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青海农牧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研究
活 动 。这 些 活 动 中 , 民族 传 统体 育充 分 体 现 了娱 乐 性 、 赏 性 、 身 性 和 竞 技 性 。 但 是 体 育 运 动 的广 泛 开 观 健
展 对 民族 民 间传 统 体 育 产 生 了 巨大 冲 击 , 定 程度 上 造成 了民族 传 统 体 育发 展 的现 实 困境 。 一 关键词 : 海; 牧 区; 青 农 民族 ; 育 体
省 , 面 积 7 .1 总 2 2万 平 方 公 里 , 均 海 拔 2 9 平 83
规 则 , 力推 广 , 其成 为我 国传统 体 育 文化 和 大 使
群 众体 育项 目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民族体 育丰 富的教 育 和活动 内容 , 体现 着 民 族 地 区的 民族 风格 和地 域特 色 , 利于传 播 民族 有 体 育 文化 , 扬 民族 精 神 , 弘 向世界 展 示 我 国少 数 民族体 育风 采 和 民族 精 神 。重 新认 识 民族 传 统 体 育项 目的功 能 与作 用 , 中华 民族传统 体 育项 对
V o . 2, O 1 3 N .3
Ma y 201 0
21 0 0年 5月
青 海农 牧 区 民族 民 间传 统 体 育研 究
都 世 庭
( 海 师 范 大学 教 学 资 源 管 理 中 心 , 海 西 宁 80 0 ) 青 青 10 8
摘 要 : 海是 一个 多 民 族地 区的 省份 , 民族 在 传 统 节 日 、 青 各 宗教 、 婚俗 丧 葬 等 活 动 中伴 随 着 各 种 民 间体 育
・
67 ・
青海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哲
21 00年
第3 2卷
良好 的 群 众 基 础 。 青 海 农 牧 区 城 镇 中 汉 族 主 要 的 民族 民 间 传
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摆手舞是土家儿女最普及的大型群众健身活动。摆手舞的动 作以摆跳为基本运动形式,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如“插秧” 秧歌步,弯腰插种,然后观看劳动景色,反复数次,整个动作 协调自然,使全身肌肉、关节、韧带都得到良好的锻炼,而且 对腰部肥胖者有一定的锻炼作用,同时对肩周炎有一定的辅助 性疗效。摆手舞的伴奏,主要是一面大鼓和锣,根据不同的动 作,打着不同的锣鼓点子,在速度上有快有慢,情绪上有轻有 重。在土家族过的“社巴节”(摆手节)上,随着“扁咚扁” 锣鼓的节奏,千人万人频频摆手。时而万众弯腰两手交叉,时 而众人一齐转体蹬腿,时而跳跃前行,时而左右扭腰,……姑 娘们摆手,如柳絮飘荡;小伙子摆手,如蛟龙腾云;老人小孩 摆手似苍松摇枝、莲藕出水;游客来宾摆手,似醉汉蹒跚、手 忙脚乱。此情此景,可谓是全民健身的“土家族大众体操”, 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与实施。
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 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 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 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 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一条条的火龙走街串巷, 给各家各户带来好运气,然后聚集到镇中心,集中舞蹈。不少慕名而来 的看客,携带鞭炮等候火龙的到来。旁观者用鞭炮往赤膊的舞龙者身上 丢过去,鞭炮在年轻人的身上炸开。但是勇敢的舞龙者却不在意,而且 欢迎你这样。第二天的白天,你走过大路边镇与星子镇,可以看到一身 伤口的年轻人:用红药水涂在伤口上,他们的脸上,俨然一脸的自豪。
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 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 对于马球的起源,尚没有确切的说法。普遍认为 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波斯,随后 传入吐蕃(现今的西藏)、中国中原、伊朗和印度 等一些亚洲国家。世界马球运动当今风靡一时, 不少国家把马球作为一项高尚的体育活动在全国 开展。
青海民俗
青海民俗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全省除汉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的风情。
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从全国藏族分布看,青海是藏族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藏族歌舞旋律明快,节奏强烈、舞姿优美,动作豪放。
赛马、赛牦牛、射箭、摔跤、登山等都是藏族十分喜爱的传统民族体育活动。
土族是青海高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劳纯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成为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国内外游客到互助土族之乡游览,已成为省内极具吸引力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之一。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
生活习俗大多同回族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据历史考证,撒拉族先民700多年前从中亚撒马尔罕迁到循化街子一带定居,后来在民间有各种各样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给撒拉族这个民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
他们非常注重礼节,宾客来访,全家人在蒙古包外恭迎,并用“霍仁木”(全羊席)盛情招待,席间拿出自己酿制的传统饮料马奶酒为客人助兴。
蒙古族人热情奔放,喜爱歌舞,每年七、八月间都要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
届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还要举行射箭、打靶、赛马、摔跤等活动。
回族,主要聚居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区,其余散居全国各地。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地方,多建有清真寺。
每年举行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三大节日。
青海人类历史根据研究得知,在距今2万多年前,青海柴达木金地的气候温暖湿润,淡水湖泊众多,水生植物非常丰富,成群的食草类动物在湖滨的疏林草原上奔走觅食。
被今天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称为“小柴旦人”的青海先民,就在这里以狩猎为生,用简单的生产工具获取食物。
1982年,在小柴旦湖滨沙砾层中发现的刮削器、刻具和钻具等打制石器,经现代技术测定,距今已有2.3万年。
游戏跳房子规则
跳房子游戏规则(1)站在起跳处,将小石块丢进数字1的格子里,丢进去就可以开始跳。
小石块一定丢进格子里才有资格起跳。
( 2)单脚(另一脚弯起)跳进数字2的格子,然后依格子数一直单脚跳到最后的「天堂」。
跳的过程中脚不可以落地,一落地就犯规,不能再跳,只能等下一轮。
但是途中如果经过并排的格子以及「天堂」时,可以双脚著地。
(3)以单脚跳方式由「天堂」,再依序往回跳。
(4)跳回到格子2时,弯身捡起格子1中的小石块,接著再依序跳回起点。
(5)接著再将小石块丢向数字2的格子里,丢进了就反覆第一次的动作,若没丢准或是犯规,就换下一个人玩。
(6)如果石块或是脚,不小心越界或压在线上,也算犯规,必须停跳,让给下一个人,等轮到自己时,再从犯规的格子处继续往下跳。
