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
稠油第一节稠油油藏基本特征我国的稠油油藏分布广泛,按储层时代,从中元古代至第三纪均有分布,其中大部分稠油油藏分布在中新生代地层中。
相对于常规油油藏而言.稠油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1)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及温度低。
稠油油藏的埋藏深度范围分布很广,埋藏深的可以达到4000多米,多数稠油油藏埋深小于2000m。
埋藏浅的离地表仅几米、几十米,有的甚至就在地表上。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因此,其地层压力及温度一般较低。
例如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稠油油藏埋深小于600m的储量约占88%,地层压力一般为1.8~4.0MPa,地层温度为16~27℃。
(2)气油比低,饱和压力低。
由于稠油油藏在形成过程中产生了生物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并在次生运移过程中天然气和轻质组分溢散,所以一般稠油油藏具有饱和压力低,气油比低的特点(见表2-1)。
(3)油层胶结疏松。
世界上,绝大部分稠油分布在砂岩油藏中。
我国已发现的稠油油藏几乎全部为砂岩油藏。
内于稠油油藏一般埋藏浅,成岩作用差,因此,一般稠油油藏具有胶结疏松的特点。
如泌阳拗陷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埋深一般小于500m,钻井取心时,油层岩样似“古巴糖”状,基本上无成形岩心。
(4)油层物性好。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因此,稠油油藏一般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和含油饱和度高的特点。
如表2-l所示,井楼油田油层孔隙度为29.6%-34.0%,平均为31.7%;渗透率为1.630-4.020μm2,平均为2.642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1.8%-74.8%,平均为66.6%。
第一节稠油的基本性质一、稠油的一般性质我国发现的稠油油藏分布很广,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2000m之间,主要储层为砂岩。
中国稠油特性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以下特点。
(1)稠油中轻质馏分很少,而胶质沥青含量很多,而且随着胶质沥青含量增加,原油的相对密度及同温度下的粘度随之增高。
据统计,大多数稠油中轻质倡分在10%以下,一般仅5%左右。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摘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石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稠油资源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有关稠油成因的机理性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并且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归纳。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阐明了稠油的成因主要为原生因素与次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难动用等问题,总结了常见的开发应用技术及特点,明确了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实现稠油的高质量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稠油;成因;高效开发;1 引言全球油气资源总量大概在6万亿桶左右,三分之二为非常规油气,其中稠油占比较大且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稠油资源非常丰富,为世界第四大稠油资源国,目前已发现70多个稠油油藏,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辽宁、内蒙等地,但油藏成因机理型认识相对较为薄弱。
从开发状况来看,目前稠油开发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1],工业化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基本稳定在一千五百万吨至一千六百万吨,是我国总体原油稳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稠油的高效持续性的开发,对我国能源保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稠油的成因稠油,又称重油或沥青[2],一般来说黏度超过100mPa·s、密度超过0.934 g /cm3的原油便可归类为稠油。
稠油的生成与生油母质及热演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生油母质的成熟度是决定生成原油密度的重要因素。
由于有机质的类型和沉积环境的不同,生成的原油成熟度也有所不同,油气二次运移的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也使得原油性质有所差异。
因此稠油的生成与两种因素有关。
一是原生因素,既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未熟或低熟稠油。
二是油气发生氧化还原、生物降解、水洗作用等次生因素而形成的重质稠油或沥青等[3]。
2.1原生因素原生因素指干酪根在热演化中生成的低熟或未熟稠油,其主要因素与有机质的类型、含量、成熟度、沉积环境有关。
在低成熟阶段,生成的重质组分较多,中、高成熟阶段则生成的轻质组分较多。
腐泥型或偏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咸化—半咸化的湖相沉积环境,低成熟演化的烃源岩生成的重质油潜力往往较大。
稠油热采及水平井注汽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8)化学吞吐
向稠油油藏中注入化学药剂即吞吐液,通过吞吐液在油层中分
散,将稠油乳化成为水包油乳状液,改变稠油的流动性,提高地层
渗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
(9)磁降凝降粘技术
当原油通过磁场时,诱导磁距的产生破坏了石蜡分子结晶时的定
向排列,破坏和延长蜡晶的生成,起到防蜡降凝的作用。同时,磁化 作用破坏了原油各烃类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分子间的聚合力减弱,从
而使原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10)超声油采油技术
通过声波处理生产油井、注水井的近井地带。使地层中流体 的物性及流态发生变化,改善井底近井地带的流通条件及渗透性。
(11)地震采油技术
①震动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机械波使孔隙里的原油连续不断地受
到拉伸和压缩,破坏了原油的流变结构,使原油粘度降低。
降凝机理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当油井出油温度降低到某值,蜡晶刚形
