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牛顿法ppt

合集下载

牛顿法ppt

牛顿法ppt

改用差商 f ( xk ) − f ( xk−1 ) 代替牛顿法中的
xk − xk −1
导数有以下快速弦截法迭代公式:
xk+1 = xk − f ( xk f) −( xfk )( xk−1 ) ( xk − ) xk−1
弦线法的几何意义
xk+1 = xk − f ( xk f) −( xfk )( xk−1 ) ( xk − ) xk−1
从几何图形上看,上面的公式实际上是用 y = f (x) 上一系列的弦线与x轴的交点来逐步 逼近曲线与 x 轴的交点.
因此称这种方法为弦线法(弦截法或弦割法). 过两点 (x0, f (x0 )), (x1, f (x1)) 作一条直线,令y = 0( f(x) = 0),得与 X 轴的交点 x 作为 x1,即
= 2.506184 − 2.506184lg 2.506184 −1 ≈ lg 2.506184 + lg e
2.506184
x3= − x2 4.315377 ×10−5 > ε , x4= − x3 0.000000 < ε
∴ x ≈ 2.506184
解: (4) 用双点弦割法求此实根 同解变换 f (=x) x lg x −=1 0, [a,=b] [2,3] f (2) =2lg 2 −1 =−0.40 < 0, f (3) =3lg3−1 =0.43 > 0 ∴ f (a) f (b) < 0, 可取 x0 = 2,x1 = 3
f
y− ( x0 )
f (x1) − f (x1)
=
x − x1 x0 − x1
,

x2 =x =x1 −
f
(
f x1 )

牛顿法和拟牛顿法

牛顿法和拟牛顿法

解:
f x1
26
x1
x2
22
3 x1
3 x2
x1 x2 3
x2
f x2
26
x1
x2
2 2 3 x1
3x2
x1 x2 3
x1

f x1 x 4,6T
344,
f x2
x 4,6T
56,
f
(
x1
)
344 56
.
2 f x12
2 23
x2 2 ,
2 f x22
在确定拟牛顿方程式的Hk+1时,若矩阵Hk+1对称,则需 要待定(n+n2)/2个未知数,n个方程,所以拟牛顿方程 一般有无穷个解,故由拟牛顿方程确定的一族算法,通 常称之为拟牛顿法
拟Newton算法
1、给定初始点x0,正定矩阵H0,精度ε>0,k=0 2、计算搜索方s向k Gk f(x k ) 3、令xk+1=xk+tk.sk,其中
当H 可逆时, k
若 f(x k 1)
,停止x*
xkx+k11=;否xk则-H,k-令1.hk k
k
1,转step2
Step4:
例1. 设 f x 6 x1 x2 2 + 2 3 x1 3 x2 x1 x2 2
求在点 x1 (4, 6)T 处的搜索方向.
分析: 搜索方向
故需要写出 f ( x), 2 f ( x) 的表达式.
Sk
-H
1 k
hk
k 1
其中
H k 2f(x(k )) hk f(x(k ))
1.牛顿法几何解释
几何直观解释:最密切的二次曲线逼近

牛顿法和拟牛顿法

牛顿法和拟牛顿法

重置 否
x (1 ) = x ( n + 1 )
例4.13:用DFP方法求解 min 2 x + x − 4 x1 + 2
2 1 2 2
初始点x
(1)
2 1 0 = , H1 = 1 0 1
λ1 =
5 18
2 1
8 9 4 9
SQP方法
• 良好的性质 • 广泛应用 • 与Lagrange-Newton 法的关系
总结
简单的“拟”可以 是革命性的进步!
1 v
( k )T
q (k )
∆H k =
p
(k )
⋅p
( k )T (k )
p
( k )TΒιβλιοθήκη q−Hkq q
(k )
⋅q
( k )T
Hk
( k )T
Hkq
(k )
计 算 步 骤:
x (1 ) , ε > 0
H1 = I n , d (1) = −∇f ( x(1) ), k = 1
∇f ( x ( k ) ) < ε
p ( k ) := x ( k +1) − x ( k ) ⇓ q ( k ) := ∇f ( x ( k +1) ) − ∇f ( x ( k ) ) q
(k )
≈ ∇ f (x
2
( k +1)
)p
(k )
p ( k ) = H k + 1q ( k )
p ( k ) ≈ ∇ 2 f ( x ( k +1) ) −1 q ( k )
FletcherDavidon(1959), Fletcher-Powell(1963) DFP 方法