(7)等全部格子跳完之后,就有权利盖房子了。
方法是背向格子,把石块掷入任何一个空格内,该房子即属於你,写上自己的名字或代号之后,其他的人在跳跃时就须跳过此格,不可以落脚在你的房子内,但是家的主人可以两脚并立。
(8)全部房子都被盖完之后,拥有最多间房子的人就是大赢家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
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
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镶嵌地面上就曾经发现类似跳房子的图案。
在电影里,十八世纪的欧洲曾经有过。
在现实生活中,二十世纪的中国也曾经有过。
只要在家门口的空地,或是没车的路旁,找颗小石头,就能画个房子,玩上半天了。
单脚跳、双脚跳,孩子们的头发随之飞舞,心情更是飞扬着喜悦快乐!房子是古老的游戏,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镶嵌地面上就曾经发现类似跳房子的图案。
跳房子也是一种世界共同的儿童游戏,只是大家所画的房子形状和数量的组合各有不同罢了。
跳房子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
在电影里,十八世纪的欧洲曾经有过。
在现实生活中,二十世纪的中国也曾经有过。
跳房子也叫跳格,这是过去女孩子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
用一只沙包(或者一块瓦片)作为游戏的辅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点,然后蹦蹦跳跳、飞檐走壁、穿房越脊,把沙包拾回来便大功告成。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_特征与意蕴
它很好地发挥了净化、调节、健身、娱乐、交 流等多 种功 能作
用。同时, 青海民族传统 体育文 化同其 它地 区一样, 始 终服
务于政治、经济, 服务于人的生活生产, 经过本地区各 民族的 不断地吸收和扬弃, 把 多种有 益的、符合当 时当地 民族 体育
文化的营养成分容纳吸 收进来, 长期 积淀, 形成了 为本 地域 民族服务的工具, 成为 人们衡 量约束 自身的 道德规 范、行为 准则。青海民族传 统体 育文 化从 它 开始 形 成以 来, 不 断完
表达方法中却将体育形式融合其中, 能够充分地体现 青男女 在对待爱情问题上的执着和大胆, 表现出人性本能之 美和善
的愿望。
( 2) 具有崇高的审美理念
审美爱美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的组成部分, 也是 全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 青海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中的审
美观不但十分明确, 而 且寓意 也很深 遽, 活 动中形 体和 心灵 的美和谐统一, 内在和 外展的 美亦受 人们喜 爱, 诸 如民 族舞 蹈, 赛 马、射箭、锅庄、安 昭舞、轮 子秋 等。藏民 族的 民 族舞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意蕴
文 化 尚处 于 萌 芽 阶段 . 与 当 时 的 生 产 生 活 教 育 方式 、 并 图腾 、 宗 教 信 仰 等 密 切 联 系 在 一 起 , 中体 现 出来 的 文 化 内 涵 , 从 既 有 抒 发 心 情 的 舞 蹈 , 有 意 识 保 持 人体 基本 活动 能力 而进 行 也 的 身 体 教 育 ( 青 海 大 通 出 土 的 上 孙 家 寨 舞 蹈纹 彩 陶 盆 和 青 如 海 宗 日舞 蹈 纹 彩 陶 盆 ) 还 有 对 命 运 认 知 和 挑 战 的 宗 教 祈 祷 ,
青 海 民族 体 育 文 化 得 到 了 空 前 的 重 视 。 2 0 0 5年 《 务 院 办 国 公 厅 关 于 加 强 我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工 作 的 意 见 》 指 中 出 : 认 真 开展 非物 质文 化 遗 产 普 查 工 作 ; 立 非 物 质 文 化遗 “ 建
体 育 文化 遗 产 、 扬 民族 文 化 与 民 族 精 神 都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弘
第 3 卷 3
第 5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学社会科学版) 哲
J u n l fQig a No ma ie st ( i s p y a d S ca ce c s o r a n h i r lUn v r iy Ph l o h n o i l in e ) o o S
育 和 爱 国 主义 教 育 的重 要 作 用 。青 海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 亦 ”
属 于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之 列 。 视 扎 根 于 青 藏 高 原 上 的 民 审 族 传 统体 育 文 化 的 内涵 、 展 现 状 与 特 征 等 , 于 保 护 传 统 发 对
地 方 各 级 政府作 议 程 , 将
青海高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研究
高原 民族 传 统 体育 就 是 在这 种 文化 塑造 中孕育 出来 理 位 置和 众 多 的民族 成 分 , 自然 形 成 了各 民族独 特 的一 颗灿 烂 的明珠 .它包 含 了中华 民族 文 化 的特 性 的生 活 方 式 、 教 信 仰 、 化 艺 术 和 风 俗 习 惯 , 宗 文 同时 和青 海高 原 独 特 民粗 文化 的个 性 特 征 。汉 、 、 藏 回等 也孕育 出了青 海丰 富 多彩 的 民族传 统 体育 项 目。 构成 了现在 4 3个世 居 民族 ,其 特殊 的地理 环 境 、 生 随 着 社 会 发 展 和 人 们 物 质 文 化 生 活水 平 的 提 活方 式 和宗 教 信仰 , 产生 了各 类 体育 项 目 , 再现 了博 高 ,作 为 人类 民族 文化 重要 组 成 部 分 的 民族 传统 体 大精 深 的 民族 体育 文 化 和项 目。青 海高 原 民族 传 统 育 已 日益 成 为 现 代 文 明 生 活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内 体育 是 我省 各 民族 世 代 相传 、已发 展身 体 、增 进 健 容 。青 海 高 原 民族 的传 统体 育 项 目从不 同 角度反 映 康、 提高 身体 机 能为 目的 的人 类社 会 活 动 。 省各 族 了各 民族 的历 史 、 治 、 济 、 化 、 我 政 经 文 宗教 和 风俗 习惯 人 民在 长期 的生产 和 生 活实 践 中积 累起 来 的传 统 体 等 。其 中, 很 多项 目具 有很 强 的娱乐 性 、 有 健身性 、 实
育 的 发展 提 供 一 定 的 参 考 。
关 键 词 : 海 高原 青
民族 传 统
体育项 目
民族 传 统 体育 项 目的运 动形 式 是人 们 在 长期 的 4 3个 民族 , 数 民族 占全 省 总人 口的 4 .%。 区域 少 5 5 从 生产 劳 动 中不 断发 明创 造 出 的一 中独具 特 色 的体 育 分布 看 . 青海 可分 为 青南 高 原 区 、 西北 干 旱 区和东 部 是 东 活 动行 为 。 是 民族 传统 文 化 的衍生 , 它 渗透 着 各 民族 季风 区 。 中国三 大 自然 区交会 处 。 部季 风 区以农 历史 发 展 的痕 迹 ,反 映 了各 民族地 区 自身 的发展 与 业为 主 、 南 高原 区和 西北 干 旱 区 以牧 业 为主 。 业 青 农
青海省省级非遗名录
