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透视图画法解析
20(建)第二十章 透视图的作图方法
水平线的灭点和迹点
真高线
2、用迹点灭点法求水平线的透视
迹点灭点法作基面上的直线
的透视
3、透视作图实例
( a ) 长方体的正投影图(视高为H)
( b ) 长方体的透视图
迹点灭点法作长方体的透视图
长方体的透视图
双坡顶屋的透视图
参考图:
纪念碑的透视
[例]已知门厅的平面图和立面图,求作它的室内一点透视图。
一点透视网格的应用
二、两点透视网格
当房屋轮廓线比较规则或建筑物总平面的房屋方向、 道路布置也比较规则时,一般采用两点透视网格,即 两组方向的格线都与画面倾斜相交。
真高线
两点透视网格的应用
真高线
两点透视网格的应用
真高线
的应用
集中真高线
两点透视网格的应用
集中真高线
集中真高线
透视网格的应用
§20-4 三点透视的画法
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的画面P都垂直于基面G,三点透 视中画面P则与基面G倾斜成一个角度θ ,即建筑物的 三个主向轮廓线在画面上均有灭点。当画面向前倾斜 时,画出的透视图称为仰视三点透视;当画面向后倾 斜时,画出的透视称为鸟瞰三点透视。由于三点透视 的画面P与基面G倾斜,所以在画面上求出建筑形体的 透视之后,要将画面P旋转到与基面G垂直的位置,即 将画面上所求各点的透视绕基线g-g旋转到与V面重合 的位置,才得到建筑形体的三点透视。
一、三点透视的一般作图方法——迹点 灭点法 作图步骤: 1、在画面上定 出视平线h’-h’、基 线g’-g’和三个主向 灭点Fx、Fy、Fz的 位置; 2、作建筑形体 的透视图。
θ
仰视三点透视的一般作图方法
鸟瞰三点透视的一般作图方法
二、三点透视的简捷作法——基线三角形法 如下图(a)所示,画面P与V、H、W投影面的交线PxPz、PxPy、PyPz分别称为正 面基线、水平基线和侧面基线。三条基线确定了画面P的位置,△PxPyPz称为 基线三角形。运用基线三角形求作三点透视的方法,称为基线三角形法。投 影线Ss”、Ss’、Ss为分别平行于建筑形体长、宽、高三个主向的视线,与画面 相交于Fx、Fy、Fz点即为建筑形体三个主向的灭点。△FxFyFz称为灭点三角形。 FyFx∥PxPy、FzFx∥PxPz、FyFz∥PzPy。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PPT演示课件
F2
e
GL
30.09.2020
A
3
平面立体的透视
a
GL f1
利用真高线求 立体的透视
f2
HL
F1
F2
e
GL
A
30.09.2020
4
平面立体的透视
a
GL
利用真高线求 立体的透视
HL
F1
F2
e
GL
A
30.09.2020
5
透视图的分类
物体与画面的相对位置决定透视的种类
Vc
F HL
E
一点透视
30.09.2020
一点透视的画法
选择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画面与物体最前主立面重合。
选择站点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视距为画面宽度的1.5~
2.0倍 站点在物体的一侧。
选择视高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题
选择两上底面之间。
30.09.2020
e
17
一点透视的画法
作图步骤
1、首先找出视心, 即主灭点VC
5、先找出真高线, 绘制立面的透 视。
6、加深可见轮廓 线。
e
30.09.2020
11
作图步骤
两点透视的画法
1、确定站点 e 的 位置。
2、确定视高。
3、绘制底面透视。
4、绘制墙身___ 先找出真高线。
f1
f2 GL
HL
F1
F2
GL
30.09.2020
e
12
作图步骤
两点透视的画法
1、确定站点 s 的 位置。
2、绘制平面透视。
GL
HL
VC
建筑一点透视2
HL
GL
6、加深可见轮廓 、 线。 e
5、一点透视图距点法画法
一点透视图画法
主点
一 点 透 视 图 画 法
一点透视图画法
一点透视图画法
一 点 透 视 图 画 法
二、透视等分法(1)
又叫等距离透视 画法。在动画的场景 设计中,往往会碰上 等距离透视问题,这 需要运用等分法去解 决。
1、对角线等分法 、
ji fa 后 房
透
视
中
等
分
基
本
(3) 对角线相交求深等分法
a
c b a
a
e b
g d
f c
c b d
a
h e b g d a f c
i a e b j i e b g d h f c g
h f c d
远去的火车,如何准确地画出各车厢透视变形长度及宽度。
度 及 宽 度 。 远 去 的 火 车 , 如 何 准 确 地 画 出 各 车 厢 透 视 变 形 长
E
E
E
(2)利用对角线三等分的画法 (2)利用对角线三等分的画法
透 视 中 等 分 基 本 技 法
