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01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例题和习题课解析
W V pdV p(V2 V1 ) 330.56 103 (40.00 15.00) 10 3 2864 J
1
V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8
例题
例: 10mol理想气体,压力为1000kPa,温度为300 K , 求下列 各种情况下的W: 1.在空气中( p )体积胀大1dm 3 ; 2.在空气中胀大到气体的压力也为p ; 3.等温可逆膨胀至气体的压力也为p。
3
1000 p1 10 8.314 300 ln 3.W nRT ln 100 p2 57.43kJ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8
七、例题
例:气体He从0C, 5 105 Pa, 10dm3,经一绝热可逆 过程膨胀至10 Pa,试计算T2、Q、W、U和H。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
U Q W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8
例题
例1:在25C时, 2molH 2的体积为15dm3,此气体 ( 1 )在定温下,反抗外压为105 Pa时,膨胀到体 积为50dm3 ; (2)在定温下可逆膨胀到体积为50dm3 , 试计算两种膨胀过程的功。
3
4865J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8/12/28
例题
W
(2)
(3)
p(V2 V1 ) 105 (40.00 15.00) 103
2500 J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nRT 2 8.314 298.2 330.56kPa p 3 V 15.00 10
第一章-物理化学C 作业题 参考答案 5-23
习题 6. 0.500 g 正庚烷放在氧弹量热计中,燃烧后温度升高 3.26℃,燃烧前后的平均温度为
25℃。已知量热计的热容量为 8176 J∙K-1,计算 25℃时正庚烷的等压摩尔燃烧热。
解答:0.500g 正庚烷燃烧后放出的恒容热效应为
QV= {8176×(−3.26)} J= − 26.65 kJ 1 mol 正庚烷燃烧后放出的等容热效应为
解答:∆rCp,m= ∑B νB Cp,m(B)=(31.4+37.7 − 52.3) J∙mol-1∙K-1=16.8 J∙mol-1∙K-1
由基尔霍夫定律:∆rHmy (1000.15K)=∆rHmy (298.15K)+ ∫219080.105.1K5K ∆rCp,mdT ={−36120+16.8×(1000.15-298.15)} J∙mol-1 = − 24.3 kJ∙mol-1
∆cUm=
QV m⁄M
=
(−02.656⁄5130.076)
J∙mol-1= −
5330
kJ∙mol-1
C7H16(l)+11O2(g)=7CO2(g)+8H2O(l)
正庚烷燃烧热为 ∆cHmy (C7H16,298K)=∆cUm+ ∑ νBRT ={−5330+(7 − 11)×8.314×298} J∙mol-1
物理化学 C 作业题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共 4 题)
习题 1. 1 mol 理想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过程:(1)等容下从 25℃升温至 100℃,(2)绝热自 由膨胀至二倍体积,(3)等压下冷却至 25℃。试计算整个过程的 Q、W、∆U 及∆H。 解答: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仅与温度有关,U 和 H 为状态函数,则∆U=0;∆H=0。
01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
T2 T1
Hale Waihona Puke CVdT= CV (T2 T1)
(设CV 与T 无关)
因为计算过程中未引入其它限制条件,所以该公式适 用于定组成封闭体系的一般绝热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 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第18页,共29页。
返回
2022/2//1188
节流过程的U和H
节流过程是在绝热筒中进行的,Q=0 ,所以:
绝热过程的功
在绝热过程中,体系与环境间无热的交换,但可以 有功的交换。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dU Q W
= W
(因为Q 0)
这时,若体系对外作功,热力学能下降,体系温度必然 降低,反之,则体系温度升高。因此绝热压缩,使体系温度 升高,而绝热膨胀,可获得低温。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第15页,共29页。
可逆过程的特点:
(1)状态变化时推动力与阻力相差无限小,体系与环 境始终无限接近于平衡态;
(2)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中间态都可以从正、逆两个
方向到达;
(3)体系变化一个循环后,体系和环境均恢复原态,变 化过程中无任何耗散效应;
(4)等温可逆过程中,体系对环境作最大功,环境对体系作最 小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第9页,共29页。
返回
2022/22//1188
燃烧焓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
C CO2 (g) S SO2 (g) Cl HCl(aq)
H H2O(l)
N N2 (g)
金属 游离态
显然,规定的指定产物不同,焓变值也不同,查表时应注
意。298.15 K时的燃烧焓值有表可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第25页,共29页。
