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大纲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与生活一、生活中的心理现象二、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第二节心理与科学一、个体心理(一)认知 1、注意 2、感知觉 3、记忆 4、想象 5、思维 6、智力 7、创造力(二)动机和情绪 1、动机 2、情绪(三)人格、气质和性格 1、人格 2、气质 3、性质(四)意识与无意识二、群体心理(一)社会思维 1、态度 2、社会知觉(二)社会影响 1、从众 2、服从(三)社会关系 1、友谊和爱情 2、利他三、科学心理学的应用(一)心理咨询与治疗(二)工业与组织心理(三)商业心理(四)教育心理(五)军事心理(六)运动心理(七)犯罪心理第三节心理与成长一、人心理的发展(一)童年期(7——12岁)(二)青少年期(11、12——17、18)(三)中年期(35或40岁——60或65岁)(四)老年期(60岁以后)二、青年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二)社会发展 1、自我意识 2、社会关系 3、职业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第二章健康与心理健康第一节心理健康的含义一、健康的概念二、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二)心理健康的特点 1、心理状态具有相对性 2、心理状态具有连续性3、心理状态具有动态性4、心理状态具有可塑性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条件(四)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生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脑损伤 2、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3、躯体疾病4、遗传因素(二)外部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社会环境2、学校生活3、家庭因素(三)个体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情绪不稳定 2、性格缺陷3、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4、认同的危机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应对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一)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一)独立与依赖的冲突(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三)个体生活与群体生活的冲突(四)学习压力与学习能力的冲突(五)情绪体验与情绪调控的冲突(六)性生理与性心理的冲突三、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一)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二)积极参与“心理体验”(三)科学对待心理问题(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第一节心理问题的概述一、概念的区分二、常态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二)心理学的区分三、心理问题的类型(一)心理困惑(二)心理障碍(三)精神病性障碍第二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适应问题(二)学习问题(三)人际交往问题(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五)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六)情绪问题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神经症 1、恐怖症 2、焦虑症 3、强迫症 4、疑病症 5、精神衰弱(二)心理障碍 1、躁狂发作 2、抑郁发作 3、双相障碍(三)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2、分裂样人格3、反社会人格4、冲动型人格5、表演型人格6、强迫型人格7、焦虑型人格8、依赖型人格(四)性心理障碍三、大学生常见的精神病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偏执型精神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四)感应性精神病(五)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第四章大学生心理咨询第一节心理咨询的概念和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咨询(一)保密原则(二)非指导性原则(三)助人自助原则二、哪些人可以来做心理咨询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与作用一、大学生心理咨询有哪几种类型(一)发展性心理咨询和障碍性心理咨询(二)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三)短期心理咨询、中期心理咨询和长期心理咨询(四)门诊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现场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可以提供什么帮助(一)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二)纠正不合理的理念(三)学会理解他人(四)增强自知之明(五)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六)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过程一、大学生心理咨询可以处理哪些问题(一)适应于成长问题(二)情绪困扰问题(三)学业学习问题(四)人际交往问题(五)恋爱情感问题(六)自我问题(七)择业就业问题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一)开始阶段 1、建立咨访关系 2、收集信息 3、分析、诊断 4、信息反馈(二)指导与帮助阶段 1、制定咨询目标 2、选择咨询方案 3、实施指导与帮助(三)巩固和结束阶段第五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第一节自我的心理学阐述一、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含义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一)自我认识(二)自我体验(三)自我调节三、自我意识的特性(一)意识性(二)社会性(三)能动性(四)稳定性四、自我意识的形成第二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一)自我认识自觉、符合实际,具有客观性(二)自我体验敏感、强烈,具有丰富性(三)自我调控主动、持久,具有积极性(四)自我形象涉及强烈、丰富,具有完整性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冲突(一)“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冲突(二)“独立的我”与“依赖的我”之间的冲突(三)“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冲突(四)“开放的我”与“封闭的我”之间的冲突(五)“逆反的我”与“顺从的我”之间的冲突第三节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一、客观地认识自我(一)镜中自我 