透视中等分基本技法
tou shi zhong deng分ji后房ji fa
d a
a
d
b a
f e
c d
b a
f e
c d
b
c
b
c
tou shi zhong deng tou shi zhong deng ji 技 法 分
选择视高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题选
择两上底面之间。
e
作图步 骤首先找出视心, 1、首先找出视心,
建筑装饰设计表现图两点透视绘制法
比较:
1、比较两幅效果图的不同点? 2、你喜欢那副效果图,为什么?
一、概念
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它是物体与画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物体的各 个平行面朝不同的两个方向消失再视平线上,画面上有左右两个消失点的 透视形式。
特点:两点透视画面效果自由活泼,能反映出建筑体的正侧两面,容 易表现建筑的体积感,在建筑室外途中应用最为广泛。
实例(回顾)
三、实例操作步骤
注意点:两点透视手法自由,反映的室内空间比较接近人们的观察习惯,
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再运用两点透视表现室内时,需要注意透视角度的选 择,否则画面容易出现透视变形,给人失去平衡的感觉。
4、小结 今天主要讲解了两点透视的具体画法,重要的是:1)在画两点透
视时要注意两灭点的确定;2)HL线的确定;3)要注意家具的尺寸大小 的透视关系和比例问题。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二、两点透视的画法:
1)画线段AB,确定层高 2)以B为原点画水平线HL,从HL向上1.5~1.7M的距离画EL(视平线),交AB。 3)确定两灭点,vpa,vpb,连接点A vpa并延长,连接点B vpb并延长,
确定一个透视空间。 4)画空间内的家具
在HL 线上取家具的尺寸大小,然后连接vpa或vpb并延长交面α,β, 确定墙角线。 注:在a面中取距离与vpa连接;在b面中取距离与vpb连接; 5)家具尺寸的高在AB线上取,与消失点的连接同上方式:如在α面中取距离 与vpa连接;在b面中取距离与vpb连接。
04透视图的基本画法及视点
F2 Mx Fx=S Fx ※由此可得到求作斜
s g
由量点Mx作直线,与h-h的夹角为 a,此直线与通 线灭点的具体方法:过Fx的铅垂线相交,交点F1就是斜线AB的灭点。
二、用斜线灭点作透视图的实例
例:求作双坡房屋的透视图
p
h-h
d
c b a c′
b a
d′
b′
a′
g-g
s
p
作图步骤:
1、用建筑师法或量点法求 出房屋的透视平面图。
a
b
g
d
c
sg
g
a 1 A B
60
b 2
g
D
s′
z
h
D
h
g
dp sg
ap 1
bp
z1
g
2
§4-2
一、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的量点 和分量点的概念
1、量点、分量点、量线
量点法——建筑透视图 h 画法之二
g
P
M
Bp Ap T B
F
h
F
h
A1
B1
g
P
B
A g T
M Bp Ap
h
g
S
p
A
B1 A1
s
G
T m A1
§4-4 网格法——建筑透视图画法之三
一、网格法的概念 二、网格法画透视图实例 已知建筑物的平、立面图,用网格法完成其透视(放大 一倍画出) 作图步骤: (1)把建筑平面置于特定的网格中。 (2)用降下基面画网格透视。 (3)利用网格透视画建筑平面的透视。 (4)回升基面,确定高度,完成外形轮廓的透视。 (5) 用定比分割画门、窗及墙面划格线……等细部。 (6) 墨线加深,作出配景,完成全图。
建筑透视
第一节 概述 一、透视图的形成 透视投影图是以人的眼睛为中心的中心投影,符合 人们的视觉形象。 视点、画面和物体是形成透视图的三要素。 二、透视术语 视平线;视平面;基面;视点;站点;基线;心点; 画面;灭点等。 如图所示。
透视图的形成
基本术语
透视图形成原理1
透视图形成原理2
三、透视图的特性
视角及视距的选择
画面位置及角度的选择
视角的选择
画面的选择(角度与位置的选择)
缩小的透视
一般的透视
放大的透视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透视图种类的选择
一点透视适于表现横向场面宽广,且能显示纵向深度 的建筑群和室内透视。 二点透视是我们常用的一种透视图,适于表现建筑物 及其周围的环境。 三点透视常用于绘制高层建筑的透视图,对鸟瞰图尤 其适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张好的透视图,还必须加绘透视阴影 和适宜的配景,使画面更富有真实感。
