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启示11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原因
![浅析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b5bda650b1c59eef8c7b479.png)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原因浅析历经战争洗劫后的日本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46年,它的工业生产只相当于战前的28%。
1950年,日本的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但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09亿美元,只是美国的3.8%、英国的2.9%、法国的38%。
但是日本很快赶了上来,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1973年上升到4170亿美元,其发展速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最快的,在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何以在短短的18年内如此迅速地发展呢?1945年10月,战后一年,日本首相币原下达了实行五大制度的改革指令,拉开了日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改革的序幕。
包括否定天皇制度、修订新宪法,农地改革,解散军阀和对军国主义分子进行整肃。
这些政策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日本原有的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势力。
但这些改革,对于战后经济呈瘫痪状态、极度缺乏资本与物资的日本来说并不多大改善,日本的经济在1945年到1949年之间仍是“蜗牛爬行式”恢复。
到了1949年,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得以抑制通货膨胀,却又出现了货物大量的积压,工厂相继倒闭、事业增加、银根紧缩,出现“稳定恐慌”。
至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
正逢此时,美国对朝发动了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给日本经济带来了第一次“军需繁荣”(第二次是指60年代的越南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出口贸易的增长;工农业生产指数大幅回升;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这以系列良性循环,使得日本经济走出死胡同。
1951年,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公开宣布了美国对日本的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
这项条约使得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
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发展经济。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保持高度的增长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保持高度的增长](https://img.taocdn.com/s3/m/24bcb525ccbff121dd36831e.png)
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能保持高度的增长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袁兵年2010211005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其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成熟的宏观调控机制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这些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成型的,只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当大多数中央计划经济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之时,形成了最受关注的美英模式、德日模式和瑞典模式。
还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虽然期间有过一些波折、经济危机也未曾停止过,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长势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势。
因而,在新世纪之初,要能够正确把握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客观规律,就需要我们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解释,以确保社会主义在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主义有益做法的同时,使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获得较大的优势,促进人类社会更健康地向前发展,保持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1:三种模式的介绍美英模式被广泛称为“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它是指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
这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
其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减少税收负担、严格控制货币、放松管制和实行私有化。
其基本特征是:在思想渊源上,崇尚个人主义和充分的竞争性,长期以来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在资源配置上,主张所有资源都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市场机制对经济的充分调节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在决策机制上,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要形式,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范围,但在农业上有所作为;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实行董事会制和股东制,股票和证券市场的波动对经济有直接影响。
德日模式被称为“莱茵模式”,经过不可避免的文化改造以后,由欧洲传到了日本,其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它包含着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经济的活力应该是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市场应该享有最大的运转自由,这种运转自由首先表现在物价和工资方面;二是市场运行不能独自支配整个社会生活,它应该首先受到社会需要的平衡和制约,而国家则在其中起保障作用。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fd5ca58f242336c1fb95e2d.png)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五个时期: – 恢复时潮、快速增长时朗、滞胀时朗、调整时朗、 新发展时期。 总的来说,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了相对平稳和 较为快速的发展,进一步保持了在生产和科技方面的 领先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由于科学技术对经济巨大的推动和促进,政府对社会 经济的干预和调控的加强,经济多边合作的进一步发 展,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的积极影响,发达国家的 经济增长和进步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生产力高度发 达,产业结构先进,经济垄断和国际化程度高。目前, 发达国家一直统领世界经济潮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 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用,在相当程度上 解决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许多困扰,但也 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其中也蕴含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美国模式驱使企业急功近利,投机风盛,贫富悬殊。 日本模式导致市场活力不足,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 德国模式引发失业严重,公共开支膨胀,企业竞争力 下降。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探索宏观干预和市场机 制的最佳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美国模式强调个人主义和市场竞争,同时加强政府对 社会经济的宏观干预,日本模式既把市场作为基本的 经济调节机制,同时更突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德国模式有意识地对市场经济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加以 控制,集市场竞争、政府调节、社会保障为一体。
试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试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1890387aa00b52acfc7ca82.png)
试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试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2010-12-02 12:54:41)摘要:战后日本经济在短短20年间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展现了惊人的“日本奇迹”。
