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旅行社经营管理-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概要
![旅行社经营管理-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c28180f8a58da0116c1749d5.png)
《旅行社经营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旅行社经营管理(Management of Travel Agents)
二、课程号:
三、课程类别:
四、学时、学分:
五、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行社的性质、基本业务和经营管理理念,知道世界及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脉络,了解旅行社的分工体系、分类制度及设立过程,清楚旅行社的制度和市场环境,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旅行社的市场营销,对旅行社的接待管理、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也应该有较深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
见附件1。
七、教材:
徐波,胡海霞,《旅行社经营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八、主要参考书目:
见附件2。
九、成绩评定:
见附件3。
附件1:《旅行社经营管理》教学内容
附件2:参考书目
1 格鲁诺斯,《服务市场营销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 科特勒,《市场营销导论》,华夏出版社
3 密德尔顿,《旅游营销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4 朗卡尔,《旅游和旅行社》,商务印书馆
5 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6 张红,等,
《旅行社经营管理实例评析》,南开大学出版社 等等。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8a389a10c22590103029d00.png)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旅游系适用专业:景区管理与森林生态旅游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总学时:36推荐教材:《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建平著中国旅游 2001参考书:《生态旅游》田里、常林著南开大学 2004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的涵、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了解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通过学习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适应景区规划和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主要容与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第一章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
熟悉我国与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基本了解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重点是掌握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产生的五个原因,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例,理解生态旅游是之所以能在短时期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外的诸多因素。
熟悉生态旅游的产生模式,主动式和被动式。
重点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况和以哥斯达黎加为代表的从被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掌握生态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做对比。
重点分析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借鉴其可取之处。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学原理、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加以应用,对生态旅游旅游区的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指导意义。
以辽东半岛的蛇岛和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生态学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使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
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和发展的三个里程碑,结合相关文章,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和涵。
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培训课程大纲
![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培训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ceee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2.png)
强调考察地点的独特 性和重要性,激发学 员的保护意识。
对每个考察地点的地 理、生态、文化等背 景进行详细介绍。
实践活动内容安排与要求
01 设计生态旅游体验活动,如自然观察、生 态摄影、户外徒步等。
02
安排文化保护实践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体验、文物保护与修复等。
03
明确各项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和注意事 项。
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培训课 程大纲
汇报人:XX 2024-02-05
目 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生态旅游基础知识 • 文化保护理论与实践 • 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融合发展 • 现场考察与实践活动设计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意义
生态旅游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 民生活水平,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和生物多样性。
展望未来,生态旅游和文化保护 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护,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
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旅游 和文化保护将运用更多创新手段 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
量。
未来生态旅游和文化保护需要更 多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
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THANKS
原则
尊重原真性、整体性、活态性和传承性,注重保护文化生态 环境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内外文化保护政策与法规
国内政策
介绍我国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 政策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 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 。
国际法规
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关 于文化保护的重要公约和宣言,如《 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公约》等。
推动产品创新与升级
生态旅游(四年级)
![生态旅游(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8fe284210066f5335a81214d.png)
生态旅游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态旅游。
2.了解生态旅游的状况,明白生态旅游的意义。
3.受到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准备:
生态旅游的资料,我市生态旅游景区图片及资料
学习流程:
一、个性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钱塘江秋潮》观潮的壮观景象,以及潮后,人们留下的目不忍睹的惨景。
提问,看了后你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
2、提示课题,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习,引导发现
1、什么是生态旅游?
根据学生的理解猜猜什么是生态旅游?引导学生知道生态旅游就是指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
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2、我市有哪些生太旅游景区,你到过哪些几个景区?存在什么环境问题?
