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d85de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6.png)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增高,对于周围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看重。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艺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物使用的材料也越来越环保,不仅要求建筑物的结构新颖多样,而且造型也应当美观大方。
这种对建筑物的高要求高标准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就目前中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形势来说,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是影响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成本管理全球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水平,使人们对生活中的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这种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挑战在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居住环境的质量也会有所要求,因此,就需要建筑工程投入大量的手段和技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本文将从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入手,了解影响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提出合理的办法以供参考。
1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建筑工程的整个实施或呈相对复杂,它是由很多建筑主体共同完成的一个大型的综合项目的过程,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包含许多细小的环节,因此,在整个建筑过程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和因素,这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应当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管控,从而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1.1人为因素施工人员作为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实施者,对于工程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完成建筑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项目部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共同努力。
最新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优秀6篇)
![最新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db8d8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1.png)
最新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优秀6篇)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篇一3.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制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制度,才能够实现建筑企业自身的水平提升,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贯彻。
体制中主要是人为性的因素,因此提高思想意识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式实现。
3.2加大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建筑工程成本指的是建筑企业对其中一项工程建设所消耗的资金总和,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维系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成本控制越科学,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明显,施工单位必须依靠技术优势来弥补省略资金的不足。
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将整个工程进行细分,将相同的内容重新归纳总结,进行整体性运作,有效节省资金和劳动力,提高企业利润。
例如,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土石方工作,不同阶段的土石方材料经过计算,整体性进行施工和补充。
3.3加强建筑材料控制措施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消耗资金最大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需要单独进行考虑。
不同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运输和库存方面特点也不同,应该尽量选择价格经济、质量好的产品材料,包括原材料、成本以及配件等,如果材料自身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建筑质量。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建筑材料的指南,它可以指导材料的种类、规格甚至品牌,在同样价格区间有利分辨何种材料更符合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篇二工程技术管理指在科学方法和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工作,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科学、合理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以构建科学的技术秩序,确保整个生产过程,满足技术规程、规律和规范的要求,完成和实现企业既定的工程项目目标,合理安排工程施工计划进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从而达到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控制造价及缩短工期的目的。
1、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起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
专业建筑施工中级职称论文—8篇精品
![专业建筑施工中级职称论文—8篇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354d6c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c.png)
专业建筑施工中级职称论文—8篇精品1. 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基于全过程控制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并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施工验收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验证了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全过程控制;管理体系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以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安全培训、事故处理等方面。
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应用,分析了该管理体系在提高施工安全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管理体系;应用3.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摘要: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可持续发展;应用4. 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对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施工技术对结构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5. 建筑施工中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和难点,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包括垂直运输、模板工程、钢筋工程等。
同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垂直运输;模板工程6. 建筑施工中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电气设备安装、电气线路敷设、防雷接地等方面。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施工技术对电气工程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质量控制7. 建筑施工中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防水工程等方面。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最新12篇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最新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d37e2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d.png)
建筑工程类毕业论文最新12篇建筑工程毕业论文篇一《建筑施工技术探究》摘要:在建筑施工中,需要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建筑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还影响到工程施工成本的高低。
本文结合自己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施工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技术管理对预期的施工目标起到保障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中包含很多不同的环节,加强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是尤为重要。
对建设项目运行全过程要给予相应的监督管理,增强施工安全,避免出现技术上的失误。
为建筑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抓好技术管理工作,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话题一、建筑施工技术的制度管理措施1、确定建筑目标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推行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整个工民建施工工程的全面推进。
对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其特殊性。
建筑样式和施工作业复杂,交叉施工环节多,因此,生产过程中都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针对整个工民建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和难易程度,实现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范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制度建设。
由于建筑市场管理的不完善,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拿到工程大量节省经费,造成施工中没有安全设备。
建筑企业缺乏用于安全教育培训,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差,施工的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现场的监督人员只着重安全表象,无法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
所以必须坚强安全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注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工程人员制定详细的详细的培训,对工程质量实施个人负责制,有效提升施工人员自身信誉,增强施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1、建立施工技术监督站。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1000字范文(精选5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1000字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dadd1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1.png)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1000字范文(精选5篇)【篇1】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1000字一、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掌控意义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掌控有利于使人力财力都发挥到其最大的作用,量入为出,以收定支。
建筑工程造价的掌控是贯穿着整个建设过程中的,而施工过程又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紧要的部分,也是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多的一个过程,所以掌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是掌控整个建设过程造价的基础,也是起决议性作用的一部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带动的相关行业也较多,所以对于施工过程各环节质量和价格的掌控,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掌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掌控问题对建筑工程施工造价掌控与管理的意识不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始终是建筑企业主抓的重点,对工程造价的掌控要求相对比较低,特别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对进度对形象比较重视,往往为达到确定社会效应而不择手段,实行人海战术,事后才想起造价掌控。
