逻辑文件中的记录顺序地存储到连续的物理盘块中;(2)链接文件,指文件中的各个记录可以存放在不相邻的各个物理块中,但通过物理块中的链接指针,将它们链接成一个链表;(3)索引文件,指文件中的各个记录可以存放在不相邻的各个物理块中,但通过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来实现记录和物理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3.文件系统的模型可分为三层,试说明其每一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答:文件系统模型如图所示:(1)最低层为对象及其属性说明,主要包括文件、目录、磁盘存储空间等三类对象。

(2)最高层是文件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接口,分为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和图形化用户接口等三种类型。

(3)中间层是对对象进行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是文件系统的核心部分,拥有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地址映射、文件读写管理及文件共享与保护等诸多功能。

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子层:①I/O控制层(又称为设备驱动程序层),主要由磁盘驱动程序和磁带驱动程序组成,负责启动I/O设备和对设备发来的中断信号进行处理;②基本文件系统层(又称为物理I/O层),主要用于处理内存与磁盘或磁带机系统之间数据块的交换,通过向I/O控制层发送通用指令及读写的物理盘块号与缓冲区号等I/O参数来完成;③基本I/O管理程序层(即文件组织模块层),负责完成与磁盘I/O有关的大量事务,包括文件所在设备的选定、文件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换、空闲盘块的管理及I/O缓冲的指定等;④逻辑文件系统层,负责所读写的文件逻辑块号的确定、目录项的创建与修改、文件与记录的保护等。

文件系统接口对对象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逻辑文件系统基本I/O管理程序(文件组织模块)基本文件系统(物理I/O层)I/O控制层(设备驱动程序)对象及其属性说明4.对于一个较完善的文件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对于一个较完善的文件系统,应具备一系列的功能,包括对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以及文件的共享与保护等。

其中,有些功能对用户是透明的,就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功能来说,可通过用户对文件所能施加的操作来表现。

对文件的操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文件自身的操作,包括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写、截断及文件读/写位置的设置;一类是对记录的操作,包括记录的遍历(即检索所有记录)、单个记录的检索以及记录的插入、修改和删除。

5.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文件的物理结构?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从用户的观点出发所观察到的文件组织形式,也就是用户可以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结构,它独立于物理特性;而文件的物理结构则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与存储介质的存储性能有关。

6.你认为内存管理和外存管理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内存管理和外存管理均追求存储空间利用率的提高,都具有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地址映射、共享与保护等功能。

但二者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因而技术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内存管理着眼于为多道程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以进程作为分配对象,并要求能从逻辑上扩充内存;而外存管理则着眼于为每个文件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间,并能有助于提高文件系统的工作速度特别是文件的访问速度。

7.如何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为了提高对变长记录顺序文件的检索速度,可为其建立一张索引表,以主文件中每条记录的长度及指向对应记录的指针(即该记录在逻辑地址空间的首址)作为相应每个表项的内容。

由于索引表本身是一个定长记录的顺序文件,若将其按记录键排序,则可以实现对主文件的方便快速的直接存取。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文件较大,应通过建立分组多级索引以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

8.试说明关于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的检索方法。

答:①对索引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折半查找法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表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录的指针值,去访问对应的记录。

②对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检索时,首先利用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方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所在记录组中的第一条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主文件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顺序查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而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索引文件的检索:首先是根据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并利用折半查找法,去检索索引表,从中找到相应的项,再利用该表项中给出的指向记录的指针值,去访问所需的记录。

索引顺序文件检索:首先利用用户(程序)提供的关键字以及某种查找方法,去检索索引表,找到该记录所在记录组中第一个记录的表项,从中得到该记录组第一个记录在主文件中的位置;然后,再利用顺序查找法去查找主文件,从中找到所要求的记录。

9.试从检索速度和存储费用两方面对索引文件和索引顺序文件进行比较。

假设主文件拥有N条记录。

对于索引文件,主文件的每条记录均需配置一个索引项,故存储开销为N;而为检索到具有指定关键字的记录,平均需要查找N/2条记录。

对于索引顺序文件,应为每个记录分组配置一个索引项,故存储开销为N1/2;而为检索到具有指定关键字的记录,平均需要查找N 1/ 2条记录。

对于两级索引顺序文件,存储开销为N2/3+N1/3;而为检索到具有指定关键字的记录,平均需要查找1.5N1/3条记录。

10.目录管理主要有哪些要求?答:对文件目录的管理有以下要求:a) 实现“按名存取”b) 提高对目录的检索速度c) 文件共享d) 允许文件重名11.采用单级目录能否满足目录管理的主要要求?采用单级目录只能实现目录管理的基本功能(即文件的按名存取),而对于其它三项要求则不能满足。

