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陆生植物生长试验

合集下载

3章-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

3章-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
生物测试(bioassay)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
种或多种污染物单独或联合存在条件下,所导致的影
响或危害。
所利用的生物反应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
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级水平上的反映。
13
(二)毒性试验的方式 1.毒性试验的分类 根据毒性试验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短期毒性试验,中 期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 根据试验溶液或试验气体的给予方式:静止式毒性试 验和流动式毒性试验。
29
(二)荧光原位技术的基本过程
1.制备和探针标记:
常用的探针信号标记方法有两种: ①直接标记法。将荧光分子直接标记于探针DNA/RNA 上,杂交后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 ②间接法。采用一中间分子标记探针,杂交后再用荧 光分子标记的中间分子的亲和物或抗体进行检测。
30
2.染色体原位杂交 杂交前变性处理染色体标本,使染色体DNA变为部 分单链,并去掉附着的RNA及蛋白质,变性处理生
八、RAPD技术在DNA损伤检测中的作用
21
一、PCR—SSCP技术
(一)PCR—SSCP的基本原理 单链DNA由于有链内碱基配对而具有一定的空间 结构,当DNA链上的碱基(即使是一个碱基)发生 改变时,单链DNA会形成不同的构象,称为单链 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28
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一)荧光原位杂交的原理及特点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20世纪80年代在原位杂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种高度灵敏、特异性好以及分辨率强的染色体和 基因分析技术,它通过荧光标记的各类DNA和RNA 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在玻片上进行杂交,在不改变其 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细胞内DNA、RNA某特定序列 的测定,可用于染色体识别、基因定位和基因诊断、 染色体结构畸变和数目改变分析。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MGDA_MSDS

甲基甘氨酸二乙酸三钠MGDA_MSDS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由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Pow),未预见到产品有显著的生物积累效应。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无数据资料
废物处理方法:
必须按照当地法规倾倒入垃圾场或焚烧。
受污染的包装:未受污染的包装可以再利用。不能清理干净的包装应按与其内容物相同的处理方式处置。
预防性的陈述:
预防措施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P330 漱口。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清理或收集方法:
少量:选择合适的器械处理。
大量::包含灰尘吸附材料及处理.避免形成粉尘。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根据优良工业卫生和安全实践操作。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避免形成粉尘。 对静电需采取预防措施。
特定用途:

仲田岭实验报告(3篇)

仲田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仲田岭地区土壤的特性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为该地区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地点:仲田岭地区实验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采集仲田岭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 植物样品:选择在该地区生长良好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

- 实验仪器:土壤分析仪器、植物生长分析仪器等。

2. 实验方法:- 土壤分析:测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 植物生长分析:测定植物的生长速度、叶片面积、根系长度等指标。

-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特性分析:- 仲田岭地区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呈酸性。

-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2.5%。

- 土壤养分含量丰富,其中氮、磷、钾含量均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水平。

2. 植物生长分析:- 在仲田岭地区,不同海拔的植物生长情况存在差异。

低海拔地区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面积较大;高海拔地区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面积较小。

- 在相同海拔条件下,不同土壤类型的植物生长也存在差异。

以壤土和沙壤土最为适宜植物生长。

3. 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分析:- 土壤pH值对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

在适宜的pH值范围内,植物生长速度较快。

-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有机质含量越高,植物生长速度越快。

- 土壤养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直接影响。

养分含量越高,植物生长速度越快。

五、结论1. 仲田岭地区土壤具有适宜植物生长的特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2. 在该地区进行农业种植时,应根据土壤类型和植物生长需求,合理调整土壤pH 值、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

3. 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应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六、建议1. 加强仲田岭地区土壤改良研究,提高土壤肥力。

2. 开展植物种植试验,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

3.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

生态毒理试验测试项目表

生态毒理试验测试项目表
(Daphnia magna Reproduction Test)
500g
180/100000
180/100000
EC REGULATION No 440/2008 Annex C.20
OECD 211
化学品测试方法211
9
快速生物降解性(301C)
(Chemicals-Ready biodegradability- Modified MITI test(Ⅰ))
90/50000
90/28000
OPPTS 850.4200
化学品测试方法299
18
土柱淋溶试验
(Leaching in Soil Columns)
300g
120/30000
120/30000
OECD 312
19
鱼类14天延长毒性试验
(Fish, Prolonged Toxicity Test:14-day Study)
150g
120/60000
120/60000
OPPTS 850.1075
23
无脊椎动物急性毒性
(海水生物)
(InvertebratesAcute ToxicityTest)(Marine species)
150g
90/30000
90/25000
EC Regulation NO 440/2008Annex C.4
OECD 301
化学品测试方法301B\301C\301F
10
快速生物降解性(301B)
(Ready biodegradability-CO2 evolution test)
150g
90/30000
150g
90/30000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

与腌制前相比,大白菜腌制后的变化是()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小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小2.台风过后有些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甚至被连根拔起,而有些树木却“毫无损伤”,与此现象相关的是植物( )A.茎的粗壮程度B.根系的发达程度C.枝叶的茂盛程度D.叶片的大小3.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冠D.成熟区4.栽种在盐碱地上的植物容易发生萎蔫,不易成活,主要原因是()A.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B.根毛细胞液浓度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C.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D.与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的浓度无关5.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6.种庄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 )A.有机物B.水C.无机盐D.氧气7.能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秆健壮的无机盐是()A.含氮的无机盐B.含钙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磷的无机盐8.将四株大小相似的同一种植物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液体中,生长最快的是()A.糖水B.盐水C.自来水D.土壤浸出液9.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此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A.水B.无机盐C.氧气D.光10.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白天光照条件下,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C为有机物B.保卫细胞对气孔开闭的控制,既影响着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又影响着植物体的蒸腾作用C.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土壤D.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此过程中b为水二、填空题11.两株同样大小且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过些日子,可以看到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颜色;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颜色.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12.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近 1 年(2022-03~2023-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0 日 生成
1/18
近 3 年(2020-03~2023-02):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10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61.1%。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0 个。 近 1 年(2022-03~2023-02):
(9)建筑物、构筑物附属结构(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药 南京世扬建设工程
研中心楼改造项目门窗工程
有限公司
23.5
2022-10-24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10)其他土木工程建筑(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0 日 生成
2/18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医疗设备 建筑装饰和装修业 物业管理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3 个、3 个、2 个。其中建筑装饰和装修业 医疗设备 专用设备修 理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746.72 万元、384.40 万元、204.00 万元。 近 1 年(2022-03~2023-02):