一般来说假如想要充足施工的质量安全管理,工程的造价成本就相应的有所提升。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领导主抓造价管理和掌控的意识不够,施工的过程中,乱用材料、挥霍材料的现象就会增多,积少成多,使得工程的造价成本也变得巨大起来,成为了建筑企业增收的绊脚石。
因此,对工程造价的掌控和全员管理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建筑企业的成本最低化,利润最大化。
在对施工造价的管控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成为了一种负面的制约因素,面对建筑行业的膨胀进展,许很多多不合理的问题渐渐显现出来,而传统的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管束不了工程造价中显现的问题,使得行业的进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施工的材料和施工的设备是掌控建筑成本的关键环节,很多工程的采购人员在采购时,选择与“三无”材料生产厂家合作,相对的价钱比较便宜,但是质量很难保证;还有采购人员拿回扣,即使知道材料有一些问题也不挂念。
三、工民建工程施工造价掌控措施(一)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可以说直接决议了工程施工造价的大方向,它对掌控工程造价起着很大的作用,施工方案决议着施工工期,工程的组织和造价,全面的优化施工方案会极大地削减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因此要做好施工方案的订立和优化,对施工过程中的机器设备、工程流程进行审查和确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掌控工程造价的作用。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3篇)
![建筑工程及施工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c739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3.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绿色施工,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核心,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政策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革新与质量管理的分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革新1. 施工工艺创新(1)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以预制构件为主,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靠、绿色环保等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推广装配式建筑,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2)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BIM技术将建筑信息与三维模型相结合,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以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
2. 施工材料创新(1)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节能、环保、轻质、高强度等特点,如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筋等。
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耐久性能。
(2)绿色建材:绿色建材是指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
推广绿色建材,有助于实现绿色施工、降低建筑废弃物排放。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施工方案编制:在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
(2)施工过程监控: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2. 施工组织管理(1)施工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2)施工设备管理:确保施工设备完好、适用,提高施工效率。
房屋施工论文(5篇)
![房屋施工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e2c6c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b.png)
房屋施工论文(5篇)房屋施工论文(5篇)房屋施工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掌握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掌握的特点1.1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一是一次性。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行逆的,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只能一次胜利,不能失败。
二是固定性与生产的流淌性。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
三是单件性。
每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和四周环境相结合。
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
四是体积浩大性。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浩大,房屋占有很大的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
五是预约性。
房屋工程产品不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可先生产后交易,它只能是在现场依据预定的条件进行生产,即先交易后生产。
1.2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一是影响因素多。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掌握必需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二是质量波动大。
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淌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
三是质量隐藏性。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藏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藏性。
四是终检局限大。
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肯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掌握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掌握的影响因素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五大方面,简称4M1E。
施工过程中对这五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掌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工作。
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掌握的方法3.1“PDCA”循环施工质量掌握就是要留意抓工作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题的3000字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题的30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f31a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b.png)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题的3000字论文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主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议题和挑战,并提供一些简单策略以应对这些挑战。
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确保建筑项目按照设计要求高质量完成的关键。
良好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成本,并确保工程安全。
施工技术的挑战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一些常见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
1. 材料管理:确保材料的供应和储存,以及合理的材料使用。
2. 人力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确保施工队伍的高效运作。
3. 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预防施工事故的发生。
4. 质量控制: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 进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应对挑战的简单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以下是一些简单策略供参考:
1. 引入现代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无人机等现代工具,提高材
料管理和施工效率。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项目各方之间的及时沟通和协调,减少误解和延误。
3. 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施工队伍的技能
水平。
4. 审核和监督:建立有效的审核和监督机制,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符合要求。
5.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
管理措施。
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应对
施工技术的挑战,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建筑项目的成功完成。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a9cd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a.png)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一、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介绍了BIM技术的概念和优势,然后详细阐述了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等阶段。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常见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技术,如无损检测、材料检测等。
接着,讨论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和措施,如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
三、绿色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四、基于物联网的建筑工程安全监控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联网技术逐渐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工程安全监控系统,旨在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实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等。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六、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和类型,然后介绍了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方法和工具。
接着,讨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和策略,如风险沟通、风险转移、风险监控等。
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成果,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七、建筑工程经济性分析及其优化策略研究八、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篇【论文】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4966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3.png)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10篇【论文】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建筑工程领域的研究者提供10篇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论文。
这些论文将涵盖各个方面的施工技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发展。
论文列表以下是10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论文的详细信息及简介:1. 标题: "建筑材料的优化选择与应用"标题: "建筑材料的优化选择与应用"摘要:该论文研究了如何根据建筑工程需求,优化选择和应用建筑材料,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该论文研究了如何根据建筑工程需求,优化选择和应用建筑材料,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标题: "机械化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标题: "机械化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讨论了机械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影响。
