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告密问题综述
谈谈你对袁世凯的看法已经历史学习
谈谈你对袁世凯的看法已经历史学习袁世凯一生到底有没有做过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的事情,这是深入评价袁世凯不可回避的问题。
冷静地审视清末民初那段历史不难发现,袁世凯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能臣,并不像一些论者所说的那样“未建尺寸之功”。
一是驻使朝鲜,不辱使命。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袁世凯随吴长庆东渡平乱。
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并因此赢得了朝野一致好评。
二是编练新军,以振国威。
1895年12月,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练兵。
他还着手兴建各类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这就开了“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三是首倡新政,堪称楷模。
他先后在山东、直隶力行新政,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明星——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废除科举考试;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四是顺应潮流,颠覆满清。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 ... 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
这时,他不仅可以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那样对付革命党人,而且“他完全有能力在1911年底之前把这场革命碾得粉碎。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与革命党人联手,将清朝268年的统治画上一个句号,并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迅速成为现实。
此外,他还提倡实业,注重发展经济,提出的一些举措对近代工商业的较快发展无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认识和评价袁世凯需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有的论者在肯定袁世凯某些历史贡献的同时,却矫枉过正,片面夸大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比如,有论者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无论是领导国民推翻晚清 ... 还是建设中华民国都“非袁莫属”,甚至把他的功劳抬高到同时代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之上。
事实上,深入评价袁世凯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关于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的问题。
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弄清楚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以及告密案与戊戌变法失败有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对此,过去史学界几乎都认为这是毋庸争辩的历史事实,即便是袁世凯本人也未否认。
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
【内容提要】史学研究既要注意新材料的发掘,又不能忽视旧材料的运用。
邓之诚先生《骨董琐记全编》所刊布的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两封信,生动揭示历史真貌,是戊戌政变的重要史料,但长期以来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通过这两封密札,结合其他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考释,我们弄清了袁世凯通过荣禄“电庆邸达之”向慈禧告密而引发戊戌政变的全过程。
袁世凯无疑是告密的元凶,他在戊戌政变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摘要题】戊戌变法【关键词】蔡金台/李盛铎/袁世凯/戊戌政变【正文】长期以来,我们在从事历史研究时,有一种倾向,即特别重视档案、信札等新史料的发掘与使用。
求新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旧材料”的利用。
最近,我们从一件事得到启迪:拙著《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发表后,承蒙马忠文先生相告,拙著论述戊戌政变发生后刘学询、庆宽赴日抓康梁时提到了蔡金台,却没有提及邓之诚先生《骨董琐记全编》所刊布的蔡氏写给李盛铎的两通密札,不能不是一个遗憾。
后来,马先生还将此信札复印寄下,阅后很受启发。
它是政变期间在北京的当事人所写,很能说明袁世凯在政变中的作用。
(一)蔡金台其人及其密札蔡金台,字燕孙,江西省德化县人,光绪十二年中丙戌科成进士后,入翰林院任编修,光绪十七年出任甘肃省学政。
甲午战争后曾在江西倡导成立高安县蚕丝学堂,该学堂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农业学堂。
戊戌政变前后,蔡金台在京同刘学询、杨崇伊等关系诡秘,筹划弹劾维新派,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又伙同刘学询、庆宽以“考察商务”为名,前往日本抓捕康梁,回国后颇受庆亲王赏识。
光绪三十年得充甲辰科会试同考官,后又出任掌湖北道监察御史。