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11):144~15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11.021收稿日期:2023-02-07基金项目: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3)ꎻ泰山学者工程项目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21QC163)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20MC094)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3C04)作者简介:衣婷婷(1999 )ꎬ女ꎬ山东烟台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ꎮE-mail:1083747529@qq.com通信作者:崔利(1981 )ꎬ女ꎬ安徽泗县人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花生连作障碍机理研究ꎮE-mail:cuili0557@163.com万书波(1962 )ꎬ男ꎬ山东栖霞人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ꎮE-mail:wanshubo2016@163.com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衣婷婷1ꎬ唐朝辉2ꎬ王建国2ꎬ张佳蕾2ꎬ郭峰2ꎬ崔利2ꎬ万书波2(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ꎬ山东青岛㊀266109ꎻ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ꎬ山东济南㊀250100)㊀㊀摘要:连作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生长ꎬ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ꎮ另外ꎬ长期连作还导致土壤酸化ꎬ土壤中交换性钙缺失ꎬ造成花生荚果发育受阻ꎮ补充外源钙可显著提高荚果与籽仁产量ꎮ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和外源钙对连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ꎬ本试验以花育22为材料ꎬ研究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协同外源钙施用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㊁干物质积累㊁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ꎮ结果表明ꎬ二者协同能显著增加连作花生的株高和分枝数ꎬ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ꎬ从而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ꎮ综上ꎬ摩西斗管囊霉结合外源钙能提高连作花生的产量和品质ꎮ该结论可为增加连作花生产量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ꎮ关键词:外源钙ꎻ丛枝菌根真菌ꎻ连作花生ꎻ产量ꎻ品质中图分类号:S565.2:S154.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11-0144-07SynergisticEffectsofExogenousCalciumand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onYieldandQuality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YiTingting1ꎬTangZhaohui2ꎬWangJianguo2ꎬZhangJialei2ꎬGuoFeng2ꎬCuiLi2ꎬWanShubo2(1.CollegeofAgronomyꎬ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Qingdao266109ꎬChinaꎻ2.InstituteofCropGermplasmResourcesꎬ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Abstract㊀Continuouscroppingseriouslyaffectsthegrowthofplantsꎬresultingindecreasedyieldandqualityofpeanut.Inadditionꎬlong ̄termcontinuouscroppingalsoleadstosoilacidificationandlossofex ̄changeablecalciuminsoilꎬresultinginhindereddevelopmentofpeanutpod.Supplementingexogenouscalci ̄umcouldsignificantlyimprovepodandseedyields.Inordertoinvestigatethesynergisticeffectof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ndexogenouscalciumon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ꎬHua ̄yu22wasusedasthetestmaterialtostudytheeffectsofFunneliformismosseaesynergizingwithexogenouscal ̄ciumontheplanttraitsꎬdrymatteraccumulationꎬmineralelementcontentꎬyieldandquality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TheresultsshowedthatthesynergisticeffectofF.mosseaeandexogenouscalciumcouldsig ̄nificantlyincreasetheplantheightandbranchnumberofcontinuouscroppingpeanutꎬpromotetheaccumula ̄tionofdrymatterandtheabsorptionofmineralelementsꎬandthusimprovetheyieldandqualityofpeanut.InconclusionꎬthecombinationofF.mosseaeandexogenouscalciumcouldimprovetheyieldandqualityofcon ̄tinuouscroppingpeanutꎬwhichcouldprovidepracticalandtheoreticalbasesforincreasingtheyieldofcontin ̄uouscroppingpeanut.Keywords㊀Exogenouscalciumꎻ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ꎻContinuouscroppingpeanutꎻYieldꎻQuality㊀㊀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ꎬ在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ꎮ近年来ꎬ花生需求量增加ꎬ然而种植面积有限ꎬ很多花生主产区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常大规模连续种植花生数年ꎬ连作现象十分严重[1]ꎬ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ꎬ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ꎬ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共生真菌ꎬ能够与约80%的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ꎮAMF与根系形成的菌根共生体通过吸收和转运土壤中的矿物营养物质为寄主植物提供养分[2]ꎮ目前ꎬAMF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被广泛报道ꎬAMF通过根外菌丝吸收氮㊁磷㊁钾㊁钙等矿物质营养ꎬ并将其转移到植物根系内部ꎬ显著增加作物营养元素含量[3]ꎮ近年来ꎬ大量研究结果表明ꎬAMF能有效促进逆境环境中宿主植物的碳同化产物积累ꎬ并最终促进植株生长[4-6]ꎮ另外ꎬAMF能够增加寄主植物产量ꎬ提高果实品质ꎬ缓解连作障碍对植株产生的影响等[7]ꎮ有研究表明ꎬAMF能够改善连作花生土壤的理化性质ꎬ从而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增加[8-9]ꎮ另外ꎬ钙是影响花生荚果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ꎬ钙素对于花生荚果形成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ꎮ花生是需钙较多的作物ꎬ每形成100kg荚果需要吸收的钙高达2.0~2.5kg[10]ꎮ长期连作花生的土壤容易酸化ꎬ从而缺乏植物能够吸收的有效性钙ꎬ导致花生荚果发育受阻ꎬ造成花生产量和质量下降[11]ꎮ缺钙会造成花生荚果小㊁仁秕㊁空壳㊁果实腐烂等ꎬ甚至出现 黑胚芽 等现象ꎬ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12]ꎮ钙离子作为植物体内第二信使广泛参与植物响应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ꎮ目前ꎬ关于外源钙对花生生长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外源钙通过缓解光合系统中PSⅡ光抑制来提高花生对高温强光胁迫的抗性[13-14]ꎻ提高花生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ꎬ增加花生产量和品质[15]ꎻ通过对细胞膜的保护来提高花生对干旱和盐胁迫的抗性等[14]ꎮ但是ꎬAMF与钙元素协同作用对连作花生整个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还未见报道ꎮ本试验前期相关研究证明ꎬ20mmol/L外源钙离子协同AMF能够促进连作花生苗期的生长[8]ꎮ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是AMF的一种ꎮ为了研究二者协同作用对连作花生整个生育期生理指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ꎬ本研究进一步开展试验ꎬ分析摩西斗管囊霉协同外源钙对连作花生植株生长指标㊁干物质积累㊁矿物质元素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ꎬ以期找到解决或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方法ꎬ为促进连作花生生长发育和提高其产量品质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概况取花生连作5年的0~20cm耕层土壤ꎬ经钴60辐照灭菌后室温放置5d备用ꎮ采用盆栽试验ꎬ盆口直径39cmꎬ高30cmꎬ每盆装土18kgꎮ花生品种为花育22ꎬ种子经消毒后放入黑暗培养箱ꎬ待根长至3~5cm时移入装有灭菌土的盆中ꎮ采用穴播ꎬ每盆3穴ꎬ每穴两粒ꎮ出苗后每穴保留1株ꎬ每盆保留长势一致的健康苗3株ꎮ每处理12盆ꎬ重复3次ꎮ为减少外界环境影响ꎬ盆栽试验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饮马泉试验基地旱棚内进行ꎮ1.2㊀试验设计丛枝菌根真菌来自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ꎬ编号为BGCHLJ02ꎬ种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mosseae)ꎮ共设4个处理ꎬ分别为:对照组(既不加菌也不加钙ꎬCK)㊁加菌组(只加菌不加钙ꎬAMF)㊁加钙组[只加20mmol/LCa(NO3)2 4H2OꎬCa20]㊁加菌加钙组[加菌和20mmol/LCa(NO3)2 4H2OꎬAMF+Ca20]ꎮ摩西斗管囊霉按每穴400个孢子(10g含有摩西斗管囊霉孢子及菌丝的沙土)在播种时撒入种子周围的土壤中ꎮ分别于花生苗期(播种后35d)㊁花针期(播种后50d)和荚果膨大期(播种后75d)施入外源钙ꎮ每盆浇灌1L浓度为20mmol/L的541㊀第11期㊀㊀㊀㊀衣婷婷ꎬ等: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a(NO3)2 4H2O溶液ꎮ为平衡硝酸根离子对花生植株生长的影响ꎬ未添加Ca(NO3)2处理添加20mmol/L的NH4 