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学案

合集下载

《怀疑与学问》名师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怀疑与学问》名师导学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 特点
掌握论证方法及其 作用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 点及其分论点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文本
内容概述
学案目标:掌握《怀疑与学问》 一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学案内容:阅读文章,理解文 章主旨和论证方法
学案结构:按照文章段落划分, 逐段进行讲解和讨论
学案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结构安排
学案目标:明确学 习目标,把握重点 难点
学案内容:详细讲 解课文,注重知识 点的梳理与拓展
学案活动:设计多 种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能力
学案评价:及时评 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促进学生的进步 与提高
特色介绍
结合名师教识点,提供 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针对学案设计 进行反思,思 考是否能够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学案实施 过程进行反思, 思考是否能够 达到预期的教
学效果
针对学案的不 足之处提出改 进建议,为今 后的教学提供
参考和借鉴
推广策略
线上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 线下推广: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合作推广:与相关机构、学校等合作,共同推广学案,扩大影响力
图文并茂:采用图文 并茂的方式,将知识 点和题目相结合,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记忆知识点
制定学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 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学案
实施过程
课堂实施:教师按照学案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预习学案,了 解学习内容和要求
课后巩固: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 题,巩固所学知识

《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疑与学问》教案1教材解读:《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议论了怎样做学问的问题。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和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掌握本文朴实、简洁、准确的语言;在理顺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为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4.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5.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教法:合作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通过生教生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法:圈点标注读书法。

引导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圈点标注关键语句,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作者信息、背景资料、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PPT课件及课堂练习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教案9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9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9篇怀疑与学问教案 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怀疑与学问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2.理解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环节二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10)一、学习目标《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旨在引导我们深入理解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微妙关系。

学习目标如下:掌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和论证方法,明确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怀疑、探索和验证,才能推动知识的进步。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将怀疑与学问的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即怀疑在学问追求中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怀疑精神在学术探索中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并培养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这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敢于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勇于挑战权威,不断推动知识的更新和进步。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怀疑与学问》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学者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文章指出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文章强调,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常常修正,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D.文章认为,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2.下列对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论点。

B.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观点来突出中心论点。

18怀疑与学问 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怀疑与学问 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怀疑与学问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课前准备•阅读课文《怀疑与学问》,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

•大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熟悉本学案的目标和任务,准备笔记和思路。

二、课文解读及分析1. 词语猜想在阅读全文之前,我们可以先猜测一些生词或不熟悉的词语的意思:•常态•愚钝•纸醉金迷•对号入座2. 文章简述本文主要讲述的是怀疑和学问的关系。

怀疑是学问的前提,而学问又可以消除怀疑。

怀疑是一种好的思考习惯,可以促进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拓展思维视野。

但是怀疑也有局限性,如果过度怀疑,就会失去对于真理的信任和认识。

3. 文章解析文章开头作者就表明怀疑是人们在探索和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必要的思想态度,没有怀疑就没有进步和创新。

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会不断发问,不断探寻,从中学习、思考、总结,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同时,文章也指出怀疑有一定的局限性。

过度怀疑会使人缺乏对于真理的信任和认识,对于某些事情只抱有怀疑态度,而不愿意去探究和了解,就会影响认识水平的提高,还会落入怀疑的陷阱中,不断看到事物的片面和表面而无法发现真相。

文章最后指出,学问是真理的追求,让人们从怀疑走向了认知,从感性认识到了理性认识。

学问是消除怀疑的方法和途径,是认识世界的正确方式。

4. 文章亮点分析•通过讲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怀疑。

•把怀疑视为学问的前提,指出怀疑能够推动认知水平的提高。

•提出了怀疑的局限性,指出过度怀疑会影响认知水平的提高。

•指出学问是消除怀疑的途径,让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三、课堂延伸1. 探究怀疑对人们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怀疑是一种好的思考习惯,可以促进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拓展思维视野。