非线性最小二乘数据拟合高斯-牛顿法ppt课件.ppt

非线性最小二乘数据拟合高斯-牛顿法ppt课件.ppt

程序及做法:
function y=xzz(x); y(1)=x(1)+2 * x(2)+x(3); y(2)=2 * x(1)+2 * x(2)+3 * x(3)-3; y(3)=-x(1)-3 * x(2)-2; y=[y(1) y(2) y(3)]; x0=[1 1 1]; [x,fva1,exitflag,output]=fsolve(′xzz′,x0)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Fra bibliotek2 解线性方程组
• MATLAB用函数linsolve求解线性方程组 Ax=b,要求A的列数等于b的行数;也可用 矩阵除等方法求解。linsolve的语法格式为
• x=linsolve(A,b)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1/2/a * (-g+(g ^ 2-4 * 2 * c) ^ (1/2))]
[1/2/a * (-g+(g ^ 2+4 * 2 * c) ^ (1/2))] 类似地,solve (′2 * x ^ 2+6 * x+4′)
得 ans=[-2][-1]
g=a * x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补充知识 :解方程或方程组
用solve 符号解代数方程 solve (′eq1′,′eq2′, ′eqn′, ′var1,var2,…,varn′) eqn为符与方程,varn为符号变量。

高三物理复习试验0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精选课件PPT

高三物理复习试验0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精选课件PPT

2021/3/2
14
1.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 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纸带匀速运动. 2.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 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每条纸带都必须在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 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 受到的拉力.
实验四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2021/3/2
1
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 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 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探 究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
2021/3/2
12
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 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越小于小车的质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因此,满足小盘和 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目的就是减小因实验原理不 完善而引起的误差.
2021/3/2
13
2.摩擦力平衡不准确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 盘外,其他的均与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 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相邻两点 间的距离相等. 3.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 差、细绳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引起误差.
2021/3/2
18
实验原理和实验器材的分析 【例证1】(2011·浙江高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 系”实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 带、带小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 须从图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 ① ;并分别写出所选器 材的作用 ② .

拟牛顿法

拟牛顿法

•主页•专栏作家•量化基础理论•软件使用经验•量化软件•资源导航•资料下载•量化论坛搜索搜索用户登录用户名:*密码:*登录•创建新帐号•重设密码首页拟牛顿法及相关讨论星期三, 2009-06-17 00:24 —satchel1979使用导数的最优化算法中,拟牛顿法是目前为止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算法稳定性强、编写程序容易等优点。

在现今的大型计算程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试图介绍拟牛顿法的基础理论和若干进展。

牛顿法(Newton Method)牛顿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极小点附近通过对目标函数做二阶Taylor展开,进而找到的极小点的估计值[1]。

一维情况下,也即令函数为则其导数满足因此(1)将作为极小点的一个进一步的估计值。

重复上述过程,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极小点估值集合。

一定条件下,这个极小点序列收敛于的极值点。

将上述讨论扩展到维空间,类似的,对于维函数有其中和分别是目标函数的的一阶和二阶导数,表现为维向量和矩阵,而后者又称为目标函数在处的Hesse矩阵。

设可逆,则可得与方程(1)类似的迭代公式:(2)这就是原始牛顿法的迭代公式。

原始牛顿法虽然具有二次终止性(即用于二次凸函数时,经有限次迭代必达极小点),但是要求初始点需要尽量靠近极小点,否则有可能不收敛。

因此人们又提出了阻尼牛顿法[1]。

这种方法在算法形式上等同于所有流行的优化方法,即确定搜索方向,再沿此方向进行一维搜索,找出该方向上的极小点,然后在该点处重新确定搜索方向,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函数梯度小于预设判据。

具体步骤列为算法1。

算法1:(1) 给定初始点,设定收敛判据,.(2) 计算和.(3) 若< ,则停止迭代,否则确定搜索方向.(4) 从出发,沿做一维搜索,令.(5) 设,转步骤(2).在一定程度上,阻尼牛顿法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拟牛顿法(Quasi-Newton Method)如同上一节指出,牛顿法虽然收敛速度快,但是计算过程中需要计算目标函数的二阶偏导数,难度较大。