NO3ꎮ1.3㊀测定项目及方法1.3.1㊀植株性状㊀每个处理分别于花针期㊁结荚期和成熟期选取12株花生植株取样ꎬ室内考察主茎高㊁侧枝长㊁分枝数ꎮ同时ꎬ将各个时期花生植株的根㊁茎㊁叶分离ꎬ105ħ杀青30minꎬ80ħ烘干至恒重ꎬ计算各个时期花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量ꎮ1.3.2㊀植株养分㊀将花针期和成熟期的花生根系和叶片干样分别粉碎ꎬ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氮含量[16]ꎬ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磷含量[16]ꎬ采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全钾含量[16]ꎬ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全钙含量[17]ꎮ1.3.3㊀单株产量构成㊀成熟期各处理分别选取20盆(60株)ꎬ考察单株荚果数㊁饱果数㊁荚果重㊁饱果重ꎮ1.3.4㊀荚果品质㊀利用多功能谷物近红外分析仪(DA7250PertenꎬHägerstenꎬSweden)对各处理花生籽仁的蛋白质㊁脂肪酸㊁总氨基酸㊁油酸㊁亚油酸进行测定ꎬ计算油酸和亚油酸比值(O/L)ꎮ1.4㊀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绘图ꎬ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显著性差异分析(P<0.05)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ꎬ与对照相比ꎬ钙与AMF相关处理对连作花生花针期和结荚期的主茎高都无显著影响ꎻ成熟期ꎬAMF㊁Ca20和AMF+Ca20处理的主茎高均显著增加ꎮ钙与AMF相关处理对侧枝长的影响与主茎高相同ꎬ不同处理成熟期的侧枝长均显著高于对照ꎮ对于分枝数而言ꎬAMF+Ca20处理花针期和成熟期的分枝数显著高于对照ꎬ分别增加6.1%㊁10.6%ꎻ而不同时期AMF和Ca20处理的分枝数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ꎮ㊀㊀表1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株高、侧枝长和分枝数的影响处理主茎高/cm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侧枝长/cm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分枝数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CK16.78a24.68a29.30b18.97a27.17a32.53b9.50b10.83a10.67bAMF17.11a26.21a32.70a19.15a29.49a37.67a9.67b11.00a11.00abCa2016.34a26.05a31.91a18.40a30.33a35.88a9.42b10.75a11.33abAMF+Ca2017.33a27.63a32.06a9.13a29.59a36.31a10.08a11.42a11.80a㊀㊀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2.2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ꎬ不同处理下连作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有显著差异ꎮ花针期ꎬAMF㊁Ca20处理的根干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ꎬAMF+Ca20处理则显著高于对照ꎬ增加42.6%ꎻ结荚期ꎬAMF㊁Ca20处理的根干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ꎬAMF+Ca20处理则显著高于对照ꎬ且AMF+Ca20处理显著高于Ca20处理ꎻ成熟期ꎬ各处理下根干重的变化趋势与结荚期一致ꎬ也表现为AMF+Ca20处理的根干重最大ꎮ不同处理下花生茎㊁叶干重变化与根干重变化相似ꎬ都表现为AMF+Ca20处理显著高于对照ꎮ㊀㊀表2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处理根干重/g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茎干重/g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叶干重/g花针期结荚期成熟期CK0.47b0.62c2.61c4.29b8.42c13.78b5.58b8.72b13.70bAMF0.54b0.73bc2.69bc4.92b8.29bc13.88b6.35ab9.13b13.81bCa200.52b0.72bc2.90b4.96b9.26b14.59b5.66ab9.70b14.31bAMF+Ca200.67a0.96a3.19a5.93a12.23a17.69a6.69a12.42a17.91a6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2.3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养分吸收的影响由图1A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处理显著提高连作花生花针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全氮含量ꎬ分别增加17.0%㊁10.7%ꎻAMF+Ca20处理仅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根系全氮含量ꎬ提高了43.4%ꎮ由图1B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花针期花生叶片全氮含量ꎻAMF㊁Ca20㊁AMF+Ca20处理均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叶片全氮含量ꎬ分别提高13.4%㊁5.9%㊁9.5%ꎮ由图1C㊁D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根系和叶片全磷含量ꎬ分别提高65.7%㊁25.4%ꎻ显著提高花针期花生根系全磷含量ꎬ提高31.0%ꎮAMF处理显著提高花针期花生根系和叶片全磷含量ꎬ分别提高9.8%㊁23.1%ꎻ显著提高成熟期叶片全磷含量ꎬ提高19.2%ꎮ综上ꎬ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连作花生根系和叶片全磷含量ꎮ同时期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ꎮ图1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养分吸收的影响741㊀第11期㊀㊀㊀㊀衣婷婷ꎬ等: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㊀㊀由图1E㊁F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Ca20㊁AMF+Ca20处理显著提高花针期和成熟期花生根系和叶片全钾含量ꎬCa20处理花针期㊁成熟期的根系㊁叶片全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8.5%㊁19.4%和79.7%㊁38.9%ꎬAMF+Ca20分别提高50.4%㊁31.7%和112.2%㊁58.3%ꎻAMF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叶片㊁根系和花针期叶片的全钾含量ꎬ分别提高24.3%㊁51.0%和17.3%ꎮ综上ꎬAMF+Ca20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花针期㊁成熟期花生根㊁叶的全钾含量ꎮ由图1G㊁H可知ꎬ与对照相比ꎬAMF和Ca20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花生根系和花针期花生叶片全钙含量ꎬAMF处理成熟期花生根系㊁花针期花生叶片的全钙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31.4%㊁28.1%ꎬCa2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30.3%㊁18.5%ꎬAMF与Ca2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ꎻAMF+Ca20处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㊁叶全钙含量均最高ꎬ不同时期根系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叶片的全钙含量ꎬ花针期显著高于CK㊁Ca20处理ꎬ成熟期显著高于CK㊁AMF处理ꎮ说明AMF+Ca20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连作花生吸收钙的能力ꎮ2.4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ꎬ不同处理下连作花生荚果产量性状存在差异ꎮAMF+Ca20处理的荚果数量最高ꎬ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较对照提高33.9%ꎻCa20处理的荚果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ꎬ但与AMF处理差异不显著ꎮ饱果率的变化趋势与荚果数量一致ꎬ亦表现为Ca20+AMF处理表现最优ꎬ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ꎮ荚果重和饱果重的变化趋势一致ꎬAMF+Ca2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而AMF㊁Ca20㊁CK间无显著差异ꎮ㊀㊀表3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处理荚果数量/(个/株)饱果率/%荚果重/(g/株)饱果重/(g/株)CK24.8c55.6c36.00b28.00bAMF25.1bc58.0c36.67b29.89bCa2025.9b64.5b37.78b31.33bAMF+Ca2033.2a72.5a48.67a39.33a㊀㊀由表4看出ꎬ不同处理下连作花生的籽仁品质存在差异ꎮ与对照相比ꎬCa20㊁AMF+Ca20处理显著增加花生籽仁蛋白质㊁总氨基酸含量ꎬ且二者差异显著ꎬAMF+Ca20较Ca20处理提高8.7%㊁16.5%ꎻAMF处理的籽仁脂肪酸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7.3%ꎬ但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无显著变化ꎻAMF+Ca20处理籽仁脂肪酸㊁油酸含量显著提高ꎬ较对照都提高9.4%ꎬ亚油酸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ꎬ达12.9%ꎻ不同处理的油酸/亚油酸值均显著高于对照ꎬ且AMF+Ca20处理最高ꎬ较对照显著增长25.4%ꎮ㊀㊀表4㊀外源钙与AMF协同对连作花生品质的影响处理蛋白质/%脂肪酸/%总氨基酸/%油酸/%亚油酸/%油酸/亚油酸值CK18.27c52.46c16.20c52.46b27.20a1.93cAMF19.10c56.28ab17.83bc54.62b26.11ab2.09bCa2020.13b53.77bc18.29b53.77b24.79bc2.17bAMF+Ca2021.89a57.38a21.30a57.38a23.68c2.42a3㊀讨论与结论长期连作严重影响花生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ꎬ叶片中抗氧化物酶活性下降ꎬ光合作用减弱ꎬ从而导致生物量和产量降低[18]ꎮAMF不仅能提高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ꎬ而且能提高寄主植株对逆境胁迫的抗性ꎬ增加寄主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19]ꎮ同时ꎬ外源钙不仅作为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ꎬ也能作为信号物质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20]ꎮ研究发现ꎬAMF协同外源钙能够促进连作花生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ꎬ这可能是因为二者协同作用增加了连作花生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ꎬ从而积累更多干物质[21]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AMF协同外源钙显著提高连作花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能力ꎬ这与黄志[22]的研究结果一致ꎬ15N的标记示踪试验发现ꎬAMF菌丝能够从寄主根系以外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地方吸