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重力(20201109172951)
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新课教学
结论: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新课教学 重力的大小
精确的实验表明: 物 体 所 受 的 重 力 跟 它 的 质 量 成 正 比 。 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
G—— 重力——牛顿 (N) m—— 质量——千克 (kg)
物体的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新课教学
想一想
如何确定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B 演示:找物体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新课教学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B. 一 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 重力的作用点 叫重心
C.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 比如篮球
D.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
总结:只有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 中心不一定在物体的中间位置。
新课教学
重心与物体的稳定性
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尽量远, 冲浪者弓着腰,叉开腿,更有
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
助于在惊涛骇浪重保持平稳。
结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新课教学
●用细线把某物体悬挂起来, 静止时细线的方向是否是 竖直方向?
● 剪断细线,物体在重力作 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
√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新课教学
注意:垂直向下≠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O
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哪一 个正确?
新课教学
重心: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3《重力》

教案:7.3《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7章第3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5. 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能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难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细线、地球仪。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地球引力作用的现象,如地球吸引物体、物体自由下落等。
(2)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出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概念:(1)讲解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强调重力是一种基本的自然力。
3. 重力的方向:(1)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演示实验:用地球仪和重物进行实验,验证重力的方向。
4. 重力的作用点:(1)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2)演示实验:用细线悬挂物体,找到重心的位置。
5. 重力的大小:(1)讲解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重力的方向。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2.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演示仪、悬挂物体演示仪。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重锤、悬挂绳、平衡尺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总是落回地面,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
2. 讲解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本质。
3. 演示重力实验:使用重力演示仪,展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通过悬挂物体演示仪,引导学生观察重心位置,理解重力的作用点。
5. 讲解重力的方向:通过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观察重心位置,验证重力方向。
8. 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2)思考题:为什么地球附近的物体总是落回地面?(3)实验报告: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施力物体:地球3. 作用点:重心4. 方向:竖直向下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材料:了解重力的历史和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掌握重力的相关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重力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重力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概念。
6.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5.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落地、水流向低处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测量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重力大小的实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a.质量为5kg的书
b.质量为200kg的人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重力》PPT课件

3、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为:
说明:m单位用Kg,重力G的单位才是N,粗略计算可取值为g= 10N/Kg。
补充说明:不同地方,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一般不同,随纬度的增高g值增大,赤道最小,极点最大。
二、重力的大小
设计实验:
把质量均为50 g的 3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二、重力的大小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一个钩码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进行实验:
二、重力的大小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二、重力的大小
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做竖直向下。
重力的方向:物体自由落向地面的方向。
三、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三、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三、重力的方向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因为在一根线下挂重物时,重物静止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悬线下垂的方向跟重力的方向一致。
三、重力的方向
每个苹果的重力方向均指向地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它的圆心、球心、几何中心。
四、重心
G
G
G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它的圆心上.
四、重心
G
G
(2)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二、重力的大小
观察并记录: 弹簧秤下端悬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秤的指针所在位置。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 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重力快速导读: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知识点2:重力的大小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知识点4:重心知识点5:重力的由来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1、重力: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符号G表示.2、重力的五个特点(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3)物体不一定在地面上才有重力.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树上的苹果都受到重力的作用.(4)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万有引力,向心力等),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部分.(5)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也吸引地球。
3、证明重力存在的例子:①水往低处流;②叶落归根;③树上成熟的苹果最终会落到地面上;④投掷出去的铁饼、标枪最终会落到地面上等.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重力的世界,那么抛在空中的物体将不会落下;人将会很容易脱离地球而进入太空;人会很容易搬动大石块;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杯子中的水不会顺利倒入口中;由于刮风形成的浮尘将永远停在空中;落叶将不会归根,而会停在空中等.总之,失去重力,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重力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
知识点2: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比值约为9.8N/Kg。
2、重力的计算G=mgg=9.8 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 N.3、对G= mg的理解①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不能说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可以说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其质量成正比②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的大小不同,其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如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
③在不同的星球,g的大小也不同.如在月球上,g≈地球的1 6④g=9.8N/kg,为了计算方便,有时也取10 N/kg.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坚直向下的(注意是坚直,不是重直)2、对竖直向下的理解“竖直向下”是指重直于水平面向下,而“重直向下”是指重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

