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风简言之就是班级组织的凝聚力、士气、组织结构等
班级气氛。 一般划分为两种:民主型气氛(或称支持性气氛);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二)班级组织两个理论模式的形成
班级组织的教学论模式 班级组织的教育论模式
特点
“班”与“课”是形式与内 班级组织被视为教育的对象, 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授 德育成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内 课是教学班唯一的内容和目 容和目的。 的。
偏差
①班级授课制的主体、活动 和组织相互混淆。 ②学生集体淹没于“班” “课”“书”之中,丧失了 主体性地位。
特朗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 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
协同教学:将儿童按不同学科分为大组与小组,视不同学科的 性质,使学生团体具有弹性。大组可以采取讲课式的同步教学,小 组就可以彻底地实施个别教学。
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比较
个别教学 班级教学
师生 关系
资料:班级应该满足学生六个方面的需求
(五)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资料: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五、班级组织的功能
社会化功能 ①传递社会价值观, 指导生活目标 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形成社会生活的基 本技能 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 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 培养社会角色 个体化功能 ①促进发展功能 ②满足需求功能 ③诊断功能 ④矫正功能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是在教师与学 生之间进行:
教师
学生
班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其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复 杂的:
学校 班级 家庭
班级
社会
第一节 班级组织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正确健康的信息源,培养学生
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 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 的信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第一节 班级组织
非正式组 织的类型
积极型
娱乐型
消极型
破坏型
第一节 班级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 特点
在形成特点上 具有普遍性、 自发性、随意 性、选择性等
在学校人际关系 系统中具有满足 个体需要、保护 心理健康、沟通 信息、调节平衡 等功能。
案例与分析:他们让我走出困境
刚复读的那些日子,经常看到芹趴在桌子上低声地啜泣,尤其 听到以前成绩比她差得多的同学上了某某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怎 样安慰她,因为好几次我刚要开口,发现自己的眼泪也出来了。猫、 饼则很乐观,他们一看见我们不开心,马上转过来讲笑话给我们听。 有一次,猫对我们说了一句:“不要哭了,用今天的汗水洗去昨天 的泪滴。”我把这句话刻在桌子上,当成了“座右铭”。过了几天, 钦青和丹妮也回来了,我很高兴,她们俩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 …… 我知道复读的艰辛,但有她们的陪伴,我会挺过去 ……其实复读的 日子没有别人形容的那么艰苦,因为有前面的猫和饼,他们总能制 造出很多快乐,他们俩唱的《最美》绝对不比羽 · 泉逊色。在他们的 影响下,我和芹变了很多。在每次累的时候,我们几个便会到校外 的小店里吃烧烤。在他们面前,我活得很真实,那时候,天变得很 蓝。
放任型
民主型
在班级管理中属于综合性指导,能够灵 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 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学生的思想 在合作中进行交流。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三)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级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级组织, 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发挥好集体的教育作用。 班级集体教育的要求: 培养集体意识 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
第一节 班级组织
教师是班级的中心角色,由于时空、条件的变换,教师 的中心角色也在变换。教师一方面要强化角色意识,认真履 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还要善于转换角色,不以教育者 自居,发扬教育民主,做到教学相长。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沟通是在个人或组织中运用语言、体态、表情来传 递信息和情报的过程。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 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三、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 师和学生。它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
教育目标。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班级正式组织是由 学生组成的,旨在实现 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 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 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
我国中小学的班级正式组织 一般分为三层次结构:
培养公民意识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二、班级制度管理
(一)成文的制度 成文的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
是对班级的常规管理。
对于学生来说,最具体的就是学生守则。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 它一方面调节团体与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的活动目标得 以实现;另一方面保护成员在团体中的权益,使个体获得发展。 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应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17.2
22.2 / 16.0 23.3 / 53.8 /
17.2
15.5 / 14.9 19.2 / 31.2 /
第一节 班级组织
四、班级组织的特点
(一)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二)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案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
(三)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 (四)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
第三时期: 学生团体 之间的矛 盾期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第三阶段:
当班级中大多数 学生都能接受团体要 求时,班级内部的主 要矛盾就不是团体要 求与个人属性间的矛 盾,而是团体要求架
第一时期: 学生团体与 学生团体的 矛盾期
第二时期: 个性矛期期
团体要求架构 内的矛盾阶段
构内个人属性间的矛
盾。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二)指导班级组织建设
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对班级组织建设的指导风格各异, 对班级气氛的形成及学生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 专制型
在班级管理中属于支配性指导,无视学 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 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的斥责、 威胁。 在班级管理中属于不干预性指导,容忍 班级生活的种种冲突,更无意组织班级 活动,回避学生的主动精神。
