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案一、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认识到技术使用中的伦理责任。
2. 学会在网络环境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
3. 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
2. 网络伦理与法律:网络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讨论。
3. 信息技术与社会责任:探讨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道德困境。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讲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使用时做出道德判断。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主题研究,探讨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道德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可能引发的道德争议。
4. 角色扮演:模拟网络环境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并讨论各种情境下的行为选择。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
2. 知识传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网络伦理与法律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操作: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网络安全操作演练,加深对数据保护的理解。
4. 讨论交流:小组内就信息技术的社会责任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时的积极作用与潜在风险。
6.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网络行为,体验并讨论道德决策的重要性。
7.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 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网络伦理的理解程度。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德育工作,教育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全面地观察社会,提高是非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带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
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做了些探究。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现象一:每次上课时,总会有同学不穿鞋套就偷偷溜进教室,我非常生气,因为我再三强调上课一定要穿好鞋套,这是对每个同学的要求,不要因为某些同学而影响了规定,可还是会有个别同学以各种理由不穿鞋套……现象二:上课时,会有同学在叫“老师,我的显示器不亮了,键盘不好使,打不出字来了,鼠标不能动了……”,我闻声而去,咦,真的是出问题了,上节课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就坏了?检查一看,不知是哪位“高手”把连接线拔下来了……现象三:每次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都会从学生的抽屉里、主机和桌子的缝隙中找到一些零食包装袋、一些小玩意、一些吃完后吐在地上已经变得黑乎乎的口香糖……这些要求学生注意的地方我都讲过很多遍了,可是还有学生屡教不改。
看来,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1.教师要对德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动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任何教师人格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当学生的楷模。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强德育渗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从信息道德教育入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入信息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规范和方法,是德育渗透的关键之一。
比如,教授网络游戏的同时,教育学生不依赖过多的虚拟生活,不过度沉迷于游戏、不用网络攻击他人等。
在讲解网络信息时,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假新闻、网络谣言、陷阱广告等,教育学生要学会辨别、鉴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养成谨慎、理智的网络使用规范。
2.注重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引导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价值引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认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习、成长。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还应该注重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如何规避网络安全风险,如何自我保护。
教授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内容时,不仅要讲解操作的流程和方法,还要教育学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如何应对网络侵权等问题。
二、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可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信息道德、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2.运用教育启发学生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运用教育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借助互动技术提高课堂互动性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借助互动技术可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PPT
关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 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和道德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资源
关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 养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公益活 动
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手段渗透
德育教育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渗 透德育教育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符合德育要求的信息 技术教学活动 利用多媒体展示素材强化道德教育效果
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总结
强调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的双赢效果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 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PPT
目录 引言 关注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养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渗透德 育教育 德育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 应用示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总结
引言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和 挑战 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关注学生的道 德育的评估
与改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 德育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设定德育教学目标和评估指标 结合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 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 德育教育的评估与改进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共 同促进德育教育效果
总结
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渗 透德育教育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德 育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在信 息技术教学中
的应用示例
德育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的应用示例
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 为和自我保护意识
信息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 产权和个人隐私
德育主题在信息技术教学 中的应用示例
数字公民教育:培养学生正确 使用信息技术资源和社交媒体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一、发挥教师“教育智慧”1.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受益。
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情感陶冶,做到“润物细无声”。
这就除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到娴熟自如、适当运用之外,还与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
2.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训练之中。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
让他们了解这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3.注重评价,德育渗透。
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渗透德育教育,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如在每节课结束前,表扬优秀的、有进步的学生,鼓励落后的。
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会更有兴趣,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努力。
要求学生如果在作品中摘抄了哪个网站的文章,在结尾处一定要注明,使学生具有版权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能互通信息,借收发电子邮件之机互相取笑同学等。
这些事很小,但实际都是一种教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生活中,真正体现“整体、综合、终生”的目标。
二、结合教材,运用媒体,联系生活1.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从而产生危机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国产软件发展的希望。
如在学习使用金山WPS的时候,告诉学生它就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
在讲到病毒的时候,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