成时,可阻止蜡晶分子集合体间相互粘接,防止生成连续的结晶网, 降低高凝稠油的凝点,有利于油蜡水分子集合体通过岩石孔隙。
中国石油
3.稠油开采技术状况
(5)冷采技术
①大量出砂形成“蚯蚓洞网络”, 储层孔隙度从30% 提高到 50% 以上, 渗透率提高几十倍, 极大地提高了稠油在油层中的渗流 能力。 ②出砂冷采井中的稠油通常都溶解一定量的天然气。当压力不 断下降时, 气泡不断变大。这时, 这些气泡形成一个“内部驱动 力”, 驱动砂浆由地层向井筒流动。使原油密度变得很低,从而使 粘度很大的稠油得以流动。 ③由于油层中产出大量砂粒, 使油层本身的强度降低,在上履 地层的作用下,油层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使孔隙压力升高,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稠油开采是指对稠油等高粘度原油进行开采和生产过程的总称。
由于稠油的高粘度和黏度大,常规的开采工艺难以适用,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来进行开采和生产。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的一种方法,通过注入蒸汽来改善油田渗流条件,以提高原油采出率。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概述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一种通过注入蒸汽来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储层渗透率,从而提高原油采出率的技术。
该工艺通常包括蒸汽注入、蒸汽吞吐和注汽三个阶段。
在蒸汽注入阶段,高压蒸汽通过井口注入到油藏中,使油藏内部温度升高,原油粘度降低;在蒸汽吞吐阶段,将注入的蒸汽压力降低,蒸汽由储层中的原油吞吐回来,同时带出部分原油;在注汽阶段,继续注入低压蒸汽,保持储层温度,达到稳产目的。
二、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原理1. 蒸汽注入原理蒸汽注入是将高温高压的水蒸汽通过井口注入到油藏中,将储层温度和压力升高,使原油粘度降低,改善油藏渗流条件。
同时蒸汽对原油的热量传导可以使原油的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2. 蒸汽吞吐原理蒸汽吞吐是指在蒸汽注入后,降低注入蒸汽的压力,利用储层内部能量,使注入的蒸汽能够吞吐回来,并带出部分原油。
蒸汽吞吐的过程中,原油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原油采出率增加。
3. 注汽原理注汽是指在蒸汽吞吐后,继续向油藏中注入低压蒸汽,以维持储层温度和压力,保持稳定的油田产能。
三、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优势1. 提高采出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可以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采出率。
相比传统的稠油开采方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具有更高的采出率,可以更充分地开采稠油资源。
2. 降低开采成本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可以通过注入蒸汽来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无需额外开采设备,降低了开采成本。
由于提高了采出率,可以降低单位原油开采成本。
3. 减少地面环境污染相比其他开采方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无需进行地面破坏性作业,降低了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减少了环境污染。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分5类地区),请你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分5类地区),
请你撰写一份文档。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分5类地区)
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中国的石油资源分为五类地区,分别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下面将对各个地区的石油资源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1.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和辽河油田等。
这些油田储量丰富,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2.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另一个重要产区。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胜利油田、河北油田和大同油田等。
这些油田在石油产量和储量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3.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鲁南油田、华北油田和胜利油田等。
这些油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4.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也是中国石油资源的重要产区之一。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川西油田、渝北油田和贵州油田等。
西南地区的石油资源分布广泛,涵盖多个省份。
5.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石油资源的另一个重要产区。
该地区的主要油田有鄂尔多斯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等。
这些油田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石油资源储量巨大。
以上就是根据中国石油资源分布表对五类地区的石油资源情况的简要介绍。
通过了解各个地区的石油资源情况,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和能源规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请参考相关权威出处以核实。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分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108t。
辽河油田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 ,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 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图解中国石油分布和主要油田
能源知识:图解中国石油分布和主要油田
