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与实践
高考政治:开放性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开放性主观题答题技巧【真题再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某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
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
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
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
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4分)【参考答案】(1)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体艺术节;(2)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3)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
(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从上述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看。
政治开放题答案灵活,采意得分,考生能充分发挥“自我表达”意愿。
这对考生培养思维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开放题其实就是让学生放开思维进行探究,主要考查学生自我学习的效果。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选材上看,具有新颖性和典型性。
此类试题背景材料通常是社会热点或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关注的问题。
考生答题可以就某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灵活展现考点,体现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旅英1012 陶浪莎摘要: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代继续拥有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旅游;保护与开发一敦煌莫高窟遗产的开发近年以来,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
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这些文化遗产的城市通过开展旅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长了城市经济。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集中体现在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对我国建筑,彩塑,壁画以及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之后,对其进行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敦煌之美,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提升了甘肃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经济总量。
二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
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一200%甚至300%。
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在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敦煌莫高窟可以被视为一个经典案例。
作为世界遗产之一,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兼顾文化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内保存有大量的壁画、雕塑和经卷等文化遗产,展示了千年前的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风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和人为盗窃等原因,莫高窟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莫高窟的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同时,对莫高窟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工作,对已经损坏的壁画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此外,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研究,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保护的同时,敦煌莫高窟也积极开展旅游开发工作。
通过旅游开发,提高了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物保护筹集了资金。
敦煌市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建设了相关的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同时,规定了莫高窟的游览时间和人数限制,以减少游客对文物遗产的损害。
然而,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文化遗产并非易事。
由于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过多的游客不可避免地会对狭小的洞窟内壁画造成磨损和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敦煌莫高窟采取了分流游客的策略,将游客分成几个时间段进行游览。
此外,还加强了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保护意识。
除了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敦煌莫高窟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景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目前,敦煌莫高窟在商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商业化、收费合理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总之,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樊锦诗: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樊锦诗: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作者:任闻来源:《时代报告》2018年第12期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获得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改革先锋”百人荣誉,被称为“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改革开放以来,她坚持改革创新,带领团队致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数字敦煌”,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并且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它还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有人说看了它,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它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家、考古学家、佛学家、科学家接踵而至,也让全球的游客都心驰神往。