三、透视图的特性 1、近高远低;建筑物上的等高线,距离画面越近越 高,越远越低。 2、 近大远小;等体量的建筑物,距离画面越近体量 越大,越远体量越小。 3、近疏远密;建筑物上的等间距,距离画面越近越疏 ,越远越密。 4、与画面相交的一组平行直线,在透视图中相交于一 点,该点既是灭点。
四、透视图的分类
1、一点透视:形体的主要面与画面平行,其上的x,y,z三 条坐标轴中,有两条坐标轴与画面平行,一条坐标轴与画 面相交,则只有一个灭点,称为一点透视。 2、二点透视:形体的主要面与画面相交,其上的x,y,z三 条坐标轴中,有两条坐标轴与画面相交,一条坐标轴与画 面平行,则有二个灭点,称为二点透视。 3、三点透视:形体的主要面均与画面相交,其上的x,y,z 三条坐标轴中,三条坐标轴均与画相交,则有三个灭点, 称为三点透视。
建筑透视构图技巧
建筑透视构图技巧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而透视则是表现建筑空间的重要手段。
透视构图的原理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感知特性,通过透视关系将三维空间表现在二维画面上。
在建筑设计中,透视构图是必不可少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建筑透视构图的技巧和方法。
一、透视基础知识透视是一种视觉现象,是指在视野中,物体由于远近关系与角度的不同,造成物体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透视分线性透视和点透视两种类型,其中点透视又称为圆柱透视或对角透视,是实现建筑空间感的关键。
在透视构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视点:即观察者的位置,确定视点后,才能绘制透视线。
2.绘制透视线:透视线按照规则方向绘制,一般为平行于画布的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
水平线为地平线,垂直线为垂直于地平线的竖直线,斜线为与地平线不平行的倾斜线。
3.透视点的作用:透视点是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和角度的关键,它决定了透视图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二、1.透视的角度:建筑透视的角度一般为45度或30度。
通常情况下,45度的透视角度更为常见,而30度的透视角度更能表现低矮的建筑物。
2.视点的选择:视点的选择要根据所描绘的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视点,保证画面的美观和真实感。
3.透视线的确定:透视线的确立是透视构图的关键。
在绘制透视线时必须要注意线的质感,比如墙壁和天花板的交界处,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材质。
4.建筑物的比例和大小:建筑物的比例和大小是画面真实感的关键。
建筑物的比例应当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同时保持各个元素的比例和大小的适度,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
5.光影的运用:光影的运用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高光和阴影的处理可以使建筑物立体感更强,让整个画面更加动态。
6.颜色的运用:颜色的运用可以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合理运用不同颜色能够突出建筑物的特点和个性,甚至可以调节画面的情绪。
三、建筑透视构图的实践1.建筑外立面透视图:建筑外立面透视图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建筑透视构图形式。
建筑透视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
就可在画面上画出平面图形各边线
的 全 透 视 , 进平而面求透得视作平图面动图画形 的 透
返回
第26页/共53页
例:已知某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并给定基线和站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设视高为H,试画该平面图的透视图。
作图步骤2:画形体高度透视。 在平面透视图基础上,从各
角向上画出竖直方向角线的透视,
5)
(4)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它的透视平行于直线本身;其 基透