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教育挑战,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勤劳等;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乐观、自信等;4. 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念,如保护个人隐私、反对盗版等。
三: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策略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渗透策略:1. 教师示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示范者,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
2. 课程设置: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应该融入德育内容,例如在网络安全教育中强调网络上的道德行为。
3. 教材补充: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教材中增加德育方面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4. 启发式问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德育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
5. 互动讨论: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一些德育的经验和观点。
四: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的渗透案例1. 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网络上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不传播伪造信息等。
2. 网络伦理教育:通过讲解信息伦理的概念,教育学生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3. 版权意识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盗版的危害性,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遵守版权法的意识。
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数据保护法:是指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律规定。
2. 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社会中,遵循和维护信息秩序、信息正义和信息道德的规范。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教案标题: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
3. 设计一系列的德育渗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提出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讲解:2. 解释信息技术与德育的关系,强调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作用,如提供信息、促进交流和合作等。
3. 介绍信息技术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如网络安全、信息隐私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相关的道德价值观。
案例分析:4.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并讨论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5.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方面的潜力,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实践活动:6. 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意识。
7. 活动可以包括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设计网络伦理准则、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竞赛等,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总结: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信息技术与德育的紧密联系,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其积极作用。
教案评估:9. 设计相关的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个人反思等,评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德育渗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 实际案例材料- 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教学扩展:-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
-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案注意事项:-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浅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力、 色情 、 垃圾信息、 恶意侵犯他人隐私、 在课 堂示范教 学和上机指导 过程 中, 也应 充当。 黑客” . . , 所有这些 , 都对当前学校的 有 良好 的习惯 。而教 师师表美的作用 。 从
德育工作提 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 培养未来 德育 角度讲 , 至少有 三 : 能 够 发挥德 育主 信息社会 的合格公 民, 使他们 具有健 康的 体 的德育 潜能 ;能够 促进 学 生的榜 样学 信息 意识 , 树 立正确的人 生观、 世界观 。 能 习 ; 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 能。 比如 , 把用户
够 在信 息的汪 洋大 海 中正确把 握人 生的
拜。有 的学 生甚至 跃 跃 欲试 , 为模 仿 “ 黑
客” 而去钻 研有关的技 术。 对这些 学生 . 必 须加 以正确 引导 , 否则 , 他们 很 可能 会在 不知不觉 中成 为网络 的破 坏者。 这就要 求 社会对计 算机用户开 展法 制教 育 ,所 以 ,
总之 , 在 中学信 息教 学 中进 行德育渗 作。 教育 家赫尔巴特说 : “ 教 书如果没进行
杂物 、 书本 和笔 ; 正在 运行 的电脑 有的 显 助于学生 良好 习惯 的形成。 出现 这 些 问题 的 关键是 学生 没有 形 成 良好 的行为 习惯。 所谓 习惯 , 就是指 由重复 和练 习巩 固
生 与人共 事 的协 作精 神 。 比如 。 在 教学 内
任务 , 要 求在一 定 的期 限 内 完成 , 然 后组
文件 建 立在所 用系统 软件 的 子 目录下就 作 为计 算机教 师. 对学 生进 行网上道德 教
时, 特别 是在保 存或 另存 为文件 时 . 注 意 这个问题 , 使学生在潜移 默化 中养成把用
三、 学会 与人合 作 、 建 立 良 好 的 人 际
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德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其实,信息技术课同样也可以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
下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
2.要求他们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3.要求他们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
4.要求他们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道德1.结合教材,收集相关材料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看到我国计算机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用的操作系统、芯片都是美国的),从而产生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我国计算机研究起步晚,但用较短时间赶上和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从硬件来说,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制电子管计算机到七十年代末的“七五七”计算机,再到我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制造水平迅速提高;从软件来说,WPS文字处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杀毒防毒软件等也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设立德育教育目标,确立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德育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正面的道德教育。
利用案例和故事进行德育教育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提升道德素养。
引导学生将道德观念融入实际行动中,加强道德实践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总结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全面促进学生成为道德行为规范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渗透、德育教育目标、德育元素、案例、故事、道德思考、道德实践、结合、重要性、方法。
1. 引言1.1 介绍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德育渗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人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 正文2.1 设立德育教育目标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第一步。
通过设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德育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在设立德育教育目标时,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德育教育目标应该是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和空泛的宣传上。
只有将德育目标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渗透
这 些天真 单纯 、 世 不深 的中学生 , 别是一 些爱幻 想 、 涉 特 充
满 了 好 奇 心 的 女 孩 子 来 说 .稍 有 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就 会 掉 进 网 友设 好 的 陷 阱 。学 生 们 在 网 上 袒 露 的 几 乎 都 是 真 实 姓 名 , 的 还 对 网 有
传 统 政 治 思 想 工 作 不 可 替 代 的 优 势 。我 们 在 加 强 网络 道 德 教 育 , 导 网上 行 为 规 范 的 同 时 , 可 以 利 用 计 算 机 和 网 络 引 也
学 习 , 一 个 对 国 家 、 会 有 用 的人 。 做 社 通 过 选 取 以 时 事 为 主题 的 任 务 进 行 思 想 教 育 .配 合 学 校 搞 好 一 系 列 重 大 事 件 的纪 念 活 动 , 分 发 挥 学 科 优 势 , 充 在 给 学 生 布 置 操 作 任 务 的时 候 .要 尽 量 选 取 与 时 事 相 关 的 主 题 , 要 求 学 生 在 作 品 中 加 入 自 己 的评 论 。如 : 国庆 为 主 并 以
技 术 . 找 德 育 工 作 的新 方 法 、 途 径 。 展 德 育 的 新 渠 道 、 寻 新 拓
友 公 开 自 己的 学 校 、 级 、 至 家 里 的 电 话 。他 们 认 为 这 很 年 甚 正 常 . 朋 友 就 应 该 说 真话 , 全 没 有 意 识 到 网 友 会 欺 骗 他 交 完
络 世 界 非 常 神 奇 .非 常 具 有 吸 引 力 . 因 为 这 是 一 片 没 有 国 界、 没有 传 统 藩 篱 。 有 师 长 管 束 , 以 崇 尚 自我 、 新 立 异 没 可 标
的“ 拟世界” 虚 。而 面 对 这样 的 虚幻 世 界 . 样 对 学 生 进 行 德 怎 育 教 育 显得 更加 重要 。 网 络 对 现 有 的 法 律 法 规 、道 德 规 范 以 及 德 育 工 作 带 来 了 巨大 的 冲击 。 但 同时 也 给 信 息 技 术 教 师 提 供 了新 的便 利 . 条 件 。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课 的学 科 特 点 开 展 学 生 德 育 工 作具 有
