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是将音乐研究置于整体民族的角度上进行的,所以民族音乐研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本身的研究,也包含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体系和民族风俗人情的研究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范文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研究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一)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既有想象宇宙形成、人类起源、民族来源的“古歌”;也有歌颂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史诗歌”;还有叙述本民族传说故事、描写生产劳动、歌唱爱情的“叙事歌曲”等。
不过,这些可总称为“叙事歌”。
达斡尔族的“舞春”(亦为“乌春”)是一种诵调式叙事歌曲,内容有反映劳动生产的,如农家苦、打鱼、伐木等,亦有反映士兵厌倦清政府强迫其征战的《薄坤绰》。
它以四句为一节,全曲有十几节乃至几百节不等。
维吾尔族的叙事民歌,称“达斯坦”,它由说、唱、演奏等多种形式组合而成,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故事,如《艾里甫与西苓》、《塔赫尔左胡来》、《好汉斯依提》等。
柯尔克孜族的叙事古歌、史诗歌带有神话色彩,如《库尔满别克》、《库加牙西》、《玛纳斯》等,曲调虽较简单,但却仍悠扬。
锡伯族的古老民歌,称为“菲散布热乌春”,内容有反映民间困苦生活的,如《亚其那》;有反映西迁历程的《西迁歌》。
其音乐曲调,分为上下两个乐句,反复吟唱。
彝族的叙事民歌,在楚雄称“梅葛”,在红河称“先基”,在永仁称“米果库”。
内容有史诗《梅葛》、《阿细的先基》,赞美爱情的叙事歌曲《阿诗玛》等。
(二)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在清代前期,说唱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中亦深受喜爱,并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说唱音乐艺术。
其中,最为著称的有:蒙古族的《好力宝》,内容为说唱民间故事。
朝鲜族的说唱音乐,有叙述历史故事的,如《楚汉相争》、《赤壁之战》等;有说唱传说故事的,如《春香传》、《沈清传》等;有说唱美景风光的,如《花草短歌》、《游山歌》等。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谈新时代民族音乐继承与发扬…
民族音乐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2、谈新时代民族音乐继承与发扬3、当代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与出路4、民族音乐表演中京剧元素的实际运用5、多元文化下的民族音乐教学改革全文总字数:16197 字篇一: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民族音乐教学方法探析【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求和研究的课题。
从多方面进行实例阐述,探究民族音乐教学方法:用发挥首因效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整合课程资源的途径,帮助学生在音乐文化中强化审美感受;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民族音乐风格;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独有的气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1]。
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接纳、尊重、理解并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求和研究的课题。
一、发挥首因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重要的内在精神力量,一旦形成,便会吸引人们参与到某种活动中。
因此,作为民族音乐的第一节课,发挥首因效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首因效应,即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例如在课前PPT呈现《我是歌手》字样,接着用吉克隽逸的一首《阿杰鲁》(彝语不要怕的意思),吸引学生注意。
虽然这是一首用彝语演唱的民谣,但丝毫不影响我们欣赏这动人心弦的旋律。
在教授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时,我随着音乐做一个四拍子的律动。
民族与民俗音乐的传统与内涵论文(共2篇)
民族与民俗音乐的传统与内涵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要想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就必须了解代表着此民族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性格等等的民族习俗。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民族与民俗音乐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民俗、信仰与民族传统音乐——以广西田林木柄瑶族为例田林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历史悠久,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仫佬、侗、回、满、布依等民族。
其中瑶族又分为蓝靛、盘古、背篓、木柄等几个支系,本文所探讨的木柄瑶在田林县的几个瑶族支系当中人口最少,居住在距离田林县城九十多公里的浪平乡平山村,地处深山,分布集中。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交通不便等因素,木柄瑶经济发展迟缓,在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背景下,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较少,致使此地区的木柄瑶保留了极具特色的个性鲜明的音乐文化,同时更加凸显了其传统音乐与本民族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密切关系。
一、传统音乐与民族习俗民俗研究在民族音乐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就必须了解代表着此民族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性格等等的民族习俗。
习俗是一个族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养成的固定习性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稳定的、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这种固定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音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则必然与他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生活状况、思想意识以及精神风貌。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民族习俗,而那些承载着不同乡风民俗的民间节日或祭祀婚丧等,就成了这个民族带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传统音乐生存和发展的有利土壤。