竖 直 向 下
G
G
G G
G
G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一样吗?
不一样!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哪个?
G
G
正确
错误
请你用手头的工具(三角板、重垂线) 检查一下这个桌面是否水平?
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 果都可以向“下”落,但 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 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 么,我们所说的“下”指 的是什么方向?
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 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小结
1.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G。 2. 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 质量成正比。 G—重力—牛顿(N)
G=m g
m—质量—千克(kg)
3.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4. 重力的作用点: 重 心
重力和质 量的关系
联 系
重力N
质量m
G=mg
重力随位置的变化 而变化 重力为矢量 重力指的是物体由 于地球的吸引而受 到的力 质量不随位置的 变化而变化 质量为标量 质量指的是物 体所含物质的多 少
区
别
1. 泥瓦匠用什么来检查墙是否砌得竖直?
2. 泥瓦匠用什么来检查窗台是否砌得 水平?门框放得是否正? 3. 我们用什么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
甲
乙
房该怎样砌?树该怎样栽?
4. 重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1)质量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
它的圆心、球心、几何中心。
G
G
G
或
G mg
G —— 重力——牛顿(N)
M ——质量——千克(kg)
g 9.8N / kg
7 3重力

四、重心
1.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确定: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五、重力的由来
1.发现的科学家:牛顿。 2.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
想想议议
你知道以下这些现象吗?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什么呢?
抛出去的物体往下掉
水往低处流
G /N
实验结论:
(1)物体受到的重 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关系
(2)物重跟质量的 比约等于_1_0__N_/_k_g 。
m/kg 0
二、重力的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 G g 或 G mg m
3. g= 9.8 N/kg。它表示质量为1 kg 的物 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为计算方便在粗 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的。
三、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
铅垂线
铅垂线
水平仪
想想议议
我们平时说的 “下”,到底指 的是什么方向?
F
F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 一个部分。
G
作用效果上就好像作用 在某一点上的一个力。
四、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它的几何中心上。
小实验
实验 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用什么工具测量重力? 弹簧测力计
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 把已知质量的钩码挂
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钩 码所受的重力大小。
2.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 录在表格中
质量 m/kg 重力 G/N
进行实验……
3.画出重力跟质量关系的图象 (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 重力

G-m 图象,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 比;或算出重力 G 与质量 m 的比值,若为一定值,则说
明二者成正比 .
13.蜂鸟是人们已知的质量最小的鸟,它的卵也是 人们已知的最小的卵,有一种蜂鸟,产下了一只卵后自 己的质量仅为 2 g,若这枚卵仅仅重 1.96×10 这只蜂鸟产卵前的质量为多少克?
.
15 . (2018· 玉林 ) 下列物体重力约为 1 N 的是 ( B ) A.一枚大头针 C.一头奶牛 B.两个鸡蛋 D.一个篮球
16. (2018·杭州)如图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 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B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1) 当发生超重现象时,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或拉力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其所受重力.
(2)高处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速度越来越快,物 体处于
失重
状态(填“超重”或“失重”).在日常生活
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超重或失重的现象,请举出一例, 并说明所举实例是属于超重还是属于失重: 蹦极(先失
重后超重)
3.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中,水往低 处流的原因是水受到 重力 是 地球 . 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
知识点
重力的大小及方向
4.(易错题)关于 g=9.8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 9.8 倍 B.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受重力的 9.8 倍 C.质量是 1 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 D.1 kg=9.8 N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 重力,用符号 G 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公开课精品课件

讲授新课
二 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设计实验
把质量均为50 g的 3个 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 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讲授新课
实验记录表格
次数
1
2
3
质量m(kg)
0.05
0.1
0.15
重力G(N)
0.49
0.98 1.47
重力/质量 即G/m(N/kg)
9.8
9.8
9.8
随堂小结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
竖直向下
重 重力的方向
力
应用
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重力的由来
第三节 重力
1、了解万有引力的由来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4、知道重心的概念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
以写成
G g 或 G mg m
注:粗略计算时,
g =9.8N/kg的物理意义
可取 g = 10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讲授新课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联系 区别
重力G
质量m
G=mg
1.重力随位置的变化 而变化 2.重力为矢量 3.重力指的是物体由 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 的力
讲授新课
四 重心
概念: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G
G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光盘的重心在其圆心上
讲授新课
如何确定质量不均匀、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讲授新课
注意: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内容。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
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自己参与思维活动的兴趣,珍惜自己的思维活动成果。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石块、钩码、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一、实验引入:(2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思考:1、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原因:有绳子的力在束缚着小球。
2、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那肯定在和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3、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4、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
5、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符号是。
6、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7、力的三要素是:、、。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要素。
知识拓展:假如在地球没有受到重力可能出现哪些情景?二、新知探究:学习目标1:理解重力的概念、影响重力的因素,计算重力的公式自学指导1:学生看书找出重力的概念,表示的字母。
(1分钟)重力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并进行试验,并完成导学练习“活动二”(10分钟)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有关?(写出你的猜想)下表是研究重力与关系所做的实验记录:﹙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课件

