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1张PPT)
改革迫在眉睫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 生活方式
孝文帝改革
姓名:拓跋宏 别名:元宏 社会关系:祖母 冯太后 民族:鲜卑族 特长:精通汉文化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 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 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1.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改革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迁都洛阳原因
孝文帝改革
平城
1、地理环境:气候干旱;自然条件差。 2、政治: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文化:传统风俗浓厚难以推行汉化改革
洛阳
1、地理环境:气候适宜,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2、政治:自古帝王之都,利于对中原统治。 3、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孝文帝改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
部建立
北,魏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治者虽然任用汉人,采用汉制,但鲜卑贵族与汉族矛盾一直存在 。对外征战时,他们常常让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前面当“肉篱”,拓跋 军人则在后面用骑兵驱赶。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民族矛盾尖锐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 统治方式
淝水之战
没有恰当处理好各民族间的矛盾是前秦失败的根本原因
战前:强征各族 人民,拼凑士兵 八十万。
无意愿
战时:军队阵脚 大乱,自相践踏, 一溃而不可收拾。
无斗志
战后:迅速土崩 瓦解,再度陷入 分裂混战局面。
无认同感
孝文帝改革
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 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共39张PPT)
民族
大交往
汉化改革
大交融
互为因果关系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1:P86-87 淝水之战(2分钟)
时间
_ 淝 水 之 战 目的 成语 结果 前秦失 败原因 影响 对前秦、对北方? 对东晋、对南方?
交战双方
苻 坚
前秦统一北方
投鞭 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 皆兵
寿阳
东晋
时间
383
交战双方
前秦VS东晋
目的
成语 淝 水 之 战 结果 前秦 失败原因 影响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 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梳理历史脉络:
魏 蜀 吴
前秦 曾统一北方
西 晋
短暂统一
北魏 齐
十六国
东晋
淝水之战
三国鼎立
北魏 宋
南北对峙
西 东 魏 魏 北 北 周 齐 陈
梁
南北朝对峙
第19课 北魏政治 和 北方民族大交融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北方民族大交融
措施⑤:尊崇孔子,提倡儒学
北魏的发展
重 大 改 革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年,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
背景 根本目的
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大大加强;439年北魏 统一北方,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巩固统治
1.迁都洛阳 : 2.汉化措施: ①语言:官员必须使用汉语 孝 文 汉化措施 ②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③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 帝 ④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改 ⑤文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 革 意义
措施③: 改鲜卑姓为汉姓
北魏孝文帝改革—— 2.汉化措施: 材料四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 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 族高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31张PPT)
说汉话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鲜卑服饰俑
汉族服饰俑 北魏文官俑
穿汉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 汉 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 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 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 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 汉族高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政治:学习汉族君 主专制 4、民族心理: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偏少
提炼新知
课本88页,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 民族交融领域
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社会习俗 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 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联汉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迁 都 汉 化 措 施
措 施 迁都洛阳
说汉话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意义
加强了与汉族的 交往;促进了洛 阳的繁荣 减少了民族隔 阂 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 的实力
三、 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
民族交融:
不同民族由于相互长期相处, 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 族心理、生活方式等达到一 致的过程就叫民族交融。
景: 家问题重重
北 魏
推 行 改 革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平
城
北
洛 阳
魏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 意义: ①加强了与汉族的交 往; ②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 (共44张PPT)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五
材料二
材料四 材料六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一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诏书 (选自《魏书》)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二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三
原有姓氏
拓跋 原姓 丘穆陵 贺兰 贺楼 尉迟 现姓 穆 贺 楼 尉 原姓 步六孤 独孤 勿忸于 纥奚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 2.与白居易齐名的唐代诗人元稹,他的祖先姓 氏为( ) D.尉迟 A.独孤 B.拓跋 C.长孙
鲜卑族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 • • 3.补充完成下列两首唐诗 欲饮琵琶马上催 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__ 。 醉卧沙场君莫笑 ,_________________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看交融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 前秦(氐族)——东晋(汉族) 民族交融不充分,统一全国失败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实行汉化 顺应历史趋势,促进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战争
历史的教训;民族交融不充分
现在姓氏
元 现姓 陆 刘 于 嵇
——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材料四:北魏孝文帝出行仪仗图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看交融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共25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
1、完成导学第19课; 2、预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十六国时期,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 以及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齐民要术》
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 术,汉族人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
生活习俗上的交融
内迁各族开始定居生活,汉 人接受胡食、服装、用具
“ 胡 人 汉 服 ” “汉人胡食”汉人妇女制作烧饼
——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3)政治上:统治方式的交融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文化上:语言、艺术的交融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名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喜爱。 (5)民族关系上:民族认同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方各大民族大交融。
3、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前秦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立北魏。 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1)北魏建立并统一北方;
1、完成导学第19课; 2、预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十六国时期,牛、马、骡、羊等牲畜饲养、役使方法, 以及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
《齐民要术》
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产方式的交融
北方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 术,汉族人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
生活习俗上的交融
内迁各族开始定居生活,汉 人接受胡食、服装、用具
“ 胡 人 汉 服 ” “汉人胡食”汉人妇女制作烧饼
——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3)政治上:统治方式的交融
——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文化上:语言、艺术的交融
——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名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喜爱。 (5)民族关系上:民族认同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方各大民族大交融。
