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忽视 了对 学生 的实践 教学 和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 还有 不 少高职 院校 对社 会人 才需 求缺 少调 研 与
论证 , 培 养 定位 不 明确 , 课程 设 置 特 色不 鲜 明 , 没有 根 据市 场需求 来设 置课 程 ,没有 真正 落 实 以就业 为 导 向的职业 教育 办学理 念 ,学 生缺 乏实 践 和创新 能 力 培养 , 这也 是造 成 当前状 况 的原 因之 一 。
—
让学 生 在 学 习 、 探索、 研究 、 合 作 中摆 脱束 缚 创 新 思
验 素质 和工 作技 能 , 为将来 进入 社会 打下 良好基 础 。
1 现 状 与 分 析
状 ,致使 学生 在学 习过程 中不 能 自由发挥 、自主 探
究。 另外 , 教 师在教 学过 程 中仅仅停 留在 “ 传授 知识 ” 层面, 而没有上升到“ 创新能力 ” 层面 , 教 学 方 法 单
Ap r . 201 3
高职 院校计算机专 业实践教 学与创新能 力培养研 究
刘 琰
( 濮 阳职业技 术学 院 , 河南 濮阳 4 5 7 0 0 0 )
摘 要: 文 章 分 析 了 当前 高职 院校 计 算 机 专 业教 学过 程 中对 学 生 实践教 学和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现 状 . 分 析 了造成 学 生 实践 创 新 能
创新 是 国家 发展 和 民族 进 步 的灵魂 ,作 为 为社 会 培养 高素 质职 业技 能型 人才 的高 职 院校 ,更应 该
注 重培养 学 生 的实践 能力 和创新 意识 。 目前 , 国家 对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改革的浩瀚星空中,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像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承载着人们对信息技术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要想让这艘巨轮顺利航行,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我们要明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这就像是为这艘巨轮设定航线,它需要我们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这艘巨轮的引擎,它需要我们精心挑选和搭配,确保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要关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这些内容,就像是巨轮上的货物,需要我们精心挑选和搭配。
它包括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教学方法等,每一个方面都至关重要。
再次,我们要探讨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方法。
这些方法,就像是巨轮的导航系统,需要我们科学、严谨地选择和运用。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然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并非易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确保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平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解决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巨大变革。
它不仅提高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还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展现出更加惊人的力量和潜力。
总的来说,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基于技能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基于技能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作者:左海春伍宗钦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35期摘要:在大众高等教育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技能竞赛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之一,已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焦点。
该文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展技能竞赛利于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及我校技能竞赛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信息技术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5-0108-02高职院校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赛教结合,推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水平,目前国内的技能竞赛种类级别丰富,有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有企业行业组织的竞赛。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
竞赛以“创新、创业、实践”为主题,鼓励大学生创新实践,进而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各类技能竞赛项目,旨在构建大学习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无论是世界技能竞赛,还是学校企业自行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都得到了高校学生的热烈响应,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技能竞赛不断发展,也是提高学生自身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利用技能竞赛促进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我校不断完善基于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挥技能竞赛对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优势,打造我校技能竞赛的信息类品牌专业。
1 基于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1 基于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我校积极探索并实践基于“技能竞赛”的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实习与实训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将技能竞赛的创新教育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摘要】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首先就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展开论述,引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现有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实践案例分析和探索的方法和策略。
最后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成果,并就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计算机教学的启示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改进计算机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实践与探索,培养,案例分析,方法和策略,成果展示,提升,启示,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算机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教育在各级学校中也逐渐受到重视。
传统计算机教学往往侧重于灌输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他们在未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时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为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其中的重要性、现有不足、实践案例分析、探索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取得的成果。
将会总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计算机教学的启示以及未来的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讨论,希望可以为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教育的热点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计算机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大数据正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所需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案例,分析当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进一步探讨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提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大数据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变得愈发重要。