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文学(42项)青海省人民政府2006年11月24日公布一、民间文学二、民间音乐三、民间舞蹈四、曲艺五、传统戏剧六、民间美术七、传统手工技艺八、杂技与竞技九、医药十、民俗3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批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一、民间文学(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Ⅰ-1玛域《格萨尔》书传史诗果洛藏族自治州2Ⅰ-2 格萨尔赛马称王传说玛多县3Ⅰ-3 森姜·珠姆故里的传说玛多县二、传统音乐(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Ⅱ-1 土族宴席曲互助土族自治县5Ⅱ-2青海花儿曲令省花儿研究会6Ⅱ-3塔尔寺藏传佛教“花架”音乐湟中县7Ⅱ-4青海藏族酒曲海南藏族自治州8Ⅱ-5隆务寺佛教音乐同仁县9Ⅱ-6同仁嘛呢调同仁县10Ⅱ-7青海汉族民间小调西宁市11Ⅱ-8南佛山花儿会湟中县12Ⅱ-9青海蒙古族长调音乐都兰县三、传统舞蹈(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3Ⅲ-1苯教法舞同仁县14Ⅲ-2热贡“羌姆”黄南藏族自治州15Ⅲ-3土族安召舞互助土族自治县16Ⅲ-4大头罗汉戏柳翠西宁市城北区四、传统戏剧(1项)17Ⅳ-1刚察寺院藏戏刚察县五、曲艺(暂无推荐项目)六、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4项)18Ⅵ-1青海大有山民间传统武术湟中县19Ⅵ-2西宁八门拳西宁市城东区20Ⅵ-3青海蒙古达罗牌格尔木市21Ⅵ-4藏族夹棋海南藏族自治州七、民间美术(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2Ⅶ-1青海坛城艺术省艺术研究所23Ⅶ-2湟中壁画湟中县24Ⅶ-3海西蒙古族木雕格尔木市25Ⅶ-4河湟刺绣省文化馆26Ⅶ-5河湟剪纸海晏县八、传统技艺(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Ⅷ-1同仁刻版印刷技艺同仁县28Ⅷ-2湟中银铜器制作及鎏金工艺湟中县29Ⅷ-3班玛藏家碉楼营造技艺班玛县30Ⅷ-4青海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互助土族自治县31Ⅷ-5海西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格尔木市32Ⅷ-6湟中陈家滩传统木雕湟中县33Ⅷ-7湟中民间彩绘泥塑湟中县34Ⅷ-8青海藏族黑牛毛帐篷制作技艺天峻县九、传统医药(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5Ⅸ-1海西蒙医震动复位疗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36Ⅸ-2海西蒙医铜银烙疗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民俗(12项)37Ⅹ-1西海拉卜则祭刚察县38Ⅹ-2热贡“获康”祭祀活动同仁县39Ⅹ-3土族民间法舞互助土族自治县40Ⅹ-4阿柔招婿习俗祁连县41Ⅹ-5热贡年俗黄南藏族自治州42Ⅹ-6保安社火黄南藏族自治州43Ⅹ-7民和果花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44Ⅹ-8乐都洪水火龙舞乐都县45Ⅹ-9乐都北山跑马乐都县46Ⅹ-10海西蒙古族民间祭火格尔木市47Ⅹ-11海南藏族少女成年礼海南藏族自治州48Ⅹ-12贵德六月庙会贵德县2013年9月24日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一、民间文学(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布柔哟互助县文化馆2 Ⅰ-2 骆驼泉的传说循化县文化馆3 Ⅰ-3 辉特美日根特木尼的传说海西州群艺馆4 Ⅰ-4 岗格尔肖合力雪山传说天峻县文化馆5 Ⅰ-5 西王母石室传说天峻县文化馆6 Ⅰ-6 扎陵湖和鄂陵湖的传说玛多县文化馆7 Ⅰ-7 布由加国的传说称多县文化馆二、传统音乐(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 Ⅱ-1 南宗尼姑寺诵经乐尖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9 Ⅱ-2 土族民间歌曲“库咕茄” 民和县文化馆10 Ⅱ-3 撒拉族民歌循化县文化馆11 Ⅱ-4 尕(噶)斯湖畔的芨芨草格尔木市文化馆三、传统舞蹈(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2 Ⅲ-1 竹马子平安县文化馆13 Ⅲ-2 新安狮子舞平安县文化馆14 Ⅲ-3 土族鼓舞民和县文化馆15 Ⅲ-4 藏族鹏鼓舞循化县文化馆16 Ⅲ-5 二十一度母金刚法舞兴海县文化馆17 Ⅲ-6 巴吾巴姆舞称多县文化馆18 Ⅲ-7 禅古寺宗教法舞玉树县文体广电局19 Ⅲ-8 锅哇(玉树武士舞) 玉树州群艺馆20 Ⅲ-9 北门“封神舞” 乐都县文化馆四、传统戏剧(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1 Ⅳ-1 崖尔寺诺彦审喇嘛剧民和县文化馆22 Ⅳ-2 格吉斯日寺静锰生死轮回剧杂多县文化旅游广电局23 Ⅳ-3 青海民间小戏青海省文化馆五、曲艺(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4 Ⅴ-1 青海道情青海省文化馆25 Ⅴ-2 青海搅儿西宁市群艺馆26 Ⅴ-3 折嘎玉树县文体广电局27 Ⅴ-4 青海官弦青海省文化馆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8 Ⅵ-1 热贡马术同仁县文体广电局29 Ⅵ-2 德都蒙古布格围鹿棋格尔木市文化馆七、传统美术(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0 Ⅶ-1 海西蒙古族刺绣德令哈市文化馆31 Ⅶ-2 藏娘唐卡玉树州群艺馆八、传统技艺(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2 Ⅷ-1 酸奶鞣牛羊皮技艺海晏县文化馆33 Ⅷ-2 湟源民居建筑石刻技艺湟源县文化馆34 Ⅷ-3 土族擀毡技艺互助县文化馆35 Ⅷ-4 马营“传统豌豆手工粉条”制作技艺民和县文化馆36 Ⅷ-5 撒拉族口弦制作技艺循化县文化馆37 Ⅷ-6 蒙古包制作技艺格尔木市文化馆38 Ⅷ-7 石焖烤全羊贵南县文化馆39 Ⅷ-8 拉加藏靴制作技艺果洛州群艺馆40 Ⅷ-9 香达藏纸手工制作技艺囊谦县文化馆41 Ⅷ-10 藏族传统手工编结技艺曲麻莱县文化馆42 Ⅷ-11 藏族鎏钴技艺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九、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3 Ⅸ-1 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海西州群艺馆44 Ⅸ-2 蒙医正骨疗法德令哈市文化馆45 Ⅸ-3 藏药“佐太”炮制技艺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46 Ⅸ-4 藏药“欧太”炮制技艺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47 Ⅸ-5 藏药“吉合协”炮制技艺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48 Ⅸ-6 西北郭氏正骨术青海省中医院十、民俗(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9 Ⅹ-1 朝青海湖习俗海晏县文化馆50 Ⅹ-2 回族婚俗门源县文化馆51 Ⅹ-3 尖扎达顿宴尖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52 Ⅹ-4 湟中加牙“四月八”庙会湟中县文化馆53 Ⅹ-5 “土族背口袋”饮食习俗互助县文化馆54 Ⅹ-6 仲家龙王庙会平安县文化馆55 Ⅹ-7 撒拉族饮食习俗循化县文化馆56 Ⅹ-8 汪什代海藏族婚俗海西州群艺馆57 Ⅹ-9 茶卡盐湖祭湖乌兰县文化馆58 Ⅹ-10 德都蒙古全席德令哈市德都蒙古文化风情园59 Ⅹ-11 东宗寺天文历算法久治县文化馆60 Ⅹ-12 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海南州群艺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6.17•【字号】青政办函〔2021〕97号•【施行日期】2021.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函〔2021〕9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6月17日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举办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全省各族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切实办好本届民族运动会,现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充分展示我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运动水平,锻炼和培养民族优秀体育人才,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名称全称:青海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第七届全省民族运动会三、主题庆百年华诞,迎民族盛会,展河湟风采四、主办单位省民宗委、省体育局五、承办单位海东市人民政府六、时间和地点本届民族运动会于8月20日至25日在海东市举行,为期6天(包括开、闭幕式)。
