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四、名词解释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5.审美关系(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艺术的民族性(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山东大学考题)7.审美(2011年广州美术学院考题)8.艺术符号(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9.主观精神说(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10.文化工业(2013年清华美院考题)五、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本质”。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2.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009年聊城大学考题)3.试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009年厦门大学考题)4.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5.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结合作品实际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010年中山大学考题)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2008年山东大学考题)8.为什么说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0年南师大考题)9.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1.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007年聊城大学考题)12.什么是艺术的主体性特征?(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3.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意义。
(2010年北京大学考题)14.试论述艺术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5.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举例说明。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Ⅰ、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哪几种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Ⅱ、艺术的三个特征①形象性(如何理解)
②主体性(如何理解)
③审美性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主要有哪几种管带你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Ⅰ、艺术教育的概念,根本目标及其具体任务
Ⅱ、艺术的功能:①审美认知(概念)
②审美教育(概念,原因,特点)
③审美娱乐(概念)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及区别
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及区别
Ⅲ、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区别
Ⅳ、艺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及区别
第五章: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的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Ⅰ、建筑艺术的三个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坚固(其中美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Ⅱ、园林艺术的三个特征:建筑没,自然美,文化没;其中文化美是核心和精华。
Ⅲ、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和审美性,变现性和形式美,民族性和时代性)
Ⅳ、这一张书后面一些典型例子
第六章:造型艺术
Ⅰ、造型艺术的种类
Ⅱ、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Ⅲ、这一章书后面的例子
第十章:艺术创作
Ⅰ、艺术创作主题——艺术家
Ⅱ、艺术创作过程
Ⅲ、艺术创作心理
Ⅳ、艺术流派的形成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层次,典型和意境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
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习绘画、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能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表演,他们能够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这种积极的反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理解和呈现艺术作品。
这种锻炼促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艺术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艺术教育中,学生们需要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
通过这种合作,他们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同时,艺术作品和表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
学生们可以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体验,从而增强情感交流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而要实现艺术教育的这些功能和意义,我们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
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应该被充分重视并纳入课程中。
同时,教师应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们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另外,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课程和艺术活动,家庭可以提供艺术资料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艺术学习,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2019/11/11
5
一、艺术的功能
• 其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功能。 •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
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 的科学知识。
2019/11/11
6
一、艺术的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即指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可以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获 得陶冶,并使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发生深刻变化,获得审 美能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升华。
2019/11/11
10
二、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
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 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 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 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第三讲 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一、艺术的功能
• 1、审美娱乐功能 • 2、审美认知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二、艺术教育
• 1、美育与艺术教育
• 2、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1
1
一、艺术的功能
1、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
活动是指通过艺术活 动,能够使人获得视 听感官的某种快适和 感觉上的美感,给人 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 悦。
2019/11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人的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最新《艺术学概论》(彭吉象)——知识点提要资料
上编 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31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
3.艺术学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
桌子的例证。
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
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
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
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第一部著作《悲剧诞生》。
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
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一、审美认知作用1、含义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审美认知的两个方面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3、对审美认知作用的评价(1)不足之处艺术的认知功能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比不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详实地占有资料。
(2)优越之处①艺术具有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它在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人生时,能够发挥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②艺术的认知作用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在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时,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真实描绘生活细节时,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愿望等主观世界,使得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