视为平行于基线的水平直线。如下图示,Ao B o∥AB, ao bo ∥GL,AoBo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反映直线AB与基面之间的倾角α。
(5)位于画面上的竖
直线的透视与其本身重
合,即反映直线本身的
实长,称为真高线(凡是
位于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都
第7页/共53页
返回
点的透视作图方法
求作点的透视投影可以用“视线迹点法”和“灭点视线 法”。 “灭点视线法”涉及灭点,因此在求作直线或平面、立 体时较常应用。求点的透视采用“视线迹点法”较为方便。
掌握点的透视作图,对于理解透视投影的规律,进而求作 直线、平面、立体的透视投影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熟 练掌握用“视线迹点法”求作点的透视的原理、方法。
线。
(7)主点VC(又称“心点”):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即过视点作画面
垂线所得垂足。
(8)视距D: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9)视高H:视点到基面的距离.即人眼离地面的高度。
(10)视线:即投射线,过视点与形体上任何点的连线。 (11)点的透视:通过空间任一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12)透视图:形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即无数多点的透视的集合。
P A
视平面
A°
VC
建筑画绘制的三点透视解析
在建筑画绘制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并不能表现出众多的建筑群,在表现大面积的建筑群时,我们会用到三点透视,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必须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三点透实际上就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天点或者地点,即仰视或者俯视,这种透视原理也叫作广角透视。
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中经常用到三点透视的俯视画法,即鸟瞰图。
三点透视建筑解析示例1、要点一:首先确定视平线的高度,在连接建筑的结构线可以确定画面上的消失点的位置。
此步骤要注意找画面上的消失点是在图片上进行简单连接。
要点二: 用概括的方法,把建筑看成多个几何体的组合,然后连接消失点;主体建筑和一些凸凹部分的透视都要认真刻画,根据建筑高低不同决定消失线的倾斜角度,离视平线越远倾斜角度越大。
此步骤要注意画面的取舍处理,要以建筑为主去刻画。
要点三这一步要丰富画面效果,不仅把建筑光影关系处理好,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一定要有黑白的对比和疏密的对比,主观处理这些关系很重要;画面的上下、左右均衡很关键,它决定了画面的稳定感和作画者的审美能力。
这一步骤主要是画面的艺术处理和氛围的表达。
三点透视建筑解析示例2、要点一:首先确定视平线的高度,在连接建筑的结构线可以确定画面上的消失点的位置。
此步骤要注意找画面上的消失点是在图片上进行简单连接。
要点二: 用概括的方法,把建筑看成多个几何体的组合,然后连接消失点;主体建筑和一些凸凹部分的透视都要认真刻画,根据建筑高低不同决定消失线的倾斜角度,离视平线越远倾斜角度越大。
此步骤要注意画面的取舍处理,要以建筑为主去刻画。
要点三:这一步要丰富画面效果,不仅把建筑光影关系处理好,还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一定要有黑白的对比和疏密的对比,主观处理这些关系很重要;画面的上下、左右均衡很关键,它决定了画面的稳定感和作画者的审美能力。
这一步骤主要是画面的艺术处理和氛围的表达。
手绘建筑效果图---透视技法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指有 一面与画面成平行 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物体的透视。这种 透视有整齐、平整、 稳定、庄严的感觉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是指任 何一面都不与画面 平行的正方形或长 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 富有变化。
两个灭点相距较远