1、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2、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二)反思自我(三)实践自我二、积极地悦纳自我三、合理地塑造自我第六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一节人格的概述一、什么是人格二、人格的特点(一)独特性(二)稳定性(三)统合性(四)社会性三、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一)生物遗传(二)环境(三)社会文化四、人格的心理结构(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二)卡特尔的特质因素理论(三)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四)大五人格模型(五)大七人格模型第二节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及常见问题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偏差(一)自我中心(二)追求完美(三)偏执(四)羞怯(五)悲观第三节塑造健全人格一、健康人格的标准(一)和谐的人际关系(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四)正确的自我意识(五)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二、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一)增进自我认识(二)充实心灵(三)融入集体(四)主动寻求帮助(五)从点滴做起第七章大学生情绪管理第一节认识情绪一、什么是情绪二、情绪的大家族三、探寻情绪背后的意义(一)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二)情绪对人际互动的影响(三)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第二节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一)情绪的丰富性和狭隘性(二)情绪的稳定性与波动性(三)情绪的强烈性与细腻性(四)情绪的外显性与内隐性(五)情绪的想象性(六)情绪感觉的低次元与理性的高次元二、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第三节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及主要表现(一)情绪反应过度 1、愤怒 2、焦虑 3、应激状态(二)情绪反应不足 1、忧郁 2、冷漠(三)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二、常用的不良情绪调适方法(一)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使用不同的情绪宣泄法(二)转移注意力,暂时置身事外(三)使用“情绪温度计”法(四)好心情也能“装”出来(五)以新的思维方法看待世事第四节培养积极情绪一、核心:欣赏自己,用于肯定自我二、重心:培养内心的平衡与宁静三、立足点:多播种快乐的种子第八章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第一节关于爱情一、爱情三因素理论二、爱情与喜欢三、爱情与依恋(一)安全型依恋关系(二)焦虑一回避型依恋关系(三)焦虑一反抗型关系第二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一、大学生恋爱的特征(一)注重恋爱烂漫,追求精神体验(二)注重恋爱过程,追求新奇唯美(三)恋爱态度宽容,情感危机增多二、大学生恋爱常见的心理问题(一)你是真的爱我吗——大学生不良恋爱动机解读(二)你是喜欢我,还是爱上我——大学生恋爱的混沌状态(三)我爱的人,你爱我吗——单相思的苦恼(四)你为什么不爱我了——失恋心理的调适三、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二)培养爱的能力(三)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第三节大学生的性心理一、性心理发展(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2—3岁)3、生殖器期(4—6岁)4、潜伏期(7—12岁)5、生殖期(12岁以后、青年、成年)(二)赫罗克的四阶段划分1、性的反感期2、向往年长者的拾起,也称“牛犊恋”期3、对异性的狂热期4、浪漫的恋爱期(三)我国学者认为性意识分为三个阶段1、疏远期 2、接近期 3、恋爱期二、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的表现及特点(一)性生理成熟,性心理滞后(二)对性充满好奇,渴求了解性知识(三)存在性压抑、性冲突现象三、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一)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1、性梦2、手淫3、性厌恶和性偏见4、性病和性变态等疑病性障碍5、性体象的困扰(二)性心理障碍1、性身份障碍2、性偏好障碍 3、性指向障碍第九章大学生人际交往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意义(一)增进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有益于身心健康(二)有利于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三)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三、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一)空间距离(二)交往频率(三)仪表风度(四)个性品质(五)人格吸引(六)相似与互补(七)沟通技巧四、人际交往中有趣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二)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四)刻板效应(五)投射效应第二节大学生人际交往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一)交往领域扩大,交往对象广泛(二)交往手段多元化,直接与间接交往并重(三)交往动机复杂,情感型与功利性并重(四)交往内容多样性,交往频率不断提高二、校园里的人际交往(一)师生之间(二)同学之间(三)舍友之间(四)异性之间(五)网络人际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一)不敢交往(二)不愿交往(三)不善交往(四)不懂交往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及调适(一)自卑心理及调试 1、合理的自我分析 2、学会积极归因 3、积极与他人交往(二)恐惧心理及调试 1、调整好的心态,树立良好的观念2、寻找恐惧的原因,增强心理承受力3、学习交往技巧,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三)嫉妒心理及调适1、如何面对别人的嫉妒心理 2、如何消除自身的嫉妒心理(四)孤独心理及调试1、正确认识和理解孤独2、学会剖析自己3、逐渐改变孤僻性格,拓展生活空间(五)猜疑心理及调试1、培养自信心 2、冷静思考 3、及时沟通,消除疑惑第三节人际交往艺术一、和谐人际交往的原则(一)尊重(二)真诚(三)宽容(四)互利(五)诚信(六)理解二、成功人际交往的技巧(一)积极倾听(二)学会语言表达1、真诚地赞美2、学会幽默3、学会感激4、训练高雅的语言(三)善用非语言交流技能1、目光2、表情3、身体4、保持距离第十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概念二、大学的学习特点(一)学习的专业定向性突出(二)学习的自助能动性增强(三)学习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四)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一、学习动机问题及调适(一)解读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 