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测试技术考试知识要点总结
现代环境测试技术考试知识点要点整理
现代环境测试技术考试知识点要点整理1.什么是色谱技术?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2.什么是色谱分析技术把色谱技术和适当的检测器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色谱分析技术3.色谱是否只能分离色素?不是,它也可以进行分离混合物中组成4.色谱的分离原理有哪些?利用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不一样,当两相运动时,这些物质反复分配进行分离,然后检测器进行测定的色谱图5.按流动相不同,色谱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液相色谱法(LC):柱色谱法(CC),薄层色谱法(TLC),纸色谱法(PC)气相色谱法(GC):填充柱色谱(GSC),毛细管柱色谱(GLC)超临界色谱法(SFC)6.按分离机理,色谱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吸附色谱法(物质在固体表面吸附能力不同)排阻色谱法(分子大小不同)分配色谱法(在气液或液液两相中K不同)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能力不同)7.色谱技术有什么用途?定性分析混合样品的成分;定量分析混合样品成分;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制备单一成分;样品预处理!8.色谱仪一般由哪几个部分构成?流动相传输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数据处理及控制系统9.色谱图各组分分离后依次经过检测器,将流动相中浓度或者质量转化成电信号,有记录仪记录下的信号—时间曲线。
10.基线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监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11.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峰底之间的垂直距离12.峰面积色谱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13. 标准偏差σ:表示色谱曲线的离散程度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14. 半峰宽度(Y1/2):Y1/2=2.354一半峰高处的宽度15. 峰底宽度(Y)Y =4过峰两侧拐点与基线焦点的间距16. 死时间t M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得出峰时间17. 保留时间t R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时间18. 调整保留时间t R’= t R-t M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19. 相对保留值(α),也称为分离因子/选择性因子r21两个色谱峰调整保留时间之比(只与固定相性质,柱温、流动相组成有关,与柱子长度和填充情况以及流动相流速无关)20. 分配系数(K)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其在两相中浓度比即为该组分的分配系数(固/流动)特点:T一定,K越大,出峰越慢;不同组分在同一固定相上K值可能不同同一组分在不同固定相上K可能不同,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可以改善分离效果影响因素:组分一定,K取决于固定相对于液相色谱,K与流动相也有关对于气相色谱,组分和固定相一定,T增大,K减小21. 分配比(容量因子/容量比)k=t R,t M即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平衡时,;两相中质量比(固/液)=该组分调整保留时间/死时间22. 相比β =V M/ V S;相比、分配系数、分配比之间的关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达到平衡时,两相的体积比(固相/液相)分配比k=分配系数K/相比β23. 理论塔板数n理论=16(t RY)224. 有效塔板数n有效=(t R,Y)2(越大对分离越有利)n有效n理论=k2(k+1)225. 速率方程H=A+B/u+CuH:理论塔板高度u:流动相的线速率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系数C:传质阻力项系数26. A:涡流扩散项A=2λd p(d p越小,λ越小,A越小,H越小,柱效n增大,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情况减轻,色谱峰较窄)d 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27. B:分子扩散项系数B=2γDγ:载体填充在柱内引起的扩散路径弯曲因子D:组分在流动相中扩散系数28. C:传质阻力项系数C=C g+C lC g气相传质阻力,C l液相传质阻力29. 流动相流速u对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分别有什么影响?流动相流速与分子扩散项成反比,与涡流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没有关系30.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变化(D g)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分别有什么影响?与分子扩散项成正比,与传质阻力项成反比A=2λd p+2γD gu+[0.01k2(k+1)2×d p2D g+23×k(k+1)2×d f2D l]u31. 分离度R=t R(2)?t R(1)12(Y1+Y2)即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终极版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
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的分类:监视性监测、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即常规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
是为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监督性监测,由其所辖监测部门依法对所辖地区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的行为特定目的监测:是为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
分为: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环境监测的要求: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监测方法要求的特点:监测数据的特点:优先监测是指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包括国家级标准和地方性标准2个级别我国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和功能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对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包含全部技术和管理的活动和措施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其采样断面一般分为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背景断面: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若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若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对照断面,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控制断面:为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在各控制断面下游,若河段长度超过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最后一排污口1500m以外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应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要求如下:⑴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
