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学抗体

合集下载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DOC)

动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1、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基本特性:⑴、识别能力⑵、特异性⑶、免疫记忆基本功能:⑴、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感染⑵、自身稳定:抗衰老⑶、免疫监视:抗肿瘤2、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特征。

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特征: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特征:接触特定抗原产生,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抗体、补体免疫分子细胞因子1、免疫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2、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分类及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再次进入抗原记忆细胞(长存)辅助B细胞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⑴、T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MHC-Ⅰ和MHC-ⅡCD分子:CD2、CD3、CD4、CD8、CD28、CD40L⑵、T细胞表面受体: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CD4和CD8受体(辅助受体)2)、CD2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3)、CD3受体◆B细胞表面标志:⑴、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免疫球蛋白(mIg):能与相应抗原结合;每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mIgCD79a和CD79b:辅助分子⑵、F C受体(F C R)●与IgF C片段结合●B细胞成熟标志之一●EA花环试验:检测B细胞(EA:红细胞—抗体)⑶、补体受体(CR)●与补体发生结合●EAC花环试验: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抗体—补体)⑷、白细胞介素受体(IL—R)3、免疫相关分子的种类。

17多克隆抗体制备——动物免疫

17多克隆抗体制备——动物免疫

多克隆抗体制备多抗制备通常用抗原免疫动物,激发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最后通过获取动物高免血清获得抗体;获得的高免血清大部分可以直接使用,用于普通免疫学实验,有些则需要机一部纯化修饰才可以使用。

一、动物免疫动物的免疫是制备抗体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物种选择上最好选择与抗原物种远亲缘动物为宜。

下表列出常规抗原在不同动物上的使用剂量和免疫程序。

程序和剂量:以蛋白类抗原为例(一般免疫间隔为3周,如果比较急,也可间隔2周免疫一次)天数佐剂类型免疫程序剂量(质量/体积)兔子小鼠大鼠豚鼠山羊鸡0 完全佐剂预取血(血清背景检测)首次免疫100μg/500μl40μg/50μl100~500μg/200μl100~500μg/200μl1000μg/1000μl300~500μg/300μl20 不完全佐剂第一次加强免疫100μg/500μl40μg/50μl100~500μg/200μl100~500μg/200μl1000μg/1000μl300~500μg/300μl40 不完全佐剂第二次加强免疫100μg/500μl40μg/50μl100~500μg/200μl100~500μg/200μl1000μg/1000μl300~500μg/300μl60 不加佐剂第三次加强免疫(静脉)100μg/500μl40μg/50μl100~500μg100~500μg/200μl1000μg/1000μl300~500μg/300μl70 终放血1.动物的准备及背景测试选取健康符合实验动物标准的动物,免疫前需要静养一周,免疫前采血进行背景测试。

1.2 兔耳静脉取血方法耳静脉取2ml血,如果耳静脉不明朗,可擦拭二甲苯,一般来说取1ml以上是足够做背景测试用的。

1.2.1 将兔子固定在固定盒内,轻轻抚摸背部使其安静下来;1.2.2 用75%酒精棉擦拭兔耳朵,使其耳静脉可见,必要时可用刮刀刮净兔耳上的毛,如果血管依然不明显可用二甲苯擦拭,使其血管膨胀。

动物免疫系统与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

动物免疫系统与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

动物免疫系统与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动物免疫系统以及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动物的免疫系统是其保护机制的主要来源,而抗体则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物质。

在本文中,我将从动物免疫系统和抗体产生机制两个方面来介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动物免疫系统的研究1. 动物免疫系统的概念与作用动物的免疫系统是其保护机制的主要来源,其作用在于保护动物不受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包括两个方面:先天性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防御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获得性免疫系统是通过接触各种病原体后获得的抵抗力,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

细胞免疫是通过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来进行防御,而体液免疫则是依赖抗体的作用。

2. 动物免疫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动物免疫系统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流行的方法有一下几种:(1)动物实验。

通过对不同动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免疫系统的变化,以了解动物免疫系统的作用。

(2)细胞学方法。

通过体外繁殖和培养免疫细胞,观察其生长、分化和功能。

(3)分子生物学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寻找免疫系统的途径。

以上研究方法都可以为免疫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1. 抗体的概念与作用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它可以识别、结合、并中和病原体,保护动物身体不受病原体的侵害。