1、什么是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分类(二)激发学习动机二、专业承诺问题及调适(一)什么是专业承诺(二)积极调适三、学习倦怠问题及调适(一)什么是学习倦怠(二)学习倦怠的调适 1、科学用脑,防止学习中的疲劳 2、适当地调整抱负水平和学习动机的强度3、恰当归因,找回自信4、自我调节,学会舒缓压力四、考试焦虑问题及调适(一)什么是考试焦虑(二)考试焦虑的调适 1、正确看待考试 2、积极备考,设定合理的考试期3、提高自信4、缓解考试中的消极状态5、进行心理咨询第三节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一、学习策略概述二、常用的学习策略(一)使用有效的复述策略1、及时复习——趁热打铁2、分散复习——天女散花3、尝试回忆——过遍电影4、适当的超额学习——过度学习5、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复习——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二)使用精加工策略 1、做记号 2、笔记法 3、图示法 4、类比和比较 5、多疑善问(三)合理运用组织加工策略 1、聚类组织法 2、概括组织法第十一章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第一节大学生使用网络概述一、大学上网的特点(一)普遍性(二)多样性(三)频繁性(四)隐蔽性(五)娱乐性(六)开放性二、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心理特点(一)猎奇心理(二)求知心理(三)归属心理(四)寄情心理(五)宣泄心理(六)成瘾心理三、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积极面(一)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面(二)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三)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四)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互动(五)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四、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消极面(一)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二)影响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四)导致网络成瘾使身心受伤(五)因模仿容易导致极端事件发生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网络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常见网络心理问题(一)一般性网络心理问题1、网络情绪问题2、网络人际关系问题3、网络情感问题4、社会角色功能退化问题(二)网络心理障碍1、网络强迫症2、网络抑郁症3、网络行为失范4、网络性心理异化5、网络人格障碍(三)网络成瘾综合征1、网络聊天成瘾2、网络游戏成瘾3、网络恋情成瘾4、网络信息成瘾5、网络交易成瘾6、网络色情成瘾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原因(一)社会方面原因(二)学校方面原因(三)家庭方面原因(四)大学生个人方面原因(五)网络本身具有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属性第三节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一、正确认识网络,树立理性的网络观二、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增强自制力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大学奋斗目标四、加强时间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五、主动参加各种活动,提升现实人际交往的能力六、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调节自己的生活七、加强学习动机的培养,重建学习信心八、科学进行心理调节,促进身心健康(一)合理宣泄发(二)转移法(三)自我暗示法(四)冥想法(五)升华法(六)体育锻炼法(七)自然陶冶发(八)放松法(九)其他专业治疗法1、催眠治疗法2、团体心理辅导法3、家庭治疗法4、行为治疗法第十二章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第一节压力和挫折概述一、关于压力二、关于挫折三、压力和挫折形成的条件(一)内在因素 1、发展需要与现有素质之间的矛盾 2、大学生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二)外在因素1、校园文化、课程设置、教育方式等限制性环境因素 2、社会环境第二节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类型与特点一、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类型(一)学业型(二)人际型(三)恋爱型(四)适应型(五)就业型(六)其他二、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特点(一)强度特点(二)内容特点(三)态度特点第三节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一、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二、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一)生理方面(二)情绪方面(三)行为方面(四)人际交往方面(五)日常学习和生活方面第四节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一、正确认识压力和挫折二、压力管理(一)健康预防法(二)认知调整法(三)放松训练法(四)调整期望值,重新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五)善于寻求各方的帮助三、挫折应对(一)进行正确的归因(二)正确运用心理防卫机制(三)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第十三章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第一节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一、选择积极的关注点(一)不断重复和强化积极点(二)养成感激的习惯(三)用积极点替代消极点二、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模式(一)积极选择(二)乐观解释(三)积极评价(四)积极暗示(五)积极期待第二节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一、自信——无形的魔法师二、乐观——换个视角的天堂三、坚韧——抵抗压力的盔甲四、热情——行动的燃油五、幽默——生活的调味剂第三节体验积极的心理状态一、寻求高峰体验二、体验愉悦和快乐三、让生活充满秩序第十四章大学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第一节大学生活的特点及职业生涯规划一、大学生活的特点(一)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二)闲暇时间的充裕性(三)自我意识的矛盾性二、职业生涯规划(一)大学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期(二)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三)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