也可以说,传统音乐和民族习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牢固关系。
木柄瑶的传统音乐,与他们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它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的大环境之中。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创新高中议论文在一些特殊典型的民族地区,静态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但对于总体来说,或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更需要的是动态保护。
因为动态保护其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应该以保护、继承为手段,以创新发展为目的。
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
一种含有特殊调式或节奏的音乐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会激起聆听者极大的兴趣。
在钢筋水泥堆积的现代化城市里,喧闹的环境、压抑的空间与飞快的生活节奏令现代都市人感到身心疲惫,回归自然的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这种心态在音乐需求方面的反映,就是在城市中形成了一股少数民族音乐热潮:《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作品久唱不衰;萨顶顶的《天地合》等“新民族根源音乐”得到普遍好评;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还特别加入了原生态唱法,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走进我们。
这些事实说明,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藉,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乐手的表演已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们所说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动态保护,也就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历史继承性这一问题。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的存在,艺术的发展就有了自己的传统。
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应该保持它的民族文化特征。
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歌曲在室内演唱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特征和文化内涵。
如普米族的歌曲有些是在山坡上唱给妈妈听的,有些是在星空下唱给心上人听的。
最有代表性的是甘、青、宁地区的“花儿”,可以说“花儿本是心上的话”,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唱的歌,表达率直自由。
正是由于这一点,一般不能在长辈面前演唱。
这样一来户外便成为“花儿”的集散地。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
民族音乐赏析鉴赏论文怎么写要提高民族音乐的赏析能力,首先要了解民族音乐的赏析特点,并深刻理解民族音乐传情达意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民族音乐赏析论文篇1浅谈民族音乐的特点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
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民族音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英语中,民族音乐被称为“ethnic music”。
原意是“少数民族音乐”。
然而,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这一观点也在逐渐演变。
从当代民族音乐学者的立场上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的固有性,对此不能强加上高低优劣的区别。
它们都具有各自的文化价值,而不能以所谓“欧洲音乐最为优秀”的错误观点来否定和轻视东方音乐和其他民族的音乐。
因此,当今对“民族音乐”大致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
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二、民族音乐的形成音乐不仅是艺术门类的一脉,而且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更确切地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就一定存在着自身的因起渊源。
古往今来,诸多音乐家对音乐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与论说,从而归纳出六种不同的见解。
即“模仿起源说”、“源于巫术说”、“信号扬抑说”、“游戏起源说”、“表现说”及“异性求爱说”。
这几种见解似乎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宗教和情感。
但我个人认为,达尔文所倡导的“异性求爱说”是最具说服力的。
在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曲就是模仿各种鸟类的动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从而形成动听的民歌传唱百世。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
民族民间音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鉴赏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遗产,也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鉴赏,并讨论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云南民间音乐富有异域风情,表现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特点,而西北民间音乐则保留了丝路交往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又融合了汉人音乐的元素。
此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还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接受和传播能力。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它通过音乐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宗教等方面的感受和情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比如,川剧中的“变脸”就展现了川剧表演中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剧情设计,同时也反映了四川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艺术追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比如,木兰歌歌颂了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茉莉花则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歌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中。