2012年07月31日08:54 来源:新华网手机看新闻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在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分布却相对比较均匀。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稠油开发技术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稠油和重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暂时稠油、重油储量达到
约6亿吨,约占全球油藏总量的9%,占我国油气资源总量的45%,交付率
相对较低,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我国对稠油和重油的开发取
得了很多进展,开辟稠油储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目前稠油开发技术主
要是原油抽采、逆流注汽法和混合开发技术。
特别是原油抽采技术,成果
丰硕,占据全国稠油开发技术50%以上,但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历史性难题,使山东、山西、四川等稠油省份的储量中,有很多地区采收率都在15%~20%。
二、我国稠油开发的发展趋势
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必须从实际资源状况出发,充分发挥传统开发
的经验,融汇各种新技术,发展适宜我国国情的稠油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推动更多的储层得到充分利用,将我国稠油开发规模和作业质量提高到更
高水平。
(1)油气储量评价
稠油开发的第一步,必须对油气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要客观准确的
摸清油藏的规模、质量和实际采收率,以便为有效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稠油资源及加工利用研究
稠油资源及加工利用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稠油资源及其分布,稠油的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稠油加工利用及工艺方法。
关键词稠油劣质原由加工利用1稠油资源及开发前景1.1世界稠油资源世界上的重油资源非常丰富,已在多个国家发现了重油资源。
专家们估计,在全球约10万亿桶的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
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2003年数据显示:全球剩余重油地质储量约为32685亿桶,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4340亿桶;天然沥青地质储量约为26183亿桶,可开采储量约为6510亿桶。
重油和天然沥青的可采储量之和,略高于全球稀油的剩余可采储量。
全球常规油和重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具有“西稠东稀”的特征。
大约有69.3%的可采重油(南美61.2%,北美8.1%)和约82%的可采天然沥青(北美81.6%)分布在西半球;相比之下,约有85%的稀油储量分布在东半球。
而在西半球,重油和沥青资源显示出集中分布的特征。
这种集中分布,为未来的商业化规模开采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基础。
从全球各地区拥有的剩余重油和油砂资源量来看,南美地区居首位,其次是北美、中东。
1.2中国稠油资源及分布中国稠油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以上,预测资源量198亿吨。
其中最终可探明的地质资源量为79.5亿吨,可采资源量为19.1亿吨。
从全球范围看,稠油主要沿两个带展布: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带。
中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受阿尔卑斯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控制,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中国稠油资源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海相沉积。
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
重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新疆克拉玛依油区。
中国重油油藏具有陆相沉积的特点,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油藏埋藏深。
油藏深度大于800米的重油储量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油藏埋深在1300米~1700米。
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的总体趋势
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的总体趋势
随着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石油资源利用已经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态势。
总体上来看,我国石油资源的流场分布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东部地区是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产地。
在东部地区,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都是我国的主要石油产区,这些地区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技术也比较成熟,因此这些地区的石油产量一直占据我国石油总产量的大头。
2.西部地区的石油资源储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随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也日益活跃。
目前,新疆、甘肃、青海等地的石油资源储量都在逐年增长,这些地区的石油产量也逐渐上升。
3.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进展顺利。
南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南海的油气资源量丰富,但开采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已经在南海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油气田,这些油气田的开发进展顺利,石油产量也在逐年增长。
4.石油资源的分散化趋势明显。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石油资源分布更加分散化。
除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外,我国的海域、边远山区等地都可能存在石油资源,这些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采也逐渐得到重视。
总之,我国石油资源的流场分布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态势,未来我国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同时加强对石油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好地利用我国石油资源的潜力和优势。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7.01×108t。