学法提示:
各小组将我市的旅游景区列举出来,说一说景区内的景观?然后说说你到过的景区内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再试着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三、展示交流
1、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2、知识链接:同学们汇报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我市景区的一些资料,相互补充。
3、畅所欲言:我市有这么多秀丽、奇特的景观,为了让这些景区永葆青春,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从自身做起,加大宣传教育,形成保护制度。
四、拓展延伸
大家行动起来,为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尽微薄之力,可以写一写宣传标语、画一
画宣传画、提一提保护建议、描一描自己的环保蓝图。
《生态旅游》教案
![《生态旅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136ef004a1b0717ed5dd08.png)
[ 与 时 间 分配 ] 教学内容
时间安排:
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20 分钟
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 生态旅游者的分类
30 分钟 30 分钟
本章小结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6
辅助பைடு நூலகம்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1、生态旅游者的界定;
怀特等定义:“生态旅游者的范围既包括 有特殊兴趣的专家,如鸟类观察者、摄影师和 科学家,又包括对自然区域与不同文化兴趣的 普通人”(1994)—狭义定义的代表
时间安排:
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
10 分钟
生态学基本原理: 人类生态学理论:
10 分钟 20 分钟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
20 分钟
生态旅游系统理论 本章小结
20 分钟 10 分钟
讲课提纲
基本内容
4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多媒体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0 分钟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
多媒体 20 分钟
多媒体 30 分钟 多媒体 20 分钟
本章小结
多媒体 10 分钟
7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 分页
教研室: 生态旅游教研室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生态旅游
授课专业年级班级
授课内容
章节(单元、专题)
内容
班级人数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第四章 生态旅游者的形成
授课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30分钟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0分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20分钟本章小结10分钟讲课提纲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29一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1生态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2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社会进步二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生态旅游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生态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2生态旅游对植物的影响3生态旅游对水体的影响4生态旅游可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5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的生长栖息捕食等环境的影响6生态旅游对地质地貌的影响2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经济环境的影响3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社会环境的影响4生态旅游对旅游区文化的影响5生态旅游对人和动物精神的不利影响三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1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2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类型3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本章小结多媒体30分钟多媒体30分钟多媒体20分钟10分钟30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案分页教研室
生态旅游: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教案
![生态旅游: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4f4a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a.png)
生态旅游: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教案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旅游的含义和重要性。
2.掌握生态旅游中的生物资源的概念和利用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概念2.生态旅游中的生物资源3.生态旅游中的生物资源的利用方法4.生态旅游安全的措施三、教学过程1.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概念(1)引入1.教师将生态旅游的概念介绍给学生,及其与传统旅游的不同。
2.教师通过播放生态旅游的短片,来让学生感受其特殊之处,体会它的魅力。
(2)活动1.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生态旅游的好处和重要性,如: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
2.教师通过真实案例来说明生态旅游破坏环境和生命的后果,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认识到生态旅游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的重要性。
3.生态旅游中的生物资源(1)引入1.教师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区的类型和重要性。
2.教师为学生展示野生动植物,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重要性。
(2)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上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生态旅游中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植物、动物的特征等。
2.学生分组调查归纳,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其调查成果。
3.生态旅游中的生物资源的利用方法(1)引入1.教师介绍生态旅游中生物资源的利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探究相应利用的规律和特点。
(2)活动1.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生态旅游中动、植物利用的信息,向学生展示宏观实地调查的案例,分析分陈其合理性和优缺点。
2.学生产生质疑、矛盾和理解模糊的情况分组讨论,产生的群策群力理解与解决问题。
4.生态旅游安全的措施(1)引入1.教师介绍生态旅游中的安全问题,让学生了解旅游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和应对措施。
(2)活动1.教师向学生展示旅游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的案例,并分析应对风险的方案和策略。
2.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探究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措施、规律和实践动作。
并积极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提出防范和预防措施、向实际问题中拓宽视野。
《生态旅游学讲义》课件
![《生态旅游学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9e0a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f.png)
第三章: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生 态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壮丽的山 川、美丽的湖泊和丰富的动 植物。文化生态资源则展示 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 史遗产。
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 开发
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 确保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相 协调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如 何评价和开发可持续的生态 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和管 理
保护和管理生态旅游资源是 维持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我们将探讨保护和管理生态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和有效策 略。
第四章:生态旅游营销和服务
生态旅游的市场定位 和目标市场
了解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是制 定有效的生态旅游营销策略的 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找准市 场定位和吸引目标市场的方法。
生态旅游营销策略和 手段
