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学设计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案(第二课时)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c8b3248cf84b9d528ea7a92.png)
第二课时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主要内容①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学习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能进行溶液稀释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进行溶液体积、密度、质量之间的换算。
(理解)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液稀释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过程中分析与讨论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液稀释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活动发展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有关计算,使学生继续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重点:溶液稀释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难点:溶液稀释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关键: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算式和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理本课时主要学习有关溶液稀释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本课时的计算和实验都属于技能性内容,因此教学更要突出学生的活动和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技能等的训练。
教学基本思路:复习前次知识,并进行溶质质量分数数学表达式变形→ 直接导入新课→ 进行溶液稀释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总结此类计算的思路和方法→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活动→ 小结→ 练习。
陈述前次课内容,板书节课题和上次课的标题一后,复习下列内容:1.什么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2.如果我们已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质量,求溶质的质量,或已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的质量,求溶液质量,可将上式作怎样的变化?(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复习结束后,教师用“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导语直接导入新课,板书标题二(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后,教师再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另一种类型的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导语,引出并板书小标题: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3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d917b9a90722192e4536f68a.png)
《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理解溶液稀释的过程和计算依据,会进行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计算。
2.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溶液稀释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学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设疑]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水(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试管编号溶液颜色比较溶剂质量/g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溶质的质量分数123[学生活动] 讨论判断溶液浓稀的方法。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越多,溶液越浓。
3.三种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不同。
[引导]如何准确表示溶液的浓稀?[介绍]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
[小结板书]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投影]例1:20g食盐全部溶于80克水中,求此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 7.3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教案
![中考化学 7.3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117e7770bf78a652954f4.png)
7.3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方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难点: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讨论 ] 甲杯中 100g 水溶有 10g 食盐 ,乙烧杯100g水溶有5g食盐,丙杯10g水溶有2g 食盐。
讨论 :①食盐水的咸味是由水还是由食盐引起的 ?②三个杯中 , 哪个杯内食盐的溶解量最少 ?③哪个杯的食盐水最咸 ? 为什么 ?[ 引言 ] 某一溶液浓 ( 或稀 ) 到什么程度 ? 用定量的方法表达出来 , 这就是通常说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有很多种表示方式 , 现在我们学习其中一种一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 板书课题 ][ 实验 7-9]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蓝色的深浅 , 阅读课文 , 完成D、 E 、 F 、三支试管内有关猜测的计算。
[ 练习 ]1. 溶质质量分数是溶液浓度的一种______方式 , 是用溶液中________质量与_______总质量之比、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的。
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物理量单位吗 ? 它能单独表明溶质的溶解量是多少吗 ?3. 未溶解的溶质能计入“溶质质量”中吗 ?4. 未饱和的溶液有没有溶质质量分数 ?5. 使用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必须指明温度 ?6. 从 100g10% 的硝酸饵溶液中取出 5g 溶液来 , 取出的溶液或余下的溶液 , 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7. 向 [ 实验 7-9] 中 G 试管内加入 4g 水后 , 试管内的溶质是多少 ? 此时的溶液发生什么变化 ? [ 讨论 ]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区别 ?( 进行 212 页两道题的“讨论与交流”)[ 小结 ]( 板书或投影 )1. 溶液的浓稀程度 ( 浓度 ) 是指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相对多少。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1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b9825fc8ec3a87c24028c4d9.png)
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掌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二、重难点1.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与步骤。
2.难点: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内容:1、导入:①图片:②溶解度曲线有关练习:(1)、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2)、右图为A、B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20℃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C.10℃时,等质量的A和B饱和溶液中,B的溶剂最少D.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析出的晶体最多(3)、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A.在t1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4)、下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请回答(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3)40℃时,将A、B各15 g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入A物质2、新课讲授:①、有色的同种溶质的溶液的颜色越深说明了什么?②、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就越浓。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3_溶液浓稀的表示_教案(第1课时)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7.3_溶液浓稀的表示_教案(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8736830e87101f69e31956b.png)
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质量分数、溶质和溶剂质量的简单计算一、主要内容①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学习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理解)2.能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相对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提高学生猜想意识和能力。
2.通过溶液颜色、浓稀、溶质与溶剂(或溶液)相对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7-8】中根据溶剂水和溶质硫酸铜的质量关系,猜测溶液颜色深浅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例题计算,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路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及有关计算难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关键: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本课时教学主要是从溶液颜色深浅反映浓稀程度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并初步学习应用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材206页安排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区别的讨论与交流,建议放在练习中进行,以便使教学更加突出重点,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不受到影响。
教学基本思路:复习前次知识→ 复习导入(或情景导入)新课→ 【实验7-7】引入溶液浓稀与溶质和溶剂相对多少的关系→ 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由【实验7-7】2的三组溶液的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关系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初步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的简单计算→ 小结→ 练习(206页讨论与交流在此进行)。