任务第二节大学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一、发现、了解自己(一)橱窗分析法(二)心理测评法二、探索外界环境三、生涯决策与目标制定四、采取行动五、修正反馈第三节大学生能力发展一、时间管理能力二、学习能力三、职场适应能力(一)参加学生工作(二)参加专业实习(三)参加课题调研(四)参加公益活动第十五章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第一节生命的概述第二节生命的价值一、敬仰生命(一)生命的方向(二)生命的广博(三)生命的承载(四)生命的力量二、探寻生命的意义(一)生命在平凡中寻找自我(二)生命在挑战苦难中实现自我(三)生命在过程中圆满自我(四)生命在追求中超越自我(五)生命在创造性劳动中开创自我第三节感悟生命一、看好你的幸福(一)选择幸福的习惯(二)积累小快乐,成就大幸福(三)幸福靠自己创造二、学会感恩三、感悟宽容第四节救助生命第五节心理危机与应对一、心理危机概述二、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危机(一)心理危机的分类1、境遇突变引发的心理危机2、存在的困惑引发的心理危机3、发展的忧虑引发的心理危机(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1、时代性2、易发性3、发展性4、交互性5、动力性三、心理危机的应对(一)心理危机自我应对的步骤(二)心理危机自我应对的原则四、大学生自杀的识别与救助(一)大学生自杀的识别与预防(二)如何帮助有自杀企图的同学。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试大纲、讲义》12页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试大纲、讲义》12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2、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比奈(皮内尔)。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3、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一阶段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4、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5、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1)相似性:它们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常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工作范围常是相似的—如常面对来访者(患者、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性问题的等;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患者、学生)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如都希望都通过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救者改变和增长的目的;都注重建立助人者和求救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纲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纲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识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识记】心理健康: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识记】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2、社会规范3、生活适应4、临床诊断5、主管经验【领会】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C 有幸福感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2、美国心理健康协会: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曼:4、心理学家斯柯特5、美国心理学家杰霍塔6、科恩7、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大师罗杰斯【领会】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1、中国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B、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C、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D、正确认识周围环境E、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2、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A、著名学者黄坚厚:a乐于工作b乐于交往c接纳自己d适应社会B、著名学者张春兴:a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b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c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d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e独立谋生意愿和能力f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应用】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人格统一完整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识记】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领会】心理健康教育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1、就工作对象和工作者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中,其工作对象是以正常学生为主;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被称为辅导员或心理教师,他们需接受涉及到心理咨询内容的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提纲【优质】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提纲【优质】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知识提纲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2、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符合的三项基本原则:①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原则;②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③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①统计常模;②社会规范;③生活适应;④临床诊断;⑤主观经验。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智力水平正常;②自我意识正确;③人际关系和谐;④生活平衡积极;⑤社会适应良好;⑥情绪乐观向上;⑦人格统一完整。