还有的人说,它的绝世风情,只有中国人才懂。
而最懂它的中国人之一,也许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了。
刚来敦煌的时候,樊锦诗因为一张笑起来爽朗的娃娃脸,走到哪里总是被问:“你十几呀?”她60多岁坐火车出差,被人问:“您这年纪还出差,有70了吧?”她才觉得老了。
樊锦诗往莫高窟的洞里面一钻,就是漫长的半个世纪。
1962年,还在读大学的樊锦诗前往敦煌实习,作为一名学生,没有社会经验,想当然地认为敦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敦煌的石窟这么美,研究人员也应该风度翩翩、房子也应该窗明几净。
到实地之后,樊锦诗和同学都被瑰丽的洞窟艺术深深地震撼了,从一个洞窟到另一个洞窟,里面的壁画、彩塑等艺术品琳琅满目。
之前虽然去过相关的博物馆,但像这样的石窟艺术却是第一次见,其魅力之大使他们完全忘记了外部世界,仿佛置身于童话之中。
洞窟里面极美,但研究环境却极差。
离开洞窟时,没有栈道、没有楼梯,樊锦诗和同学们只能胆颤心惊地走在一根长木头的左右两侧分别插入短木条的“蜈蚣梯”。
住的房子是泥块搭建的,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
而且,敦煌交通不便,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极慢,收到的报纸日期都是一个礼拜甚至十天之前。
当樊锦诗得知像常书鸿先生、段文杰先生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已经坚守了十几年的时候,都有些难以置信。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游客承载能力评估研究
城市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游客承载能力评估研究引言城市风景名胜区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旅游业的发展,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量也不断增加,给城市的环境、交通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对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承载能力进行评估研究,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风景名胜区游客承载能力的概念与意义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它既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游客体验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评估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承载能力,有助于科学规划景区的开发建设,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游览质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风景名胜区游客承载能力评估的方法1.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主要通过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对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流量、游览时间、游览面积等进行测算和预测,从而得出一个合理的游客承载量。
常用的方法有游客流量模型、游览时间模型和游览面积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和现有资源进行建模,以预测未来的游客承载能力。
2.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访谈等方式,对游客的满意度、游览体验和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从而判断城市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承载能力。
这些方法可以获得游客的主观感受和意见,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改进管理措施。
三、城市风景名胜区游客承载能力评估的影响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城市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估游客承载能力的重要依据。
自然环境的质量和破坏程度会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游览质量,进而影响游客承载能力的评估结果。
2. 人文环境因素城市风景名胜区的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服务质量等方面。
人文环境的丰富和独特性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但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会对人文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影响游客承载能力。
3. 交通设施因素城市风景名胜区的交通设施是游客到达和离开的重要条件,也是评估游客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敦煌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
同时在影响因素的建模研究方面。车裕斌建立了区域旅游系统吸力模型,他 认为影响吸引力的因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交通、 旅游政策环境[5]。并以武汉市旅游市场吸引力预测为例,说明了该模型运用的 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ChirstineLim 通过时间序列建模分析得出收入、价格、汇 率、季节和其他因素的变化对国际旅游流起着重要作用[6]。
国内游客中,来敦煌人数最多的省区有新疆、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 其中新疆、甘肃以及经济发达的沪、京、粤地区是客源的集中地[9]。
引言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界处,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在中国 古代是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重要交通要道,曾经拥有非常繁荣的商业活动, 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基于这些,历史给敦煌这块不起眼的地方留下了许 多让我们赞叹的文化和资源。像是世界遗产的莫高窟,还有汉长城的边关玉门关 和阳关等不少旅游资源。现在敦煌作为地处中国西部颇具名气的旅游城市已经发 展出了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客源市场。本文在这一基础上对敦煌现 有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市场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1.4 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基于旅游客源市场的以上的一些特点,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我们对旅游客源 市场的发展趋势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在 21 世纪了旅游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的朝阳产业,虽然旅游业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到现在为止的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 四次发展高峰。在全球化的进程下旅游产业的客源市场也必定会随之不断扩大 [7]。
社会实践敦煌旅游报告
一、前言敦煌,这座坐落在甘肃省西部戈壁滩上的古老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2019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敦煌旅游社会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敦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