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可以帮 助我们增加市场份额并吸引更 多的游客。我们将学习生态旅 游营销的最佳实践和创新策略。
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和 质量管理
《生态旅游学讲义》PPT 课件
欢迎来到《生态旅游学讲义》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探索生 态旅游的魅力和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和地球的影响。
第一章: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保护为目的,通过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本章将介绍生态旅游的特征、原则,以及它对环境保护 和社区发展的重要性。
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是吸引游 客和保持客户满意度的关键。 我们将研究生态旅游服务体系 和质量管理的最佳方法。
第五章:生态旅游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旅游典型案例
通过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典型 案例,我们将深入了解成功的生 态旅游项目和他们在可持续发展 方面的成就。
生态旅游学
![生态旅游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13b760ddccda38376baf34.png)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供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使用)课程编号:07100900课程名称:生态旅游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26 实验(实践)学时:6学分:2先修课程:旅游资源学,区域旅游规划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城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和注重生态保护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者。
二、课程有关说明生态旅游学是研究生态旅游活动规律与生态环境伦理的一门学科,是生态学与旅游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该门课程为考察课,成绩主要有课堂考勤(20%)、作业(70%)、上课表现(10%)组成。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应掌握:生态旅游的内涵及认证,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的相互关系及其区别。
熟悉:生态旅游的类型及特点。
了解: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生态旅游的产生二、生态旅游的发展第二节生态旅游的内涵及认证一、生态旅游的内涵二、生态旅游的认证第三节生态旅游的类型及特点一、生态旅游的类型二、生态旅游的特点第四节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的关系一、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二、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三、生态旅游与探险旅游四、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五、消耗性旅游与非消耗性旅游六、在自然旅游背景下的生态旅游活动第二章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者(2学时)本章应掌握:生态旅游的经济、社会、生态作用,并在明确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辨识生态旅游者的方法。
第一节生态旅游的作用一、经济作用二、社会作用三、生态作用第二节生态旅游者分类一、不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二、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社会和生态影响(4学时)本章应掌握:较深刻的理解人类目前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对旅游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从而加深对生态旅游重要性的认识。
[文学]A053052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文学]A053052生态旅游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f1f2ffe3169a4517623a310.png)
编号:A053052《生态旅游》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类学时:24 编制人:专业负责人:院(系)负责人:编制时间:2010年12月一、课程性质、定位与任务《生态旅游》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
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的、可持续展的旅游产品。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以及结合相关案例,理解生态旅游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应用,了解目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
着重应掌握的生态旅游的概念,旅游资源、旅游者和旅游业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要素间及其内部间的关系。
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管理及教育储备必须的知识,学会一些工作方法并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
二、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说明:以下内容中,凡有★号者为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三、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生态旅游学》,卢云亭等,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出版2.主要参考书《生态旅游案例研究》,(奥)巴克利著,杨桂华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出版《旅游环境保护学》,李克勤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出版四、课程考核要求1.考核方式:该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包含对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其他内容,期末考核包括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
2.考核项目及标准:五、对学生自学和习题的要求1.课内外学时比例一般要求为1:1.5,要学习达到高标准要求,应满足1:2的学时比。
2.习题总量40题左右,其中基本要求题、中等难度题和提高题的比例约为3:5:2。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生态旅游 大纲
![生态旅游 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918a33eeefdc8d376ee324c.png)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5272C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单位: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周学时:2学分:1.5先修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建议修读学期:6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掌握旅游产业的最新动态,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的视角看待旅游发展,并在熟悉相关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管理学以及建筑规划等多学科的基础上,掌握生态旅游相关的基本概念,生态旅游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了解以人与自然关系、生态美及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根据生态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媒体(生态旅游业)和载体(生态旅游环境)四大基本条件,形成生态旅游系统的构架,进而为进一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旅游专业素质和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序言基本要求1. 了解当今世界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2. 熟悉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大事。
教学重点1. 世界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2.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大事教学难点1.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大事教学内容1.1 生态旅游出现的时代背景1.2 世界生态旅游发展概况1.3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概况及重大事件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基本要求1. 了解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
2. 掌握生态旅游的要点和特点。
教学重点1. 生态旅游的两大要点、三大标准、四大功能2. 生态旅游概念的三大要点3. 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教学难点1. 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教学内容2.1 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2.1.1 生态旅游的两大要点2.1.2 生态旅游的三大标准2.1.3 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2.2 生态旅游的要点和特点2.2.1 生态旅游概念的三大要点2.2.2 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基本要求1. 掌握生态旅游三大理论基石。