随着社会进步,它也需要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未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风格将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让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性和文化特点的音乐形式。
通过对其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美德,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论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论文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多次的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民族之间的融合会把原来所在民族的精神文化带到融合后的民族中去。
这种融合,也给民族之间的音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中,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爱好。
创作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借以抒发感情,寄托情思。
许多少数民族有用山歌谈情说爱的习惯,好多山区的姑娘们经常用山歌唱出她们的心里话,而痴情的小伙子也能从温柔缠绵的音调中,判断出姑娘所说的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最终寻找到自己的爱情。
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分类也有很多:如南方民歌《弥渡山歌》,它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
如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郞松》。
其中宋祖英就是演唱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观众心目中,是“东方艺术”的明星。
她出生于中国历史上被许多著名诗人传颂的最具浪漫和传奇色彩的地方——湖南湘西。
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多出美女,是仙人栖居的地方,至今还孕育着众多自幼能歌善舞的中国少数民族同胞。
宋祖英便是其中最有歌舞天赋的苗族后裔。
宋祖英不断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中国优秀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
从她演唱的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民族声乐传承、拓展和再创造的轨迹,她的演唱技巧注入了时代音乐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表达方式和演唱风格,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标杆和绚丽景观。
其歌曲代表作:《小背篓》、《辣妹子》、《兵哥哥》、《好日子》、《爱我中华》、《大地飞歌》等都闻名于中内外。
民族音乐中的《孟姜女》,更是我喜欢的一首民歌。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这首歌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
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
其内容概括简练。
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
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
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
民族音乐论文写作参考(独家整理6篇)
民族音乐论文写作参考(独家整理6篇)论文范文一题目:浅议传承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方向不能迷失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业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
就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由两个以上不同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如何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使各民族的文化得到充分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希望你在阅读了以下民族音乐论文后能有所启发。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特有的风韵并不断增光添彩,对我们一代代后人来说,要传承和发展这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在任重道远的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增强自信、保持特色、学人所长、润己之身,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不断增强影响力,用我们的民族音乐滋养世世代代国人的情怀,丰富世世代代国人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族音乐;增强自信;保持特色;学人所长润己之身中华民族的"国音";"民乐";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的过程中发展的,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乃至生生不息的后人们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
我们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后人在任重道远的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让民族音乐增强自信、保持特色、学人所长、润己之身,在世界乐坛上不断增强影响力,滋养世世代代国人的情怀,丰富世世代代国人的文化生活。
一、增强自信、保持特色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基调。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包含了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的应有之意,而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口号式的自信,是需要在了解民族音乐历史、学习和体味民族音乐的精华并保持特色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基础上的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
(1)了解民族音乐历史。
我国音乐是世界乐史的源头音乐之一。