以下是我在此次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
二、敦煌的历史文化1. 莫高窟:壁画艺术的瑰宝莫高窟是敦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窟内壁画内容丰富,技法精湛,涵盖了佛教、道教、儒家等多种文化元素。
我在莫高窟参观了多个洞窟,其中最为震撼的是第160窟的《鹿王本生图》,壁画中的线条流畅,色彩鲜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 敦煌古城:历史的见证者敦煌古城位于莫高窟东约30公里处,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城内保存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壁画和雕塑,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古城中,我们参观了烽火台、城楼、民居等建筑,感受到了古代边塞城市的繁华与沧桑。
3. 敦煌博物馆:历史的陈列馆敦煌博物馆位于敦煌市区,馆内收藏有大量与敦煌相关的文物,包括壁画、雕塑、瓷器、铜器等。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深入了解了敦煌的历史文化,对丝绸之路的交流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敦煌的自然风光1. 鸣沙山月牙泉:沙漠中的奇迹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东南约30公里处,是敦煌的著名景点。
鸣沙山因沙子会发出声音而得名,而月牙泉则像一把弯弯的月牙镶嵌在沙漠中。
在这里,我们骑骆驼穿越沙漠,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雅丹魔鬼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雅丹魔鬼城位于敦煌市区东北约150公里处,是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
这里的岩石形态各异,仿佛是魔鬼的城堡。
站在城墙上,远眺沙漠,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敦煌的现代社会1. 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敦煌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政府在保护和开发敦煌旅游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 生态环境保护敦煌地处沙漠边缘,生态环境脆弱。
为了保护敦煌的自然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绿化、控制旅游开发等。
莫高窟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
莫高窟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作者:李智慧张妮娜王彩霞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12期敦煌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在河西地区设立的四郡之一,自此之后,敦煌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战略,2016年9月,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盛大开幕,加上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于敦煌,敦煌旅游热潮一度袭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该从那些方面入手做好进一步的文物保护工作呢?本文主要介绍莫高窟的概况、2015-2017年上半年莫高窟旅游数据分析、莫高窟在旅游热潮冲击下的合理性文物保护、景区管理措施,以及莫高窟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
引言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文化殿堂。
历史上曾经荒废,无人看管,多次遭受人为破坏。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1984年扩大为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成立后,对莫高窟的保护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看守式保护、抢救性保护、科学性保护、预防式(监测式)保护。
目前,在敦煌研究院的大力保护下,莫高窟仍然处于垂暮老人的状态中,面对敦煌旅游热潮的袭来,敦煌研究院针对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性及现状,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景区进行科学、系统、长远的规划。
一、莫高窟概况莫高窟坐落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遐迩。
它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历经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以及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 000平方米、彩塑2 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十一世纪(东晋到宋代时期)的文物,里面包含有佛经、文本、绢画、法器等文物。
后来,从藏经洞就衍生出了一门国际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敦煌莫高窟研究报告(一)2024
敦煌莫高窟研究报告(一)引言概述: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以其独特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本研究报告将对敦煌莫高窟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以揭示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正文:一、发现与历史背景1. 莫高窟的发现与命名2. 敦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3. 莫高窟的建立与发展4. 莫高窟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5. 莫高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二、艺术特点探析1. 壁画艺术的形式与技法2. 莫高窟的题材与内容3.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与风格特点4. 雕塑艺术在莫高窟中的表现5. 莫高窟艺术的风格演变与变革三、文化背景与意义解读1. 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文化2.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地位3. 莫高窟壁画对唐代社会的反映与影响4.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在莫高窟中的表现5. 莫高窟对今日艺术与文化的启示与借鉴四、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1. 专家学者的研究方法与成果2. 重要的学术贡献和发现3. 莫高窟的学术价值与国际影响4. 莫高窟研究中的争议与问题5. 研究的意义与未来展望五、莫高窟的旅游与观赏价值1. 莫高窟的旅游资源与开发2. 游客对莫高窟的观赏体验与反馈3. 莫高窟的保护与旅游的平衡发展4. 敦煌莫高窟的世界遗产地位与认知度5. 莫高窟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作用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深入研究,我们对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文化背景和学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敦煌莫高窟在旅游观赏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巨大价值,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能够深入展开,使敦煌莫高窟的独特魅力能够持久地传承下去。