4、儒家文化的心理健康观①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②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③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④正确认识周围世界;⑤保有积极的生活态度;⑥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和目标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6、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2)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实施创新教育。

(3)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稳压器和润滑剂的作用)。

7、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乘数效应,起着“酵母”式的放大和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doc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doc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教育硕士制订单位: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3.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5.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二.考核要求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3.应用:(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2.心理健康的标准3.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二.考核要求1.识记:(1)心理健康的标准2.领会:(1)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2 )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三章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一.考核知识点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2.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二.考核要求1.识记:(1)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2.领会:(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技巧一.考核知识点1.参与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二.考核要求1.应用:(1)参与性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测验工具一.考核知识点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二.考核要求1.应用:(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第六章个体心理健康教育一.考核知识点1.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2.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范围3.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4.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过程5.以人为中心疗法6.ABC疗法7.行为疗法8. 学习咨询与辅导9.情绪问题与辅导10.人际关系问题与辅导11.行为问题与辅导12. 成长类问题咨询与辅导二.考核要求1.领会:(1)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2)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范围(3)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4) 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过程2.应用:(1) 以人为中心疗法(2) ABC疗法(3) 行为疗法(4) 学习咨询与辅导(5) 情绪问题咨询与辅导(6) 人际关系问题咨询与辅导(7) 行为问题咨询与辅导(8) 成长类问题咨询与辅导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训练技术一.考核知识点1.团体训练的含义2.团体训练的理论基础3.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4.团体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对策5.自我认识与接纳训练6.情绪管理训练7.人际交往与合作训练8.生涯规划与训练9.思维训练10.潜能开发与训练11.团队训练12.抗挫折能力的训练二.考核要求1.识记:(1) 团体训练的理论基础(2) 团体训练的主要内容(3) 团体训练中常见问题及对策2.领会:(1) 团体训练的含义3.应用:(1) 自我认识与接纳训练(2) 情绪管理训练(3) 人际交往与合作训练(4) 生涯规划与训练(5) 思维训练(6) 潜能开发与训练(7) 团队训练(8) 抗挫折能力的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复习提纲汇总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复习提纲汇总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己关系,即主体我和预防性培养,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健康的含义:健康客体我之间的关系,(2甚至是终生性的;心理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人—人关系,主要包括辅导伴随整个教育过的地位和功能,使德育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与长辈、同伴、异性、程,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他:①思想观在身体上、心理上、身家庭关系的处理;(3)心理治疗为时较长。

(6教育获得了更为和谐的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人—事关系,包括如何就当事人自我表露程度统一。

同时,心理健康健康应包括:(生有效的从事学习、而言,在心理辅导、咨教育又不能脱离德育的理)、(心理)和(社会休闲等活动;(4)人—询和治疗中,常常要营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适应)等几方面。

物关系,造一种宽松的情景使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实际操作规范性不心理健康的含义:科技、环境、社会等的事人有更多心理表露的因此,两者即不能混为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关系。

机会,而在一般心理健一谈,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心理健康的标准:康教育活动中,并不强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①心理健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1)智力水平正常。

智力调学生做充分的自我表可以各司其职,各得其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露。

(7)就工作模式而所,并能互相借鉴和提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各种认识能力和操作能言,心理治疗的工作模高,具有异曲同工,殊整协调一致,即认知、力的总和,它是个体心式是医学模式,心理咨途同归之效应,更似鸟情感、意志、行为、人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基询的工作模式主要是教之双翼,不应缺一。

格完整和协调。

概念;础。

(2)育和发展模式,在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智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自我意识:是指主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它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题育有助于智育的科学化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的关系,和效率的提高,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念,包括了解自我、接辅导员与学生是一种合智育对学生心理健康也的心理功能状态. 纳自我和完善自我。