当两个灭点相距较远时, 画出的透视图视感比较弱, 稳定感较强,一般表现园 林景观距离比较远的视觉 效果。
1、定灭点,选视点
2、选视距,视高
3、 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绘制出物体。
两个灭点相距较近
两个灭点相距较近时, 透视感较强,稳定感较差, 一般用于表现建筑的高耸 和突出其体量时,表现观 察者离景观较近的视觉效 果。
合适的灭点距离表达的场景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一般 在仰视或鸟瞰物 体的时候出现, 此时有三个灭点。
三点透视方法适合 表现硕大的体量或强 烈透视感。在表现高 层建筑时,当建筑物 的高度远远大于其长 宽时,采用这种透视 能表现建筑的高耸感。
一、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 的一点,他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 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 点两旁的消失点。
二、透视的类型
1、一点透视 2、两点透视 3、三点பைடு நூலகம்视
三、效果图中透视视角与视点的选择
手绘建筑、景观效果图,需要根据设计的平、立面 图,选择最佳角度。运用科学的透视方法,将建筑空 间立体起来。平面图表现立体效果,首先要选好透视 角度。比如:一点透视表现室内大堂、会议室、街道、 雄伟的对称性建筑,能给人庄重、严肃之感。 而视点高度的选择决定着整个画面的整体氛围。经 验证明,最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取实际人的坐、立高 度,即1.5米—1.7米之间,这个高度给人以平和、自 然、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九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o’
W面投影 作透视图: (3)其余的棱线:
o
依次得到其余棱线的
透视。
注:透视图中只表示出可见 的棱线的透视。
s
30
建筑师法作图举例
31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坡屋顶房屋的透视
房屋的H面投影(平面图)、V面投影(正立面图)和W面投 影(左立面图)如下图所示:
V面投影
W面投影
H面投影
32
(2)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坡屋顶房屋的透视
A B h P B0 T F h h T h h g a b p t p t s (c)透视作法
h
a
F
A0 a0
g
g (a)空间情况 b
b0
t g
S
ag 0 b g 0
G
f
s
空间水平线的透视作法
15
二、空间水平线的透视作法
(4)视线法—由视线的G面投影作直线的透视。 右图中,引连线sa与pp交于ag0点,作连系线ag0A0⊥pp,即可与TF 交得透视A0,与tF交得次透视a0。
s
26
(1)正面透视(一点透视)—长方体房屋的透视
h s’ h d2’’ C 10
a2’’
x’
d2 c 2c 1 x a2 b2 b 1
E10
o’
W面投影 作透视图:
e2 e 1 o
(2)垂直画面的棱线: 同理可求得右侧房屋棱线 的透视; 同时可得到水平墙角线 C1E1的透视;
s
27
(1)正面透视(一点透视)—长方体房屋的透视
(1)投影图布置 G面画出已知的ab和s,P面上画出h-h; 由AB离开G面的高度h和视平线h-h可分别确定AB和S的位置。
建筑图学I II(建筑班):06透视图-3量点作透视图
透视角度 一点透视量点法 两点透视量点法
量点法作透视图
一、透视角度 视角 视锥和视角:画透视图时,人 的视野可假设为以视点E为顶 点的圆锥体,它和画面垂直相 交,其交线是以C.V.为圆心的 圆,圆锥的水平、垂直角为60 度。
建筑图学
建筑与艺术系,北京交通大学
量点法作透视图
透视图形
画面、视点的位置不变, 立方体绕着它和画面相 交的一垂边旋转,每转 22.5o时所成的透视图形。
1、5立方体一垂边和画 面平行一点透视。
2、3、4立方体的垂面 和画面倾斜两点透视。
量点法作透视图
一、透视角度 二、量点法 一点透视量点法原理 和P.P.垂直的水平线的透视 已知:P.P.、E的位置,视高H, 在G.P.上直线AB垂直于P.P.与 P.P.相交于O。 求作:直线AB的透视 作45o辅助线 M为辅助线的消失点 OB=OB0,OA=OA0
量点法作透视图
V2
M1
V3
一、透视角度 二、量点法 两点透视量点法作法举例3 求作透视平面
M2
M3
V1
建筑图学
建筑与艺术系,北京交通大学
量点法作透视图
V2
M1
V3
一、透视角度 二、量点法 两点透视量点法作法举例3
M2
M3
V1
T.H.
