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精讲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知识点讲解

立体几何知识点讲解

立体几何(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1.棱柱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①⎧⎪⎧−−−−−→⎨⎪−−−−−→⎨⎪⎪⎩⎩底面是正多形棱垂直于底面斜棱柱棱柱正棱柱直棱柱其他棱柱底面为矩形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1.棱柱.⑴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3.棱锥3.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3.2棱锥的性质: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斜高在底面的射影、底面边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

)(如上图:,,,SOB SOH SBH OBH 为直角三角形) 二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 平面的基本性质1.平面——无限延展,无边界 三个定理与三个推论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直线在平面内。

立体几何(文)习题精选精讲

立体几何(文)习题精选精讲

例谈立体几何中的转化立体几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非常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它贯穿立体几何教学的始终,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立体几何中的转化主要是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的转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位置关系的转化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精髓就是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的相互依存及转化,平行与垂直问题不但能横向转化,而且可以纵向转化。

例1 已知三棱锥S -ABC 中,∠ABC =90°,侧棱SA ⊥底面ABC ,点A 在棱SB 和SC 上的射影分别是点E 、F 。

求证EF ⊥SC 。

分析:∵A 、E 、F 三点不共线,AF ⊥SC , ∴要证EF ⊥SC ,只要证SC ⊥平面AEF , 只要证SC ⊥AE (如图1)。

又∵BC ⊥AB ,BC ⊥SA ,∴BC ⊥平面SAB , ∴SB 是SC 在平面SAB 上的射影。

∴只要证AE ⊥SB (已知),∴EF ⊥SC 。

例2 设矩形ABCD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以EF 为棱将矩形 折成二面角A -EF -C 1(如图-2)。

求证:平面AB 1E ∥平面C 1DF 。

分析一(纵向转化):∵AE ∥DF ,AE ⊄平面C 1DF ,∴ AE ∥平面C 1DF.同理,B 1E ∥平面C 1DF , 又AE ∩B 1E =E ,∴平面AB 1E ∥平面C 1DF 。

分析二(横向转化):∵AE ∥EF ,B 1E ⊥EF ,且AE ∩B 1E =E ,∴EF ⊥平面C 1DF 。

同理,EF ⊥平面C 1DF 。

平面AB1E ∥平面C 1DF 。

2、降维转化由三维空间向二维平面转化,是研究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数学方法之一。

降维转化的目的是把空间的基本元素转化到某一个平面中去,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就是转化为三角形全等的平面问题。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拓展考点精讲精练讲义 25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含详解

2024年高考数学复习拓展考点精讲精练讲义  25 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含详解

【一轮复习讲义】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题型归纳与方法总结(新高考通用)素养拓展25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精讲+精练)一、截面问题的理论依据(1)确定平面的条件①不在同一平面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相交于过此点的一条直线(3)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4)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且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5)如果两个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和它们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行二、截面问题的基本思路1.定义相关要素①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此平面与几何体的交集,叫做这个几何体的截面.②此平面与几何体表面的交集(交线)叫做截线.③此平面与几何体的棱(或面)的交集(交点)叫做实截点.④此平面与几何体的棱(或面)的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虚截点.⑤截面中能够确定的一部分平面叫做截小面.2.作截面的基本逻辑:找截点→连截线→围截面3.作截面的具体步骤(1)找截点:方式1:延长截小面上的一条直线,与几何体的棱、面(或其延长部分)相交,交点即截点方式2:过一截点作另外两截点连线的平行线,交几何体的棱于截点(2)连截线:连接同一平面内的两个截点,成截线(3)围截面:将各截线首尾相连,围成截面三、作截面的几种方法(1)直接法:有两点在几何体的同一个面上,连接该两点即为几何体与截面的交线,找截面实际就是找交线的过程。

(2)延长线法:同一个平面有两个点,可以连线并延长至与其他平面相交找到交点。

(3)平行线法:过直线与直线外一点作截面,拖直线所在的面与点所在的平面平行,可以通过过点找直线的平行线找到几何体的截面的交线。

模型演练:如下图E、F是几等分点,不影响作图。

可以先默认为中点,等完全理解了,再改成任意等分点一、知识点梳理方法:两点成线相交法或者平行法特征:1.三点中,有两点连线在表面上.本题如下图是EF (这类型的关键);2.“第三点”是在外棱上,如C 1,注意:此时合格C 1点特殊,在于它是几何体顶点,实际上无论它在何处,只要在棱上就可以.方法一:相交法,做法如下图.方法二:平行线法,做法如下图.四、正方体中的基本截面类型【典例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所得截面不.可能是()A .直角三角形B .直角梯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答案】ABC 【分析】二、题型精讲精练根据正方体的几何特征,我们可分别画出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得到的几何体的图形,然后逐一与四个答案中的图形进行比照,即可判断选项.【详解】当截面为三角形时,可能出现正三角形,但不可能出现直角三角形;截面为四边形时,可能出现矩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但不可能出现直角梯形;当截面为五边形时,不可能出现正五边形;截面为六边形时,可能出现正六边形,故选:ABC .【典例2】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124BE BB ==,143AB AA =,则该四棱柱被过点1A ,C ,E 的平面截得的截面面积为______.【典例3】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4AB =,E 为棱BC 的中点,F 为棱11A D 的四等分点(靠近点1D ),过点,,A E F 作该正方体的截面,则该截面的周长是___________.连接,,,,AE EG GHHF FA ,易证因为4AB =,所以BE CE =中点,若平面α截三棱锥A BCD -和球O 所得的截面面积分别为1S ,2S ,则12S S =()A .8πB .16πC .38πD .364π【题型训练-刷模拟】1.截面形状问题一、单选题1.(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用一平面去截一长方体,则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 .四边形B .五边形C .六边形D .七边形2.(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分别是AB ,1BB ,11B C 的中点,则过这三点的截面图的形状是()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2AB BB BC ==,点P ,Q ,T 分别在棱1BB ,1CC 和AB 上,且13B P BP =,13CQ C Q =,3BT AT =,则平面PQT 截长方体所得的截面形状为()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4.(2023秋·江苏南京·高三统考开学考试)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过点B 的平面α与直线1AC 垂直,则α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为()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5.(2023·河南·模拟预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N 分别为AD ,11C D 的中点,过M ,N ,1B 三点的平面截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所得的截面形状为()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如图所示的棱长为20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M 为CD 的中点,点P 在侧面11ADD A 上,且到11A D 的距离为6,到1AA 的距离为5,则过点P 且与1A M 垂直的正方体截面的形状是()A .三角形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7.(2023·上海·高三统考学业考试)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到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 为截面,长方形ABCD 为底面,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A .梯形B .平行四边形C .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D .不确定2.求截面的面积一、单选题A .23B .4.(2023春·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已知三棱锥ABC 被球O 截得的截面面积为A .1B .5.(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若球E 在线段BA 上,3BA BE =A .8π3B .2π6.(2023·四川内江·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球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中心)的外接球,得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A.π68.(2023·四川成都·校联考模拟预测)点F为棱AV上一点,二、填空题16.(2023·江苏常州·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考二模)在正四棱台为棱11B C的中点,当正四棱台的体积最大时,平面17.(2023·江西吉安·吉安三中校考一模)如图,正方体的动点,过点,,A P Q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题的编号)①当12CQ=时,S为等腰梯形;②当34CQ=时,S与11C D的交点③当314CQ<<时,S为六边形;3.求截面的周长一、单选题A.3225+B.22.(2023春·四川南充·高三阆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AA的中点,则平面E是侧棱1A.32252++C.3252++3.(2023·江西鹰潭·贵溪市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正方体点,若点P∈平面α,且AC+B.A.35225.(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正方体棱A D''的四等分点(靠近点A.9225+B.42A.2+25B7.(2023春·广西南宁·高三南宁三中校考专题练习)已知正方体BC的中点,则平面1D EFA.6B二、填空题10.(2023春·上海黄浦·高三格致中学校考开学考试)正三棱柱棱1BB 、11AC 的中点,若过点11.(2023·山东泰安·统考模拟预测)在棱长为中点,则过线段AG 且平行于平面4.圆柱、圆锥、球的截面问题一、单选题1.(2023·山西阳泉·阳泉市第一中学校校考模拟预测)圆锥的母线长为母线作圆锥的截面,则该截面面积的最大值是(A .8B .2.(2023·广西·统考模拟预测)表面积为16π,O 到圆锥底面圆的距离为A .6πB .3.(2023·天津红桥·统考二模)用与球心距离为A .43π3C .83π3....2023秋·陕西西安高三西安市铁一中学校考期末)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挖去一个以圆柱上底面为底面,下底面圆心为顶点的圆锥而得到的组合体,现用一个竖直的平面去截这个组合体,则截面图形可能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⑤7.(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从一个底面圆半径与高均为2的圆柱中挖去一个正四棱锥(以圆柱的上底面为正四棱锥底面的外接圆,下底面圆心为顶点)而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今用一个平行于底面且距底面为π-A.448.(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B,C,D在圆锥底面上,A.22A .2πB 10.(2023·江西南昌·江西师大附中校考三模)已知正方体足平面BDE ⊥平面1A BDA .136πB 的最大值为(二、填空题18.(2023·陕西西安·校联考一模)某圆锥的底面半径为柱体积的最大值为19.(2023·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在圆柱中,底面圆半径为个动点,绕着底面圆周转,则20.(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测)底面ABC,则过点Q的平面截该三棱锥外接球所得截面面积的取值范围为21.(2023·江西上饶·校联考模拟预测)已知四棱锥面ABCD是等腰梯形,AD点M作球O的截面,所得截面圆面积的最小值为22.(2023春·重庆万州·==,面上,PA PB PC平面截球O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小值是【一轮复习讲义】2024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题型归纳与方法总结(新高考通用)素养拓展25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精讲+精练)一、截面问题的理论依据(1)确定平面的条件①不在同一平面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相交于过此点的一条直线(3)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4)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且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5)如果两个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和它们相交,那么两条交线平行二、截面问题的基本思路1.定义相关要素①用一个平面去截几何体,此平面与几何体的交集,叫做这个几何体的截面.②此平面与几何体表面的交集(交线)叫做截线.③此平面与几何体的棱(或面)的交集(交点)叫做实截点.④此平面与几何体的棱(或面)的延长线的交点叫做虚截点.⑤截面中能够确定的一部分平面叫做截小面.2.作截面的基本逻辑:找截点→连截线→围截面3.作截面的具体步骤(1)找截点:方式1:延长截小面上的一条直线,与几何体的棱、面(或其延长部分)相交,交点即截点方式2:过一截点作另外两截点连线的平行线,交几何体的棱于截点(2)连截线:连接同一平面内的两个截点,成截线(3)围截面:将各截线首尾相连,围成截面三、作截面的几种方法(1)直接法:有两点在几何体的同一个面上,连接该两点即为几何体与截面的交线,找截面实际就是找交线的过程。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详细解析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详细解析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详细解析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研究的是空间内的物体及其几何特性,包括体积、表面积、体心等等。

立体几何不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对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进行详细解析,涵盖常见的几何体及其性质,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一、点、线、面与空间几何关系立体几何的基础是点、线、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点是空间中不占据体积的位置,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一维物体,面是由无数个线连接而成的二维物体。