第一时期: 学生了解班主 任、教师、同 学及班级规则
第二时期: 小团体开始 形成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第二阶段:
在小团体稳定
下来之后,学生们
就想在班级中积极 采取行动以满足各 种需求。他们的各 种需求往往与团体 的要求发生冲突。
第一时期: 师生之间 的矛盾期
团体要求与 个人属性之 间矛盾阶段
第二时期: 教师、学生 干部与学生 之间矛盾期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衡量一个班级组织水平高低的标准:
群体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水平; 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
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
共同活动的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 性水平;
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性水平;
①支解和割裂了班集体实施 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目标。 ②易造成班主任工作与科任 教师工作“两张皮”现象。 ③忽视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主 体地位。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三)班级组织的改造
19世纪70年代,为改变班级教学整齐划一的状况,适应个别差 异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运动活跃起来。 道尔顿制: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只指定一些 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
对 全班负 责的角色 对小组 工作负责的角色
内容,要求班级每一位
成员接受。
只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班级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 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 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 而自然形成的。 非正式组织强调的是情感的沟通和非正式的互动与 交往,它的行为方式是比较松散的、非规范性的。
教师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级成 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 员的人数相对固定,学生在集体中 系,难以形成学生集体。 学习。
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 学生年龄相同,文化程度相近,学 不齐,学习内容与进度缺 校以“课”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 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年级分成许多既 教学活动和学习时间没有 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部分, 明确规定,学生入学、毕 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 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 制度化。 学籍实行制度化管理。
数据 指标 国别
小学班均 中学班均 小学师生比 中学师生比 人数(人) 人数(人) (以教师为1)(以教师为1)
美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苏联 韩国 新加坡
24.5
26.8 40.0 22.5 27.4 40.0 57.0 35.0
24.5
21.0 40.0 24.3 27.0 35.0 54.0 30~35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 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 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和富有成长气息 的班级组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班级组织建设
(一)班级组织的设计
班主任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 要求和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对班级组织的教育管 理目标、手段和途径等进行设计。
学生 来源
教育 管理
第一节 班级组织
(四)班级组织的概念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 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 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 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 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 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 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 织单位,也是促进学生成长 的正式组织之一。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
(一)班级组织的产生
中世纪末期出现了班级教学, 班级组织成为师生从事教育 活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 单位。 夸美纽斯为班级授课制的确 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对班级教学实施产生重要推 动作用的当数“导生制”。
摘自《回首高中——大学生的高中生活以及教育学评点》
【分析】这段案例展示了班级内积极型的学生交往情况,生动反 映出班级非正式组织在调节学生心理状态、 维护心理健康方面所发 挥的作用。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角色的多重性是班级组织角色结构中的基本特点:
有的是班干部、有的是班级的一般成员; 有的在学习上是落后的、不被看好的角色,而在文体
第一节 班级组织
(四)班级组织的规模
较大的班级组织规模不利于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 创造性的培养。
实验表明:“与平行的大班额的学生相比,小班额学生
的学科成绩明显要高,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更为充分,合作精 神得到培养,特别是自理、自治、自学能力明显提高。”
第一节 班级组织
部分国家基础教育班均人数及师生比
活动中则可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角色;
有的在班级正式群体中是被排斥的角色,而在非正式 群体中则可能是被拥戴的角色;
有的在班级组织成立的初期是不被重视的角色,而后
来则可能成为处于班级核心地位的角色。
第一节 班级组织
学生的角色转换要求教师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教育、 引导、评价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组织建设中的积 极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班级组织的形成
班级组织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
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阶段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第一阶段:
在班级建立之 初,学生的注意力 主要集中于了解班 主任和教师,建立 与同学的稳定关系。 班级中的主要问题 是同学之间的矛盾。
个人属性之间 的矛盾阶段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二)非成文的制度
非成文的制度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即 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 非成文的制度是隐性的,学生生活其中就能逐渐形成一种 班级共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群体和个体都能得 到发展与成长。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风是班级非成文制度的集中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