•过度怀疑会使人缺乏对于真理的信任,阻碍认知水平的提高。

•怀疑能够促进人们探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视野,提高思维水平。

2. 怎样才能正确对待怀疑?•抱着科学态度对待怀疑,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不断探索。

•对怀疑进行评估,不能偏激,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猜测。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治学须有疑无疑不成学——《怀疑与》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4.培养怀疑精神,培养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重点)2.学习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及语言特点。

(难点)【学习过程】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第一课时活动一:望文生疑·识词语读读写写chénɡ程yí颐pì譬rú如bù步zhòu 骤mánɡ盲cónɡ从lǎn 懒duò惰shú塾shī师dà大rú儒liú流sú俗tínɡ停zhì滞xū虚wànɡ妄biàn 辨bié别zhé折kòu 扣fǔ腐cǎo 草wéi 为yínɡ萤ɡù顾jié颉ɡānɡ刚bù不ɡōnɡ攻zì自pò破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预习案学习案墨守: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词语释义活动二:读文解疑·寻论点鲁迅先生是如何驳斥对方的观点的?请再读文章,为文章划分层次。

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中心论点文章的标题是《怀疑与学问》,那么文章的内容可能也从这两方面入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其在论证中的作用。

3.品味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怀疑,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对“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 产生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

这些创造都源于怀疑,那么怀疑与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从阅读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主要作品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1923 年,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学说,掀起了“古史辨” 的运动。

他的“古史辨” 其实就是“疑古说”,这一理论最初是他从戏曲的演变中由“怀疑” 而得来的。

他用“怀疑” 的方法研究历史,探求历史,一生与“怀疑” 相伴,终成一代史学大师。

《怀疑与学问》是他对后代人的真情告白。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

1922 年,顾颉刚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3.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并锻炼创造性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的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过渡句的作用,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发扬大胆质疑的精神,培养创造性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故事:从前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水井,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专管供水的事儿。

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水井,他便高兴地对别人说:“我家里打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到了他的话,就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国君派人去问情况。

丁家的人回答说:”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呀。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说明了不要轻信传闻,要经过思考和辨别。

)3.教师总结:正如这个故事所告诉我们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怀疑精神,不能轻信传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的。

(二)作者简介顾颉刚(1896 - 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

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三)预习检查1.字音凶险(xiōng xiǎn)视察(shì chá)轻信(qīng xìn)虚妄(xū wàng)盲从(máng cóng)折扣(zhé kòu)流俗(liú sú)墨守(mò shǒu)停滞(tíng zhì)不攻自破(bù gōng zì pò)2.词语解释虚妄(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诞无稽的。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一、新课导入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三、师生探究1、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视察chá 轻qīng信盲máng 从折zhé 扣流俗sú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 塾shú师辩biàn论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g4、学习词语凶险xiōng 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壶知道美丽的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重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含答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学会紧扣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2.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1.先找出各段要点,试着划分段落层次,感知文章的论证思路。

2.再带着问题去读,如查《现代汉语词典》“学问”是什么意思?“怀疑”与“学问”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何要谈论二者关系?3.注意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准、严谨的特点,圈点勾画,同时标识出你的疑问来。

【课前导学】一、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词、各段的中心句及名言,弄清意思。

2.文章提出了什么论点?为了论证这一论点,提出了几个分论点?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运用了哪些论据?尝试着理清作者论述的思路。

3.写一写你对怀疑精神的理解。

4.记下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新知认知1.议论文的三要素: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如: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财富是可以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论题: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标志是词语或词组,如:尝试错误、财富与幸福③论证(如何进行证明)2.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全面地证明了……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 譬如( ) 步骤.( ) 懒惰.(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 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 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怀疑与学问学案

怀疑与学问学案

怀疑与学问学案《怀疑与学问》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通过分论点展开论述的论证结构。

3、掌握本文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2)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2、难点(1)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怀疑精神和相应的论证方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2、文体知识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程颐()譬如()虚妄()盲从()折扣()停滞()2、解释下列词语。