收NH+4转运到寄主体内ꎬ增加寄主氮的含量ꎮ本研究发现AMF协同外源钙促进连作花生吸收磷元素ꎬ这可能是因为丛枝菌根真菌改变植物根际土壤的酸碱度ꎬ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23-24]ꎬ增加了根系吸收的磷酸盐转运到植物体内的量ꎬ从而提高植物对磷素的吸收与利用能力[25]ꎮ另外ꎬ本研究结果表明ꎬAMF侵染的连作花生植株体内的钾离子含量较高ꎬ在玉米根系[26]㊁莴苣叶片[27]㊁小麦茎秆[28]中都有类似发8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现ꎮScheloske等[29]利用X射线评估AMF侵染的寄主根系ꎬ发现与未被侵染的根系相比ꎬ受AMF侵染的根系中含有较高的钾离子ꎮ另外ꎬAMF协同外源钙进一步提高植株体内钙离子的含量ꎮ本研究结果得出ꎬAMF协同外源钙对连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更大ꎮ这可能是因为ꎬDELLA(丛枝菌根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蛋白在丛枝菌根共生体激活的不同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核心连接作用ꎬ并且在菌根共生体形成中起到正调控作用[30]ꎻ在丛枝菌根共生体建立过程中ꎬ外源钙离子的应用上调了编码DELLA蛋白基因的转录本ꎬ表明钙离子的应用可能促进丛枝菌根共生体中各种信号的连接ꎬ有利于菌根共生体的建立和功能的发挥ꎬ从而更好地提高菌根共生体吸收营养元素的能力[8]ꎮ因此ꎬ适当的外源钙能提高菌根共生体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ꎮAMF能够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6]ꎮ本研究发现ꎬAMF与外源钙离子结合(AMF+Ca20)可以更好地提高连作花生的产量和品质ꎬ这可能与二者协同引起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改变有关[31]ꎮ综上ꎬAMF与外源钙协同能够提高连作花生根㊁叶矿物质元素含量ꎬ促进干物质积累ꎬ从而增加连作花生的产量和品质ꎮ本研究结果可为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孝刚ꎬ张桃林ꎬ王兴祥.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机制研究进展[J].土壤ꎬ2015ꎬ47(2):266-271.[2]㊀SmithSEꎬReadD.Mycorrhizasinagricultureꎬhorticultureandforestry[J].MycorrhizalSymbiosis(ThirdEdition)ꎬ2008:611-618.[3]㊀陈保冬ꎬ于萌ꎬ郝志鹏ꎬ等.丛枝菌根真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9ꎬ30(3):1035-1046. [4]㊀Ruiz ̄LozanoJMꎬArocaRꎬZamarreñoÁM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symbiosisinducesstrigolactonebiosynthesisunderdroughtandimprovesdroughttoleranceinlettuceandtomato[J].PlantCell&Environmentꎬ2016ꎬ39(2):441-452. [5]㊀Sánchez ̄RomeraBꎬRuiz ̄LozanoJMꎬZamarreñoÁM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symbiosisandmethyljasmonateavoidtheinhibitionofroothydraulicconductivitycausedbydrought[J].Mycorrhizaꎬ2016ꎬ26(2):111-122.[6]㊀韩冰ꎬ贺超兴ꎬ郭世荣ꎬ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ꎬ2011ꎬ31(12):2492-2497.[7]㊀杨环宇.丛枝菌根真菌对连作土壤中桃实生苗生长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ꎬ2014.[8]㊀CuiLꎬGuoFꎬZhangJL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combinedwithexogenouscalciumimprovesthegrowthofpea ̄nut(ArachishypogaeaL.)seedlingsundercontinuouscropping[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ꎬ2019ꎬ18(2):407-416.[9]㊀崔利ꎬ郭峰ꎬ张佳蕾ꎬ等.摩西斗管囊霉改善连作花生根际土壤的微环境[J].植物生态学报ꎬ2019ꎬ43(8):718-728. [10]吴旭银ꎬ吴贺平ꎬ李彦生ꎬ等.地膜覆盖花生对钙㊁镁㊁硫吸收特性的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07ꎬ13(1):171-174.[11]张佳蕾ꎬ郭峰ꎬ孟静静ꎬ等.酸性土施用钙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ꎬ2015ꎬ39(11):1101-1109.[12]万书波ꎬ郭峰ꎬ曾英松ꎬ等.花生防空壳高产栽培技术[J].花生学报ꎬ2012ꎬ41(4):34-36.[13]YangSꎬWangFꎬGuoFꎬetal.ExogenouscalciumalleviatesphotoinhibitionofPSⅡbyimprovingthexanthophyllcycleinpeanut(Arachishypogaea)leavesduringheatstressunderhighirradiance[J].PLoSONEꎬ2013ꎬ8(8):e71214.[14]王芳ꎬ杨莎ꎬ郭峰ꎬ等.钙对花生幼苗生长㊁活性氧积累和光抑制程度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015ꎬ35(5):1496-1504. [15]周录英ꎬ李向东ꎬ王丽丽ꎬ等.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ꎬ2008ꎬ34(5):879-885.[16]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1999:42-56ꎬ71-80ꎬ100-108.[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铅㊁镉㊁钒㊁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SL394.1-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ꎬ2007.[18]LiuWXꎬWangQLꎬWangBZꎬetal.Changesintheabun ̄danceandstructureofbacterialcommunitiesunderlong ̄termfertilizationtreatmentsinapeanutmonocroppingsystem[J].PlantandSoilꎬ2015ꎬ395(1/2):415-427.[19]NadeemSMꎬAhmadMꎬZahirZAꎬetal.Theroleofmycor ̄rhizaeand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inim ̄provingcropproductivityunderstressfulenvironments[J].Bio ̄technologyAdvancesꎬ2014ꎬ32(2):429-448.[20]YinYQꎬYangRQꎬHanYBꎬetal.Comparativeproteomicandphysiologicalanalysesrevealtheprotectiveeffectofexoge ̄nouscalciumonthegerminatingsoybeanresponsetosaltstress[J].JournalofProteomicsꎬ2015ꎬ113:110-126.[21]CuiLꎬGuoFꎬZhangJLꎬetal.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combinedwithexogenouscalciumimprovesthegrowthofpea ̄nut(ArachishypogaeaL.)seedlingsundercontinuouscropping[J].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ꎬ2019ꎬ18:407-416. [22]黄志.丛枝菌根真菌对甜瓜抗旱性的生理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ꎬ2010.[23]李芳ꎬ郝志鹏ꎬ陈保冬.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941㊀第11期㊀㊀㊀㊀衣婷婷ꎬ等:外源钙与丛枝菌根真菌协同对连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2019ꎬ25(11):1989-1997. [24]HinsingerPꎬPlassardCꎬJaillardB.Rhizosphere:Anewfron ̄tierforsoilbiogeochemistry[J].Cheminformꎬ2006ꎬ88(1):210-213.[25]ScheloskeSꎬMaetzMꎬSchneiderTꎬetal.ElementdistributioninmycorrhizalandnonmycorrhizalrootsofthehalophyteAstertripoliumdeterminedbyprotoninducedX ̄rayemission[J].Protoplasmaꎬ2004ꎬ223:183-189.[26]KaldorfMꎬKuhnAJꎬSchröderWHꎬetal.Selectiveelementdepositsinmaizecolonizedbyaheavymetaltoleranceconfer ̄ring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us[J].JournalofPlantPhysi ̄ologyꎬ1999ꎬ154(5/6):718-728.[27]BaslamMꎬGarmendiaIꎬGoicoecheaN.Thearbuscularmycor ̄rhizalsymbiosiscanovercomereductionsinyieldandnutrition ̄alqualityingreenhouse ̄lettucescultivatedatinappropriategrowingseasons[J].ScientiaHorticulturaeꎬ2013ꎬ164:145-154.[28]OliveiraRSꎬRochaIꎬMaYꎬetal.Seedcoatingwitharbus ̄cularmycorrhizalfungiasanecotechnologicalapproachforsus ̄tainableagriculturalproductionofcommonwheat(TriticumaestivumL.)[J].JournalofToxicollogyandEnvironmentalHealth(PartA)ꎬ2016ꎬ79(7):329-337.[29]宋勇春ꎬ冯固ꎬ李晓林.接种不同VA菌根真菌对红三叶草利用不同磷源的影响[J].生态学报ꎬ2001ꎬ21(9):1506-1511.[30]PimprikarPꎬCarbonnelSꎬPariesMꎬetal.ACCaMK ̄CY ̄CLOPS ̄DELLAcomplexactivatestranscriptionofRAM1toreg ̄ulatearbusculebranching[J].CurrentBiologyꎬ2016ꎬ26(8):987-998.[31]SbranaCꎬAvioLꎬGiovannettiM.Beneficialmycorrhizalsym ̄biontsaffectingtheproductionofhealth ̄promotingphytochemi ̄cals[J].Electrophoresisꎬ2014ꎬ35(11):1535-1546.05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植物生长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1. 引言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是研究植物生态学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植物生长区域的环境因素,可以了解不同植物对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为植物的栽培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设计选取了三种常见的植物,分别是向日葵、仙人掌和常春藤。