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为高校和相关机构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大数据背景下需求的实践能力,推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与时代发展同步。
1.3 研究意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马亮王海舜李文胜( 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系杭州 310053)(Email: maliang@)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是高校的热门专业,就读学生多,但其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也阻碍了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
本文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系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为例,介绍了该校在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采用的模式以及相关成果,供同行参考与讨论。
关键词: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1. 引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是高校的热门专业,就读学生多,但其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也阻碍了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
高校计算机专业应该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更多实际动手能力强,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有计划地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开展教学,用学科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并使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理解学科理论的工具[1]。
刘丽娜[2]等人提出以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本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设想,重在培养自主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采用实例教学法,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
孙开岩[3]指出高校计算机实训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应用能力高、紧贴市场的需求,提出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体系与考试方式,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措施。
刘欣[4]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项目实战能力,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技术过硬的人才,意义深远。
本文第二部分描述了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系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第四部分是结论。
2.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是响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2010年提出了面向工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收稿日期:定稿日期:*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资助(编号:13087),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ZY21)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5]。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和实践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专业已成为众多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然而,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享一些实践经验。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践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来说,应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开发、设计和维护工作,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专业课程体系,涵盖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等环节。
基础实践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编程语言基础等;专业实践包括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应用、软件开发等;综合实践则可以是项目实训、毕业设计等。
同时,实践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引入新的技术和应用案例。
3、丰富实践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项目实训、实习等。
实验教学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型的系统或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实训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实习则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地锻炼,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文化,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4、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
的主要 1标是传授知识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 1 计算 机学 科 的教学 也 存在 着 一些 问题 ,如教
师在课堂上讲很 多理论 ,虽然花费 了大量的时 间 ,但学生面对计算机 却手足无措。有的学校 教师只备上课 、不备上机 ,使原本很重要的实 践 活动变成 了搭配 。这种理论 和实践相脱离 , 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 的做 法 ,势必导致学 生学习的效率低下 ,学 习死板 ,难以面对和解 决新的问题。
养学生实践能力叨.时代经济: 0 2 8 0
一
二 .转变 教学 观念 ,更 新 以培养 学生 实 践 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 高校 计算 机课 程的 教学 目标之 一 是培 养 具 有实 践动 手能 力 的人 才 。传统 的教 学 中 , 是 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 ,学生往往被动地接 受 知 识 ,不利 于计 算机 专业 实践 能 力的提 高 。 作 为高 校计 算机 课程 专业 教 师 ,应 该 尽快 转 变 思想 ,树 立 “ 以培 养学 乍能 力为主 ”的 教 学 观念,将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 作技能 并且 具有较 强的知识运用能 力与学 习新知识 的能力 的人 才作 为教学 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为 主 ,精心制 定教 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大 纲 是教学工作 的指 导性 文件 ,既要符合 工作的 要 求 ,又要符 合教学 规律 、满足学生能 力发展 的 需要 。传统 的教学 大纲 ,主要 罗列课程的教学
育管理
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褚坤蓉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 传统 的计算机教学
提 出射新模 式的计算机教 学模 式,并阐述 了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
关键 诃 :计算机教学l教 学模 式{实践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论述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建立立体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校级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创新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最后以参加省级以上计算机竞赛验证创新团队的成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竞赛;创新团队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计算机、掌握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面向的对象大部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计算机,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路,进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为主,因此实验学时比较多。