敦煌调研分析报告
敦煌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敦煌石窟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为了解敦煌当地的旅游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期为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倡议。
二、敦煌旅游现状1. 游客数量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敦煌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2019年,敦煌共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了10%。
这个数字在中国的旅游景区中排名较高,显示了敦煌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和吸引力。
2. 游客构成和行为特点敦煌的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其中以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为主。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敦煌的游客中有50%是年轻人,30%是中年人,20%是老年人。
游客主要参观敦煌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欣赏壁画和文化遗迹。
此外,游客还对当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 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敦煌的旅游设施包括石窟群、博物馆、酒店和餐饮等。
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了解到敦煌的旅游设施基本齐全,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设施的管理和运营不够规范,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此外,旅游路线规划和导览服务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三、敦煌旅游发展潜力1. 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敦煌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石窟艺术。
这些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为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重要的旅游之都。
它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为敦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高铁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敦煌的交通逐渐便利起来,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
3. 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敦煌需要进一步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推出定制化旅游路线,提供更多多元化的景点选择和体验项目。
敦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敦煌,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它不仅代表着一段悠久的历史,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
为了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敦煌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访谈等方式,对敦煌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宗教信仰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进行系统性的探讨。
二、实践背景敦煌文化,又称敦煌艺术,是指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壁画、雕塑、文书等艺术形式。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了庞大的艺术宝库。
敦煌文化不仅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象征。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莫高窟参观我们首先参观了敦煌莫高窟,这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莫高窟内壁画精美,色彩鲜艳,展现了古代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其中,飞天壁画尤为引人注目,其优美的姿态和流畅的线条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2)敦煌研究院考察在敦煌研究院,我们参观了敦煌文献、壁画、雕塑等文物,并聆听了专家的讲解。
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敦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 文献研究为了全面了解敦煌文化,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敦煌莫高窟》、《敦煌学大辞典》等。
这些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支持,帮助我们梳理了敦煌文化的发展脉络。
3. 访谈我们采访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当地居民以及游客,了解了他们对敦煌文化的看法和认识。
这些访谈让我们对敦煌文化有了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认识。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敦煌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对敦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象征,让我们深感自豪。
我们为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3. 培养了实践能力在本次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访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莫高窟保护和旅游的矛盾以及对策
收稿 日期 :050-5 20-51
作者简介: 樊锦诗(98 13-
女, 浙江省杭州市人 ,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 院长, 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1
游客的迅速增多给莫高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带来了许多问题。具体有: () 1洞窟空间狭小, 壁画材质脆弱、 年久多病 与旅游开放的矛盾 莫高窟虽然规模宏大, 但每个洞窟在历史上 是供奉佛陀的殿堂, 佛教信徒参拜的场所 , 不具备 博物馆开放的条件和功能, 洞窟内布满了壁画, 不 能按照博物馆展陈的要求进行任何改造。莫高窟 洞窟大多数洞窟空间狭小。据统计 , 有壁画和彩 塑的 42 9 个洞窟中, 面积在 10 0 平方米以上的大 型洞窟仅有 1 8个,0 0 5 -10平方米 的洞窟有 2 1 个,5 0 2^5 平方米的洞窟 4 个 ,0 -5 1 1^2 平方米的 洞窟 13 1 平方米以下的洞窟 29 其中 2 个,0 8 个, 面积在 2 平方米以下的洞窟 占了洞窟总数的 5 8%以上, 3 因此洞窟可承载的游客容量十分有限。 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是采用当地的麦草、 泥土、 木 材制作而成, 经历千余年后 , 由于 自然因素和人为 因素的破坏, 壁画和彩塑程度不同地存在多种病 害, 如酥碱、 甲、 起 空鼓等。过度的开放使用可能 会对这些空间狭小、 材质脆弱、 年久多病的洞窟壁 画和彩塑的保存构成威胁。 () 2过量的游客参观造成了一些洞窟过度“ 疲