在远古的7000年前就发明了用禽骨和陶土制成的骨笛和陶埙这样的吹奏乐器,到黄帝时代音律理论出现,别具一格的五音或称五声,就是在距今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产生的,并被命名为"宫、商、角、徵、羽";,并由此衍生出了"民族七声调式";,像,清乐"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雅乐"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燕乐"宫、商、角、清角、徵、羽、闰";,这样的独具风格的音乐体系,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悠扬、绵长、低婉、深沉的曲风,给人以空旷、灵动、清新、秀美的自然美感。
民族音乐毕业论文
民族音乐毕业论文民族音乐是国家优秀文化中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繁荣的前提,也是一个国家和谐发展壮大的保障,更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民族音乐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民族音乐毕业论文篇1论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传承摘要:在中国艺术画卷中,传统民族音乐这颗璀璨的明珠跃然画卷之上,它经过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洗礼,承载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矫健地走到了今天。
回顾它的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宁静、恢宏、深邃与广袤。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民族民间乐器200余种;曲艺200多种,戏曲约有300多个剧种。
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滋养中国优秀文化的丝丝甘泉,更是中国走向繁荣的文化素质保障,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并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代代传承下去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需要,也是把我国音乐文化艺术推向灿烂辉煌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现状传承一、民族音乐的释义和特征民族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来说,指的是各个民族的音乐。
狭义来说,是指根植于某个民族的,具有该民族音乐特征的传统音乐。
民族音乐属于人类艺术史上最美、最具有灵魂、最富有生活内涵和最具有民族特性的音乐文化艺术范畴。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民族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种种音乐,包括中国民族声乐、器乐、民歌、戏曲等。
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来源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从没有间断过。
而其他诸如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都出现过断层。
中国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使其民族音乐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音乐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品种和经验。
二,我国具有众多的民族。
中国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俗、文化,所以其音乐也精彩纷呈。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论文
实现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和本土化——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拥有本民族创造、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
文章阐述了目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困境,重点论述了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在高校中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重要意义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
但首先必须立足于对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因此,高校师生有义务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力。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引入了“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文化”这样一个基本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在文化选择中的重要意议,从而把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纳入一个新的视野,并积极地思考在民族音乐教育的课堂上怎样建立以民族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教育模式。
这些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本土音乐母语意识、多民族音乐意识以及音乐人类学的观念上。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推进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对中国音乐教育影响深远。
一、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困境1、在我们长期的音乐教育观念中,普遍把汉族音乐等同于少数民族音乐,用汉族音乐的观念和西方音乐理论来解释少数民族音乐,所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少数民族音乐须得进行“改造”,方能进人音乐艺术的圣殿和学校里的正规音乐教育。
2、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文章是把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基于“美育”和“音乐工艺”模式前提下[1],对音乐教育的目标和教学手段进行的探讨,这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经历过的政治、技术、审美的音乐教育发展阶段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不但使学校音乐教育的文化意识非常淡漠,也使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
3、由于缺乏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认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观念,故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原生传承没有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为此也就难以为当今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提供相应的参照系统。