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论文
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摘要:本文从学习环境、课堂规范、网络道德教育和教学情境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德育教育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几点做法。
关键字: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教学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缺失当前,在日常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
究其原因,我认为在于德育教育方式的简单化。
德育教育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忽视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即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强调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当外在灌输得到过分的强化时,学生的主体性就受到了压抑,德育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难以落到实处。
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本着“教育”的思想,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积极提升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下面谈谈作者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几点做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环境的隐性育人效果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
环境的布置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环境需要我们用心去设计和布置。
我充分利用电脑机房空余的三面墙,开辟了作品展示墙和名人教育墙。
每次比赛或者活动结束后,我会将收集的优秀的学生作品、相关活动的照片来充实作品展示墙。
同时,每学期的学期结束,我会将下学期教材中涉及的信息技术届的名人奋斗史制作成展板。
这些精心布置的墙面不仅美化了整个教学环境,同时也成为了润物无声的德育工具,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三、培养良好的课堂规范,促进习惯的长期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 爱护设备,规范操作。
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一般都是在电脑机房进行教学的。
因其环境的特殊性,我们需要加强电脑机房上课的习惯的养成,尤其是上机的操作实践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共同话题。
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师资队伍出发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
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
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3.优化备课活动。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
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
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
浅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
浅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摘要:当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育者,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多方位来理解德育的重要性,认真探究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利用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来教育学生,为学生的持久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德育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学可以为德育服务,反过来德育工作也可以为教学服务。
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育人。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德育工作反作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德育相辅相成。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试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怎样的德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信息技术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在中学阶段德育发展的特点,积极启发学生思考,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协调与他人的异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根本的做人道理,从而初步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在讲授网络安全这部分时,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通过实例(如:求职者、熊猫烧香、cih等)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爆发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
它能破坏计算机的系统、数据信息、文档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软件系统崩溃,还可以使网络瘫痪。
因此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制作、传播和使用计算机病毒都是不道德的,违反社会公德的,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渗透德育教育。
1.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上的思想教育方面因素,针对学生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和理解养成良好习惯品质的重要性。
而且,习惯养成对于现在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电脑、操作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素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信息技术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下面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进行深入的探讨。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信息技术的利弊,学会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信息素养,不随意传播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学会文明上网,自觉遵纪守法,防范网络侵害,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形成良好的信息伦理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遵纪守法的信息技术公民。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孤立的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这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好时机。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任务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编程、制作小程序、设计网页等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学会团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能够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德育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引导讨论等方式,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对他人造成伤害,避免因不当的行为而给他人造成麻烦和损失。
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做到爱护公共财产,遵纪守法使用计算机,做到文明上网,不制作、传播病毒和违法信息。
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能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自觉遵守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技术的掌握,更
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本文将通过介绍两个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中的德育渗透案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案例一:网络安全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网络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教
师可以通过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授网络安全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强调良好的网络行为准则,如尊重他人隐私,不发布不实信息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案例二:信息诚信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信息诚信是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德育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
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信息诚信的重要性,如不抄袭他人作品,不传播虚假信息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诚信意识。
总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德育渗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和信息诚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教师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德育渗透的课堂环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标准化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已经成为常态。
不规范的上网行为往往容易使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学业和德育教育受到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监督学生的上网行为,加强互联网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教育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上的信息。