七、参赛单位西宁市、海东市,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公安民警代表队,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八、项目设置(一)竞赛项目:民族武术、押加、拔河、举沙袋、民族式射箭、民族式摔跤(绊跤、北嘎、搏克)、民族马术(民族赛马、走马、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藏棋、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12个项目。
青海民族体育参与旅游业发展因素及对策刍议
青海民族体育参与旅游业发展因素及对策刍议作者:邓彩兰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第03期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土族的轮子秋,藏族、蒙古族的赛马,撒拉族的皮筏子,回族的民间传统武术等。
这些民族传统项目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其中,有些项目在其产生与流传过程中与动人的传说、神奇的故事相结合,被赋予了令游客神往的文化内涵和传奇色彩。
如土族的纳顿节、回族的木球、撒拉族的抓蚂蚱等活动。
加之青海高原拥有广阔的地貌景观,这些丰富的体育民间运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旅游价值。
一、民族体育参与青海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给青海民族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使我省的交通、通信、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随着国家经济的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加快,人们观念的改变及服务质量的提高,青海民族地区将会迎来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青海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名目繁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普及性,可以说每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段传奇神秘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情结,且与当地民族节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等紧密相连,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特色,为现代旅游文化的求知、求新、求异的人文追求创造条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参与青海旅游开发成为可能。
2 青海民族体育参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旅游产业是一种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产业,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更是一个朝阳产业,不能将其完全定格为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民族地区的旅游更需要不断充实与挖掘。
青海旅游的基本特色和优势在于其文化性和民族性,这种内在的特色和优势,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精神和文化享受。
青海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更具有文化性,唯有将民族传统体育与青海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才使二者显示出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也起到保护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1.08•【字号】青政办[2009]6号•【施行日期】2009.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09]6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一月八日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体方案(2009年1月)举办全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省各族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为切实办好本届民运会,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充分展示青海各族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发展成果,充分展示青海各民族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青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宗旨,以“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目的,本着节俭、隆重、热烈、祥和的原则,把第四届民运会办成集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为一体的活动和绿色人文的民族文化体育盛会。
二、主题本届民运会的主题是:“自信开放创新、团结和谐进步”。
主办单位: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海北州人民政府省民委省体育局协办单位:各州(地、市)人民政府三、组织机构为确保青海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顺利进行,成立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委员会。
