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生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一、引言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而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卓越的表现,而且他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本文将探讨白居易在政治和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二、白居易的生平概述
白居易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并曾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政治历程。

他先后担任过宰相助理、翰林院编修等职位,在当时朝廷中具有深厚的政治造诣与影响力。

三、白居易的政治才华
1.政绩斐然:作为宰相助理期间,白居易秉持温和稳定的立场,推行了一系
列重要改革措施,例如整顿官吏选拔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等,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效并带来社会稳定。

2.率直直言:白居易以其公正和勇敢的性格而闻名,敢于直言谏诤,坚持原
则与道义。

他多次上书君主,表达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为该时代的政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1.诗歌创作:白居易被誉为“诗仙”,其诗才高度赞誉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真挚细腻,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散文写作: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以其优秀的散文闻名。

他善于描绘
人物形象,写出许多深入人心的故事,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爱情
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五、总结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杰出成就,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他通过其谨慎而稳健的政治态度和卓越才华,在政
治和文学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也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字数:326)。

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

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

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的一生简短概括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誉为“诗魔”和“诗王”,他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被称为“白体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情感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生哲理、爱情亲情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下面是白居易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述,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他于772年出生在陕西渭南,他的父亲是官员,家世显赫。

白居易的家境优越,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轻时候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在他18岁的时候,就因才华横溢而被选为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概括1.担任官员早年间,他担任过一些地方官职,终于有机会进入皇宫为官。

他在官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多次升迁。

但是,他在唐朝官僚体制中,不同于大部分的官员,他更注重生活情趣和文学创作,所以,他在仕途上并没有长久的发展。

之后,他辞官回家,过起了自由舒适的生活,全心投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与诗歌创作。

2.文学成就白居易擅写散文、诗歌,是唐代最出色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的个性、自然、真实、细致入微、给人以启示,以及含义深远等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千秋岁》、《赋得古原草送别》、《汉江临泛》等。

3.感情生活白居易对于女性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写了很多诗歌来赞美女性,也经历了几段作者身边女性人物的痴情之感。

比如他曾经迷恋过的敬史女(《敬史篇》),程氏三女儿(《长恨歌》),还有被写入《琵琶行》中的女琵琶师等等。

4.晚年生活白居易虽然曾经是唐朝高官显爵,但他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充满了失望和厌恶。

后来,他开始了更加随心所欲的写作生涯,创作了更多的诗歌和散文,并通过这些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生道理和人类命运,写作更多关于人生、世态悲欢和天地事物的诗歌。

他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尤其是在晚年,顿悟了很多道理和真谛,成为“道家诗派”的代表先驱,为后来的一些类似思想的诗人树立了学者和导师的形象。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

白居易的生平事迹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人物档案]姓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出生:公元772年逝世:公元846年农历八月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出生地:郑州新郑逝世地:洛阳主要身份:诗人主要功过:继承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发展完善了长篇叙事的诗歌体裁主要著作:《长恨歌》、《琵琶行》,有《白氏长庆集》[人物生平]白居易于公元772年出生于郑州新郑的一个官僚士族家庭,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

白居易的家庭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年幼的白居易聪明好学,9岁时就可以辨别声韵。

在白居易11岁时,“安史之乱”爆发。

白居易在16岁时创作了传世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得到了当时名士顾况的赏识。

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进士。

公元802年,白居易和元稹一道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从此开始了两人一生的友谊。

公元806年,白居易参加科策获得第四名,被任命为周至县县尉。

在周至县期间,白居易创作了长诗《长恨歌》。

公元808年,白居易被提升为翰林学士,同年授左拾遗。

在此任上,他阻止了淮南节度使王愕通过财贿当宰相的企图。

公元814年,白居易在守丧期满后出任赞善大夫一职。

公元816年,宰相武元衡遭人暗杀,白居易上书要求捕杀刺客,得罪权贵,因此而被逐出长安,贬为江州司马。

在江州期间,他写了流传千古的名篇《琵琶行》。

公元818年,白居易出任忠州刺史,不到两年被召回长安,先后任尚书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中书舍人等职。

公元822年,他调任杭州刺史,三年后充任苏州刺史,一年后辞职,隐居洛阳。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与世长辞,享年74岁。