丁未政潮中,蔡金台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五日出面弹劾袁世凯政敌岑春煊之弟岑春萱,指责其“庸陋无识,骄庸溺职,迷信星卜,曾招致现犯死罚监押江夏县之相士名华楚善,处之幕中,行香拜客,皆令课其吉凶。
”(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三十三年录副奏折,职官类。
)盖当时袁世凯正策划恽毓鼎上书弹劾岑春煊也。
袁世凯是否高密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是否告密综述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
究竟袁世凯有没有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
对此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袁告密引起了政变,一种认为袁虽告密,但政变时慈禧太后尚未接到密报,政变另有原因,一种认为袁告密是在政变之后。
关键字:戊戌变法袁世凯告密戴逸在《戊戌年袁世凯告密真相及袁和维新派的关系》中指出袁世凯告密了,但是是在戊戌政变之后,而不是袁世凯直接向慈禧告密,导致的戊戌变法失败。
首先,八月初六日慈禧实行政变时,如果是袁世凯告密导致政变,那么政变上谕中必定指名捉拿谭嗣同,因为谭嗣同是前往游说袁世凯围园劫持太后的人,属于“逆首”慈禧太后绝不会放过他。
但是上谕中只命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没有谭嗣同在内,而且上谕中康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较轻。
如果有围园劫太后之谋,则是大逆不道,罪不可赦,上谕中,为何罪名较轻?其次,如果是袁世凯直接告密与慈禧太后,以当时袁世凯的官职,他是无法见太后的,必须要有引荐人,当时能当引荐人的有两人,奕劻和杨崇伊,但是袁世凯与两人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交情,所以两人也不可能引荐他见慈禧太后。
还有,如果袁世凯是在八月初五日上午觐见光绪后,即乘火车回天津,到荣禄处告密那也是不可能的。
“抵津,日已落”(袁世凯《戊戌日记》),袁赶到天津后,已在夜间,荣禄如果得知围园消息后,不可能在当夜赶去北京,把消息反馈给太后。
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久只有白天行车,没有夜车,也缺乏夜间行车的设备、经验与技术。
即使荣禄是直隶总督也不可能下令加开一次夜车。
因此荣禄于八月初五日夜间万万赶不到北京,而慈禧太后实行训政却在初六日上午,可见太后的政变并非由袁世凯告密所引起,政变时还不知道康有为等有围园劫太后之谋。
此外,从张一廖的《心太平室集》和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可以得到几点重要信息:袁世凯本来没有告密的念头,是在初六晚听到杨崇伊带来太后训政捉拿二康的消息怕受到牵连故而告密,这是他的保命之计,这告密消息又由杨崇旧伊带回北京守旧派才知道兵变围园的密谋。
对袁世凯戊戌告密问题的回顾和反思
诸 军 , 其 防变 。” 谕 。
此外 . 天石考 察 了详尽 记 杨
载 戊戌 政 变前 夜谭 嗣 同夜访 袁世 凯 的核 心史 料——
本 文就 学术 界关 于袁 世凯 在戊 戌 政变 中的告 密
袁世 凯《 戊戌纪 略》 认 为情节较 为可靠 。《 , 戊戌 日记 》
的最直接 原 因。
费行 简 《 慈禧传 信录》凯 ) 天 津告 密 于 禄 , 奉 帝 手 诏 , 锢后 杀 ( 至 谓 令
禄 。 大惊 日 :子 意 云何? 袁 世凯 日 :特 以告公者欲 禄 ‘ ‘ 破奸谋 , 慈圣耳 。 禄感 极 , 卫 即嘱世 凯守津 , 自乘火 而 车微服 入京 , 奔颐 和园告 变 。 因袁世凯告 密语 . 大震 后
、
袁 世 凯积 极 主 动 告 密
全 皇上 , 以安天 下 。 未竞 , 语 叶祖人 座 , 文亦来 , 佑 外侯
至 二鼓 , 得 问 , 不 只好先退 晚餐 , 以 明早再 造 详谈 。 约
次 早 荣 相枉 顾 , 以详 细情 形 备 述 , 相 失 色 , 呼冤 荣 大 日:荣某 若 有丝 毫 犯上 心 , “ 天必 诛 我 , 来屡 有 人来 近 津通告 内情 ,但 不及今 谈 之祥 。 ” ]-4 人商 量许 [55 两 35 5-
久, 荣相 回署 , 复约佑 文熟商 。事 晚 ,荣 相折简来 招 , “ 杨 莘伯 在坐 , 出示训政 之 电 , 已 自内先 发矣 。” 业 [ 1
说 法 .将其 分为 积极 主动告密 和消极 被动告 密两 类 . 并 分别进行 回顾 . 反思袁 世凯 没有成 为历史 上 的正面
问答题 简答题 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练习题 复习题大学课程学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问答题简答题材料题{自己整理}1、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由昌盛转向衰落1.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2.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2、简述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扶植“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实施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3、分析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避免了亡国灭种的命运;包括义和团运动在内的中华名族的反侵略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灭亡中国的阴谋,让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整理出《四洲志》,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具有重要思想启蒙意义;推动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对中国出路的探索4、比较西化与现代化的异同西化:照搬西方,取代本国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