12.目前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形式是什么?它有什么优点?目前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形式是树型目录结构,其具有检索效率高、允许重名、便于实现文件共享等一系列优点。

13.Hash检索法有何优点?有何局限性?又称杂凑结构或散列结构。

这种结构只适用于定长记录文件和按记录随机查找的访问方式。

Hash结构的思想是通过计算来确定一个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位置,依次先后存入的两个记录在物理设备上不一定相邻。

按Hash结构组织文件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定义一个杂凑函数;解决冲突;14.在Hash检索法中,如何解决“冲突”问题?15.解释关于树型目录结构采用线性检索法的检索过程。

假设用户给定的文件路径名为/Level1/Level2/…/Leveln/datafile,则关于树型目录结构采用线性检索法检索该文件的基本过程为:①读入第一个文件分量名Level1,用它与根目录文件(或当前目录文件)中各个目录项的文件名顺序地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匹配者,并得到匹配项的索引结点号,再从对应索引结点中获知Level1目录文件所在的盘块号,将相应盘块读入内存。

②对于2~n,循环执行以下步骤,以检索各级目录文件:读入第i个文件分量名Leveli,用它与最新调入内存的当前目录文件中各个目录项的文件名顺序地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匹配者,并得到匹配项的索引结点号,再从对应索引结点中获知Leveli目录文件所在的盘块号,将相应盘块读入内存。

③读入最后一个文件分量名即datafile,用它与第n级目录文件中各个目录项的文件名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该文件对应的索引结点号,进而找到该文件物理地址,目录查找操作成功结束。

如果在上述查找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个文件分量名未能找到,则停止查找并返回“文件未找到”的出错信息。

16.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有哪些优缺点?就基于索引结点的共享方式而言,其优点在于“建立新的共享链接,并不改变文件拥有者的关系,仅把索引结点共享计数器加1,所以系统可方便获悉由多少个目录项指向该文件”。

同时,该方式也存在所谓“悬空指针”的问题和缺点。

具体而言,文件拥有者不能删除自己的文件,否则将留下指向该结点的悬空指针,造成该结点再分配时,系统出错;为此,拥有者只能清除自己的目录项,且要为其它共享者无端付费,直至其它共有者清除该文件? 17.基于符号链的文件共享方式有哪些优缺点?就基于符号链的文件共享方式来说,只有文件主才拥有指向其索引结点的指针,而共享该文件的其它用户只有该文件的路径名且没有指向索引结点的指针,所以也就不会发生在文件主删除共享文件后留下所谓“悬空指针”的问题。

当文件拥有者把一个共享文件删除后,其它用户试图通过符号链来访问一个被删除的共享文件时将因系统找不到该文件而使访问失败,于是将符号链删除,此时不会有任何其它负面效应。

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自己的问题。

在其它用户访问共享文件时,系统是根据给定的文件路径名,逐个分量地去查找目录,直至找到该文件的索引结点。

因此,在访问共享文件时要多次读盘,使每次访问文件的系统开销加大,且增加了启动磁盘的频率。

此外,要为每个共享用户建立一条符号链,而该链实际上是一个文件,尽管该文件非常简单,却仍需为之配置一个索引结点,故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磁盘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本共享方式还有一个特殊的优点,即它能够用于链接(通过计算机网络)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机器中的文件,此时只需提供该文件所在机器的网络地址以及在该机器中的文件路径。

18.什么是保护域?进程与保护域之间存在着什么动态联系?保护域规定了进程所能访问的一组(硬件或软件)对象以及相应的操作类型(即访问权)。

进程与保护域之间的动态联系是指进程的可用资源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变化的;也就是说,进程运行在不同的阶段时,需要从一个保护域切换到另外一个保护域。

19.如何利用拷贝权来扩散某种访问权?如果域i具有关于对象j的某访问权access(i,j)的拷贝权,则运行在域i的进程可将其关于对象j的访问权access(i,j)扩展到访问矩阵同一列中的其它域中,即为运行在其它域的进程也赋予关于同一对象的同样访问权限(access(k,j))。

20.如何利用拥有权来增、删某种访问权?如果域i具有关于对象j的所有权,则运行在域i的进程可以增加或删除在j列的任何项中的任何访问权。

换言之,该进程可以增加或删除在任何其它域中运行的进程关于对象j的任何访问权。

21.增加控制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控制权的应用。

拷贝权和所有权均用于改变运行在不同域中的进程对同一对象的访问权,而控制权则用于改变某个域中运行进程关于不同对象的访问权。

进一步说,若某域访问权access(i,j)中含有控制权C,则运行在Di域中的进程能改变运行在Qj域中的任何进程关于任何对象的任何访问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