在三维空间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趣的关系。

在立体几何中,最基础的关系就是点与直线的关系。

一条直线可以通过两个不共线的点来确定,两条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可能:平行、相交和重合。

当两条直线没有任何一个公共点时,它们被称为平行线;当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它们相交;当两条直线重合时,它们重合。

除了点与直线的关系,点与平面的关系也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

点在平面上可以有三种情况:点在平面内、点在平面上以及点在平面外。

当一个点与平面上的所有点连成的线都在平面内时,该点在平面内;当一个点与平面上的至少一点连成的线都在平面上时,该点在平面上;当一个点与平面上的所有点连成的线都在平面外时,该点在平面外。

二、立体几何的常见几何体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研究的几何体包括球体、圆柱、圆锥、棱锥、棱台等。

下面将对这些几何体的性质进行详细的解析。

1. 球体球体是立体几何中的一种重要几何体,具有以下性质:(1)所有的球面上的点到球心的距离都相等;(2)球体的表面积公式为:S = 4πr²,其中r为球体的半径;(3)球体的体积公式为:V = (4/3)πr³。

2. 圆柱圆柱是一个具有圆形底面和与底面平行的上下底面的几何体,具有以下性质:(1)圆柱的表面积公式为:S = 2πr² + 2πrh,其中r为底面半径,h 为圆柱的高;(2)圆柱的体积公式为:V = πr²h。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基本立体图形(精讲)(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基本立体图形(精讲)(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8.1 基本立体图形(精讲)思维导图常见考法考法一多面体【例1】(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B.有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C.如果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棱锥可能为六棱锥D.如果一个棱柱的所有面都是长方形,那么这个棱柱是长方体【答案】D【解析】选项A,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多面体是棱锥,即其余各面的三角形必须有公共的顶点,故选项A错误;选项B,棱台是由棱锥被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所截而得的,而有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不一定是棱台,因为它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故选项B错误;选项C,当棱锥的各个侧面的共顶点的角之和是360 时,各侧面构成平面图形,构不成棱锥,由此推导出这个棱锥不可能为六棱锥,即选项C错误;选项D,若每个侧面都是长方形,则说明侧棱与底面垂直,又底面也是长方形,符合长方体的定义,即选项D正确.故选:D.【举一反三】1.(多选)(2020·全国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B.五棱锥只有五条棱C.一个棱柱至少有五个面D.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答案】CD【解析】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它的侧棱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A错误;五棱锥除了五条侧棱外,底面上还有五条棱,故共10条棱,B错误;一个棱柱最少有三个侧面,两个底面,故至少有五个面,C正确;棱台是由平行于棱锥底面的截面截得,故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D正确.故选:CD.2.(2021·安徽蚌埠市)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棱柱的每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B.一个棱柱至少有五个面C.棱柱有且只有两个面互相平行D.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答案】B【解析】对于A,棱柱的上下底面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是梯形,故A不正确;对于B,面最少的就是三棱柱,共有五个面,B正确;对于C,长方体是棱柱,但是上下、左右、前后都是互相平行的,C不正确;对于D,斜棱柱的侧面可以不是矩形,D错误.3.(2020·利川市第五中学)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B.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C.侧面都是矩形的四棱柱是长方体D.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答案】B【解析】对于A,根据直棱柱的概念,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是直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可能是斜棱柱,只有相邻的两个侧面是矩形时,才是直棱柱,故A不正确;对于B,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可知侧棱垂直于底面,又底面为正多边形,故B正确;对于C,侧面都是矩形的直棱柱,底面不是矩形,不是长方体,故C不正确;对于D,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底面不是正多边形的棱锥不是正棱锥,故D不正确.故选:B考法二旋转体【例2】(2020·山东济宁市)给出下列命题:①圆柱的母线与它的轴可以不平行;②圆锥的顶点、圆锥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及底面圆的圆心三点的连线都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在圆台的上、下两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④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圆柱的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都与轴平行,故①错误;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故②正确;③中连接的线可能存在与轴异面的情况,而圆台的母线与轴共面,故③错误;④由于圆柱中任意母线均与轴平行,故其中任意两条母线相互平行,故④正确;综上可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举一反三】1.(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B.以直角梯形的一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C.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D.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答案】C【解析】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以斜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是两个同底圆锥的组合体,A错;以直角梯形的直角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才是圆台,B错;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正确;平行于圆锥底面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如果截面不平行于底面,则截得的不是圆锥和圆台,D错.故选:C.2.(2021·湖南衡阳市)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半圆弧以其直径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叫做球B.直角三角形绕一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旋转体是圆锥C.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D.用一个平面截圆锥底面与截面组成的部分是圆台【答案】B【解析】因为半圆弧以其直径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故A错误;当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时,其余各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故B正确;当两个平行截面不平行于上、下两个底面时,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不是旋转体,故C错误;圆锥的截面不与底面平行时,圆锥底面与截面组成的部分不是圆台,故D错误.故选:B.3.(2020·全国课时练习)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是圆锥的母线;③在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④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⑤圆台所有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D【解析】由于圆柱母线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且与旋转轴平行,而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这两点的连线与旋转轴不一定平行,故①错误,④正确;由圆锥母线的定义知②正确;在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这两点的连线不一定是母线,且圆台所有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故③错误,⑤正确.故选:D.考法三组合体【例3】(2020·浙江省东阳中学)如图所示的组合体,其结构特征是( )A.由两个圆锥组合成的B.由两个圆柱组合成的C.由一个棱锥和一个棱柱组合成的D.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组合成的【答案】D【解析】由图知:该组合体是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组合成的,故选:D【举一反三】1.(2020·台州市三梅中学)如图的组合体是由( )组合而成.A.两个棱柱B.棱柱和圆柱C.圆柱和棱台D.圆锥和棱柱【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组合体由圆柱和六棱柱组合而成,故选:B2.(2021·全国课时练习)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是由(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构成B.两个圆台、一个圆锥构成C.两个圆柱、一个圆锥构成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构成【答案】D【解析】旋转体如图,中间是一个圆柱,两端是相同的圆锥构成,故选D.3.(2021·江苏课时练习)观察下列四个几何体,其中可看作是由两个棱柱拼接而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④【解析】①可看作由一个四棱柱和一个三棱柱组合而成,④可看作由两个四棱柱组合而成.②③显然不是棱柱拼接而成.故答案为:①④考法四截面问题【例4】(多选)(2021·凯里市第三中学)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图形可以是( ) A.三角形B.等腰梯形C.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ABCD【解析】如图所示: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正六边形故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正六边形,故选:ABCD.【举一反三】1.(多选)(2021·福建三明市)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关于截面的形状,下列可能的是( ) 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ABD【解析】如图(1),截面为三角形1BDC,故A正确.如图(2),截面为正方形PQRS,其中,,,P Q R S为所在棱的中点,故B正确.如图(3),截面为正六边形EFGHIJ,其中,,,,,E F G H I J为所在棱的中点,故D正确.如图(4),因为平面11//ADD A 平面11BCC B ,平面KLMNO ⋂平面11=BCC B MN , 平面KLMNO ⋂平面11=ADD A KO ,故//KO MN ,若截面为正五边形,则KO MN =,故四边形OKMN 为平行四边形, 但正五边形中不可能存在过4个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故C 错误.故选:ABD.2.(2021·安徽芜湖市)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AB ,AD 中点分别为E ,F ,若过EF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是一个五边形,则该五边形周长的最大值为( )A .2213+B .213+C .3225+D .325+【答案】A【解析】将面11BCC B 展开与面11ABB A 处于同一平面要使1l E QC C Q FH H +++最大,则沿面1C QEFH 切才能保证五点共面, 在1Rt ECC △中,112,12CC BC BE AB ====,此时()22122113EQ QC +=++=,又113FH HC EQ QC +=+=. ∴周长()122213EF EQ QC =++=+ 故选:A。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

高考立体几何知识点与题型精讲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对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高考立体几何的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一、知识点梳理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的表面积:S =2πr² +2πrl (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体积:V =πr²h (h 为高)。

(2)圆锥的表面积:S =πr² +πrl 。

体积:V =1/3πr²h 。

(3)球的表面积:S =4πR² 。

体积:V =4/3πR³ 。

3、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6、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7、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立体几何专题讲解学习

立体几何专题讲解学习

专题五 立体几何5.1 三视图与直观图(1课时)【知识要点】1. 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 ,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 ;【基础演练】1.如图是由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堆成的几何体的三视 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木块堆成.2.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及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左),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上图(右),则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A .6 2B .6C .4 2D .4图【典例分析】例1.如图所示的直观图,其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3 B.322 C .6 D .3 2【方法小结】例2.已知一个正三棱锥的正视图如右图所示,则此正三棱锥的侧面积等于 . 【方法小结】例3.已知一个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其体积为 .【方法小结】【巩固提升】1.【2012高考湖南】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2.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A.32B.16162+C.48D.163223.如下图所示,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________.4.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A.8 B.62C.10 D.825.[2015·全国卷Ⅰ] 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4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0π,则r =( )A .1B .2C .4D .8专题五 立体几何5.2 体积与表面积(1课时)【知识要点】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 ;4 圆台的表面积 ;5 球的表面积 。

专题08 立体几何解答题常考全归类(精讲精练)(原卷版)

专题08 立体几何解答题常考全归类(精讲精练)(原卷版)

