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5课《矛与盾的集合》第2课时 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2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与写作特点分析
01
02
03
结构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通过 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 分来叙述矛和盾的集合过 程。
语言简练
作者运用简练的语言,准 确地表达了矛和盾的特点 以及它们在战斗中的重要 作用。
描写生动
通过对战斗场面的生动描 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紧 张激烈的战斗中。
矛盾冲突展现与主题思想探讨
矛盾冲突
文章中展现了进攻与防御、矛与盾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在战斗中不断激化,最终通过矛和盾的集合得到了 解决。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讲述矛和盾的集合过程,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思想。只有进攻和防御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取得战斗的胜利。同时,文章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团结协作,共同面 对困难和挑战。
教材来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
内容概述
课文讲述了发明家手持矛和盾, 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 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的故事。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知识与技能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 者”的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汇报人: 2024-01-13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古代兵器知识普及 • 思维训练:辩证看待问题能力培养 • 语言表达训练:复述、演讲技巧指导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材背景及内容概述预习下节 Nhomakorabea内容提示
(三年级语文教案)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年凌晨,在英法战场上,英军的18辆坦克浩浩荡荡地冲向德军阵地。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几公里。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2、是的,坦克的确威力无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它有关的课文——揭题板书,强调“矛”与“盾”的写法。
3、读题,看图了解矛和盾的作用。
(自卫进攻)4、那么坦克的发明与“矛和盾”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①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正音。
②分节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三、仔细阅读,感悟探究1、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啊?画出相关句子。
研读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自由读,这是场怎样的比赛?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雨点般”可看出什么?(矛来势凶猛)面对矛雨点般的进攻,发明家用什么“左抵右挡”?(做做动作)尽管身手相当敏捷,可还是“难以招架”。
“难以招架”什么意思?③你能把这种紧张的气氛读出来吗?2、在这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想到了什么?①画出句子读一读②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明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③像铁屋子一样的盾确实安全,但是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读句子你认为这样的铁屋子像————,只能--------,不能————。
3、只能自卫,不能进攻,要想赢得比赛是很困难的,于是发明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及分析:《矛和盾的集合》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的(3~4年级)(二)阅读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有关。
本节课与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有关。
这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学会,学习内容是默读。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节课与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有关。
本节课与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有关。
这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理解。
词维度目标: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能。
学习内容是词句意思。
教材分析:《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这一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主题,告诉我们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在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学习过类似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文章,已经对这类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学习这篇课文做好了铺垫。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而培养他们善动脑、勤思考的思维方法。
为下一篇《科利亚的木匣》的教学打开思路,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学段的起始年级,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思维的变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为了培养本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把他们的情况简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优势: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乐于表达。
劣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应该让学生“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做到这一点还有很大困难,结合本篇课文特点,可以向学生渗透通过抓关键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你们一定读过很多个成语故事。
今天呀,老师给大家看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播放视频)(看完视频后)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讲的是个什么成语故事?生:自相矛盾。
师:完全正确。
矛和盾都是古代的两种兵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矛和盾有尖的课文,出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声音真响亮。
谁会写矛和盾这两个字呢? 【让2名学生上来操作】师:其他同学要仔细看他们写得对不对。
师:谢谢这两位小老师---写后,让学生来评价后,再确定标准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跟它读一读,写一写。
师:同学们,矛是进攻的武器,锋利无比,【板书】盾是自卫的武器,坚固无比。
它们是相互对立的,那它们是怎么集合的呢?学了课文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了。
师:首先我们先来听一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师:听清楚了吗?师:学会倾听,才知道怎样学习。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开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旅程。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1页,都翻到了吗?生:翻到了。
师:好,请端正读书姿势:把书立起来,腰直起来。