现代检测技术考试必背
第一章一、选择题1. M层电子回迁到K层后,多余的能量放出的特征X射线称( B )A.Kα;B. Kβ;C. Kγ;D. Lα。
2. 当X射线发生装置是Cu靶,滤波片应选( C )A.Cu;B. Fe;C. Ni;D. Mo。
3. 当电子把所有能量都转换为X射线时,该X射线波长称( A )A.短波限λ0;B. 激发限λk;C. 吸收限;D. 特征X射线4.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打出去后,L层电子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一个L层电子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生( D )A.光电子;B. 二次荧光;C. 俄歇电子;D. (A+C)二、正误题1. 激发限与吸收限是一回事,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 经滤波后的X射线是相对的单色光。
(√)3. 产生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子内层电子被打出核外,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4. 选择滤波片只要根据吸收曲线选择材料,而不需要考虑厚度。
(×)三、填空题1. 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连续 X射线和标识 X射线。
2. 当X射线管电压低于临界电压仅产生连续X射线;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
3. 特征X射线的产生过程中,若K层产生空位,由L层和M层电子向K层跃迁产生的K系特征辐射按顺序称Kα射线和Kβ射线。
4. X射线的本质既是光也是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5. 短波长的X射线称硬X射线,常用于金属部件的无损探伤;长波长的X射线称软X射线,常用于医学透视上。
6.连续谱短波限只与管电压有关。
7.特征X射线谱的频率或波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子能级结构。
四、问答题1.什么叫“相干散射”、“短波限”?答:相干散射,物质中的电子在X射线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强迫振动。
这样每个电子在各方向产生与入射X射线同频率的电磁波。
新的散射波之间发生的干涉现象称为相干散射。
短波限,连续X射线谱在短波方向有一个波长极限,称为短波限λ0.它是由光子一次碰撞就耗尽能量所产生的X射线。
环境监测复习资料(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一、名词解释**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为了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及其分布状态,并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灵敏度:指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变化所引起的仪器响应值或其他指示量的变化程度。
公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恶臭、噪声、震动、地面下沉 *采样单位:代表所研究样品的采样单元*气溶胶:任何固态或液态物质以小的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或大气中时都称作气溶胶。
共沉淀法:当目的组分浓度极小,向试样中加入试剂不能使之沉淀时,可先向试样中加入一些可以沉淀的物质,并以此沉淀为载体,将目的组分积聚下来。
**分配比:溶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总浓度的比值。
***萃取率(建议做做题):平衡时,有机相中目的组分量占有机相和水相目的组分量之和的百分比。
其中D 为分配比*交换容量:1g 干燥的H +型或OH -型树脂能交换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螯合树脂:将有螯合功能的螯合剂嫁接到树脂的支架上,就形成了螯合树脂。
**比移值: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展开剂终点的距离的比值。
**掩蔽:将试样中与被测组分共存的干扰组分变成不再具有某一反应特征的形式,使之不再影响正常测量的方法硫酸盐化速率:空气中的含硫污染物(SO 2,H 2S )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过程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盐雾或硫酸雾的速率。
**COD :1L 水中所含还原性物质(主要指有机物)在给定条件下被强氧化剂氧化所需的氧气的毫克数。
*BOD :在好气条件下,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要的溶解氧的量。
浮选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中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发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吸附在其表面,并随气泡浮到液面,然后收集起来,达到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回收率:目的组分浓缩后与浓缩前的比值。
萨尔斯曼系数:0.76±0.005()()()()()()()()%100%=100%=100%T o o T o o T w w w o E C V C V C V D D V V =⨯⨯+⨯+有机相中目的组分的量水相和有机相中目的组分的总量DPC分子式NH NHHNHNCO,化学名二苯碳酰二肼,溶液呈酸性,三价铁干扰加磷酸,加入一定量的乙醇丙酮起增色作用。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 名词说明1. 原子汲取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汲取法中,将能产生1%汲取率即得到0.0044的吸光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
计算公式: S=0.0044×C/A (ug/mL/1%)S——1%汲取灵敏度 C——标准溶液浓度 0.0044——为1%汲取的吸光度A——3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2. 原子汲取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须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牢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D=c Kδ/A mD——元素的检出限ug/mL c——试液的浓度δ——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 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耀下所放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以I F—λ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汲取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汲取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协助定性分析(如协作IR)。
5.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限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及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TG基本原理:很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探讨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 蒸发, 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探讨物质的脱水, 解离, 氧化, 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
