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课本答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课本答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1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1. 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
① 借助感觉器官(味觉除外)观察土壤和岩石。
②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如用放大镜。
③ 将观察到的岩石和土壤的特征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
④再次观察岩石,倾听别人的描述,通过与别人交流,学习别人的观察方法,把新的发现补充到自己的观察记录中。
2.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
3. 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岩石比较坚硬,结构无规则。
不同种类的岩石在形状、颜色、结构上都有差异。
土壤呈粉末状,质地疏松,成分复杂,有黏性,遇水可凝结为大小不同的块状。
4.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
我们观察岩石时,可以从岩石的形状、结构上判断它的形成原因。
土壤的形成及其成分与岩石的风化有关,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吸纳了大量有机物、矿物质,是一种多物质的混合体。
5.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岩石不但广泛用于建筑材料,也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
土壤是地球生物的栖息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为地球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观察不同的岩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岩石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次、小孔、斑点、条纹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子的大小颜色种类花岗岩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坚硬致密光滑美丽的色泽没有发现有气孔中粗粒、细粒黑色系、棕色系、绿色系、灰白色黑云母花岗岩砂岩淡褐色或红色坚固比较光滑无光具有板状结构砂粒胶结颜色随其所含杂质不同而变沉积岩,净砂岩和杂砂岩大理岩白色比较软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泽复杂,透明度为条痕丰富粒状变晶,块状构造杂色变质岩,方鲜石和白云石打磨零成光滑的。
2.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花岗岩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
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属于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
2024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观察土壤》优质课件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说课稿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的内容包括: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以及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利用。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对于岩石和土壤的认识还相对陌生,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对岩石和土壤的基本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利用。
2.难点: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的性质和利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讨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岩石和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岩石的分类:介绍岩石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
3.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岩石的变化。
4.土壤的组成:介绍土壤的组成,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结构。
5.土壤的性质:讲解土壤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利用。
6.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岩石的分类、形成和变化,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利用。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202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目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岩石与土壤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岩石的组成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5.岩石、沙和黏土6.观察土壤7.比较不同的土壤8.岩石、土壤和我们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产生初步的认识。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明白岩石与土壤是地球重要的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岩石和土壤也能够给我们提供线索,了解地球上发生过的一些故事。
【教学重难点】岩石与土壤的形态结构对科学研究的价值。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和土壤。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常见的岩石和土壤,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和土壤。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你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知道人们为什么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吗?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观察前,明晰观察要求。
(1)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
(2)说说我们可以从哪里找到岩石和土壤,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3)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4)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
2.观察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对我们所观察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分类,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2)调查岩石采集的来源,采集的来源与其用途有什么关联?(3)岩石和土壤的故事中,哪些可以说明它们是地球重要的资源?哪些表明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哪些可以给我们探索地球上的故事提供线索?3.观察后,汇报交流。
懂得岩石与土壤之间有密切联系。
我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岩石和土壤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3.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调查一下当地有什么岩石,土壤是什么样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 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二、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2. 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3.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三、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2. 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白纸、放大镜、空塑料瓶、白纱布、学生手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土壤里都有什么?学生(预设):土壤里面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
(2)教师课件展示三张不同类型土壤的照片,提问:我们周围有哪些土壤?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二、探索1.思考与讨论教师出示三种成分含量不同、已编号的土壤,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土壤呢?学生交流。
2.观察土壤的外面特征(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三种土壤以及放大镜。
(2)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方法:我们可以用先用眼看、鼻闻、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用肉眼观察,对于细小的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用鼻子闻,一定要用扇闻的方式;用手摸时,可以采取用手指捻摸的方式,并注重手指的感觉。
哪个摸起来感觉粗糙、硌手?哪个摸起来细腻、柔滑?哪个介于二者之间?(3)学生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内。
(4)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3.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1)教师提问:怎样比较土壤的粘性?师生共同研讨,得到比较三种土壤黏性的方法(用手分别揉搓潮湿的三种土壤,看哪一个能搓成球)。
(2)学生实验,用手分别取少量三种土壤进行揉搓,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单。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岩石与土壤》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掌握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岩石,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对岩石和土壤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在岩石和土壤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对岩石和土壤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掌握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岩石,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
2.难点:岩石和土壤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不同类型土壤和岩石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组成、特点和分类。
3.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
4.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和土壤的实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关视频、动画等。
4.准备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和土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岩石和土壤。
3.8 岩石、土壤和我们(课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3.8 岩石、土壤和我们