如果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虽然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的应用演示可使教学很生动,但由于实验学时要在实验室完成,因此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脱节的问题。
为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我们采用了实验室进行授课的讲课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实验室听课,教师将讲授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的屏幕播放到学生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这样可解决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后排学生看不清大屏幕投影上教师讲授的内容的问题。
教师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后,可马上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验证教师讲授的知识,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设计四维立体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该体系中,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类实验,基础类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主要为验证教师讲授的知识,这些实验穿插在讲课的过程中。
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摘要:为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以兴趣小组、新技术讲座、项目开发小组、科研小组、学科竞赛、产学研结合等搭建符合地方性高校实际情况的多层次实践平台的方法和措施。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平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一、引言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较快,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新软件、新算法不断涌现,而地方高校受办学条件限制,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僵硬、实验设备比较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
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因此,作为地方性高校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措施1.建立兴趣小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大量调查发现,学生刚入校时,充满激情和活力,对什么都想尝试,但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最后失去学习的热情。
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小组、电脑维修小组、网页制作小组、多媒体制作小组等,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环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
兴趣小组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以理论学习和基本训练为主,活动由高年级的学生组织,通过作品展示、作品制作说明及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大一的学生一个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平台。
同时,也能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第二层次主要面向大二学生,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活动由指导老师组织。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此时教师通过罗列参考书籍、布置任务、集中讨论等形式,推动学生更深入学习理论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 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教育的重视,我院从 2006 年开始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改 革,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和实践,形成了“一核心、两平台、四保障、立体化”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该 培养体系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信息学院 ( 简称 “我院”) 计算机专业从开设以来就一直注重学生设 计、开发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类课程都开设有综 合性的课程设计。但是,一直以来,培养效果不是很 理想。因此我们从 2006 年起,开始对高职计算机专 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研究和实践。计算 机应用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分别面向 企业信息 化 建 设 和 影 视 会 展 制 作 岗 位 群,构 建 了 “基于工 作 过 程 系 统 化 ”的 课 程 体 系。 在 教 学 方 法 上,《ERP 实 施 与 应 用》采 用 了 仿 真 实 训 教 学 法, 《VB 程序设计》、《Web 程序设计》、《Photoshop 平面 设计》、《Flash 动画设计》等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教 学法,《企业管理软件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设计》、 《影视编辑综合实训》、《会展综合设计》等综合性实 训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和培 养,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
( 1) 实践创新训练平台: 由课程综合实训、毕业 设计和教师项目、校省两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 目构成。要构建系统的课程综合实训体系,改革课 程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加强创新能力 的培养和在考核中的份量。毕业论文要以项目设计 为主,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师项目,鼓励和指导 学生积极申报校省两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法分析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法分析摘要: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体系,才能更好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性人才;实践动手能力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4-0233-01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越来越重视人才质量的培养,人才质量培养的关键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需求协调。
高等院校服务于社会,办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在教育和教学中,高等院校要重点培养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尤其是在计算机专业中,毕业人数与就业人数成正比例增长,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的猛增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明显下降成反比。
如何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了重要课题。
一、建立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途径(一)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是为了让毕业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在培养中不断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基本素质、基础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在基本素质的层次中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
基础专业技能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课程实验技术。
综合能力能够使得学生依据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建立工程项目的训练体系,让学生通过对项目的认识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建立工程项目训练体系。