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
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限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及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及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环境监测考试重点总结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环境监测按照监测目的分为: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检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检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环境污染的特点。
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监测的特点。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监测的追溯性。
环境监测技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
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标准化: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效果,并适当考虑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
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其他方法。
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象色谱-质谱法、其他方法。
河流、琥珀监测断面的布设: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P43水样类型:瞬时水样(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混合水样(分为等时混合水样和等比例混合水样)、综合水样(把在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
地表水流量测量:流速-面积法、浮标法。
废水流量监测:流量计法、容积法、溢流堰法。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加入生物抑制剂(HgCl2,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CuSO4,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水样的消解:湿氏消解法、干灰化法、微波消解法。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考试内容
第一章环境监测1.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的区别?(1)环境分析:在环境受到污染后,为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以基本化学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对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状态的研究。
环境监测:在一段时间内,间断或者连续地测量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能量,污染的强度,跟踪其变化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测定的过程)。
(2)环境分析从基本化学物质而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只能是某一阶段,某一具体的污染特征值,不能全面地确切描述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测过程。
环境化学分析是环监的基础,环监包括的范围更广泛、更深刻。
无截然界线。
2.环境监测的任务?⑴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⑵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监测全面管理的效果⑶积累环境本底值资料,为确切掌握环境容量提供依据⑷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原因,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环保工作的耳目、定量管理的尺子)3.环境监测分为哪几类?⑴按目的性质分为研究性监测,监测性监测、特种目的监测。
⑵按污染物存在介质分为水质大气土壤生物监测⑶以监测部门可分为基线、卫生、例行、资源监测。
4.选择监测对象应按照的原则是什么?⑴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的性质选择那些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那些污染物⑵选择的污染物必须有可靠地测试手段和有效的分析方法,从而保证能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数据⑶对监测数据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
5.为什么要优先监测?其原则是什么?需要监测的项目往往很多,但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坚持优先监测的原则。
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
原则:①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水质监测中农田灌溉和渔业用水优先监测毒物)②对于那些具有潜在危险,并且污染趋势有可能上升的项目,应列入优先监测的项目。
环境监测新技术与考试重点
预处理部分1、固相萃取旳原理,特点,应用范围原理: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是运用选择性吸附与选择性洗脱旳液相色谱法分离原理。
运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旳目旳化合物吸附,与样品旳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到达分离和富集目旳化合物旳目旳。
(它可以到达①从样品中除去对后续分析有干扰旳物质;②富集痕量组分;③变换样品溶剂,使之与分析措施相匹配;④原位衍生⑤样品脱盐;⑥便于样品旳储存和运送。
重要旳作用是富集和净化)特点:长处6条(1)简朴、迅速和简化了样品预处理操作环节,缩短了预处理时间。
(2)处理过旳样品易于贮藏、运送,便于试验室间进行质控。
(3)操作条件温和,适应旳pH范围广。
(4)不出现乳化现象,提高了分离效率。
(5)仅用少许旳有机溶剂,减少了成本。
(6)易于与其他仪器联用,实现自动化在线分析。
(7)处理过旳样品易于储存、运送,便于试验室间进行质控。
缺陷:由于柱径较小,使流速受到限制,一般在1~10mL/min范围内使用;采用40μm左右旳固定相填料,若采用较大旳流速会产生动力效应,阻碍某些组分有效地搜集;对于相对较脏旳样品,轻易将柱堵塞;40μm颗粒旳填充柱,易导致填充不均匀,出现缝隙,减少柱效。
应用:固相萃取可用于环境化学、食品、医药卫生、临床化学、生物化学、法医学等领域中复杂目旳物样品微量或痕量旳分离、富集和分析,具有非常广泛旳应用。
土壤等介质中农药残留旳检测。
水质分析中测定卤代烃、含氯农药、氯苯、氯酚、苯胺、硝基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等。
用于大气样品旳预处理。
(固相吸附溶剂萃取)。
2、固相微萃取旳原理,特点,应用范围原理:SPME旳萃取机制就是待测物旳样品基质和萃取介质(涂层)间旳分派。
它不是将待测物所有萃取出来,其原理是建立在待测物在固定相和水相之间到达平衡分派旳基础上。
特点:(1)SPME技术测定成果精确可靠,采用SPME措施测定水质中旳有机化合物,线性范围大、检测限低、并具有较高旳敏捷度和回收率。
环境监测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环境优先污染物: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8)2.生化需氧量:指在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118)3.光化学氧化剂:除去氮氧化物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