(1)虚妄:(2)不攻自破:(3)盲从:(4)墨守:3、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3)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些分论点的?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2)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明确:作者先引用了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做学问要善于提出疑问”的观点,进而提出中心论点。

(3)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两个分论点?明确: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1)作者在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分论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示例:作者举了“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怀疑精神对于辨别虚妄学说的重要性。

此外,还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进一步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2)在论证“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分论点时,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示例:作者举了清代戴震幼时读书善疑的事例,正面论证了怀疑能够促进新学说的产生。

怀疑与学问 学案

怀疑与学问 学案

怀疑与学问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顾颉刚 (1893—1980.12.25)历史学家。

江苏吴县人。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曾任北京大学助教。

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

建国后,任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

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

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二.相关知识:议论文知识回顾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 ____ 。

二._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三.论点要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_____。

五.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1.根据拼音写汉字。

p i()如虚w ang()停zhi ()私shu ()步zh ou ()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⑵尽信书不如无书。

【互动探究区】【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读一读【探究活动二】研读赏析,品一品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是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
怀疑精神是指对已有知识、观点、理 论等持怀疑态度,不盲目接受,而是 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一种精神品质 。
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推动学者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 知,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
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体现
01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质疑
在学术研究中,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审视和质疑是常见的情况。只有通
02
针对当前学生缺乏怀疑精神的问 题,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树立敢于 质疑、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 要性,掌握基本的质疑方 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 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 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
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表达方式和与他人的互动 交流,评估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演讲、报告、海报等 ,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过程。
06
教师角色定位与课堂互动设计
提供多元视角
为学生提供多元视角和观点,让他们了解到不同文化和思 想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开放思维和包容 心态。
鼓励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怀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对现有知 识和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
03
学问中怀疑与求真关系探讨
THANK YOU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或案 例,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激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怀疑与学问素养目标1.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2.把握文中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第1课时◎重点:理清课文思路,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境预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成。

但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后的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成果大,而有的人成果小,彼此有差距,有的甚至差距悬殊。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著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背景介绍: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从小就有怀疑的精神,读书时善于提出疑问。

他一生在史学领域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为祖国的历史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怀疑与学问》是他治学经验的结晶。

1.读准字音,牢记字形。

顾颉.( )刚程颐.( )萤.( )火懒惰.( )塾.( )师停滞.( )虚妄.( ) 步骤.( )2.认清词语,理解词义。

(1)流俗:(2)墨守:(3)虚妄:(4)盲从:(5)停滞:(6)不攻自破:3.温故知新,知识检测。

(1)议论文三要素:、和。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论据类型:论据,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和统计数据;论据,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论证方法常见的有(事实论证)、、、、。

【答案】1.jiéyíyíng duòshúzhìwàng zhòu2.(1)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9.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19.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把握作者观点。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3.理解“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作用。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中华书局2011年版)。

顾颉刚以治学严谨著称,他曾校点清代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

这本书很薄,他却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几个月才校点完,由此,他知道了辨伪的必要性,发起编辑《辨伪丛刊》,同时决心要从“辨伪书”到“辨伪史”。

顾颉刚对于中国古史,做了许多辨伪的文字,他的一生几乎都与“怀疑”相伴,并以此为基础成为一代史学大师。

【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规范书写。

程颐.(yí)譬.如(pì)腐草为萤.(yíng)虚妄.(wàng)盲.从(máng)停滞.(zhì)2.词语解释。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本文作者,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答案:顾颉刚【初步感知文本】1.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

2024最新-《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

2024最新-《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怀疑与学问》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把握论文知识。

2、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重点难点:中考形式阅读,论点、论据、相关句子作用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课文内容:1段:“学者先要会疑。

”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4段: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课文层次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也可说成“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1)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二层(5)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论点2)三、论证方法:1-2段):引用论证,也属于道理论证。