少数民族音乐论文
④三声部山歌:广西马山、上林一带民间还流行一种壮族三声部民歌,民间俗称三顿欢,它是在二声部欢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专唱“哼”、“哪”衬词的低音声部而形成的。其第2声部和第3声部间始终以小三度平行进行和同步进行为特点。当地音乐界对此一音乐现象尚有争议,有待于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说唱音乐:壮族说唱音乐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曲种有末伦、渔鼓、蜂鼓等。此外还有巫伦,渔鼓道情,蜂鼓,师公戏,北路壮剧,南路壮剧等等。
壮民族千年万代的历史,是靠人民祖祖辈辈用山歌记录下来的。刘三姐的传说从唐代流传到今天,是壮族人民口口相传的结果,真正的历史又是由千千万万个刘三姐用山歌谱写出来的。所以山歌成了一个民族息息相关的文化语言,有人称壮族山歌为“一部未经刊行的壮族古代原生态百科全书”。壮族的传统歌谣更是体现了壮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壮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
叙事歌:壮语称“伦考波”、“诗太排”等,意为咏古。民间有土俗字唱本流传,多为人物传奇或民族史诗。唱词讲究平仄,用腰脚韵和勒脚形式。如广西的《文龙与肖妮》、《唐皇》、《卜伢》、《唱离乱》、《德生造世》,云南的《育女歌》、《下种歌》等。叙事歌有固定曲调,或独唱,或一领众和多为上下句结构。
习俗歌:主要有拦路歌和哭嫁歌、儿歌和摇儿歌等。拦路歌和哭嫁歌,壮语称“伦地洛”、“调莫贝”。主要流传于桂西南及滇东南。这里至今留有夜婚仪式、结队迎婚、对歌拜堂等群唱习俗。这些歌都是专用的程式化较强的成套小曲。其曲调大多在三声音列基础上加装饰音或经过音构成,常采用徵调式或宫调式。壮语称儿歌和摇儿歌为“欢勒”。传统儿歌有:《月亮光光》、《萤火虫》、《十姐妹》、《看牛歌》、《鳞鱼和野猫》等,歌词比兴巧妙,曲调优美朴实,其中多以sol、do、re或la、do、mi等3音成曲,含有古老三声腔的原始形态。摇儿歌,旋律委婉抒情,音域适中,具有鲜明的摇荡感和周期性循环结构。
苗族飞歌论文
苗族飞歌论文引言苗族飞歌作为苗族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论文旨在对苗族飞歌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变迁。
背景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人民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他们通过歌声表达情感、传承历史和故事,并将音乐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飞歌是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
它是苗族人民用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来崇拜祖先、祈求丰收和祝福的一种乐曲。
飞歌通常由一名歌唱者和一群合唱者组成,通过婆娑舞姿和激昂的歌声来展现苗族人民朴实、热情和豪迈的性格。
歌曲结构苗族飞歌的歌曲结构一般分为引子、主歌和尾声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为整首歌曲的起始部分,通常以独奏乐器或合奏乐器的演奏为主。
主歌部分是整首歌曲的主体,由主唱和合唱团队共同演唱。
尾声部分为歌曲的结束部分,通常以高潮段落或高亢激昂的音乐表达为主。
在苗族飞歌的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通常会运用多种技巧,如特定的音程、节奏变化以及独特的喉音发声方式,来呈现出苗族飞歌独有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飞歌与苗族文化苗族飞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界、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的感激和祝福。
飞歌通过歌词和音乐旋律,将苗族人民智慧和情感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苗族飞歌的表演还与苗族节日和庆祝活动紧密相连。
在苗族的重要节日和婚礼等庆典活动中,飞歌常常被演唱出来,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参与热情。
飞歌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苗族飞歌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苗族飞歌作为一种口头传统,传承的工作存在困难。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文化和音乐形式的冲击也使得苗族飞歌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改变。
针对以上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苗族飞歌的建议和措施。
例如,加强对苗族飞歌的研究和培训,建立专门的飞歌艺术团队,开展飞歌比赛和交流活动等等。
藏族歌曲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藏族歌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本文通过对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技巧、题材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其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
一、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与技巧1. 演唱风格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因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异,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1)古典宫廷乐歌:如噶噜、朗玛谐等,具有平稳、和谐、高雅的特点,多用于宫廷宴会、庆典仪式等场合。
(2)寺院宗教咏经调:如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等,旋律优美、庄重,多用于寺院诵经、宗教仪式等。
(3)民歌系列:如山歌、情歌、劳动歌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多反映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劳动场景。
2. 演唱技巧藏族歌曲的演唱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色独特:藏族歌手的音色醇厚、高亢,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2)节奏感强:藏族歌曲的节奏多变,歌手在演唱过程中需灵活运用各种节奏。
(3)音域宽广:藏族歌手的音域较广,能够轻松驾驭高音和低音。
(4)气息控制:藏族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注重气息的控制,使歌曲更具感染力。
二、藏族歌曲的题材与内涵藏族歌曲的题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歌曲:如劳动歌、婚嫁歌、节日歌等,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2. 反映宗教信仰的歌曲:如寺院咏经调、祈祷歌等,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3. 反映历史文化的歌曲:如英雄赞歌、历史故事歌等,传承了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4. 反映民族风情的歌曲:如民族舞蹈曲、民间故事歌等,展现了藏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三、藏族歌曲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1. 独特魅力(1)民族特色鲜明:藏族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独特文化。