抗体主要是由B细胞产生的。

2. 抗体产生过程(1)抗原刺激。

抗原是诱导免疫反应的物质,与它结合的是抗体,而不是抗原分子本身。

当机体暴露在抗原样品时,它就会产生抗原刺激,这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2)抗原处理和呈递。

抗原处理和呈递是由免疫系统内的特殊细胞完成的。

这些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

这些细胞能够将抗原分子分解成更小的片段,然后在巨噬细胞的表面或B淋巴细胞的表面即可呈递。

(3)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

当B细胞接触抗原后,它就会被激活并分化成产生抗体的细胞,即浆细胞。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动物免疫学研究动物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动物免疫学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对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一种防御机制。

动物的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通过相互协作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本文将介绍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一、动物免疫系统的组成1. 免疫细胞:动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等。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细胞。

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可以产生抗体和细胞毒性,从而识别和杀死入侵的病原体。

粒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等微生物。

2. 免疫分子:动物免疫系统中的重要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等。

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可以结合特定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中和和清除病原体。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可以作用于其他细胞,调节和增强免疫反应。

补体是一组血清蛋白,可以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包括病原体的识别、溶解和清除。

二、动物免疫系统的免疫功能1. 抗原识别: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抗原来区分自身和非自身物质。

抗原是能够激发免疫系统应答的分子,可以是来自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体的特定蛋白。

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

2. 免疫记忆:动物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能力,即一旦接触过某个抗原,免疫系统就能对该抗原产生更强的应答。

这种免疫记忆使得免疫系统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从而形成抗体和细胞免疫的保护。

3. 免疫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通过内外调节机制来保持免疫功能的平衡。

内调节主要由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外调节则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的平衡对于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过度或不足的免疫应答都可能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4. 免疫耐受:免疫系统通过免疫耐受机制来避免对自身组织产生损害。

动物分子免疫学

动物分子免疫学

动物分子免疫学动物分子免疫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免疫系统的分子基础和机制的学科。

免疫系统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维护机体的健康。

动物分子免疫学通过研究免疫系统中的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了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信号通路等。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通过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激活免疫应答,并参与到清除病原体和调节免疫应答的过程中。

免疫分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体、细胞因子、配体等。

抗体是一种特异性很高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从而参与到免疫应答中。

细胞因子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应答过程的蛋白质,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配体是一种能够结合到受体上并引发相应信号的分子,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来参与免疫应答。

免疫信号通路是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来激活和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常见的免疫信号通路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

这些信号通路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并最终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动物分子免疫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免疫系统中的分子机制,可以发展新型的免疫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例如,通过检测特定的免疫分子或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可以帮助早期诊断某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

同时,针对特定的免疫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可以调节免疫应答过程,增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此外,动物分子免疫学还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手段。

通过对免疫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可以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重组蛋白质或基因,并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

例如,利用重组抗体技术可以制备大量高效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重大传染性疾病。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动物免疫学 整理

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免疫细胞(IC):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根据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四类:①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②抗原递呈细胞(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③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④自然杀伤细胞5.分泌性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于胞外体液中的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包括抗体分子、补体分子和细胞因子等。

6.膜分子:是免疫细胞间或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协调与制约的活性介质,包括TCR、BCR、MHC分子、CD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等。

7.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

8.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哈德腺及其他组织器官。

9.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在免疫细胞中,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包括T、B淋巴细胞,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0.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并能把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的一类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也称辅佐细胞(A细胞)。

11.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

微生物兽医免疫第三章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微生物兽医免疫第三章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2、胃蛋白酶 水解 IgG,获得一个F(ab′)2片段及若
干小分子片段,被称为pFc′。 (1)F(ab′)2片断:
为双价; (2)pFc′:
失去生物学活性 。
三、J链和分泌成分
1、J链(joining chain) (1)是一条多肽链,由浆细胞产生; (2)可连接Ig单体形成二聚体、五聚体。
IgG 440,IgM、IgE 550个氨基酸
(3)V区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 特别易变化,称为高变区;高变区之外区域 称为骨架区; (4)据重链 C 区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的不同, 将Ig分为五类。
IgG、IgM、IgA、IgD、IgE
2、轻链(light chain,L链) (1)由220个氨基酸组成; (2)轻链N端的109个氨基酸为V区,其余 为C区; (3)V区有3个高变区; (4)轻链分为κ(Kappa)和λ(Lambda) 两型。
猪瘟病毒 —— 抗猪瘟病毒抗体(猪) 口蹄疫病毒 —— 抗口蹄疫病毒抗体(猪) 猪丹毒杆菌 —— 抗丹毒杆菌抗体(猪) 猪免疫球蛋白G 免疫家兔 兔产生抗猪 免疫球蛋白抗体(抗抗体)
抗原 抗体(猪,IgG) 抗抗体(兔)
抗原
抗体
(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丹毒杆菌)
第七节 人工制备抗体的种类
多克隆抗体 : 多个抗原决定蔟——机体——多种
3、铰链区 (1)位于CH1与
CH2之间; (2)易于弯曲;
含有丰富的脯氨酸 (3)易被木瓜蛋白酶、
胃蛋白酶水解。
二、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及生物学活性 1、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Ig被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得到3个片段,2个相
同的 Fab 片段和1个 Fc 片段。
(1)Fab片段:即抗原结合片断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中的作用