3段):譬如,是举例论证;4段):“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传说是举例论证。

5段):引用孟话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6段):①句是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⑤句道理论证;⑥句过渡句,启下的作用;⑦-⑩句举例戴震、笛卡尔事例论证;⑩句后道理论证。

四、板书表述:提出论点:治学要有怀疑精神怀疑与学问分论点1:消极方面(对传说、对书、学问要怀疑)分论点2:积极方面(对新学说、新发明要创新)总之,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第一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课题:怀疑与学问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怀疑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呢?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治学中持怀疑精神教学重难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哥白尼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经过论证大胆提出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而日心说就是正确的吗?后人再一次提出了质疑,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正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大胆提出疑问,天文学才不断向前进步而历史也不断向前发展。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学案

《怀疑与学问》学习目标:1、学习开篇明确观点。

2、理解本文的结构。

3、认识论证方法,联系生活,搜集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来证明观点。

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从结构人手,理清思路,找出分论点和中心论点,分析证明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示:散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虚妄不攻自破盲从辨伪去妄墨守停滞二、共同探究(一)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

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归纳后,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怎么提出来的?(2)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本文中的论据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3)文中有一个过渡句,把它找出来;想一想,这个句子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这个句子的作用是什么?(4)证明论点是需要方法的,看看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自主解决后,小组归纳交流)学生与学生对话、师生对话,反馈讨论结果。

提示:L阅读经验积累:阅读议论文,要注意文中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它在结构上有十种—“粘合”:功效,往往是对上十层论述内容的总结和对下面要论述的问题的引领,而总结上文和引领下文的词句往往会显现或隐现出一些重要的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理清文章思路,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见解和主张。

(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和阅读积累中的有关事例来体验和认识怀疑精神的重要作用。

(同组合作,异组竞争,同台辩论)(1)你自己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是否有过“尽信书”的情形?有没有因为由对某一问题存在怀疑而经过努力思索、辨别而得到了正确解决的实践经历?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一谈。

(2)从读过的课内外书籍中,找出几个可以证明“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三、研究性学习。

下列认识对不对?谈谈自己的看法:①有人认为,既然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那就没有必要相信书上讲的那些东西了,谁能保证书上讲的全是真理呢?②既然治学要有怀疑精神,因此,对书上的东西都应该大胆怀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学案
主备人:王琼
学习目标:
1、学习开篇明确观点。

2、理解本文的结构。

3、认识论证方法,联系生活,搜集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来证明观点。

自主预习:
1、从文中找出生字生词,注意读音字形,并解释生词的意思。

(能够默写)
2、本文是由两部分构成,他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哪些名言(能够背诵并且要理解意思),又举了哪些具体事例?(复述)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虚妄()颛顼()帝喾( ) 程颐()顾颉刚()
2、解释下列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讨论并归纳:
(1)中心论点:
(2)分论点:①②
2、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讨论并归纳:
(1)事实论据:




(2)道理论据:①


三、合作探究
请编写本文的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

四,联系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和阅读积累中的有关事例来体验和认识怀疑精神的重要作用。

(1)你自己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生活是否有过“尽信书”的情形?有没有因为由对某一问题存在怀疑而经过努力思索、辨别而得到了正确解决的实践经历?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一谈。

(2)从读过的课内外书籍中,找出几个可以证明“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五、课外积累:
课下搜集2—5条关于“怀疑与学问”的名言警句。

六.课外阅读:
顾颉刚的治学精神
顾颉刚先生1893年5月8日生于苏州的一个读书人家。

在提抱中,他的祖父就教他识字,3岁时,母亲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4岁时叔父教他读司空图的《诗品》,5岁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了。

他六七岁时已能读些唱本小说和简明的古书。

童年时,他的祖父和嗣祖母时常给他讲故事。

祖父带他上街或去扫墓时,看见了一块匾额,一个牌楼,一座桥梁,必把它的故事讲给他听,回家后他就按着看见的顺序写成一个单子。

因此,他自幼就有了深厚的历史观念:知道凡是眼前所见的东西都是慢慢地积累起来的,不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也不是
到了现在刚有。