3、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
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14张PPT)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开始过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 经济 产。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 交往 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实行君主专 方 政治 制制度,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 式 交融 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西晋时,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 文化 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 交流 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问题1】
【问题2】
【即学即练1】 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 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关闭
B
答案
【问题1】
【问题2】
【问题2】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探究(1)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为顺应 这一趋势,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促进 了北方民族交融。 (2)孝文帝改革是北方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也是北方长期以来两 种社会形态斗争的结果,改革给这一历史进程做了总结。 (3)北魏统治者改革的主观动机是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其手 段强调同化。但由于适应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交融的客观历 史趋势,改革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历史进程。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一、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 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时间:383年。 3.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 4.经过:苻坚征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南下,企图灭亡东晋,东 晋以8万精兵应战,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前秦大败,苻坚负伤逃回北 方。 5.特点: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 混战的状态。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课堂检测
3.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 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的目的是() A.恢复北方生产B.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过程D.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4.489年,在汉族、鲜卑族官僚的共同支持下,北魏孝文帝派遣使臣前往位 于江南的南齐借书,以解决争论不休的礼制问题。孝文帝此举() A.缓解了社会矛盾B.彰显了文化认同 C.加强了思想控制D.缩小了南北差距
人物扫描
观看视频,了解北魏孝文帝及评价
要点三 北朝政权更替
1.北朝政权更替
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 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 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 致兵变。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 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 魏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
2.北周灭北齐
新课导入
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北段, 有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名叫嘎 仙洞。从这里走出的拓跋鲜卑建 立北魏,统一北方。在此以前, 前秦一度是北方的统治者。一次 著名的战役给拓跋部的崛起提供 了机会。这是什么战役?导致了 什么后果?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 学习目标: 习 1.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知道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和影响。 目 2.知道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标
3.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认识各民族在交流与交融中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
3.意义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进一 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ppt(23张PPT)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 治 制 度 的
十六国北朝政 权的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
交 实行君主专制制
融 度。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北 方的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 很高,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前秦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 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 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论从史出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 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 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汉化措施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政 治 制 度 的
十六国北朝政 权的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 有的统治方式,
交 实行君主专制制
融 度。
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四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北 方的黄河流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 很高,任用王猛为相,锐意改革,前秦逐渐强大起来。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 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 与南方 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 区的统治和吸收汉文化制度。洛阳卧居中原,山川纵横、气候宜人、 交通便利。迁都洛阳,一方面加强了同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 于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整个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论从史出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 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 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 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联汉姻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汉化措施
减少了民族隔阂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 化的认同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 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32张PPT)
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 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穿越历史
北魏的统治地盘是中原地区,而鲜 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 习俗,要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不免困 难重重。如果您是北魏皇帝,您如何 解决这一问题?
武力征服不可取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治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为什 么要迁都呢 ?
《悲平城》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 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平城
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 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
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 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的先 进文化呢?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 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 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北魏供养人服饰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 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 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 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16 •589 •220 • 221
•感知历史
秦汉 统一
前 年
魏 蜀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分裂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穿越历史
北魏的统治地盘是中原地区,而鲜 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 习俗,要治理好广大北方地区不免困 难重重。如果您是北魏皇帝,您如何 解决这一问题?
武力征服不可取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治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孝文帝为什 么要迁都呢 ?