[影响力评述]在唐代诗人中,白居易在几个方面都堪居第一。

首先,他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现存诗近3000首。

其次,白居易是写长篇叙事诗的圣手,其意境、辞藻均无人可及。

再次,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最具民间性。

他的诗,就像柳永的词一样,“老妪能解”,故后人称他是“人民的诗人”。

白居易的影响力除了来自他的诗作以外,也来自他的从政生涯。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一、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白居易的诗歌风格1. 温婉细腻白居易的诗歌以温婉细腻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注重细节描写。

他的诗作中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够深入人心。

2. 情感真挚白居易在创作中表达了自己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节上所把握,将自己情感投入其中,并通过语言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3. 描述现实生活白居易批判现实,关注人民生活,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社会百态,呈现出大唐盛世时期的繁荣和沧桑。

三、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1. 开创骈文诗流派白居易在骈文诗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运用富于律动感的韵律和行数,开辟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对后世的骈文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影响后来文人雅士白居易以其温婉细腻、情感真挚的诗风深受后来文人雅士的推崇。

他的作品不仅成为其他文化名流学习借鉴的对象,也激发了后世无数学者和艺术家对诗歌创作和人生观念的思考。

3. 启发艺术审美与情感表达白居易通过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引领了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的新境界。

他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四、结论白居易作为唐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温婉细腻、情感真挚和对现实生活描写为主要特点。

他对骈文诗的创新以及其独特的诗风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对人们情感与美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他成为了文人雅士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同时也启发了艺术审美与情感表达方面更广泛的思考。

以上是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的简要介绍。

白居易以其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创了新的诗歌形式,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文化名流和艺术家们在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探索。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关于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世间。

他在唐代以“诗仙”之名闻名于世,是唐代文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位诗人。

以下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作品。

一、生平白居易的生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官场生涯和隐居生涯。

1. 官场生涯白居易是唐代时期的一名官员,于公元80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祖籍为陕西凤翔。

他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考中进士。

进入官场以后,他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如秘书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

后来,他进入皇家内阁,成为了尚书右丞。

但是,因为他的一篇诗歌引起了中官的不满,被贬到了陕西洛阳做知州。

2. 隐居生涯白居易在洛阳做了知州后,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自那时起,他开始创作大量的诗文,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中,反映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他晚年返回咸阳,与家人一道生活到逝世。

二、诗歌作品白居易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大多数是豪放、自然和浪漫的。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风貌,还描绘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

他的诗歌作品大部分涉及爱情、人生哲学等主题,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

这首诗歌以草地为背景,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送别诗之冠”。

2.《长恨歌》这是白居易的又一代表作,以杨贵妃为主人公,描写了她与唐太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歌的风格庄严、雄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诗歌中,白居易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突出了杨贵妃的形象,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3.《琵琶行》这首诗歌以唐朝著名的女琵琶手韩翃为主人公,描绘了她在忧愁的悲伤中演奏琵琶。

这首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悲壮,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创作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富有情感的表达力。

他的诗歌将日常生活的场景和主题与艺术技巧完美融合,体现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诗歌取向。

诗魔白居易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一生经历曲折,但才华横溢,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生平经历: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聪慧好学。

他先后经历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等朝代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左拾遗、大理寺卿、刑部尚书等。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到地方,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和感受。

2.成就贡献: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而且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代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性格特点:白居易性格豁达、开朗,喜欢喝酒和写诗。

他对朋友和家人都非常热情和关爱,尤其是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

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对于社会问题非常关注和思考。

4.社会影响:白居易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和社会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矛盾和问题,触动了当时的社会神经。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代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故事传说:有关白居易的故事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写《琵琶行》的故事。

传说白居易在贬谪到浔阳后,偶然听到一位琵琶女弹奏琵琶,深受感动。

他通过与琵琶女的交谈,得知她也是一位被社会遗弃的人,于是深表同情。

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6.实用信息: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作品,可以去浙江杭州的白居易纪念馆参观游览。

这里陈列了白居易的生平事迹、手稿、墨宝等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可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到白居易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成就。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曾任尚书左丞、右卫大将军、户部尚书等职务,为唐代文坛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其诗歌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诗人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一、生平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河南福州浮山(今福建福州市闽侯县)人。