本文讨论了机械化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影响。
3. 标题: "施工工艺优化与管理"标题: "施工工艺优化与管理"摘要:该论文研究了如何优化施工工艺和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该论文研究了如何优化施工工艺和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4. 标题: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标题: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本文探讨了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5. 标题: "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响应"标题: "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响应"摘要:该论文研究了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响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该论文研究了施工安全管理及应急响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
6. 标题: "预制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标题: "预制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探讨了预制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影响。
施工技术的建筑工程论文3000字
![施工技术的建筑工程论文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a71100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b.png)
施工技术的建筑工程论文3000字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决定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企业应当对施工技术予以重视。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施工技术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施工技术3000字论文篇一:《试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摘要:房屋建筑施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墙体开裂、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百姓的住房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引言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建筑工程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出来,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成分,房屋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
房屋建筑工程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及安全,并对社会稳定及国计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体现,因此其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必然会运用到各种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决定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如果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就不能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保障,达不到房屋建筑工程使用性能的要求,甚至还会给房屋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技术提起足够的重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如此才能充分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才能保证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现实房屋建筑施工中,豆腐渣工程仍然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人民的财产安全。
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安全隐患问题普遍存在各个行业,当然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也不例外,施工过程中不同的问题都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让人们十分担忧。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论文(3篇)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16ec7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03.png)
第1篇摘要: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耐久。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一、引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是建筑物施工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数量逐年增加,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基础施工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基础施工技术现状1. 施工技术发展迅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施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桩基础、地下连续墙、盾构法等新型基础施工技术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 施工工艺不断优化:在传统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例如,采用机械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手段,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3. 材料研发与应用:新型基础施工材料不断涌现,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为提高基础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 施工质量问题:由于施工技术不成熟、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部分基础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安全风险:基础施工过程中,如基坑开挖、桩基施工等环节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对人员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 施工进度延误:由于施工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基础施工进度延误,影响整个工程进度。
四、解决对策1.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推广应用新型基础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
2.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规范,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 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组织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责任,提高施工效率。
4. 强化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检验、验收制度,确保基础施工质量。
建筑技术施工论文六篇
![建筑技术施工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4a4c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0.png)
建筑技术施工论文六篇建筑技术施工论文范文11.1施工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低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依靠于单机的电脑应用软件,使信息技术只使用于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图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只能发挥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较快的作用,并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
在这种状况下,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旧是独立的,信息技术不能完成施工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无法为施工技术管理供应信息的分析和决策作用。
1.2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力量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力量水平不同,所以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缺乏使用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
因此,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力量有限,导致了他们不具备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的力量,使得信息技术不能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作用。
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落后。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依旧比较落后,拥有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也比较单一。
针对不同的施工管理要求,同一种施工技术管理软件不能更好的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对策2.1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让建筑施工企业意识到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购买信息技术设备上,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通过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企业就可以将信息技术投入到施工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来进行使用,从而实现施工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2.2全面加深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应当全面加深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从而使企业进行信息技术的网络建设,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信息的共享。
在实现信息共享的状况下,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施工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优化施工时间,同时做好施工技术的质量掌握,从而关心施工企业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3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养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应当提升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素养,从而保证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研究、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施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研究、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4c0522b14e852459fb5791.png)
施工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研究2、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3、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浅探(7篇)4、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分析(10篇)5、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浅谈(10篇)全文总字数:17962 字篇一: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研究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和边坡支护施工中,根据现场基本情况,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落实各项施工技术要点是必要的。
本文结合富兴广场工程实例,就建筑工程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技术措施。