AAA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件(第5章,马昌凤版)

AAA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课件(第5章,马昌凤版)

和yk
,
可根据(*)估计在xk
处的
+1
Hesse矩阵的逆.令H k 1取代牛顿欠定法方中程的Hesse阵
H 的逆2
f
( xk
)1,则H
k
满足
1
d自k 1由度? 2 f (xkk11)1f (xk 1)
sk =Hk1 yk
(A1)
(样A1确)称定为满拟足牛这顿个条条件件(的方HHH程0kk)+,11 ?也I;H称k为割H线k方程。怎校矩正阵
0 0 3 1
5.1拟牛顿法及其性质
1
第一次迭代 在 x(0)的梯度是 g(0) 1 ,于是
1
1 d (0) H (0) g(0) 1
1
步长0
( g(0) )T d (0) (d (0) )T Gd (0)
1 ,于是
2
x(1) =x(0) +0d (0)
1, 2
1, 2
1 2
T
5.1拟牛顿法及其性质
目标函数是凸函数,因此 x(3) 是全局极小点。
5.1拟牛顿法及其性质
5.1拟牛顿法及其性质
5.1拟牛顿法及其性质
点评
• 在一定条件下,对称秩1校正算法收敛且具有二次终止性。
• 无法保证Hk和Bk的正定性。
H k 1 yk =sk
• 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种情况:
Bk1sk =yk
若yk =Bk sk,则满足拟牛顿方程的迭代矩阵Bk+1=Bk。 若(yk Bk sk )T sk 0,则满足拟牛顿方程的SR1校正 公式存在且唯一。
方法总结:
xk +1 xk k Hk (gk )
H
k
I,

例题是唐老师教材_1025_拟牛顿法(DFP算法)

例题是唐老师教材_1025_拟牛顿法(DFP算法)

)
Step4: 令 k
k 1,
返回Step2.
注: 第一步迭代与最速下降法相同.
三. 对称秩2算法(DFP校正公式)
设校正矩阵的形式为:
H k H k 1 k uk uk
T
Page 10
k vk vk
T
( II )
其中 k 0, uk = uk 1 , uk 2 , , ukn 0
x
k 1
x k d .
k k
Page 13
Step3: 计算
k 1 x
k 1
x
k 1
k
k 1 f ( x
) f ( x )
k T
H k 1 H k d
k 1
k 1 k 1 k 1 k 1
T k 1
)
H k k 1 k 1 H k
2
0 4 , 10 1
0 8
2 x1 f x , 8 x2
0
2 f x 0
2 2 0 0 f ( x ) , d f ( x ) 8 8
f
T
H1 H 0
1 1
T
T
1 1

H 0 1 1 H 0
T
1 H 0 1 Page 16
T

0.26154 1 x x 1.04 x
1
f x
0
0.52308 8.36923
1 0 0
Page 15
f
x 1.47692,
1
0.36923 ,

《牛顿迭代法》PPT课件

《牛顿迭代法》PPT课件
f ( x0 )
类方法计算量省,但只有线性收敛,其几何意义是用平行 弦与 x轴交点作为 x的*近似. 如图7-4所示.
图7-4
11
(2) 牛顿下山法.
牛顿法收敛性依赖初值 的x0选取. 如果 偏离x0所求根 x较* 远,则牛顿法可能发散.
例如,用牛顿法求方程
x3 x 1 0.
(3.8)
在 x 1附.5近的一个根 . x *
f (x1,) 而0.656643 f ( x0 ) 1.384
显然 f ( x1) f. (x0 )
由 计x1算 x2时, x3 ,, 均能 使 1条件(3.10) 成立. 计算结果如下 :
x2 1.36181, x3 1.32628, x4 1.32472,
f ( x2 ) 0.1866; f ( x3 ) 0.00667; f ( x4 ) 0.0000086.
10.723805
4
10.723805
8
三 简化牛顿法与牛顿下山法
牛顿法的优点 收敛快, 牛顿法的缺点
一 每步迭代要计算 f及( xk ) ,计f (算x量k )较大
且有时 f ( x计k )算较困难,
二是初始近似 只x在0 根 附x近*才能保证收敛,
如 x给0 的不合适可能不收敛.
9
为克服这两个缺点,通常可用下述方法.
设取迭代初值 x0 , 1用.5牛顿法公式
xk 1
xk
xk3 xk 1 3xk2 1
计算得
x1 1.34783, x2 1.32520,
迭代3次得到的结果 x3有6位有效数字.
(3.9)
x3 1.32472.
12
但如果改用 x0 作 0为.6迭代初值,则依牛顿法公式 (3.9)迭代一次得