他的祖父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宰相白居易,父亲是当时的贺州刺史。

白居易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特别感兴趣。

他曾经在礼部上任职,后来调任秦州尉,又在安禄山之乱中受到牵连,于是干脆辞官离开政治舞台,专心致力于创作。

白居易曾经游历各地,多次经历风雨坎坷。

他的一生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文学作品传世至今,成为我们了解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生动,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意义,被后人称为“白乐天风”。

二、创作特点白居易擅长写家居生活、民间风情、议论时政、叙述历史等,其诗歌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较为细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著名。

《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对贵妃的形象描绘和感情渲染,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诗歌,也是古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杰作之一。

它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三、影响和价值白居易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诗歌不仅受到了当时的高度认可,也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等都被人们传唱和引用,成为了经典名句。

同时,他的诗作和思想也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新诗运动和风雅文化的兴盛。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风雨沧桑,也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学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文学作品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仍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

唐代白居易的简介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字乐天,号醉吟先生。

他的作品数量庞大,涉及多个领域,成为了唐代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

他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被后人誉为“白氏风华”和“乐天派”。

一、家族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家族——白氏的后代。

其祖先白墀为汉朝太尉,白万为唐朝太务卿。

白居易的祖父白嘉祐是万年(今江西省贵溪市)知县,曾两次代理江西巡抚。

父亲白重大为卫尉少卿,官至翰林学士。

二、政治生涯白居易年轻时曾任唐朝的礼部郎中、太子洗马、太子左庶子等职,为唐德宗时期的重臣。

其后曾入仕于太和、开成、弘道、大中等时期的朝廷,并担任过刑部、吏部、礼部等职。

但因为与宦官李诵没法相处,出任过江南东道、福建东道巡抚时不得不自请辞职。

三、文学成就白居易擅长诗、文、词、赋多种文体,曾被誉为“同夜月华人”,成为唐代文坛的一朵亮丽的奇葩。

他的诗风慷慨豪放,自由不羁,嬉笑怒骂,切中时弊,赢得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追捧。

《长恨歌》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唐代五大长恨题材诗之一。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诗歌上,他的散文亦是无可挑剔的。

他善于写散文随笔,以嬉笑怒骂的手法,表现出社会现实中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生境遇,较多地从中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塑造了很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散文中常常带有通俗易懂的意味,又富有哲理、艺术性、情感和生活气息,因此被称为“白体文”。

白居易还被誉为唐代的“声色犬马派”代表人物,他的词歌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容貌和风情,以及男女的表白和爱情纠葛。

其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被誉为“白乐天之美”。

四、晚年生活晚年的白居易放弃了官场生涯,南迁洛阳,并与好友杜牧、元稹等人聚居一处,过着诗酒消闲的生活。

晚年的白居易颇为困顿,过着贫穷的生活,但仍然潇洒自如,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和散文作品。

五、遗产价值白居易被尊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和文化名流,他的文学成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

白居易生平故事

白居易生平故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一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童年与求学阶段: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在少年时期就以才华横溢而闻名,并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仕途。

2. 步入仕途:白居易在进入仕途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在朝中担任过许多职务,如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

他在任期间,曾多次上书直言,积极推行改革,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

3. 仕途波折:然而,白居易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辗转各地任职。

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

4. 晚年生活:白居易晚年回归故里,过上了隐居生活。

在这期间,他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虽然白居易在晚年归隐,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他的诗歌作品中,有许多作品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展示出他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5. 支持唐代文学:白居易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支持者。

他积极参与文学交流和创作活动,倡导诗歌创作的平易近人风格,与其他文人共同推动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6. 结交朋友:白居易一生交友广泛,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

他们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共同推动唐代文化的发展。

例如,他与刘禹锡、王之涣、韩愈等人都有深厚的友谊。

7. 离世:846年,白居易在洛阳离世,享年75岁。

他的离世使得唐代文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但他的诗歌作品、精神品质以及对唐代文化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

8. 文学成就:白居易的文学成就斐然,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多种题材,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有描绘社会现实的诗作。

白居易唐代文学的伟大才子

白居易唐代文学的伟大才子

白居易唐代文学的伟大才子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才子佳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一位伟大才子,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从其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以及对唐代文学的贡献等方面,探讨白居易为何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伟大才子。