(181)4.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
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270)5.等效连续声级:用个相同时间声能量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来表示改段时间噪声的声级大小,符号为“Leq”或“LAeq.T”。
(354 )6.凯氏氮、氨态氮:凯氏氮是指以凯氏法测得的含氮量,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109)7.化学需氧量(CODCr/CODMn):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以mg/L为单位)示。
(113)8.危险废物: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235)9.生物监测:又称“生物测定”。
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的物质的敏感性反应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296)10.计权声级: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353)1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或污染程度)。
(1)12.总有机碳: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
(122)13.二次污染物、第一污染物:一次行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互相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49)14.急性毒性:一次投给实验动物的毒性物质,半数致死量(LD50)小于规定值。
(237)15.指示生物: 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9 .TSP、飘尘PM10:总悬浮颗粒物(TSP) 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考试重点总结
1、热电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补偿方法有哪些?①热电偶热电势的大小与其两端的温度有关,其温度-热电势关系曲线是在冷端温度为0℃时分度的。
②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热电偶冷端暴露在空间受到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测温中的冷端温度不可能保持在0℃不变,也不可能固定在某一个温度不变,而热偶电势既决定于热端温度,也决定于冷端温度。
所以如果冷端温度自由变化,必然会引起测量误差。
为了消除这种误差,必须进行冷端温度补偿。
补偿导线法、计算修正法、冷端恒温法、补偿电桥法2、标准节流装置的使用条件有哪些?1.被测介质应充满全部管道截面连续流动;⒉管道内的流束(流动状态)应该是稳定的;⒊被测介质在通过节流装置时应不发生相变;⒋在节流装置前后应有足够长的直管段。
3、转子流量计与标准节流装置的区别是什么?都是依靠差压来工作的,但是转子流量计里面的转子前后差压是固定不变的,流量改变,流体通过的面积改变,所以转子又叫恒差压变截面积流量计。
而其他差压流量计如孔板、V锥都是流体能通过面积恒定,流量改变,节流装置前后差压值改变。
精密度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它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影响。
4.正确度说明仪表指示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所谓真值是指待测量在特定状态下所具有的真实值的大小。
正确度反映了系统误差。
准确度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映。
准确度高,说明精密度和正确度都高,也就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因而最终测量结果的可信赖度也高。
稳定度也称稳定误差,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其他外界条件恒定不变的情况下,仪表示值变化的大小。
影响因素有仪器内部各元器件的特性、参数不稳定和老化等因素。
8、灵敏度反映测量仪表的什么特性?答:灵敏度表示测量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另一种表述方式叫作分辨力或分辨率,定义为测量仪表所能区分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在数字式仪表中经常使用。
(精度,稳定度,输入电阻,灵敏度.线性度,动态特性)9、压力测量仪表的量程选择有什么要求?答:在被测压力较稳定时,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仪表满程的3/4;在被测压力波动较大或测量脉动压力时,最大工作压力不超过仪表满程的2/3;为了保证测量准确,最小工作压力不低于满程量的1/3。
环境监测考试知识点总结~
碘量法: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产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
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相同点: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载气将其载入原子化系统(吸收池)中;所用的光源均是低压汞灯,特征波长为253.7nm;不同处:冷原子吸收测定的特征紫外线在吸收池中被汞蒸汽吸收后的透射光强,而冷原子荧光仪测定的是吸收池中的汞原子蒸气吸收特征紫外线被激发后所发射的共振荧光的强度。
仪器上其光电倍增管必须放在与吸收池相垂直的方向上。
TOC:将一定量的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用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含量。
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相同点:均是采用双硫腙和金属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络合物,在一定波长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点:反应介质不同,汞是在酸性介质中;镉是在强碱性介质中;铅是在pH为8.5~9.5的介质中;锌是在pH为4.0~5.0的介质中。
汞,冷原子吸收法: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单质汞。
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将其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253.7nm)的光的吸收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双硫腙法:水样在酸性介质中于95℃用高锰酸钾溶液和过硫酸钾溶液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化为二价汞后,用盐酸羟胺溶液还原过剩的氧化剂,加入双硫酸腙,与汞离子反应生成橙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再加入碱溶液洗去萃取液中过量的双硫腙,与485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
冷原子荧光法: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汽,吸收2523.7nm的紫外光线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环境监测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测定各种代表环境质量标志数据,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的过程。
2 环境优先监测对环境优先污染物进行的检测称为环境优先监测。