高三第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精品PPT课件

高三第一轮复习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精品PPT课件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 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复写纸,托盘 天平,米尺.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 m0 和小车的质量 M0.
4.让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 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计算 小盘和砝码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由纸带计算出小 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填入表 1 中.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5.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 4,并多做几次. 6.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 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 总质量 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并将所对应的 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 2 中.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误差来源 1.测量误差 (1)质量的测量. (2)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2.操作误差 (1)拉线或纸带与木板不平行. (2)倾斜角度不当,平衡摩擦力不准. 3.原理误差 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 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 差.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高三一轮总复习·物理
7.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复步骤 6,并多做几次. 表1
实验次数 加速度 a/(m·s-2) 小车受力 F/N 1 2 3 4

2012实验专题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2012实验专题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
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
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
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
7.为提高测量精度
(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
(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
计数点,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
20208/1.2调/11整定滑轮的高度,保证细绳与长木板平行。
3
六、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细线或纸带不 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 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 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 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 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
图3-4-2
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应该作a与_1_/_M__的图象。
(3)如图3-4-3(a)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没__有__平__衡__
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
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
面上运动时保持匀速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20120516_牛顿法和拟牛顿法

20120516_牛顿法和拟牛顿法

)
因此 2 f ( x k ) k k (对二次函数为等式)
2 f ( x k )
可逆,则有
2
2
f ( x ) k k
k
1
1
用 H k 代替上式中的
f ( x ) .并强制上式取等号.
k
得到
H k k k
(拟牛顿方程)
k
1
k 1
)
其实该方程是 f ( x ) 近似满足的式子, 证明如下:
设 f x 是二次连续可微的, 由Taylor公式 Page 18
f x f x
k
f ( x )
k
k T
x x
2
k
k

k
k
1 2
x x
k
k 1
k

T
f (x ) x x
d
k
f ( x )
2 k
1
f ( x ) .
Step3: 沿 d k 进行线搜索, 得最优步长 k . Step4: 令 x
k 1
x k d , k k 1,
k k
转Step2.
3. 收敛性定理
2
Page 13
定理3.7 设 f x 二次连续可微, f x 正定. 记 x 是由阻尼牛顿法得到的迭代点列. 若水平集 L x R f x f x 有界, 则 x 必有聚点, 且任何聚点 x 满足
理论推导
设 f x 是二次连续可微的,由Taylor公式
f x f x
k
Page 4
f ( x )

牛顿法与拟牛顿法PPT课件

牛顿法与拟牛顿法PPT课件
1 ( x x k1 )T 2 f ( x K 1 )( x x k1 ) 2
g( x) g( x k1 ) 2 f ( x k1 )( x x k1 )
gk gk1 Gk1 ( x k x k1 ) Gk11 ( gk1 gk ) x k1 x k ,
这样我们想到
Hk1(gk1 gk ) xk1 xk 。
否则,令k : k 1,转step 4。
第61页/共76页
4. 算法特点
▪ 收敛速度快,为二阶收敛。 ▪ 初始点要选在初始点附近。
5. 存在缺点及修正
(1) f ( x k1 ) f ( x k ) ?
(2) 初始点的选取困难,甚至无法实施。
(3) Gk1的存在性和计算量问题。
第62页/共76页
问题一: 如何使得 f ( xk1 ) f ( xk ) ?
在Newton 法中,有 x k 1 x k Gk1 gk x k d k
当Gk 0 时,有 f ( xk )T d k f ( xk )T Gk1gk gkTGk1gk 0,
当Gk 0 时,d k是下降方向。
如 果 对New ton法 稍 作 修 正 : xk1 xk tkd k tk : f ( x k tk d k ) min f ( x k t d k ) 则有:f ( x k1 ) f ( x k ) 。
其中tk : f ( xk tk d k ) min f ( xk t d k )。
第68页/共76页
Step 4. 判断 xk1 是否满足终止准则:
yes: 计算 stop, x* : xk1
No : 转step 5 。
step 5. 令 gk1 f ( xk1 ) , gk f ( xk ) , yk f ( xk1 ) f ( xk ) gk1 gk , sk xk1 x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j)T q( j) 0
(10.4.22)
( yT p( j) )2 p( j)T q( j)
0
(10.4.23)
接下来证明(10.4.20)等式右端两项不能同时为零。 假设第一项为零,则p//q,即p=βq,(β为非零常数)