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中的作用

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中的作用一、动物免疫抗体监测的意义动物免疫抗体监测是指通过对动物免疫抗体水平进行定量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动物的免疫状态和感染情况。

这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保护动物的健康和减少疫病的传播,从而维护养殖业的正常运转和食品安全。

1. 及时发现疫病风险:通过对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可以发现动物体内病原体的存在和感染情况,及时发现疫病风险,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指导预防和控制疫病:通过监测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可以指导免疫程序的制定和改进,提高疫苗接种的效果,减少疫病的传播,从而降低疫病造成的损失。

3. 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可以评估疫苗接种的效果,及时调整疫苗接种方案,保障免疫效果的持续稳定,有效防控疫病的传播。

4. 保障食品安全: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病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最终保障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1. 禽流感的监测与防控禽流感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家禽养殖业和家禽产品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在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禽类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可以发现禽类动物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情况,及时采取隔离、消毒和疫苗接种等措施,有效控制禽流感的传播。

动物免疫抗体监测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特定抗体水平的变化,来判断动物的免疫状态和感染情况。

2. 血清中和试验法(SN):这是一种用于检测病毒抗体的技术方法,通过检测血清中对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来判断动物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以上技术手段可以结合使用,对动物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全面监测,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动物免疫抗体监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1. 技术手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未来动物免疫抗体监测的技术手段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自动化检测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度。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超抗原(SAg):是指一类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因子。

2.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的分布于生物体有核细胞表面的抗原性物质3. Ab(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也称为可溶性抗原受体。

4. 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5. CDR(互补决定区):三个超变区在氨基酸序列上并不连续,但当Ig分子折叠形成天然构象时,它们就聚在了一起,与抗原表位的空间位置互补,形成互补决定区。

6. 抗原(Ag):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7. 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8. 免疫器官:是机体中执行免疫功能的器官,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9. 免疫细胞:是所有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过渡型细胞、终末效应细胞的统称。

10. 免疫分子:是现代分子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抗原、分泌性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膜分子等。

11.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12.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13. 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

14.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异物,并能将非己异物排出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

15.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16. 免疫记忆:动物机体在初次接触抗原物质时,除刺激机体形成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外,也形成了免疫记忆细胞,如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物质可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

动物免疫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可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或凝集试验。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细菌或其它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负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现均匀的分散状态。

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后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静电排斥力,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离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间的静电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根据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及其程度,对待测抗原或待测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直接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1. 掌握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凝集试验的结果判定及判定标准。

3. 熟悉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所需材料和试剂。

[材料与试剂]1. 玻板,载玻片,试管(1cm x 8cm),试管架,刻度吸管,滴管,微量可调加样器,滴头(tip头),牙签或火柴棒,记号笔。

2. 灭菌的生理盐水,灭菌的0.5%石炭酸生理盐水。

3. 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布氏杆菌病阴性血清,被检血清(牛、羊或猪)。

4. 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鸡白痢阳性血清,鸡白痢阴性血清,被检鸡血清。

[实验内容及操作方法](一)试管凝集试验以牛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例。

1. 试管准备:每份血清用试管4支,另取3支试管作为对照,作好标记,置试管架上。

如被检血清有多份,对照只需做1份。

2. 被检血清稀释:第1管加入2.3 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第2、3、4管加入0.5 ml 0.5% 石炭酸生理盐水;然后用加样器或刻度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 ml ,加入第1管中,反复吹吸5次混匀,吸取1.5 ml 弃之,再吸取0.5 ml 加入第2管中,混匀后吸取0.5 ml 加入第3管,依此类推至第4管,混匀后吸弃0.5 ml (见表1-1)。