3 水体自净指受污染的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4混合水样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有时称时间混合水样,以与其他混合水样相区别。
5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6凯式氮指以基耶达法测得的含氮量。
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7 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8、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9生化耗氧量是“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
常记为BOD,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10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11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在污水流量不稳定时,在不同时间依据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污水样混合而成的水样。
12 酸度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
13 碱度水样中所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物质的总量。
14悬浮物(ss)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15 地下水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
16 共沉淀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引起某些可溶性物质一起沉淀的现象。
17 污泥体积指数是表示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
污泥指数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降性能。
18 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DO19真色水的颜色可以分为真色和表色,水中悬浮物质去除后呈现的颜色称为真色。
建筑环境测量重点总结
1.测量是以同性质的标准量与被测量比较,并确定被测量相对标准量的倍数。
2.按测量手段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3.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法(直读法)概念:是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
特点:简单方便,应用广泛。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用指零仪表(零示器)指示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而获得被测量。
优点:准确度高。
不足:测量速度较慢。
微差式测量法:是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
它通过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优点:准确度高,测量速度快。
4.误差可分为三种: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5.随机误差概念:是指对同一恒定量值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规则变化的误差。
特点:①有界性:在多次测量中误差绝对值的波动有一定的界限;②对称性: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几乎相同;③抵偿性: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于零。
6.热电偶的应用定则1).均质导体定则:同一种均质导体(电子密度相同)不产生热电势(两种相同材料的热电极不能构成热电偶)2).中间导体定则: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只要与第三种导体相连接的两端温度相同,接入后回路总电势不变。
3).中间温度定则:是指热电偶在两连接点温度为T ,T0时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分别为T ,TN 和TN ,T0时相应的热电势的代数和。
即 若T0=0℃7.湿度测量方法:干湿球法;露点法;电子湿度传感器法。
8.干湿球法测空气湿度原理:干湿球湿度检测是根据干湿球温度差效应原理进行湿度测量。
直接测得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I-d 图上查φ、d 。
它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组成,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温包部包有潮湿的纱布,即湿球温度计。
空气的相对湿度愈低,湿球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就越强,湿球温度就愈低,干湿球温度差就越大。
露点法测量原理:测定空气的露点温度θl 和干球温度θw 。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知识概要
1、测量的目的是什么?答:准确及时地收集被测对象状态信息,以便对其过程进展正确的控制。
2、按测量手段分,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答: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3、按测量方式划分,测量方法有哪几种?答:偏差式测量法、零位式测量法和微差式测量法。
4、什么是偏差式测量方法?答:在测量过程中,用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示被测量大小的测量方法。
5、什么是零位式测量方法?答:又称为零示法或平衡式测量法。
测量时用被测量与标准量相比拟〔因此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比拟测量法〕,用指零仪表〔零示器〕只是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从而获得被测量。
6、什么是微差式测量方法?答:偏差式测量法和零位式测量法相结合,通过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之差〔通常该差值很小〕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7、测量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①被测量本身的特性;②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③测量环境;④现有测量设备等。
8、是否可以认为,只有精细的测量仪器,才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答:不是。
正确可靠的测量结果的获得,要依据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正确选择、正确操作和测量数据的正确处理。
9、测量仪表有什么作用?答:测量仪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可供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器具。
10、测量仪表有哪些类型?答:模拟式测量仪表,数字式测量仪表。
11、测量仪表有哪些功能?答:①变换功能;②传输功能;③显示功能。
12、测量仪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答:①精度;[⑴精细度〔δ〕;⑵正确度〔ε〕;⑶准确度〔τ〕。
]②稳定度;③输入电阻;④灵敏度;⑤线性度;⑥动态特性。
13、什么是测量精度?答:精度是指测量仪表的读数或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相一致的程度。
14、可以表达精度的三个指标是什么?答:⑴精细度〔δ〕;⑵正确度〔ε〕;⑶准确度〔τ〕。
15、精细度说明了仪表的什么特性?反映出哪项误差的影响?答:精细度说明仪表指示值的分散性,表示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展屡次测量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