互联网的信息海量且不完全可靠,学生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并且要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估信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搜索和筛选,教会学生使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如图书馆、论文库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要负责和自律,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不信谣传谣,不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上的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教育水平。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项目设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并且培养学生的认真负责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尊重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不抄袭他人作品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是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关键。
教师应该标准化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上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德育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探讨这一主题。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往往忽视了德育的渗透。
但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德育价值。
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运用技术工具,还要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还需要经常进行团队合作,通过合作来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在信息技术领域,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这种自律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也并非是不可实现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是一门比较冷静的学科,但是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学会关心和尊重学生。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观察并分析一些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情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本身也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学会严格遵守规则和标准,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知识产权。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些伦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高度负责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这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平时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利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渗透,使得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现结合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总结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加强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课堂常规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如在计算机基本操作中,如何规范地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要有正确的坐姿等,这样就能在学生脑海中树立正确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再如介绍如何用鼠标和键盘时,我们就应该重点教导学生如何爱护好计算机设备,对鼠标用力时不能太重,更不能敲桌子,要用正确的指法击键,同样用力适当,不能随意乱拍打键盘。
在技能训练中,要随时教育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电脑设备,要对学生多进行机房各项制度的灌输,教育学生爱护电脑,养成正确开、关机的习惯,以保护电脑设备;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在微机室内吃零食,保持学习环境的清洁。
二、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和规范的教学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如教学保存或另存文件的时候,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应该提醒学生要根据文档的内容进行命名保存,最好不要以文档默认的doc1或xls1来命名,并且最好不要把文件存放于系统目录下,同时要求学生把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于系统以外的驱动器,以便重装系统不丢失文件和查找文件。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榜样,以身示范,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让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或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措施。
那么,对于如何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
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把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提高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连续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
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
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在每学期计划,每一课时的备课中,德育目标均要有具体体现。
3.优化备课活动。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
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
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
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
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
本任务和重要职责。
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照抄照搬,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
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做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可以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
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
一段时间后,学生作品提高了原创性,同时对自己的作品保护意识也会得到增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
何况,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这种精神。
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部分作品的完成要求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多种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
4.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他们从小立志为国争光。
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操作任务时,要尽量是选取与时事相关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作品中加有自己的评论。
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可以以“环境”、“奥运会”等作为主题。
这样他们不仅能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在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和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对很多意义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培养了某种意识和素养。
三、抓好网络德育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如:中学生在线、中国中学生报等。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
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老师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谈出自己的心里话。
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
学校的德育工作。
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
可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
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
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快捷方便,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倾诉。
因此,网上交友是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然而,网络并非一片净土,稍微不留神就可能掉进网友所设的陷阱里。
大多数同学在网上几乎袒露的是自己的真实姓名和一些情况等。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发布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网络情感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学习环境下情感教育对于拓展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要改变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本注意教育思想;其次,将情感教育纳入信息技术网络课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相应的实施模式;最后,需要优化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加强学生情感参与。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
探求德育内容与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可结合处,要以学科教学为主,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同时要把握度,遵循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德育教育,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点。
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培养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