动物免疫学-免疫细胞

动物免疫学-免疫细胞



2.亚群:按功能不同分多个亚群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TH):协助体免、细免功能,释 放IL2、4、5、6,IFNr活化T、B细胞。 抑制T细胞(suppressor T cell,Ts):CD4-、CD8+,抑制体 免、细免功能。 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Tc,CTL):CTL、CD4-、 CD8+,杀伤带特异性抗原的靶细胞。 迟发型变态反应T细胞(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TD、 TDTH)CD4+、CD8-,释放淋巴因子,引起迟发型变态反 应。 反抑制性T细胞( contrasuppressor Tcs)CD4-、CD8+能分 泌反抑制性T细胞因子,解除Ts对TH的抑制效应。 诱导性T细胞(inducer Ti)TI CD4+、CD8- 能诱导TH、 Ts分化成熟。
(二)B细胞


1.来源分化 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在骨髓分化成熟。禽类在腔上囊。 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前B细胞→ 成熟B细胞→外周免 疫器官 成熟B细胞→浆细胞→抗体(体液免疫) 成熟的B细胞又称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one dependent lymphocyte)或囊依赖性淋巴细胞细胞 (burse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B细胞 。 2.亚群 B1—T细胞非依赖性。 B2—T细胞依赖性。
三 免疫相关分子
参与免疫相关的分子包括抗体、补体及细胞因子等。 1、抗体(antibody)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具有与该抗 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淋巴液、粘膜分沁物和组 织液中,是构成机体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物质。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完整版)兽医免疫学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体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一大类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 球蛋白。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Ig的基本结构
Ig结构示意图
五种Ig结构示意图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二节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及其区别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功能
兽医免疫学
兽医免 疫 学
绪论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免疫系统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二篇 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章 免疫学技术概述 第五章 凝聚性反应 第六章 标记技术 第七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三篇 临床免疫
第八章 变态反应 第九章 抗感染免疫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绪论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简史和进展
第三节 免疫调节
要点: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 相互作用、调节等关系。
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一、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二、组成 组织器官: 皮肤粘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等。
脾脏、淋巴结等。 细胞: 吞噬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分子: 补体、细胞因子;抗体。
三、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不感染)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无再次反应; 作用快范围广。
分子结构.环状 立体( 三级) 结构
4.物理状态: 吸附于颗粒物质( 多糖类或氢氧化铝)
第二章 抗原和抗体
第一节 抗原
一、概念 二、抗原的性质 三、基团) 抗原价: 单、多价及功能价 性质: 化学基团.旋光性.构象.顺序 数量: 多价.单价; 功能价.非功能价 大小: 5-7个氨基酸, 5-6个糖基, 5-8个核苷酸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动物免疫学的前沿研究进展近年来,动物免疫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

免疫学研究旨在理解机体对抗疾病的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如何保护动物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个动物免疫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包括免疫记忆、疫苗研发、免疫治疗等。

1. 免疫记忆的研究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对于特定病原体产生持久性保护的能力。

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记忆是通过免疫细胞的记忆机制实现的。

科学家们发现,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在感染后会形成,并且能够对再次感染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反应。

这一发现为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疫苗研发的创新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疫苗研发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例如,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有待关注。

这种疫苗将病原体的关键基因组成员转染到另一种无害的病毒或细菌上,从而生成能够诱导免疫反应的疫苗。

这种新型疫苗在提供免疫保护的同时,也减少了潜在的副作用。

另一个有前景的疫苗研发领域是DNA疫苗。

DNA疫苗通过将病原体的DNA序列注射到机体中,促使机体产生抗原并引发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具有贮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在多种动物实验中,DNA疫苗已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3. 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传统的免疫治疗方法中,使用抗体来治疗疾病已取得了显著效果。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也被开发出来。

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是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上的抑制信号分子,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另外,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也是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修复或改变免疫细胞的基因,从而增强其抗菌能力或增加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

4. 未来发展趋势尽管在动物免疫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

例如,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操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疾病治疗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交叉反应或类属反应用抗原免疫动物所获得的抗体,除能与本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含有共同抗原的另一种抗原发生反应抗体:是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在血清中浓度最高。