2022/22//1188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幻灯片1物理化学—第一章幻灯片2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节、热力学基本概念第三节、热量和功第四节、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第五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六节、焓or 热函 第七节、热容 第八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第九节、热化学幻灯片3 第一节、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二、热力学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方法 幻灯片4 一、研究对象 热现象领域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幻灯片5二、热力学研究的内容 热力学的基础理论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 应用科学---热化学 、化学平衡 、相平衡幻灯片6 热力学第零定律 表述:相互处于热平衡的所有体系具有同一种共同的强度性质—温度。
作用:是一、二定律的逻辑先决条件。
幻灯片7 热力学第一定律 表述:W Q dU W Q U δδ+=+=∆,实质:能量转化与守衡原理。
作用:解决热现象领域各种变化过程中能量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幻灯片8 热力学第二定律 表述:T Q dS /δ≥实质:阐述了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 作用:解决自然界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幻灯片9 热力学第三定律 表述: 在OK 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
(Planck-Lewis 说法)实质: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原理“不能用有限的手续把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到OK (即-273.15℃)”。
作用:阐明了规定熵的数值。
是联系热化学与化学平衡的纽带。
幻灯片10 应用科学热化学: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化学领域便产生了热化学。
作用:探讨伴随化学变化的热现象。
计算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幻灯片11 化学平衡: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于化学领域就产生了化学平衡 作用:解决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问题。
相平衡:将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于多相体系就产生了相平衡。
作用:解决相变化的方向与限度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U Q ∆=-+W幻灯片12三、研究方法1.热力学的方法是一种演绎的方法2.特点:宏观性、重(两)点性3. 优点及局限性幻灯片13 热力学方法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习题课—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W = −∆U = 3420.0 J
'
[P26 例1-4]
1-29 求25℃、Pθ下反应 ℃
4 NH 3 ( g ) + 5O2 ( g ) = 4 NO ( g ) + 6 H 2O ( g )
的△rHmθ(298.15k)。已知下列数据 △ 298.15k)。 )。已知下列数据
(1)2 NH 3 ( g ) = N 2 ( g ) + 3H 2 ( g ) (2)2 H 2 ( g ) + O2 ( g ) = 2 H 2O ( l ) (3) H 2O ( l ) = H 2O ( g ) (4) N 2 ( g ) + O2 ( g ) = 2 NO ( g )
∆ H ( 298.15k ) = −5154.19 KJ ⋅ mol c m
θ
−1
, CO ( g ) 、H O ( l ) 的标准摩尔 2 2
分别为-393.51KJ﹒mol-1、 生成焓 ∆ f H m ( 298.15k ) 分别为 试求C (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85.84KJ﹒mol-1,试求C10H8(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θ ∆ H ( 298.15k ) 。 f m
解:原式可由(1)×2+ (2)× 3+ (3)× 6+ (4)× 2所得 原式可由 × × × × 所得
θ θ θ θ θ ∴∆ r H m = 2∆ r H m (1) + 3∆ r H m ( 2 ) + 6∆ r H m ( 3) + 2∆ r H m ( 4 )
= 2 × 92.38 + 3 × ( −571.69 ) + 6 × 44.02 + 2 ×180.72 = −904.69kJ ⋅ mol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单原子分子
双原子分子 非线性多原子分子 (3) 实际气体 (4) 凝聚系统
CV ,m
3 2
R
5 CV ,m 2 R
CV,m = 3R
Cp, m-CV, m R
Cp, m CV, m
如He
如H2 ,O2 ,N2 如H2O (g)
第4页/共22页
三、理想气体非绝热过程Q,W,U,H计算
1 恒温过程
H = n Cp,m ( T2 -T1 ) = …… = -9005 J
第16页/共22页
五、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实际气体应用
理想气体U、H只是T的函数,与p、V无关, 因为分子间无作用力,无位能。
实际气体分子间有作用力,p、V的变化影响U、H
1. 焦耳-汤姆逊实验
节流膨胀实验
恒定压力的气体, 经多孔塞膨胀, 使其为压力恒定的低压气体
(1) 恒温可逆
273 K 200 kPa
(2) 向真空 (3) 恒温恒外压
(4) 恒容降温
100 kPa
解 (1) 恒温可逆
U = H = 0
Q = -W (2) 向真空
nRT ln p2 8.314 273 ln 100 = 1573 J
p1
200
U = H = 0
Q =-W=0
第6页/共22页
U = 0 H = 0 Q =-W
按不同过程计算W
2 非恒温过程 先求出终态温度 T2 H = nCp,m (T2-T1 ) U = nCV,m (T2-T1 ) Q = U-W
按不同过程计算W及Q
第5页/共22页
三、理想气体非绝热过程Q,W,U,H计算
例 计算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以下过程的Q、W、U、H