实际应用表明,遵循上述施工技术措施,不仅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还能保证工程质量,也为后续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关键词:基坑开挖;边坡支护;施工技术当前,随着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所占据的份额越来越重,其基坑开挖及边坡防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业主、施工和监理等单位的重视。
特别是在一些城市中心、人流密集的工地现场实施的基坑开挖工程更是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结合笔者施工工程实例,就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启示。
1工程概述(1)开挖深度。
富兴广场位于龙岩市龙岩大道东侧,北侧为新州城,南侧为登高西路。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80219m2,基础形式为地基处理后采用片筏基础。
基坑长约163.0m,宽约68.0m,基坑开挖深度8.50-11.0m,土方全部外运,施工工期短,场地范围小,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2)地质特点。
根据勘察报告,基坑开挖范围内地层分布(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②细砂;②1砾砂;③卵石。
(3)地下水概况。
场地地下水主要是赋存于②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和⑥中风化灰岩及⑥1破碎灰岩中的岩溶承压水。
根据详勘报告,岩溶承压水对基坑开挖无影响,场地的第四系稳定水位埋深在2.65-6.70m,标高介于319.43-321.31m,在基底附近。
2富兴广场基坑开挖工程施工技术(1)基坑开挖工艺流程。
关于工程施工论文(3篇)
![关于工程施工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c87c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1.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施工技术创新已成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现有技术创新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一、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1.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技术创新能够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材料性能,确保工程质量。
2. 缩短工期:通过采用新型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停工、返工现象,从而缩短工期。
3. 降低成本:施工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4. 提高企业竞争力:施工技术创新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现有技术创新应用1. 绿色施工技术:如新型节能材料、环保施工工艺等,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建筑。
2.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广泛应用,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智能施工技术:如无人机监测、自动化设备等,实现施工现场的智能化管理。
4. 新型施工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抗裂性能。
三、未来发展趋势1. 智能化施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2. 绿色施工:持续优化绿色施工技术,降低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3. 碳排放减少: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4. 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施工技术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结论:施工技术创新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应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2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的核心,其创新与发展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成本、保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b4d39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3.png)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精品三篇)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降低建筑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遗传算法;大型公共建筑;应用研究1. 引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化算法被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
本文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建筑物的结构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2.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过程,寻找最优解。
具体步骤如下:(1)编码:将设计变量编码为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代表一种设计方案。
(2)适应度函数: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定义适应度函数,用于评价各个设计方案的优劣。
(3)选择:根据适应度函数,选择适应度较高的设计方案进行繁殖。
(4)交叉:模拟生物的交叉过程,对选中的设计方案进行交叉操作,新的设计方案。
(5)变异:模拟生物的变异过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变异操作,提高种群的多样性。
(6)迭代:重复执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直至满足终止条件。
3. 实例分析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结构性能和建筑成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建筑物在结构性能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建筑成本。
4. 结论本文以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对其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技术论文班级:16级土木工程1102班学号:姓名:魏鹏刚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建筑施工技术探析【摘要】目前我国建筑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建筑业作为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科学的管理和大量技术上先进、质量可靠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去,应用到建筑业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前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强企业实力,保证施工的关键技术设备紧跟国际发展趋势,与行业先进水平同步。
靠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1 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状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供,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相当成熟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目前建设部重点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2 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分析2.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是相当复杂的。
一旦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包括混凝土收缩裂)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和温度应力计算,确定是整浇或分段浇筑。
然后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和劳动力数量。
常用的浇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
浇筑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上浇筑温度不宜超过。
大体积混凝上分段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上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一次振捣或进行表面的抹压,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
在冬期施工的条件下,混凝土抹压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岩棉被、革帘等)。
非冬期施工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上表面四周筑堤,灌水20-30cm深,进行养护。
并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
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的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
2.2 防水施工技防水实际上就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防渗漏、防有害裂缝的出现。
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设计原则。
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防排并用、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对于屋面防水,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
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
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
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
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
对于外墙防水,宜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即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
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
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
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
不得随浇随砌。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2c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
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砼过梁。
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2.3 屋面施工。
屋面施工主要环节应该属于屋面的防水施工,通常采用传统的防水卷材,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三个系列。
防水卷材的主导品种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要勇于创新,大胆应用,并结合现代化科学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生产中不断取得好成绩。
同时,为不断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加大建筑业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力度,对建筑业新技术内容也应加以调整和补充,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钢筋连接施工钢筋连接施工中有需要规范的问题,比如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不宜控制。
如遇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略超过些也是符合要求的。
受压区则不限制。
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受拉钢筋梁、板、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梁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z粱中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是一个底线,不应越过,其他构件则可以放宽,但必须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
如般柱子钢筋(特别是构造柱),也可设置一个搭接头,这将方便于施工。
目前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出现了,即直螺纹接头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分别三种不同的形式。
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
加长丝头型接头: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
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
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加长螺纹除外),每300个接头为一,每批抽验一,要求钢筋连接质100%合格。