之间。在“ 五一” 十一” 和“ 黄金周期间, 游客人数
甚至高达 50 人次以上。尽管如此, 00 政府有关部
门对莫高窟开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 甚至提出了 要将这一重要文化资源和旅游集团一道捆绑上市
的建议 。
我国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 97 年 1 月, 1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委员会”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景点5篇
社会实践报告旅游景点5篇第1篇示例:社会实践报告:探访旅游景点导言第一章:探访名胜古迹在我进行的实地考察中,我有幸前往了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杭州的西湖等多个著名景点。
这些名胜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游客。
在参观中,我注意到故宫不仅是文化遗产的展示场所,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
通过宣传解说和展览设计,故宫对参观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教育,增进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兵马俑则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园的瑰宝,其规模庞大、雕工精湛、气势磅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兵马俑博物馆,我看到参观者对这些古代艺术品的惊叹和赞叹,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展示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西湖作为中国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秀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游览西湖时,我看到许多游客驻足欣赏湖光山色,感叹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
西湖畔的文化表演、手工艺品等体验项目,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以上景点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对于弘扬国家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景点也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旅游景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很多景区和周边商家都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和从业人员。
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地方特色商品的销售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我考察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景区都会推出一些特色商品,如纪念品、手工艺品等,这些商品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也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旅游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地的交通、餐饮、住宿等行业也会因旅游业的增长而受益。
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暑期实践报告——莫高窟调研活动
在一些基本建设中,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决策部门,往往缺乏 文物保护意识,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以外的古建筑、古墓葬、纪念建筑、工业遗产、 乡土建筑、商业老字号、文化景观等,一推了之,使遗产保护工作受到极大摧残。 长期以来,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比较淡薄,这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化进程 不无联系。我 国是外源式的现代化,这些现代性的因素与本土固有的传统文明之间在 性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而,当社会确立了现代化的目标之后,人们往往就会对 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产生排斥心理。因此,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未形成共识, 保护历史 文化遗产还未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相反,欧美国家是内源式的现代化,传 统和现代之间保持了较多的历史延续性,因此,在欧美国家,无论是科学艺术,还是 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存在着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同质性,这就使得 欧美国家的国民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心理上对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大的认同性,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很容易成为社会共识,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因此,保护意识 的提高在我国更加紧迫,也更加艰巨。 相比而言,国外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使用是区别对待的。如意大利分为四级,对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艺术精品,保护要求十分严格。级别低一些的外观不可更改, 但结构可更新,再低者可改动室内,为合理使用提供方便。英国把“登录建筑”分为三 级,一级占2%,二级占4%,三级占94%,对一、二级的保护要求严格,三级的可作 内部改动。虽然严格保护的只占6%,比例不大,但其绝对数量仍有3万之多。国外文 物建筑的改动和利用,方法巧妙,值得称道。另外,他们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方案 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如法国要经为数不多的“国家建筑师”审查同意,英国要经专门的 学会、协会审查,这样就可以顾全保护与利用两个方面。 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现阶段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文化遗产日的设立: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 知, 明确地将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项举措对于进 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早在1984 年,法国就率先设立了历史文化遗产日。目前,包括法国、意大利、印 度在内的 40 多个国家,都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各国在文化遗产日都以不同的形式进 行宣传报道,如免费开放博物馆和各文物景点、组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把国民的求 知热情引向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使他们对祖国文化历史产生更执著的爱,进而将这种 爱转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自觉的行动。