大学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1)克服外压为 p ',体积从V1 膨胀到V ' ; (2)克服外压为 p",体积从V ' 膨胀到V " ;
(3)克服外压为 p2,体积从V "膨胀到V2 。
We,3 p '(V 'V1)
p"(V "V ')
p
p1
p1V1
p2 (V2 V ")
p'
所作的功等于3次作功的加和。p "
p 'V ' p"V "
可见,外压差距越小,膨 p2 胀次数越多,做的功也越多。
V1 V ' V "
p2V2
V2 V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9/13
功与过程(多次等外压膨胀)
p"
p' p1
V"
V1
V'
p
p1
p1V1
p2
V2
p'
p 'V '
阴影面积代表We,3
p"
p"V "
p2
p2V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V1 V ' V "
第三步:用 p1 的压力将体系从V ' 压缩到 V1 。
p
W' e,1
p"(V "
V2 )
p1
p1V1
p' (V ' V ")
p'
p 'V '
p1(V1 V ' )
回主目录
V2 V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热力学第一定律原理或热力学第一定律定理,是热力学的基本定理之一。
它指出:在任意一个过程中,物质的总热力量Q和总功率W之和是定值,即Q+W=定值。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热力学问题。
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制冷机是利用制冷剂的汽化-冷凝-膨胀过程来进行冷却的。
制冷剂从低压汽化到高压气体的过程中,汽化所吸收的热量就是制冷机所发出的冷量。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制冷机消耗的功率W,对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式为Q+W=定值。
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热水器是利用电能将水加热的。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热水器消耗的功率W,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就是热水器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来产生动力的。
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消耗的燃料质量就是汽车发动机的功率W,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就是汽车发动机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光伏发电是利用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光伏发电的功率W,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就是光伏发电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以上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几个具体运用例子。
可以看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各种热力学过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等容 dV 0
P C T
QV E E CV ,mT
等压 dP 0
V C T
QP E PV
E CV ,mT
等温 dT 0 PV C QT A
0
绝热
dQ 0
PV C1 V 1T C2 P 1T C3
Aa E
E CV ,mT
15
过程 等容
功A 0
热量Q
CV ,mT
热力学第一定律
微小过程:dQ dE dA 符号 d 表示
因为Q、A不是状态函数,不能写成“微元明确几点:
Q E A
①.注意内能增量、功、热量的正负规定。
②.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际上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 的体现。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A V2 RT dV RT V2 dV
V1
V
V V1
V1
等温过程的功 A RT ln V2 (1)
V1
T
2 V2 V
8
由过程方程 P1V1 P2V2
则等温过程的功 6.热量
A RT ln V2
V1
RT ln P1
P2
(2)
无法使用 QT CT (T2 T1) 计算等温过程的热量。
原因:对于等温过程温度不变,Q=A,而功是过程量, 与过程有关,因而CT也与过程有关,没有意义。
第一类永动机:即不从外界吸收能量,而不断对外作 功的机械。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准静态过程和非准静态过程均适 用。但为便于实际计算,要求初终态为平衡态。
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1.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也称等体过程。
V
1.过程特点 系统的体积不变 dV 0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第一节热力学概论一、热力学的目的和内容目的: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相互转换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说,热力学是研究体系宏观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主要内容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都是上一世纪建立起来的,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有着牢固的实验基础。
本世纪初又建立了热力学第三定律。
化学热力学:用热力学原理来研究化学过程及与化学有关的物理过程就形成了化学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1.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化学变化的热效应问题。