专题08 立体几何解答题常考全归类【命题规律】空间向量是将空间几何问题坐标化的工具,是常考的重点,立体几何解答题的基本模式是论证推理与计算相结合,以某个空间几何体为依托,分步设问,逐层加深.解决这类题目的原则是建系求点、坐标运算、几何结论.作为求解空间角的有力工具,通常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属于中等难度.【核心考点目录】核心考点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核心考点二: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核心考点三:立体几何折叠问题核心考点四:立体几何作图问题核心考点五:立体几何建系繁琐问题核心考点六: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核心考点七:利用传统方法找几何关系建系核心考点八:空间中的点不好求核心考点九:创新定义【真题回归】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2,,AA AB AC AA AB AC AB ===⊥⊥,D 为11A B 的中点,E 为1AA 的中点,F 为CD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ABC ;(2)求直线BE 与平面1CC D 所成角的正弦值;(3)求平面1ACD 与平面1CC 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四面体ABCD 中,,,AD CD AD CD ADB BDC ⊥=∠=∠,E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ED ⊥平面ACD ;(2)设2,60AB BD ACB ==∠=︒,点F 在BD 上,当AFC △的面积最小时,求CF 与平面A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3.(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如图,已知ABCD 和CDEF 都是直角梯形,//AB DC ,//DC EF ,5AB =,3DC =,1EF =,60BAD CDE ∠=∠=︒,二面角F DC B --的平面角为60︒.设M ,N 分别为,AE BC 的中点.(1)证明:FN AD ⊥;(2)求直线BM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4.(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PO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PA PB =,AB AC ⊥,E 是PB 的中点.(1)证明://OE 平面PAC ;(2)若30ABO CBO ∠=∠=︒,3PO =,5PA =,求二面角C AE B --的正弦值.5.(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四面体ABCD 中,,,AD CD AD CD ADB BDC ⊥=∠=∠,E 为AC 的中点.(1)证明:平面BED ⊥平面ACD ;(2)设2,60AB BD ACB ==∠=︒,点F 在BD 上,当AFC △的面积最小时,求三棱锥F ABC -的体积.6.(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底面,,1,2,ABCD CD AB AD DC CB AB DP =====∥(1)证明:BD PA ⊥;(2)求PD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7.(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BCC B 为正方形,平面11BCC B ⊥平面11ABB A ,2AB BC ==,M ,N 分别为11A B ,A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11BCC B ;(2)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直线AB 与平面B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条件①:AB MN ⊥;条件②:BM MN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8.(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4,1A BC 的面积为(1)求A 到平面1A BC 的距离;(2)设D 为1A C 的中点,1AA AB =,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求二面角A BD C --的正弦值.【方法技巧与总结】1、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基本数学思想主要是转化与化归,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进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求得.求解的一般步骤为:(1)作图:作出空间角的平面角.(2)证明:证明所给图形是符合题设要求的.(3)计算:在证明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结果.简称:一作、二证、三算.2、用定义作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是“平移转化法”,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常见方法(1)作角法:作出斜线、垂线、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根据条件求出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即为所求.(2)等积法:公式θ=sin h l,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 是垂线段的长,是斜线段的长,其中求出垂线段的长(即斜线上的点到面的距离)既是关键又是难点,为此可构造三棱锥,利用等体积法来求垂线段的长.(3)证垂法:通过证明线面垂直得到线面角为90°.4、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常有三种方法(1)棱上一点双垂线法:在棱上任取一点,过这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2)面上一点三垂线法:自二面角的一个面上一点向另一面引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得到棱上的点(即垂足),斜足与面上一点连线和斜足与垂足连线所夹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3)空间一点垂面法:自空间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核心考点】核心考点一:非常规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规律方法】关键找出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典型例题】例1.(2022·陕西安康·统考一模)如图,已知AB 为圆锥SO 底面的直径,点C 在圆锥底面的圆周上,2BS AB ==,6BAC π∠=,BE 平分SBA ∠,D 是SC 上一点,且平面DBE ⊥平面SAB .(1)求证:SA BD ⊥;(2)求二面角E BD C --的正弦值.例2.(2022·安徽·校联考二模)如图,将长方形11OAAO (及其内部)绕1OO 旋转一周形成圆柱,其中11,2OA O O ==,劣弧11A B 的长为,6AB π为圆O 的直径.(1)在弧AB 上是否存在点C (1,C B 在平面11OAAO 的同侧),使1BC AB ⊥,若存在,确定其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求平面11A O B 与平面11B O B 夹角的余弦值.例3.(2022·山东东营·胜利一中校考模拟预测)如图,,AB CD 分别是圆台上、下底面的直径,且AB CD ,点E 是下底面圆周上一点,AB =(1)证明:不存在点E 使平面AEC ⊥平面ADE ;(2)若4DE CE ==,求二面角D AE B --的余泫值.例4.(2022·河北·统考模拟预测)如图,在圆台1OO 中,上底面圆1O 的半径为2,下底面圆O 的半径为4,过1OO 的平面截圆台得截面为11ABB A ,M 是弧AB 的中点,MN 为母线,cos NMB ∠=(1)证明:1AB ⊥平面1AOM ; (2)求二面角M NB A --的正弦值.核心考点二: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规律方法】与空间向量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线面的位置关系;另一类是探究线面角或二面角满足特定要求时的存在性问题.处理原则: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引入参数(有些是题中已给出),设出关键点的坐标,然后探究这样的点是否存在,或参数是否满足要求,从而作出判断.【典型例题】例5.(2022·上海虹口·统考一模)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面11AAC C 为菱形,点1A 在底面上的投影为AC 的中点D ,且2AB =.(1)求证:1BD CC ⊥;(2)求点C 到侧面11AA B B 的距离;(3)在线段11A 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直线DE 与侧面11AA B B 请求出1A 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6.(2022春·山东·高三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C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11AA B B 为菱形,AC BC ⊥,4AC =,3BC =.(1)求证:11AB AC ⊥;(2)线段1C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平面1AB E 与平面ABC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14?若存在,求出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7.(2022春·黑龙江绥化·高三海伦市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2,BC =1,E 是DC 的中点,将DAE 沿AE 折起,使得点D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B =PC ,如图2所示.F 是棱PB 上的一点.(1)若F 是棱PB 的中点,求证://CF 平面P AE ;(2)是否存在点F ,使得二面角F AE C --?若存在,则求出PF F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8.(2022·广东韶关·统考一模)已知矩形ABCD 中,4AB =,2BC =,E 是CD 的中点,如图所示,沿BE 将BCE 翻折至BFE △,使得平面BFE ⊥平面ABCD .(1)证明:BF AE ⊥;(2)若(01)DP DB λλ=<<是否存在λ,使得PF 与平面DEF 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核心考点三:立体几何折叠问题【规律方法】1、处理图形翻折问题的关键是理清翻折前后长度和角度哪些发生改变,哪些保持不变.2、把空间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把握图形之间的关系,感悟数学本质.【典型例题】例9.(2022春·江苏南通·高三期中)已知梯形ABCD 中,//AD BC ,π2∠=∠=ABC BAD ,24AB BC AD ===,E ,F 分别是AB ,CD 上的点,//EF BC ,AE x =,G 是BC 的中点,沿EF 将梯形ABCD 翻折,使平面AEFD ⊥平面EBCF .(1)当2x =时①求证:BD EG ⊥;②求二面角D BF C --的余弦值;(2)三棱锥D FBC -的体积是否可能等于几何体ABE FDC -体积的一半?并说明理由.例10.(2022春·辽宁·高三辽宁实验中学校考期中)如图1,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BDC ,AB DC ∥,142AD DC CB AB ====,E 是AB 的中点.将△BCE 沿CE 翻折至△PCE ,使得2DP =,如图2所示.(1)证明:DP CE ⊥;(2)求直线DE 与平面P AD 所成角的正弦值.例11.(2022春·湖南长沙·高三宁乡一中校考期中)如图,平面五边形P ABCD 中,PA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D BC ,AB =2BC =2,AB BC ⊥,将PAD 沿AD 翻折成四棱锥P -ABCD ,E 是棱PD 上的动点(端点除外),F ,M 分别是AB ,CE 的中点,且PC =(1)证明:AB FM ⊥;(2)当直线EF 与平面P AD 所成的角最大时,求平面ACE 与平面P AD 夹角的余弦值.例12.(2022·四川雅安·统考模拟预测)如图①,ABC 为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E ,F 分别为AB ,AC 上靠近A 的三等分点,现将AEF △沿EF 折起,使点A 翻折至点P 的位置,且二面角P EF C --的大小为120°(如图②).(1)在PC 上是否存在点H ,使得直线//FH 平面PBE ?若存在,确定点H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直线PC 与平面PBE 所成角的正弦值.核心考点四:立体几何作图问题 【规律方法】(1)利用公理和定理作截面图(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作平行线 (3)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作平面的垂线 【典型例题】例13.(2022·贵州·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ABCD 是菱形,112CD CC AC ===,3DCB π∠=且113cos cos 4C CD C CB ∠=∠=.(1)试在平面ABCD 内过点C 作直线l ,使得直线//l 平面1C BD ,说明作图方法,并证明:直线11//l B D ; (2)求点C 到平面1A BD 的距离.例14.(2022秋·河北石家庄·高一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校考期中)如图为一块直四棱柱木料,其底面ABCD 满足:AB AD ⊥,AD BC ∥.(1)要经过平面11CC D D 内的一点P 和棱1BB 将木料锯开,在木料表面应该怎样画线?(借助尺规作图,并写出作图说明,无需证明)(2)若2AD AB ==,11BC AA ==,当点P 是矩形11CDD C 的中心时,求点1D 到平面1APB 的距离.例1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多面体ABCDEF 中,面FAB ⊥面ABCD ,FAB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F BC ,且332EF BC ==,H ,G 分别为CE ,CD 的中点.(1)求二面角C FH G --的余弦值;(2)作平面FHG 与平面ABCD 的交线,记该交线与直线AB 交点为P ,写出APAB的值(不需要说明理由,保留作图痕迹).例1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23DAB π∠=.ACBD O =,且PO ⊥平面ABCD ,PO =点,F G 分别是线段.PB PD 上的中点,E 在PA 上.且3PA PE =.(Ⅰ)求证://BD 平面EFG ;(Ⅰ)求直线AB 与平面EFG 的成角的正弦值;(Ⅰ)请画出平面EFG 与四棱锥的表面的交线,并写出作图的步骤.核心考点五:立体几何建系繁琐问题 【规律方法】 利用传统方法解决 【典型例题】例17.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11BB C 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11B C 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11B C 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 (1)证明:1//AA MN ,且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2)设O 为△111A B C 的中心.若//AO 平面11EB C F ,且=AO AB ,求直线1B E 与平面1A 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例18.如图,在锥体-P 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60DAB ,==PA PD ,=2PB ,E ,F 分别是BC ,PC 的中点(1)证明:⊥AD 平面DEF (2)求二面角--P AD B 的余弦值.例19.(2022春·福建南平·高三校考期中)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AC ⊥,1B C ⊥平面ABC ,E 、F 分别是棱AC 、11A B 的中点.(1)设G 为11B C 的中点,求证://EF 平面11BCC B ;(2)若2AB AC ==,直线1BB 与平面1ACB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求多面体1B EFGC -的体积V .核心考点六:两角相等(构造全等)的立体几何问题 【规律方法】 构造垂直的全等关系 【典型例题】例20.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11BB C C 是矩形,M ,N 分别为BC ,11B C 的中点,P 为AM 上一点.过11B C 和P 的平面交AB 于E ,交AC 于F . (1)证明:1//AA MN ,且平面⊥1A AMN 平面11EB C F ;(2)设O 为△111A B C 的中心.若//AO 平面11EB C F ,且=AO AB ,求直线1B E 与平面1A A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例21.如图,在锥体-P 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60DAB ,==PA PD ,=2PB ,E ,F 分别是BC ,PC 的中点(1)证明:⊥AD 平面DEF (2)求二面角--P AD B 的余弦值.核心考点七:利用传统方法找几何关系建系【规律方法】利用传统方法证明关系,然后通过几何关系建坐标系. 【典型例题】例22.如图:长为3的线段PQ 与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垂直相交于其中心()O PO OQ >. (1)若二面角P AB Q --的正切值为3-,试确定O 在线段PQ 的位置;(2)在(1)的前提下,以P ,A ,B ,C ,D ,Q 为顶点的几何体PABCDQ 是否存在内切球?若存在,试确定其内切球心的具体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3.在四棱锥P ABCD -中,E 为棱AD 的中点,PE ⊥平面ABCD ,//AD BC ,90ADC ∠=︒,2ED BC ==,3EB =,F 为棱PC 的中点.(Ⅰ)求证://PA 平面BEF ;(Ⅰ)若二面角F BE C --为60︒,求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例24.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AC ⊥,2AB AC ==,侧面11BCC B 为矩形,123A AB π∠=,二面角1A BC A --的正切值为12. (Ⅰ)求侧棱1AA 的长;(Ⅰ)侧棱1CC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得直线AD 与平面1A BC ,若存在,判断点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核心考点八:空间中的点不好求 【规律方法】 方程组思想 【典型例题】例25.(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已知三棱台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143,且π2ABC ∠=,1A C ⊥平面11BB C C . (1)证明:平面11A B C ⊥平面111A B C ;(2)若11AC B C =,11112A B B C ==,求二面角1B AA C --的正弦值.例26.(2022春·浙江·高三浙江省新昌中学校联考期中)如图,在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3DAB π∠=,平面11BDD B ⊥平面ABCD ,点1,O O 分别为11,B D BD 的中点,1111,,O B A AB O BO ∠∠=均为锐角.(1)求证:1AC BB ⊥;(2)若异面直线CD 与1AA ,四棱锥1A ABCD -的体积为1,求二面角1B AA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例27.(2022春·辽宁沈阳·高三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校考期中)如图,在几何体ABCDE 中,底面ABC 为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平面ABC ⊥平面ACD ,平面ABC ⊥平面,//BCE DE 平面,ABC AD DE ⊥.(1)证明;DE ⊥平面ACD ;(2)若22AC CD ==,设M 为棱BE 的中点,求当几何体ABCDE 的体积取最大值时,AM 与CD 所成角的余弦值.核心考点九:创新定义 【规律方法】以立体几何为载体的情境题都跟图形有关,涉及在具体情境下的图形阅读,需要通过数形结合来解决问题.图形怎么阅读一是要读特征,即从图形中读出图形的基本特征;二是要读本质,即要善于将所读出的信息进行提升,实现“图形→文字→符号”的转化;三是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阅读图形,将研究图形的本身特征和关注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四是要有运动观点,要“动手”去操作,动态地去阅读图形.【典型例题】例28.(2022·安徽合肥·合肥一六八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已知顶点为S 的圆锥面(以下简称圆锥S )与不经过顶点S 的平面α相交,记交线为C ,圆锥S 的轴线l 与平面α所成角θ是圆锥S 顶角(圆S 轴截面上两条母线所成角θ的一半,为探究曲线C 的形状,我们构建球T ,使球T 与圆锥S 和平面α都相切,记球T 与平面α的切点为F ,直线l 与平面α交点为A ,直线AF 与圆锥S 交点为O ,圆锥S 的母线OS 与球T 的切点为M ,OM a =,MS b =.(1)求证:平面SOA ⊥平面α,并指出a ,b ,θ关系式; (2)求证:曲线C 是抛物线.例2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类比于二维平面中的余弦定理,有三维空间中的三面角余弦定理;如图1,由射线PA ,PB ,PC 构成的三面角-P ABC ,APC α∠=,BPC β∠=,APB γ∠=,二面角A PC B --的大小为θ,则cos cos cos sin sin cos γαβαβθ=+.(1)当α、π0,2β⎛⎫∈ ⎪⎝⎭时,证明以上三面角余弦定理;(2)如图2,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1AA C C ⊥平面ABCD ,160A AC ∠=︒,45BAC ∠=︒, ①求1A AB ∠的余弦值;②在直线1C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 平面11DA C ?若存在,求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例30.(2022·全国·校联考模拟预测)蜂房是自然界最神奇的“建筑”之一,如图1所示.蜂房结构是由正六棱柱截去三个相等的三棱锥H ABC -,J CDE -,K EFA -,再分别以AC ,CE ,EA 为轴将ACH ∆,CEJ ∆,EAK ∆分别向上翻转180︒,使H ,J ,K 三点重合为点S 所围成的曲顶多面体(下底面开口),如图2所示.蜂房曲顶空间的弯曲度可用曲率来刻画,定义其度量值等于蜂房顶端三个菱形的各个顶点的曲率之和,而每一顶点的曲率规定等于2π减去蜂房多面体在该点的各个面角之和(多面体的面角是多面体的面的内角,用弧度制表示).(1)求蜂房曲顶空间的弯曲度;(2)若正六棱柱的侧面积一定,当蜂房表面积最小时,求其顶点S 的曲率的余弦值.【新题速递】1.(2022·重庆沙坪坝·重庆八中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C CC =,1AC AB =.(1)证明:平面1ABC ⊥平面11BCC B ;(2)若BC =,1AB B C =,160CBB ∠=︒,求直线1BA 与平面111A B C 所成角的正弦值.2.(2022·四川达州·统考一模)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12AB AC BB ===,,160ABB ∠=.(1)证明: 1AB B C ⊥;(2)若12B C =,求1AC 与平面1BCB 所成角的正弦值.3.(2022·陕西宝鸡·统考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且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已知2,1,PA AB AD AC E ====是PB 中点.(1)求证:平面PBC ⊥平面ACE ;(2)求平面PAD 与平面ACE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4.(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菱形,平面PBC ⊥平面ABCD ,30,ACD E ∠=为AD 的中点,点F 在PA 上,3AP AF =.(1)证明:PC //平面BEF ;(2)若PDC PDB ∠∠=,且P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求平面AEF 与平面BEF 夹角的余弦值.5.(2022·上海奉贤·统考一模)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已知BA BD CA CD ===.点E 是AD 中点.(1)求证:AD ⊥平面BEC ;(2)已知95,arccos,625AB BDC AD ∠===,作出二面角D BC E --的平面角,并求它的正弦值.6.(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一模)如图,三棱锥-P ABC 中,侧面P AB 垂直于底面ABC ,PA PB =,底面ABC 是斜边为AB 的直角三角形,且30ABC ∠=︒,记O 为AB 的中点,E 为OC 的中点.(1)求证:PC AE ⊥;(2)若2AB =,直线PC 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60°,求四面体P AOC 的体积.7.(2022·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BD BP ===PA PD ==90APD ∠=︒,E 是棱PA 的中点,且BE 平面PCD(1)证明:CD ⊥平面PAD ;(2)若1CD =,求二面角A PB C --的正弦值.8.(2022春·江苏徐州·高三期末)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N 为PB 的中点.(1)若点M 在AD 上,2AM MD =,34AD BC =,证明:MN 平面PCD ; (2)若3PA AB AC AD ====,4BC =,求二面角D AC N --的余弦值.9.(2022·陕西汉中·统考一模)如图,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为菱形,60,ABC FA ∠=⊥平面,ABCD ED FA ∥,且22AB FA ED ===.(1)求证:BD FC ⊥;(2)求二面角F AC E --的大小.10.(2022·陕西汉中·统考一模)如图,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为菱形,60,ABC FA ∠=⊥平面,ABCD FA ED ∥,且22AB FA ED ===.(1)求证:BD FC ⊥;(2)求点A 到平面FBD 的距离.11.(2022·四川广安·广安二中校考模拟预测)AP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P PD ⊥且AD =ABCD 是直角梯形,AB BC ⊥,DC BC ⊥,且222AB BC CD ===,平面APD ⊥平面ABCD .(1)求证:AP ⊥平面BPD ;(2)若点E 是线段PB 上的一个动点,问点E 在何位置时三棱锥D APE -.12.(2022·四川南充·统考一模)在平面五边形ABCDE 中(如图1),ABCD 是梯形,//AD BC ,2AD BC ==AB =90ABC ∠=︒,ADE 是等边三角形.现将ADE 沿AD 折起,连接EB ,EC 得四棱锥E ABCD -(如图2)且CE =(1)求证:平面EAD ⊥平面ABCD ;(2)在棱EB 上有点F ,满足13EF EB =,求二面角E AD F --的余弦值.13.(2022·贵州贵阳·贵阳六中校考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DA AB ⊥,PD PC ⊥,PB PC ⊥,1AB AD PD PB ====,4cos 5DCB ∠=.(1)求证:BD ⊥平面PAC .(2)设E 为BC 的中点,求PE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14.(2022春·广东广州·高三校考期中)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底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 ⊥,//,222AB CD PC AB AD CD ====,点E 在侧棱PB 上.(1)求证:平面EAC ⊥平面PBC ;(2)若平面PAC 与平面ACE PE BE 的值.。