使得毕业生在科技的创新和工作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积累经验。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专业。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方法及能力培养方面展开讨论。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关键环节,在实践中,学生会不断接触到实际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学习技术操作,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和锻炼。
3.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将成为他们就业的有力竞争力,能够更快速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主要内容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编程、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内容涵盖了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必备要素。
2.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案例式教学、实验教学等。
通过设计和组织实际项目和案例,让学生亲身参与不断探索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1.创新意识的培养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钻研和发现新的技术和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比赛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2.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项目和任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县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改革实践与研究
县级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改革实践与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实习是他们提前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实习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各级中职学校纷纷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改革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的实习模式和实践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实习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的意义、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实践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的意义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途径,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实习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实习是学生提前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了解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加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和应用,才能培养出实际工作能力。
3. 实习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
优秀的实习经历是学生求职时的重要资本,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实习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实习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岗位单一、实习内容单一、实习时间短暂、实习评价不科学等,这些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进行实习改革势在必行。
1. 实习改革是对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
传统的实习模式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习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中,提高应用能力。
2. 实习改革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
传统的实习模式往往只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实习改革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3. 实习改革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回应。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实习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习改革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师范计算机专业教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师范计算机专业教 师创新 实践 能力培 养研 究
纪 红 霞
( 渤海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辽宁 锦州 1 2 1 0 0 0 )
摘要 : 本 文 分 析 了计 算 机 师 范 专 业 教 师 创 新 实践 能 力现 状 和 存 在 的 问题 , 并根 据 具 体 问题 提 出 了相 应 的 改革 措 施 . 以期对辽 宁省乃至全国师范类院校的计 算机科学与技 术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 高起到引领作用。 关键词 : 师 范专 业 ; 实践 能 力 ; 评 价体 系; 管 理机 制
识理 论 , 学 习效 率并 不会 明显 提高 , 达不 到改善 教 学效 果 的 目的。因此 , 多媒体技术必须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
意义。在讲授奈魁斯特稳定判据时 , 避免复杂 的数学推导 , 应从 物 理 意义 角度 解 释 。要 求学 生掌 握 应用 奈魁 斯 特稳 定 判据 , 让 学生 充 分理 解 开环 传递 函数 的特 征多 项式 、 开环 传 递 函数 和 闭环 传递 函数 的特 征多 项式 三 者联 系 ,也 要结 合 实例讲解用开环频率特性的奈氏图来判别 闭环系统的稳定 性 。伯 德 图可 以 比较 准确 地绘 制 , 很 适 合用 于 系统 的设 计 , 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B o d e 图的绘制方法 ,并根据B o d e 图 计算 稳 定裕 度 。线 性 系统 校 正可 以采 用 m a t l a b 方法 完成 , 重 点讲解校正的意义 、 特点和方法。
学 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 以使 比较枯燥抽象的理论在 图文 并 茂 的讲述 中变 得形 象 和具体 , 增加 学生 对课程 的兴趣 。 传 统 教学 中 , 需要 用很 多 时 间去 画一 些 比较 复杂 的 图形 , 采用 多媒体技术后 , 教师从书写变为讲解 , 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 时间, 只要 点击 鼠标 , 就可 以一 步一 步地将 绘 制 的图形 展示 给学生 , 教师只需要集中精力对绘 图步骤进行讲解 , 并分析 结果 。采用多媒体教学 , 会加快教学速度, 过快 的速度和过 多的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 ,使得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知
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生力量,需要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展开探讨,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讨教学能力培养策略,并展示实践成果及学生评价与效果分析,旨在探索适合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方法,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通过对现有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和策略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适合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的要求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结合实践成果和学生评价,客观地评估教学能力培养的效果和成果,探讨教师的教学改进和提升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未来的教师培训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 正文2.1 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计算机专业领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青年教师必须重视和提升的方面。