一、生平经历白居易于唐代初年的广陵(今属江苏扬州)出生,家境富裕,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官员。

在家庭的熏陶下,白居易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受儒家经典和文学作品的影响。

他的天资聪颖,自小就显示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悟性的出众。

年少时,白居易离开家乡,先后在京师长安和洛阳等地任职。

他曾先后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吏部员外郎等重要职务,深得唐玄宗的赏识。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权力和地位,他更加热爱文学并将其视为终身的追求。

二、作品风格白居易是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涉及广泛而丰富多样。

他善于借物抒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联想给他的诗作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触动,同时也表达了对身世沉浮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白居易的诗作风格清新明快,行云流水,富有象征性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同时,他对音韵的把握和运用也是他诗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除了诗歌创作,白居易还涉及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

他的散文清新自然,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特别是他的《琵琶行》,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被誉为是唐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三、对唐代文学的贡献作为唐代文学的伟大才子,白居易对整个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风貌,开拓了诗歌的表现形式。

他的诗作以自由舒展的姿态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心境。

其次,白居易注重文学与现实的结合,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空洞的文字组合,而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抒发。

他关注庶民的苦难和生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白居易知识点总结

白居易知识点总结

白居易知识点总结一、白居易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河南盩厔(今河南长葛),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唐代政治斗争中曾屡受挫折,但他一直保持乐观豁达的性格,深受民间百姓的爱戴和尊崇。

他曾历任卫尉丞、工部员外郎等官职,最后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岭南,晚年隐居香山,以写诗、养蚕度日。

二、白居易诗歌特点白居易的诗歌以自然真实、情感真挚为特点,他擅长写山水诗、田园诗和闺怨诗。

其诗风清新朴实,用字简练,语言自然流畅,深受后世诗人的推崇。

他的诗作对后世的唐诗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白居易代表作品赏析1.《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琵琶女为主题,描绘了唐代社会底层女性的悲苦命运和对命运的无奈。

诗中清新流畅的语言和深刻的人物刻画,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力。

2.《长恨歌》《长恨歌》描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感情纠葛,诗中情感深沉,抒发了白居易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诗之冠。

3.《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白居易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古原草地的壮美和离别的情感。

诗中用典切题,形象生动,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伤。

四、白居易的文学影响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为后世诗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学范本,被誉为“开元盛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散文也以写实、流畅见长,为后世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学批评方面,他提出了“易安体”诗风,反对雕琢过度的诗风,对后世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总结综上所述,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诗歌以情感真挚、自然清新为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唐代诗歌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学范本。

同时,他在散文和文学批评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白居易一生三个关键期及其经典诗词

白居易一生三个关键期及其经典诗词

白居易一生三个关键期及其经典诗词
引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王维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以通俗易懂、平实质朴而著称。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白居易一生的三个关键期,以及他在这些时期创作的代表作品。

一、早年时期(772-806)
白居易出生于唐朝的一个官宦家庭,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这段时期的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社会现实,这些特点在他的早期诗词中已有体现。

代表作品: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钱塘湖春行》
二、仕途时期(807-824)
白居易在唐宪宗时期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江州司马等职位。

这一时期的白居易,既体验了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感受到了民生疾苦。

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站在百姓一边,呼吁社会改革。

代表作品:
- 《琵琶行》
- 《长恨歌》
三、晚年时期(825-846)
白居易晚年退出政界,隐居洛阳郊外的香山。

这段时期,他主要从事和诗歌创作,生活闲适。

他的诗歌更加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以及内心的抒发。

代表作品:
- 《问刘十九》
- 《钱塘湖夜行》
结语
白居易的一生,经历了早年丧父、仕途坎坷、晚年隐居等三个关键期。

这些时期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唐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准确或遗漏之处,敬请指正。

【精选】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精选】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第一節: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識的繼承者,也是杜甫之後的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繼承並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沿著杜甫所開闢的道路進一步從文學理論上和創作上掀起了一個波瀾壯闊的現實主義詩歌的高潮。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居香山,自號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後人因稱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原籍太原,後遷下矽(陝西渭南縣),他出身于一個小官僚家庭,世敦儒業,祖、父皆以明經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時代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