代入上式得到
故y=βq(j),所以yTp(j)=βq(j)Tp(j).
k
1时,H2 Ap(1)
(H1
p(1) p(1)T p(1)Tq(1)
H1q(1)q(1)T H1 ) Ap(1)
q H q (1)T
(1)
1×1
1
1×1
Ap(i) A(x(i1) x(i) ) g(i1) g(i) q(i) ,
(10.4.26)
(10.4.27)
把(10.4.27)令i=1代入(10.4.26),得到
(10.4.5) (10.4.6)
p(k ) H k1q(k )
(10.4.7)
1.秩1校正 2.DFP(Davidon-Fletcher-Powell)算法:
秩2校正
3.BFGS(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公式及Broyden族
H1 I; Hk1 Hk Hk
q( j)T H
q( j)
j
qT q,
根据以上三式,将(10.4.18)写成如下:
yT H j1 y
pT
p
( yT p( j) p( j)T q(
)2
j)
(
pT q)2 qT q
( pT
p)(qT q) ( pT q)2 qT q
( yT p( j) p( j)T q(
)2
j)
(10.4.20)
DFP算法的正定性及二次终止性
1、正定性 DFP方法构造的矩阵Hk是对称的正定矩阵
搜索方向 d (k) Hkf (x(k) ) 均为下降方向
每次迭代使函数值有所下降
定理10.4.1 若gi≠0(i=1,2,....,n),则DFP方法构造的 矩阵Hi(i=1,2,,.....,n)为对称正定矩阵。
搜索方向
最速下降法: 共轭梯度法: 牛顿法:
牛顿方向
牛顿方向
是如下问题的解
牛顿法的优缺点
收敛快 --- 二次收敛 程序简单
计算量大 --- 需要二阶导数 要求高 --- 需要二阶导数 需要计算Hesse矩阵,而此矩阵可能非正定, 可能导致搜索方向不是下降方向。
找替代牛顿法的方法
目标: 收敛快 程序简单
拟牛顿法
14721511 朱雯灵
目录
1
引论
2
拟牛顿条件
3
秩1校正
4
DFP算法
5
BFGS公式及Broyden族
引论
无约束优化问题
线搜索方法
x(k 1) x(k ) k d (k)
• dk :搜索方向 (下降就可): dk ▽f(xk) < 0
• k : 搜索步长:f (x(k) k d (k) ) 达到最小

8
x (2)
x (1)
1d (1)
2
1
5 18
4 2
9
4
, 得到
g2
4
9
8
.
9
9
算出
p (1)
x(2)
x(1)
1d (1)
10 9
5 9
,
q (1)
g2
g1
40 9
10 9
,
根据DFP定义的ΔHk,得
H2
H1
p(1) p(1)T p(1)T q (1)
H1q q (1) (1)T H1 q (1)T H1q (1)
证明:
思路:归纳法。在DFP方法中H1给定的n阶单位阵,只要假设Hj 是对称正定阵成立,证明Hj也是对称正定阵。
对任意非零量 y R n ,
yT H j1 y
yT H j y
yT p( j) p( j)T p( j)T q ( j)
y
yT H j q ( j)q ( j)T H j y q ( j)T H j q ( j)
H 2 Ap(1) p(1)
即(10.4.25)在k=1时成立。
当k=2时,p(1) Ap(2) p(1)T A(2 H2 g2 ) 2 g2T H2 Ap(1) 2 g2T p(1) 0, (10.4.24)成立。
先证k=m+1时(10.4.24)成立。
当1=<i<=m时,有 Hm1 Ap(i) p(i) ,
(1)给定初始点 x(1) Rn ,允许误差ε>0。
(2)置 H1 In (单位矩阵),计算出在x(1)处的梯度g1,置k=1。
(3)令 d (k) Hk gk