计算机专业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任务繁重,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提高教学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而言尤为重要。
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优秀的教学能力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声望和自身满足感,更能够增强教师的就业竞争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对计算机教育的需求迅速增长,这也使得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变得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和提高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现存问题以及培养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展开探讨。
计算机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技术更新换代快,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变革。
而教学能力则是青年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培养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现存问题1. 教学理念陈旧目前,一些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课本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
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需要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和培养。
2. 缺乏教学实践部分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局面不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更使得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需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培养。
1. 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针对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观摩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促使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理念。
2. 打造教学实践平台教学实践是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资源与机会。
学校还可以开设教育实习课程,鼓励教师到校外进行教学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3.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学能力的提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 . 2 结合项 目。 案例教学
2 . 2 . 1 项 目选择
2 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2 . 1 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一
。
是专业主干课程的选 择和开设 。计 算机课 程 的开
设, 受学分和专业所属范畴 的影响 , 本专业 的计算 机课程 必须要精练 。怎 么选择 、 开设计 算机 的 一些基 础 的主 干
面 。课程之 间 的连 贯性 不 强 、 开 课顺 序 不 合 理 、 课 时 偏 少、 实践教学环节 薄弱 、 重点 不 突出等 。( 2 ) 培养 方 案方 面 。因为是理科 专业 , 计 算 机课程 的教 学要 求 和考试 要
和技术从 事 软件 开 发 和项 目管理 , 必 须 学 习软 件 工 程。 当然还得学 习其 它的一些 知识例 如 : 操作 系统 、 计算 机 网 络原理及应 用 、 编译原理和组成 原理 等 , 但 这些 只能作为 选 修课 或供学生们 自学补充 。二是教学 大纲 、 教案 、 讲稿 的调整。调 整教 学大纲 、 教案 、 讲稿 的最终 目的是加 强教 学效果 。例如 , 为 了加强面 向对象程序设计 C++课程 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不是纯粹 的数学专 业也不 是纯 粹 的计算机专业 , 是数学和计算 机的一个 交叉 学科 , 要修
的主干课程 既包括数学类 主干课程 也包括计 算机类 主干 课程 。该专业是属 于数学类 的 , 应用性 不强 , 注重 于理论
熟练地使用某一 门语言进行 应用软 件的研 发。分析 当前 I T业主流需要 的情况 下 , 我 们选择 了面向对 象 的程 序设 计J a v a和 C++, 当然还有很 多高效 的语 言. n e t 、 p e r l 、 p a - t h o n 等 。开发应用 系 统的 目的是 能够 处理 数据 ( 能被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介绍作者多年来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提出优化理论教学、规范实践环节、制定系统化的培养目标等一系列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系统化我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计算机本科专业。
从这两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应用的最多,从事工程开发的次之,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最低。
如何提高计算机人才所必须的实践能力,是各所高校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我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课题背景面对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状,如何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我院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 计算机类专业同质化严重,基本上现在每所高校都有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大同小异,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高校,我们的特色在哪里?(2)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特别强调实际工作经验,即到单位就基本可以胜任工作,这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应聘时的最大弱项,我们能否通过合适的教学安排弥补这一不足?(3) 传统的教学仍然是重知识轻技术,这一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考核环节处处体现出来,如何进行改进?针对以上问题,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我们进行了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1) 优化理论教学;(2) 规范实践环节;(3) 系统化的培养目标,提高综合能力。
2优化理论教学与其它专业一样,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行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
从数据库理论的提出到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从网络、分布式计算理论到云存储、云计算无不如此。
坚实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恰当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有效执行,是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关键。
(1) 核心知识体系是我院计算机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院制定了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不断改进的教学大纲,大纲一定要覆盖核心知识体系。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既博且精往往很难做到,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侧重基础内容,对扩展内容做出适当取舍,且要及时调整,适应形势发展。
如2009年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改为全国统考,我们根据考试大纲及时调整了专业的教学大纲,为同学们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奠定扎实基础。
(2) 授课方式上除对大纲规定的内容精心讲解外,每部分再选中一个知识点,作为有代表性的实例,透彻讲解。
举例来说,数据结构中树与二叉树部分,我们不仅仅从逻辑上对于树、二叉树进行讲解,还把创建二叉树与二叉树遍历算法的实现代码放在开发环境下,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分析讲解,其中既有数据元素在内存中如何描述,又有数据元素之间关系在内存中的描述,在调试状态下还可查看存储空间的动态分配与释放过程,给同学们以最直观地感受。
(3) 课后作业的安排尽量面向实际,即使是一些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努力。
我们认为根据理论知识,找到现实的对应物,并对其加以分析,比机械地、教条地学习,感受更为直观,收获更大。
举例来说,操作系统中讲述进程控制块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而PCB作为一种数据结构组织方法有唯一编号。