在实验过程中,分别测定了它们的生长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采用了相同的土壤和水分条件,放置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

3. 实验结果3.1 温度测定实验中测定了三种植物生长区域的温度。

结果显示,向日葵生长区域的平均温度为25摄氏度,仙人掌为30摄氏度,常春藤为20摄氏度。

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3.2 湿度测定湿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中测定了三种植物生长区域的湿度。

结果显示,向日葵生长区域的平均湿度为60%,仙人掌为40%,常春藤为80%。

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湿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3.3 光照测定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

实验中测定了三种植物生长区域的光照强度。

结果显示,向日葵生长区域的平均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仙人掌为5000勒克斯,常春藤为2000勒克斯。

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4.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向日葵对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光照的要求也较高。

- 仙人掌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对湿度的要求较低。

- 常春藤对湿度的要求较高,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弱。

5.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植物生长区域的环境因素,探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对于植物的栽培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会导致陆生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 )A、正确B、错误答案:A2、叶绿体中存在两个光化学反应系统PSⅠ和PSⅡ,只有它们协同作用才能高效地进行光化学反应。

( )A、正确B、错误答案:A3、酶联受体除了具有受体的功能外,本身是一种具有跨膜结构的蛋白磷酸酶,使某些蛋白质发生去磷酸化。

A、正确B、错误答案:B4、生长在干燥、炎热环境下的植物耐热性大于生长在潮湿、冷凉环境下的植物。

A、正确B、错误答案:A5、种子萌发时靠吸胀作用吸水,干木耳吸水靠吸胀作用吸水。

A、正确B、错误答案:A6、当植物缺水时,叶片内脱落酸含量急剧下降。

A、正确B、错误答案:B7、需光种子需要浅播,播种太深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出苗,而嫌光种子恰好相反。