完全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又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出现可见反应的抗体。

不完全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McAb):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产生的单一高纯的抗体干扰素:是生物细胞受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之后所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活性、多功能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糖蛋白。

作用:①抗病毒作用;②抗肿瘤作用;③免疫调节作用。

CK是细胞因子,IL是白细胞介素,LK是淋巴因子,IFN是干扰素,GF是生长因子,TNF是肿瘤坏死因子,CSF是集落刺激因子补体: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具有酶原活性的一组不稳定球蛋白,因为它可以补充抗体的作用,故称补体。

组成:固有成分、调节和控制补体系统激活的成分、补体受体和膜结合蛋白CD,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是位于白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基因,是由一组高度多态性基因组成的染色体区域。

MHC分子:MHC基因在不同细胞表面所表达的产物,称MHC分子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疫苗:是指用病原微生物、其代谢产物或基因所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免疫预防。

活疫苗:将弱毒或无毒微生物而制成的疫苗。

异源疫苗:利用具有共同保护性的不同种微生物,而制备的疫苗,称异源疫苗。

灭活疫苗:将病原微生物经理化学方法,杀死而制成的疫苗。

代谢产物疫苗:利用细菌的代谢产物而制成的疫苗。

多价苗: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

联苗: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NK细胞表面表达IgG1和IgG3的低亲和力受体FcγRIII(CD16),可与抗体Fc段结合,介导NK细胞识别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动物免疫相关知识点总结

动物免疫相关知识点总结

动物免疫相关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在自身免疫功能与外来致病毒、细菌、真菌等外源性致病因子作用下产生的保护功能相互协调与合作的生物防御系统。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忆、特异性和免疫调节等特点,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动物的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系统、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1)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单核细胞等器官和组织构成。

它在机体的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引导免疫细胞的运行、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等。

它们通过吞噬、杀死病原体来发挥免疫作用。

(3)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由血清中的抗体、溶菌酶、过氧化氢酶等组成,通过直接作用或与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来清除病原体。

2. 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的防御功能免疫系统参与机体对外源病原体的抗侵染作用,包括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的抵抗。

(2)免疫的调节功能免疫系统通过对自身免疫应答、自发性炎症等过程的调节,确保免疫细胞和介质在稳定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3)免疫的记忆功能免疫系统在感染或免疫接种后,能形成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记忆,当再次暴露于相同或类似抗原时,能迅速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应答。

第二部分:动物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动物的免疫系统对外界侵入的抗原会产生免疫应答,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1.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动物天生的免疫反应,在抗原初次侵入时迅速启动。

主要包括机体的生理屏障、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等。

(1)机体的生理屏障机体的皮肤、呼吸道上皮、黏膜等构成机体的生理屏障,对抗原的侵入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抗原侵入后的一种免疫反应,包括局部充血、增生、渗出等变化,能限制抗原的扩散和杀伤外源性生物。

(3)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和杀伤来清除外源性抗原,而自然杀伤细胞能直接杀伤受染细胞。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

动物免疫学实验实操指导解析报告引言:动物免疫学实验是研究动物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应答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疫苗研究、抗体制备以及免疫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操旨在介绍动物免疫学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使学生们对动物免疫学实验有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实验动物:选择体重适中、健康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免疫原:根据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免疫原,如抗原蛋白、疫苗、细胞等。

-试剂:如PBS缓冲液、抗体、染料等。

-试验设备:如离心机、高压蒸气灭菌器等。

2.实验方法:-免疫原处理:按照实验设计的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原处理,包括免疫原的制备、稀释、注射等步骤。

-取样检测:根据实验目的和设计,在适当的时间点对实验动物进行血液和/或组织的采集,以便进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

-免疫学指标检测:对采集的血液和/或组织样品进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例如抗体水平的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评价等。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要点解析:1.实验动物的选择与管理:-实验动物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需求来确定,同时要符合伦理和法律规定。

-实验动物在实验前应进行适当的饲养和适应环境,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动物的管理要做到清洁、舒适,定期检查和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

2.免疫原的制备与处理:-免疫原的制备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如疫苗的制备、抗原蛋白的提纯等。

-免疫原的稀释要根据实验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要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体积进行处理。