我们布置作业要求在具体操作系统环境下,将某一时刻所有进程的信息列出,其中包括PID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实践映证理论。
通过理论学习、实例分析和课后作业的相互配合,同学们可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同学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启迪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逐步地、由表及里地认识计算机的软硬件协同工作原理。
3规范实践环节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能力是通过解决问题来体现的。
这既包括软硬件故障的排除,也包括某个项目从需求分析直至拿出解决方案的全过程。
能力是知识的应用,如果说知识是来源于间接经验的话,这种实践能力主要是在日复一日的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
完善、规范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
此处规范主要指科学地制定培养方案和严格地把握培养环节,强调过程与效果。
实践环节的规范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题目的趣味性。
实践环节包括课后的编程练习、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及毕业设计。
对于初学者来说,重要的是兴趣的培养,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完成一些饶有趣味的题目,对于同学们今后进入程序设计大门大有裨益。
为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实验部分只规定知识点,具体实验内容,由师生确定,这样既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也可以不断吸收好的想法到教学中来。
对较复杂的综合设计题目,可以由教师拟定,也可以由同学们提出,工作任务按照“总体—部分—总体”的方式一步步推进,由简单到复杂,并不断总结,即后一步的任务是在前面已完成的经过验收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扩充,避免同学们产生畏难情绪。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等比赛活动,通过参赛树立学生的榜样以带动其他同学,进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程序设计量的保证。
在哲学上讲“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我们认为程序设计能力与日常编程训练就是这样一种质与量的关系。
试想一下,从来没写过程序或只写过很少程序的人能设计出高质量的代码吗?哪个系统分析师不是从程序员、程序设计师一步步走过来的?程序设计的能力就是通过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解决问题、感悟积累的结果。
我院多年实践表明,学生在校编程训练达到5000行以上,是可以做到的。
(3) 平台的建设。
以前的实践环节主要通过教师面对面的辅导、评定来进行,对于课程实验环节,这样的安排也利于师生交流,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基于Internet提供更方便的自学平台,是更有效率的实施方法。
为此,我们建设了在线测试平台,为同学们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而且在平台上进行每位同学程序设计量的统计,程序设计内容的相似度评估等内容。
(4) 组织方式。
较简单题目,个人完成;比较复杂的题目,以小组为开发单位,结对编程。
无论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的文档和测试用例必须齐备。
一方面在学习中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制订严格、细致的实验大纲,设计合理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完成规范的实验报告,培养同学们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析问题,提出方案直至实现并验收。
(5) 将实践内容引入考试环节。
在高校扩招后,基本都以大班形式进行授课,如何有效地督促同学学习,除了题目完成后答辩等传统方法外,我们采用在Internet在线教学平台上引入相似度评估的技术方法进行检查,在考试环节增设机试部分,多种方法保证每位同学自己完成一定量的实践任务。
4设定系统化的培养目标,提高综合能力在校期间各门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符合认知规律,但在以前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门课程由不同教师讲授,内容的前后衔接,与课程对应的实践任务的安排,缺乏系统性。
我院现在实行的是责任教授负责制,各门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召集相关的授课教师统一协商,针对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改进,经过几年的发展,拟定了一个系统化的行得通的培养方案。
该方案既考虑了知识面的完整性,也兼顾了要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社会需求。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任务难度不断深入。
制定任务时,尽量将重复性任务去掉,使每个任务都有所收获,并兼顾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
如在刚入学时开设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从基本的程序语句,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再到文件的访问,作为最基础内容,通过实践环节全部覆盖。
而此部分内容在其它课程中,要求同学们直接使用而不再单独布置实践题目,确保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
(2) 实践任务的完整性。
当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安排一个工作量、难度适宜的完整任务。
如在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学习完成之后,要求同学们完成一个成绩管理系统,从初始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到结果显示,同学们设计方案并予以实现。
要求既可以在屏幕上以表格形式显示结果,也可以打印输出,还可以使用文件方式保存表格。
通过这样的学习,同学们既对软件有了直观感受,又扩展了知识面,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又组织师生进行总结,寻找不足,为下届学生学习做好准备。
(3) 系统知识的培养。
不同课程之间内在关联很紧密,在授课时如何把握,是浅尝辄止还是深入探究,对教师是一种挑战。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授课安排,同学们的收获差别非常大。
举例来说,如果在讲授操作系统时,能就某一部分内容对其内部实现以一种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比简单地复述教材上的理论总结效果好得多。
把不同课程之间的线索理出来,在授课过程中把脉络传授给学生,将知识形成体系,对培养综合能力大有益处。
(4) 毕业设计题目尽量来自工程实践或科研项目。
作为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项教学活动,要有难度,有饱满的工作量,教师应尽量选择来自于工程实践或科研项目的题目,让同学们经历软件工程的全过程,并且具备收集文献资料的能力。
总体来说,系统化强调的是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培养的是综合能力。
这一环节加深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体现计算机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
5总结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功,理论知识的深刻掌握需要扎实的实践能力作为支撑,反过来,学习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环节,又能极大地增强实践能力。
经过每个学期不间断的、系统的、大量的锻炼,到毕业前,每位同学已经历了一定数量的、各个层次的编程培养。
从最基本的编程题目,到利用各类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的较复杂题目,再到具备完善界面的小型软件,从使用数据库技术组织数据,再到多进程、多线程编程,组件编程,由基本理论到新技术,在校期间都有所尝试,这样的教学安排可部分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实际要求。
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同学不断领悟,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设计能力。
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何协调、内容如何取舍,都要不断研究。
在这方面我院通过实施一些教改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也积极借鉴国内外同行的有益经验,为培养出真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注:本研究得到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ACM/ICPC开放式训练平台的研究与实践”资助。
参考文献:[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4-255,264-265.[2] 蒋宗礼. 推进规范办学,培养合格本科毕业生[J]. 计算机教育,2008(7):7-10.[3] 陈朔鹰,赵小林. 建立软件实践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工程型人才[J]. 计算机教育,2008(7):14-18.[4] 秦俊平,寿永熙,马志强,等. 操作系统课程实例与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