m/kg
图象说明: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表明: 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 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成正比,比值9.8N/kg,是个定 值.
如果用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表示物 体的质量,g表示比值9.8N/kg,重力跟质量 的关系可以写作:
G g m
或
G mg
粗略计算时,g的值也可以取做10N/kg.
第三节 重力
卢伟
熟了的苹果总是 向地面下落.
地面附近的 物体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 为了叙述简 便,我们常把物 体受到的重力简 称物重.
演示实验:
想一想:在盖房子时为了检测砌的墙是否竖 直,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2.设计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
同钩码的重力,如右
图所示。
2、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
直,这是利用了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的道理 3、下面哪一种动物的体重最接近150N ( ) C A.一只麻雀 B.一只大公鸡 C.一只山 羊 D.一头大黄牛Fra bibliotek总结:
一、重力 二、重力的方向 三、重力与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猜想
设计实验
分析与论证
评估与交流
返回
◆实验记录表格
3 、 分 析 与 论 证
◆
0.05 0.1 0.15 质量 m/kg 重力G/N 0.49 0.98 1.47
0.2
0.25 0.3
1.96
2.45 2.94
猜想
设计实验
分析与论证
评估与交流
返回
G/N
2.5 2 1.5 1 0.5
0 0.05 0.1 0.15 0.2 0.2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重力课件