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生齐读课文生读后师出示填空式的课文内容:()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你记性真好,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那么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习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听一听小喇叭给大家提出的学习要求师: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了。
师:(生没读,师提示)自由地朗读就是自己小声地读,开始吧!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师:谁找到那个令人紧张的画面了?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拍照上传】师:你真会读书,老师送你一个笑脸。
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好吗?师:你的声音真好听。
全班同学也一起读读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4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4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为互相学习埋下伏笔,为突破难点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
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采用矛队、盾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提高互相学习评价的能力。
同时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理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整理教学目标:1、理解“庞然大物、大显神威、合二为一、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坦克的创造过程,理解坦克是怎样把矛的进攻与盾的防卫的优点合二为一的,结合生活经艳理解“谁擅长把别人的特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的道理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创造家是如何把盾的防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进而理解“谁擅长把别人的特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创造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1、今日我们连续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师板书课题。
2、指导课题里“集”的写法和含义。
留意上面的隹是四横表示短尾巴的鸟,下面的木的横要长些。
什么叫集合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3、矛和盾各有什么作用呢?生说师板书:进攻防卫过渡:创造家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防卫这两个优点集合一起,创造坦克的呢?信任大家学了课文后,自然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悟道理。
(一)学一二段。
1、创造家在什么状况下,产生了一个想法?(1)生读一二段,解决问题。
(当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他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在这紧急危机的关头,创造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2)出示这句话,引导生理解词语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2、在紧急危险的关头,创造家突然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1)生读有关句子。
假如……就……老师相机画出坦克外壳(2)小结:用铁屋子代替盾,这是利用盾的防卫的优点。
过渡:可是铁屋子也有缺点,只能防卫而不能进攻。
因而创造家又想到了什么?(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
边读边思索:(生: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口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师小结:这是用枪口和炮口来代替进攻的矛老师相机画出坦克炮塔简笔画可是铁屋子不会跑,还是无法敏捷的进攻呀!(生:还需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矛和盾的概念及其定义。
2.能够掌握矛和盾的特点及其联系。
3.能够利用矛和盾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能够通过手工制作模型,加深对矛和盾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矛和盾的定义与特点。
2.矛和盾的联系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
1.矛和盾的联系与应用的解析及案例分析。
2.手工制作模型的指导。
四、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篮球、网球和排球等球类及相关装备。
3.丙烯颜料、画笔、木棍、泡沫板等制作模型的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知识讲解
通过PPT介绍矛和盾的概念和定义,向学生解释矛和盾的特点及其联系,并列举一些生活案例,例如:篮球比赛、商场促销等。
2. 实践操作
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实践操作模型,利用矛和盾的特点,制作出不同球类的模型,例如:篮球、网球和排球等。
3. 学生互动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矛和盾的特点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以大球挤小球为例,让学生通过模拟比赛的方式,感受矛和盾的作用,并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4. 辅助练习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中相关练习,并巡回辅导,逐一纠正。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矛和盾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七、教学延申
引导学生到社区活动中心或孔子学院等地学习围棋、国际象棋等游戏,并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矛与盾的运用及思维的拓展。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25. 矛和盾的集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25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
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难点。
因为三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本节课要让孩子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坦克是怎样发明的,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坦克的发明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节课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2.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读题质疑1.出示生词,小老师教读词语。
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生字,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呢?指名教读自卫进攻紧张危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庞然大物大显神威2.读题质疑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生读课题质疑:生: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呢?生:矛和盾是怎样集合的?生:矛和盾集合产生了什么?【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不可轻视。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如······般······”“如果······就······”造句。
3、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前期推理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如······般······”“如果······就······”造句。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课前互动: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今天个个精神抖擞,让老师觉得接下来的一节课将会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也掌握得很好,非常聪明。