而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日本的战后改革,离不开他们制定的“科技立国”、“贸易立国”、“教育立国”等战略,也离不开日本的国民精神,更离不开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内外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百分之40﹪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
二战后,日本经济则获得了可观的成就:从1946年到1975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十一倍,年增长率持续为10﹪以上。
1972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自由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9.4﹪,1974年国家出口总额占“自由世界”出口总额的7﹪,67年后超过英、法、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大国,堪称世界经济奇迹。
日本为何会在短短的30年间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呢?本文将试着论述其高速发展的内外因素。
首先,日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化工业。
重化工业实质就是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在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采取的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倾斜式生产”,它的核心是集中力量发展重点企业,以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日本的工业95﹪以上使用能源为煤炭,工业的恢复和发展首先必须从煤矿业开始;此外还需要有大量的钢材,所以“倾斜生产方式”最初指定的重点产业是煤矿业和钢铁工业。
随着煤炭和钢铁生产的发展,供电和输成了问题,电力工业和海运业也相继被列入重点产业。
日本政府对重点产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重点统配物资和重点通融资金。
一方面将当时有限的进口物资全部用于重点产业并重点供应国内物资;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投资和美援资金建立专业银行,为重点产业提供优惠贷款,并从国家财政中拿出巨额资金补贴重点产。
1956~ 1973年的18年间,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大幅上升,钢铁、石油、化学三部门分别为178亿美元、85亿美元和147亿美元,而轻工业中最大行业纺织业总计投资仅为55亿美元。
美国经济二战后持续繁荣的原因分析
![美国经济二战后持续繁荣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df9f7d5acfa1c7aa00cc91.png)
宏观经济学作业工大09MBA温州班张怡美国经济二战后持续繁荣的原因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
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
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占有优势地位。
美国能够在二战后保持经济的强劲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
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
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
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
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
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
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
![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4623fb9e31433239689341.png)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一. 二战后德国社会经济现状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整个国家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交通运输受阻,战争致使士兵亡伤大半,男性劳动力锐减。
更为严重的是1946年10月从西伯利亚入侵的寒潮开始席卷德国致使气温逐渐下降。
因缺少煤等燃料,再加上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困苦。
同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16%的出生婴儿夭折。
据统计,在1946年长达4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至少10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达数百万。
当时弥漫整个德国的是寒冷、饥饿、绝望和无助。
二.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形势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各个国家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
从国内形势上看,满目疮痍的国土、濒临崩溃的经济、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德国人民要求进行经济建设。
同时联邦德国人民也充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政府不断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同时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而且战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历史演变动力特征及启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历史演变动力特征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120960402020740be1e9b0d.png)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历史演变动力特征及启示.战后经济的恢复与转轨时期(1945-1950年前后。
二战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迅速恢复,到1950年前后,整个西欧和日本经济已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
美国等国家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的转轨。
高速发展时期(1950-1973年)。
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产业结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各国经济的不平衡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主要经济力量相对均衡化的局面开始形成。
普遍“滞胀”的时期(1973-1982年)。
“石油危机”的打击,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负面效应,科技革命转入低潮。
经济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1982-1992年)。
欧美主要国家开始调整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改而推行货币主义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福利制度,多方面刺激市场经济活力,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略有回升,通货膨胀也得到一定抑制。
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职能进一步国际化,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不能离开对于资本本质的认识。
资本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增殖。
资本增殖实现的最基本手段是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扩大也是解决资本在其价值实现方面障碍的基本手段。
第三世界工业化引发了西方资本从传统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向全世界的大规模跨国运动。
新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主动实施的财政与金融扩张,为二次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源泉,并使其生产关系得到了相应的调整。
而对技术革命成果的掌握和运用,以及通过自我调节使西方国家获得的更大的支配资源的能力和掌握更多的经济实力,又为西方国家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对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经济剥削,提供了物质手段。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4d0be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4.png)
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自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由一个战争破产国家,成为一个先进工业国家。
但是,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期也伴随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日本在高速增长期间经历了“泡沫经济”,这导致了1991年的泡沫经济崩溃。
在此期间,银行与公司之间建立了暧昧的金融关系,导致了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