高考数学知识点精讲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

高考数学知识点精讲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

高考数学知识点精讲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一直是让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部分。

而其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更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空间想象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在脑海中构想和操作三维物体的能力。

想象一下,给你一个立体图形,你能迅速在脑子里勾勒出它的形状、结构,能判断不同面之间的关系,能算出各种角度、长度啥的,这就是空间想象能力。

那为啥空间想象能力在立体几何中这么重要呢?因为立体几何的题目可不会乖乖地把所有信息都摆在你面前,很多时候需要你自己通过想象去补全、去推导。

比如说,让你求一个三棱锥的体积,可它的顶点位置啥的都没给清楚,这时候就得靠你在脑子里把这个三棱锥构建出来,找准对应的底面积和高,才能算出体积。

那怎么培养这空间想象能力呢?一个好办法就是多观察实物。

比如说,看看教室里的墙角(那就是一个典型的直角三棱锥),瞅瞅家里的盒子(长方体),观察观察篮球(球体)。

通过对这些实物的观察,你能更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

还有就是多动手画图。

别小看画图这事儿,亲手把一个立体图形画出来,能让你对它的结构理解得更透彻。

一开始画得不好没关系,多练练就有感觉了。

而且,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比例和角度,尽量画得准确。

接下来,咱们说说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种图形。

先说棱柱。

棱柱有两个平行且全等的底面,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像三棱柱、四棱柱,在题目中经常出现。

解题的时候,要搞清楚底面的形状和边长,还有棱柱的高。

再看棱锥。

棱锥有一个多边形的底面,顶点到底面的垂线就是高。

特别要注意正棱锥,它的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然后是圆柱和圆锥。

圆柱有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作为底面,侧面展开是一个矩形。

圆锥呢,底面是一个圆,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高,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球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要记住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还要能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球的半径。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精讲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精讲

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精讲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间中的物体和形状,还能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立体几何的各个知识点。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首先,我们要了解常见的空间几何体,比如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棱柱是由两个平行且全等的多边形底面和若干个平行四边形侧面组成的多面体。

棱柱又可以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直棱柱的侧面是矩形,而斜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是由一个多边形底面和若干个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侧面组成的多面体。

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那么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棱台则是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圆柱是由矩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全等的圆,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球是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包括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正视图是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侧视图是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俯视图是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直观图则是通过斜二测画法得到的,这种画法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空间几何体的形状。

在斜二测画法中,原来与 x 轴和 z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 x 轴和 z 轴平行,长度不变;原来与 y 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 y 轴平行,但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对于棱柱和圆柱,其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立体几何精讲框架图