现代化: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为中心,以及其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以机器工厂代替家庭作坊、手工厂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全方位改革,其核心是生产力的解放和政治民主化5、比较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戊戌变法;没有严密的组织;经济与社会基础薄弱,未能发动群众;不彻底的改良思想;没有实权与军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意义:是一场爱国就忘运动,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新文化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基础,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6、分析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把政权让给袁世凯经济力量南京临时政府无财政收入无关税自主权相比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财政有一定经济基础军事实力南京临时政府无正规军,大多是爱国志士革命派,无领导核心人物,甚至一部分被逼迫就范的清军,而袁世凯握有清帝国的禁卫军,实力非常大群众基础南京临时政府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也得不到地主阶级的支持,相反袁世凯得到地主阶级、反对势力的大力支持外部原因国外反动势力的舆论,帝国主义的干涉7、举例分析中国古代的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绿林军赤眉军起义、黄巾军起义、瓦岗军、黄巢起义、方腊和宋江起义、红巾军、白莲教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农民起义——陈涉吴广起义。
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_张华腾[1]
!"#$$%年%月#&日至#’日,由中国现代人物研究会、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全国首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安阳师范学院召开。
参加会议的学者("人,来自全国)’个省区,并提供论文五十多篇。
会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袁世凯与中国近代社会诸问题研究成为这次会议的一个亮点。
比如,袁世凯与禁毒问题、袁世凯对秘密社会的政策、袁世凯与赌博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苏志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袁世凯与禁毒》一文认为,袁世凯主持中央政权时期,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继续清末发轫的中国第二次禁毒运动,展开自上而下的禁毒,张扬反鸦片的旗帜,对民初之禁毒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邵雍(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袁世凯执政时期对秘密社会的政策》一文认为,袁世凯对秘密社会的政策与他对革命党人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帮会既查禁,又利用,标准为是否为我所用。
袁世凯对秘密社会中的会道门总体上采取了明禁暗纵,小禁大纵的暧昧态度,给相当一部分会道门以改头换面取得合法地位的机会。
民国时期会道门的空前发展与袁世凯的放纵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霍晓玲(河南大学研究生)《袁世凯与禁赌》一文认为,晚清社会,赌风日炽,禁不胜禁,成为社会一大痼疾。
袁世凯对赌博却矢志禁绝,在小站练兵时期、督抚时期以及民国初年均历行禁赌,范围包括治军、从政、教育乃至日常家庭生活。
袁之历行禁赌,整肃了社会风气,赢得了政治声誉。
袁世凯与其外国顾问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
会议在此问题上有重大突破。
侯宜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莫理循与袁世凯》一文,认为在)*)(年"月以前,莫理循对袁世凯极力效劳,维护袁世凯和中国的荣誉与信用。
袁世凯对他也很欣赏。
对袁世凯称帝,莫理循极力反对。
袁世凯后来延缓和撤消帝制,固然有许多原因,但采纳莫理循的建议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窦坤+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袁世凯及其政治顾问莫理循与二十一条》则主要从外交上阐述二者的关系,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作为中国雇员的莫理循,全心辅佐袁世凯,在揭露日本侵华阴谋,争取世界舆论支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历史难解之谜》
从炎黄开始到清代末期,中国出现了无数的帝王。
有的昏庸无能,将国家管理得民不聊生;有的残暴至极,最后国家遭到覆灭的厄运;有的用人为贤,成就千古伟业。
总之,各位帝王千奇百样,让后世也评价不一。
俗话说皇帝身上的跳骚抖一抖,民间就要乱一乱。
帝王掌握着一国的生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自然,发生在帝王身上的事情和秘密有很多,但由于这些事情都是极为保密的,流传到民间的也都是传说,所以帝王的很多秘密至今也没有解开。
大禹破坏禅让制了吗?禹是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
