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壳检验标准
塑胶外壳来料检验标准
![塑胶外壳来料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e562c2a58fafab069dc0289.png)
深圳市小樱桃实业有限公司塑料外壳来料检验标准文件编号:YXT-WI-QCD-23版本号:A1生效日期:2015年10月14日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文件修订目录表次序原版本新版本文件修改栏修订人生效日期1 A0 第一版本发放(ISO9001:2008版)郭华2014年5月15日2 A0 A1 更改测试项目黄瀚明2015年10月14日部门评审/发放管理栏:✍行政人事部✍业务部✍采购部✍生产部✍开发部✍品质部✍工程部✍财务部✍计划部✍仓库1. 目的本文件针对来料提供检验标准及判定依据,并为保证最终来料的外壳符合本公司品质要求和客户需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使用的塑胶来料。
3. 定义界面定义3.1.1 A 面:产品放置于桌面眼睛直接可以目视的面,一般为产品的正上面和LED 面 3.1.2 B 面:客户稍微缺陷定义3.2.1 异色点:出现与整体颜色不同的点状物,多出现白点、黑点、褐色点。
3.2.2 缩水:表面凹痕,常见于胶位厚的地方。
是由于射出压力胶量不足,射胶时间不够 ,模温过高所致3.2.3 气泡:制成品内中气影:塑胶件表面有雾状痕迹。
常出现在水口附近。
是由于压力小或速度快所造成。
空有空气。
夹气、排气不良所造成的3.2.4 多胶:塑胶件局部多一些胶,凸起。
是由于模具某处少一点、有凹陷或断针、爆裂所致。
3.2.5 变形:所啤的塑胶件平面不平或与所配的部件相装配不合适,常常是由于啤得太快,注塑速度太快、冷却时间太短所造成,或是啤工取下啤件时用力方向不当所致,或模具故障。
3.2.6 顶白 ,塑胶成品被顶出磨具造成的泛白或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梢的另一面4. 检验方法及条件准备工作:4.1.1.检验前戴好棉质手套;4.1.2.准备样品、承认书(IQC )、工作文件、DCN 和相关工程资料;A 面A 面B 面B 面D 面C 面4.1.3.准备好不良标识的贴纸及检验记录表;4.1.4.准备好检验工具、。
手机塑胶外壳通用检验标准
![手机塑胶外壳通用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3cbacd852458fb760b566e.png)
耐化妆品测试
先用棉布将产品表面擦拭干净,将凡士林护手霜(或SPF8的防晒霜)涂在产品表面上后,将产品放在恒温箱内(温度设定在60℃±5℃,湿度设定在为90%--98%),保持24h后将产品取出,用棉布将化妆品擦试干净.检查产品外观,并测试油漆的附着力。产品表面不出现异常,附着力≥4B则为合格:产品表面出现油膜有脱落、变色、裂痕、起皱、分离为异常。首次到料、每隔三个月每厂家抽测一次,每次检验两个。
10)丝印针孔(在应有印刷的区域出现点状油墨)的直径D>0.2,1个。
11)文字断线、边角漏印、文字残缺、模糊、残缺、毛边、积油、多划、少划。
12)丝印重影或二次丝印整体错位。
13)丝印文字留有指纹。
14)丝印表面异物(线屑状异物、印迹等),250mm-300mm目视距离分辩明显。
15)色薄(文字的颜色偏浅),250mm-300mm目视距离分辩明显。
2)弹性皮革漆:以同样的方法产品电池盖或平面标准试件上检测,以油漆不透底,露出底材,达到150个循环以上为合格。
每批到料中以颜色为准,每个颜色一个。
5)硬度