由於戰亂,他十一歲時就離家避難越中,常常是“衣食不充,凍餒並至”,以至“常索米丐衣於鄰郡邑”。

貧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這對他的詩歌創作差不多一開始就走上現實主義的道路有著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帶有濃厚的儒、釋、道三家雜糅的色彩,但主導思想則是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他說:“仆雖不肖,常師此語。

”又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

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

”(《與元九書》)可見這一思想不僅支配了他的政治態度,同時也支配了他的創作方向。

他的一生,大體上即可依此分為前後兩期,而以四十四歲貶江州司馬為分界線。

(一)前期——即從入仕到貶江州司馬以前。

這是白居易“志在兼濟”的時期。

這一時期,他在仕途上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二十九歲,一舉成進士,三十二歲又以“拔萃”登科,為校書郎,三十五歲複應制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以第四等入選,由校書郎為幸至尉,不久入為翰林學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遺。

所以詩人曾不無自負地說:“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名入為耳,為升清貴。

”社會現實和個人聞見,既使詩人深感有“為民請命”的必要,而最高統治者的信任又使他覺得有此可能,於是“兼濟天下”的思想便占了主導地位:“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新制布裘》)為了實現這種宏願,他非常積極、勇敢,也不怕犧牲自己:“勿輕直折劍,猶勝曲全為!”(《折劍頭》)“正色摧強禦,剛腸嫉喔咿。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白居易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人物生平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代表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代表

白居易的简介和作品代表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唐代诗人中的“晚唐三百”。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感情性和艺术性,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几篇代表作品。

一、白居易的简介白居易于772年出生在陕西永兴县的一个贫户之家,家境贫困但学识渊博。

他十分聪明,年纪轻轻就开始接触文学和诗词,在诗人元稹的指导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后来,白居易考入了进士,进入政治圈子,历任太子洗马、秘书省校书郎、礼部侍郎等职位,直到晚年官至中书令。

在文学上,白居易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充实,风格优美,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才华横溢的艺术造诣。

他的文学作品被誉为“风流千古、传世经典”。

二、代表作品介绍1.《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草原上远方的离别之情。

全诗立意高远,意境深邃,语言简练、细腻,韵律流畅。

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被誉为唐诗经典句,意境深刻、表达唯美,绕梁三日,令人难以忘怀。

2.《长恨歌》《长恨歌》是一首抒发爱情痴心妄想的长篇叙事诗,共计《千古恨》一百二十章。

该诗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塑造了唐皇帝李隆基和杨贵妃两位主人公的浪漫爱情,以及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

作品结构严谨,含义深沉,曾被长期传唱,被视为唐代史诗的代表作之一。

3.《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受到男权制度压迫的悲惨命运。

诗中描绘的李慕白和安南两位女子形象深刻、感情真挚,语言平实而耐人寻味。

其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一句堪称诗中绝句,表达了琵琶行者的一腔悲愤之情。

4.《临洞庭湖赋》《临洞庭湖赋》是白居易的一篇散文代表作,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景观以及其对百姓的重要意义。

全文议论严谨,论证深入,细节充实生动,语言风格典雅。

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被誉为不亚于唐诗的俳句。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简介是谁写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简介是谁写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简介是谁写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以清新含蓄、感人至深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作品特点及影响,以及关于白居易简介是谁写的的问题。

一、生平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出身于一个名门望族,祖籍山东潍县,但他的父亲白敏中为官到扬州后,便迁居到扬州。

白居易得其父之迁居,也因而脱离了封建官僚儒家的权力体系,走上了文学之路。

白居易自幼聪明好学,十四岁时,便已经做了清河县令的执事。

此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因文章优秀被选为进士。

他曾在唐玄宗、代宗、德宗、武则天等皇帝的朝廷任职,后被贬谪到岭南、草原等处,期间耗尽了巨资,终于回到故乡扬州,在此度过了晚景。

二、作品特点及影响白居易是一位文学、政治、历史、语言学等领域的杰出人才。

他的诗歌作品,以民间生活和人性智慧为主题,广泛表达社会现实,富于真情实感。

他既善于叙事又善于抒情,不同于李白般奔放豪放,也不同于王之涣般质朴典雅,而是具有独特的风格。

白居易还深受汉乐府和曲子的影响,他的诗歌音乐感强烈,流畅灵动,行文婉转优美,淡雅清新,情感真挚、自然,一度成为唐代后期四大诗人之一,与元稹、李商隐、杜牧并列。

他的代表作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城雪》等。

白居易的思想诉求强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士人阶层的不满。

他的诗歌尤其关注人民生活和疾苦,呼吁重视人道主义精神,凝聚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关于白居易简介是谁写的在历史上,对白居易的介绍和评价众说纷纭。