四年级 下 JK
一、选择题。
1.岩石的用途很广泛,如石头可以( A )。 A.盖房子、铺路、建围墙 B.盖房子、造飞机、铺路 C.做椅子、修堤坝、制造电脑 2.用于制造锄头、菜刀的是钢铁,它是( C )。 A.从山中挖掘出来的 B.从花岗岩中提炼出来的 C.从开采的赤铁矿中提炼出来的
B.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石英
C.方解石应用于制造水泥,制作模型、塑像,还用于医疗
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对岩石和土壤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它们与我们 的生活又有哪些密切的联系呢?填一填。
1.__岩__石__组成了地球的外壳,而__矿__物__是构成岩石的基础。 2.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由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中的__硅__制成。
3.土壤是珍贵的资源,人们要保护土壤不被__污__染__和__浪__费__。 4.人们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主要是为了__防__止__水__土__流__失__。
三、填图题。
土壤
矿物
沙砾、沙 、黏土
腐殖质
水和 空气
四、土壤的探究。
土壤是宝贵的资源。为了探究土壤的成分,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土壤进行研究。
3.农民伯伯在生产活动中,对土壤的性状特征积累了丰富经验,手捏后松开成“一
盘散沙”的土壤属于( C )。
A.黏质土
B.壤土
C.沙质土
4.种植水稻适合用的土壤类型是( B )。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5.岩石和矿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有关岩石和矿物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玻璃刀上应用的矿物是金刚石
1.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许多大块的岩石_碎__裂___成为土壤的组 成成分。我们可以根据_颗__粒__大__小___把土壤的微粒分类,其中最大的颗粒是_沙__砾___, 其次是沙和_粉__沙___,最小的土壤微粒是_黏__土___。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一. 教材分析《岩石与土壤》是新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了解岩石和土壤的性质,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身边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岩石和土壤的性质,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岩石和土壤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岩石和土壤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岩石和土壤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岩石和土壤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难点:岩石和土壤的成因,实验探究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岩石和土壤的相关知识,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基本概念,预习教材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地球的构成、地壳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岩石和土壤的实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初步认识岩石和土壤。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和土壤的性质,如硬度、颜色、密度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三单元《食物》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4、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4、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5、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他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7、脂肪的辨别方法(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2).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8、淀粉的辨别方法(1).在淀粉糊中滴入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2).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9、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10、我的膳食营养原则:⑴荤素搭配⑵粗细粮搭配。
⑶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⑷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⑸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1、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一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12、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
(2)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⑶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3、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
14、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条件,在适宜的环境环境里,他们能很快的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是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三单元《3.7比较不同的土壤说课稿》优秀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三单元《3.7比较不同的土壤说课稿》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较不同的土壤》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土壤》的第7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的差异,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类能力,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参与,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土壤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比较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土壤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和比较不同土壤的特点。
3.汇报:学生汇报他们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5.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种类2.土壤特点–沙土:颗粒较大,排水性好–黏土:颗粒较小,保水性好–壤土:颗粒适中,适合作物生长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教材简析】本单元以“岩石与土壤”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初步建构岩石与土壤在特征、组成、类别等方面的科学观念,并通过探究岩石与土壤本身的价值来增强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主要安排了4个活动:观察并描述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交流岩石和土壤的来源地及用途、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
其中“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岩石和土壤不但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更是人类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资源,因为它们很好地记录了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历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这也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提供了认知铺垫。
【学情分析】岩石和土壤随处可见,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所以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也知道岩石中会有动植物的痕迹,以及化石的存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岩石和土壤在形成过程中记录下的地球形成与演变的历史。
本节课对学生采集来的岩石和土壤的来源、特征、用途进行简单观察讨论后,再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到岩石和土壤不仅仅是地球重要的物质组成,更是地球变迁的重要研究资源。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观看视频,知道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用途广泛,认识到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故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科学思维]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学习感悟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
[探究实践]用气泡图等方式记录岩石和土壤的特征、用途及相关的故事。
[态度责任]在展示交流中,产生对岩石和土壤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意识到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难点]根据视频、图文资料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分析、推理出它们记录下地球形成演变的历史。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摘要:1.教学设计的概述2.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的内容介绍3.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4.教学设计的实施和评估正文:1.教学设计的概述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规划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设计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安排。
2.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的内容介绍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植物的根、茎、叶和花(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3) 植物的光合作用(4) 植物的繁殖方式3.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如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掌握植物各部分的功能等。
(2)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实验、讨论、观察等。
(3) 准备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例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例如讲解植物的各部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植物繁殖实验等。