测试内容描述
备注
检验内容
铅笔硬度试验
用H铅笔(三菱UNI测试铅笔),将笔芯削成长5mm的圆柱形并在400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推动铅笔向前滑动约5mm的长度,不同位置划3次(每个位置划一次),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拭干净。尽可能把测试胶件剪平成标准测试件,测试点应避开油漆断裂层2mm。产品表面有1条或1条以下划痕为合格,顶出时的剥落及陷下不作为观察对象。
7)其他
测试内容描述
备注
检验内容
弯折试验
塑胶壳可靠性试验检测判定标准
![塑胶壳可靠性试验检测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abb95d3b14e852458fb5774.png)
5
ZDS-JY*IQC-011
塑胶壳检验标准
做,但要求热试验
8
热冲击
2
ZDS-JY*IQC-011
塑胶壳检验标准
9
盐雾试验
按GB/T10125-1997盐雾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条件:1)盐溶液是用化学纯 氯化钠和电阻率不低于50000Ω · ㎝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制成。用于5份质量的 氯化钠和95份质量的水,经过充分的制成氯化钠含量为5± 1%的盐溶液;2)每 次配制的盐溶液,温度在35℃时,经喷雾后的收集液,其PH值为6.5~7.2。允 许用稀释后的化学纯盐酸或氢氧化钠调整PH值。检测PH值,可用酸度计或PH 试验后机壳电镀面应无腐蚀现象,表面 精密试纸;3)试验有效空间内,任意一个位置的洁净收集器,连续收集喷雾 喷油无变色或脱落为合格。 的时间最少为16小时,平均每小时在80㎝^2的水平收集面积(直径为10㎝) 内,盐雾沉降量为1~2ml;4)试验有效空间内的温度为35℃;5)试验样品承 受连续喷雾的试验时间最小为24小时;5)试验样品在试验箱内恢复到正常的 试验大气条件,直至试验样品达到温度稳定后检查外观和功能。
附页A
版本:0.4
塑胶壳可靠性试验检测判定标准
序 号
1
试验项目
耐磨试验
检验方法
检验标准
测试数 量
1
备注
UV、PU漆检测:RCA耐磨仪,175g力,300圈,每50圈检查机壳表面的油漆, 被测面无见底材(露白),表面油漆应 到250圈时,每10圈检查机壳表面的油漆,橡胶漆标准:RCA耐磨仪,175g力, 无磨损或脱落的现象为合格。 30圈,每5圈检查机壳表面的油漆。 UV、PU漆检测:用2H三菱铅笔,在45° 的角度,以1kgN的力度在被测壳表面 用橡皮擦去其铅笔痕迹后,应不留下划 划五条,橡胶漆标准:用H三菱铅笔,在45°的角度,以1kgN的力度在被测壳 痕(不见底材)为合格。 表面划五条 按GB9286-87中,在涂装表面任选一平整区域,用尖锐刀片划1X1㎜的小格, 每个方向6条,刀片划透至底材表面,再将3M600号胶纸完全粘附(透过胶粘 带看到的涂层颜色全面接触是有效的显示)后,5分钟内,并在接近120° 方 向,在0.5~1.0秒内平稳地撕离胶纸,检查油漆面及胶纸面。其脱漆面积不可 超过允收标准。 脱漆面积<5%判为合格;脱漆面积≥ 5%判为不合格;达到GB9286-87中的0 级要求。
塑胶壳外观检验标准
![塑胶壳外观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6edb244f01dc281e53af04f.png)
6.3 当供方对本规范检验项目及内容存在分歧时,需与供方共同协商,但本公司具有最终解释权.
6.4 若本标准第五点特殊要求或图纸有明确规定,按特殊要求或图纸执行,无则按第四点执行.