辽河油田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稠油产量占总产量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稠油开采现状和市场简析
克沁中西区2012年年底产能将达到50万吨。
新疆油田热采稠油开发现状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油汽比变化曲线
吞吐油汽比 汽驱油汽比
油汽比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时间(年)
新疆油区热采稠油开发现状
蒸汽吞吐:累积油汽比0.28,采出程度17.0%。
蒸汽驱注汽 工艺技术
蒸汽等干度分配技术 蒸汽驱长效隔热注汽工艺技术 蒸汽驱分层汽驱工艺技术
蒸汽吞吐注汽——常规注汽工艺
年注汽在5800井次以上。
蒸汽驱注汽工艺
注汽管柱采用单层注汽管柱或分层注汽 管柱。 该工艺已在150个汽驱井组应用。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开发现状及市场分析
平均吞吐10轮次以上 年油汽比 0.4左右 油层压力 2.0-7.0MPa 稠油吞吐井/蒸汽驱井产 量(400-500)万吨 蒸汽吞吐井年注汽5800井 次以上。 蒸汽驱井组150个以上。
热采稠油
1200 800
241
常规稠油
410 325 189
136
年产油
400 159
59
100
339 437
71 22
119
122
102
167 101 92 91 98
181
166
164
129
131
128
121
0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克浅10井区 六-九区 百重7井区
风城油田
新疆油田热采稠油开发现状
稠油热采及配套技术
稠油井大跨度大通径 封上采下管柱示意图
抽油杆 油 管 DY245封隔器 封堵层 补偿器
该工艺主要由DY245型封隔器、 补偿器、Y331型封隔器三部分组 成, 中间用Φ100mm油管连接, 见管柱图。
Y331封隔器
开采层 抽油泵 丝 堵
技术指标: 最大外径,150mm 工作温度,350℃ 座封压力,10~12MPa 丢手压力,20MPa 适合套管内径,159.42~161.7mm
自生氮气复合型高温暂堵技术的工艺原理就是利用颗 粒型高温油溶暂堵剂做为前置液,先行封堵高渗透层或汽 窜层位,随后注入能产生氮气的高温泡沫液,以氮气做为 汽相来发泡,随着注汽量的增加,发泡量也不断增加,高 温暂堵剂进入油层深部,封堵层内的大孔道窜槽,使蒸汽 优先进入中、低渗透层,达到提高中、低渗透层储量动用 程度及控制油井汽窜发生的目的,由于泡沫剂由多种表面 活性剂组成,具有洗油效果,可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 油井停注后,复合暂堵剂自形解堵,不影响正常生产。
稠油热采及配套技术
欢喜岭采油厂工艺大队
2000年5月
目
1.简介
录
2.稠油开采方法
3.稠油热采概况 4.欢喜岭油田热力采油工艺技术
一、简介
1.概念
“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 大于100mPa,相对密度大于0.92的原油,国外 称之为“重油”。
2.特点 稠油由于其粘度高,流动性差,甚至在油 层条件下不能流动,因而采用一般常规开采方 法很难经济有效地开发。从20世纪初开始,热 力油已逐渐开采这类原油的有效方法。
1211 5.2
174.7
二、稠油开采方法
稠油油藏一般采用热力开采,让其对油层加热 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把热流体注入油层,如注 热水,蒸汽吞吐,蒸汽驱等。另一类是在油层内燃 烧产生热量,称为就地(层内)燃烧或火烧油层 (火驱法)。
世界重油资源状况分析
4300 14
2675 2592 261 83
天然沥青可采储量 所占百分比(%) 81.6
6.6
0 6.6 5.2
万方数据
2008年第5期 石油科技论坛 19
环球石油
黟罗。‘一一’…”,¨”一~-?”黔弘”“湖
-
●
'
气
·
·.·
鼍
:
。 :·.‘.k。-’ 。。一:,!of?一 b心-·’.’,,
——加拿大油砂产量目前已达120×1们Dbl/d, ——歇洲北海的重油产量达14×1&bbl/d t ——我国和印度尼西亚近年来重油开发也迅猛发展,
20 石油科技论坛
万方数据
2008年第5期
图4阿尔伯达省油砂项目分布示意图
钟文新等:世界重油资源状况分析
据加拿大官方估计,其总地质储量为2.52×1012bbl, 包括1510×108bbl露天油砂储量和2.369×1012bbl地下 油砂储量。按照12%的采收率来估算,沥青可采储量可 达3090×108bbl,其中露天油砂可采储量为630×108bbl, 占总可采储量的20%;地下油砂可采储量2460×108bbl, 占总储量的80%,按当前100 X 104bbl/d的产量来计算, 可供开发500年。
环球石油
摘 要:重油是非常规石油的统称,包 括重质油、高黏油、油砂、天然沥青和油页岩。 据世界重油大会资料表明,全球重油和天然 沥青剩余可采储量合计约1.085×1 012bbI,超 过常规原油剩余探明储量;重油资源主要分 布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和加拿大。我国的重 油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地 区,重油已成为我国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技术的进步、常规 原油供应的紧张以及油价的高位震荡,为重 油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在开采技术、开采成 本、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 的难题。
稠油行业报告
稠油行业报告稠油是一种重质原油,通常指密度大于20度API的原油。
稠油主要产自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稠油的开采和加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将对稠油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和关键挑战进行分析,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政策趋势。
一、稠油行业发展现状。
1. 全球稠油储量分布。
据统计,全球稠油储量约为2.5万亿桶,其中加拿大的油砂储量最为丰富,占据全球稠油储量的70%以上。
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的稠油储量也较为可观。
这些国家的稠油储量对全球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2.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采、溶剂辅助采油和化学方法。
其中,热采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通过注入蒸汽或燃烧天然气等方式,将稠油加热并减少粘度,以便于开采和输送。
溶剂辅助采油和化学方法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稠油开采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3. 稠油加工技术。