2. 利用热力学第二律解决指定的化学及物理变化实现的可能性、方向和限度问题,以及相平衡、化学平衡问题。
3. 利用热力学第三律可以从热力学的数据解决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二、热力学的方法及局限性方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经过严谨的推导,找出物质的一些宏观性质,根据物质进行的过程前后某些宏观性质的变化,分析研究这些过程的能量关系和自动进行的方向、限度。
由于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性,不适合于个别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可以说,此方法的特点就是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其特点就决定了它的优点和局限性。
局限性:1. 它只考虑平衡问题,只计算变化前后总账,无需知道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
即只能对现象之间联系作宏观了解,不能作微观说明。
2. 它只能告诉我们在某种条件下,变化能否发生,进行的程度如何,而不能说明所需的时间、经过的历程、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
尽管它有局限性,但仍为一种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
热力学的基础内容分为两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介绍两个定律之前,先介绍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术语。
三、热力学基本概念1. 体系与环境体系:用热力学方法研究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研究的对象,将所研究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从其余的物质或空间中划分出来,这种划定的研究对象叫体系或系统(system)。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章总结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本章主要公式及其使用条件一、热力学第一定律W Q U +∆= W Q dU δδ+=热力学中规定体系吸热为正值,体系放热为负值;体系对环境作功为负值,环境对体系作功为正值。
功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
二、体积功的计算体积功:在一定的环境压力下,体系的体积发生改变而与环境交换的能量。
体积功公式⎰⋅-=dV p W 外 1 气体向真空膨胀:W =0 2气体在恒压过程:)(12 21V V p dV p W V V --=-=⎰外外3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2112ln lnp p nRT V V nRT W -=-= 4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12,T T nC W U m V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中的p ,V ,T 可利用下面两式计算求解1212,ln ln V V R T T C m V -=21,12,ln lnV V C p p C m p m V =三、热的计算热:体系与环境之间由于存在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形式。
1. 定容热与定压热及两者关系定容热:只做体积功的封闭体系发生定容变化时, U Q V ∆= 定压热:只做体积功的封闭体系定压下发生变化, Q p = ΔH定容反应热Q V 与定压反应热Q p 的关系:V p Q Q V p ∆+= nRT U H ∆+∆=∆n ∆为产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物质的量之差。
或者∑+=RT g Q Q m V m p )(,,ν ∑+∆=∆RT g U Hm m)(ν式中∑)(g ν为进行1mol 反应进度时,化学反应式中气态物质计量系数的代数和。
2.热容 1.热容的定义式dTQ C δ=dT Q C VV δ=dT Q C pp δ=n CC VmV =,n C C p m p =, C V ,C p 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C V ,m ,C p,m 是强度性质的状态函数。
2.理想气体的热容对于理想气体 C p ,m - C V ,m =R 单原子理想气体 C V ,m = 23R ;C p ,m = 25R 双原子理想气体 C V ,m =25R ;C p ,m = 27R 多原子理想气体: C V ,m = 3R ;C p ,m = 4R通常温度下,理想气体的C V ,m 和C p,m 均可视为常数。
物理化学-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精选全文
273.15K
Q p1T1 p2T2
T2
p1T1 p2
2101.325 273.15 4 101.325
136.6K
V2
nRT2 p2
2.80dm3
2. U nCVmT 1.70kJ
H nCpmT 2.84kJ
3. QT C
p
Q pV RT CR p
p2 CR V
p CR V
(2)
9.反响CO〔g〕+1/2O2〔g〕→CO2〔g〕的 △rHmθ,以下说法何者是不正确的?
〔1〕△rHmθ是C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2〕△rHmθ是CO〔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3〕△rHmθ是负值 〔4〕△rHmθ与△rUmθ值不等
(1)
三.填空
1.在一绝热箱中置一绝热隔板,将箱分成两 局部。分别装有温度压力都不同的两种气 体。将隔板抽走使气体混合,假设以气体 为系统,那么Q0=〔 〕;W0=〔 〕; △U=〔 0 〕。
四 计算
1.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 2×101.325kPa,11.2dm3,经pT=常数的 可逆过程,压缩到终态为4×101.325kPa, Cvm=3/2R,求:
〔1〕终态的体积和温度; 〔2〕△U和△H; 〔3〕所作的功。
1.