师:你们知道吗,聪明的人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短,也就是概括主要内容,你会吗?(课件出示填空句子)哪位同学试着填一填。
课件出示:发明家()矛和盾与朋友比赛的时候,想到把矛的()和盾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在战场上()。
(指名生答)表扬:你的概括能力非常强。
二、精读细品师:聪明的人不仅能把一篇文章读短,更能把一个词、一句话读长,也就是抓关键词品读文段,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粘贴板书:抓关键词)1、出示问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细读1-3自然段,回答: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生:答。
出示引读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矛和盾的集合》教案设计学科领域: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年级段:小学三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矛和盾的原理。
学会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并进行实际演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讲解矛和盾的起源、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矛和盾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矛和盾的结构、功能及优缺点。
3. 制作矛和盾:引导学生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第2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矛和盾的原理及制作过程。
2.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矛和盾的对抗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和盾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制作、演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矛和盾的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制作、实验、演练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2. 实验材料(如塑料管、纸板、胶带等)3. 网络资源(如图片、视频等)4. 盾和矛的实物或模型七、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矛和盾的起源、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矛和盾的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矛和盾的结构、功能及优缺点。
3. 制作矛和盾:引导学生用身边简单的材料制作矛和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实践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矛和盾的对抗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安全使用实验材料。
(三年级语文教案)25.《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制作ftp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课题紧抓,学字疑题。
1.师课件出示两个手持矛和盾的人,询问学生:他们在干嘛?生:———2.师再让学生从图片中得知矛与盾的图象,可问:他们手持的是什么兵器?(课件出示矛、盾)3.听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看师书写“矛”与“盾”。
边写边指导记忆:矛:(最后一笔撇,好锋利呀!)盾:开始两撇,真像是勇敢的小卫士。
4.紧接着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课件演示)攻击、防守(进攻、自卫)5.师激疑:矛和盾谁厉害?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我们清楚了,矛和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它们是相对立的两种兵器,现在有人要把它们团结在一起,用我们文中的新词来说,就是——集合。
(课件出示词语),这集是生字,我们看,有那么多的笔画,好团结呀,跟老师书写一次。
“集”跟“合”意思是一样的,他们组合在一起,似乎力量更大了。
(再让学生齐读这个词)6.师激疑: 似乎是像敌人的矛和盾现在被集合在一起,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谁来把自己的疑问告诉老师?生: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矛和盾集合,厉害吗?(课件显示)二.初读课文,质疑寻疑。
1.师:a.这两个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课文中学到,来,齐读一次课题。
b.这篇课文有很多的词语要我们积累,老师先把一部分词带来,跟同学们见个面,会读它们吗?c.哪个词不顺口?(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2.师:现在老师放心你们去读课文啦!让我们带着刚才的?去读课文吧!(再次出现刚才的问题)3.初步理解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矛和盾的集合(2)_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矛、盾”,积累“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四字好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盾和矛的优势集合起来,发明坦克的。
2、初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学习“矛盾”1.播放故事,认识矛和盾。
2.交流识字方法,识记“矛盾”3.学习书写“矛盾”。
观察重点笔画、易错点、师范写、生练写4.引出课题,交流质疑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认读,联系生活理解“庞然大物”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概括课文内容方法:发展先后顺序法重点段落概括法三.学习课文,感悟道理1.自读课文,思考: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出示问题表格,小组交流学习完成3.班内交流学习: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他发现(盾太小),想到(做铁屋子)。
从哪里感受到盾小,学习重点语句,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感受紧张危急,抓重点词指导朗读,引导发现盾的自卫(板书);读课文,发现(不能进攻),想到(开洞伸“矛”),感受矛的进攻(板书),认识“矛”,引号解释说明,在此指枪口或炮口;发现(不能动),想到(装轮子按履带),发明坦克(板书)。
4.再读2-4段,整体回顾坦克的发明过程,感受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引读第5自然段。
5.抓重点词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大显神威”,指导朗读。
6.补充资料,拓宽思路。
四.读文明义交流生活1.再读课文,交流感受,点明道理,学习写法2.交流生活中的相关事例五.拓展延伸1.出示相关名言,生自读六.作业1. 寻找发现同学、朋友或家人身上的优点,并向他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5课《矛与盾的集合》
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2、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学习过程:
活动一: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活动任务:探究“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
活动流程: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齐读3-4自然段。
2.自主学习:小组内轮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请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提升并引导品读相关句子(段落)。
(品读第3、4自然段中的描写,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呢?)活动二:探究故事的道理
活动任务: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活动流程:
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用课件呈现出来,指名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成员依次交流,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品读相关句子。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头脑风暴: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呢?
三、导结
课堂小结(略)。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