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是大禹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破坏了禅让制的吗?尧舜禹时代是被古人奉为最理想的政治时期,他们是把王位禅让给有德才的人,而不像后来的帝王只传给自己家族内的人。
禅让制最后一位继承者是有治水之功的大禹,他是由舜禅让才接替王位的,而舜并没有将王位传给儿子商均。
但是大禹以后,就由儿子启继承了王位,禅让制也从此消失,世袭制登上政治舞台。
故人们都说是大禹破坏了禅让制。
但在史籍中却记载不一。
大禹像《孟子·美章》载:“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阳,朝现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
’”“启贤,能敬承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史记·夏本纪》记载:“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
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狞,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狩。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袁世凯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对袁世凯评价研究概况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80年代,随着思维方式的进一步灵活,研究视野的不断开阔,一些学者对袁世凯作了新的认识和评价,他们对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尤其是他在经济领域的贡献,给予了较多的肯定。
对于他晚年称帝、逆历史潮流而动,论者仍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一、关于袁世凯的总体评价问题对袁世凯的总体评价,早期学者多认为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辛亥革命后他“抢夺了清政府的一切权力,巧取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务”,上台后“不择手段地加强个人权力,破坏法制,追求专制独裁,并悍然恢复帝制,终于招致败亡”。
近些年来,对袁世凯的评价,学者有不少共同之处。
如:有的学者认为他在中国军队近代化、清末新政中以及在推翻清王朝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袁世凯一生在许多方面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
其晚年,逆历史潮流而动,自取灭亡(张华腾、苏全有《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也有学者指出袁世凯在政治上反动,但在某些方面,主要是经济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唐洁在《乱世奸雄袁世凯》一文中这样评价:“无论说袁世凯是奸雄也好,枭雄也罢,不可否认他辛亥前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武昌起义后迫使清帝退位,也遵循了时代的潮流。
如果当时的中国不是出于外强觊觎的严重形势下,革命党避免干涉而急于稳定大局,总统的位置可能就不会轮到袁世凯来坐。
”袁世凯是“旧时代的产物,尽管披上支持共和的外衣,骨子里仍然抱着皇帝梦不放,将个人名利之于民族大义之上,只能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二、关于袁世凯与戊戌告密问题过去长期以来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袁世凯告密是政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主要出现三种分歧,一种认为袁世凯告密引起政变,一种认为袁世凯虽告密,政变另有原因,一种认为袁世凯告密是在政变之后。
历史趣谈还原历史 当年戊戌变法袁世凯是否“有密未告”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还原历史当年戊戌变法袁世凯是否“有密未告”导语:按照过去流行的看法,1898年“戊戌变法”之所以演变成“戊戌政变”,光绪帝之所以泣血瀛台、幽禁十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之所以流亡海外十几按照过去流行的看法,1898年“戊戌变法”之所以演变成“戊戌政变”,光绪帝之所以泣血瀛台、幽禁十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之所以流亡海外十几年;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锐、刘光第和杨深秀六君子之所以壮志未酬,血洒菜市口,皆源于袁世凯叛变。
在指控者看来,他们的计划只有袁世凯知道。
袁世凯是维新罪人,是光绪帝的仇敌,所以过了十年有摄政王载沣替乃兄报仇,将袁世凯开缺。
这一系列因果报应环环相扣,不由得不信。
只是遗憾的是,这些只是传言,不是历史。
1898年9月18日,夜幕沉沉,新任军机章京谭嗣同独身一人步履匆匆,前往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头报房胡同的法华寺,拜访投宿在那里的袁世凯。
袁世凯是甲午战后体制内炙手可热的维新人物,三年天津小站练兵成效显著功名显赫,刚刚被朝廷任命为兵部侍郎,相当于后来的国防部副部长。
袁世凯此次北京之行就是为了这件事,是朝廷循任职惯例安排谈话。
昨天(9月17日)上午,袁世凯已经在颐和园觐见了皇上,皇上夸他兵练得好,军事学堂办得也好,叮嘱袁世凯继续努力,甚至还说可以与顶头上司、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荣禄各办各事。
皇上的格外关照让袁世凯很亢奋。
18日,依然留在北京等待更具体安排的袁世凯见缝插针相继拜访了李鸿章和庆亲王。
李鸿章是袁世凯的老上司,有伯乐之恩,如果没有李鸿章早年欣赏、提携,不可能有袁世凯的今天;庆亲王是恭亲王之后满洲贵族领袖,是朝廷此时大小事务的总管家。
袁世凯与李鸿章就当时日趋紧张的军事形势交换看法,分析英国多艘军舰在大沽口外游弋究竟出于什么目的。
至于庆亲王,生活常识分享。
对袁世凯戊戌告密问题的回顾和反思