(5) 设计评价方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案,例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设计的实施和评估(1) 实施教学设计:根据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评价方案,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考试必备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1、实心粘土砖俗称红砖,是我国传统建筑材料。
2、岩石一般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3、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4、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5、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他们被开采后就不能再生。
6、石英云母和长石这三种矿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石英,硬度最小的是云母。
7、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8、收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
9、岩石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原材料,从古至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0、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一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11、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12、矿物的硬度较硬时,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13、得到岩石或矿物的标本后,可先记下标本的编号等相关信息,用软纸或毛巾包起来带回来。
14、制作岩石标本核实给收集到的岩石进行编号,然后放入标本盒的相应位置,同时填写名称。
15、观察岩石沙和粘土时,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16、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它的直径大于两毫米,粘土的威力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办法看清楚。
17、土壤里的腐殖质含量的不同和矿物质组成的不同,造就了五颜六色的土壤。
18、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用途很广。
19、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20、土壤从上到下依次是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梳理及思维导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单元知识梳理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3.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4.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吿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
地球的年龄约45.6亿年,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的。
5.岩石中的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6.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7.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手摸、鼻闻、轻轻敲打、放在水里、用小刀(或指甲、铜钥匙等)刻划等。
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光泽、条痕、软硬,气味、花纹、轻重等来描述岩石。
8.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等工具粗略的来检验矿物的软硬。
可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9.大理岩是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花岗岩是花斑状,很硬,内含3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红色或黄褐色的是长石,黑色的是云母;砂岩是黄褐色或褐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均匀,很硬。
10.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
11.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些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12.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13.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它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第6课时 观察土壤(答案版)
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6课时观察土壤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粉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二、知识梳理1.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2.土壤可以包括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黑色物质)、矿物质等组成成分。
触摸过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净。
3.土壤颗粒按直径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沙砾(小石子)、沙、粉沙、黏土,其中沙砾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用肉眼看不清楚。
三、实验解析1.实验重现(1)实验名称:推测土壤的成分。
(2)探究问题:土壤中可以含有哪些组成成分?(3)实验材料:湿土壤、干土壤、白纸、放大镜、牙签、玻璃杯、搅拌棒、水、记录单等。
(4)实验步骤:1 / 3①把湿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土壤里有什么,再借助放大镜观察,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捻。
②把干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粒的大小,并描述。
③把水倒入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后静置,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加入土壤的量大约占13,这样加水容易搅拌,观察静置后的土壤,可以提前准备。
)(5)实验现象:观察方法我的发现眼睛看褐色、有小虫子、树叶、树根和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扇闻有一股青草味、泥土味用手摸、捻软软的、黏糊糊的、湿湿的倒入水冒气泡,水面漂浮着一些杂质,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有分层现象,大颗粒质量大的在下,小颗粒质量小的在上(6)实验结论:土壤可以包括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沙砾、沙、粉沙、黏土)、水、空气、腐殖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黑色物质)、矿物质等组成成分。
可得知土壤是混合物。
2.指点迷津2 / 3在水倒入土壤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在水倒入土壤的过程中,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水面上漂着一些树叶等杂质,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静置后有分层现象,从上到下颗粒逐渐变大,说明土壤有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1课时岩石与土壤的故事习题教科版
距今约30亿年前,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微生物诞生了,这 些微生物逐渐遍布在地球表面,有一些就存活在岩石碎屑中,成为 岩石碎屑中的有机质。后来这些微生物变得越来越多,进化过程也 变得越来越复杂,使这些岩石碎屑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多,最终成为 地球上的第一批土壤。
1.最初地表上的岩石变成岩石碎屑的原因是( B )。
二、填空题
1.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 岩石 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
包括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 土壤 覆盖着,有的直
接 裸露 出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 天然 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有的需
要 几百万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
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点拨:菊石是海洋生物,在喜马拉雅山上有它的化石,这是海陆变迁的结果,曾 经的海洋变成了高山。
3.岩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设施或物品不是用岩石制成的是( C )。
A.鹅卵石路
B.石磨
C.陶瓷碗
点拨:岩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陶瓷碗是人工制造的。
4.【温州市期末】科学小分队展示他们找到的岩石,有人掏出了砖头和 瓦片,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B )。 A.砖头和瓦片都是岩石,因为它们都很硬 B.砖头和瓦片不是岩石,因为它们不是天然材料 C.砖头和瓦片都是岩石,因为它们有独特的颜色和条痕
三、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下面是土壤的剖面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请将土壤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表层土 下层土
基岩碎屑
基岩
2.土壤的形成过程极其漫长,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 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姓名:
第1课一天的食物
调查记录提示:
1.多种食材组成的食物,要分解记录主要食材。
如“西红柿炒鸡蛋”记为:西红柿、鸡蛋。
(水、调味品可以不记。
)
2.按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记录,三餐以外记在“其它”处,重复吃的食材要分多次记录,水、调味品可以不记录。
3.如果分不清有哪些食材,可以请教他人。
时间:姓名:
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
一、本课的科学知识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二、试一试!我会填。
1.我知道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有。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有。
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
2.在面包上滴上碘酒,面包会变成,这说明面包中含有。
含有的食物在白纸上挤压、滑动、涂抹会留下油渍。
三、判断审判厅。
1.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
2.我们一天吃的食物不多,就是点主食和副食。
()
3.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
4.某人因饥饿而感到头晕,应及时补充蛋白质恢复体力。
()
5.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的食物我全部不吃。
()
6.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
四、科学探究室。
1.小军用镊子夹了根头发放在火焰上,头发烧焦了,同时闻到一股臭味,请根据这一现象,判断头发中含有什么成分。
2.破解“无字信”
笑笑的生日到了,收到了淘气写给她的一封信,奇怪的是纸上一个字也没有,淘气告诉她用本学期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可以看到信的内容。
你能帮助笑笑破解这封“无字信”吗?