③艺术作品将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通过现象揭示本质,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显示一般,通过客观显示主观,使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具有深刻的内涵。
二、审美教育作用1.含义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重要性(1)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很重视艺术在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2)西方美学史上,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强调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单选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庄子B.老子C.孔子D.孟子【答案】C【解析】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①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②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2.西方哪位思想家认为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列宁D.马克思【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这段话反映出艺术具有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3.哪位思想家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答案】C【解析】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揭示了文学作品存在的审美认知作用,它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是做到了“观古今于须奥,览四海于一瞬”。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概论第3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
在这第三章,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艺术的功能之一是审美功能。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欣赏到美的事物,感受到艺术品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审美功能让我们能够品味和欣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艺术品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其次,艺术还具有表达功能。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深处的感受。
艺术作品通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形式、色彩、音符或文字,艺术家能够传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世界。
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看到世界的不同角度,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的第三个功能是文化传承。
艺术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记录了过去的故事,传递了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雕塑,还是现代的电影、音乐,都是文化的载体,将过去的智慧传承给后人。
除了以上的功能,艺术还能够影响社会和改变人们的思想。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唤醒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艺术教育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唤醒他们的艺术潜能。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教育也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认知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包容性。
另外,艺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
艺术作品常常能够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并且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
第三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 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 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 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心灵得到净化。 心灵得到净化。 • 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这就是强调, 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这就是强调, 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艺术概论
第三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用与不用” 艺术的“用与不用”
• 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 足人的审美需要。 足人的审美需要。 • 艺术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艺术创 艺术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 作——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 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 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 终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终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 此外,艺术审美娱乐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 此外, 的方面,就是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 的方面,就是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 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 心得到积极的休息, 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教育和启迪。
•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知作用和审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 不可为分割的联系。 不可为分割的联系。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 育作用要做到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 育作用要做到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就必 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 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 术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术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2)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
蔡元培首创。
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 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 美育。
2、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 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后来 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
蔡元培为中国 美术会特刊题字
3、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思想史 的源头之一,对以后的美育研究者、包括蔡元培先生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
❖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 拉 图
-
-
孩亨 》利
卡 蒂 埃
布 列 松 《 小 男
凯文卡特《饥饿的苏丹》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格《 辛 德 勒 的 名 单 》 斯 皮 尔 伯
布列松《田野景色》
3、审美娱乐作用
A 审美娱乐功能的作用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身心得到积极休息 获得教育和启迪
《 婚 礼 上 的 嫉 妒 》
罗伯特-杜瓦诺《心不在焉》
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 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 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2、你认为美育与当代社会发展有什么关 系? 3、谈一谈你所在的大学,有哪些具体的 校园美育活动?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行为和表达方式,艺术具有多种功能。
在《艺术概论》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艺术具有审美功能。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美感,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艺术通过形象、色彩、音乐、文字等形式,激发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帮助人们感受美的存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其次,艺术有表达功能。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艺术作品可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可以表现个体内心的世界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通过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将个人的体验转化为大众可以理解和感受的语言,从而与观众建立起情感共鸣和沟通。
再次,艺术具有娱乐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欢乐、轻松和娱乐的体验。
音乐、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让观众获得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艺术作品的娱乐功能帮助人们逃离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提供一种愉快的心灵抚慰和休闲方式。
此外,艺术具有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激发思考和启迪灵感。