对袁世凯戊戌告密问题的回顾和反思王印策【摘要】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学术界传统的说法是袁世凯八月初五日告密说.此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是袁世凯告密并非在八月初五日返回天津之后,而是在见到谭嗣同后的八月初四日;二是袁世凯在八月初六日晚听到杨崇伊带来的政变消息,以为事情泄露,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后的密谋.反思袁世凯的人格缺失和道德失范使他成为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从袁世凯个人出发,进而思考学术界品评、褒贬历史人物的标准.【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10【总页数】3页(P144-146)【关键词】袁世凯;戊戌告密;回顾;反思【作者】王印策【作者单位】永城职业学院语言文化系,河南永城,47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2有关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问题,学术界近年来的讨论十分热烈。
然而,由于与政变相关的直接证据相当有限,而已披露的材料记载往往彼此矛盾,加之学者的解读视角又各自有别,使得我们今天对政变内幕及有关告密细节的认识仍然存在相当的分歧。
台湾学者吴相湘、黄彰健认为,戊戌政变并非因袁世凯告密而发生。
大陆学者房德邻亦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
大陆学者赵立人与台湾学者刘凤翰则持相反看法。
郭卫东认为,袁世凯告密并非在初五日返回天津之后,而是在见谭嗣同后的初四日,袁世凯告密是造成慈禧提前回宫发动政变的最直接原因。
本文就学术界关于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的告密说法,将其分为积极主动告密和消极被动告密两类,并分别进行回顾,反思袁世凯没有成为历史上的正面人物的原因正是因其过分追逐个人权力、为个人私欲耍狡诈的两面派行为造成的人格缺失与道德失范,进而思考学术界品评、褒贬历史人物的标准。
(一)八月初五日告密说袁世凯八月初五日告密说通常是这样叙述的:八月初三日晚谭嗣同至法华寺,说袁世凯勤王,袁世凯佯作答允。
初五日袁世凯请训后回天津,向直隶总督荣禄告密,荣禄立即报告慈禧太后,太后遂于初六日训政。
最新-2018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文本素材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一、传统说法留重重疑团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
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
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月11日,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
接着新政上谕,如雪片飞下,频频颁发,而守旧派推宕拖延,全力阻挠。
新政无法实行,诏谕全成空文,两党形同水火,势不两立。
七月三十日,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嘱维新派妥筹良策,推进变法。
密诏中说:"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自己处在危险地位,流露出焦急心情,要维新派筹商对策。
八月初二日又由林旭带出第二次密诏,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不可迟延。
"康有为、梁启超、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痛哭失声,誓死搭救皇帝,不得已铤而走险,决定实行兵变,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权。
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说袁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
此后事情的发展有不同说法,传统说法是:袁世凯是个两面派,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
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
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
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变。
八月初六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捕拿维新派,杀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1.一个谜:政变之初,慈禧为何不捉拿谭嗣同以上传统说法长期流行于史学界,但近几十年来,不少历史学家对此提出疑问,否定了因袁世凯告密导致慈禧政变之说,其理由如下:八月初六日慈禧实行政变时,如果是袁世凯告密导致政变,则政变上谕中必定指名捕拿谭嗣同,因谭是往说袁世凯围园劫持太后的人,属于"逆首"。
慈禧太后绝不会放过他。
何以上谕中只命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没有谭嗣同在内?而且上谕中康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较轻。
学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争鸣
学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争鸣近年来,随着学术争鸣的活跃。
对袁世凯的评价渐趋多元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颜军在《改革家?窃国大盗?——学术界对袁世凯评价问题研究新综述》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