主任:马顺清副省长副主任:晁海军省政府副秘书长普日哇省民委主任冯建平省体育局局长严金海海北州委书记尼玛卓玛海北州委副书记、州长执行主任:尼玛卓玛海北州委副书记、州长(兼)执行副主任:夏学平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海瑜省发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司法臣省民委副主任任三动省公安厅副厅长肖玉海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建平省文化厅副厅长郭玉京省体育局副局长赖万鹏省广电局副局长徐浩省旅游局副局长王莘省气象局副局长金河清海北州委副书记李忠海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周正海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杨海林海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卡先海北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鹏海北州委常委、门源县委书记左旭明海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正国海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查科海北州政府副州长朱清海北州政府副州长索南东智海北州政府副州长党永魁海北州政府副州长委员:郗晓鹏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德措省民委文宣处副调研员王斌海北州政府秘书长王国俊海北州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拉科海北州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袁广寿海北州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扎西海北州民族宗教局局长芦生发海北州文体广电局局长陈永祥海北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宝春海北州发展改革委主任安吉多杰海北州财政局局长贺应邦海北州建设局局长张润晋海北州公安局局长李存清海北州国家安全局局长任志毅海北州经贸委主任李顺帮海北州教育局局长姚得仓海北州水务局局长保广祺海北州农牧局局长贾玉仓海北州国土资源局局长晁志强海北州林业环保局局长董光曦海北州卫生局局长丁光寿海北州审计局局长马晏海北州科技局局长徐永功海北州交通局局长达哇嘉措海北州工商局局长夏玺玉海北州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常有奎海北州气象局局长李旭贞共青团海北州委书记李国忠祁连县委书记董金明刚察县委书记马占德海晏县委书记公保扎西刚察县县长更藏祁连县县长熊万森海晏县县长马应寿门源县县长赵长明青海湖农场场长丁生云海北州旅游局局长才让夸海北州民语办主任郑晏海北州交警支队队长陈谨海北州武警支队支队长倪文怡海北州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马春林海北邮政局局长展洁海北电力公司经理胡宏忠海北州西海镇镇长刘增奎海北州祁连山报社社长董海安海北州电视台台长秘书长:金河清海北州委副书记(兼)副秘书长:索南东智海北州政府副州长郗晓鹏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德措省民委文宣处副调研员王斌海北州政府秘书长王国俊海北州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扎西海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芦生发海北州文体广电局局长筹委会下设办公室、会务接待组、后勤保障组、大型活动组、体育竞赛组、宣传报道组、安全保卫组、经贸活动组等8个工作机构,工作人员从海北州、省民委、省体育局等部门抽调(8个工作组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由筹委会办公室拟定并以筹委会名义印发)。
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
土族有哪些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土族的民间体育与文娱,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内容丰富。
主要有:轮子鞦。
又称转轮鞦、车轮鞦,土族语称“卜日热”,意为“旋转”、“转轮轮”。
土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历史悠久,流行于青海互助县农村,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时举行。
过去,比赛使用的轮子鞦是大板车上的车轮与车轴。
近年来,使用钢管做轮盘,装上滚珠轴承,饰以彩旗飘带,精致美观。
今已成为运动会的表演、比赛项目。
赛马和赛牦牛。
这是土族男子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历史上土族男子以擅长骑射而屡建战功。
如今互助县的东沟、丹麻、松多、五十等地还定期举行传统的赛马会;巴扎、嘉定等地举行赛牦牛会,会期多在夏秋季节。
武术。
土族民间体育运动。
主要源自汉族武术。
习武者多在庙会集市上表演,一些地方的社火队,还把拳术、棍术、剑术、火流星等列为传统体育表演项目。
打毛蛋。
这是土族妇女、儿童所喜爱的一种游戏。
毛蛋系一直径五点六公分的圆球,用自捻的毛线缠绕而成。
打法有拍、盘、转、穿裆等,以难度和多少定胜负。
台毽巴嘎。
土族语,意为“踢毽子”。
一种儿童体育游戏,由古代汉族蹴鞠运动演变而来。
有双人赛,或数人分成两组赛,比赛时以踢数、花式定胜负,负方要受罚。
丢钱。
亦称“丢尕儿”、“尕卡尔达”。
过去土族青少年玩的游戏。
母胡古瓦日。
土族语,意为“抓子儿”,土族民间儿童游戏,由北方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嘎拉哈”演变而来。
一般为两人或三四人玩。
合尼瓦日。
土族语,意为“抓羊”。
土族民间儿童游戏。
玩时,一人扮狼,一人扮牧羊人,其余的人均为羊,狼要吃羊,牧羊人挡住不让狼捉住羊,最后以狼捉完羊,或牧羊人保护住羊为胜。
解绷绷。
一种儿童游戏,多为土族女孩所喜爱,可能来自汉族相同的民间儿童游戏。
一般两人玩,玩时用一根细线绳,两人轮流解绷,绷构出各种几何图形,能者为胜。
独物的民族民间体育--南山射箭
群文天地·2014年第5期■保磊在青海省乐都、平安两县,绵延着长约40公里,并由大小23座峰峦连成的山脉,宛若一条巨龙从西到东横亘在两县的南部,这就是阿米吉利山脉,人们习惯地统称为南山。
南山北麓风光旖丽、景色迷人。
这里除了聚居着汉、回、土等民族外,还点缀着两县以“卓巴仓”藏族为主的25个村落。
这一带被称之为南山地区。
居住在南山地区的各族群众,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吐蕃人纯正的民俗文化,它的内容特别丰富,既有藏族游牧文化的特征,又有汉族农耕文化的特点,地域文化特色十分明显。
南山地区的各族群众除了生活、生产之外,还特别喜爱射箭这项活动。
他们世世代代都有射箭的传统,从而形成了“人人能善射,户户备弓箭”的习俗。
就连刚刚懂事的小孩都有自己的弓箭,从小就开始训练拉弓射箭,提高箭术。
另外他们对其他箭手的训练也非常认真严格。
每年农闲时,在组织者和领导者的统一指挥下,由技术娴熟的老人做教练,并有技术精湛的射手做现场示范。
久练才能成材。
长期以来,本民族本地区涌现出了好几代“名传南山”、“箭压万人”的神箭手。
他们已成为争相传颂的英雄,以致有的神箭手离世多年,可人们还常忆不忘,乐道其英名、乐传其神技。
另外还相传,在清朝,因箭术出众,在这里还出过三名“武先生”,即“武秀才”。
除训练之外,南山射箭比赛活动从过去的每年农历五、六月份举行发展到现在一年四季都在举行。
这里处处是箭场,经常可以看到村与村之间比、乡与乡之间比、县与县之间比的赛事。
现在此项活动的范围已由南山地区走向国外。
还邀请国外的射箭爱好者到乐都南山参加比赛,进行交流。
由此可见,乐都南山射箭不但是乐都县每年夏季体育活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它已成为贯穿全年,并且成为全民参与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运动。
一、比赛习俗乐都南山地区的射箭比赛,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
它富有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他们的比赛器械、记分方式、比赛过程等都很奇特。
这与常见的射箭比赛有很大的不同。
撒拉族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
撒拉族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撒拉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地。
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是撒拉族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撒拉族文化中的意义。