(2)音乐风格独特: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技巧、旋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3)内涵丰富:藏族歌曲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
2. 传承价值(1)弘扬民族文化:藏族歌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论文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绪论 (2)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 (2)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沿革 (2)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及其保护的迫切性……………………………(3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 (3)五、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发展途径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未来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民族音乐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对此,在当下时代背景下应寻求少数民族音乐在未来的传承、发展以及弘扬的方向,最终推动着中华民族音乐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现状、传承、保护、发展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
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
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比如: 青海的花儿、蒙古族的长调和呼麦等; 有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乐种, 如: 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和纳格拉、白族的洞经音乐、纳西族的白沙细月、景颇族的文邦木宽等; 有少数民族的歌舞, 如: 朝鲜族的长鼓舞, 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等; 有少数民族的戏曲, 如: 藏剧、白剧、壮剧、漫瀚剧(蒙古剧) 等。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曲、乐种、歌舞、戏曲, 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 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
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们当前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这些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音乐, 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 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播与传承的现状相比南方民族音乐的含蓄,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音域宽广,音色更为嘹亮。
这些民族音乐都简明形象,鲜明生动,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特点: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的旋律和主体都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音乐常用当地独特的民族语言展现。
维吾尔族民歌内容极其丰富,通常可以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类。
传统民歌包括以猎歌、打场歌、牧歌、挖渠歌、麦收歌、纺车谣等为代表的劳动歌;反应农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歌;内容涉及祭祀、婚丧嫁娶、仪式庆典等为代表的生活习俗歌等类别。
新民歌的内容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
藏族音乐的形成,可以看做是西藏民间艺术中的最璀璨的花朵,藏族音乐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藏族音乐通常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三大类。
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器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五类。
宫廷音乐由于年代久远且流传不甚广泛,因此,甚少为外人所熟知M。
宗教音乐包括教仪式乐舞羌姆、诵经音乐、宗寺院器乐等。
藏族的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广大的藏族人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藏族音乐中倾注了许许多多感情和精力,发挥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藏族音乐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无法穷尽,藏族音乐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
藏族传统音乐中的许多音乐元素都与国际音乐接轨,只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以藏族音乐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应该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在电视传媒中传播的意义传播是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现实途径,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民族音乐教育论文中国民族音乐论文