(4)从x(k)出发,沿方向d(k)搜索,求步长λk,使它满足
f
(x(k)
k d (k) )
min
0
f
(xk
d(k))

x(k 1) x(k ) k d (k )
(5)检验是否满足收敛准则,若 f (x(k1)) 时则停止迭代,
得到点 __
x x(k1)
;否则,进行步骤(6)。
(6)若k=n,则令 x(1) x(k1) ,返回步骤(2);否则,进行步骤
(7)。 (7)令 gk1 f (x(k1) ), p(k ) x(k1) x(k ) , q(k ) gk1 gk 。利用
由此得出:p(i)T Ap(m1) p(i)T A(m1Hm1gm1) m1gmT 1Hm1Ap(i)
g p T (i)
m1 m1
m1gmT 1 id (i).
(10.4.28)
因为有 gmT 1d (i) 0, i m 1,
证得 p(i)T Ap(m1) 0
再证k=m+1时(10.4.25)成立。
f ( x(k) ) f ( x(k1) ) 2 f ( x(k1) )(x(k) x(k1) )
p(k ) : x(k 1) x(k ) q(k ) : f (x(k 1) ) f (x(k ) )
q(k ) 2 f (x(k 1) ) p(k ) p(k ) 2 f ( x(k 1) )1 q(k )
解:
初始点及初始矩阵分别取为:
x( 1 )
2
1
,
H1
1 0
0 1 ,
点x=x(x1,x2)T的梯度及在x(1)处的梯度:g
4(x1 1)
2x2
,
4 g1 2 ,
令搜索方向为
d (1)
H1 g1
4 2
从x(1)出发沿d(1)做一维搜索:min 0
f ( x (1) d (1) ),得到λ1=5/18。
校正 矩阵
(10.4.8)
秩1校正
Hk k z(k ) (z(k ) )T
秩为1
(10.4.9)
p(k ) H k1q(k )
(Hk k z(k)z(k)T )q(k)
z(k)
p(k) Hkq(k)
k z(k)T q(k)
(10.4.10) (10.4.11)
k (z(k)T q(k) )2 q(k)T ( p(k) Hkq(k) ) (10.4.12)
(10.4.13)式计算 Hk+1 ,
并用(10.4.14)求出在点x(k+1)出发的搜索方向d(k+1)。
以此类推,直至|| f (x(k) ) || ,
是事先给定的允许误差。
DFP算法
Hk k u(k) u(k)T kv(k) v(k)T
p(k ) H k1q(k )
(Hk k u(k)u(k)T kv(k)v(k)T )q(k)
yT H j y
( yT p( j) )2 p( j)T q ( j)
( yT H jq( j) )2 q ( j)T H j q ( j)
(10.4.18)
11
因为Hj是对称正定阵,故存在对称正定阵Hj1/2,使得
Hj
H
2 j
H
2 j
.
1
1

p
H
2 j
y,
q
H
q2 (i)
j
,
(10.4.19)
则有 yT H j y pT p, yT H jq(j) pT q,
同时 不需要二阶导数
找: 像牛顿 又不是牛顿 的家伙!!!
基本思想:
用不包含二阶导数的矩阵近似Hesse矩阵的逆。
拟牛顿条件
d (k ) 2 f H( xk(k ) )1f ( x(k ) )
x x d (k1)
(k)
( k ) (10.4.1)
k
首先分析 2 f (x(k) )1与一阶导数的关系:
0? Hk
( p(k)
Hkq(k)
)(
p( k )
Hkq(k)
)T
(10.4.13)
q(k)T ( p(k) Hkq(k) )
注释
• 在一定条件下,收敛且具有二次终止性。
• 无法保证Hk的正定性;即使能,也有可能导致 △Hk无界。
• 利用秩1校正极小化函数f(x)时,在第k次迭代中,令搜索方向
k u(k )u(k )T q(k ) kv(k)v(k)T q(k) p(k ) Hkq(k)
令u(k )
p(k );k
1 u(k )T q(k )
;v(k)
Hkq(k ); k
1 v(k )T q(k )
H k
p(k) p(k)T p(k )T q(k )
Hkq(k) q(k)T Hk q(k)T H kq(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