《悲平城》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 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平城
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 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
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 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的先 进文化呢?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 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 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 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北魏供养人服饰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 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 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 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016 •589 •220 • 221
•感知历史
秦汉 统一
前 年
魏 蜀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分裂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23张PPT)
东 魏
西 魏
北 齐
北 隋 周 陈
齐
梁
第二单元早 期国家的产 生与社会变 革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 固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南下,荡平江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
时间:公元383年 交战双方: 东晋 前秦 地点: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 双方军力对比:前秦—80多万 东晋—8万多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 族人民迁到中原。
平城
洛阳
魏主曰:“国家兴自 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 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 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 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魏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 曹魏、前秦、北魏、北周 统一全国的政权: 西晋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北朝
386-581年
东魏 十六国
北齐
577年 581年
北魏
386年建 立 孝文帝 改革
魏 蜀
西 晋
前秦统一 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西魏
北周
隋
589年
263 266-316
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 语。下令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规定30岁以上 的鲜卑官吏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鲜卑官吏 要立即改,仍说鲜卑的,一律降爵罢官。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优秀课件
(3)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 往、交流与交融的历史趋势,缓和了民族矛盾,为结束长期分裂局 面、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史料实证既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和评判历史的重 要能力体现。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主题展开以下探 究活动。
材料一
左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胡 人牛耕图》。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 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他 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从畜牧 业生产转变为农业生产
C.鲜卑族
D.羌族
4.(2021宜宾)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
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此举的意图是
( A)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5.小王同学在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
一历史事件应是
(B)
A. 游牧民族内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的表现及其原因。
表现: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原因:北方游牧 民族内迁,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材料二 考古发掘——北魏元邵墓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陶俑头戴胡式风帽, 该墓位于洛阳老城东 墓志记载,元邵,字
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 北4公里,盘龙冢村南 子开,是北魏孝文帝
融
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北
魏 政 治 和 北 方 民 族 大 交
北 方 地 区 的 民 族 交 融
影响
(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 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为__隋__唐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 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7张PPT)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 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 “十六国”
淝 水 之 战
淝水之战开始不久,符坚到前线视察, 时间 公元383年 他看见晋军阵容齐整,士气高昂,还把远 巨鹿之战 交战双方 前秦和东晋 官渡之战 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都误认为是满山的 赤壁之战 晋兵,不由得心虚胆怯。战败后,前秦军 以少胜多 战争特点 在败逃途中,听到风声或鹤鸣的声音,都 结果 东晋胜利 以为是晋军追来了,非常的害怕。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 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文化生活
政治制度
民族心理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 生产方式的交融 方 少 数 民 族 向 汉 族 学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习 农 业 技 艺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 信为甚难”。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悲平城》
平城
洛阳
迁都原因?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 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P89课后知识拓展)
平城
洛阳
1.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 1. 位置偏北,不便控制 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 中原,也不利于学习汉族 之都(东周、东汉、曹魏、 先进的文化。 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 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有限; 心。 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 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 革; 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内迁少数民族和中 原地区的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 “十六国”
淝 水 之 战
淝水之战开始不久,符坚到前线视察, 时间 公元383年 他看见晋军阵容齐整,士气高昂,还把远 巨鹿之战 交战双方 前秦和东晋 官渡之战 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都误认为是满山的 赤壁之战 晋兵,不由得心虚胆怯。战败后,前秦军 以少胜多 战争特点 在败逃途中,听到风声或鹤鸣的声音,都 结果 东晋胜利 以为是晋军追来了,非常的害怕。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 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文化生活
政治制度
民族心理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 生产方式的交融 方 少 数 民 族 向 汉 族 学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习 农 业 技 艺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 信为甚难”。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悲平城》
平城
洛阳
迁都原因?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 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P89课后知识拓展)
平城
洛阳
1.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 1. 位置偏北,不便控制 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 中原,也不利于学习汉族 之都(东周、东汉、曹魏、 先进的文化。 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 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有限; 心。 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 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 革; 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4张PPT)
“(孝文帝)诏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 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形象化
【史料实证】
《 孝 文 帝 出 行 图 》
北 魏 文 官 俑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认同化
【史料实证】
——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长期化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子女作后宫 他本人有四位皇后, 三位具有汉族血统,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 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平等、团结、和谐、尊重、互助……
【古今贯通】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 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 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 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 ,他四岁即皇帝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 。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孝文帝)雅号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 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 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从平城到洛阳》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制度化
【史料实证】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 以此为永制。 设官效仿南朝
——选自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说汉语: 民族交融日常化 穿汉服: 民族交融形象化 改汉姓: 民族交融认同化 通汉婚: 民族交融长期化 用汉制: 民族交融日常化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 潮流、顺应民意;
小组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 政策,使得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慢慢消失, 所以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但也有人说他促 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汉化过程,所以是 千古明君。
——《魏书》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形象化
【史料实证】
《 孝 文 帝 出 行 图 》
北 魏 文 官 俑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认同化
【史料实证】
——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长期化
“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 子女作后宫 他本人有四位皇后, 三位具有汉族血统,并分别为五 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 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平等、团结、和谐、尊重、互助……