参考文献[1] 周兆银,周国恩,建筑工程施工实训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2] 孟小鸣,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3] 曲颐胜,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 姚刚主编.土木工程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5] 何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2[6] 刘宗仁主编.土木工程施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A. J. Thomson, et al.牛津实用英语语法.[8]常建立,曹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Reliability of Frame and Shear Wall Structural Systems. I: Static LoadingAhmed GhobarahAbstract:An efficient and accurate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a steel fram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al system subjected to static loading. In a companion paper, the algorithm is extended to consider dynamic loading, including seismic loading. The concept integrates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and the 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leading to a stochastic finite element-based approach.In the deterministic finite-element representation, the steel frame is represented by beam-column elements and the shear walls are represented by plate elements. The stiffness matrix for the combined system is then developed. The deterministic finite-element algorithm is verified using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mputer program. The deterministic algorithm is then extended to consider the uncertainty in the random variables. The reliability of a steel frame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is evaluated for the strength and serviceability performance functions.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The algorithm quantitatively confirm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hear walls, particularly when the steel frame is weak in satisfying the serviceability requirement of lateral deflection. The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iability of any complicated structural system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materials when subjected to static loading. The procedure will be useful in th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guidelines under development by the profession.Reliability Analysis of Frame with Shear WallsThe frame shown in Fig. 2 is reinforced with shear walls as shown in Fig. 1.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wo addit ional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shear walls, Ec and ν, are given in Table 3. The building is assumed to contain five similar frames connected by rigid diaphragms at the floor levels. Only the center frame of the building is assumed to have shear walls. Although the physical thickness of the shear wall is 12.7cm,considering the presence of five similar frames and the rigid behavior of diaphragms, the effective thickness per frame is assumed to be 2.54 cm in this study. The combined system is subjected to the three static loads given in Table 3. After the tensile stress of each shear wall exceeds the prescribed tensile stress of concrete, the degradation of the shear wall stiffness is assumed to be reduced to 40% of the original stiffness.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of the combined system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For the strength limit state,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of a column, represented by Node eg in Figs. 1 and 2, is estimated. For th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the horizontal deflection at the top of the combined system (point a in Figs. 1 and 2) is evaluated.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in Table 4.As before, 10,000 simulations are used for the strength limit state and 100,000 simulations are used for th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For both the strength and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the reliability indexes estimat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echnique are similar. Th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at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of a combined system consisting of frame and shear walls under static load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lum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hear walls. However, the horizontal drift at the top of the frame reduc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of the combined system in serviceability became almost zero. This is expected. For the combined system, the controlling limit state has changed from serviceability to strength. This simple example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hear walls in carrying horizontal loads.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iability of a complicated structural system under static loading conditions, broadening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reliability methods.ConclusionsAn efficient and accurate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a steel frame and RC shear wall structural system. The steel frame is represented by beam-column elements and the shear walls are represented by plate elements. A stochastic finite element-based approach consisting of the reliability approach, the first-order reliability analysis procedure, and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is proposed. The reliability of a frame with and without shear walls is evaluated for the strength and serviceability performance functions.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using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echnique. The proposed stochastic finite-element-based algorithm is reasonable for evaluating the reliability of a combined system consisting of frame and shear walls for static loading. It gives similar results for both the strength and serviceability performance functions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from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s expected,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a frame for horizontal deflec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the help of shear wall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a combined system consisting of steel frames and RC shear walls for static loading is very unique. It produces accurate and efficient result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future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complicated structural system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emonstrates how reliability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a real structural system capturing its realistic mechanical behavior. The procedure will be useful in the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guidelines under development by the profession.References[1] Chaallal O, Nollet M-J, Perraton D. Shear strengthening of RC beams by externally bonded side CFRP strips.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ASCE 1998;2(2):111–3.[2] Spadea G, Bencardino F, Swamy RN. Structural behaviour of composite RC beams with externally bonded CFRP.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ASCE 1998;2(3):132–7.[3] Saadatmanesh H, Ehsani MR, Li MW.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concrete columns externally reinforced with fibre composite straps. ACI Structural Journal 1994;91(4):434–47.[4] Saadatmanesh H, Ehsani MR, Jin L.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circular bridge pier models with fibre composites. ACI Structural Journal 1996;93(6):639–47.静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的可靠性作者:Ahmed Ghobarah摘要:一种新的精确有效的计算方法已经被发现用来评价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受到静荷载作用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