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法汉成帝时,氾胜之总结了一种新的耕种方法——区种法。

这是一种园艺式的耕作技术,把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区种法的使用说明西汉农业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2、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设官收税。

但一些富商大贾、豪强地主往往占有山海,或采矿冶铁,或煮海盐,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中央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

汉武帝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决定把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

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置专卖署,任命盐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的事物。

3、匈奴奴隶主贵族在战争中掠夺努力,也经常骚扰西汉的北部地区。

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攻打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晋阳。

汉高祖闻讯率30万大军亲征,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和主力部队完全断绝联系。

后来用了陈平的计策,像单于阏氏行贿才得脱险。

4、五均六筦公元10年,王莽改制实行五均、六筦制度。

五均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

长安分东西市,设令,各市有长,令、长成为五均司市师。

五均官的任务是管理市场物价,收工商业税。

各地五均官在每一季度中月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为——市平。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

五均赊贷,加上政府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山泽税合称为五均六筦。

5、《史记》汉司马迁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3000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中心。

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的零碎史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分别归类在一百多个人物的传记中,又总述了历史背景,在年表中排比年代。

全书体系完整,疏而不漏,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势,是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6、汉赋西汉的文学主要是汉赋和乐府诗,汉赋是从楚辞发展而来的一种长篇的韵文。

西汉的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骚体赋,汉初比较盛行;一种是散体大赋,形成于汉初,兴盛于武、昭、宣之世,并取代了骚体赋,是汉赋的代表。

汉赋是典型的宫廷文学,用华丽的辞藻和铺张的手法来堆砌丰富的词汇,描写西汉上层社会的繁华景象,是地主阶级的自我赞美,但形式呆板,词句艰深。

不过在形式和技巧上对后世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影响。

7、《九章算术》是西汉以来许多数学家研究的结晶。

全书共分九个章,搜集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解法。

其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

还有各种面积、体积的算法和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问题,以及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特别是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这部书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很大。

它不仅在中国的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出版。

8、退功臣东汉初年,为了削夺中兴将帅的军权,刘秀适时提出了“退功臣进文吏”的人才战略。

其主要做法,一是封侯褒扬,给功臣尊崇的地位和优厚的经济待遇,褒奖建朝之功。

二是奉朝请,让功臣居家静养,朝廷有事就奉请入朝参与议事,日常不任官。

退功臣政策巧
妙地解决了皇帝任功臣吏职不能胜任,却因为昔日功劳无法真正用法律管理他们的问题。

对功臣的妥善安置是东汉王朝重建过程中的成功之举。

9、赋民和假民公田东汉初期由于人口锐减,为王朝缓和社会矛盾与恢复社会生产提供了大片荒芜无主的“公田”。

朝廷将大部分“公田”用于赋民和假民。

赋民公田就是将国家所有土地给予贫民耕种,接受赋田的农民成为土体所有者,是向国家缴纳税负的自耕农。

假民公田是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接受假田的农民实际上是成了国家的佃农。

东南初期实行赋民公田或假民公田政策的目的都在于解决破产农民无地耕种的问题。

东汉初期赋民或假民公田还不完全只是荒芜之地,还包括有肥田,甚至有皇家园林之地,说明东汉王朝将此看成是安定社会和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

这些措施使贫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行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同时增加了国家收入。

尽管在实施赋民公田和假民公田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常常进行掠夺,但对社会的进步仍具有进步意义。

10、度田东汉初年,人口与田地状况十分混乱,直接影响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公元39年刘秀下令“度田”,就是检核垦田户口。

度田对象涉及自耕农和豪强地主。

由于度田触及了豪强地主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存在度田不实、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等问题。

由于度田官员惧怕或袒护豪右,没有具实检核豪强的田亩与户口数,将豪强隐瞒的田亩数与人口数转嫁给贫民,激发民怨。

度田制度的失败等于政府放弃了对土地的管制,使东汉土地私有化程度不再受任何限制地发展,地主田庄开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并形成了古代中国从此以后地主管理农耕生产的主要形式。

不过度田制度仍整顿了田亩、户籍和赋税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