建筑图学
建筑与艺术系,北京交通大学
量点法作透视图 一、透视角度二、量点法 两点透视量点法作法举例4 已知:一幢建筑的平面、立面图、侧面图, 求作:放大n倍作建筑型体的透视和墙面划分
斜顶棚与平顶棚交接 G'. L'.
量点法作透视图
M’
V’
一、透视角度
手绘建筑透视:建筑手绘中透视有几种画法?看完画透视很简单
手绘建筑透视:建筑手绘中透视有几种画法?看完画透视很简单手绘建筑透视画法一点透视建筑物由于它与画面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它的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
如果建筑物有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那么这两组轮廓线的透视就不会有灭点。
而第三组轮廓线就必然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心点S°。
这样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
在此情况下建筑物就有一个方向的立面平行于画面,故又称为正面透视。
在建筑手绘实际运用当中,一点透视常常用在街景当中,中间是马路,两边是建筑,路的尽头有时是远山。
一点透视本身就存在着很强的空间感。
其视觉中心常常就在灭点S°的位置。
一点透视示意图一点透视在建筑草图中运用得其实并不多,因为其必须过多地交代一些与主体建筑造型无关的多余建筑和配景,从而使画面丢掉了设计重点。
建筑外观一点透视画面一点透视效果图(1)一点透视效果图(2)两点透视如果建筑物仅有铅垂轮廓线与画面平行,而另外两组水平的主向轮廓线均与画面斜交,那么画面上就形成了两个灭点,且这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这样形成的透视图称为两点透视。
正因为在此情况下建筑物的两个立角均与画面成倾斜角度,故又称为成角透视。
两点透视示意图建筑外观两点透视画面两点透视在建筑手绘当中是运用得最多的,相对一点透视来说两点透视能给人更直观更真实的感受,它塑造出来的画面也更灵活。
更自由。
通常在处理两点透视的画面时,将正面处理成受光面,侧面处理成背光面。
两点透视角度的选取灭点过于靠近透视体积而导致侧面太少,体积感不强。
灭点适中,正面透视与侧面透视比例协调,这时建筑的体积感最强。
左右两侧灭点接近对称,正、侧面透视基本相同,建筑被二分之一等分,体量失真。
灭点太靠近正面,侧面面积很大,正面面积却很小,不利于整体表达。
两点透视效果图(1)两点透视效果图(2)三点透视在手绘的实际应用当中,三点透视一般用来画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者仰视图。
三点透视又称倾斜透视,出现三点透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物体太过于高大,平视角度的话人没办法看到建筑的全貌而不得不用仰视或者俯视。
室内手绘两点透视讲解PPT课件
(1) 定出真高线(墙角线)AB,作出H.L。根据画面需要,过A、B两点作出两面墙的
透视(两个正交的面角度约l50。为佳),在H.L上得到V.P1 和V.P2 两个消失点。
(2) 找出V.P1、V.P2的中点C,画弧交AB延长线于0点。
(3) 以V.P2为圆心,V.P2 0为半径画弧相交于H.L得到点M1;以V.P1为圆心,V.P1 0
2
根据此方法画出的两点透视图实例
2021/3/9
3
已知室内平面图、立面图,用量点法作室内成角透视图。
2021/3/9
4
步骤:
(1) 过B点作基线G.L,并把进深尺寸量在上面。分别由量点M1、M2
向G.L的各点引线,并在V .P1 B和V .P2 B的透视延长线上交得各点。
2021/3/9
5
(2) 分别由各个尺寸点向V .P1、V .P2作透视线,即作出透视地网格。 在地网格中分别找出家具等的平面位置,并分别竖垂线。
2021/3/9
9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2021/3/9
10
2021/3/9
为半径画弧交H.L于点M2。
1