七、术语和定义
7.1 塑胶件分类原则
塑胶件按其对产品质量以及安全性能的程度分类
d.Ⅲ级面
通常见不到以及在搬运等情况下方可见到的面(如:产品底面等)
备注: 此产品底面、侧面、电池盒与电池盒盖、适配器底面均为Ⅱ级面图示:
编制
注塑件
审核
图样标记
共6页
第5页
批准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检验规程
S
A
B
1.3 外观检验
1.3.1检验环境
--视力:校正视力1.0以上
--目视距离:眼睛与被测体在30cm-45cm之间
--目视角度:一般检视角度范围与被检面成90°±45°
编制
注塑件
审核
图样标记
共6页
第1页
批准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检验规范
S
A
B
配套塑胶件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
修改号
生效日期
页次
2/6
--目视时间:3-5秒/面
1.4.1 配合段差及间隙检验
检测工具: 塞尺 目测 卡尺 对应装配零件
编制
注塑件
审核
图样标记
共6页
第4页
批准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日期
检验规程
塑胶壳体检测标准
![塑胶壳体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be0f1dfd15abe23482f4d62.png)
1.1 目的
为产品的设计选材,供应商选择及材料的检验测试提供标准依据。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塑胶壳体强度以及表面工艺的可靠性测试,包括试产手机设计验证,材料变更样品验证以及量产来料检验测试中的塑胶壳体,
1.3 测试说明
本测试的内容,主要针对常规材料的通用测试标准,如遇到新的工艺需涉及标准变更,以新工艺所定的标准为测试依据。
1.4 测试内容
从室温以不大于1C/MIN速度变到 4 0°C,
RH:933%,保持1H;再以不大于1C/MIN速
度变到-10°C,保持1H;循环13次,循环期
满,回温2H后检查外观无明显变形、变色、
起泡等不良现象。
塑胶壳体检测标准
![塑胶壳体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be0f1dfd15abe23482f4d62.png)
1.1 目的
为产品的设计选材,供应商选择及材料的检验测试提供标准依据。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塑胶壳体强度以及表面工艺的可靠性测试,包括试产手机设计验证,材料变更样品验证以及量产来料检验测试中的塑胶壳体,
1.3 测试说明
本测试的内容,主要针对常规材料的通用测试标准,如遇到新的工艺需涉及标准变更,以新工艺所定的标准为测试依据。
1.4 测试内容
从室温以不大于1C/MIN速度变到 4 0°C,
RH:933%,保持1H;再以不大于1C/MIN速
度变到-10°C,保持1H;循环13次,循环期
满,回温2H后检查外观无明显变形、变色、
起泡等不良现象。
外壳外观检验标准
![外壳外观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33141014791711cc791722.png)
1、目的:经过适当的检验,建立判定标准,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塑胶外壳产品之检验标准。
3、定义:3.1 测量面定义A面:暴露在外面且在正常使用中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B面:暴露在外面且在正常使用中不直接看到的次要表面及产品配件的外表面,C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只能在装卸电池时才可看到的内表面,D面:塑胶壳内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用户看不到的表面。
3.2 缺陷分类定义A. 严重缺陷(CRI.):可能对机器或装备的操作员造成伤害;潜在危险性的效应,会导致与安全有关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规;影响机械或电气性能,产品在组装后或在客户使用时会发生重大品质事件的缺陷。
B. 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至于引起危险或不安全现象,导致最终影响使用性能和装配;客户很难接受或存在客户抱怨风险的。
C. 次要缺陷(MIN.):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会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客户不易发现,发现后通过沟通能是客户接受的。