2. 熟悉认识生态旅游系统。
教学重点1.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2.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4. “四体”生态旅游系统教学难点1.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教学内容3.1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3.1.1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3.1.2 对自然价值的重新思考3.1.3 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3.1.4 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3.2 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词义3.2.1 生态美概念3.2.2 生态美的特点3.2.3 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3.3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3.3.1 可持续发展战略3.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3.4 生态旅游系统3.4.1 “旅游系统”学说3.4.2 “四体”生态旅游系统第四章生态旅游者概述基本要求1. 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是生态旅游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生态旅游方面的理论知识,反映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可以满足我国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方面学生的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方面系统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2、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以及生态旅游系统;3、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概念、分类、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行为;4、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熟悉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和开发设计的步骤;5、了解生态旅游业系统,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以及生态旅游产品和康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6、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确定与调控;7、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1、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2、能够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3、能够初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工《生态旅游》课程中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学科,比如《旅游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旅游地理学》的旅游资源部分以及《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可以根据其他课程的开设情况及进程适当的增删。
另外,该课程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建议学生在平时勤学习、多积累,以便更好地学习该课程的内容。
四、教学时数安排及在各章节中的分配(一)教学时数安排本课程教学时数总计60,其中理论授课为51学时,实践教学为9学时。
(二)教学时数在各章节中的分配五、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生态旅游的产生、发展及特点(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的产生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三、传统大众旅游的生态化第二节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一、生态性旅游的保护性二、生态旅游的两大特点三、生态旅游的三大标准四、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第三节生态旅游的要点及特点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要点二、生态旅游活动的特点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的特点、标准和功能;生态旅游概念的要点和特点教学难点:生态旅游概念的理解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第二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与生态旅游系统(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和生态旅游系统的概念。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生态旅游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二、对自然价值的重新思考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四、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第二节生态美理论与生态旅游一、生态美概念二、生态美的特点三、生态美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四、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旅游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二、可持续发展观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旅游价值第四节生态旅游系统一、“旅游系统”二、“四体”生态旅游系统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和生态旅游系统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系统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三章生态旅游者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者的概念一、生态旅游者的界定二、生态旅游者和传统大众旅游者三、生态旅游者的特征第二节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与责任一、生态旅游者的权益二、生态旅游者的责任第三节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一、以国境国界为标准进行分类二、以组织形式为标准进行分类三、以目的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四、以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难点:生态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四章生态旅游者的形成(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生态旅游的旅游动机以及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一、经济能力二、休闲时间三、社会经济环境四、身体状况第二节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条件一、旅游动机二、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三、影响生态旅游者动机的因素第三节生态旅游者的培养一、培养的意义二、培养的内容三、培养的途径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者形成的主观客观条件、旅游动机教学难点:旅游动机的定义、影响因素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五章生态旅游者行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审美行为和生态旅游流的概念。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者保护性旅游行为一、生态旅游者保护性行为概述二、保护性旅游行为层次与阶段三、保护性旅游行为的保护行动指南第二节生态旅游者审美行为一、美与审美二、生态旅游者审美的要求三、生态旅游者审美的境界四、生态旅游者审美的意义第三节生态旅游流一、生态旅游流概述二、生态旅游流的结构及功能三、生态旅游流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者的保护性旅游行为、生态旅游审美、生态旅游流教学难点:保护性旅游行为和生态旅游流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六章生态旅游资源概述(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概念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二、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三、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争议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一、生态特征二、自然特征三、社会特征四、经济特征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特征教学难点: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授课第七章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及类型(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一、大自然的演化二、人与自然共同营造三、保护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一、分类依据二、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第三节生态旅游类型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三、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四、园林生态旅游资源五、科普生态旅游资源六、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七、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八、法律保护的生态旅游资源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形成、分类教学难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第八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实施细则;了解保护性开发的案例。