人们对袁世凯不再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新评价大致可概括为三类。
第一类,考辨史料,对袁世凯的历史定位做具体评价。
袁世凯的历史活动存在不少模糊不清之处,如他在戊戌变法中的表现,以往多认为他是混入维新队伍里的两面派,其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考辨史料,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如房德邻赞同此前台湾学者吴相湘、黄彰健的观点,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甚至袁世凯“当时确有保全光绪之意”;戴逸认为,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于维新派,但当政变发生后,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杀。
林克光、茅海建等亦持类似看法。
这种依据史实、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和此前全盘否定袁世凯有很大不同。
第二类,肯定袁世凯对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
以往对袁世凯在近代改革中的活动,要么一笔带过,要么视其为抵制革命、加强统治的骗局。
近年来,人们对这些活动也给予客观评价。
如侯宜杰肯定了袁世凯创办巡警、整饬吏治、提倡实业、广兴教育的积极作用,认为“冲击了封建制度”,“与世界潮流合拍”;马小泉认,为,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对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地方政治革新,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朱英认为,袁世凯推行的重商保商等经济政策,“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清末的袁世凯已显然不同于传统的封建大官僚。
作为当时过渡性时代中的一个过渡性人物,他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正在走向资本主义化的一部分官员的代表”。
第三类,为袁世凯辩解、正名。
一些人认为,以往对袁世凯的评价,存在着全盘否定、苛求古人的错误,对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评价和看法。
如祝曙光认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并不完全出于他的个人主观愿望,而是有现实基础”,“不能过高地估计袁世凯称帝的危害性”:季云飞认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的论断“违背基本历史事实”。
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
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作者:张程来源:《读书文摘》2010年第07期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八月初五下午三点钟,一辆从北京驶来的蒸汽火车轰隆着在天津站停下。
站台上顿时喜乐喧嚣,等候多时的天津文武官员来了精神,纷纷向一位下车的大人物涌去。
这位大人物就是进京陛见归来的三品按察使衔、督练小站新军的袁世凯。
他刚刚被光绪皇帝擢升为二品顶戴、候补兵部侍郎——这就是满城文武官员热脸相迎的原因。
袁世凯高兴地和大小官员一一致意,跟着进入早已筹备的盛大的欢迎会。
似乎天津全城的官员都来了,场面颇为热闹。
天津是督府所在地,但二品侍郎也算是屈指可数的高官了。
在场的许多人眼看昔日的同僚现在进步到自己的前头去了,心情复杂,羡慕、妒忌和巴结的心态各有。
而老袁一如既往的亲切、热情,不慌不忙,请皇上、太后圣安,入座同大家行礼如仪,再激动地转述陛见盛况,表态“天恩浩荡”“效忠皇上”云云。
最后,袁世凯与各位告别,出站,奔赴直隶督署。
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是荣禄。
作为老袁的直接上级,荣禄一直认为袁世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举荐、笼络他。
如今袁世凯荣升了,众人想当然地认为荣禄肯定准备了盛大的宴会给爱将接风。
谁知,袁世凯一入督府就被荣禄“扣”住了,而且这一“扣”就是数日之久。
就在第二天,北京城发生了可怕的政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在历史关键时期,天津督府内发生了什么事情?袁世凯风风光光、风平浪静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呢?袁世凯并不属于荣禄他们的圈子。
他发迹于朝鲜,最开始是李鸿章的人。
甲午战争战败后,李鸿章的势力元气大伤,袁世凯也从朝鲜撤了回来,成为官场的散兵游勇。
他开始上下走动,交结各种人物,图谋东山再起。
当时朝野对旧式军队失去了信心,袁世凯就撰写编练新式军队的书籍,向各方呈送,最后被榮禄等人看中,去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了。
在袁世凯这一时期认识的人中,包括康有为等人。
袁世凯曾向光绪上书,建议变法。
1895年夏,康有为第四次上书,都察院和康有为任职的工部都不肯传递,最后还是袁世凯通过督办军务处代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告密问题综述学号:09313242 姓名:吴威摘要:多年来,关于袁世凯告密这一事件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一直在向我们阐述说:维新派要求袁世凯杀掉荣禄并解救光绪帝,袁世凯却在暗中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换言之,因为袁世凯的告密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袁世凯无疑成为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
但我认为,变法并非因袁世凯告密而失败,告密只是加大了政变的剧烈程度而已。