3.3 注塑缺陷不良定义缩水:塑件表面局部由于填充不足或注塑压力不够而形成的凹坑。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而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
顶出痕:由于塑料件的抱紧力,顶杆区域受到顶出力所产生的痕迹或凸起。
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在塑料件表面上的裂纹。
油渍:在塑料件表面残留的油污。
翘起或变形:塑料件成型时由于受力不均或应力而造成塑料件的变形。
飞边:由于注塑工艺或模具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分型面处产生的废边。
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表面现行划伤。
凹凸点:由于模具的损坏等原因造成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高低不平。
斑点:在塑料件表面和内部的细微粒和杂质。
3.4装配组件缺陷不良定义段差:装配组合件装配后在接缝处配合面产生的错位。
缝隙:装配组合件装配时的间隙超过标准间隙而产生的缝隙。
变形:由于装配尺寸误差,毛边等原因而造成装配组合件变形现象。
塑胶壳料检验标准
![塑胶壳料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b3c7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b.png)
2.有明显的凹凸感。
目视
游标卡尺
点标
○
6.熔接线
1.在注塑件正面,熔接线不光滑且有裂痕。
2.熔接线有明显的刮手感。
3.熔接线存在影响塑胶件的机械强度与寿命现象。
目视
手动
○
7.合模线
1.在注塑件正面,合模线不光滑且有披锋。
3、检验基准
以GB2828--2003一般正常检查II级水平一次抽样方案为基准,允收水准为: CR=0,MA=0.4, MI=1.0 ,
另特别要求,以特别合同订货的相关要求为准,原则上用比客户高一个等级的AQL 值进行检验。
4、定义位置
A 面:组装完成后成品的正面(主、副LCD 所在面,键盘所在面)
响功能和设计外观为准,单位:mm)
主机面
主机底
翻盖面
翻盖底
电池盖
电池芯
镜片
主机面
—
0.1
—
—
—
—
—
主机底
0.1
—
—
—
0.10
—
—
翻盖面
—
—
—
0.05
—
—
0.05
翻盖底
—
—
0.05
—
—
—
0.05
电池盖
—
0.10
—
—
—
0.15
—
电池芯
—
—
—
—
0.15
—
—
镜片
—
—
0.05
0.05
—
—
—
美工线
塑胶机壳产品检验标准
![塑胶机壳产品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03e94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2.png)
☆测试对象:UV、PU、橡胶漆、金属漆、电镀件、镜片、印刷产品、金属装饰件。
☆测试环境:35° C☆测试设备:盐雾实验机☆实验措施:溶液含量:5%旳氯化钠溶液。
将产品用绳子悬挂起来放在实验箱内,让实验水雾能均匀旳喷射到产品旳被测表面。
实验时间为48个小时,实验过程中产品不得被半途取出,如果急需取出测试,要严格记录测试时间,该实验需向后延迟相似时间。
取出产品,常温下放置48小时进行干燥,并对其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原则:手机外壳表面及装饰件无明显腐蚀等异常现象为合格。
6.6.6温度冲击测试(Thermal shock)☆测试环境:低温箱:-30° C ;高温箱:+70° C。
☆测试设备:冷热冲击实验箱☆实验措施:将产品放置于高温箱内持续30分钟后,在15秒内迅速移入低温箱并持续30分钟,循环32次。
实验结束后将产品从温度冲击箱中取出,并恢复2小时后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原则:产品测试表面无起皮、起泡、裂纹和脱落等异常现象为合格。
6.6.7湿热测试(Humidity Test)☆测试环境:+60° C ,90%RH。
☆实验设备:恒温恒湿箱☆实验措施:将产品旳测试表面朝上放置在温度实验箱内旳架子上,持续48个小时之后取出,常温下放置4小时后,然后进行外观、检查。
☆检查原则:产品测试表面无起皮、起泡、裂纹和脱落等异常现象为合格6.8.对供应商提出旳报告和样品规定6.8.1 1模全尺寸检测报告 (附样品) ;6.8.2 5模重点尺寸检测报告 (附样品) ;6.8.3 外观检查与实验报告 (附样品) ;6.8.4 实验、封样用样品:15模6.8.5 可靠性实验报告6.8.6 包装方式6.8.7 材质证明6.8.8 认定报告(Qualify)6.8.9 出货质量原则7. 附件无。