你的猜测:
你的方法:
其中的理由:
四下科学第三单元《食物》
时间:姓名:
第3课营养要均衡
一、我会读!
1.营养均衡的标准可以参考“均衡膳食‘宝塔’”它告诉我们每
天吃的各类食物比重应为:谷类有克,蔬菜类
克,水果类克,畜禽肉类克,鱼虾类
克,蛋类克,奶类及奶制品克,豆类及豆制品
克,油脂类克。
2.均衡膳食“宝塔”中类食物能给我们提供
能量,类食物支持着我们的生长发
育,类食物能使我们保持健康。
“宝塔”中
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我
们:
3.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
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二、我要这样做!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我要制定以下膳食营养搭
配原则:
1.
2.
3.
4.
5.
三、我会用!我们正在长身体,需要骨骼、肌肉生长的营养,也需要
给身体提供能量的营养。
下面是小明同学三天的食谱:
(1)小明日的食谱比较合理,日的食谱营养分配不太合理。
(2)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份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食谱(如上表所示,
将你所需的食品在表格中打“√”),并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设计的理由:
四下科学第三单元《食物》
时间:姓名:
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一、预习我知道!
1.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的吸收。
有的食物适宜熟吃,有的食物适宜生吃。
可以生吃的食物有:
需烧熟了吃的食物有:
2.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
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二、科学探究室。
观察生熟马铃薯在颜色、软硬、气味上的特点。
并写出熟吃马铃薯的好处。
四下科学第三单元《食物》
时间:姓名:
第4课面包发霉了
一、预习后我知道!
1.面包的变质发霉是因为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
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水分、空气等)。
2.大多数霉菌都含有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二、我会观察!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我发现:面包上的霉菌有两个结构,一根根的是霉菌的菌丝,一团团黑点是霉菌的孢子囊,散落在周围的一个个小点就是霉菌的孢子,霉菌就是靠孢子来繁殖的。
三、我会推测!
面包发霉可能与有关。
三、我会设计!
做实验时,为了知道霉菌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这样做实验:准备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第二块面包上滴上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后放在桌上。
在第三块面包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
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每天观察,我们发现第块面包和第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
快;第块面包和第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慢。
2第二块面包上的霉菌比第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说明霉菌的生长和有关;第三块面包上的霉菌比第四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说明霉菌的生长和有关。
3.这个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四下科学第三单元《食物》
时间:姓名:
第6课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一、预习后我知道!
1.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使小鱼腐败、面条发馊、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
2.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条件(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
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在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3.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有:冷冻、晒干、灭菌(高温低温灭菌、腌制)密封(密封包装、真空包装)等。
二、判断。
1.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存较长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细菌冻死了。
()
2.放在潮湿高温中的面包最容易发霉。
()
3.在观察腐烂食物的时候,应该用手拿着闻一闻它的味道并做记录。
()
4.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洗,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
5.面包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食物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
三、生活中我了解到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至少写3个)
1.
2.
3.
四下科学第三单元《食物》
时间:姓名:
第7课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一、预习后我知道!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我发现: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有
、等类型,因为需要避光的
食物需要的包装是;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
肉制食品多为。
2.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的信息有:食品的名称、(原料
组成)
、、、储存要求、食用方
法、生产厂家等。
当获取了这些信息后,我们的饮食就不再是盲目的,
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3.常用的食物添加剂有:、、
等。
二、科学探究我发现!
1.我调查了解的一种食品是什么?他的配料有哪些?
食品名称:
配料:
细心比较思考我发现:
(1)保质期的长短与食品的特点有关。
(2)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3)食品的用料也是影响保质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