早在唐代,就有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对白居易进行了高度评价,对他视为同类人物。

明代以来,史家更是对白居易作了大量研究和介绍。

《唐书》、《新唐书》等典籍均记载了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此外,文学家刘向也在《新序》中对白居易进行了详细的评价。

现代研究者们也各自对白居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介绍,其中陈毓庭、钱家鼎、钱钟书、徐志摩等名家对其影响尤为深远。

研究报告白居易

研究报告白居易

研究报告白居易研究报告:白居易1. 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世称“诗仙”。

他以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知识,创作了大量卓越的诗作,并且在政治领域中也有杰出的表现。

本文将对白居易的生平、诗歌创作以及对唐代文学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生平白居易于唐代宪宗元和四年(772年)生于陕州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从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年少时,他就展现了出众的文学才华,并通过举荐考中了进士。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包括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成为当时的重要政治家之一。

3. 诗歌创作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巨大的成就。

他的诗歌以写实主义为基调,以婉约派的风格为特点,讲述了许多生动、真实的故事。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包括爱情、自然、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使得他的作品既深刻又多样化。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细腻的感受、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而著称。

他善于通过文字描绘出生活的琐碎和细节,展现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感受。

他的诗作以情真意切、含蓄而深沉,给人以启迪和感动。

4. 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白居易的诗歌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创新了唐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

他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大胆地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使得唐代诗歌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崇,被后代文人争相模仿和赞颂。

他的作品不仅开创了婉约诗派,也影响了后来的文化思潮。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5. 结论白居易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广泛的知识,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诗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使得唐代诗歌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他的作品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后世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白居易的事

白居易的事

白居易的事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生平事迹如下:
1.出生和成长:白居易出生于公元772年,在河南新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他的童年并不富裕,但从小就表现出了才华横溢的一面。

2.仕途经历:白居易在29岁时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

他曾担任过左拾遗、刑部尚书等职位。

他在任期间致力于改革政治,提倡节俭,反对腐败,并曾上书皇帝请求惩治贪官污吏。

3.文学成就: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广泛,深受人们喜爱。

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晚年生活:白居易晚年辞官回到洛阳,过着隐居生活。

他与元稹等友人一起组成“洛阳文会”,以诗酒会友,相互酬唱。

白居易还致力于佛教文化的研究,他对禅宗的理解和阐释,对后世的佛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居易的事迹展现了他在文学、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同时,他的生平也表明了一个人的才华和努力可以在不同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白居易的一生及其影响

白居易的一生及其影响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元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元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
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诗歌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

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当他受皇帝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

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很多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

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

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在中唐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这种诗歌理论对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病,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大历以来诗坛上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也有针砭作用。

但是,他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现实政治需要,有时把诗歌变成押韵的谏章,又是不恰当的。

有时他运用这种理论来批判谢灵运、陶渊明、谢□、李白等著名诗人,便不免显得偏颇和狭隘。

同样,如果一味强调“辞质而径”等诗歌的表现方法,势必束缚诗歌艺术的创造,拘限诗歌风格的多
样,难免有浅率之弊,因而受到晚唐诗人杜牧及宋代一些诗人的批评。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风格,后世颇有争议。

有人说他“俗”,说他“浅”,矜耀富贵,吟弄风情,存在着格调低下的庸俗的一面,缺少蕴藉含蓄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气势。

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想情趣,有力地显示着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

晚唐的许多诗人,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启示。

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梧桐雨》、《琵琶行》演变为马致远的《青衫泪》等。

白诗的词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

除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色,他以其创作的实践,推动了散文的革新。

由上可以知道,白居易不仅在诗歌上给予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以其超然自适的性格和人生智慧赢的文人的尊敬与崇拜。

他的一生,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