塑胶壳体质量允收标准
![塑胶壳体质量允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bbbb405cc7931b765ce15d3.png)
塑胶壳体质量允收标准拟制:李沱审核:XXX批准:XXX日期:2015年11月20日上海移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Shanghai MobileTek Communication Ltd.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修订记录更新版本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日期Rev01 初稿李沱2015.11.20目录1 目的 (4)2 范围 (4)3 术语和定义........................................ 4-94 相关职责 (9)5 工作流程......................................... 9-116 相关文件 (11)7 记录 (11)1目的规范机壳检验中可接受的最低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每种缺陷的可接受标准(相应不同表面等级)。
2范围:适用于塑胶壳体的入厂检验、部品认定、不良品判定等。
3术语和定义3.1缺陷定义轻微缺陷(Min): 常见的可以被限度允收的非功能/性能缺陷,可以立刻发现及纠正(如:外观的表面脏污、毛丝);严重缺陷(Maj):超出允收限度的非功能/性能缺陷、批次不良,可发现但需成本改善(如:尺寸超标,装配性不良);致命缺陷(Cri):功能/性能不良,超出客户要求规格及标准、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但发生会引起客户不满且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如:显示不良,间隙超标,检测系统失效)。
3.2物料认证新规格的物料在启动量产前应完成物料认定。
认定所需样品由供应商提供,验项目及数量参照本章第5.1条要求。
无条件试验的项目和OEM产品,由供应商提供试验报告。
3.3逐批检验参照GB2828.1-2003,检查水平IL见本章第5.1条,合格质量水平要求如下严重缺陷:AQL=0.4 轻微缺陷:AQL =1.0检验项目、要求、测试方法参照本章第5.1条要求。
3.4外观面的划分AA面:IML工艺包括镜片的机壳镜(显示视窗区)A区:正面可视区域,具体如下:滑盖机:滑开后正面可视区域(不含AA区),即:滑面正面(包含按键)+主面正面(包括按键)翻盖机:翻盖时—正面可视区域(包括:翻面显示面(不含AA区)、按键面和转轴正面);合盖时—正面可视区域(包括:翻盖面壳(不含小屏AA区)和转轴正面)直板机:正面可视区域(不含AA区)B区: 手机四侧区域+手机背面+滑盖机滑开后露出的滑盖内壳区域(包含电池盖,但不含电池盖覆盖的区域)。
塑胶内置件胶壳外观检验标准
![塑胶内置件胶壳外观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5e561c4afe04a1b171de06.png)
文件名称笔电胶壳内置件检验标准制定日期2021-3-5
页码第2页共4页
3.2.7 C面检查条件示意图
3.2.8 检查条件
目视条件:距离30±5cm,被测面与视线在45°~90°内旋转。
检验人员视力在0.8—1.2。
3.3 不良定义
3.3.1 软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无手感且须反光后才能看到的划痕)。
3.3.2 硬划痕—硬物摩擦造成的划痕或有深度的划痕,(用指甲有明显感觉)。
3.3.3 顶白—因模具顶针问题造成塑料制品顶针处外部出现白色圆弧。
3.3.4 缺料—因塑胶成型不当或产品结构问题造成表面产品某些部位未射饱。
3.3.5 结合线—由于塑料材料的聚、合出现于表面的模糊裂痕或显著的线或图样。
3.3.6 披锋—制成品在沿着合模线及斜顶、行位处形成的成型挤料或突出物。
3.3.7 料花—因原料未烘干或其他原因造成表面出现异色斑点。
3.3.8 模伤—因模具变异造成的表面不平整的痕迹。
3.3.9 烧焦—塑胶件表面温度过高造成的棕色或黄色的痕迹或条纹。
3.3.10 脏污—因模具、包装或操作等问题造成表面颜色不同,分可擦拭和不可擦拭。
3.3.11杂质—因灰尘,异物造成印刷图案表面出现点状凸起物。
3.3.12 色斑—印刷图案上出现的块状异色或织维状异色。
3.3.13缩水—此为塑料模具成型循环时,因大量热塑料流质流动到厚度较厚处,未完全冷却所产生的凹陷。
因
为表面已冷却,但内部仍旧温热,导致表面往内缩。