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一、新目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新观点——系统的观点、保护的观点三、新模式——“护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三Z“开发模式四、新认识——循环开发过程五、新原则——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十大原则第二节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设计实施细则一、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规划步骤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三、生态旅游设施的开发设计第三节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案例一、功能分区开发——加拿大班夫公园二、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赞比亚野生动物保护案例三、分流客源——西班牙乡村旅游案例四、提高价格限制游客数量——不丹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区案例五、对影响资源环境的旅游开发进行调整——美国雷姆村克雷特湖国家公园案例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设计实施细则教学难点:“护源”型开发模式和“三Z”型开发模式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第九章生态旅游业概述(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态旅游业的定义、包括的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业概念一、生态旅游业的界定二、生态旅游业与传统大众旅游业三、生态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节旅行社一、旅行社的性质、类型及作用二、生态旅游业对旅行社的要求第三节旅游饭店一、旅游饭店的作用和等级二、符合生态旅游业要求的生态饭店第四节旅游交通一、旅游交通的重要性二、生态旅游业中的交通的特性三、生态旅游业中交通的基本构成第五节生态旅游商品与生态旅游康乐一、生态旅游商品二、生态旅游康乐教学重点:生态旅游业的定义、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以及生态旅游商品和康乐教学难点:生态旅游业包含的内容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十章生态旅游业管理(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对象、内容手段。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行业管理一、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主体与对象二、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与手段三、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工作思路第二节生态旅行社管理一、生态旅行社管理的意义二、生态旅游社区管理的目标与途径三、社区管理的案例——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杜阿岛旅游度假区第三节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一、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内容和理论基础二、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的指导原则及对象教学重点:生态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范围教学难点:生态旅行社管理和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十一章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及展望(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一、欧美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二、亚太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三、非洲和南极洲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四、国外生态旅游业发展案例——哥斯达黎加第二节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生态旅游区建设及其生态旅游业开展情况二、生态旅游产品学研的发展情况三、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案例第三节生态旅游业展望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特征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趋势二、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教学重点:国内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教学难点: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十二章生态旅游环境概述(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一、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环境二、生态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系统的“三体”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生态旅游环境的构成一、自然生态旅游环境二、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三、生态经济旅游环境四、生态旅游气氛环境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一、资源性二、综合性三、容量有限性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环境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环境的定义、特点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十三章生态旅游环境容量(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含义、特征和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述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二、影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因素三、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四、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特征第二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测量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测量的思想方法二、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确定与测量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一、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饱和和超载的调控二、对“疏载”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控教学重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含义、特征、调控方法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饱和、超载及疏载教学方式:理论授课第十四章生态旅游环境保护(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保护对策。
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旅游对环境的良性影响一、生态旅游促进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二、生态旅游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生态旅游促进区域社会进步第二节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二、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经济环境的影响三、生态旅游对旅游区社会环境的影响四、生态旅游对旅游区文化环境的影响五、生态旅游带来一些噪声污染第三节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一、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二、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类型三、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教学重点: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的两个方面教学难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对策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教学六、实践教学根据授课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外出旅游考察;有计划的安排学生查找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