(二) 求量点M1、M2方法二
(1) 作平行于H真高线AB延伸线相交于E。
(3) 以CE、DE作圆弧,交于任意水平线上的两点。
(4) 这两点分别通过B点延伸到H.L上,即得到M1、M2。
2021/3/9
2021/3/9
8
第二步:由天棚线向地面线作两条垂线DC和EF,确定DC线和EF线位置的原则为 使ABCD和ABFE在视觉上看起来像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平分AB四等份,再通过这 些等分点向V.P1和V.P2连线,与ABCD的对角线交于1、2、3点,过这些点作垂线与 BC相交,从V.P2点向这些交点引线并延伸;同理求得BF线上的交点,得出一个正 方体的透视网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得到形体的透视图。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G
点的透视
A点的透视A0 A点的基透视a0
s0
P
a’
A0
s0
s’
h
h
a0
g
g
a
GP
P
ag
s
h
h
g
g
p
p
P(31).32.33 a
P
a’
P
h
g
P
sG
A0
s0
s’
h
a0 g
画面、基面的布局
s0
a’
h
ax
g
a
P
P
s0
s’
h g
P
sG
视线迹点法的原理(图)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
c d
e
DH点位于画面上: 透视与本身重合 基透视在基线上
g
图线杂乱, 作图繁杂, 少采用。 p
s
§8.2点和直线的透视规律
一. 一点的透视仍是一个点; 二. 一般情况下,直线的透视仍是直线
P
D
Dº
S
B A
Bº Aº E
F
画面上点的透视为自身 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为自身
画面上的平面的透视为自身
特殊情况1:直线通过视点
作法1:
A° HF
T H
作法2:
A° HF
T H
g
a°
g
g
a°
g
t
t
→t a°F→→ A°
F→ F a°t →→ → A°
3.集中真高线的运用
已知a°、b ° 、c °及各铅垂线的高 度,求、、的透视。
直线的分类
C° F C1 B°
B1 A°
A1
PS
5.画面相交线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平行直线相交于一点
直线的分类
6.画面平行线
直线的分类
B
P
透视与直线本身平行。 A
透视与基线的夹角,反 映直线对基面的倾角。
a
b A°
H a°
B°
H
b°g S
基透视为一水平线, 平行基线和视平线。
s
g
G
画面平行线没迹点和灭点
g
5. 求a0:过作投影连线,与s’
a
交与a0。
p
A° s’ H
a°
g
p
s
作出直线、的透视、次透视
a’
H
g
b’ agbg
ab
p
c’d’e’
s’
H
cgdgeg g
c
d
p
e
s
作出直线、的透视、次透视
a’
H
g
b’ agbg
ab
p
A0
B0 a0b0
c’d’e’
E0
D0
s’ C0
cgdcg0eg d0
e0
aP
s
p
g ag
G 视点迹点法作图步骤
G
p
s
平面、画面的布置 P A° a’
a
S°
h
h
p ag
G
p
s
g
a° aP a g
a’
h
g ag
A0
P
S0
h
a0
g
p
S0 G
a
aP p
s
视线迹点法的作法
视线迹点法的作图步骤
1. 作视线,的两面投影
a’
2. 求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H
3. 基面上求出与线的交点
4. 求A0:过作投影连线,与 s’a’交与A0。
三、透视高度的量取
真高线:
H
T
画面上的铅垂线。
P
g
求任意位置垂直线的
S
透视高度时,可以作 H t 为量高线
s
g
G
求透视高度的方法
已知A点的基透视a°,高L,
求A点的透视。
作法:过作任一矩形,
T
A
H
HF
A° T
H
g
a°
g
A°
P
g
t
a
a°
S
HF
s
t
g
作图原理
G
求透视高度的方法
已知A点的基透视a°,垂直线的 高度为L,求A点的透视。
A
P