3.3.14 变形—成型品因为某种原因造成边缘或面的弯曲不平。
ABS、PVC外壳检验规程
![ABS、PVC外壳检验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403273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5.png)
ABS、PVC外壳进厂检验规程1.目的为保证公司外购加工的ABS、PVC外壳满足产品图纸、标准等的要求,避免不合格品流入生产过程影响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特制定本规程。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外协加工的ABS、PVC外壳的进厂抽样检验、质量评估工作。
3.职责3.1采购部3.1.1负责进货产品的送检工作,填写《进厂检验通知单》。
3.1.2负责对合格产品的登记入库工作。
3.1.3负责对不合格品的退换货。
3.2质检部3.2.1负责进行进货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3.2.2质量检验员负责根据本规程进行产品的进厂检验,填写《ABS、PVC外壳进厂检验记录表》,并反馈《进厂检验通知单(回执)》采购部。
3.2.3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标识。
4. 检验依据产品企业标准、产品图纸等相关技术文件。
5.术语与定义5.1塑料件不良缺陷定义①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②硬划痕(有感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样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③细划痕(无感划痕):指样品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④批锋(毛刺):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分型面、顶针孔、镶件等处溢出的多余胶料,摸上去有刮手感觉。
⑤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⑥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结合线。
⑦气纹:因气体干扰使塑料件表面形成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⑧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塑料件表面形成的雾色或亮色的痕迹。
⑨银纹: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⑩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在塑料件表面留下的发黄或碳化痕迹。
11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12 拖花/拉伤: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塑胶壳料检验标准
![塑胶壳料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50e24ff05087632311212ef.png)
3、检验基准
以GB2828--2003 一般正常检查II级水平一次抽样方案为基准,允收水准为: CR=0,MA=0.4, MI=1.0 , 另特别要求,以特别合同订货的相关要求为准,原则上用比客户高一个等级的AQL 值进行检验。
4、定义位置
A 面:组装完成后成品的正面(主、副LCD 所在面,键盘所在面)
B 面:组装完成后成品的侧面
C 面:组装完成后成品的底面(含电池的正面)
D 面:组装完成后成品的内面(底面与电池背面相对的区域)
5、缺陷分类
5.1 致命缺陷: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或存在潜在危险的缺陷及无主要功能、性能。
5.2 严重缺陷:尺寸、公差与配合、功能、性能存在缺陷、不全;影响正常使用。
5.3 次要缺陷:不影响产品使用但对外观有影响。
6、检验环境
距离:距检验者的正常视距为30cm.
时间:15s
位置:1.检验面与水平面成45 度角
2.被检验物品上下左右转动45 度角
灯光:室内日光灯,LUX800-1200
7、作业内容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
塑胶外壳外观检验标准-超详细