为了避免金融系统的崩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并以债券进行融资。
这些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债务。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
在我国,银行也存在类似的金融关系。
此外,我们需要重视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以避免出现财政状况无法控制的情况。
其次,随着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原材料依赖增强,农业和服务业比例降低。
这导致了对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依赖增大。
同时,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需要实现经济结构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制造业。
同样,我们需要关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在贸易政策上。
此外,为了应对汇率波动,我们需要加强外汇储备和金融市场完善。
第三,与日本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
污染和资源耗竭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应该变得更加重视。
在发展新产业技术的同时,应该增加对环境的投资。
在管理和监管层面,我们应该引入更加严格的政策来保护环境和资源。
最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期间,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人们的福利和社会保险的不足,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
我们需要扩大社会保障与福利范围,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提高全民素质,以缩小贫富差距。
总之,虽然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经验。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23576eaf705cc17552709fc.png)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外原因上传: 刘坚更新时间:2012-5-21 22:24:41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对日本影响深远。
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指,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一、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二战以前,日本即为列强之一。
但在二战后期,日本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
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二是盟军的原子弹轰炸,破坏了日本一些工厂和生产设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日本国民财富的45%以上都被耗费和破坏掉了。
战后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产指标均大大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劳动生产率比英、法等国也低得多。
二、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阶段和不同阶段的特点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期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f50b3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b.png)
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启示目录一、内容描述 (2)二、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背景分析 (3)1. 战后日本经济现状及挑战 (4)2. 日本政府政策与措施 (6)3. 高速增长时期特点与成就 (8)三、“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理念解读 (9)1. “共同富裕”概念及其内涵 (10)2. 日本“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表现 (11)3. 经济增长与共同富裕关系分析 (12)四、日本战后经济增长对中国启示 (14)1. 重视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15)2.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17)3.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18)4. 重视民生改善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9)五、中国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挑战 (22)2. 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政策措施 (24)3. 地方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 (25)六、中日对比下的中国策略优化建议 (26)1.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7)2.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 (29)3. 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30)4. 倡导勤劳创新,弘扬共同富裕价值观 (31)七、结论与展望 (32)一、内容描述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被称为“共同富裕式经济增长”,这一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全民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这一发展模式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日本政府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推动科技创新等手段,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政府同样需要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战后高速增长时期的成功经验还表明,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bf887d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2.png)
⽇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 ⼆战后的50年,⽇本由⼀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经济强国,不能不令⼈惊讶和深思。
下⾯就由店铺告诉⼤家⽇本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吧! ⽇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 ⽇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美国实施全⽅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
1、对⽇政策的全⾯调整: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命的胜利,1948年1⽉美国提出了⼀个占领⽇本的新⽅针——“建设⾃主国家”,这个所谓的“⾃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美国积极制定使⽇本早⽇⾃主的⽅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本的复兴,美国⼒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本保留赖以恢复⽣产特别是军⼯⽣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的重要⼀步就是使⽇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还派底特银⾏董事长道奇到⽇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财政顾问,对⽇本经济进⾏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
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本经济也稳定下来。
开始向⾃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 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给⽇本的经济带来了巨⼤的发展机遇,⽇本⽴时成了美烟的后⽅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
⽇本由此得到了⼤量的“特需”收⼊,⾼达36忆美元。
这些“特需”极⼤地刺激了⽇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给⽇本经济注⼊活⼒,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
⽆怪乎⽇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本经济的“及时⾬”,就连⽇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本经济之神”。
“以战争为契机⽽发展起来的⽇本资本主义体制⼜重新复活了”。
3、旧⾦⼭体制的构筑和建⽴ 为了积极有效的扶植⽇本,美国加紧策划对⽇本的媾和活动,以便把⽇本纳⼊它的远东战略计划之中。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19b046827d3240c8447eff9.png)
(一)美国的扶植和利用 1947年以后,美国又变打击日本为扶植和利 用日本,与日本建立安保体制,美国负责日本的 安全保障,日本不设立正式军队。由此,日本大 大节省了军费开支,相应增加了发展经济的能力。 在1950~1952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从日本订购 军需物资达23.9亿美元,1964~1968年越南战争期 间,美国又从日本订购军需物资达18.8亿美元。