艺术教育帮助人们培养审美能力、情感经验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活动,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最后,艺术还具有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群关注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
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起到社会倡导、批判和启迪的作用。
同时,艺术也是社会交流和交往的媒介,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艺术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艺术在个体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对个体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美的存在,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人建立连接。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和交流工具,不仅在个体内部起到激发和启迪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 彭吉象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指导大纲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课程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课IP课件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421第六章造型艺术421第七章表情艺术421第八章综合艺术421第九章语言艺术421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721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总计542013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2.艺术的基本特征.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三、本章的重点难点1.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了解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2.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3.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第二节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2.德国18世纪着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4.艺术教育的任务.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三种主要功能,并且理解艺术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审美价值.2.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二、内容要点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第二节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三节艺术与宗教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节艺术与道德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第五节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艺术与哲学、宗道、道德、科学之间的彼此相互关联作用.四、教学建议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2.指导学生认清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一、教学要求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3.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6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2.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3.指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4.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5.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造型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2.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2.要求学生通过西方雕塑简史的学习,熟悉和了解西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4.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表情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音乐与舞蹈,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2.理解表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与表现.四、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学会欣赏交响乐.3.要求学生掌握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第八章综合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2.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西方话剧史上,从悲剧的几种类型,可以大致了解到戏剧发展的情况.2.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电视艺术的分类.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了解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以及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第九章语言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3.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的理解和认识.2.鉴于学生对文学较为熟悉,故此章可不讲或少讲.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2.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术创作的几个阶段.3.了解艺术创作心理.4.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2.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3.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4.无意识.5.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6.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7.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四、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认识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对于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2.从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理解艺术家的涵义.3.指导学生从郑板桥画竹的三个过程来理解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4.指导学生结合本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认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第十一章艺术作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但在分析时又可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研究.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典型与意境.3.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二节典型和意境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什么是艺术意蕴.2.典型和意境.3.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4.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四、教学建议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与艺术意蕴三个层次,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意蕴上.2.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来分析典型和意境,并将二者加以比较,以便于帮助加深对典型和意境的认识.3.通过对唐代三位着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4.指导学生通过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二章艺术鉴赏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2.如何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力.3.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4.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5.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识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2.艺术鉴赏美心理中的基本要素.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4.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2.指导学生结合艺术作品的具体鉴赏活动,分析与理解艺术鉴赏审美心理的基本要素.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艺术欣赏实践,理解与认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4.指导学生认识艺术批评的作用与特征,并尝试对具体文艺作品进行艺术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育就是利用一切审美价 值对人进行的教育。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体, 艺术是美育的主要工具,这是艺 术活动在人类活动中的特殊性决 定的。 艺术的本质: 艺术价值是一种新的、特 殊的审美价值,艺术的本质是审 美的。
1)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美育具有“给人自由”和“解放的” 的功能
第 个方面
1
美育可以解放我们的本能冲动
2、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 学家席勒最早使用的,后来 结集出版为《美育书简》。 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 的是蔡元培先生。1901年 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 出了“美育”的概念。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 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 论较为全面地引进中国。