A、正确B、错误答案:A8、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胚状体发生是最理想的获得再生植株的途径。

A、正确B、错误答案:A9、赤霉素在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活化了存在于糊粉层内的α淀粉酶。

A、正确B、错误答案:B10、短日植物的临界暗期不一定都长于长日植物,但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一定都长于短日植物。

A、正确B、错误答案:B11、氮、磷、钾、镁、锌、钠、氯、钼等元素在植物体内易于运转,可多次再度利用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较老的叶片或组织上。

A、正确B、错误答案:A1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只有在生长素存在的前提下才能表现出来。

A、正确B、错误答案:A13、正在生长发育的叶片和根系中,同化物是经质外体途径卸出的。

A、正确B、错误答案:B14、合成脱落酸的类胡萝卜素途径中,合成的最终前体为胡萝卜素。

A、正确B、错误答案:B15、因为25℃左右是一般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比较强。

因此,用温室栽培蔬菜,昼夜温度都保持25℃的恒温比较合适。

( )A、正确B、错误答案:B16、植物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A、正确B、错误答案:B17、凡是在高温下有机酸含量增加的植物,其抗热能力也较强。

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3-2-2 植株的生长 当堂达标题

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3-2-2 植株的生长 当堂达标题

初中生物七上3.2.2植株的生长习题训练一、选择题1.根尖的结构中,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区域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成熟区D.根冠【答案】A【解析】A、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A符合题意;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不符合题意;C、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不符合题意;D、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D不符合题意;所以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2.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植物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答案】D【解析】A、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B、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属于分生组织。

细胞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B不符合题意;C、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C不符合题意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符合题意.3.陆生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A.叶B.导管C.茎D.根【答案】D【解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也称根毛区。

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

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成熟区细胞向外突起形成大量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

水中花园实验原理

水中花园实验原理

水中花园实验原理水中花园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植物在水中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比如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观察它们在水中生长的差异,也可以观察植物的根系生长情况,以及叶片的生长状态。

下面我们将介绍水中花园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比如透明的容器、水和植物样本。

容器的选择要尽量透明,这样可以更清楚地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在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将植物样本放入水中,确保植物的根部完全浸泡在水中,叶片则要露出水面。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的颜色和形态等信息。

水中花园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的渗透压和毛细作用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毛细作用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这样就可以观察到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植物的水分吸收和输送机制,以及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对比观察,比如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可以观察它们在水中生长的差异,比如水生植物的根系可能更为发达,叶片也可能更加柔软。

通过对不同植物的观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适应环境和生长特点。

水中花园实验也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

可以记录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情况,比如每天或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植物的生长高度,然后绘制生长曲线,从而了解植物在水中的生长规律。

总的来说,水中花园实验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生物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植物在水中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植物生长的认识,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大家在进行水中花园实验时能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AA/O处理后的外排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AA/O处理后的外排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葫芦 和浮萍仍 不能生存 , 明处理后 的焦 化厂外 排水 说 对水生植物有较大 的危害性 。
河段 水生植 物变得特别茂盛 。小河沟 的情况表 明外排
水对水 生生物有 害。外 排水进 入涟水 河后 , 由于外 排 水被 大量稀 释 , 没有 出现严重 的毒性 , 高浓度 的氨和 但

C D会造成水体 富营养 化。 O
土壤 中积累 , 不会对 土壤造成危害 。
内; 另一部分呈游离酚 , 会被多酚氧化 酶和过氧化 物酶
氧化分解 , 变成 C 2H 0和其他无 毒化 合 物 , O 、2 解除 其
毒性。
实验组 9
对 照 组 6
2 . 02
1. 02
40 .5
36 .
农业生产实践上 也能 证 明 , 植物 吸 收酚 后 5~ d 7
5~ 6 51 . ≤1 0
p H值 6~ 9
6— 9 78 .
氨氮 ≤1 5
25 6
CD O ≤lo 0
2O 2 3o 0
0 2~ . O 1~ . . 04 . 05
2 o~ 0 20~ o o 50 0 40
5 5 85 . . 凯 氏氮 3 0
焦化厂 污水 经 A / A O处理 净化 的过 程 中 , 加 了 添
4 结论与应用
酚只有 0 00 3 , . 00 % 因此 酚不 会 在 土壤 中积 累lJ 表 2( 1 。N ) H 一N超灌溉水标准 、 O C D接近标准 、 其他符 合 中国农 田灌溉水质标准 。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及适 宜 的条 件 , 机 污 染 物 ( O 和 油 ) 微 生 物 快 速 分 有 CD 被 解 E 外排水 中的氨部分被植 物 吸收、 分被硝 化、 3 ; 部 反 硝化 细菌变为氮气 , 以适量外排水能被 净化、 所 不会在

检测项目收费标准-修改

检测项目收费标准-修改
7
36
灰分
150
25g
7
37
蛋白质
150
100g
10
38
脂肪
150
100g
10
39
还原糖
200
100g
10
1
食品
40
食用菌总糖
250
100g
10
41
多糖
300
100g
10
42
粗纤维
150
100g
10
43
三萜类
500
50g
5
44
多菌灵
150
10
45
敌敌畏
150
10
46
溴氰菊酯
150
10
47
氯氰菊酯
150
300
36
杰马(Ⅱ)
300
40
菌种
1
常见细菌鉴定
菌种纯化分离
100
25g或10mL
属25/种45
属1000/种2500
分子鉴定
1200
2株斜面
Biolog鉴定系统
1200
2株斜面
API鉴定系统
1200
2株斜面
2
常见霉菌鉴定
菌种纯化分离
100
25g或10mL
8
2
副溶血性弧菌
200
8
3
溶血性链球菌
200
8
4
产气荚膜梭菌
200
8
5
蜡样芽孢杆菌
200
8
6
双歧杆菌
500
8
7
硝化细菌
500
20
8

生物实验观察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生物实验观察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生物实验观察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教案主题:生物实验观察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引言:在不同的环境中,动植物能够产生不同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通过本次生物实验,我们将观察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并探讨其适应机制。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动植物的适应能力,并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影响。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 水生生物池或鱼缸;2.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3. 温度计;4. 光照计或光照计量仪;5. 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水生生物池或鱼缸中的水装满,并放置在室内或室外的不同位置,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每个水生生物池中放置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

在每个鱼缸中放置不同种类的陆生植物。

2. 观察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a. 观察水生植物在不同水温下的生长情况。

b. 观察陆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c. 观察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养分摄取情况。

3. 记录观察结果:记录不同温度下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和不同光照条件下陆生植物的生长情况。