-免疫原的注射方式和剂量要准确控制,以保证实验动物得到充分的免疫刺激。

3.样品采集与处理:-样品采集应在恰当的时间点进行,以便对免疫学指标进行准确评估。

-采集血液样品时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方式,如尾静脉采血、眼窝孔采血等。

-组织样品的采集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组织,如脾脏、淋巴结等。

动物免疫学-抗体

动物免疫学-抗体
免疫学教研室
(三)高变区与骨架区
重链:31-37,51-58,84-91,101-110 轻链:26-32,48-55,90-95
免疫学教研室
(三)高变区与骨架区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V区以外的 部位,稳定HVR的结构。
免疫学教研室
(四)铰链区
绞链区( Hinge region )位于CH1与CH2之间, 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自由 展开至180度。 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免疫学教研室
二、功能区
VL, VH: 高变区: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IgE CH2和CH3: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性粒细胞 表面的IgE Fc结合 铰链区:适于V区同抗原的结合。含大量脯氨酸, 富有弹性和伸展性,能使Ab与不同距离的抗原决 定簇结合,也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免疫学教研室
三、水解片段与生物活性
天然Ig分子中,重链同类,轻链同型,
因此我们可以将Ig分为五类十型。
免疫学教研室
(二)可变区与恒定区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简称V区,位于L链靠 近N端的1/2和H链的1/4,这个区段的氨基酸组 成及排列顺序是可以变化的。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简称C区,位于L链 靠近C端的1/2和H链靠近C端的3/4区域,这一区 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稳定,所以叫恒 定区。
B淋巴细胞: HGPRT+, TK+ 骨髓瘤细胞: HGPRT-, TK-
存活 死亡
13%Leabharlann 21.7%52.3%13%
抗体人源化的主要技术
1. 人-鼠嵌合抗体: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小鼠单克隆抗体