(三)世界性科技革命高潮的出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在50年 代以后,形成了以电子和微电子技术、原 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和 利用技术等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科技革命高 潮。这就为日本更新技术设备,开发新产 品,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特别在美国 侧重于研究而忽视应用的情况下,日本捷 足先登,直接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成果。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其他原因
长期大量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巧妙 加以利用和发展,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 日元汇率长期偏低对日本经济发展十分有 利;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建立分工合理 的金融组织体系,长期限制证券交易事业 的发展,抑制金融投机以及日本民族的忍 辱负重、勤奋耐劳精神等等。
日本经济发展的教训
五、较协调的经济体制
(一)政、官、企三方结合 长期执政,其经济方针。政策与政府的 方针政策相统一。在议会中自民党多年来 占有大多数议席,政府的经济方案能够通 过。议员们借助于企业的支持进行活动, 因而积极为企业谋取利益。这样,国会、 政府、企业三者的关系便协调起来了。
(二)政府中设有大量审议会,协调各种经济关系 日本内阁各省厅都设有大量的审议会。如通产省内设 有100多个审议会,共有审议会成员3000多名,他们由政 府、企业界、研究者、消费者等各方面的专家代表所组成, 审议经济方案,提出意见,以供政府决策时参考。审议会 集中反映各方面的见解,可以事先协调各种关系,有利于 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防止经济漏洞的出现。 (三)充分发挥各种经济团体的作用 日本的经济团体,主要是企业自愿联合组成的经济技 术协调组织。它们的大量存在和充分发挥作用,协调了政 府与企业,以及团体内各个企业成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 用联合的力量解决各种困难,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共同提 高国际竞争能力,防止内部过分竞争所带来的损失。值得 提出的是,这种协调只反映在共同对外上,各成员企业之 间的竞争并未因此而消失,相反变得更加激化和深入。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e592bb751e79b8968022658.png)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
原因
1. 民主化改革。
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举国上下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日本人民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家园,摆脱贫困,赶超欧美;政府也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3.高度重视科技。
战后,日本工厂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
因此,日本采取了引进先进技术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还根据实际情况边引进,边消化改造。
4.高度重视教育。
日本把教育作为战后重建的原动力,在战败后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仍然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毅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
5.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竭力谋求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军事外交。
2003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卫的队远赴伊拉克,参与战后的伊拉克重建。
我们正在积极谋求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国际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
2014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汇总: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4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汇总: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338a0d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a.png)
2014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汇总: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际地位提高,政治经济实力大增,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扶持:为对付苏联,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2)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优势;(3)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科技成果; (4)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共体(欧盟)的建立。
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美国扶持:朝鲜战争时期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繁荣;(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4)引进最新科技成果;(5)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特别在80年代,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都有美国的扶持;都注意引进最新科技成果;都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都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5、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① 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科技,大胆创新;③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1a284ebff00bed5b8f31d6e.png)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并在十几年间一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日本经济的恢复主要经历了战后复兴期、高速经济增长期、低增长时代、长期经济停滞四个阶段。
虽然在日本经济复苏期间出现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但是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对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还阐述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经济增长;启示一、战后复兴期1945年8月15号,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正式投降之后处于美军的占领之下,当时日本经济物资短缺、物价高涨,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从战争废墟中起步1.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战后不久,日本经济处于麻痹状态,领土丧失44%,战争损失高达4兆2千万日元。
住房,工厂,运输设备损害惨重,整个日本成为一片焦土。
再加上从海外归来的600多万军人、复员军人及其家属,这些状况使得日本的战后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物价高涨和粮食危机。
2.依靠倾斜生产方式重振经济从1947年初开始,在进口和国家资金的运用方面向煤炭、钢铁等基础产业倾斜,同时在价格上给与补助。
3.经济民主化与三大改革解体财阀和禁止垄断:战前日本的工商业主要操作在财阀手中,1946年11月GHQ 开始实施解体财阀和禁止垄断,下达了对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十五个大财阀的资产冻结命令。
1947年4月成立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
同年9月,解散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另外对配合战争的财界人士驱逐公职。
1947年四月公布了《禁止垄断法》,成立了公正交易委员会,由于解体财阀从过去的封建的经营形态向资本和经营别离的现代化的经营形态转化,很多非财阀系列的企业在民主化的体制下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联合国占领军指令,日本在1946年10月公布了“自作农创设特别措施法”,实施农地改革。
对住在农村的地主,允许保留町步的土地,多余的都必须卖给其他的农民。
如果不住在农村的地主,就要把土地全部卖给农民。
浅析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浅析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78cc082e53a580216fcfe91.png)
浅析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2011年3月浅析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亚洲的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强国,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终没有能够逃脱失败的命运。