席勒塑像
“美育”的术语虽然诞生 比较晚,然而美育思想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 方却早已有之。 蔡元培先生指出:“从 柏拉图提出美育主义后, 多少教育家都认为美术 是改造社会的工具。”
为什么心育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部分呢?
人 的 精 神 世 界
知
逻辑学研究知
真
意
伦理学研究意
善
情
?研究情 美学研究情
美
莱布尼兹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许慎
(54年~149年)
羊长得肥大就美。这表明“美”与满 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有直接关系— —物质需要
对“美”的另一种词源学解释是:羊人 为美——精神联系
美育的这两种功用是相 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 不能把其中一种功用绝 对化。
3)蔡元培先生论 美育与德育、智育
踢球必要先研究 踢的方法,知道了踢 法,才是具备踢球的 知识。可假如你不高 兴踢,那就永远也踢 不好球,具备再多的 踢球知识也没用。美 育就好比培养踢球的 兴趣。 美育像培养踢球 的兴趣一样,可以成 为促进德育和智育发 展的手段,发展美育, 对发展德育和智育都 有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
蔡元培
(1868~1940)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 长,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 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 北京大学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 蔡元培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 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 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哈贝马斯(1929~ )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 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
一 、 什 么 是 美 育 综 述
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世界观教育/美 感教育 2、美育的由来: “美育”这个术语是德国美学家席勒最早使 用的。 “美育”的术语虽然诞生比较晚,然而美育 思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却早已有之。 3、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有若干特点: 首先,美育主要是艺术教育,而他又把艺术 完全变成为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服务的工具。 其次,除了美育的内容外,柏拉图还注意美 育的方法。 最后,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渗 透的,甚至是同一的。 4、知、情、意与智育、美育、德育的关系 在教育领域,知、情、意分别与智育、美育 和德育相对应。所以,知、情、意的划分是 中国的智育、美育、德育的学术基础。 5、对席勒的历史评价 德国当代哲学家哈贝马斯称席勒是把握现代 性的第一人。
统治者
卫士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理想的城邦国家。 国家中有统治者、卫士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 其位,各司其职。针对统治者和卫士,柏拉图制 订了理想的教育计划。 耶格尔指出,《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学的 著作,而是迄今撰写的有关教育的最好论著。
生产者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有若干特点
首先,美育主要是艺术教 育,而他又把艺术完全变 成为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服 务的工具。 其次,除了美育的内容外, 柏拉图还注意美育的方法。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生产理论
艺术鉴赏 (消费)
艺术创作 (生产)
艺术作品 (产品)
艺术的功能是建立在审美价值 之上的
凡高《鸢尾花》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识作用
《大河》佩特洛夫
A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知识
[ 苦 难 的 眼 睛 布 列 松 ]
《北京》布列松
B丰富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
罗伯特-杜瓦诺《心不在焉》
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 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普遍认为艺术教 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 帝 企 鹅 日 记 》
《 鸟 的 迁 徙 》
《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
2、审美教育作用
孔子: “礼乐相济”、“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 柏拉图 :“理智”的艺术 亚里士多德 :“教育”、“净化”、“快感”
A 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以情感人
[奥马伊拉的痛苦]富兰克福尼尔
蔡元培为中国 美术会特刊题字
3、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美育思想史 的源头之一,对以后的美育研究者、包括蔡元培先生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柏 拉 图
1)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他认为,这种世界 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 2)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亦称美育。在我国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为 蔡元培首创。 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于最高精神境界。因 此,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 美育。
北大美学课 美学史 美的表现 美的鉴赏 美术 美的文化 在北大设立 书法研究会 画法研究会 音乐研究会 文章《美育实施的方法》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蔡元培先生提倡美育,
呼吁“以美育代宗教”,
他的名字是和完整教育 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
北大校园里的 蔡元培铜像
一、什么是美育
1、美育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蔡 元培先生在为1930年商务印书 馆出版的《教育大辞书》所撰写 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了一 个定义: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 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 也。” 这则定义表明美育是教育的 一部分,是在美学理论指导下的 感情教育。它符合美育思想发展 的历史事实。
二 、 美 育 的 内 涵 和 实 施
1、美育的内涵
1)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蔡元培: 乐是纯粹的美育。其他五艺国旧时的所谓乐(岳),它 的内容包含得很广……所谓‘乐(岳)者,乐 (洛)也,凡是使人快乐,使人的感官得到享 受的东西,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乐。
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习俗都分裂开来,享受与劳动脱 节,努力与报酬脱节。永远束缚在整体中一个孤零零的断片上, 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一个断片了。耳朵里所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 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无法发展他生存的和 谐,他不是把人性印刻到他的自然本性中去,而是把自己仅仅变 成他的职业和科学知识的一种标志。 ——席勒《美育书简》
倡导美育的席勒和蔡元培在美学上都 是康德的信徒。康德的主要著作被称为 “三大批判”,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 研究知,《实践理性批判》研究意,《判 断力批判》研究情,从而构成完整的哲学 体系。
康 德
德国当代哲学家哈 贝马斯把席勒的《美育 书简》说成是历史上第 一部系统的、对现代性 进行审美批判的纲领性 著作,称席勒是把握现 代性的第一人。
乐作为中国古代典型的美育,既包括艺术 教育,又包括一切使人感到愉悦的其他教育。 乐的这种内涵基本上规定了现代研究者对美育 的理解。
[礼]
遵守规则
远离鄙俗
[乐]
感官享受 情绪快乐
[射]
技艺精湛
姿态娴雅
[御]
技术娴熟 姿态庄重
[书]
探 赜 钩 深 幽 赞 神 明
[
成 于 乐 。
立 于 礼 ,
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1735 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这是鲍 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的学位论文, 题目是《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这本书第一次使用了“美学”一词, 这是鲍姆嘉通根据希腊词语“埃斯 特惕卡”( Aesthetical )构成的, 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学”。 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卡” 命名他的《美学》一书。“美学” 这个术语从此流行开来。
三、美育实施的 三个主要方面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柏拉图对话集
第三,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渗透的,甚至 是同一的。
4、知、情、意与智育、美育、德育的关系
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美育 实施的方法》一文中写道: “我国初办新式教育的时候, 只提出体育智育德育三条件, 称为三育。十年来,渐渐的提 到美育,现在教育界已经公认 了。 王国维把四育分为两个部分: 体育和心育,心育包括德育智 育美育。 四育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 展的人。
在原始艺术和图腾崇 拜中,人戴着羊头跳 舞是“美”字的起源。 这表明“美”与原始 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
云南地区彝族的羊头鼓舞
蔡元培先生接受了把人的心理能力划分为知情 意三部分的观点,所以,在教育领域,知、情、意分 别与智育、美育和德育相对应,知、情、意的划分是 中国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学术基础。 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学中,智育者教智力之 应用,德育者教道德之应用,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 也。”
美育体系理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