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起源于古代撒拉族部落社会,源远流长。
它原本是撒拉族丰收祈福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一项集歌唱、舞蹈和体育竞赛为一体的盛大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三,撒拉族人会集结到一起,举行欢庆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歌舞竞技游戏。
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的特点独特鲜明,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首先,歌曲和舞蹈是游戏的核心内容。
撒拉族人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和神明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舞蹈则是以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动作形式展现撒拉族人的风采和才艺。
其次,游戏还包括一系列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如摔跤、射箭、赛马等,这些项目体现了撒拉族人对力量、智慧和团结的追求。
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在撒拉族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是撒拉族人展示自己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游戏中的歌舞表演以及体育竞技项目,撒拉族人能够向外界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体育水平,增强族人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游戏还是撒拉族人团结友爱、加强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
族人们在游戏中相互竞争,共同努力,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了族群凝聚力。
最后,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还是传承和弘扬撒拉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代代相传的游戏形式,撒拉族人能够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传播给后代,保护和传承撒拉族的文化遗产。
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的举办方式通常由当地村民或社区组织负责。
在游戏开始之前,撒拉族人会进行一系列庄重的仪式,比如祭祀神明、献上祭品等。
之后,游戏正式开始,参与者穿着传统的撒拉族服饰,载歌载舞,全情投入。
在游戏的同时,还会有观众欣赏和参与其中,营造出热闹而喜庆的氛围。
总之,撒拉族三月三歌舞竞技游戏是一项富有传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族活动,通过歌曲、舞蹈和体育竞技的形式,展现了撒拉族人的风采和才艺,加强了族群的团结和凝聚力。
青海回族的风俗
青海回族的风俗引言青海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自治区,其中回族人口比较集中。
回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个,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青海回族的风俗,介绍他们的婚姻习俗、服饰传统、节日庆祝和饮食文化。
婚姻习俗1. 订婚仪式回族的订婚仪式通常在婚礼前的一个月举行。
在这个相亲的过程中,男方家庭会派一位媒人去女方家庭提亲,商讨婚事。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媒人会将双方的喜酒定下来,这个时候正式定下了婚约。
2. 婚礼仪式回族的婚礼仪式非常庄重隆重。
通常在婚礼的前一天,男方会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媒人,帮助双方家庭进行婚礼现场的布置。
婚礼当天,新郎会骑着马,头戴花环,由一群热情的亲友护送新娘到婚礼现场。
在婚礼上,新娘会佩戴华丽的头饰和传统的婚纱,而新郎则穿着传统的回族服饰。
婚礼仪式中还会进行祭祀活动,家族长辈会在新娘新郎的身上撒上红豆,象征着祝福和美好的未来。
3. 婚礼习俗回族的婚礼习俗非常多样化。
在婚礼上,亲友们会送上礼金和礼物,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而新婚夫妇则会回赠一些纪念品,作为回礼。
婚礼上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娱乐活动,如舞狮、武术表演等。
在回族婚礼上,宾客们会享用丰盛的饭菜,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羊肉。
回族人民视羊肉为珍贵的食材,婚礼上的羊肉菜肴尤为丰富多样。
服饰传统1. 男装回族男子的传统服饰是白色的长袍,袍子下摆分为前后两截,方便骑马时穿脱。
男子头戴白色或黑色的圆帽,帽顶有一个纱穗。
在正式场合,回族男子会佩戴一字锦带。
在寒冷的冬季,男子会穿着一件大衣保暖。
回族男子的传统服饰非常朴素,体现了他们淳朴的生活方式。
2. 女装回族女子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
她们通常穿着色彩鲜艳的袍褂,上面绣有各种华丽的花纹。
衣襟、袖口和下摆都绣有金线和珠子,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女子头戴黑色头巾,头巾上还会别上一朵花或饰品,增添了女性的魅力。
3. 现代服饰随着时代的进步,回族人民的服饰也逐渐与时俱进。
如今的回族男女都穿着现代化的服装,但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元素,如头饰、花纹等。
青海土民族传统体育述略
基金项 目: 2 0 0 9年 度 青 海 省 社会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 批准号 : 0 9 0 3 9 ] . 作者简介 : 逯 克胜 ( 1 9 7 2 一 ) 男, 汉族, 青海乐都人 , 本科学历 , 副教 授 . 研究 方 向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作者单位 : 青 海 民族 大 学 体 育 系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7
性 ,民族 传 统体 育项 目的形 成 与 民族起 源 和发 展历 火之 中。 土族人 主要成分 是 吐谷浑 和蒙 古人 , 这部 分
程 紧 密相 连 ,其 形成 过程 受 到 自然 环境 、生 产 力水 蒙古 人是 元 朝来 互 助地 区驻 军为 主 。频 繁 的军事 活 从射 、 御、 队形 平、 宗 教信 仰 、 生 活 习俗 、 政治 、 文化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动 伴 随着 一 定 规模 的军 事体 育 操 练 。
教 的大小 寺 院外 ,几 乎在 每个 土 族 聚居 的村庄 里都 样 的体 育活 动也 就成 为一种 很重 要 的娱乐 形式 。 有庙 宇 ,里 面供 奉着 属道 教 和地 方宗 教 系统 的多 种
信仰 像位 及神 器 。 宗 教活 动场 所 , 同时又 是运 动 的场 2 土族传 统体 育 的分类 所 。宗 教祭 祀 活动 仪式 和浓 厚 的 民族体 育成 分成 为
同时 也受 到周 边 民族 民族 体 育文 化 的影 响 .在 漫长 队列 、 跳跃 、 奔跑 、 格斗、 投掷 、 射击 到 摔跤 、 骑术 、 “ 罕