心里健康教育大纲

心里健康教育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应考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通过系统学习使应考者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象做出客观正确的分析,并能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方法和技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同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考核要求(一)现代健康理念1、领会:(1)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的内核;(2)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运动1、识记:(1)心理卫生的涵义;(2)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之间的关系;(3)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的时间与代表人物;(4)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2、领会:(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的三阶段;(2)心理健康的三个基本属性(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识记:心理健康的标准2、领会:(1)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六大依据;(2)从方法论层面深层理解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包括如何从层次性上考虑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如何从现实性上考虑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和如何从文化性上考虑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3)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框架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核要求(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1、识忆:(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2)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3)心理咨询的概念;(4)心理治疗的概念2、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关系(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定位1、领会:教育学定位和心理学定位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2)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和美育的关系2、应用:举例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概述1、识记:(1)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端;(2)我国大陆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3)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2、领会: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五)学校心理教育的意义1、应用: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021级心理健康教育045116教育专业基础805考试大纲

2021级心理健康教育045116教育专业基础805考试大纲

2021级心理健康教育(045116)教育专业基础(805)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内容、途径和管理。

3、能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三、考查内容(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总论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含义;适应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中小学生身心特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标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

(二)学业发展的教育与辅导1、入学适应的教育与辅导入学适应概述;入学适应常见问题及对策。

2、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3、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学习策略概述;认知策略及其学习;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

4、考试焦虑的教育与辅导考试焦虑及其原因;考试焦虑的调适方法。

(三)自我意识的教育与辅导1、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自我认识的含义;中小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的途径和方式。

2、自我接纳的教育与辅导自我接纳的含义;自我接纳的途径和方式。

202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202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2.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与规律(1)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有这两种过程相互关系决定的。

(2)兴奋和抑制无时不在进行着有规律性的运动,主要有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3.注意是心理活动都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持久性)集中性(聚精会神的程度)范围(同一时间不同客体数量)分配(同时间指向不同对象)转移(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4.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某一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整体反映。

5.感受性是分析器在适宜刺激下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6.知觉的特性整体性(把知觉对象不同部分属性统一为整体)选择性(把知觉对象从背景里区分出来)理解性(在以往经验的参与下,以词为工具,对知觉对象进行加工并以概念的形式表式出来)恒常性(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7.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短时记忆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长时记忆是学习材料不断复习后保持在人脑中的记忆,遗忘规律其过程是不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随后趋于平稳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种类思维水平和凭借物不同(直观动作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指向性不同(集中发散)创新程度不同(常规创造性)9.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认识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分析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提出假设并考虑解答方法验证假设10.表象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再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1.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因素相共同构成的反应和体验,情感是人对现实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而产生的体验。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院835心理健康教育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心理学院835心理健康教育

835《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教育硕士制订单位: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一.考核知识点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二.考核要求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3.应用:(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心理健康一.考核知识点1.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的标准2. 许又新心理健康的标准3. 郭念锋心理健康的标准4. 心理不健康的类型5.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6. 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二.考核要求1.识记:(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心理健康的标准2.领会:(1)许又新心理健康的标准3. 应用:(1)郭念锋心理健康的标准(2)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3)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第三章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一.考核知识点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2.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3. 心理异常的标准二.考核要求1.识记:(1)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类型2.领会:(1)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分类3. 应用:(1)心理异常的标准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技巧一.考核知识点1.参与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二.考核要求1.应用:(1)参与性技巧(2)干预性技巧(3)运用咨询特质的技巧(4)克服阻抗的技巧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测验工具一.考核知识点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二.考核要求1.应用:(1)人格测验(2)智力测验(3)职业倾向测验(4)成就与创造力测验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疗法一.考核知识点1.行为主义疗法2.精神分析疗法3.人本主义疗法4.认知疗法二. 考核要求1.识记:(1)行为主义疗法(2)精神分析疗法(3)人本主义疗法(4)认知疗法2.领会:精神分析疗法3.应用:(1)行为主义疗法(2)人本主义疗法(3)认知疗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与成长。

本文档将介绍教育心理学考试的大纲和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1.2 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教育心理学考试将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二、知识范围和考点2.1 知识范围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2.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3.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4.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5.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6.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7.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8.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2.2 考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点考点:2.2.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表现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主要理论派别•类人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比较2.2.2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等个体差异•学习者的情绪、动机和认知特点•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2.3 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记忆的分类和规律•学习和记忆的策略和技巧2.2.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教学评价与反馈2.2.5 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常见的学业评价方法•成绩反馈的原则和方式•学业建议的提供和解释2.2.6 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学校文化和氛围对学习者的影响•学校环境的评估和改善2.2.7 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习困难的识别和支持措施2.2.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三、备考建议3.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备考非常重要,考生应该掌握并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以便能够在考试中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教育心理学考试是为了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考试,为选拔具有扎实教育心理学基础、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潜力的人才提供依据。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明确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如早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熟悉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及其贡献。