稠油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热裂解、溶剂萃取和水力裂解等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将稠油转化为更易于运输和加工的轻质原油或燃料油,提高了稠油资源的利用率。
二、稠油行业市场前景。
1.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稠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将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环保压力下的替代能源需求。
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对传统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将逐渐减少,而替代能源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稠油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资源,将在替代能源市场中有所作为。
3.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稠油作为一种廉价的能源资源,将在新兴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稠油行业关键挑战。
1. 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
稠油开采和加工的技术创新是当前的重要挑战之一。
同时,由于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本较高,如何控制成本也是稠油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2. 环保和气候变化压力。
稠油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受到环保和气候变化压力的影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
•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 办法
• 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 • (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 • 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针对出砂这一 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 •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 • 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 使用超级隔热油管、喷涂防辐射层等。 • (3)注汽监控系统 • 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 应用效果。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 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 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中国八大油气区简单情况一览
中国八大油气区简单情况一览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四川、准哈尔、柴达木、东海陆架八大层积盆地。
一、东北油气区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之间。
1960年开展石油会战,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
创造了我国原油5000万吨连续稳产27年的辉煌纪录,又连续八年实现原油4000万吨以上稳产。
2、吉林油田2009年原油产量591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610万吨。
3、辽河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
建成9个主要生产基地,2009年原油产量1019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950万吨。
二、渤海湾油气区1、冀东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
2009年原油产量171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175万吨。
2、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勘探区域包括大港区以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485万吨左右。
3、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的油气生产区,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为426万吨左右。
4、胜利油田1961年发现,2009年原油产量为2783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34万吨。
5、中原油田主要包括河南省濮阳地区的14个油气田,四川普光气田和内蒙古18个勘探区块,2009年原油产量为289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2万吨。
三、长江中下游油气区1、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境内。
2009年原油产量为187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27万吨2、四川油气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
包括中石油西南石油局、中石化西南油气田、普光气田(属中原油田),中石油西南油气田2010年产原油14万吨,天然气153亿立方米。
是我国第三大产气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7.01×108t。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稠油产量占总产量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塔里木油田
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
在寒武系顶部4 573.5~4 577 m获得少量稠油,粘度2 698 mPa·s。
河南油田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胜利油田
已投入开发68个油气田,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3.34亿吨。
目前原油生产能力2644.8万吨,已累计生产原油7.46亿吨。
胜利油区探明稠油地质储量4.41×108t;已动用储量3.05×108t,未动用储量1.36×108t。
胜利油区未动用稠油储量主要以超稠油油藏及薄层稠油油藏为主,其中原油粘度超过100000mPa·s的超稠油储量5159×104t,占未动用稠油储量的38%,是胜利油田主要的未动用资源之一。
吐哈油田
深层稠油和三塘湖盆地浅层稠油探明储量9814×104t。
图1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