立体几何精讲框架图

立体几何精讲1212--1°]k k k k =⎧⎨=-⎩平行:共面(平面几何直线与圆章节)相交:特殊的为垂直:1、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夹在两条异面直线间的垂线段的长;①定义: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到相交后所成的那个非钝角的角;一、线线关系②范围:(0,90异面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③会找:平移其中一条后与另外一④平移原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相似条相交;同时平移两条后相交;⑤会求:找到后,利用余弦法则;定理、勾股⎧⎪⎪⎪⎧⎪⎪⎪⎧⎪⎪⎨⎪⎪⎪⎪⎪⎨⎪⎪⎨⎪⎪⎪⎪⎪⎪⎪⎪⎪⎪⎪⎩⎩⎩定理求解;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是立几的核心和重点会识别三视图、熟记表面积体积公式几何基本元素体点(),(,l l l m m l l l l l l l m l n m l l ααααβαβαβαβαααα⇒∈∉⇒⎧⎨⇒∈⇒⎩⇒⊥∈⇒⊥⇒⇒⇒⎧⎪⎨⎪⎩⇒⊥⇒⊥⎧⎨⎩⊥⊥直线在平面内性质:(线面线线:大到小)∥∥内【无数】条直线1、线∥面(线面线线:大到小)内【任意】直线性质垂直二、线面关系直线在平面外2、(线线线面:小到大):∥,∥判定(面面线面:大到小):∥∥(线面面面:小到大),(线线线面:小到大):,判定线面相交于一点,),=,sin =°.n m n l m l l m l h h h p p αααβαβαβ⎧⎪⎪⎨⎪⎪⎩∈⇒⊥⎧⎨⇒⊥∈⊥⇒⊥⎩且相交(面面线面:大到小):,求:先求直线(具体题目中都是线段)上一点(线段的一端点)到平面的距离, 定义:直线与其在平面内的摄影所成的角范围:(0,90)斜交注:此处的关键是,而这个距离也就是一个立体图形的高,直线与平面所成往往用等体积变该线段换求得长为,; 的角 则线面角 所以线h ⎧⎪⎧⎪⎪⎪⎪⎪⎪⎪⎪⎪⎪⎪⎧⎪⎪⎪⎪⎪⎪⎪⎪⎪⎪⎪⎪⎪⎪⎪⎨⎪⎪⎨⎪⎪⎪⎧⎪⎧⎪⎪⎪⎪⎪⎨⎪⎪⎪⎪⎪⎪⎪⎪⎪⎪⎪⎪⎪⎪⎪⎪⎪⎨⎨⎪⎪⎪⎪⎪⎪⎪⎪⎪⎪⎪⎪⎪⎪⎪⎪⎪⎪⎪⎪⎪⎪⎪⎪⎩⎪⎩⎩⎩⎩面角归根结底与求体积是一回事,都是在于这个1212()=(,,)l l l l m l n l l m n m l l m l l l l m l n m n m n l αβαββαβαβαβαβαββββ⇒⇒∈⇒⇒⎧⎪⎨⇒⇒∈∈⇒⎪⎩⇒⇒⊥∈⊥⇒⊥⇒⊥⇒⇒⇒⊥⊥∈⇒⊥性质(面面线面线线:大到小)∥,∥∥内【无数】条直线面面平行判定(线线线面面面:小到大)∥,∥,且相交,,且相交∥性质(面面线面线线:大到小),,,∥内任意直线垂直判定(线线线三、面面关系面面面面面:小到大):,且相交相交sin =.°l p h h p p h βααβ⎧⎨∈⇒⊥⎩()求:转化为线面角:其中一个平面一般为三角形,过一个顶点作面面交线的垂线段,求这个高为, 再求这个点到注:此处的关键是和,就是求一个三角形的定义:直线与其在平面高和一个立体图形的高另外一个平面的距离,则二,往往用等体积变换求得;内的摄影 所成的角范所以二面角面归围:(0,根结底与求角(或补角线面角、求180体积是)斜交二面角)一回事,都是h ⎧⎪⎪⎪⎧⎪⎪⎪⎪⎪⎪⎪⎧⎧⎪⎪⎪⎪⎪⎪⎪⎪⎨⎪⎪⎪⎪⎪⎪⎪⎨⎪⎪⎪⎪⎪⎨⎨⎪⎪⎪⎪⎪⎪⎪⎪⎪⎪⎪⎪⎪⎪⎪⎪⎪⎪⎪⎪⎪⎪⎩⎩⎩⎩在于这个。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本讲主要内容】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立体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立体几何与其它知识点的综合问题【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融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于平面与几何体中,有计算也有论证。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系统地掌握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深刻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理解点到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 立体几何横向可与向量、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等综合.3. 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侧面AB1内有一动点P到直线A1B1与直线BC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解析: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P到B的距离,动点P的轨迹满足抛物线定义.故选C.例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B⊥平面ABCD,(Ⅰ)若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为60°,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Ⅱ)证明不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面PAD与面PCD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Ⅰ)解:∵PB⊥面ABCD,∴BA是PA在面ABCD上的射影,又DA⊥AB ∴PA⊥DA∴∠PAB是面PAD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PAB=60°,PB=AB·tan60°=3a ,∴ V 锥=3233·3·31a a a =(Ⅱ)证明:不论棱锥的高怎样变化,棱锥侧面PAD 与PCD 恒为等腰三角形,作AE ⊥PD ,垂足为E ,连结CE ,则△ADE ≌△CDE ,因为AE =CE ,∠CED =90o,故∠CEA 是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 与BD 交于点O ,连结EO ,则EO ⊥AC ,所以a AD AE OA a =<<=22,22a AE <, 在△AEC 中,02222cos 222222222<-=-=∙-+=∠AE a AE AE a AE EC AE AC EC AE CEA 所以面PAD 与面PCD 所成的二面角恒大于90o。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立体几何知识梳理一 、空间几何体 (一) 空间几何体的类型1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2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了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二) 几种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 、棱柱的结构特征1.1 棱柱的定义: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棱柱. 1.2 棱柱的分类棱柱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性质:Ⅰ、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且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Ⅱ、两底面是全等多边形且互相平行; Ⅲ、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和底面全等;1.3 棱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ch S 直棱柱侧(c 是底周长,h 是高)S 直棱柱表面 = c ·h+ 2S 底 V 棱柱 = S 底 ·h2 、棱锥的结构特征2.1 棱锥的定义(1) 棱锥:当棱柱的一个底面收缩为一个点时,得到的几何体叫做棱锥.(2)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棱长都相等底面是正方形底面是矩形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底面是四边形图1-1 棱柱2.2 正棱锥的结构特征Ⅰ、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平方比;截得的棱锥的体积与原棱锥的体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原棱锥的高的立方比;Ⅱ、 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Ⅲ、两个特征三角形:(1)POH ∆(包含棱锥的高、斜高和底面内切圆半径);(2)POB ∆(包含棱锥的高、侧棱和底面外接圆半径) 正棱锥侧面积:1'2S ch =正棱椎(c 为底周长,'h 为斜高) 体积:13V Sh =棱椎(S 为底面积,h 为高)正四面体:各条棱长都相等的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对于棱长为a 正四面体的问题可将它补成一个边长为a 22的正方体问题. 对棱间的距离为a 2(正方体的边长) 正四面体的高a 6(正方体体对角线l 32=) 正四面体的体积为32a (正方体小三棱锥正方体V V V 314=-) 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与顶点的距离之比为3:1(正方体体对角线正方体体对角线:l l 2161=) 3 、棱台的结构特征3.1 棱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 正棱台的结构特征(1)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2)正棱台的两个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正多边形; (3)正棱台的对角面也是等腰梯形; (4)各侧棱的延长线交于一点. 4 、圆柱的结构特征4.1 圆柱的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ABC D POH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4.2 圆柱的性质(1)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2)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4.3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以底面周长和母线长为邻边的矩形.4.4 圆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S圆柱侧面= 2π·r·h (r为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V圆柱= S底h = πr2h5、圆锥的结构特征5.1 圆锥的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5.2 圆锥的结构特征(1)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截面直径与底面直径之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2)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图1-5 圆锥(3)母线的平方等于底面半径与高的平方和:l2 = r2 + h25.3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以顶点为圆心,以母线长为半径的扇形.6、圆台的结构特征6.1 圆台的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我们把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圆台.6.2 圆台的结构特征⑴圆台的上下底面和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⑵圆台的截面是等腰梯形;⑶圆台经常补成圆锥,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研究.6.3 圆台的面积和体积公式S圆台侧= π·(R + r)·l (r、R为上下底面半径)V圆台= 1/3 (π r2+ π R2+ π r R) h (h为圆台的高)7 球的结构特征7.1 球的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空间中,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球体.7-2 球的结构特征⑴ 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⑵ 截面半径等于球半径与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的平方差:r 2 = R 2 – d 2 ⑶注意圆与正方体的两个关系:球内接正方体,球直径等于正方体对角线; 球外切正方体,球直径等于正方体的边长. 7-3 球的面积和体积公式S 球面 = 4 π R 2 (R 为球半径); V 球 = 4/3 π R 3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 :222S rl r ππ=+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 ππ=+圆台的表面积:22S rl r Rl R ππππ=+++球的表面积:24S R π=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的体积 :V S h =⨯底;锥体的体积 :13V S h =⨯底台体的体积:1)3V S S h =++⨯下上(;球体的体积:343V R π=斜二测画法:(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二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一)、立体几何网络图:1、线线平行的判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6)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1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2、线线垂直的判断:(7)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8)三垂线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如图,已知PO⊥α,斜线PA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OA,a是平面α内一条直线.①三垂线定理:若a⊥OA,则a⊥PA.即垂直射影则垂直斜线.②三垂线定理逆定理:若a⊥PA,则a⊥OA.即垂直斜线则垂直射影.(10)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3、线面平行的判断:(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5)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⑴利用定义(反证法):lα=∅,则l∥α (用于判断);⑵利用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用于证明);⑶利用平面的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用于证明);⑷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用于判断).2线面斜交和线面角:l∩α = A2.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θ.2.2 线面角的范围:θ∈[0°,90°]注意:当直线在平面内或者直线平行于平面时,θ=0°;当直线垂直于平面时,θ=90°4、线面垂直的判断:(9)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11)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14)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16)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判定定理:性质定理:(1)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即:(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即:★判断或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⑴利用定义,用反证法证明.⑵利用判定定理证明.⑶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而平行于另一条直线,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与平面.⑷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也垂直于另一个.⑸如果两平面垂直,在一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两平面交线,则该直线垂直于另一平面.5、面面平行的判断:(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这两个平面平行.(1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6、面面垂直的判断:(15)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判定定理:性质定理:(1)若两面垂直,则这两个平面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二)、其他定理结论:(1)确定平面的条件:①不共线的三点;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③两条相交直线;④两条平行直线;(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平行;相交(垂直是它的特殊情况);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3)等角定理: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外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4)射影定理(斜线长、射影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反之,斜线段相等的射影相等;斜线段较长的射影也较长;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5)最小角定理:斜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是与它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角.(6)异面直线的判定:①反证法;②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7)过已知点与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都在过这点与这条直线垂直平面内.(8)如果—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两个平面的交线.(三)、唯一性定理结论:(1)过已知点,有且只能作一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2)过已知平面外一点,有且只能作一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3)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能且只能作一平面与另一条平行.四、空间角的求法:(所有角的问题最后都要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尤其是直角三角形)(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转化,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内相交直线o o(2)线面所成的角:①线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线面所成的角为o 0; ②线面垂直:线面所成的角为o 90;③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射影转化,即转化为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o o 线面所成的角范围090o o α≤≤ (3)二面角:关键是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o o α≤<; 五、距离的求法:(1)点点、点线、点面距离: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点与线、面间的距离是点到线、面垂足间线段的长.求它们首先要找到表示距离的线段,然后再计算.注意:求点到面的距离的方法:①直接法:直接确定点到平面的垂线段长(垂线段一般在二面角所在的平面上); ②转移法:转化为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 ③体积法:利用三棱锥体积公式.。