关键词:维新变法戊戌政变袁世凯告密公元1898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七),袁世凯告密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党骚动,京城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维新派遭到大肆逮捕,政变几近高潮。
真的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使得变法惨遭失败、维新人士血溅菜市口吗?大量的史料史实表明,政变发生的时间其实是在袁世凯告密之前的。
但袁世凯同志确实是做过告密一事的,而且他本人对此也并不否认。
可以看出,袁氏的告密只是加剧了戊戌政变的剧烈程度罢了。
一、告密事件的简要论述现在,我们从戊戌政变整件事的发端开始讲起,看看袁世凯告密一事的作用是如何在政变中发酵膨胀的。
公元1898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初四),在颐和园颐养清闲的慈禧太后突然返回西苑,其原因则是由杨崇伊的奏折引发的。
慈禧的目的则在于初五日监控光绪帝接见日本前相伊藤博文,值此之际,戊戌政变的序幕被悄然拉开了。
八月初五,各事还在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上午,光绪帝在单独处理政务,包括单独召见了袁世凯;而西太后慈禧则决定回园的日期推迟至初十日并“在光绪见伊藤后,见了某人,听到了某事。
”1到此时,光绪帝还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和处理政务的权力。
八月初六,政变发生,慈禧太后训政并下令捉拿康有为,将宋伯鲁革职,但此时的朝廷并无其他停止新政的谕旨。
同时慈禧对光绪、康有为在权力层面进行了清算,但未进入政策层面。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是一个关键情节,政变非袁世凯告密而发生,而告密却加大了政变的剧烈程度。
八月初七,袁世凯告密消息传到北京,慈禧下令捕人。
八月初十,原定于初十回颐和园的慈禧将日期改为十四日回,又下达了恢复被裁撤的衙门、取消上书权、撤销时务官报等谕旨。
此时的慈禧不仅在权力上对光绪帝和维新党人进行清算,而且在政策上也进行了反攻。
八月二十三日,慈禧对光绪帝采取直接行动,将其软禁在瀛台之内。
光绪帝的软禁之遇最终让戊戌变法彻底灰飞烟灭。
长久以来,传统的说法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而导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最终造成变法失败的历史结局。
但究竟袁世凯是在何时、何地、通过怎样的方式向何人告的密,至今仍众说纷纭。
并且是否只是因为袁氏的告密而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的也是一个学界争论不已的话题。
袁世凯告密一事,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疑团。
二、关于袁氏告密问题学术各派的观点在戊戌政变的研究中,对于政变发生的深层原因,学界没有什么分歧,基本认定是在维新派与守旧派权力利益之争的范围内。
但对于袁世凯告密这一关键问题,学界的意见分歧还是很大。
分歧主要集中在袁世凯告密与政变的关系上,对此主要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袁世凯告密引起了政变;第二种认为袁世凯虽然告密,但政变时慈禧太后尚未接到密报,政变其实另有原因;最后一种认为袁世凯是在政变之后告的密。
袁世凯告密导致政变说自康、梁二人提出之后,一度占据史学界主导地位。
此种观点认为,谭嗣同于八月初三日夜访法华寺,会见袁世凯,游说袁世凯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
而袁世凯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决定投靠旧党。
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
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当天乘火车回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
当夜,荣禄赶回北京告密。
八月初六日晨,慈禧临朝训政,囚禁光绪,下令捉拿维新乱党,杀六君子,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均如是说。
2002年,学者郭卫东发表《再论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问题》,提出慈禧太后八月初四日从颐和园回西苑发动政变,是由袁世凯告密所引起,并推测袁世凯告密地点不在天津而是在北京,时间是八月初四日,袁世凯与谭嗣同会见后,去了海淀的寓所,其告密的对象很可能是庆亲王奕劻。
2第二种观点则被更多学者所采纳。
20世纪30年代,丁文江、赵丰田在编著《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时就提出疑问:“六日的政变是不是因为袁项城泄露了密谋才爆发的,还待考证”,“关于这次政变的原因,近因方面当然就是罢免礼部六堂官职和召见袁世凯两件事,但是也有人说伊藤博文的觐见也是促成政变的一个原因”3。
之后,台湾学者黄彰健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质疑并证其伪,使得袁世凯告密引发政变说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
1983年,房德邻发表《戊戌政变史实考辨》,完全认同第二种观点。
4萧一山先生则认为,政变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光绪帝要开懋勤殿议制度,设顾问团,聘伊藤博文为首席顾问使慈禧着急起来,深怕他们借用外力,就立即发动政变。
政变虽非纯由袁之告密,然而袁之告密则是政变的导火线。
52006年,赵立人发表学术文章《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关系新证——以谭嗣同被捕时间为中心》,亦认为袁世凯的告密仅是政变的导火线,而非决定性的原因。
6第三种观点则是对告密时间的质疑了。
历史学家戴逸在文章《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中认为,荣禄不可能乘火车连夜赶回北京。