各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也都利用文化 遗产日这个契机,组织开展 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地利用本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资 源搭建平台,举办学术活动、专题讲座、开设专栏、免费开放、发放资料、悬挂标志 等形式,营造出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开了一个好头。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旅英1012 陶浪莎摘要: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代继续拥有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旅游;保护与开发一敦煌莫高窟遗产的开发近年以来,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
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这些文化遗产的城市通过开展旅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长了城市经济。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集中体现在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对我国建筑,彩塑,壁画以及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之后,对其进行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敦煌之美,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提升了甘肃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经济总量。
二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
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一200%甚至300%。
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
莫高窟旅游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
2017年12月下半月刊
效的探索,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敦煌旅游的淡旺季季节性明显,参观时段过于集中,都在6
月到10月,这也影响了游客的参观满意度。参观预约制的实施, 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只有合理地开放政策以及科学的游客管 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有效地保护文化遗 产。通过预约旅游前事先掌握了主要团体游客人数,合理安排参 观时段、路线,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同时,根据预约的游客 信息,制订详细的接待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
三、旅游热潮冲击下的文物保护、景区管理措施
(一)网上预约购票,合理安排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与开 放的矛盾日趋突出。面对挑战,敦煌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
指导老师:席辉
16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什么,有什么病害,用什么程序来保护,保护的目的、原则是什 么,当游客了解壁画的脆弱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认识 就大不一样了。显然,每个开放遗产地只有给游客提供更多提高 保护认识的机会,才能促进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莫高窟管理措施存在的问题
(一)莫高窟景区没有突变天气应急预案 比如说遇到风沙、下雨等天气,莫高窟应该继续开放还是停 止开放,继续开放肯定对洞窟有影响,停止开放又会导致大批游 客滞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如何在严格、有效地 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出一种既符合莫高窟洞窟参观的 特点,又可将最精美的壁画、塑像艺术展示给观众,从而最大限 度地满足游客需求的科学接待方式。 (二)现有游客管理措施不够人性化 莫高窟旺季参观方式是预约模式和应急模式,在这两种模式 中,现有游客管理措施单纯考虑了如何避免人为对洞窟的影响, 在设计和实施的时候没有考虑游客的实际体验,不够人性化。 (三)讲解员的讲解不够系统 景区讲解没有突出莫高窟的精神和核心价值,不能让游客对 整个莫高窟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且讲解中 有关历史、艺术等专业术语较多,且缺乏必要的解释,一定程度 上妨碍了游客对莫高窟壁画的理解。 (四)莫高窟景区软硬件人性化设施缺乏 例如,莫高窟景区一共只有两个入口,分别是九层楼入口, 小牌坊入口,这两个入口到目前为止还未设残疾人通道。参观结 束后缺少文字性的游览推荐和指示路标,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 等博物馆的参观利用率低。 (五)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及其他博物馆还没有充分发挥 其作用 陈列中心、院史陈列馆及其他博物馆参观游客较少,大部分 游客都不知道。另外,预约游客最后一个场次参观结束将近下午 六点,而这几个博物馆在下午五点半左右就闭馆,部分游客对莫 高窟特别感兴趣,想要参观,第二天专门再来一次,但莫高窟数 字展示中心景区摆渡车上不了,因为要凭当日景区门票上车,进 入窟区。
浅谈敦煌莫高窟的保护
浅谈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相关信息,论述了敦煌莫高窟的现状,总结了敦煌研究院成立60 多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了敦煌莫高窟文物的保护方法,探讨了敦煌石窟利用和保护的新思路,并对未来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艺术复原1莫高窟的简介敦煌,位于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迄今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
它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地当南北要冲。
由敦煌出发,向东经河西走廊,可至汉唐古都长安、洛阳;向西经过西域(现我国新疆地区) ,可入中亚、西亚及南亚诸国,还可远达欧洲的罗马;向北翻过马鬃山,便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向南越过阿尔金山,可接唐蕃古道。
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欧亚文明互动、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4 —14 世纪,古敦煌郡地区受到佛教和佛教艺术传播的影响,古代艺术家们在此建造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一批石窟,我们统称为敦煌石窟,其中尤以莫高窟最为典型。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莫高窟的保存现状敦煌石窟已经过了千百年漫长岁月, 由于受到了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 使石窟崖体及壁画和彩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敦煌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