提问复习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溶解度?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3《溶液浓稀的表示》优秀教学案例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3《溶液浓稀的表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88dd4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6.png)
在此基础上,我为学生提供了实验器材,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测量不同浓度的溶液,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溶液浓稀的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 讲解溶液浓稀的概念,阐述溶液浓稀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2. 介绍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并解释各自的优缺点。
3. 讲解溶液浓稀的判断标准,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溶液的浓稀程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探讨溶液浓稀的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共同设计实验,测定家中的酱油浓度,并解释实验结果。
(四)反思与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教案 溶液浓稀的表示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教案 溶液浓稀的表示](https://img.taocdn.com/s3/m/d0b1d3114b73f242326c5f03.png)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3.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 g、1.5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新版)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41241b0740be1e650e9a5c.png)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
(2)能正确区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掌握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4)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有关计算。
(5)学会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有关资料收集、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3)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溶液与生活密切相关。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三、课前准备:1.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等资料,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做简短汇报。
2.做好实验的准备。
3.教师做好有关投影片的制作。
四、教学过程:再通过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的,需加水多少克?涉及溶液体积的计教师边讲边演示实验:布置作业:课本习题五.板书设计:§7-3 溶液浓稀的表示一、溶液的组成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2.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溶质、溶剂、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换算【例题】(略)2.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原则:稀释前溶质质量=稀释后溶质质量【例1】(投影)解:设需水的质量为x.50克×98%=(x+50克)×20%x=195克答:略。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14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14](https://img.taocdn.com/s3/m/e9e1c782a1c7aa00b52acbe9.png)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观察配制的三种组成不同的有色溶液(红墨水和硫酸铜溶液)入手,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
给学生两种无色溶液然学生猜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无色溶液的组成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常用的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讨论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微课让学生学习如何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填入下表: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红墨水和CuSO4溶液。
[提问]你能判断出三种溶液的浓稀吗?判断的方法是?[学生发言] 能,溶液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学习情境]展示等体积的两种糖水溶液。
[提问]你能判断出两种糖水溶液的浓稀吗?判断的方法是?[学生发言] 能,尝其味道。
[学习情境]展示三种未知的无色溶液,你能判断出三种溶液的浓稀吗?[学生发言]:不能。
[提问]:如果告诉你无色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量,能判断出溶液的浓稀吗多媒体展示:试管号A B C溶质g0.51 1.5[提问]:那种溶液浓,那种溶液稀,判断的方法是?[学生回答]: 溶剂相同,溶质越多,浓度越大。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案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33d3ab4b73f242336c5fd7.png)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最后练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教学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投影】4、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
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
质量是多少?
【讲解】在此稀释过程中,哪些量发
生了变化?(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什么量未变
呢?(溶质的质量)。
【投影】
讲解:溶液在稀释或浓缩过程中溶质的
质量不变,是解这类题题的依据。
若某
溶液A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
释(或浓缩)成为b%的溶液Bg。
则有
关系式:A×a%=B×b%
小结
作业
课本209页第2、6题
板书设计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公式:
×100%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常规计算
2、溶液的稀释。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7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溶液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_7](https://img.taocdn.com/s3/m/17434c730912a21614792971.png)
溶液的浓稀表示一.教学目标:1.复习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2. 复习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稀释计算二.重、难点:溶液的配制和有关计算三.教学过程:(一)质量分数公式及变形 %100%100⨯+=⨯=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形公式: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
(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100g 100⨯+=s s 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
(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 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同步练习:1.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3B. 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 ④→⑤可析出53.9gKNO晶体32.把2.8g铁片放入2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①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cb7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概述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都需要使用溶液。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不同,会影响溶液的性质和用途。
因此,浓度成为描述溶液浓稠程度的重要参数。
本节课将介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一、质量分数通常用质量分数来表示固体或液体在溶液中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质量分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质量分数 = \\frac{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times 100\\%$二、浓度连接着质量分数的还有浓度。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与溶剂的物质量之比。
不同情况下,浓度也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量,常用符号为C。
其计算公式如下:$C = \\frac{m_1}{V}$式中m1为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
2.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量,常用符号为M。
其计算公式如下:$M = \\frac{n_1}{V}$式中n1为溶质的物质量,单位是摩尔(mol),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是升。
3.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常用符号为 $\\rho$。
其计算公式如下:$\\rho = \\frac{V_1}{V}$式中V1为溶质的体积,单位是升,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是升。
三、稀释溶液的制备实验中经常需要调配一定浓度的溶液,这时就需要稀释溶液。
稀释溶液的基本原理是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稀释溶液时有两种情况。
1. 溶液的体积定量当稀释前的溶液体积已知时,也可用以下公式计算稀释后的溶液体积:$V_2= \\frac{V_1 \\times C_1}{C_2}$式中C1为稀释前的浓度,V1为稀释前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的浓度,V2为稀释后的溶液体积。