数学竞赛之立体几何专题精讲(例题+练习)

数学竞赛之立体几何专题精讲(例题+练习)

数学竞赛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立体几何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然也是每年的全国联赛的必然考查内容.解法灵活而备受人们的青睐,竞赛数学当中的立几题往往会以中等难度试题的形式出现在一试中,考查的内容常会涉及角、距离、体积等计算.解决这些问题常会用到转化、分割与补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一、求角度这类题常以多面体或旋转体为依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或二面角的大小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 ,根据已知条件准确地找出或作出要求的角.立体几何中的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三种.其中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过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找到表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再构造一个包含该角的三角形,解三角形即可以完成;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则要首先找到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一般来讲也可以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办法得到,其角度范围是[]0,90︒︒;二面角在求解的过程当中一般要先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三种方法:①作棱的垂面和两个半平面相交;②过棱上任意一点分别于两个半平面内引棱的垂线;③根据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另外还可以根据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得到.式中S '表示射影多边形的面积,S 表示原多边形的面积,θ即为所求二面角.例1 直线OA 和平面α斜交于一点O ,OB 是OA 在α内的射影,OC 是平面α内过O 点的任一直线,设,,.AOC AOB BOC αβγ∠=∠=∠=,求证:cos cos cos αβγ=⋅.分析:如图,设射线OA 任意一点A ,过A 作AB α⊥于点B ,又作BC OC ⊥于点C ,连接AC .有:cos ,cos ,cos ;OC OB OCOA OA OBαβγ=== 所以,cos cos cos αβγ=⋅.评注:①上述结论经常会结合以下课本例题一起使用.过平面内一个角的顶点作平面的一条斜线,如果斜线和角的两边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会落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利用全等三角形即可证明结论成立.②从上述等式的三项可以看出cos α值最小,于是可得结论: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所有直线所成的角中,斜线与它的射影所成的角最小.例、(1997年全国联赛一试)如图,正四面体ABCD 中,E 在棱AB 上, F 在棱CD 上,使得:()0AE CFEB FDλλ==<<∞,记()f λλλαβ=+, αOC BAF EDCBAG其中λα表示EF 与AC 所成的角,其中λβ表示EF 与BD 所成的角,则: (A )()f λ在()0,+∞单调增加;(B )()f λ在()0,+∞单调减少; (C )()fλ在()0,1单调增加;在()1,+∞单调减少;(D )()f λ在()0,+∞为常数.` 分析:根据题意可首先找到与,λλαβ对应的角.作EG ∥AC ,交BC 于G ,连FG .显然 FG ∥BD ,∠GEF=λα,∠GFE=λβ.∵AC ⊥BD ,∴EG ⊥FG ∴90λλαβ+=︒例五、(1994年全国联赛一试)已知一个平面与一个正方体的12条棱的夹角都等于α,则sin α= .分析:正方体的12条棱可分为三组,一个平面与12条棱的夹角都 等于α只需该平面与正方体的过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都等于α即可.如图所示的平面A BD '就是合乎要求的平面,于是:sin 3α=二、求体积这类题常是求几何体的体积或要求解决与体积有关的问题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 ,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面作为底面并求出这个底面上的高例十五、(2003年全国联赛一试)在四面体ABCD 中,设1,AB CD ==直线AB 与CD 的距离为2,夹角为3π,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等于 ()()()(11 ; ; 23A B C D 分析:根据锥体的体积公式我们知道:1V=3S h ⋅⋅.从题目所给条件看,已知长度的两条线段分别位于两条异面直线上,而已知距离是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而非点线距.显然需要进行转化.作BE ∥CD,且BE=CD ,连接DE 、AE ,显然,三棱锥A —BCD 与三棱锥A —BDE 底面积和高都相等,故它们有相等的体积.于是有:111sin 362A BCD A BDE D ABE BDE V V V S h AB BE ABE h ---∆====⋅⋅∠⋅=例十六、(2002年全国联赛一试)由曲线224,4,4,4x y x y x x ==-==-围成的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所ODCBAD 'C 'B ' A 'EDCBA得旋转体的体积为V 1,满足()()22222216,24,24x y x y x y +≤+-≥++≥的点(),x y 组成的图形绕y 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的体积为V 2,则: (A )V 1=12V 2; (B )V 1=23V 2; (C )V 1=V 2; (D )V 1=2V 2; 分析: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暅在对于两个几何体体积的比较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祖暅原理告诉我们: 对于两个底面积相同,高 相等的几何体,任做一个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若每 一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运用祖 原理的思想我们可以将不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计算转化为规则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如计算球的体积时我们可以将半球转化为圆柱与圆锥的组合体.显然,本题中的两个几何体符合祖暅原理的条件,比较其截面面积如下:取()44y a a =-≤≤,则:()21162164S aa ππππ=-⋅⋅=-当0a <时:()()()22221642164S aa a ππππ=⋅--⋅-+=+ 当0a >时:()()()22221642164S a a a ππππ=⋅--⋅--=-显然,12S S =,于是有:12V V =.例十七、(2000年全国联赛一试)一个球与正四面体的六条棱都相切,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这个球的体积是 .分析:由正四面体的图象的对称性可知,内切球的球心必为正四面体的中心,球与各棱相切,其切点必为各棱中点,考查三组对棱中点的连线交于一点,即为内切球的球心,所以每组对棱间的距离即为内切球的直径,于是有:22r a =∴3343424V a a π⎛⎫=⋅⋅= ⎪ ⎪⎝⎭练习:同样可用体积法求出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外 接球和内切球的半径.分析可知,正四面体的内切球 与外接球球心相同,将球心与正四面体的个顶点相连,可将正四面体划分为四个全等的正三棱锥,于是可知内切球的半径即为正四面体高度的四分之一,外接球半径即为高度的四分之三.故只要求出正四面体的高度即可.又:3h a ===,所以,,412R a r ==.ROEDC APr例十九、(1998年全国联赛一试)ABC ∆中,90,30,2C B AC ∠=︒∠=︒=,M 是AB 的中点.将ACM ∆沿CM 折起,使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22A —BCM 的体积等于 . 分析:关于折叠问题,弄清折叠前后线段之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往往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问题中经常会涉及折叠图形形成二面角,在折叠前作一条直线与折叠线垂直相交,于交点的两侧各取一点形成一个角,于是在折叠过程中,此角始终能代表图形折叠所形成的二面角的大小.此外,通过分析可知解决本例的另一个关键是需要得到棱锥的高,其实只要能找到二面角,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如图,作BD ⊥CM 的延长线相交于D ,AF ⊥CM 于F ,并延长到E ,使EF=BD ,连BE . 显然,AF=EF=BD=3EB=DF=2,所以: A E 2=AB 2-EB 2=8-4=4三棱锥A —BCM 的高即点A 到平面BCM 的距离也就是等腰∆AEF 中点A 到边EF 的距离.根据面积相等FF M ME E D D BB C C A A可求得:h ==∴11132V =⋅⋅=例二十、(1995年全国联赛一试)设O 是正三棱锥P —ABC 底面△ABC 的中心,过O 的动平面与P —ABC 的三条侧棱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分别记为Q 、R 、S ,则和式111PQ PR PS++ (A )有最大值而无最小值; (B )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 (C )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不等; (D )是一个与平面QRS 位置无关的常量. 分析:借助于分割思想,将三棱锥P —QRS 划分成三个以O 为顶点,以三个侧面为 底面的三棱锥O —PQR ,O —PRS ,O —PSQ . 显然三个三棱锥的高相等,设为h ,又设QPR ∠=RPS SPQ α∠=∠=,于是有:()13P QRS O PQR O PRS O PSQ PQR PRS PSQ V V V V S S S h ----∆∆∆=++=++⋅ ()1sin 6PQ PR PR PS PS PQ h α=⋅+⋅+⋅⋅⋅ 又:1sin sin 6P QRS Q PRS V V PQ PR PS αθ--==⋅⋅⋅⋅,其中θ为PQ 与平面PRS 所成的角.()sin sin sin PQ PR PR PS PS PQ h PQ PR PS ααθ∴⋅+⋅+⋅⋅⋅=⋅⋅⋅⋅于是得:111PQ PR PS ++sin hθ= 例二十一、(1993年全国联赛一试)三棱锥S —ABC 中,侧棱SA 、SB 、SC 两两互相垂直,M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D 为AB 中点,作与SC 平行的直线DP . 证明:(1)DP 与SM 相交;OSRQCBAP(2)设DP 与SM 的交点为D ',则D 为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 分析:根据题中三棱锥的特点,可将三棱锥补形成为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因为 C 、M 、D 三点共线,显然,点C 、S 、D 、M 在同一平面内.于是有DP 与SM 相交. 又因为:12DD DM SC MC '==,而点D 为长 方体的底面SAEB 的中心,故必有点D '为 对角线SF 的中点,即为长方体的也是三棱 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例二十二、(1992年全国联赛一试)从正方体的棱和各个面的面对角线中选出k 条,使得其中任意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都是异面直线,则k 的最大值是 . 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构造法求解.考查图中的 四条线段:A 1D 、AC 、BC 1、B 1D 1,显然其中任意 两条都是异面直线.另一方面,如果满足题目 要求的线段多于4条,若有5条线段满足要求, 因为5条线段中任意两条均为异面直线,所以其中任意两条没有公共点,于是产生这些线段的端点几何体的顶点的个数必定大于或等于10个,这与题中的正方体相矛盾.故:4k =.例二十三、(1991年全国联赛一试)设正三棱锥P —ABC 的高为PO ,M 为PO 的中点,过AM 作与棱BC 平行的平面,将三棱锥截为上、下两个部分,试求此两部分的体积比. 分析:取BC 的中点D ,连接PD 交AM 于G ,设 所作的平行于BC 的平面交平面PBC 于EF ,由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EF ∥BC ,连接AE ,AF ,则平面AEF 为合乎要求的截面.GFMED 'DCBA SH A 1DCBA D 1C 1B 1F E OM D CBAPHG作OH ∥PG ,交AG 于点H ,则:OH=PG .51112BCPD PG GDGD GD AD EF PG PG PG OH AO +===+=+=+=; 故:2425A PEF PEF A PBC PBC V S EF V S BC -∆-∆⎛⎫=== ⎪⎝⎭;于是:421A PEF A EFBC V V --=. 三、求面积这类题常设计为求几何体中某一特殊位置的截面面积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 ,封断出截面的形状及截面和已知中相关图形的关系四、求距离这类题常是以几何体为依托 ,求其中的某些点 、线 、面之间的距离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在于 ,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或作出符合题意的线段 ,其长度就是符合题意的距离4、(1996年全国联赛一试)已知将给定的两个全等的正三棱锥的底面粘在一起,恰得到一个所有二面角都相等的六面体,并且该六面体的最短棱的长为2,则最远的两顶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解:该六面体的棱只有两种,设原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a ,侧棱为b .取CD 中点G ,则AG ⊥CD ,EG ⊥CD ,故∠AGE 是二面角A —CD —E 的平面角.由BD ⊥AC ,作平面BDF ⊥棱AC 交AC 于F ,则∠BFD 为二面角B —AC —D 的平面角.AG=EG=b 2-a 2,BF=DF=2a b 2-a 2b,AE=2b 2-(233a )2=2b 2-43a 2.