【古今贯通】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 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 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 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 ,他四岁即皇帝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 。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 化的影响。 (孝文帝)雅号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 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 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从平城到洛阳》
汉化措施 民族交融制度化
【史料实证】
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 以此为永制。 设官效仿南朝
——选自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说汉语: 民族交融日常化 穿汉服: 民族交融形象化 改汉姓: 民族交融认同化 通汉婚: 民族交融长期化 用汉制: 民族交融日常化
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 潮流、顺应民意;
小组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 政策,使得鲜卑族的文化特色慢慢消失, 所以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但也有人说他促 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汉化过程,所以是 千古明君。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32张PPT)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投草风 鞭木声 断皆鹤 流兵唳
8万 精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定居的生活。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衣
食
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住 “席地而坐”
胡床
方凳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 的农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陶俑
在民族心理上, 随着经济、文化的 交流与融汇,思想 感情日益沟通,以 往的“胡”“汉” 观念逐渐淡薄,民 族之间的隔阂与偏 见逐渐减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下列对于民族交融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民族交融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交融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民族交融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4.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 措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①采用汉姓 ②穿汉服 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
④同汉人通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 看到的现象是(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26张PPT)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文化艺术的交融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 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88页第三段文字,说一说魏晋 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是怎样的?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生产方式 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 生活方式 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 生产方式的交融 方 少 数 民 族 向 汉 族 学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习 农 业 技 艺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
生产方式的交融
②
④
改穿汉服 改姓汉姓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与汉联姻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移风易俗
③
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
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
,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 地点、交战双方和结果 。
前秦政权
4世纪后期,氐 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符坚重 视人才,励精图治, 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
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前秦皇帝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 卫军)3万,共90万大军。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 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40张PPT)
民族服装
汉族服装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
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问题 思 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
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 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
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
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1、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方式:
生活方式: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
制度。
北魏人服饰
——改汉姓
鲜卑姓
汉姓 元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长孙
穆
陆
贺
独孤
刘
穿汉族服装 的鲜卑贵族
——联汉姻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3、意义: 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
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2、经过: 时间: 交战双方: 兵力对比: 383年 前秦南下进攻东晋 87万对8万
特点: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著名战役)
成语典故: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3、淝水之战结果: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书》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北魏文官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改为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 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 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 高门。
——《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从前秦方面看 (1)民族交融程度不深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 从东晋方面看 (1)晋军英勇善战,战术正确 (2)为了保卫家园,士气高昂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北魏的建立和黄河流域的统一
胡汉矛盾的存在
北魏的社会状况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 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 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 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 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 文化优越感 被胡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抑的屈辱和恐惧
胡族: 军事优越感 对汉文化的复杂心态
抵制汉人?任用汉人?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 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胡床
椅子
方凳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的高潮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谢谢大家
前秦军队 步兵60余万 骑兵27万人 东晋军队 精兵8万人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 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 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 有后患,悔无及也!”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PPT教学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氐族 鲜卑、 羌、羯
4世纪后期 氐族苻坚重用汉人 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
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北魏文官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鲜卑姓 拓跋 贺楼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改为汉姓 元 楼 穆 陆 贺 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 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 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 高门。
——《资治通鉴》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从前秦方面看 (1)民族交融程度不深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 从东晋方面看 (1)晋军英勇善战,战术正确 (2)为了保卫家园,士气高昂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北魏的建立和黄河流域的统一
胡汉矛盾的存在
北魏的社会状况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 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 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 传。……北人安可不重?
——《洛阳伽蓝记》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穿汉族服装的 少数民族贵族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 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 文化优越感 被胡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抑的屈辱和恐惧
胡族: 军事优越感 对汉文化的复杂心态
抵制汉人?任用汉人?
北 魏 孝 文 帝 迁 都 洛 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 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 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 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 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胡床
椅子
方凳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的高潮
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以后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谢谢大家
前秦军队 步兵60余万 骑兵27万人 东晋军队 精兵8万人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 前秦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为什么失败?
“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 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 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 有后患,悔无及也!”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PPT教学课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
魏 蜀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前秦和东晋的对峙
氐族 鲜卑、 羌、羯
4世纪后期 氐族苻坚重用汉人 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