T1
p1V1 nR
2 101.325 11.2 1 8.314
〔1〕B→C过程的△U2; 〔2〕B→C过程的Q2。
U U1 U2 U3 0 U1 0
U2 U3 W3
(2) B→C过程的Q2
∵△U=0, Q=-W(ABC围起的面积) ∵Q=Q1+Q2+Q3, Q3=0 ∴Q2=Q-Q1 Q1 (AB线下面的面积)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
3 2 V1(
pa
pc )
450R
300
c
b
循环过程中系统吸热
O
1
2 V(10-3m3)
Q1 Qab Qca 600R ln 2 450R 866R
循环过程中系统放热
此循环效率
Q2 Qbc 750R
1
Q2 Q1
1
750R 866R
13.4 00
29
例 逆向斯特林致冷循环的热力学循环原理如图所示
当高温热源的温度T1一定时,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致 冷系数只取决于T2 。 T2 越低,则致冷系数越小。
26
三、 卡诺定理
1. 在温度分别为T1 与T2 的两个给定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 逆热机,其效率 相同,都等于理想气体可逆卡诺热机的
效率,即
1 Q2 1 T2
Q1
T1
2. 在相同的高、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热机,其
曲线起始于同一点. n可取任意值,不同n对应不同的过程曲线。
16
3种多方过程方程:
理想气体多方过程的定义 :
pV n C
再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RT
以T、V或T、p为独立变量,还可有如下多方过程方程 :
TV n1 C
p n1 Tn
C
17
二、多方过程摩尔热容
设多方过程的摩尔热容为Cn.m ,则:
dQ Cn,mdT
根据理想气体的热一律,可得:
Cn,m dT CV ,m dT pdV
在两边分别除以 dT
Cn,m
CV ,m
p( dVm dT
)n
CV ,m
p( Vm T
)n
式中的下标n 表示是沿多方指数为n 的路径变化。
2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
•
1-1
气体
一、气体基本实验定律 1、波义耳(R.Boyle)定律 在恒温条件下,一定量任何气体的体积 V均不其压力P成反比。 PV=常数 (n,T 恒定) 1-1
• 2. 盖-吕萨克(Ray-Lussac)定律 在恒压条件下,一定量任何气体的体 积均与其温度T成正比。 V/T=常数 (n,P 恒定) 1-2 • 3.阿伏加德罗(A.Avogado)定律 在相同温度、压力下,等体积的任何 气体均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在相同 温度、压力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 相等。(101325Pa,273.15K, Vm=22.414dm3 )
综合上述两项修正,可得
(P a
2 Vm
)(V m b) RT
三、气体的液化及临界状态
• 同物质的P—Vm图曲线相似,都有临界点C。温度高于此 点时,将丌再存在通过加大压力使气体液化的可能。 • 临界温度 : 气体加压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用TC表示。 • 临界压力:气体在临界温度下液化所需的最小压力称为临 界压力,用PC表示。 • 临界体积:气体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下的摩尔体积称为 临界体积,用VC表示。TC、PC、VC总称为物质的临界参数, 是物质的特性常数。
B 1 k
B 1
在相同温度相同体积下
PB / P n B / n B y B
B
分压定律可写为
PB yB P
理想气体或实际气体均成立
2、阿马格特(Amagat)分体积定律
•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气体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 所占有的分体积之和。
V V1 V 2 V k V B
B 1
k
nB RT VB P
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是研究热和能量转换的学科,而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是热力学最基本的三个定律,它们是热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定律及其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热力学系统中总能量的守恒性。
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者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如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和优化,太阳能电池的制造等。
在能源转换和利用中,第一定律可以用于分析能量流和预测系统的效率。
例如,在热能发电中,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然后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定律可用于计算电站的总输电量和节约燃料的方式。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指的是孤立系统熵的增加。
热力学中的熵可以理解为系统的无序度量。
第二定律表明,任何一种孤立系统都倾向于变得更加无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涉及工程、环境和生物学等众多领域。
例如,在热机中的工程热力学和制冷技术中的制冷循环,都需要考虑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环境保护方面,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环境的变化。