2022年
2022年
16
如果用G 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比值9.8 N/kg,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
G g 或 G mg
m
G —— 重力——牛顿(N)
M ——质量——千克(kg)
2022年
2022年
17
g 9.8N / kg
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它所受到重力
11
(5)分析论证:实验记录表格
次数
1
2
3
质量m(kg) 0.05
0.1
0.15
重力G(N)
0.49
0.98
1.47
重力/质量
9.8
9.8
9.8
即G/m(N/kg)
2022年
2022年
12
实验表明: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
第七章 力
7.3重 力
2022年
2022年
1
2022年
2022年
2
1. 重力的由来
万有引力
2022年
2022年 模拟引力
3
牛顿认为,地球和月亮 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 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022年
2022年
4
熟了的苹果为什么向地 衣服上的水为什么落到
2022年
2022年
37
2022年
2022年
38
谢谢 看
收
G=m 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一、选择题1 •如图1为火箭发射的情形。
我们看见火箭离开发射塔飞向太空,同时看见火箭周围有大量的“白气”急速上升。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图1A. 火箭和“白气”都上升,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B. 火箭是固体受到重力,“白气”是气体不受重力C. 火箭和“白气”都受重力D. 不好确定答案:C解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以及地球表面附近空间中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空中上升的物体和水中不下沉的物体也要受到重力。
2•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B. 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C.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D. 苹果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苹果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的缘故答案:C解析: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如果说“垂直”,那是与水平面垂直向下。
重力与弹力不同,不需要与地面接触也能发生作用。
根据G=mg,苹果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之所以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不断改变其运动状态。
3. 许多智能手机都有这样一个功能:你本来把手机竖着拿在手里的,你将它转90度,将它横过来,它的页面就跟随你的动作自动反应过来,也就是说页面也转了90度,极具人性化。
这源于手机内部有一个重力感应器,它由一个重物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对力敏感的传感器组成,用来判定水平方向。
关于手机竖着放和横着放时,重力感应器中的重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物受到重力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 重物受到重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C. 重物的重心发生了变化D. 重物对每个传感器的力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从题目所给的情景判断,手机竖着放和横着放时,重力感应器中的重物质量、形状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重物受到重力的大小、重物的重心都不会发生变化。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物受到重力的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
4. 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 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面,再也回不来C. 杯里的水将倒不进口里D. 物体将失去质量答案:D解析:河水能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人跳起来会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杯里的水将能进口里,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质量大小与是否受到重力无关。
5•如图2为刘洋在“天宫一号”中在同伴的帮助下骑自行车进行锻炼的情形,为了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舱进行体育锻炼,下列做法可取的是()图2A. 举哑铃B. 在跑步机上跑步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 引体向上答案:C解析:“天宫一号”中的宇航员和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也就是他们就和不受到重力的情况完全一样。
此时哑铃、人体都可以在太空舱内漂浮,而要拉开弹簧拉力器需要用力,可以达到健身目的。
6.图3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B答案:B解析:人释放手中石块,石块下落,下落的方向与它受到重力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竖直向下相对于水平地面是垂直于地面向下,相对于整个地球大约是指向地球中心的方向。
7•如图4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
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 重力大小等于木片对它的支持力B.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 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D. 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答案:D解析: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悬线吊起或硬棒支起物体,如果物体能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则物体与悬线或硬棒接触的点即为物体重心。
或者用一根轻质细线把物体吊起,然后在该物体上画下细线的延长线,再把该物体换个位置吊起,与上一操作相同再画一条细线,此时物体上有两条相交的线,该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
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
羽毛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二者大小相等。
从图片看出,是羽毛上的a点与长木片接触,所以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
&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5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答案:B解析: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脚不再与球接触,所以脚对球没有作用力,故A、C、D错。
但球仍然会受到重力,且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9. 如图6为“太空授课”中,航天员王亚萍展示的小球吊在细线上的情形。
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E5 BA.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B. 用放大镜看物体C.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 用刻度尺测长度答案:A解析:小球吊在细线上并没有把细线拉直,是因为小球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细线没有拉力。
同样道理,弹簧测力计下挂重物时,重物对弹簧测力计也没有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没法像在地面上那样测出物体重力。
10. 某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弹簧测力计倒置,物体挂在了拉环上。
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7所示,则该物体的重力()A.定等于11NB.定等于9NC.定小于9ND.定大于11N答案:C解析:弹簧测力计倒置后,拉环下不挂物体时,由于其外壳重力作用,弹簧测力计会有一定的示数。
二、填空题11•奥巴马豪华座驾“野兽”曝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座驾是一名副其实的超级防弹装甲车。
长5. 48米,高1. 78米,车重达6803千克。
这里的车重指的是车的_______________ (选填“质量”或“重力”),如果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则其示数为_______________ (取g = 10N/ kg)。
答案:质量6. 803X 104N解析:“千克”是质量的单位,所以这里的车重指的是车的质量。
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物体的重力,可以利用公式计算::11-1'12. 据报道,目前嫦娥三号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发射。
嫦娥二号携带国产“玉兔号”月球车已顺利落月,正在进行预订的各项科学探测任务。
月球车设计质量为140kg。
当它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 kg,用弹簧测力计称重时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答案:140变小解析:太平测量的是物体的质量,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物体受到的重力。
从地球到月球,月球车的位置变了,质量不会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而改变。
由于月球比地球质量小,它对同一物体的吸引力变小,所以月球车受到的重力变小。
三、作图实验题13. (1)画出图8中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示意图。
・: 卜(2)如图9中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2kg的球受鳥勿"J羽C到细绳的拉力为15N,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图8 图g的重力和拉力。
答案:见图10。
解析:(1)物体A受到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受到支持力的作用点也可以画在其中心,方向竖直向上。
由于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所以两线段的长度相等。
(2)球受到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球心,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大小可以利用公式计算G二盹二2如1QN地二2QN。
球还要受到绳子拉力,拉力的作用点也可以画在球心,方向沿着绳子向上。
由于重力大于拉力,所以拉力的线段长度较短。
14. (2013河南中考题)“神舟”号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的“登月梦”指日可待。
已知月球上的物体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作用,月球上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是否成正比呢?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员,驾驶飞船到达月球,请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要完成实验,除需要若干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3)测量结束后,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是否成正比?请说出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其目的与“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实验的目的 (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弹簧测力计质量m/kg重力G/N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3)作出重力和质量的图像,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比;或计算出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若为一定值,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4)不同解析:(1)在月球上物体同样受到重力,测量重力用弹簧测力计。
(2)表格应体现重力、质量和重力和质量的比值,而且实验次数不能低于三次。
(3)作出G-m图像,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比;或算出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若为一定值,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4)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结论的普遍性,减小偶然性。
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实验的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