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方法的创新等。

(二)学生心理1、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掌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如认知风格的类型和特点。

2、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认识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如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

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气质、性格的类型和表现。

掌握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三)学习心理1、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解认知学习理论,如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掌握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学会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策略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掌握各种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

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a) 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关系。

a)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b)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

c)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4.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a)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b)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c)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d)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这些心理,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清醒的时候,也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得作用。

3.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最新】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最新】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学科专业基础一、绪论(一)心理健康的含义1.健康的概述。

2.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的等级。

①一般常态心理者。

②轻度失调心理者。

③严重病态心理者。

(4)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②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③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3.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1)小学生身心特点。

①小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②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2)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①中学生身体发育的一般特征。

②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主要问题。

①抑郁。

②羞怯。

③嫉妒。

④逆反心理。

⑤猜疑。

(2)中小学生行为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说谎行为。

②攻击行为。

③厌学行为。

④早恋问题。

(3)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自我控制失调。

②抗挫折能力低。

③麻木或冷漠。

(4)中小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与同伴的关系。

②自我为中心。

③自我封闭。

④与教师的关系。

2.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1)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

①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

②生活环境的变迁。

③学校。

④外来文化及传媒。

(2)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观因素。

①学习缺陷和恐怖经历。

②幼年时的心理剥夺。

③个体心理素质。

④青少年期的失调。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1.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2)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第一章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考核要求(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识记:(1)心理健康的涵义(二)心理健康概念的沿革1、识记:(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2、领会:(1)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识记:(1)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考核要求(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2、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简史、现状和前瞻考核要求(一)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领会:(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二)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识记:(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考核要求(一)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1、识记:(1)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二)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4)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三)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考核要求(一)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1、领会:(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二)智力训练的内容1、领会:(1)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2)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三)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内容1、认知:(1)情感教育的内容2、领会:(1)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四)性格教育的内容1、识记:(1)性格教育的内容(五)耐挫能力的培养1、识记:(1)耐挫能力的概念2、领会:(1)耐挫能力培养的必要性;(2)耐挫能力培养的内容(六)人际关系指导1、识记:(1)人际关系的概念;(2)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2、领会:(1)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七)性心理健康教育1、领会:(1)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中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3)大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八)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识记:(1)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概念;(2)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的概念2、领会:(1)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考核要求(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原则1、识记:(1)主体性原则的概念;(2)发展性原则的概念;(3)活动性原则的概念;(4)成功性原则的概念;2、领会:(1)针对性原则依据的学生特点;(2)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3)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4)贯彻尊重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5)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6)贯彻活动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7)贯彻成功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8)贯彻全面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一):心理诊断考核要求(一)心理诊断的基本问题1、识记:(1)心理诊断的定义;(2)心理诊断的特点(二)观察法1、识记:(1)观察法的特点;(2)观察法的分类2、领会:(1)观察法实施的要求(三)会谈法1、识记:(1)会谈法的定义;(2)结构式会谈的特点;(3)非结构式会谈的特点2、领会:(1)会谈法实施的要求(四)问卷法1、识记:(1)问卷法的特点;(2)问卷法的分类2、领会:(1)问卷法实施的要求(五)心理测验法1、识记:(1)心理测验的定义;(2)心理测验的特点;(3)心理测验的分类2、领会:(1)常用的心理测验3、应用:(1)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谈谈如何进行心理测验的实施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二):心理教育考核要求(一)心理教育的方法1、识记:(1)认知改变法的形式;(2)榜样示范法的形式:(3)心理训练法的涵义与形式;(4)心理修养法的涵义;(5)环境陶冶法的涵义与形式2、领会:(1)心理训练法的运用要求;;(2)环境陶冶法的运用要求3、应用:(1)谈谈如何运用榜样示范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九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三):心理干预考核要求(一)心理干预的基本问题1、识记:(1)心理干预的涵义;(2)个别干预与团体干预的涵义;(3)特殊干预与一般干预的涵义;(4)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的涵义;(5)前摄性干预与反应性干预的涵义2、领会:(1)心理干预的要求(二)强化干预1、识记:(1)强化的涵义;(2)强化物的涵义;(3)强化干预的涵义;(4)代币制的涵义;(5)消退的涵义;2、领会:(1)强化的类型;(2)强化物的种类;(3)消退法使用的注意事项3、应用:(1)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运用行为塑造法培养新行为。