透视成为一点
B
H
A0B
0
a0
gS
a
b0
Hb
s
g
G
基透视为铅垂线
铅垂线的透视
A
P
H
A0
透视为铅垂线
B
B0
a0b
H0
gS s
g
G
基透视成为一点
3、画面迹点
A
P
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
B
Aº H
Bº
为画面迹点 迹点的透视为其本身
a
T
aº g S
H bº
b
s
直线的透视必通过 直线的画面迹点
gt
G
迹点的基透视在基线上
侧垂线 正平线
铅
垂
线
正垂线
一般位置线 下行直线 上行直线
水平线
5.画面相交线
直线的分类
A
P
直线的迹点T与灭点F的
F
连线确定直线的透视方
A°
向,这是透视的精髓。
B
B°
C C°
S 近大远小
T
T Cº>CºBº>BºAº
直线的全线透视
5.画面相交线
C
一组平行直线
B
A
有同一灭点,
它们的透视相交于该灭点。
4、灭点F
直线上离画面无限远的点, 其透视称为灭点
∞
A F
∞
Aº f
a aº
HB
gb
G
P
直线的灭点F是平行于
该直线的视线与画面
H
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必通过直
g
线的灭点
S 直线的基灭点f是平行 于直线水平投影的视
s 线与画面的交点
f∈, ⊥
画面相交线与画面平行线
2. 画面平行线
1. 画面相交线
A
画面
P
心点 H
视平线
Aº s’
视平面
基点
a
基线
H aº
g
g
中心视线 视距
S 视点
视高
s 站点 aº:A点的基透
基面
G
视
2、透视术语
透视术语(图) 透视术语2
基面G:人所站立的水平面 画面P:透视图所在的平面 基线:基面与画面的线 视点S:人眼所在位置 站点s:视点的H面投影 视高:的距离(人眼的高度) 心点s’(主点s0):视点的V面投影 视距: ’的距离,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3. 富有真实性和立体感
宽
窄
长
短
灭点
(消失点)
透视的形成(图) 视点迹点法作图步骤
三、点的透视与点的基透视
视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
P
视线迹点。
A
视线迹点法:
a’ A0 s’ H
通过求视线迹点来绘制
gS
透视图的方法。 过空间形体上各点作视
aH
a0
线,求出视线与画面的
ag
s
交点,依次连接各交点,
g aX
1. 点的透视Aº:是通过该点的视线与 画面的交点。
2. 点的基透视aº:是通过该点的基点 所引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3. Aºaº⊥基线 4. 位于画面上的点 5. 透视与本身重合;基透视在基线上。
四 作、 法求点透视的基本a’作图A方0 法P
s’
H
H
P
A
a’ A0 s’ H
g
a0
g
gS
aH
a0
a
第八章 §8.1
一、透视图的形成
透过画面观看物体, 将所看到的形体描 透视图
绘在画面上。
视点
画面
形体
一、透视图(透视投影、透视)
的形成
透视的形成(图)
透视投影是以人眼为投影中 心的中心投影图。
透视形成的三要素:视点、 画面、物体
透视术语1 透视术语2 : 与画面的交点
画面平行线
正平线
一组平行的画面平行线, 透视仍互相平行
H
点分线段的长度比, 透视保持原长度比
s0
侧垂线
H
铅垂线
画面平行线
∥P平面, A°B°∥
直线的分类
E
A
P E°
B
A°
FC
B° F° C°
D
D°
A°B°°C°°D°
点分线段的长度比, 透视保持原长度比
S
一组平行的画面平行 线,透视仍互相平行。
2、透视术语
透视术语(图) 透视术语1
视平面:过视点的水平面 视平线: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视线:空间中物体与视点间连线 基点:空间中物体的H面投影a 透视:视线与画面的交点A0 次透视(基透视):空间中物体A点的
H面投影a点的投影a0
二、透视图的特点
1. 近大远小
2. 相互平行的直线在透视图中相交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