战争使日本几乎变为一片废墟,可是经过短暂二十年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日本经济迅速腾飞,并在今天提出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外部因素。
二战结束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力图将日本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
为此,美国“在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口号下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改革,这种改革实际完成了近百年来日本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改革对日本经济的复兴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48年美国根据其冷战政策的需要,变削弱日本的政策为扶植日本的政策,不仅放宽了对日本的控制,而且还向日本提供了援助和贷款,这无疑对战后资金短缺的日本是一根救命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企业发出有关有关武器、运输工具和其它军用物资的“特殊”订单,日本的“特需”收入给其经济带来了“特需繁荣”:同时各个新兴部门的兴起,为日本经济的起飞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内在原因。
(1)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出现了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制定了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视教育、科技。
尊师重教是日本的优良传统,战后初期,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就决心实施义务教育,增加教育经费。
1950年到1972年短短的几十年中,日本的教育经费增长了25倍,70年代日本又普及了高中教育,80年代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日本的教育普及,提高了本国国民的素质,为日本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08e4cd0195f312b3169a59c.png)
第一章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第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全球经济化的积极作用。
第四,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2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基机遇,迎接挑战?3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基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健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这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具体说来,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现代化健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这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具体说来,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11
![历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11](https://img.taocdn.com/s3/m/f9db84cc9ec3d5bbfd0a74ed.png)
2、“福利国家”的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 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 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福利国家”的主要内容
场景四:Tom失业后的“悠闲”生活!
Tom在失业的头一年内靠领取由政府举办的, 向雇主征收的失业保险金,为原工资的50%。后来 仍没有就业,就只能领取由政府财政拨款的每月300 美元社会救济,同时,他还可领取政府的食品券补 贴。政府还给他们提供了一套宽敞明亮的福利房。 大儿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 费就餐,刚生的女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 以说他一家基本上经济的干预,20世纪80 年代里根则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此评述不正 确的是 A . 其政策都符合各自面临的实际情况; B. 资本主义制度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C. 资产阶级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回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929-1933 年经济危 机中传统 的自由放 任束手无 策。 罗斯福新 政开创国 家干预经 济的新模 式。 二战后各 国对经济 干预加深 至前所未 有的程度。 20世纪70年 代以后适当 减少 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 ,“ 混合经 济”出现。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 “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
⑵表现:
材料1: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 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 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 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增长快、人数多、比重大 材料2:美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年 6% 36% 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亚非作为二战的主战场,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破坏,而美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本土免受战争破坏。
战后如何重建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
而现在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多是抓住了二战后黄金的发展时期,迅速恢复生产、积累财富,进而跃升为世界经济强国,纵观其发展的历史,我认为有如下几个主要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产业力量,经济实力在战争中急剧增长,这就为美国取代了英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的受益者,美国乘机要求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
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欧洲和日本则借助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使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起来。
二战以后,各发达国家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并使之成为经常性手段,西方国家普遍进入国家垄断阶段。
二战后各国经济严重困难是导致其加强国家干预的直接原因,在二战后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没有劳动者利益与资本利益的同歩增长,社会生产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是选择经济危机呢?还是通过劳动者与资本利益共享的方式实现更好的市场经济?历史证明西方国家选择了后者。
劳动者的工资增长和社会福利保障都通过法律法令固定下来,劳工维权组织具有了法律地位,并以此保证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如此一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大发展。
其次就是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一次新的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这次科技革命在多方面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对经济体制和国家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协调各种矛盾和开拓国内外市场,国际竞争进入全球化时代,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而西方则占据了教育和文化上的优势,首先发展了起来。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只有主动的去参与全球化才能把握住机遇,实现国家的发展。
首先要求我们要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充分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资本流通。
其次我们必须重视科技的创新与人才的培养,现阶段我们正处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新工业时代,只有把握住新革命的核心技术,我们才有核心竞争力。
最后我们也要建立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外部条件,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的发展都跟和平离不开,只有有了好的国内国际环境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