敦煌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最西端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呜沙山东麓,创建于公元366年,此后连续不断营建一千年之久。
迄今在1700多米的断崖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以及藏经洞出土50000多件文献和艺术品。
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彩塑艺术及其藏经洞文献和艺术品,是莫高窟一千年营建历史的见证,一千年佛教艺术创造和高度成就的记录,一千年中外宗教、艺术、文化及各民族宗教、艺术、文化不断地汇流、融合的结晶,一千年丰富多彩文化的积淀。
莫高窟不仅是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而且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学术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文化资源。
1961年3月,中国国务院因其珍贵的历史、科技和艺术价值,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1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莫高窟开放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敦煌莫高窟洞窟空间普遍狭小,有壁画和彩塑的492个洞窟中,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洞窟仅18个,50至100平方米的洞窟21个,25至50平方米的洞窟41个,10至25平方米的洞窟123个,10平米以下的洞窟289个。
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是由颜料、泥土、麦草和木材等材料制作而成,十分脆弱。
千百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一些洞窟坍塌,一些洞窟壁画部分或完全脱落,彩塑倒塌、损毁;即使现存的壁画和彩塑,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多种病害,外界人为扰动和洞窟微环境的改变,都会加剧病害蔓延,这是严重威胁着壁画和彩塑长期保存最突出的因素。
敦煌莫高窟是全球旅游热点,自1979年莫高窟对外开放以来,年游客数量持续增长,从最初的2万多人次增长到目前的近80万人次。
莫高窟的旅游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段性,旺季特旺,淡季特淡。
以2012年为例,截止11月底游客总量为79.4万人次,5-10月的旅游旺季游客量为72.6万人次,占游客总量的91.39%;其中7、8、9三个月的游客量为46.9万人次,占到旅游旺季游客量的64.63%;日游客量超过3000人次的天数已经达到100天;“十一黄金周”期间日游客量更是创历史最高记录,有4天游客量突破1万人次,10月3日达到1.8万人次,是莫高窟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6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0窟 唐4飞天 第305窟 隋 飞天
2、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表现释迦牟尼前生救度众生的故 事;佛传故事画描绘释迦牟尼诞生、生活、修行、降魔、教化的传奇故事。
第254窟 北魏 尸毗王本生 第257窟 北魏 鹿王本生
第285窟 西魏 五百强盗成佛
第290窟 乘象入胎 第375窟夜半逾城
管理区 洞窟区
南区
北区
莫高窟现存的735个洞窟分布于近2公里长的砂砾岩崖体上
主要的壁画内容分类
1、尊像画 表现大彻大悟、大智大勇的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虔诚修行、 以求自我解脱的弟子,威武勇猛、守护佛法的天王、力士, 轻歌曼舞的伎乐飞天等。
270多个洞窟、4500多身飞天。 莫高窟的名片,敦煌艺术的标志。
游客承载量(VCC, Visitor Carrying Capacity) :一定时间内,文 物保护单位游客的参观活动,既不会对文物本体及周围环境造成损害,也不 会降低参观质量的文物保护单位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数量。
三、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方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发 〔2012〕 63号 第三条 合理确定文物景区游客承载标准。要立足文物
第159窟 中唐 净歯
第61窟 五代 制陶
第98窟 五代 纺车
第23窟 盛唐 雨中耕作
第302窟 隋 饮马
第156窟晚唐 手推栏车
第159窟 唐 挤奶图
第85窟 唐 肉肆
第290窟 射箭
第249窟 西魏杂技
第290窟 北周 角抵 涉及近20 类体育活动
第428窟北周 赛马、马术
第454窟 宋 博弈
青金石Lazurite 石青/蓝铜矿 Azurite
氯铜矿Atacamite 石绿/孔雀石Malachite
动植物颜料:蛤粉Oyster Shell White,胭脂Rouge 近年研究発现有机物的颜料:靛蓝Indigo,藤黄Gamboge,
➢ 洞窟形制特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光照不充分
➢ 气候环境
榆林 窟第 3窟 西夏 唐僧 取経 图
第98窟 五代时期 各族各国王子
第158窟 中唐 各国国王举哀图
第220窟 初唐 中原皇帝及群臣—— 中原特色的绘画风格
第465窟 元 大幻金刚曼荼罗 藏传佛教
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宝库 音乐题材洞窟200多个,乐队有500多组,各类乐器40余种,4500多件。
曲项琵琶 异形笛
箜篌
扁鼓
弯颈琴
筝
第288窟 西魏 天宫伎乐
第249窟 (西魏)伎乐天
榆林窟第25窟中唐 舞乐图
第148窟 药师経变乐队 盛唐 第220窟 初唐 胡旋舞
第112窟 中唐 乐舞 反弹琵琶
丰富的建筑形象资料
第437、444窟宋代窟檐
第61窟 五代 五台山图(局部)
第454窟 宋 木工缔构精舍 第148窟 盛唐 虹桥
保护 强度
游 客量
游 客量
体 验度
三、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方法
承 载 量 ( 力 ) 的 概 念 , 可 追 溯 到 1930 年 代 的 美 国 国 家 公 园 服 务 处 (NPS),到1960年代开始有较系统化的应用。从那时起,此概念进一步 发展,被反复定义、实施、评估。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几个框架或方法 论 , 现 在 基 本 达 成 一 个 共 识 方 法 。 游 憩 承 载 能 力 ( RCC , 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 可以接受改变 的极限( LAC ,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 、 游 客 影 响 管 理 ( VIM , 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 (VERP, 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是目前广泛使用的 模型。
第217窟 盛唐 建筑 第146窟 五代 宅院
珍贵的交通工具形象资料
第72窟 五代 四抬亭式肩舆轿 第62窟 隋 供养人与牛车
第61窟 五代 牛车
第148窟 盛唐 四驾马车
第45窟盛唐海船
第323窟 初唐 摇橹帆船
第323窟 初唐 被华尔纳盗走的壁画 宝船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双尾船
莫高窟第259窟
➢ 矿物颜料的使用 雌黄Orpiment 二氧化铅 Lead dioxide
金Gold
磁铁矿Magnetite
碳/墨Carbon
石膏Gypsum 白垩Chalk 滑石Talc 石英Quartz 高岭土Kaolinite 白云母Muscovite
铅丹Red Lead 朱砂Cinnabar
雄黄Realgar 铁红 Hematite
二、莫高窟洞窟状况及开放存在的问题 3、开放压力,游客集中于7/8/9/10月;黄金周。
二、莫高窟洞窟状况及开放存在的问题 3、开放压力,游客集中于7/8/9/10月;黄金周。
75%
二、莫高窟洞窟状况及开放存在的问题 3、开放压力,游客集中于7/8/9/10月;黄金周。
三、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方法
莫高窟第45窟
莫高窟第419窟
莫高窟第194窟
莫高窟第428窟
莫高窟第158窟
莫高窟第55窟
第328窟 塑像(初唐) 第45窟塑像(盛唐)
石窟建筑形制主要有五种:
中心塔柱窟
禅窟
殿堂窟
佛坛窟
第96窟 盛唐35.5m
大像窟
第130窟 盛唐26m
第158窟涅盘窟(卧佛窟)长15.8m
壁画为什么得以长久保存?