![塑胶外壳外观检验标准-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86d0b43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7.png)
一、目旳1.为规范操作,以便IQC检料有据可依,物料检查有原则参照所制定。
.二、范畴合用于我司所有旳数码产品来料、成品旳检查。
三、职责1、IQC员对来料进行检查、鉴定、标记、记录。
2、IQC组长对异常状况旳鉴定、分析、反馈。
3、品质主管、IQC组长、QC组长对不良品旳鉴定、分析、协同采购规定供应商改善,提高产品品质。
四、抽样计划按GB2828-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外观抽样根据MIL-STD-105E 一般Ⅱ级随机抽样AQL :CR=0MAJOR: 0.4MINOR: 1.0五、规范内容:5.1缺陷分类5.1.1严重缺陷(CRITICAC 简为CR)会导致使用人员或财产受到伤害、违背法律法规、产品完全失去应有能力,会严重伤害到公司旳信誉.属安全面旳缺陷。
5.1.2重要缺陷(MAJOR 简为MA)产品失去商品价值或功能不全,及外观不良严重影响使用者感受,及也许导至客户退货或投诉;5.1.3次要缺陷(MINOR 简为MI)不会减少产品旳使用效果、只是存在外观方面旳轻微缺陷。
.5.2检查条件及参数5.2.1检查环境:700~900Lux灯光下(二支30W日光灯照明)5.2.2检查角度:机体与水平桌面成45度视角。
5.2.3检查距离:人眼与被检测物业25~35cm,灯与被测物旳距离为0.5~1.5m检查时间:各面目视检查时间约为3秒针5.3外观检查面设定:外观检查面设定为ABCD四个面5.3.1:A面:消费者常常看到旳面,一般为产品旳正面或顶部分5.3.2:B面:一般为产品旳左右两侧面5.3.3:C面:一般为产品旳底部或背部5.3..4:D面:一般为产品旳内部5.4代号H—变形度(mm)W—宽度(mm)S—制件表面积(mm2)ø—缺陷直径(mm)L—长度(mm)D—间距(mm)C面(塑材)L≤5mm , D≥50mm,允收≤2条。
W > 0.10mm 不允收明显手感不良不允收点状缺陷异色点杂点凹点0 .2mm≤ø≤0.25mmD≥30mmA面可允收N≤2(4.3寸机型如下限度原则)目测,菲林尺0 .25mm≤ø≤0.35mm D≥30mmA面不允收B面可允收N≤2C面可允收N≤3检查项目检查内容缺陷定义允收原则检查措施及工具外观其他不良缩水,变形不允收;(注:部份不可抗拒变形,如模具自身因素,具体以产品部签样品为根据)目测脏污①点状可擦拭允收;片状脏污小于材料旳1/5区域,且不良数量低于5%;②不可擦拭,不允收;间隙缝隙≤0.2mm(同根据产品定义)塞规断差同材质(塑材对塑材)≤0.15mm菲林尺不同材质(塑材对五金)≤0.25mm毛屑①同色: L ≤1.0 mm W ≤ 0.05mm②异色,参照点状不良原则卡尺,菲林尺批锋突出部份≤0.15mm 不影响装配或外观破损不允收,边沿破损缺口,可允收≤0.2mm,D≥50mm,N≤2菲林尺其他:以上外观不良现象在D面不影响构造,装配可接受功能5寸及小于5寸下显示屏TP点状不良中央(A见左图)1/4处可允收ø≤0.1mm旳点状不良(亮点,白点)N≤1PCS目视菲林尺B其他:暂无。
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
![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1f811d0066f5335a8121fc.png)
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1.目的统一本公司的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亦可用于对操作工及质检员的培训。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生产的以及来料加工或外发加工的手机塑胶壳的检验。
3.产品表面划分:3.1 A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表面,如正面、打开翻盖后出现的面,也称第一检查面。
3.2 B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非直视区域但通过变换角度可看到的面,如手机的侧面、电池面,也称第二检查面。
3.3 C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如取出电池后才看到的表面,也称第三检查面。
3.4 D面:需拆开整机后才能看见的部位,如手机内部。
也称第四检查面。