由cos ∠AGE=cos ∠BFD ,得2AG 2-AE 22AG 2=2BF 2-BD 22BF 2.∴ 4(b 2-432a 2)b 2-a 2=4a 2b 24a 2(b 2-a 2)⇒9b2=16a 2,⇒b=43a ,从而b=2,2a=3.AE=2.即最远的两个顶点距离为3. 分析:设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侧棱长为b ,则:2222223244a a b a aa b b -=⋅--即:2223b a b =-化简得: 32ba =所以,3,2a b ==.于是可求得线段PP '的长:2432pp '=-=.于是有最远距离为底边长3.2ababbGEFBCDAACBD EFOP 'P五、求元素个数这类题常以长方体或三棱锥等几何体为背景,通过计算符合题意的元素个数,来考查学生对计数问题的理解程度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计数时要有规律的数,作到不重复、不遗漏8、如果空间三条直线a ,b ,c 两两成异面直线,那么与a ,b ,c 都相交的直线有(A ) 0条 (B ) 1条 (C )多于1 的有限条 (D ) 无穷多条 解:在a 、b 、c 上取三条线段AB 、CC '、A 'D ',作一个平行六面体ABCD —A 'B 'C 'D ',在c 上取线段A 'D '上一点P ,过a 、P 作 一个平面,与DD '交于Q 、与CC '交于R ,则QR ∥a ,于是PR 不与a 平行,但PR 与a 共面.故PR 与a 相交.由于可以取无穷多个点P .故选D .9、给定平面上的5个点A 、B 、C 、D 、E ,任意三点不共线. 由这些点连成4条线,每点至少是一条线段的端点,不同的连结方式有 种.解:图中,4种连结方式都满足题目要求.(图中仅表示点、线间连结形式,不考虑点的位置) .情况(1),根据中心点的选择,有5种其连结方式;情况(2),可视为5个点A 、B 、C 、D 、E 的排列,但一种排列与其逆序排列是同一的,且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则有连结方式5!602=种;情况(3),首先是分歧点的选择有5种,其次是分叉的两点的选择有246C =种,最后是余下并连两点的顺序有别,有2!种,共计56260⨯⨯=种;情况(4),选择3点构造三角形,有3510C =种. 共有5606010135+++=种连结方式.B‘C’D’A‘CDASQ PR acb(1) (2) (3) (4)3. 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 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 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这样的平面 α( )(A) 不存在 (B)只有1个 (C) 恰有4个 (D)有无数多个例一、(1991年全国联赛一试)由一个正方体的三个顶点所能构成的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A )4; (B )8; (C )12; (D )24.分析:一个正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根据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可知,构成正三角形的边必须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考虑正方体的12条面对角线,从中任取一条可与其他面对角线构成两个等边三角形,即每一条边要在构成的等边三角形中出现两次,故所有边共出现112224C =次,而每一个三角形由三边构成,故一共可构成的等边三角形个数为2483=个. 例二、(1995年全国联赛一试)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一种颜色,并使同一条棱的两个端点异色,如果只有5种颜色可供使用,那么不同的染色方法的总数是 .分析:就四棱锥P —ABCD 而言,显然顶点P 的颜色必定不同于A 、B 、C 、D 四点,于是分三种情况考虑:① 若使用三种颜色,底面对角线上的两点可同色,其染色种数为:3560A =(种) ② 若使用四种颜色,底面有一对对角线同色,其染色种数为:1425240C A ⋅=(种)③ 若使用五种颜色,则各顶点的颜色各不相同,其染色种数为:55120A =(种)故不同染色方法种数是:420种.六、特殊四面体1.四面体 由于四面体是三角形在空间中的推广,因此三角形的许多性质也可以推广到四面体: (1)连接四面体的棱中点的线段交于一点,且在这里平分这些线段;(2)连接四面体任一顶点与它对面重心的线段交于一点,且这点将线段分成的比为3:1,G 称为四面体的重心.(3)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4)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是四面体的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 例10(1983年全国)在六条棱长分别为2、3、3、4、5、5的所有四面体中,最大的体积是多少?证明你的结论.2.特殊四面体(i )等腰四面体:三组对棱分别相等的四面体.性质(1)等腰四面体各面积相等,且为全等的锐角三角形;(2)体积是伴随长方体的13.(ii )直角四面体 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相互垂直的四面体.性质(1)直角四面体中,不含直角的面是锐角三角形(称该面为底面);(2)任一侧面面积是它在底面投影的面积和地面面积的比例中项,且侧面面积的平方和是底面面积的平方;(3)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三个二面角的余弦的平方和是1.3.正四面体 每个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四面体.性质(1)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四面体的全面积S =3a 2,体积V =212a 3;(2)正四面体对棱中点的连线长d =22a ;(3)正四面体外接球的半径64a ,内切球的半径为612a .七、“ 多球” 问 题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 常会遇到若干个球按照一定的法则“ 叠加” 的问题, 我们将 这类问题简称为“ 多球” 问题. 对于“ 多球” 问 题, 我们往往可以从多球中提炼出球心所组成的立体图形, 将问题简化, 然后通过解决这简化的问题, 获得原问题的待求结论,这是 解决“ 多球” 问题的一个常用方法.5、将八个半径都为1的球分放两层放置在一个圆柱内,并使得每个球都和其相邻的四个球相切,且与圆柱的一个底面及侧面都相切,则此圆柱的高等于 .解:如图,ABCD 是下层四个球的球心,EFGH 是上层的四个球心.每个球心与其相切的球的球心距离=2.EFGH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是一个正方形.是把正方形ABCD 绕其中心旋转45 而得.设E 的射影为N ,则MN=2-1.EM=3,故EN 2=3-(2-1)2=22.∴ EN=48.所求圆柱的高=2+48.6、底面半径为1cm 的圆柱形容器里放有四个半径为12cm 的实心铁球,四个球两两相切,其中底层两球与容器底面相切. 现往容器里注水,使水面恰好浸没所有铁球,则需要注水 cm 3. 填(13+22)π. 解:设四个实心铁球的球心为O 1,O 2,O 3,O 4,其中O 1,O 2为下层两球的球心,A ,B ,C ,D 分别为四个球心在底面的射影.则ABCD 是一个边长为22的正方形.所以注水高为1+22.故应注水π(1+22)-4×43π(12)3=(13+22)π. 例 1在桌面上放着四个两两相切、 半 径均为r 的球, 试确定其顶端离桌面的高度;并求夹在这四个球所组成图形空隙中与四个 球均相切的小球的半径.例 2 制作一个底圆直径为4 c m的圆柱形容器,要内装直径为2 c m的钢珠2 6 只,那么这容器至少要多高?( 上海市1 9 8 6 年竞赛试题)例 3 在正四面体内装入半径相同的球,使相邻的球彼此相切,且外层的球又和正四面体的面都相切,如此装法,当球的个数无穷大时,求所装球的体积与正四面体体积之比的极限.( 第八届希望杯高二数学培训题)八、体积法及其应用体积法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在高中数学竞赛中,利用体积法解题形式简洁、构思容易,内涵深刻,应用广泛,备受青睐.几何体的体积包括基本几何体的体积计算、等积变换等方法,同时有以下常用方法和技巧:( 1 ) 转移法:利用祖咂原理或等积变换,把所求几何体转化为与它等底、等高的几何体的体积.( 2 ) 分割求和法:把所求几何体分割成基本几何体的体积.( 3 ) 补形求差法:通过补形化归为基本几何体的体积.( 4 ) 四面体体积变换法.( 5 ) 算两次法:对同一几何体的体积,从两种方法计算,建立出未知元素的等量关系,从而使问题求解.利用这种方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回避作出表示距离的垂线段.另外,体积法中对四面体的体积变换涉及较多应用广泛.关于四面体的体积有如下常用性质:( 1 ) 底面积相同的两个三棱锥体积之比等于对应高之比;( 2 ) 高相同的两个三棱锥的体积比等于其底面积之比;( 3 ) 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三棱锥,截得的小三棱锥与原三棱锥的体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立方;九、立体几何中的截面问题截面问题涉及到截面形状的判定、截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截面图形的计数、截面图形的性质及截面图形的最值.本文介绍此类问题的求解方法.1 判断截面图形的形状2 截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3 计算截面图形的个数4 确定截面图形的性质5 求截面图形的最值九、综合问题7、顶点为P 的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是底面圆周上的点,B 是底面圆内的点,O 为底面圆圆心,AB ⊥OB ,垂足为B ,OH ⊥PB ,垂足为H ,且P A=4,C 为P A 的中点,则当三棱锥O -HPC 的体积最大时,OB 的长为A .53 B .253 C .63 D .263解:AB ⊥OB ,⇒PB ⊥AB ,⇒AB ⊥面POB ,⇒面P AB ⊥面POB .OH ⊥PB ,⇒OH ⊥面P AB ,⇒OH ⊥HC ,OH ⊥PC ,又,PC ⊥OC ,⇒PC ⊥面OCH .⇒PC 是三棱锥P -OCH 的高.PC=OC=2.而∆OCH 的面积在OH=HC=2时取得最大值(斜边=2的直角三角形).当OH=2时,由PO=22,知∠OPB=30︒,OB=PO tan30︒=263.解2:连线如图,由C 为P A 中点,故V O -PBC =12V B -AOP ,而V O -PHC ∶V O -PBC =PHPB =PO 2PB2(PO 2=PH ·PB ).记PO=OA=22=R ,∠AOB=α,则V P —AOB =16R 3sin αcos α=112R 3sin2α,A BP OH CV B -PCO =124R 3sin2α.PO 2PB 2=R 2R 2+R 2cos 2α=11+cos 2α=23+cos2α.⇒V O -PHC=sin2α3+cos2α⨯112R 3.∴ 令y=sin2α3+cos2α,y '=2cos2α(3+cos2α)-(-2sin2α)sin2α(3+cos2α)2=0,得cos2α=-13,⇒cos α=33,∴ OB=263,选D .例19把一个长方体切割成k 个四面体,则k 的最小值是 .例20已知l αβ--是大小为45的二面角,C 为二面角内一定点,且到半平面α和β和6,A ,B 分别是半平面α,β内的动点,则ABC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例21如图所示,等腰ABC △的底边AB =,高3CD =,点E 是线段BD 上异于点B D ,的动点,点F 在BC 边上,且EF AB ⊥,现沿EF 将BEF △折起到PEF △的位置,使PE AE ⊥,记BE x =,()V x 表示四棱锥P ACFE -的体积. (1)求()V x 的表达式;(2)当x 为何值时,()V x 取得最大值? (3)当()V x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C 与PF 所成角的余弦值.例六、设锐角,,αβγ满足:222cos cos cos 1αβγ++=.求证:tan tan tan αβγ⋅⋅≥分析:构造长方体模型.构造如图所示的长方体 ABCD —A 1B 1C 1D 1,连接AC 1、A 1C 1、BC 1、DC 1. 过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AD 、AB 、AA 1与对角线AC 1所成的角为锐角,,αβγ,满足:222cos cos cos 1αβγ++=不妨设长方体过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AD 、AB 、AA 1的长分别为,,a bc .则:tan tan tan aa b b c cαβγ=≥=≥=≥ 以上三式相乘即可.证明二:因为,,αβγ为锐角,故:2222sin 1cos cos cos 2cos cos ααβγβγ=-=+≥⋅,sin α∴≥同理:sin βγP ED F BCAD 1C 1B 1 A 1DC BA例22已知三棱锥ABC P -的三条侧棱PA 、PB 、PC 两两垂直,侧面PAB 、PBC 、PCA 与底面ABC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分别为1θ、2θ、3θ,底面ABC 的面积为34. (1)证明:22tan tan tan 321≥⋅⋅θθθ;(2)若23tan tan tan 321=++θθθ,求该三棱锥的体积ABC P V -. 练 习 题例七、(1994年全国联赛一试)在正n 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A ) 2,n n ππ-⎛⎫⎪⎝⎭; (B ) 1,n n ππ-⎛⎫ ⎪⎝⎭; (C ) 0,2π⎛⎫ ⎪⎝⎭; (D ) 21,n n n n ππ--⎛⎫⎪⎝⎭.分析:根据正n 棱锥的结构特征,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应大于底面正n 边形的内角,同时小于π,于是得到(A ).例八、(1992年全国联赛一试)设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它们的最大值为S ,记1234S S S S Sλ+++=,则λ一定满足(A ) 24λ<≤; (B ) 34λ<<; (C ) 2.5 4.5λ<≤; (D ) 3.5 5.5λ<<. 分析:因为 i S S ≤ ()1,2,3,4i =所以12344S S S SS+++≤.特别的,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取等号.另一方面,构造一个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为45︒的三棱锥,设底面面积为S 4,则:()()1231231234123cos 451 2.5cos 45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λ+++++⋅︒+++===+++⋅︒,若从极端情形加以考虑,当三棱锥的顶点落在底面上时,一方面不能构成三棱锥,另外此时有1234S S S S ++=,也就是2λ=,于是必须2λ>.故选(A ).。