动物免疫抗体检测进行采血的最佳时间节点

动物免疫抗体检测进行采血的最佳时间节点
猪瘟病毒抗体 ELISA 检测试剂盒、O 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 ELISA 检测试剂盒均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禽流 感试剂盒、鸡新城疫试剂盒均系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小反兽疫阻断 ELISA 检测试剂盒系青岛立见诊断技术发展中心生产。 1.2 血清样品
检测每组血清样品来自个方面:一是镇办送检的防疫考核样 品,动物免疫次数与动物日龄未知;二是商州区动物程序化免疫 示范养殖场样品,动物免疫时间、次数、日龄档案完整清楚,样 品是试验人员亲自采集,通过合同保证试验动物免疫抗体,试验 费 3000~5000 元 / 场年,试验养殖场按照合同规定对动物免疫。 1.3 检测方法
实际上,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工作,不仅仅是评价动物防疫工作, 更重要的是为畜禽进行补免和开展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业务主管部门科学地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规划和疫病预警,及时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等等。
猪瘟、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小反刍 兽疫目前是陕西省规定免疫的五类动物疫病(牲畜口蹄疫、高致 病性禽流感、羊小反刍兽疫属于强制免疫病种)。平时在动物免 疫后抗体检测工作中,如何确保动物免疫抗体水平达标成为所有 养殖场及基层镇(办)村组动物防疫人员的担忧——动物明明做 过免疫注射了,免疫抗体怎么就没有产生呢?先假定动物免疫注 射是成功的,笔者把 2015-2019 年商州区动物免疫抗体集中检测 结果数据分为 7 组进行统计:A 组(猪瘟)B 组(猪 O 型口蹄疫) C 组(牛 O 型口蹄疫)D 组(羊 O 型口蹄疫)E 组(禽流感)F 组(鸡 新城疫)H 组(小反兽疫),每个组检测数据整理后通过 2 个统 计图反映。 1 材料与方法验研究
动物免疫抗体检测进行采血的最佳时间节点
卢智文 1 樵英权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功能区
➢IgG, IgA, IgD: L chain: VL, CL H chain:VH, CH1, CH2, CH3
➢IgM, IgE: L chain: VL, CL H chain:VH, CH1, CH2, CH3, CH4
二、功能区
➢VL, VH: 高变区: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CL和CH1: 同种异型的遗传标记 ➢CH2, CH3(IgM): 补体C1q结合点,激活补体 ➢IgG CH2: 通过胎盘 ➢IgG CH3: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F(ab’)2——具有双价抗体活性,与抗原结合后能 形成沉淀或凝集。
➢pFc’ ——小分子多肽碎片,不具有任何生物学 活性。
四、免疫球蛋白的特殊分子结构
(一)连接链( Joining chain , J链) ➢ 由浆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 IgA和IgM含有J链 ➢ 可稳定Ig多聚体的成份
抗体可与抗原选择性的反应,由于DNA 中的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一个生 物体有必要包含所有抗体的信息吗? 是 否是由几十亿条遗传信息合成几十亿种 抗体来抵抗几十亿种抗原? 人类仅有几 万基因,容不下如此巨大的数量。
与抗体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1 1908
1972 1977 1984
1987
von Bering
三、水解片段与生物活性
三、水解片段与生物活性
(一)经木瓜蛋白酶(Papain)水解后形成两个相同 的F(ab) 和1个Fc两个片段。
➢F(ab) —结合抗原
➢Fc ——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结合补体、固定 细胞、通过胎盘等。
三、水解片段与生物活性
(二)胃蛋白酶(Pepsin)作用于绞链区的第一个 二 硫 键 的 下 方 酶 解 后 形 成 F(ab’)2 及 pFc’ 两 个 片段。
Ehrlich & Metchnikoff
Edelman & Poter
Yalow
Koler,Milstein & Jerne
Tonegawa
血清治疗 抗体生成、吞噬
抗体分子结构 放射免疫测定 单克隆抗体
Ig基因结构
抗体 (Antibody)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1、抗体(antibody, Ab)
➢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水解。
二、功能区
Ig分子的H链和L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若 干个球形结构,每一个球形结构由110个氨基酸 组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称为功能区
二、功能区
➢Ig分子的H链和L链可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成若干 个球形结构,每一个球形结构由110个氨基酸组 成,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称为功能区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简称C区,位于L链 靠近C端的1/2和H链靠近C端的3/4区域,这一区 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稳定,所以叫恒 定区。
(三)高变区与骨架区
➢高变区( hypervariable region )简称HVR 或 HR,是V区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顺序变化频率 更高的区域,也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又称为决定簇互补区(CDR),又是Ig分子独特 型决定簇主要存在的部位。 其中重链有4个高变区,轻链有3个高变区。
(一)重链与轻链
➢轻链(light chain)简称 L链:分子量22.5ku, 由213-214个氨基酸组成。
➢可分为κ链及λ链两种。
➢天然Ig分子中,重链同类,轻链同型, 因此我们可以将Ig分为五类十型。
(二)可变区与恒定区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简称V区,位于L链靠 近N端的1/2和H链的1/4,这个区段的氨基酸组 成及排列顺序是可以变化的。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 构都是相似的,即是由两条相同的重 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四条肽链经二硫 键连接构成的‘‘Y’’字形分子。
(一)重链与轻链
➢重链(heavy chain) 简称H链:分子量55~ 75ku,由420-440个氨基酸组成。
➢根据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α、γ、μ、δ、 ε五种,据此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分别为: IgA 、 IgG 、 IgM 、 IgD 、 IgE 。
➢ 抗体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 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 是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 组织液及其它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 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 依据化学结构和抗原性的差异,免 疫 球 蛋 白 可 分 为 IgG 、 IgM 、 IgA 、 IgE和IgD
电泳分为四个部分: 白蛋白(albumin)、 α-球蛋白、
β-球蛋白、 γ-球蛋白。
3. Ab与Ig的区 别
➢ 免疫球蛋白是化球蛋白
➢ 并非所有的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比如 membrane surface immunoglobulin ,SmIg)
四、免疫球蛋白的特殊分子结构
➢(2)分泌片(secretory component)
是分泌型IgA(sIgA)的一个辅助成分,由粘膜 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保护sIgA的铰链区免受蛋 白酶的水解破坏介导IgA二聚体的转运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抗原性
(三)高变区与骨架区
重链:31-37,51-58,84-91,101-110 轻链:26-32,48-55,90-95
(三)高变区与骨架区
➢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V区以外的 部位,稳定HVR的结构。
(四)铰链区
➢绞链区( Hinge region )位于CH1与CH2之间, 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具有很好的弹性,可以自由 展开至180度。
NK细胞、B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
二、功能区
➢VL, VH: 高变区: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 ➢IgE CH2和CH3: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性粒细胞
表面的IgE Fc结合 ➢铰链区:适于V区同抗原的结合。含大量脯氨酸,
富有弹性和伸展性,能使Ab与不同距离的抗原决 定簇结合,也利于暴露补体结合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