4.检验条件:4.1 环境光度:600~800LUX或40W两盏冷白荧光灯;4.2 观察距离:人眼距被测面25~35cm;4.3 观察角度:测物被检测面与视线成45度,上下左右转动被测物15度以内;4.4 观察时间: 10S±5S;4.5 视力要求: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4.6抽样方案:依《产品抽检作业指导书》(GEMS(SZ)-W-007)规定或客户要求。
5.缺陷等级、描述及判定:5.1缺陷等级5.1.1致命缺陷(CRI):产品存在对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5.1.2严重缺陷(MAJ):产品性能、结构及严重外观存在让一般顾客难以接受的缺陷;5.1.3轻微缺陷(MIN):不影响产品使用,最终客户有可能让步接受的外观或组装缺陷。
5.2 外观缺陷:5.3 尺寸、配合、性能缺陷(均为不允许)5.5 环境测试(均为不允许)(注:以下对新项目导入必须做的测试及量产的产品每月须例行一次。
)。
塑胶件外壳可靠性试验检测判定标准
![塑胶件外壳可靠性试验检测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392210a5e9856a56126038.png)
现象。
4
低温试验
将恒温箱设定为-30±3℃,然后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24小时后再拿出,样品 在自然条件下(20±5℃)恢复1~2小时后,进行功能外观检验。
试验后试料表面无凸凹,变形等现象; 喷油无脱落、变色等异常现象,物料强 度不受影响。
5
高温试验
将恒温箱设定为70±3℃,然后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24小时后再拿出,样品在 自然条件下(20±5℃)恢复1~2小时后,进行功能外观检验。
序号 试验项目
外壳可靠性试验检测判定标准
检验方法
检验标准
1
硬度试验 用2H三菱铅铅笔痕迹后,应不留下划 痕(不见底材)为合格。
2
附着力测试
在涂装表面任选一平整区域,用尖锐刀片划1X1㎜的小格,每个方向6条,刀 片划透至底材表面,再将3M600号胶纸完全粘附(透过胶粘带看到的涂层颜色 全面接触是有效的显示)后,5分钟内,并在接近120°方向,在0.5~1.0秒内平 稳地撕离胶纸,检查油漆面及胶纸面。其脱漆面积不可超过允收标准。
按GB2423.22中方法进行试验,在70~-30℃的温度条件,相对湿度90%~95% 试验后试料表面无凸凹,变形等现象;
7
热冲击 条件下存放48小时,试验结束后,样品在自然条件下(20±5℃)恢复1~2小时 喷油无脱落、变色等异常现象,物料强
后,进行功能外观检验。
度不受影响。
8
手感试验
使用高密度手套以约2kgf握住外壳手柄处,反复摩擦30次;用手指甲端面以约 500gf刮蹭物料外表面,每个平面各3~5次,不要刮蹭外壳切口端面和棱角;要 求:手指甲无尖刺、无棱角;
试验后试料表面、开口端面和棱角喷漆 无脱落、变形、磨损等异常现象。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 检查《货品检验单》或《来料检验通知单》各项内容应正确、清晰、完整,否则按不合格项处理;外包装检查:现品票内容填写齐全,供应商来料是否与外箱标识符合。
5.1.3 出货报告审核:检验报告内容是否真实,所测试项目是否齐全,结论有无审核 5.1.4 AQL 抽样取值:重缺陷0.65,轻缺陷2.5。
5.1.5 核对样板:
5.1.5.1 结构样板(每个模号、穴号都需要与相应结构板相符合);
5.1.5.2 颜色样板(需核对认可供应商、喷油范围;颜色偏差与机型色板有色差时,可核对上下限度样板); 5.1.5.3 丝印(核对丝印范围,字体颜色效果,歪斜程度)
5.2外观检验:环境在光度为600------800LUX 的条件下,人眼与被检测面距离为25------35CM 。
观察角度与被检测面为正负45度,观察时间为10秒正负5秒。
(如附图:)
45°
45° 45°25cm
具体检验判定标准以下标准中第一检查面为A 面,第二检查面为B 面,第三检查面为C 面。
备注 :a) 第一检查面为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面。
b) 第二检查面为非直接可见范围,如打开翻面后出现的面和手机的侧面底面。
c) 第三检查面为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如取出电池后可见的面。
(见附图:)
d)按照从正面---下面---右面---上面---左面---反面的顺序进行外观检验,检查内容包括表面色点、水纹、缩水、气纹、色差、表面杂质、纤维丝、变形、披锋、破裂、喷漆不良、掉漆、起皱(包括正常状况下可以用手刮划的),特别需注意熔接线是否会高,有丝印的丝印不良等现象。
更改标记
更改原因
更改者
更改日期
审核者
审核日期
Ⅰ Ⅱ Ⅲ Ⅳ
第一检
查面
第二检
查面
第三检查面 第三检查
第二检查面
第二检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