民族音乐教育论文中国民族音乐论文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现阶段,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上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民族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民族音乐教育论文篇一《民族音乐教育》摘要: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现阶段,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上有一定的难度。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学院派和社会团体中的情况是不同的,从理论上来说,正规的学校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笔者将分析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对文化与教育的相关性进行阐述,以便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相关性在现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流行音乐的盛行,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极其喜爱。
相比之下,民族音乐的喜爱群体就有所局限。
民族音乐是国家的文化财富,是文化遗产,必须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力度,使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笔者将对民族音乐教育以及文化和教育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有56个民族,纵观我国音乐的发展史,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语言环境、生态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而使我国的音乐资源变得绚丽多彩。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它是国家的文化遗产,在国家的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鲜明生动的反映了沂蒙山的风光特色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流传范围较广。
对民族音乐的教育就是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继承,原始的民族音乐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智慧,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音乐为学校的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加工整理,让民族音乐走进高校教育的课堂,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通过高校的音乐教育不断地传承。
二、文化与教育的相关性1、文化对教育所起的作用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智慧和精神财富的积淀,它体现着人们的生存智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把文化传承下去的最好手段就是教育。
XX音乐学论文范文
XX音乐学论文范文民族音乐学论文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开展类型的理论学科。
那么,民族音乐学的论文怎样写?: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文化艺术特点也是各不相同。
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的受到了国内乃至于世界领域的重视,从我国的边界山区逐渐的走向了文化聚集的大型都市。
假设不及对其进行保护,很有可能导致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被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所吞没,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特点。
因此,本文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展开了分析,并针对如何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和传承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少数民族的音乐主要以反响现实生活及文化特征为主,由于云南地区所居住的少数民族众多,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文化并不相同。
因此,导致了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碰撞,也造就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根本特征以及艺术方面的风格特点。
少数民族在进行表演时,所使用的乐器多为其民族乐器,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是在历史的开展过程中不断摸索而来,并将研究出的结果在子孙中进行传递,因此,其音乐中的民族气息十分浓厚。
不仅是音乐的.局部,在音效的方面也是一样,除了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固有的音乐元素以外,还融合了许多现代的音乐元素,甚至有许多歌曲中还含有较大局部的地方方言,使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性更加明显。
歌曲《阿杰鲁》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取材于彝族民间的童谣,歌曲中的全部歌词都是由彝族文字语言组成,却又在编曲方面融合了现代音乐的根本元素,既表达出彝族歌曲中的民族艺术特点,又满足了现代人对音乐的追求,是少数民族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主要开展方向之一。
(一)有利于人类的和谐开展在我国古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诗词曲赋缺一不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其音乐表现形式除了歌舞以外,也包含了词曲与诗赋。
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属于综合艺术类音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的民间歌舞艺术》
彝族是中国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彝族民歌因地区的不同,其风格也有差异。
凉山南部地区的民歌高亢激越,中西部地区的民歌轻柔优美,东部依诺地区的民歌敦厚朴实。
过去的彝族民歌,总的说来给人以压抑低沉之感,但其朴素优美的民族、地区韵味十分鲜明。
彝族民歌从题材分有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从曲调分有喜酒歌、叫魂歌、送鬼歌、巫师调等多种曲调;从名目上分有“俄”、“雅”、“左”、“格”、“毕”等。
“俄”是彝语唱的意思,可以在各类场合中演唱,气氛较为轻松随意;“雅”是一种独唱山歌,演唱者一般为男女青年,内容多为触景生情之作;“左”是一种婚礼歌,在举行婚礼的夜晚,由主客双方各出两名歌手边舞边唱;“格”是一种悼念死者时或祭祖活动时演唱的合唱歌曲,一人领唱,众人学唱,歌词由领唱者即兴创作;“毕”是彝族毕摩在进行宗教活动时唱的歌。
彝族的民歌音乐存在三个色彩区:四川凉山和云南宁蒗的大小凉山,云南的中、南、北部,贵州六盘水地区和毕节地区。
凉山彝族的山歌称“丫”或“丫合”,独用假声或小嗓的高腔唱法,调式常有交替或游移现象。
由于当地生产力低下、群众的生活非常困苦,倾诉悲惨生活、渴望自由的“撒朱合”(诉苦歌)山歌非常多。
此外,凉山彝族的叙事歌、婚嫁仪式过程中的“媳谐尼几”(婚嫁歌),以及由“阿冉妞”作为特有歌头词句贯穿的“古朱合”(情歌)等歌种,也很有代表性。
其中,意为“妈妈的女儿”的《阿莫里惹》,叙述历史的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等长篇叙事歌,也都是彝族民间文学中的杰作。
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和“锅庄舞”等。