分析并比较不同环境下动植物的适应能力。

四、实验结果:1. 水生植物:a. 观察不同温度下的水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叶片颜色和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b. 分析水生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适应能力的差异。

2. 陆生植物:a. 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陆生植物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颜色和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b. 分析陆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适应能力的差异。

3. 分析和讨论:比较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探讨动植物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理和行为机制。

五、实验结论:1. 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能够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 水生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某些植物能够适应较宽的温度范围。

3. 陆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某些植物能够适应较强的光照强度。

肥料含量值修约

肥料含量值修约

肥料含量值修约根据国家标准委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组织完成《肥料分级及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在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特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18年1月4日。

据悉,《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进一步严格污染物控制要求”的标准。

11月10日,有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该项标准的编制工作,形成报批稿。

标准规定了肥料的分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适用于各种工艺生产的商品肥料。

将肥料按有害物质限量分为生态级肥料、农田级肥料和园林级肥料。

园林级肥料应进行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毒性物质含量鉴别;农田级和生态级肥料分别规定了总镉、总汞、总砷、总铅、总铬、总镍、总钴、总硒、总钒、总锑、总铊、氟化物(水溶性氟)、缩二脲、三氯乙醛、多环芳烃、石油烃、邻苯二甲酸酯类、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数、抗生素、三聚氰胺的限量和试验。

控制的有害物质种类和限量符合国家保障生态环境的最近政策法规。

标准中规定,除已有国、行标的肥料外,园林级肥料、农田级肥料和生态级肥料在投放市场前应进行陆生植物生长试验;不应在肥料中人为添加染色剂、着色剂,以及对环境、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危害的激素等添加物,若添加植物生长激素,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否则不得检出;发生因肥料造成作物减产、绝产等质量事故或纠纷时,应依据GB 5085.1~GB 5058.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必要时进行陆生植物生长试验;不符合园林级要求的物料不能作为肥料施用到土壤中。

标准还规定,商品肥料应在包装容器的主视面用大号字体标注“生态级”、“农田级”或“园林级”;生态级肥料应在包装容器上注明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

项目式学习促进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尝试——以项目“自制环保环保酵素能否促进植物生长?”为例

项目式学习促进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尝试——以项目“自制环保环保酵素能否促进植物生长?”为例

项目式学习促进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尝试——以项目“自制环保环保酵素能否促进植物生长?”为例发布时间:2023-06-06T08:59:51.30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5期作者:刘婷婷[导读] 在我们传统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素材等方面的限制,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试题中的文字或者图像给学生呈现一个虚拟的情境,然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描述如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广州市第一中学广东省广州市单位邮编:510163摘要:以项目“自制环保酵素能否促进植物生长?”为例介绍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主题、制定探索方案、制定评价方案等内容。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科学探究等生物学核心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自制环保酵素植物生长在我们传统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素材等方面的限制,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试题中的文字或者图像给学生呈现一个虚拟的情境,然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描述如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包括我们今天众多的考试也是通过纸笔作答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这种纸上谈兵的学习和考察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而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班级学习方法,学生主动探索真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

项目式学习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构建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里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学习。

这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的要求高度一致。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1]。

