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下)名词解释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

【肌隔】为哺乳类特有,发达,齐豫胸廓后端的肋骨,至于中央腱,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标志,他收缩时可以胸腔扩大而吸气,舒张时胸腔缩小而呼气,同时还可以用肋间肌来改变胸腔的容积而呼吸

【羊膜卵】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尿囊、羊膜腔等一系列结构的卵的总称,为鸟类、爬行类、哺乳类所特有,是保证羊膜动物在地球上完成发育的重要适应【迁徙】一般指某些动物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变换栖居地的习性。迁徙不但用于部分鸟类,也用于部分水生动物、陆生昆虫和哺乳类等。

【洄游】某些水生动物进行周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运动。洄游一般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等。

【脊索】位于消化管背面和背神经管腹面起支持身体作用的中轴棒状体,内在的细胞富含液泡,外面有纤维鞘和弹性鞘。有脊索的动物称为脊索动物。

【脊柱】由若干脊椎骨愈合或借椎间盘和韧带连接而成的中轴支撑体。俗称“脊梁骨”。【单循环】指只有体循环而没有肺循环,血液完成一次循环只需经过心脏一次。如多数鱼类的循环。(多用于脊椎动物。)

【双循环】指血液完成一次循环需经过心脏两次,一次是肺循环,一次是体循环。

【不完全双循环】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例如蛙类和蛇类的循环。

【完全双循环】左、右心室完全分隔,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不再混合。例如鸟类和哺乳类的循环。

【开放式骨盆】鸟类腰带的髂骨与综荐椎相连接,但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不汇合,这种结构与有耻骨缝合的哺乳类骨盆不同,称为开放式骨盆。

【关[封]闭式骨盆】哺乳类腰带的髂骨与荐骨相连接,左右坐骨与腹中线的耻骨连接,这种结构与无耻骨缝合的鸟类骨盆不同,称为关[封]闭式骨盆。

【咽式呼吸】借助口咽腔底壁的升降、喉门和鼻孔的开闭配合起来完成呼吸动作,这种呼吸方式称咽式呼吸。

【双重呼吸】鸟类在吸气时,新鲜空气一部分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另一部分经中支气管进入后气囊贮存;呼气时后气囊内的新鲜空气进入微支气管进行碳氧交换。即无论吸气还是呼气,肺部微支气管都进行碳氧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胸式呼吸】以胸壁肌肉和肋骨运动为主,促使肺扩张和回缩的呼吸方式。

【腹式呼吸】以腹壁肌肉和膈肌运动为主,促使肺扩张和回缩的呼吸方式。

【休眠】有机体通过降低新陈代谢率、进入麻痹状态以度过不良环境的现象。

【异型齿】形态差异和功能分化明显的牙齿。如哺乳动物的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等。

【反刍】某些食草动物吃草时稍加咬啃即吞入瘤胃,休息时,再将这些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返回口腔仔细咀嚼后,再行吞下;这种完成再咀嚼的一系列动作称为反刍。

【原索动物】指有脊索但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早成鸟】雏鸟孵出时发育较充分,很快可以随亲鸟外出活动和觅食。如鸡、鸭的幼鸟。【晚成鸟】雏鸟出壳时发育尚不充分,需亲鸟喂养一段时间才能出巢活动。如家燕、麻雀和鸽子等的幼鸟

【羊膜】在胚胎发育形成原肠后,胚胎周围的表层胚膜向下二个方向发生皱折,这种皱折不断扩大,向上的皱折从底部包上去,最后两侧边缘打通,内层包住胚胎形成羊膜。

【脊神经】是脊髓两侧发出的神经,每一个脊椎骨都有1对,由椎间孔穿出,分布到每节的肌肉等器官。脊神经是由背根和腹根愈合而成。

脊索动物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动物进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获得质的飞跃;身体的主梁—支持保护内脏;肌肉的支点---维持体形、大型化发展;定向运动---捕食、避敌迅速、准确;头骨、颌及椎管保护神经中枢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1出现明显头部:2脊柱代替脊索成为新的支持中轴3咽囊与鳃裂四、出现了完善的捕食器官4出现了完善的捕食器官5心脏代替了腹大动脉6集中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肾管7成对附肢作为专门运动器官

鱼纲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1具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偶鳍);2骨骼为软骨或硬骨;3脊柱替代脊索成为主要的支持结构;4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鼻孔一对,内耳具三个半规管5体多呈纺锤形,体表常被骨质鳞片或盾鳞,富含粘液腺;6体表具侧线;为感知水流水压的感觉器官;7以鳃为呼吸器官;8一心房一心室,血液为单循环;9具调节体内渗透压机制。

两栖纲特征

1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2皮肤薄而裸露,富于腺体和色素细胞,仅轻微角质化;3具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4出现颈椎和荐椎的分化;5心房出现分隔,为不完全双循环;6出现中耳和在空气中传导声波的耳柱骨,具犁鼻器;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经变态转为成体。

爬行纲特征

1、体表被角质鳞,缺少皮肤腺;

2、具典型五指(趾)型四肢,指端具爪;

3、头骨有颞窝,单枕髁,次生腭;

4、荐椎和颈椎数目增多

5、胸廓出现,完全以肺呼吸;

6、心室出现不完全分隔,为不完全双循环

7、出现新脑皮,脑神经为12对;

8、体内受精,具羊膜卵。

爬行纲动物身体结构十大特征

1.表皮角质化程度高,缺乏皮肤腺。2.枕髁一个,枢椎一个,荐椎两个。3.不完全双循环,心室有不完全分隔。4.具后肾。5.大脑出现新皮质,不发达,反应能力差。6.有些种类鼓膜内陷形成外耳道。7.胚胎发育时形成羊膜,雄体有交接器。 8.代谢水平低,变温9.四肢弱,运动时腹部贴地。10.繁殖方式原始,没有抚幼现象。

羊膜卵

1卵外被坚韧的石灰质或革质卵壳,有保护作用,并能透气。2卵生种类具有丰富的卵黄供应胚胎发育。3在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一系列特化的胚外构造,称胎膜,包括羊膜、绒毛膜、尿囊、卵黄囊。同时在胚胎外形成羊膜和胚外体腔,胚胎悬于羊膜所围成的羊膜腔内的羊水中进行发育

羊膜卵的意义

1完全解除了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对水环境的依赖,为其彻底征服陆地奠定了基础,是脊椎动物进化历史上一个很大的跃进。2水中的卵和幼体天敌甚多,陆地繁殖增加了存活率。

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3头骨具单一枕髁

4排泄物为尿酸

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2具有迅速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3心脏分为二心房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心脏结构的完善和循环效率的提高保证了能有较高的新高而恒定的体温。 4具有更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的成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