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凉山彝族的民间舞蹈往往和歌唱、器乐的演奏分不开。
民间舞一类是产生于生产劳动中的舞蹈如荞子舞、包谷舞、织毡舞等,大多是模拟劳动动作和表现生产过程。
另一类是在节日或在婚嫁欢乐场面中常见的舞蹈如跳锅庄、跳“都火”、对脚舞、被毡舞、芦至舞。
有的表现耕牧的勤劳。
丰收的欢乐,有的表现征战的勇敢、爱情的追求。
彝族民间歌舞有以下内容:
(1)老帮腔,又称大帮腔。
它是安定彝族独特的民间歌舞,边跳边唱,一人起唱,多人用不同声部和声,有《直歌》、《翻歌》、《两翻》、《一直一翻》号口,最小一筒为吹口,仅限于起程或出行间发号,以振声威。
(2)跳秋歌。
景东彝族跳秋歌,为期三天,从每年立秋那天开始。
歌场设在宽阔的草皮地上,既为集市,进行农副特产交流,繁华经济,又为歌舞场,进行山歌对唱和千余人的集体舞蹈,也为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场所,使青年人成双成对,白头到老。
相传,跳秋歌的兴起,是因彝族祖先认为在立秋那天下地下田,会把庄稼碰“秋”(枯萎),没有收成。
所以,立秋这天就在家休息。
勤劳聪明又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就利用这天时间来举行娱乐活动,逐步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跳秋歌,并一代又一代沿传下来。
每到立秋,人们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跳秋歌。
做买卖的在一边交易,跳舞的在一边娱乐。
尽情地唱呀,尽情地跳呀,不分白天
夜晚,三天三夜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盼望着来年的立秋快点到来。
跳秋歌的场面很大,很壮观,人山人海,特别是晚上,除了一部分人看电影外,宽阔的草皮地上的人群更是黑压压一片,上千人又唱又跳,随着葫芦笙、大小三孩、竹笛等发出的音乐旋律,人们时而跳起模仿动物的舞蹈,如《鸡刊歌》、《老鸹歌》、《马似踢》、《猴子扯磨》、《孔雀摆尾》、《苍蝇搓脚》等;时而跳起表现人们生产生活的舞蹈,如《三跺脚》、《三翻》、《翻身歌》、《回折歌》等;时而跳起表现习俗仪式中祝福的舞蹈,如《掌盘舞》、《新房歌》、《闪闪歌》,等等。
歌声震天,舞步动地。
(3)三跺脚。
此舞蹈流行于整个普洱农村,尤其是彝族聚居区。
每逢喜庆佳节,成群结队的人们聚集在广场,狂跳起三跺脚,动作幅度大,力度也大,突出一个“跺”字,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勇猛与激情。
跳三跺脚时,人数不限,主要动律特征为:膝弯曲,富有弹性地前后上下跳跃,跺脚时上身前俯,大步地向前或后退,舞者忽集忽散,给人一种轻快、洒脱的感觉。
(4)“三翻三转”。
此舞流行于景东的部分彝族聚居区,跳舞不分时间与场合,不受人数的限制,男女老少皆宜。
此舞以葫芦笙和三弦伴奏,舞步不能太大,腰部稍有侧弯曲,由扣手、放手、转圈等动作组成,要求身体放松,队伍向反时针方向运行。
(5)“鸡刊歌”(意为鸡吃食)。
此舞流行于景东县部分彝族聚居区,可以单人跳、双人跳;也可以集体跳,仅限于男性。
“鸡刊歌”以模仿鸡的动作为基本动作,大方有力,由踢腿、收腹、收脚、挺胸、蹬腿等动作组成。
舞蹈时,围成圆圈,左肩对圆心向反时针方向运行。
(6)牛歌,即耕夫唱给牛听的歌。
相传,在远古时代,女娲补天,造下人类,可那时大地是一片红土,寸草不生,环境恶劣,因此人类衣不遮体,食不饱肚,渐渐衰亡下去,濒临绝迹。
天上的神牛看到这种情况,便悄悄离开绝妙美好的仙境,下凡帮助人类耕田耙地,开荒种粮。
经神牛相助,人类终于粮丰人旺,并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传到今天。
故此,人类为了表达对牛的感激和崇敬,歌颂牛的无私奉献精神,便唱起了牛歌。
牛歌内容丰富,即兴发挥,除了用歌声呼唤牛踩沟、拐弯、回头,还唱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唱天地人间之事,有什么烦恼忧愁,也可通过歌曲向牛倾诉。
在这里,人与牛感情是沟通的,人与牛的关系是劳动伙伴关系,牛被人格化了。
在县境内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山野上,凡耕田犁地唱牛歌的地方,使牛不系绳子,不打鞭子,对牛不厉声吆喝,全凭歌声指挥,耕牛也配合默契。
每当春耕和秋播时节,从清晨到黄昏,田野上,牛歌阵阵,此山唱罢,彼山应和,悠扬委婉的歌声不绝于耳,构成了一部农耕交响乐。
总之,彝族人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山歌和舞蹈,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尽情地乐,充分释放自己,表达思想感情——或歌唱缠绵纯洁的爱情,或俪诉付去的苦难右月,或歌颂今天美好生活。
彝族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透过文化的表层形态揭示一个族群整体的人文内涵,从而展现出人类不屈的生命历史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探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民族若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该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不
会消散,也就标明了此民族存在的价值。
彝族民间歌舞便是其中之一。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很多地方蕴藏着极为丰实的彝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大到祭祖祈神,婚丧嫁娶,小到亲朋欢聚、劳动小憩,都以民间舞蹈的形式抒情达意、自娱自乐,可以说民间舞蹈是他们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信息丰实了彝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西方的迪斯科、霹雳舞、现代舞、卡拉OK等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青睐,传统的彝族民间歌舞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
从彝族民间艺术中开出的凉山歌舞之花,不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辉煌,而且在现代生活中遍地开放今天,在凉山城乡经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着手,踏着民族风味的节拍,欢乐地跳着达体舞。
达作是彝语的音译,意为踏地舞或脚踏舞,是在传统的彝族歌舞基础上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蹈。
动作简练明快,音乐悠扬流畅,乡土气息浓郁,时代色彩强烈。
80年代一经形成,迅速普及全州并以大西南民族交谊舞的态势,很快向州外、省外推开。
在94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上来自国内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围着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为一家,场面热烈壮观,气氛亲切感人。
彝族民间歌舞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民俗事象中传承发展的,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歌舞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民间歌舞将与人民永存。
彝族民间歌舞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处于文化转型期,各种艺术节、文化节、旅游节、文化村等形式,为彝族民间歌舞互相交流、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