环境监测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环境监测考点第一章绪论1.监测: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监视、测定和监控。
2.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3.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环境监测按目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①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②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物等)。
2•特定目的监测①污染事故监测;②仲裁检测;③考核验证监测;④咨询服务监测3.研究性监测(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空气或废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污染因子的综合效应: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拮抗作用2.环境监测的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方法3.优先污染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这一筛选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成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4•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第三节环境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分为五类2.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
3•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制订1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②监测断面布设;③采样点确定;④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考简答题写这四点)2.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过程:①明确监测目的;②调查研究;③确定监测对象;④设计监测网点;⑤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⑥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选定分析测定技术;⑦提出监测报告的基本要求;⑧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⑨提出水质监测综合评价报告。
2022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2年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环境监测知识点总结范文12.2水和废水监测与分析12.2.1物理性质检验2.颜色的测定:真色(去除悬浮物后)和表色。
水的色度一般指真色。
测定方法1)目视法——铂钴标准比色法:离心或0.45μm滤膜(非滤纸)过滤,(1mgPt+0.5mgCo)/L水具有的颜色为1度。
仍不透明时,测定表色。
适用范围:较清洁的、带有黄色色调的天然水和饮用水的测定。
计算:色度=A某50/B(A:稀释后水样相当于铂钴标准色列的色度;B:水样体积ml)2)目视法——稀释倍数法:用蒸馏水稀释到刚好看不到颜色时的稀释倍数表示色度,辅以文字描述。
适用范围:受工业废水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
3)分光光度法(铬钴比色法):铬钴标准液在350nm波长附近有最大吸收峰,且在10~100°色度(铂钴标准溶液)范围内吸光度与色度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插图和表,得知水样的色调,以主波长表示;亮度,以明度表示;饱和度,以纯度表示。
适用性:近年来,我国某些行业已试用这种方法检验排水水质。
3.臭1)定性描述法:依靠嗅觉描述,按下表划分等级。
2)臭阈值法(稀释倍数法)4.残渣——总残渣、总可滤残渣和总不可滤残渣(SS)1)测定方法:总残渣先在蒸气浴或水浴蒸发干,再烘箱烘干测定方法均是在103~105℃烘干,称重。
5.浊度(P117)1)定义: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
2)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以浊度标准溶液。
适用于天然水、饮用水测定。
目视比浊法:1mL蒸馏水中含1mg一定粒度的硅藻土所产生的浊度为1个浊度单位,简称度。
浊度计法:一般用于水体浊度的连续自动测定,依据浊液对光进行散射或透射原理制成的专用仪器。
12.2.2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1.汞1)冷原子吸收法:适用于各种水体中汞的测定。
汞原子蒸汽对253.7nm的紫外光有选择性吸收,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汞浓度成正比。
环境监测期末考点总结
环境监测期末考点总结1. 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规律。
2. 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定残留⽔平、出现频率较⾼、具有⽣物积累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较⼤的污染物,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法的污染物。
3.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地⽅标准与国家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业排放标准在执⾏上的关系(1)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2)有⾏业性排放标准的执⾏⾏业排放标准,没有⾏业排放标准的执⾏综合排放标准。
4. 《地表⽔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与五类⽔体;本标准适⽤于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库等具有使⽤功能的地表⽔⽔域。
具有特定功能的⽔域,执⾏相应的专业⽤⽔⽔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地⽅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业标准地⽅环境质量标准地⽅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国家环境检测⽅法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IⅢ类场、泅游通道、⽔产养殖区等渔业⽔域及游泳区;IVV⽤⽔区及⼀般景观要求⽔域。
《污⽔综合排放标准》与第⼀、第⼆类污染物;污⽔综合排放标准是为了保证环境⽔体质量,对排放污⽔的⼀切企事业单位所做的规定。
第⼀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体健康产⽣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
第⼆类污染物:长远影响⼩于第⼀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采样。
《环境空⽓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类区:国家规定的⾃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化区、⼀般⼯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业区。
标准规定了⼀类区执⾏⼀级标准,⼆类区执⾏⼆级标准,三类区执⾏三级《锅炉⼤⽓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内容锅炉废⽓是我国⼤⽓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控制锅炉污染物排放,防治⼤⽓污染,制定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