而在生物学中,热力学第二定律被用于解释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代谢。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又称绝对熵零点定律,提出了一个没有可能达到的理论极限:当温度趋向于绝对零度时,任何孤立系统的熵趋于零。
热力学第三定律被认为是热力学三大定律中最不直观和理论化的一个。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应用相对较少。
它主要被用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如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超导体的研究以及天体物理学的研究。
结论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是热力学基本的三个定律,它们在各种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三个定律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分析和优化物理系统的框架和方法。
在工业、环境和生物学等领域,热力学技术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和对节能的指导意义
水——指的是循环冷却水; 电——指各种动力设备(泵和压缩机)、仪表用电; 汽——指的是水蒸气; 气——指的是仪表用气,主要指空气或氮气; 制冷——提供低温条件。 凡是需要冷却的物料,高温的通过废热锅炉产生蒸汽,中、 低温的通过换热利用外,其余热量都要通过循环冷却水把热 量带走。 凡是需要加热的物料,除了通过换热外,其余通过蒸汽、油 和熔融盐加热,
热管技术在解决“神六”等飞船迎阳和 背阳材料温差、青藏高原铁路冻土路基 稳定和我们日常使用的笔记本电脑的散 热等问题上都采用了“热管”技术。
热管
热管的工作原理
热管长7米,是一种碳素无缝钢管,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 2米。里面灌装有液态氨,通过液态氨,让它保持冷冻状态 不松软;通过露出地面管径外表的“翅片”,把蕴含在地表 土层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p2
Ws Vdp p1
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液 体通过泵消耗的功小
液体经过泵一般不再考虑消耗功的大小,但是在选泵和泵的 安装时,要考虑泵的气蚀现象,即泵的气蚀余量。 泵的气蚀余量与输送介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主要是流体在输 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有关。
Bernoulli 方程
稳流体系第一定律的微分表达式
2.研究对象可以认为是单位质量流流体,也可以认为是截 面1和2之间的总流体
稳流体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 流体流经换热器、反应 器
H
1 2
u 2
gz
Q
Ws
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与焓变相比可用忽 略
1 u 2 0 2
gz 0
稳流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化简为:
H Q
精馏塔塔釜再沸器、塔顶冷凝器,反应器反应热的计算都需 要换热量和换热面积的计算
物理化学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Q U W U H=40.69kJ
37.59kJ
§2.6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一、理想气体U
理想气体有两个基本特点:a 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b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理气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即 U =f (T )
具体写成数学式为:
功可以分为:
体积功:本教材又称膨胀功 定义——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 We
非体积功:也称非膨胀功,其他功 指体积功以外的功 Wf 热力学中一般不考虑非膨胀功
四、数学表达式
设想系统由状态(1)变到状态(2),系统与环
境的热交换为Q,功交换为W,则系统的热力学能的变
化为:
U U2 U1 QW
二、内能(热力学能)
1.定义:指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 包括分子运动的平动能、 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位能、 分子内部的所有能量 符号:U
系统总能量通常(E )有三部分组成:
(1)系统整体运动的动能
(2)系统在外力场中的位能 (3)内能
热力学中一般只考虑静止的系统,无整体运动,不考虑 外力场的作用,所以只注意内能
对于微小变化
dU Q W
说明:(1)W指的是总功,包括We、Wf (2)适用范围:封闭体系 、孤立体系 (没有物质交换的体系)
§2.4 体积功 W Fdl
一、体积功的计算 pi > pe We FedlFe AAdlpedV
公式说明:
(1)不管体系是膨胀还是压缩,体积功都用-p外dV表示; (2)不用-pdV表示;p指内部压力, p外指外压,也不能用-p外V、 -Vdp外表示。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系统与环境
01章_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回主目录
2013-7-24
辅导答疑 1.17
1.17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氢气和氧气 从四种不同的途径生成水:(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爆鸣,(3)氢氧热爆炸,(4)氢氧燃料电池。 请问这四种变化途径的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是否 相同?