的历 史融 合 中逐 渐形 成一 种 属 于本 民族 性格 和 文化 跃 ” , 依稀 可辨 军事 战争 遗存 的影 子 。 特 征 的一 种身 体 运动 方法 。土族 作 为一 个新 的 民族 1 . 2 生 产 生活方 式 萌生 了土族 传统 体育 元 明历 史 时段 , 至少 在 明初 , 土族 先 民从 畜牧 业 生产 方式 转 向农耕 生 活 。 生产 方式 的转 变 , 保 留了一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25•【字号】青政[2013]75号•【施行日期】2013.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青政[2013]7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文化新闻出版厅确定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59项)已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公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的保护理念,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努力推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2013年11月25日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民间文学(7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 布柔哟互助土族自治县2 Ⅰ-2 骆驼泉的传说循化撒拉族自治县3 Ⅰ-3 辉特美日根特木尼的传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4 Ⅰ-4 岗格尔肖合力雪山传说天峻县5 Ⅰ-5 西王母石室传说天峻县6 Ⅰ-6 扎陵湖和鄂陵湖的传说玛多县7 Ⅰ-7 布由加国的传说称多县二、传统音乐(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 Ⅱ-1 南宗尼姑寺诵经乐尖扎县9 Ⅱ-2 土族民间歌曲“库咕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0 Ⅱ-3 撒拉族民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三、传统舞蹈(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1 Ⅲ-1 竹马子平安县12 Ⅲ-2 新安狮子舞平安县13 Ⅲ-3 土族鼓舞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4 Ⅲ-4 藏族夏尔群鼓舞循化撒拉族自治县15 Ⅲ-5 二十一度母金刚法舞兴海县16 Ⅲ-6 巴吾巴姆舞称多县17 Ⅲ-7 禅古寺宗教法舞玉树市18 Ⅲ-8 锅哇(玉树武士舞)玉树藏族自治州19 Ⅲ-9 北门“封神舞”乐都区四、传统戏剧(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0 Ⅳ-1 崖尔寺《诺彦审喇嘛》剧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21 Ⅳ-2 格吉斯日寺静猛生死轮回剧杂多县22 Ⅳ-3 青海民间小戏青海省文化馆五、曲艺(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3 Ⅴ-1 青海道情青海省文化馆24 Ⅴ-2 青海搅儿西宁市25 Ⅴ-3 折嘎玉树市、曲麻莱县26 Ⅴ-4 青海官弦青海省文化馆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7 Ⅵ-1 热贡马术同仁县28 Ⅵ-2 德都蒙古布格围鹿棋格尔木市七、传统美术(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29 Ⅶ-1 海西蒙古族刺绣德令哈市30 Ⅶ-2 藏娘唐卡玉树藏族自治州八、传统技艺(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31 Ⅷ-1 酸奶鞣牛羊皮技艺海晏县32 Ⅷ-2 湟源民居建筑石刻技艺湟源县33 Ⅷ-3 土族擀毡技艺互助土族自治县34 Ⅷ-4 马营“传统豌豆手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粉条”制作技艺35 Ⅷ-5 撒拉族口弦制作技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36 Ⅷ-6 蒙古包制作技艺格尔木市、河南蒙古族自治县37 Ⅷ-7 石焖烤全羊贵南县38 Ⅷ-8 拉加藏靴制作技艺果洛藏族自治州39 Ⅷ-9 香达藏纸手工制作技艺囊谦县40 Ⅷ-10 藏族传统手工编结技艺曲麻莱县41 Ⅷ-11 藏族鎏钴技艺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九、传统医药(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2 Ⅸ-1 海西民间青盐药用技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43 Ⅸ-2 蒙医正骨疗法德令哈市44 Ⅸ-3 藏药“佐太”炮制技艺青海久美藏药药业有限公司45 Ⅸ-4 藏药“欧太”炮制技艺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46 Ⅸ-5 藏药“吉合协”炮制技艺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47 Ⅸ-6 西北郭氏正骨术青海省中医院十、民俗(1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48 Ⅹ-1 朝青海湖习俗海晏县49 Ⅹ-2 回族婚俗门源回族自治县50 Ⅹ-3 尖扎达顿宴尖扎县51 Ⅹ-4 湟中加牙“四月八”庙会湟中县52 Ⅹ-5 土族“背口袋”饮食习俗互助土族自治县53 Ⅹ-6 仲家龙王庙会平安县54 Ⅹ-7 撒拉族饮食习俗循化撒拉族自治县55 Ⅹ-8 汪什代海藏族婚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56 Ⅹ-9 茶卡盐湖祭湖乌兰县57 Ⅹ-10 德都蒙古全席德令哈市58 Ⅹ-11 东宗寺天文历算法久治县59 Ⅹ-12 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海南藏族自治州。
青海春节舞狮戏鼓喜庆祈福
青海春节舞狮戏鼓喜庆祈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辞旧迎新,万家灯火、喜庆的场景充斥在大街小巷。
在中国的不同地方,春节庆祝活动也有着独特的风情。
而在青海,春节期间的舞狮戏鼓活动尤为引人瞩目。
这是一场既欢乐又祈福的盛大表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舞狮戏鼓是青海春节庆典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春节的初一至正月十五,这项传统活动会在青海的各地进行,吸引了数千名观众前来观赏。
舞者们身穿色彩鲜艳的狮子服装,手持狮子头,动作优美、灵活,仿佛活灵活现的狮子跃入观众眼前。
舞狮的表演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开场舞、技艺展示和结尾的拜年。
舞者们通过舞蹈和身体的协调配合,展示出狮子威武庄重的形象,让人忍不住为之惊叹。
除了舞狮,戏鼓也是青海春节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鼓指的是一种鼓乐表演形式,由一群表演者组成。
他们手拿鼓棒,一边敲击鼓面,一边用巧妙的身体动作演绎出生动的故事情节。
戏鼓既有节奏鲜明、激昂欢快的舞蹈表演,也有富有情感的歌唱和对白。
观众们可以欣赏到不同风格的戏鼓表演,包括歌仔戏、川剧、藏剧等。
这场舞狮戏鼓的喜庆祈福氛围在节日期间持续不断。
人们相信,舞狮戏鼓能够驱邪祛病、祈福祝福,并带来好运和健康。
因此,许多家庭和企业都会邀请舞狮队伍到家中或商店进行表演,以祈求新年的好兆头和新的开始。
观众们也会给予表演者红包和礼物,作为对他们辛勤努力的认可和支持。
舞狮戏鼓是一种富有传统的文化形式,不仅能够传承民间艺术,也能够增加人们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观赏和参与舞狮戏鼓的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氛围,体验到团圆与欢乐的气氛。