第98窟 于阗王及夫人
第409窟 西夏王妃
第428窟供养人
第303窟 隋 供养人与车马
第231窟 中唐 阴氏父母供养像 第156窟 晚唐 张议潮出行图
7、装饰图案 装饰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纹样。
第288窟西魏 忍冬几何飞天平萁图案
第428窟 北周 平萁图案
莫高窟中唐时期边饰 从上至下:莫高窟第237窟、第
安全,科学评估文物资源状况和游客流量,合理确定文物旅游景区的游客承载标准, 并向社会公布。对于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易受损害的文物资源,要通过预约 参观、错峰参观等方式调节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数,防止背离文物旅游景区实际、片 面追求游客规模。要定期对利用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等易受损害的文物资源开 展旅游等开发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对可能造成文物资源破坏的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确保文物安全。
——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 导则-LB/T 034-2014; 游 憩 承 载 能 力 ( RCC , Recreation Carryin g Capacity)
三、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方法
2001年起,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 保护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借鉴了国 外以往同类研究的方法和成果遗产地研究和遗产管理实践,以 及莫高窟和国内的管理、开放旅游的现状,逐步将承载量的概 念定义为“保护区域内限制使用的政策”,而不是单一的游客 数量的多少。
元
千 手 千 眼 观 音 経 变
5、佛教史迹画 宣扬佛法威力、佛迹灵验等神奇故事。反映佛教的东传,中国与印度、
中亚、西域的文化交流,佛教的中国化。
第323窟 张骞出使西域
第323窟阿育王拜塔
第323窟 外道踩污晒衣石
第323窟 佛图澄幽州灭火
6、供养人画像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属的礼佛画像。
千年营建、千年佛教艺术成就、千年中外及 各民族交流、千年多彩文化积淀。
是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伊 斯兰文明在地球上的唯一交汇点。
1987年,莫高窟因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部 六条标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的第一 批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
数展中心
管理区 洞窟区
重点保护区1423公顷 一般保护区21969公顷 建控地带 21230公顷 环境控制区85046公顷
旅游业极速发展给文物保护单位带来的压力:管理方面、文物保护方面、 游客参观体验方面。
在此背景下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多少旅游”或者“多少游客”才是开放的 文物保护单位能够承受并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游客承载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关键点,它可以在管理旅游增长压力方面为遗产地的关键利益相关者提供一 种方法以促进达成共识。
——201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文物 保护单位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文物保护单位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
——文物保护单位游客承载量评估方法-WW/T
——世界遗产地游客承载量研究与游客管理国际研讨会2013年5月
——《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游客承载量研究的通知》2013年6月
第61窟 佛传屏风画 第257窟沙弥守戒自杀
第85 窟东 壁金 光明 経 变·舍 身品
第 254 窟南 壁 萨埵 那舍 身饲 虎
3、神怪画 中原汉地流行的传统神话和神怪形象。
第249窟 西魏 西王母
第296窟 北周 东王公
第285窟 西魏 伏羲与女娲
第249窟 雷公、金翅鸟
4、経变画 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深奥的佛教経典
内容。有30多种、约1200幅経变画。
第146窟 五代 劳度叉斗圣变
98窟南壁 五代 报恩経变(局部)
第148窟 盛唐 药师経变
第85窟 南披 法华経变唐
第172窟 观无量寿経变 盛唐
第217窟 西方净土变 盛唐
第98窟北壁 思益梵天问経变
第98窟 维摩诘経变(局部)
敦 煌 莫 高 窟 第 3 窟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
游游客承客载调量查的研与究监与实测践工作
李萍
一、莫高窟概况
敦煌莫高窟现存有自公元4~14世纪的735个 洞 窟 , 保 存 了 45000m2 壁 画 , 2200 多 身 彩 塑 , 33 座文物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 最久、内容丰富、艺术精湛、保存完整、影响最 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 见证,代表了中国佛教美术艺术的高度成就,在 中国文化史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