2. 溶液的重量定量当稀释前的溶液质量已知时,则用以下公式计算稀释后的溶液体积:$V_2= \\frac{m_1}{C_2-C_1}$式中C1为稀释前的浓度,m1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C2为稀释后的浓度,V2为稀释后的溶液体积。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3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学设计科粤版
![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3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学设计科粤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a2446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09.png)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材为科粤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溶液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3课时。课程内容包括溶液的浓稀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重点题型整理
1.题目:计算100g水中加入5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首先,我们要知道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
根据题目,我们有溶质质量是5g,溶液质量是100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 (5g / 100g) × 100% = 5%。
3.应用能力不足: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弱,需要通过更多的案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
改进措施:
1.强化概念解释:我将进一步加强对溶液浓稀表示方法的概念解释,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我将安排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熟练度。
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单一溶质溶液和混合溶质溶液的计算,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计算结果的含义。
3.理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能够解释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原因。
4.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溶液的配制、药品的制备等,能够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判断。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溶液浓稀表示方法
-质量分数
-摩尔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从配制三种组成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区分有色溶液是浓还是稀。
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出一个关系式,并推导出另一个关系式,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熟悉上述两个关系式,巩固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探究认识如何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1)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2)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学媒体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第二课时: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 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思考][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1101+×100%≈9.1%。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1105.1+×100%≈13%。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ρ水=1 g ·cm -3)[学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果] (1)gg g901010+×100%=10%。
(2)gg g802020+×100%=20%。
[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 [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板书]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配制一定量的某一组成的溶液,求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例1.在农业生产中,常用食盐溶液去选种。
现要配制80kg 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为多少?[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小结板书]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
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解析:由于100%=1,故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式。
可写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据此,有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设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可得x=15%×80 kg =12 kg水的质量=80 kg-12 kg=68 kg答:配制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12kg和水68kg。
[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作以归纳?[讨论][小结板书]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呢。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投影]例2 配制铅蓄电池用的28%硫酸溶液460g,问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已知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讨论]溶液稀释前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化?[学生回答]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溶剂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而稀释前后溶液里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学生活动](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解析:设需要98%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列得460g ×28%=x×98%故%.%460g28x1314g98⨯==根据所给密度,可以求出与此相应的浓硫酸的体积。
计算公式是m V ρ质量()体积()=密度()故 (3)-31314g V 714cm 184g cm==⋅ 答:配置28%硫酸溶液460g ,需要98%浓硫酸71.4cm 3。
[小结]等量: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课堂练习]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斗中,人们广泛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在室内进行消毒。
现要配制10kg 0.4%的过氧乙酸消毒液,请计算需用含过氧乙酸40%的市售原液的质量是多少?所需稀释用水的质量为多少?[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并能进行两种简单的计算。
[作业]习题1、2、3 板书设计7.3溶液浓稀的表示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配制一定量的某一组成的溶液,求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第二课时 [提问]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回答][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板书]三、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投影]区别:[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填写上表) [答案]1.①一定温度时,100g 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
②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①表示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②表示任一溶液的组成(即浓度的大小)。
3.①一定温度时②不定温度 4.①饱和状态②可饱和可不饱和 5.①g ②无单位[设问]两个概念间有何联系? [讨论]1.溶液是均一的,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同? 2.对饱和溶液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100g ,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3.试分析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小结]1.一种溶液各部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
2.对饱和溶液(某温度)来说,若溶剂的质量是100g ,溶质的质量是该温度下此溶质的溶解度。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g100+溶解度溶解度×100%[板书]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g100+溶解度溶解度×100%[练习]1.把40g20%的食盐水倒出一半,剩下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是 。
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则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
[答案]1.20% 2.52.4%[转折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 [引导分析、讨论][总结板书]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强调]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学生活动](投影以下内容)1.计算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氯化钠 g ,水 g 。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 -3。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
4.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5.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总结了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还练习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解了配制溶液的步骤及所需仪器。
[作业]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 板书设计三、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g100 溶解度溶解度×100%四、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简、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