7袁世凯在八月初五日上午觐见光绪后,即乘火车回天津,“抵津,日已落”(袁世凯《戊戌日记》)。
如果袁赶到荣禄处告密,已在夜间,荣禄得知围园消息后,不可能在当夜赶去北京,把消息反馈给太后。
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久,只有昼班车,没有夜车,更缺乏夜间行车的设备、经验与技术,即使荣禄下令加开一趟夜车也是不可能的。
而慈禧太后实行训政却在初六日上午,可见太后的政变并非由袁世凯告密所引起,政变时还不知道康有为等有围园劫太后之谋。
但袁世凯的确向荣禄告发了谭嗣同给他“密诏”的事,但情报送到慈禧手中时,政变已经发生。
因此,政变与袁世凯的密报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政变当日,只发出捉拿康有为的通缉令,没有谭嗣同。
假如清廷接到了密报,则必捉拿策动袁世凯“锢后杀禄”的“谋乱要犯”谭嗣同。
而我们现在知道,捉拿谭嗣同的通缉令是在政变后第四天才发出的。
根据《晚清日志》的记载,荣禄是在政变发生后的第五天才奉旨进京的。
另说荣禄通过电报向慈禧通报袁世凯告密事,则绝无可能,因为慈禧那里没有专用电话,往来电报需经“京局”。
所以,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袁世凯告密的密报只是在政变之后才到达慈禧手中的。
三、对袁氏告密问题的认识评价与再思考对于政变发生的基本原因,学界基本认定是维新与守旧权力利益之争的多种因素相凑合力的结果,史实有:礼部堂官的罢免,军机四卿的提拔,懋勤殿的召集意图,杨崇伊等吁请重新训政的奏折,袁世凯入京陛见,伊藤博文的来访,旧势力对变法措施的不解和反对,激进改革造成的社会震荡和民心不稳,流言传播等等,都是促使慈禧下决心发动政变的诱因。
正是因为政变不是慈禧草率而仓促的政治举动,所以她不可能在头天夜里得到袁世凯的告密后立即于转天早上发动政变的。
而袁世凯的告密行为我们可以更多的从其为官处事的思想上来分析。
袁世凯本是一个对朝廷形势无所影响的“小官”,但因其维新思想而与正得势的维新派走近。
通过维新派的荐举,袁世凯得到越级提升,对此他对维新派感激不尽,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拉得更近了。
对维新派所议论的朝廷诸事,袁世凯也表示支持。
袁世凯除了思想上与维新派有一致之处外,无论从忠于君主的伦理观念说,或是为个人名利地位计,他也会向维新派靠拢。
可是袁世凯终究是大清官僚体系内的一员,真正左右着他的还是这个朝廷。
八月初一,光绪特例召见袁世凯并意无意的试探袁世凯的态度,但袁世凯却心里明白装糊涂。
事后,袁世凯对人说:“以无寸功, 受重赏, 决不为福。
”8可见, 他心里非常有数。
时至八月初四,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带着康有为的伪诏以圣上安危之名向其游说杀死荣禄、围园弑后的计划。
本来袁世凯是两方都不想得罪,但事情已到了现在这一步,他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现在无奈必须得罪一方。
可袁世凯会杀荣禄吗?从朝鲜奉命回国后,袁世凯为了重新进入仕途,想方设法打通关节,向荣禄进陈练兵之策,并献上他编的兵书,于是荣禄奏准由袁世凯接办新建陆军。
可在袁世凯接办新建陆军后不久,就有人弹劾他办事操切,嗜杀擅权。
朝廷派荣禄等人查办,荣禄念袁世凯治军有方,奏请朝廷宽释袁世凯。
所以荣禄既是袁世凯的顶头上司,也是他的恩人和靠山,袁怎么会杀了他呢。
另外,当光绪特例召见袁世凯,赏以侍郎衔、专办练兵事宜,这种意外举动事实上很可能已经引起后党的高度注意和警惕,北洋三军中的另外两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董福祥的甘军)已经奉荣禄之命重新布防,北京城的防务也有了新的布置,客观上对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形成钳制之势。
对此,聪明的袁世凯自然不难看出其中的凶险。
此外,围园弑后之举不就是谋反吗,这可是大逆不道诛连九族之罪啊!作为一个费尽心机才谋得官位的人,而且已经受到某种猜忌的掌握军队的汉人,袁世凯当然知道应该靠向哪一边,才能保住自己。
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首鼠两端”之辈,于是,袁世凯按照“两害相形取其轻”的古训选择了告密。
设身处地想一想,在当时的形势下,袁世凯恐怕也只能如此,除非他想拿自己的职位和脑袋开玩笑。
试想,袁世凯得罪光绪,如果会受到惩罚,那也肯定是将来太后死后的事情;而如果得罪荣禄和太后,杀身之祸恐怕就在眼前。
人们尽管可以指责袁世凯的告密非常卑鄙,那其实属于道德评价。
其实,改良派在决策方面也有不当之处,他们对各种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存在着激进的个人感情因素,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整个大清帝国落后受辱的现状,正是因为这些举措加剧了形势的复杂性。
注释:1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北京三联书店2005版。
《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证、修正》,《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5,6期。
2郭卫东:《再论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问题》,《清史研究》,2002年第1期。
3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l983年版,第l43、149页。
4房德邻:《戊戌政变史实考辨》,胡绳武主编《戊戌维新运动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萧一山:《戊戌政变的真相》,《大陆杂志》1963年第27卷,第7期。
6赵立人:《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关系新证——以谭嗣同被捕时间为中心》,《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7戴逸:《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江淮文史》,2010年第6期。
8孙孝恩:《光绪评传》,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