《立体几何》PPT课件

《立体几何》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5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在观察角度上有 什么区别? 提示:观察直角: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位置观 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直观图是从某一点观 察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精选课件ppt
16
1.三视图如图的几何体是
A.三棱锥 B.四棱锥 C.四棱台 D.三棱台
精选课件ppt
()
17
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四棱锥,且其中一条棱 与底面垂直. 答案:B
第七章 立体几何
精选课件ppt
1
知识点
考纲下载
考情上线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
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 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 1.柱、锥、台、球及简单几
结构.
何体的直观图、三视图是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 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
空间几何 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
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
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
空间向量 解及其坐标表示.
及其运算 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
[理]
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
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
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1.空间向量的坐标 表示是用空间向 量解决空间平行 垂直、夹角的问 题的基础.
精选课件ppt
22
答案:D
精选课件ppt
23
4.如图所示为长方体木块堆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此几何体
共由
块木块堆成.
解析:由三视图知,由4块木 块组成. 答案:4
精选课件ppt
24
5.如图,矩形O′A′B′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公式与题型精讲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空间想象力,还对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立体几何中的常用公式和典型题型。

一、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公式1、长方体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a、b、c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体积 V = abc 。

2、正方体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³,若正方体的棱长为 a ,则体积 V = a³。

3、柱体体积公式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对于圆柱,底面积为圆的面积πr² (r 为底面半径),高为 h ,则体积 V =πr²h ;对于棱柱,底面积为 S ,高为 h ,体积 V = Sh 。

4、锥体体积公式锥体的体积= 1/3×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 V =1/3×πr²h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棱锥的体积V =1/3×Sh (S 为底面积,h 为高)。

5、球的体积公式球的体积 V =4/3×πR³ (R 为球的半径)。

6、球的表面积公式球的表面积 S =4πR² 。

7、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8、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9、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10、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二、常见题型及解法1、证明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有: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逆定理等。

例如:在四面体 ABCD 中,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求证:EF∥BC 。

证明:因为 E、F 分别是 AB、AC 的中点,所以 EF 是△ABC 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EF∥B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1)如图:在△ABC中,由E、F分 别是AC、BC中点, 得EF//AB, 又AB不属于平面DEF, EF属于平面DEF. ∴AB∥平面DEF.
(2)∵AD⊥CD,BD⊥CD ∴∠ADB是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 ∴AD⊥BD ∴AD⊥平面BCD 取CD的中点M,这时EM∥AD ∴EM⊥平面BCD MN⊥DF于点 于点N 连结EN EN, 过M作MN⊥DF于点N,连结EN,则EN⊥DF ∴∠MNE是二面角E—DF—C的平面角 在Rt△EMN中,EM=1,MN= 3 2
2
若存在,求出 AQ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 QD 理由.
(Ⅰ)证明: 在△PAD中PA=PD,O为AD中点,所以PO⊥AD, 又侧面PAD⊥底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PO属于平面PAD, 所以PO⊥平面ABCD.
(Ⅱ) 连结BO,在直角梯形ABCD中、BC∥AD,AD=2AB=2BC,有OD∥BC且 OD=BC,所以四边形O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B∥DC. 由(Ⅰ)知,PO⊥OB,∠PBO为锐角 锐角, 锐角 所以∠ 是异面直线PB与 所成的角 所成的角. 所以∠PBO是异面直线 与CD所成的角 是异面直线 因为AD=2AB=2BC=2,在Rt△AOB中,AB=1,AO=1,所以OB=√2, 在Rt△POA中,因为AP =√2 ,AO=1,所以OP=1, 在Rt△PBO中,tan∠PBO=PO/BO=1/ √2= √2 /2 ∠PBO=arctan √2 /2.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arctan √2 /2.
你有其他解法吗?
(Ⅱ)以O为坐标原点 以 为坐标原点 为坐标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 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O-xyz, 依题意,易得A(0,-1,0) B(1,-1,0) C(1,0,0) D(0,1,0) P(0,0,1), 所以 CD=(− 11 0), =(, 1 − 1 , , PB 1 − , ). 向量内积求解 运用向量内积 向量内积 所以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的角是 arccos√3/6,
21 7
(Ⅲ)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AP⊥DE 证明:在线段BC上取点P。使BP=1/3BC,过PPQ⊥CD A 于点Q, ∴PQ⊥平面ACD ∵ DQ = 1 DC = 2 3 E
3
3
在等边△ADE中,∠DAQ=30° ∴AQ⊥DE∴AP⊥DE
B
D E C F B x P
B
A
E Q N P F M
D
C
cos∠MNE=
3 2
21 7
∴tan∠MNE=
解法2 解法2
(2)以点D为坐标原点,直线DB、 DC为x轴、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 标系,则A(0,0,2)B(2,0, 0)C(0, 2 3,0, ), E (0, 3,1), F (1, 3,0) 平面CDF的法向量为 DA = (0,0,2) 设平面EDF的法向量为 n = ( x, y, z )
CQin n 3得 = 2 −1 + y 3 = 3 , 2
解y=-1/2或y=5/2(舍去), AQ
此时
1 3 AQ = , QD = 2 2 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1 = QD 3
总结
第一小题,基础运用,线面垂直。 第二小题,---平移构造二面角,进行求解。 ---向量法简化步骤。 第三小题,---把所求距离从图像中抽取出来,形成模型,等体积法。 ---灵活使用法向量,从而进行矢量和标量的转化。
DF ⋅ n = 0 则 DE ⋅ n = 0
cos < DA, n >=
x + 3 y = 0 取n = (3,− 3 ,3) 即 3y + z = 0
B x
z A E C F P
y
D
DA ⋅ n | DA || n |
=
21 7
所以二面角E—DF—C的余弦值为
1.(08重庆卷) 08重庆卷 重庆卷)
解析:1小问
解析:2小问 法Ⅰ
有关二面角的二三事
1.传统解法(定义 线线角) 2.向量 两线“错位” 3.平面角的定义
法 Ⅱ
2、( 福建卷) 、(08福建卷 、( 福建卷)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则面PAD⊥底面 ABCD,侧棱PA=PD= 2 ,底面ABCD为直角 梯形,其中 BC∥AD,AB⊥AD,AD=2AB=2BC=2,O为AD 中点. (Ⅰ)求证:PO⊥平面ABCD; (Ⅱ)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Ⅲ)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 面PCD的距离为 3 ?
立体几何精讲
写在前面的话: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所以,空间想象力是数学 所要求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立体几何以它的内容决定了其在考查空间想象能 力的作用,其公理化体系的处理又决定了它是考查演绎思维的最好素材。立体 几何试题约占整个高考试卷总分值的20%,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直线和平 面、多面体。立体几何高考的考查内容不外乎“平行、垂直、角、距离,柱、 锥、台、球、面积、体积”,要想解决“平行、垂直与距离”这三个内容的复 习与提高问题.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平行与垂直的有关命题和各种 距离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有关问题求解的大法。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 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揭示解决这些问题的通法,重点是平行、垂直关 系的证明和应用、距离的求解;难点是垂直关系的发现、构造和灵活运用,特 别是在变位、变形的空间图形中的应用.
3.正△ABC的边长为4,CD是AB边上的高,E、F分别是AC和BC边的中点。
A E
A
E
D F B C
现将△ABC沿CD翻折成直二面角A—DC—B。
D F C
(1)试判断直线AB与平 面DEF的位置关系,并说 明理由; (2)求二面角E—DF—C 的余弦值; (3)在线段BC上是否存 在一点P,使AP⊥DE?证 明你的结论.

AQ 1 = QD 3
②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3/2 由(Ⅱ)知 CP = ( − 1, 0,1), CD = ( − 1,1, 0). niCP = 0, −x0 +z0 =0,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0,y0,z0).则 所以 −x +y =0, 即 x0 = y0 = z0 0 0 niCD = 0, 取x0=1,得平面PCD的一个法向量为n=(1,1,1).设 Q (0, y , 0)( −1 ≤ y ≤ 1), CQ = ( −1, y, 0), 由
( Ⅲ) ①假设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3/2.设QD=x,则S△DQC=x/2,由(Ⅱ)得 CD=OB= √ 2, 在Rt△POC中, PC= √ (OC2+OP2)= √ 2 所以PC=CD=DP, S△DPC=(√3/4) (√ 2)2= √3/2 由Vp-DQC=VQ-PCD,得QD=3/4 所以存在点Q满足题意,此时
BP = ( x − 2, y,0), PC = (− x,2 3 − y,0)
2 3 3
把 y = 2 3 代入上式得 x = 4 ,∴ BP = 1 BC
3 3 3
所以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AP⊥DE
∵ BP // PC ∴ ( x − 2)(2 3 − y) = − xy ∴ 3 x + y = 2 3
解法2:在平面坐标系xDy中,直线BC的方程为y = − 3 x + 2 3 设 P( x,2 3 − 3 x,0), 则 AP = ( x,2 3 − 3 x,−2)
4 1 ∴ AP ⊥ DE ⇔ AP ⋅ DE = 0 ⇔ x = ⇔ BP = BC 3 3
D
所以在线段BC上存在点P使AP⊥DE 解法3:设P( x, y,0), 则 AP ⋅ DE = 3 y − 2 = 0 ∴ y = 又
总结
第一小题,基础运用,线面平行。 第二小题,---做辅助线构造二面角,进行求解。 ---平面法向量的夹角。 第三小题,应该说,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决于简便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