这对于青海人民来说,更是一种文化的自豪和身份认同。
青海春节舞狮戏鼓喜庆祈福活动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种思念家乡、祈福吉祥的方式。
每年的春节期间,你可以在青海的各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这份喜庆与祝福。
这种传统活动既展示了青海的多元文化,也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传承着这份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与运用
青海省互助县巴扎乡中心学校张得昌
摘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课堂实践法,对“斗鸡”、“官兵捉贼”等青海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加工与创新搬进学校体育课堂后,解决了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的局限,充实了单调的农村体育课堂,使农村体育课富有了民族气息,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斗鸡官兵捉贼斗乐全民健身
青海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繁多,而“斗鸡”和“官兵捉贼”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简单有趣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加工与创新搬进学校体育课堂后,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为多样。
故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既学知识,又增强体质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解决场地器材的不足,使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更充实,更富有民族气息。
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理论课和黑板报,对广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讲解,并在实践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操作简单易行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练习,使其更具有可接受性,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和健身欲。
一、将“斗鸡”创新改进为“斗乐”
“斗鸡”是青海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青海广大少年儿童深受喜爱并广泛开展的娱乐性体育活动。
具有开展活动方便易行,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小等优点,即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腿部支撑力量和灵活性,增强平衡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美好品质。
其活动方法: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先分成两队,选出队长,明确对手,然后一方选出一人挑战,而另一方选出一人迎战,随着公证人的口令出战双方各用一条腿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则盘到支撑腿的膝关节处,用双手拉着,并用支撑腿单腿跳动,同时用盘起腿的膝关节碰撞对方,这样在游戏过程中,被碰落盘起的腿或摔倒为输,三局两胜,输方另派人迎战胜方,依次进行下去一轮结束后,取胜的场次多的那个队为胜,输方要背取胜队员转悠一圈,或唱歌、跳舞等以示惩戒。
在斗鸡的过程中,由于有些队员的支撑能力,平衡水平及灵活性较差,加上“斗”者为取得胜利,碰撞用力过猛或部位不准确,往往有受
伤情况发生。
把“斗鸡”直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有受伤的隐患,故将“斗鸡”中的碰撞改为“点击”,大大降低了运动损伤,使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游戏,扩大了活动范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须把“斗鸡”这种传统体育项目加以创新改进为“斗乐”。
(一)“斗乐”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
(二)“斗乐”的方法:将学生分成7-8人的若干组,给每小组划分一块场地,各小组各自进行。
选出一名出斗者,小组成员都用一条腿支撑身体,另一条腿则盘到腹前,用双手拉住。
出战者单腿跳,追赶其他队员,以盘起腿的膝关节“点击”其他队员盘起腿的膝关节。
这样进行依次轮换,在规定的时间内(如一分钟内)“点击”到的次数最多者为胜,给予一定的表扬。
(三)改进“斗乐”的规则:
1、盘起的腿始终用双手拉到腹前。
2、出斗点击时要轻,部位准确。
3、不能跑出规定的场地。
二、将“官兵捉贼”改进为“全民健身”
“官兵捉贼”是青海民间娱乐体育活动项目之一,也是青海少年儿童更为喜爱的活动项目,所需要的场地不大,器材简单。
活动时先在4块小石片或木块上分别写上“官”“兵”“捉”“贼”四个字。
然后一人拿起写好字的木块,等其余四人准备就绪后,将手中木块扔在地上,四人抢拿;每人限拿一块,然后以字意各司职权,官指挥兵,兵督促捉拿“贼”,直到把“贼”捉拿归案,并受到惩戒以后可继续依次进行。
根据学校课堂教学规模及学生生理心理等的特点以及锻炼身体的需要,笔者在一堂身体体能练习的课堂中巧妙运用此方法,把“官兵捉贼”改为“全民健身”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支持帮助的高尚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全民健身”的目的:发展学生的上下肢量和协调性,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陶冶互相关心的美好品质,从而达到全民健身。
(二)“全民健身”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小并改为“全”“民”“健”“身”进行抛拾,各小组长枪拿后分别以字意活动。
“全”负责其他组同学练习,并为
他们的健身服务;“民”围绕大家单足跳一周;“健”俯卧撑15次,仰卧起坐20次;“身”原地纵跳20次,立卧撑10次。
(三)“全民健身”的规则:
1、每个组长只准拿一块,不准拿起一块后,改换拿另一块。
2、每位学生应自觉的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争取的健身项目。
青海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富有强烈的民族气息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
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活动中使少年儿童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坚强意志品质的磨练。
“斗鸡”能增强学生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增强腿部的支撑力量把它改为“斗乐”搬进体育课堂,即弥补农村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的缺陷,又使学校体育正常进行,即给学生快乐的“天堂”,又锻炼身体。
把“官兵捉贼”改为“全民健身”,使学生更富有积极的思想情感,给了学生自主锻炼的机会和场所,给了他们活动的主权,从而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