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学案

主备人:王琼

学习目标:

1、学习开篇明确观点。

2、理解本文的结构。

3、认识论证方法,联系生活,搜集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来证明观点。自主预习:

1、从文中找出生字生词,注意读音字形,并解释生词的意思。(能够默写)

2、本文是由两部分构成,他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哪些名言(能够背诵并且要理解意思),又举了哪些具体事例?(复述)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虚妄()颛顼()帝喾( ) 程颐()顾颉刚()

2、解释下列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讨论并归纳:

(1)中心论点:

(2)分论点:①②

2、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讨论并归纳:

(1)事实论据:

(2)道理论据:①

三、合作探究

请编写本文的阅读提纲。讨论并归纳。

四,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和阅读积累中的有关事例来体验和认识怀疑精神的重要作用。

(1)你自己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是否有过“尽信书”的情形?有没有因为由对某一问题存在怀疑而经过努力思索、辨别而得到了正确解决的实践经历?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一谈。

(2)从读过的课内外书籍中,找出几个可以证明“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五、课外积累:

课下搜集2—5条关于“怀疑与学问”的名言警句。

六.课外阅读:

顾颉刚的治学精神

顾颉刚先生1893年5月8日生于苏州的一个读书人家。在提抱中,他的祖父就教他识字,3岁时,母亲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4岁时叔父教他读司空图的《诗品》,5岁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了。他六七岁时已能读些唱本小说和简明的古书。童年时,他的祖父和嗣祖母时常给他讲故事。祖父带他上街或去扫墓时,看见了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把它的故事讲给他听,回家后他就按着看见的顺序写成一个单子。因此,他自幼就有了深厚的历史观念:知道凡是眼前所见的东西都是慢慢地积累起来的,不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也不是

到了现在刚有。这个观念使他毕生受用不尽。

顾先生从小就喜欢乱翻书。他的祖父一生喜欢金石和文字学,收藏着许多古文字书。他的父亲为了应付书院的月试,多作诗和律赋,有许多文学书。他的叔父治近代史,书架上有《东华录》《皇朝掌故丛编》等书。他上私塾时,每天放学回家,就偷偷地看他们的书。所以他幼时看见的书籍和接触的作品是多方面的,使他在学问上也有多方面的认识。他在十一二岁时就养成了爱买书的习惯。

顾先生由于幼年见到的书多,知识面广,所以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他所读的“四书”,经文和注文上有许多批抹。约在11岁时,他初读《纲鉴易知录》,对历史系统有了明白的认识以后,便自立义法,加上许多圈点和批评。他最厌恶《纲目》的势利,例如张良和荆轲同样地谋刺秦始皇,都没有成功;但张良书为“韩人张良”,荆轲便书为“盗”。他推想其原因,只因荆轲的主人燕太子丹是被斩首的,而张良的主人刘邦乃是做皇帝的。对于这种不公平的记载,他非常痛恨,想要用他自己的意见把它改掉。

他幼年就喜欢考证,把一件事情考证得明明白白,看出它的来踪去迹。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是有100个儿子的,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把文王的儿子考上一考。他从习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管叔、蔡叔数人;《左传》上较多些,但也只有“文昭”十六国。他那时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名人的儿子竟如此的难考!后来他才知道文王有百子之说是从《诗经》的“太姒嗣徵音,则百斯男”来的,而“百斯男”的话与“千秋万岁”“千仓万箱”相类,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事实。此类事例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抹在书上,书端上写不下,便写入笔记簿里。

顾先生是怎样写笔记的呢?他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说:写的时候也只是大胆顺着意见,不管这意见是怎样的浅薄。到现在翻开看时,不由得一阵阵地流汗,因为里边几乎满幅是空话,有些竟是荒谬话;又很多是攻击他人的话,全没有自己学问上的建设。但一册一册地翻下去时,空虚的渐渐变成质实的了,散乱的也渐渐理出系统来了。又渐渐倾向到专门的建设方面了,这便使我把惭愧之情减轻了不少。因此,使我知道,学问是必须一天一天地实做的,空虚和荒谬乃是避免不了的一个阶级;惟其肯在空虚和荒谬之后作继续不断的努力,方有充实的希望。又使我知道,我现在所承认为满意的,只要我肯努力下去,过了十年再看也还是一样的羞惭流汗。所以,我对于我的笔记簿,始终看作千金的敝帚。

顾先生写读书笔记始于1914年冬,到他1980年12月25日逝世,整整66

年。在十年动乱期间,他受到各种迫害和干扰,迫使他写得少了一些,但也没有中辍。那时他无法用毛笔写在他的毛边纸的笔记簿上,就用钢笔写在小学生用的练习簿上。他晚年每到冬天就要发气管炎,住在医院疗养,他还要在病房里看书,用颤抖的手握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把他的读书心得记入笔记。他这种勤奋、顽强的治学精神,看过他的笔记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并受到鼓舞。他一生写的笔记有500多万字,是他60多年来治学的结晶,其中有很多发前人所未发的创见。这些笔记是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节选自《顾颉刚先生的治学经验和方法》,有改动)1. 通读全文,顾颉刚先生有怎样的治学精神?

2. 划线的“此类事例”指的是什么?

3. 结合语境,推测作者在“我对于我的笔记簿,始终看作千金的敝帚。”句中“敝

帚”的含义。

4.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段话。要求所举

例子能说明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