下面笔者以项目“自制环保酵素能否促进植物生长?”为例,介绍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观察与未处理的对照进行比较。
3.
根据可能的暴露途径,供试品混入土壤(或可能的人工土壤基质)或喷洒
在土壤表面,尽可能正确代表化学品潜在的暴露途径。土壤混合时先进行大量散土
的混合,然后再装入盆中,将所选植物种类种子种入土壤中。表面施药时,先将土
壤装入盆中,将种子种好,然后再喷药。试验体(对照和处理土壤及种子)放在适
所选品种应种质均一,来源可靠,且供种方具有标准化生产能力,能够持续供 种。所供种子的萌芽,和幼苗生长一致可靠。
植物应适于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在实验室内及之间能够得出可靠和可再现的结 果。
所用种的敏感性应与暴露于供试品环境中发现的植物反应一致。
所选种已用于以往的一些毒性试验,它们在如除草剂生物测定、重金属筛选、
或生长测量来评价试验系统的性能,可以作为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测量。
试验方法的描述
自然土-人工物质
8.
可以用含 1.5%以上有机碳(大约 3%有机质)的砂壤土、壤质砂土或砂质粘
壤土装入花盆,种入植物。含 1.5%以上有机碳的商业盆栽土或合成混合土均可用。
第 2 页 共 27 页
OECD/OCDE
208
合植物生长的环境中。
4.
本试验可根据研究目的测定剂量-反应曲线,或单剂量/比率作为限度试验。
第 1 页 共 27 页
208
OECD/OCDE
如果单剂量/比率试验超出一定的毒性水平(例如观察到的效应高于 X%),要进行 范围筛选试验测定毒性高和低限,再进行多剂量试验产生剂量-反应曲线。适当的统 计分析方法分析获得最敏感参数的作用浓度 Ecx 或有效施用率 Er(x 如 EC25,ER25, EC50,ER50)。同样无作用浓度(NOEC)和最低作用浓度(LOEC)也能计算出来。
录 1。
试验原理
2.
本方法用于评价在土壤中(或其他合适的土壤基质)施用供试品后对出苗
和较高植物早期生长的影响。种子种入用供试品处理过土壤中,在对照组出苗率达
到 50%后的 14 到 21 天内进行评价。终点测量是可见的出苗率、干苗重(也可为鲜
苗重),某些情况下为苗高,也要评价植物不同部位上可见的有害的影响。这些测量
表面施用
第 4 页 共 27 页
OECD/OCDE
208
17. 对于作物保护产品,通常用土壤表面喷洒试验溶液的方法进行施药。进行 试验操作的所有设备,包括准备和喷洒供试品的设备,都应使试验以精确的方式进 行,能够产生可重现性覆盖。覆盖应均一分布在土壤表面。应避免化学品被设备吸 收或与设备反应的可能(如塑料管与亲脂性化学品或钢部分与元素间)。模仿典型的 喷雾器将供试品喷洒在土壤表面。通常,喷洒量应在正常农用量的范围内,用量(水 的量等)应报告。选择喷嘴类型以保证均一的土壤表面覆盖量。如果应用溶剂和载 体,应设置溶剂/载体对照。不必试验作物保护产品的制剂。
单浓度/比率试验
第 6 页 共 27 页
OECD/OCDE
208
25. 进行单浓度试验时,为确定适当的供试品浓度,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对一 般化学品来说,应考虑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作物保护产品而言,需要考虑物理 /化学特性、供试品的使用模式、最大浓度或施用比率、每个生长季节施用次数和/ 或供试品的持久性。为测定一般化学品是否有植物毒素特性,1000mg/kg 干土作为 最大剂量比较合适。
增加变异性。这些变异依次为土壤持水能力,化学结合能力、通风、营养和微量元
素含量。除了物理因素的变异外,在化学特性上的变异,如 pH 和氧化还原电位,
可以影响供试品的生物可用性(12) (13) (14)。
10. 人工基质通常不用于作物保护产品的试验,但可用于一般化学品的试验或 想要尽可能减少自然土的变异性和增加试验结果的可比较性。所用基质应包含惰性 物质,减少与供试品、溶剂载体或两者的相互反应,用酸洗过的石英砂,矿物丝和 玻璃珠(如 0.35 到 0.85mm 直径)是合适的惰性物质,可减少对供试品的吸收(15), 保证供试品最大可能地经根吸收达到幼苗。不适合的基质包括蛭石、珍珠岩或其他 高吸收性的材料。应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以保证植物没有营养缺乏的压力,可 以通过化学分析或对照植物的可见评价进行评价。
208
OECD/OCDE
方规定允许使用某些非内吸性接触杀菌剂(如克菌丹、福美双)。如果有种生病菌, 可以把种子浸入 5%次氯酸盐中浸一下,然后在流水下漂洗再晒干。允许其他作物 保护产品的非治疗性处理。
试验条件
22. 试验条件应与试验种和变种的正常生长条件相似(附录 4 为试验条件实例)。 出苗的植物应放在可控的气候培养箱、人工气候箱或温室中进行园艺操作维持正常 生长。采用生长设备时,包括对照和足够频率(如每日)的记录温度、湿度、二氧 化碳浓度、光(强度、波长、光合有效辐射)和光周期、平均灌溉量应保证植物正 常生长通过对照组判断。温室温度通过通风、升温和/或制冷系统来控制。下列条件 通常为温室试验的推荐条件:
预备试验
26. 进行多剂量的剂量反应研究时,需先进行预试验确定剂量范围。预试验的 浓度间距应较宽(如 0.1、1.0、10.、100 和 1000mg/kg 干土)。作物保护产品的浓度 应根据推荐或最大使用浓度或施用比率确定,如推荐/最大浓度或施用比率的 1/100、 1/10 和 1/1。
多浓度/比率试验
OECD/OCDE
208
生效日期: 2006 年 07 月 19 日
OECD 化学品测试准则 陆生植物试验:幼苗萌芽和幼苗生长试验
引言
1.
因科研进展和管理应用的应用性,OECD 化学品试验准则需定期审阅。本次
更新的准则用于评价物质对种子萌芽和生长的潜在影响。但不包括慢性影响或对繁
殖的影响(如种子固定、花的形成,坐果)。必须考虑暴露条件和供试品特性以保证
23. 为维持好的植物活力,可以添加土壤营养液。通过观察对照植物判断添加 营养液的需要和时机。推荐从试验容器底部浇水(如用玻璃纤维丝)。然而,初始的 浇水可以刺激种子萌芽,对土壤表面施用法来说,可以加速化学品向土壤的移动。
24. 对试验植物种和供试品来说,特定的生长条件是适合的。对照和试验组植 物必须放置在一样的试验环境条件下。然而,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同处理间及 对照与供试品间的交叉污染(如挥发物质)。
试验期间,对照组幼苗平均存活率应高于 90%;
特定品种的生长环境条件应保持一致,同时其生长介质中应含有等量的人工土 壤基质、支持介质或期进行参考物质试验,以确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试验性能和特定植物的反
应和试验条件没有明显改变。也可选择的是,在特定实验室用以往对照的生物测定
与土壤/人工基质的混合 14. 14 溶于水或可悬浮在水中的物质可以直接配成水溶液,然后将水溶液与 土在适当的容器中混合。此种类型试验适合化学品通过土壤或土壤毛细水吸收,涉 及到根的吸收。供试品添加量不应超过土壤持水力。每个浓度添加的溶液量应一致, 但要注意避免土壤结块。 15. 水溶性低的物质应先溶入适当的挥发性溶剂中(如丙酮、乙醇)并与砂混 合。用气流将溶剂从砂中去除。处理的沙子与试验土壤混合。设置只加沙子和溶剂 的溶剂对照。各处理和溶剂对照应加等量的混入溶剂并已去除溶剂的沙子。对于固 体和不溶于水的供试品,直接和干土混合。此后,将土加入容器中,并立即种入种 子。 16. 用人工基质代替土壤时,在试验开始前可直接将溶于水的化学品溶解到营 养液中。不溶于水,但可以通过溶剂载体悬浮于水中的,可加入载体,再溶于营养 液中。不溶于水,但没有无毒的水溶性载体,可先溶于适当的挥发性溶剂。溶液与 沙子或玻璃珠混合,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发,使化学品均匀地覆着在沙粒或珠子上。 取一部分称重的玻璃珠用等量溶剂提取,在分装之前上机进行化学分析。
第 3 页 共 27 页
208
OECD/OCDE
盐度或矿物压力试验或植化相克研究中的使用表明对宽泛多样性刺激存在敏感 度。
能够适应试验方法中的生长条件。
符合试验有效性标准。 以往使用的一些试验种类列于附录 2,可能的非靶标作物种类列于附录 3。 12. 试验所用的种类数量根据相关的管理要求决定,因此本准则中不作要求。 供试品的施入 13. 供试品应添加到适当的载体上(如水、丙酮、乙醇、聚乙二醇、阿拉伯树 胶、砂)。也可用包含有效成分和各种助剂的制剂进行试验。
供试品浓度/比率的验证
18. 浓度必须经适当的分析方法验证。对于可溶性物质,所有浓度的验证可以 通过稀释较低浓度和用于校准设备(如校准分析用玻璃器具,校准喷雾设备)的最 高浓度的分析来进行。对于不溶于水的物质,复杂物质的验证必须提供供试品加入 土中的重量。如果需要同源性说明,必须进行土壤分析。
试验程序
试验植物品种选择的标准
11. 试验选用品种应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例如,应考虑到所选品种在植物界中 分类学上的多样性、分布、丰度、及其生活史特征和自然界分布地区,以便使其能 够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8) (10) (16) (17) (18) (19) (20)。以下为在进行实验品种选 择时应尽可能考虑的条件:
适当的试验方法(如供试品为金属时,应考虑 pH 值和相关反离子的影响)(1)。本
准则不适用于暴露于化学品蒸气中的植物。本准则适用于一般化学品、生物农药和
作物保护产品(也称植物保护产品或农药)。本准则在已有方法上得以发展(2) (3) (4)
(5) (6) (7)。其他与植物试验相关的文献也加以考虑 (8) (9) (10)。所有术语定义见附
如果供试品粘土有很高的亲合力,则不可用粘土。耕地土应过 2mm 筛使之均一, 并去除粗糙颗粒。最终准备土壤的类型和构造、%有机碳、pH 和盐含量和电子导电 率应报告。土壤应根据标准分级表(11)进行分级。土壤应巴氏或热处理消毒以减 少土壤病菌的影响。
9.
由于物理/化学特征和微生物群落的改变,自然土可能使结果的解释复杂化,
试验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