这个观念使他毕生受用不尽。

顾先生从小就喜欢乱翻书。

他的祖父一生喜欢金石和文字学,收藏着许多古文字书。

他的父亲为了应付书院的月试,多作诗和律赋,有许多文学书。

他的叔父治近代史,书架上有《东华录》《皇朝掌故丛编》等书。

他上私塾时,每天放学回家,就偷偷地看他们的书。

所以他幼时看见的书籍和接触的作品是多方面的,使他在学问上也有多方面的认识。

他在十一二岁时就养成了爱买书的习惯。

顾先生由于幼年见到的书多,知识面广,所以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他所读的“四书”,经文和注文上有许多批抹。

约在11岁时,他初读《纲鉴易知录》,对历史系统有了明白的认识以后,便自立义法,加上许多圈点和批评。

他最厌恶《纲目》的势利,例如张良和荆轲同样地谋刺秦始皇,都没有成功;但张良书为“韩人张良”,荆轲便书为“盗”。

他推想其原因,只因荆轲的主人燕太子丹是被斩首的,而张良的主人刘邦乃是做皇帝的。

对于这种不公平的记载,他非常痛恨,想要用他自己的意见把它改掉。

他幼年就喜欢考证,把一件事情考证得明明白白,看出它的来踪去迹。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是有100个儿子的,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把文王的儿子考上一考。

他从习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管叔、蔡叔数人;《左传》上较多些,但也只有“文昭”十六国。

他那时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名人的儿子竟如此的难考!后来他才知道文王有百子之说是从《诗经》的“太姒嗣徵音,则百斯男”来的,而“百斯男”的话与“千秋万岁”“千仓万箱”相类,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事实。

此类事例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顾先生读书总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抹在书上,书端上写不下,便写入笔记簿里。

顾先生是怎样写笔记的呢?他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说:写的时候也只是大胆顺着意见,不管这意见是怎样的浅薄。

到现在翻开看时,不由得一阵阵地流汗,因为里边几乎满幅是空话,有些竟是荒谬话;又很多是攻击他人的话,全没有自己学问上的建设。

但一册一册地翻下去时,空虚的渐渐变成质实的了,散乱的也渐渐理出系统来了。

又渐渐倾向到专门的建设方面了,这便使我把惭愧之情减轻了不少。

因此,使我知道,学问是必须一天一天地实做的,空虚和荒谬乃是避免不了的一个阶级;惟其肯在空虚和荒谬之后作继续不断的努力,方有充实的希望。

又使我知道,我现在所承认为满意的,只要我肯努力下去,过了十年再看也还是一样的羞惭流汗。

所以,我对于我的笔记簿,始终看作千金的敝帚。

顾先生写读书笔记始于1914年冬,到他1980年12月25日逝世,整整66
年。

在十年动乱期间,他受到各种迫害和干扰,迫使他写得少了一些,但也没有中辍。

那时他无法用毛笔写在他的毛边纸的笔记簿上,就用钢笔写在小学生用的练习簿上。

他晚年每到冬天就要发气管炎,住在医院疗养,他还要在病房里看书,用颤抖的手握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把他的读书心得记入笔记。

他这种勤奋、顽强的治学精神,看过他的笔记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并受到鼓舞。

他一生写的笔记有500多万字,是他60多年来治学的结晶,其中有很多发前人所未发的创见。

这些笔记是他留下的珍贵遗产。

(节选自《顾颉刚先生的治学经验和方法》,有改动)1. 通读全文,顾颉刚先生有怎样的治学精神?
2. 划线的“此类事例”指的是什么?
3. 结合语境,推测作者在“我对于我的笔记簿,始终看作千金的敝帚。

”句中“敝
帚”的含义。

4.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写一段话。

要求所举
例子能说明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