答:应该相同。因为热力学能和焓是状态函数,只 要始终态相同,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其变化值一定 相同。这就是:异途同归,值变相等。
答:W = 0 在刚性容器中是恒容反应,膨胀功为零. Q = 0 因为是绝热容器 U = 0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功、热都等于 零,所以热力学能保持不变。 H 0 因为气体反应生成液体,容器内压力下降 ,根据焓的定义式得到, H = U + Vp,p小于零,所以H 也 小于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但并不是所有的状态函数都得变。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13-7-24
辅导答疑 1.5
1.5 因为 U = QV , H = QP ,所以 QP,QV 是特定条件下的状态函数?
答:不对。U,H 本身仅是状态函数的变量, 在特定条件下与QV,QP的数值相等,所以QV,QP不
是状态函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13-7-24
辅导答疑 1.15
1.15 用热力学概念判断下列各过程中功、热、热 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第一定律 U Q W 。 (7)氢气和氧气在绝热钢瓶中爆鸣生成水,电 火花能量不计
H2 O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013-7-24
辅导答疑 1.15
1.15 用热力学概念判断下列各过程中功、热、热 力学能和焓的变化值。第一定律 U Q W 。 (1)范氏气体等温自由膨胀 答:W = 0 因为自由膨胀外压为零。 Q 0 范氏气体分子间有引力。体积增大分子间 势能增加,为了保持温度不变,必须从环境吸热。 U 0 因为从环境所吸的热使体系的热力学能 增加。 H 0 根据焓的定义式可判断焓值是增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二)》考试大纲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1 热力学概论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1.4 焓
1.5 热容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7 实际气体
1.8 热化学
1.9 赫斯定律
1.10 几种热效应
1.11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1.12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1.1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2.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一不可逆性性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卡诺定律
2.4 熵的概念.
2.5 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2.6熵的计算
2.7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2.8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古布斯自由能
2.9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2.10ΔG的计算示例
2.11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12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
2.13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
2.14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
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3.1 概论
3.2玻尔兹曼统计
3.3玻色—爱因期坦统计和费米—狄拉克统计
3.4配分函数
3.5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因数的贡献3.6晶体的热容问题
3.7分子的全配分函数
第四章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4.1 引言
4.2 溶液组成的表示法
4.3 稀溶液的两个经验定律
4.4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4.5理想溶液的定义、通性及各组分的化学势4.6稀溶液中各组份的化学势
4.7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的微观说明
4.8稀溶液的依数性
4.9吉朽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4.10非理想溶液
4.11分配定律――溶质在两互不相溶液中的分配第五章相平衡
5.1引言
5.2多相体系的一般平衡条件
5.3相律
5.4单组份体系的相图
5.5二组份体系的相图及应用
5.6三组份体系的相图和应用
5.7二级相变
第六章化学平衡
6.1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6.2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6.3平衡常数的表示式
6.4复相化学平衡
6.5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6.6标准生成自由能
6.7用配分函数计算自由能和平衡常数
6.8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6.9同时平衡
6.10反应的耦合
6.11近似计算
6.12生物能力学简介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8.1法拉第定律
8.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8.3电导
8.4电解质溶液理论
第九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9.1可逆和不可逆电池
9.2电动势的测定
9.3可逆电池电动势的符号及电池的写法9.4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9.5电动势产生机理
9.6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9.7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的计算
9.8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10.1分解电压
10.2极化作用
10.3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10.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10.5化学电源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1.1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11.2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11.3简单级数的反应
11.4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11.5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1.6活化能能反应速度的影响11.7光化学反应
11.8激化化学反应
11.9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11.10流动体系反应动力学
第十二章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12.1吸附等温线
12.2吸附现象的本质
12.3化学吸附
12.4化学吸附与催化反应12.5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12.6扩散的影响
12.7催化剂理论
第十三章表面现象
13.1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13.2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13.3液体的铺展和湿润
13.4溶液界面吸附
13.5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第十四章胶体分散体系
14.1胶体和胶体的基本特性
14.2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14.3溶胶的动力性质
14.4溶胶的光学性质
14.5溶胶电学性质
14.6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14.7乳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