(三)模仿干预1、识记:(1)模仿干预的原理;(2)替代性强化的涵义;(3)模仿干预的类型2、领会:(1)模仿干预的注意事项(四)厌恶干预1、识记:(1)厌恶干预的涵义2、领会:(1)厌恶干预的具体方法(五)放松干预1、识记:(1)放松干预的涵义2、领会:(1)放松干预技术的种类3、应用:(1)试用一般放松训练技术对考前焦虑的学生进行干预(六)其他干预1、识记:(1)系统脱敏干预的涵义与原理;(2)满灌干预的涵义;(3)角色扮演的涵义与基本原理;(4)理性情绪的ABC理论;(5)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6)支持性干预的涵义与方式;(7)家庭干预的理论假设与理论基础2、领会:(1)系统脱敏干预的步骤(2)角色扮演的形式第十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专门课程考核要求(一)专门课程的设计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环节(二)专门课程的教学组织2、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组织的环节3、应用:(1)结合实例如何在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组织好开始、中间和结束等环节。

(三)专门课程模式特点分析1、领会:(1)课程模式的优点与缺点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二):学科渗透考核要求(一)学科渗透的必要性1、识记:(1)学科渗透的涵义2、领会:(1)进行学科渗透的原因(二)学科渗透的实施1、识记:(1)学科渗透的四种策略2、应用:(1)结合具体课程谈谈如何运用学科课程蕴含的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三)学科渗透模式特点分析1、领会:(1)学科渗透模式的优点与缺点第十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三):寓于活动考核要求(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1、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二)活动的实施1、领会:(1)活动实施的五个环节(三)活动模式特点分析1、领会:(1)活动模式的优点与缺点第十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四):优化环境考核要求(一)优化环境的原则1、领会:(1)优化环境的八大原则(二)物理环境的优化1、领会:(1)物理环境优化的三个方面(三)心理环境的优化1、领会:(1)心理环境优化的五个方面第十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五):心理咨询考核要求(一)心理咨询的基本问题1、识记:(1)心理咨询的涵义2、领会:(1)心理咨询的性质;(2)心理咨询的原则(二)心理咨询的准备与程序1、领会:(1)心理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素质;(2)心理咨询过程的三阶段六步骤(三)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与技巧1、识记:(1)宣泄与疏导的涵义;(2)贯注的涵义(3)面质的涵义;(4)通情的涵义2、领会:(1)倾听的技巧;(2)影响性技巧第十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考核要求(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涵义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四个方面的内容3、应用:(1)根据评价循环示意图如何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价。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实施1、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三个阶段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关于考核目标的几点说明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的考试内容基础上,对各章具体内容还规定了考核目标,这样应考者自学与应考时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

社会助学者也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使应考者更有效地学习。

命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不超出范围,同时安排好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

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和解决。

(二)自学与课程考试所用教材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由于内容较多,同时有一定难度,应考者在自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2、认真学习考核知识的具体要点和内容,注意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在自学时要注意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钻研自学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要求,对应考者进行切实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应考者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

社会助学者应指导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

总之,要把重点学习与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附录题型示例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小题20分)1、心理健康2、耐挫能力3、替代性强化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小题15分)1、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尽量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快体验,减少失败的不愉快体验。

这一原则成为()。

A 针对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成功性原则D 尊重性原则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小题15分)1、通过专门课程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点有:科学性、规范性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6小题30分)1、简述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